时间:2022-06-13 09:20:10
序论:在您撰写优化印刷工艺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印刷工艺;印刷成本;优化设计
一、合理降低成本的方法
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在无法提高售价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成本才可以为企业谋得更大的利益,如何降低成本是现在印刷公司普遍关心的问题。降低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实现企业规模的专业分化;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增加业务量,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产量,也就是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管理水平,采用精简模式,控制企业的各种开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生产效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根据以上四点寻找适合自身的途径,但是又因为各种产品的种类、材料、生产结构的不同而使得变化莫测,因此上述的几个方法中用在印刷工艺路线上恐怕是不够用的,所以应该优化印刷工艺线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降低印刷成本。
二、合理科学的设计可以优化印刷工艺
在印刷制品中,纸张的成本要占到总成本的六成,因此在保证了视觉上的美观之外,如何合理地设计纸张空间、大小、材料是节约纸张成本的关键,设计师必须明确国内常见纸张的尺寸和印刷方式。
(一)纸张开度要合理
如果纸张开度选择得不合理,使得边料增加,这样纸张的利用率降低,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就拿市场上常见的32开本来说,如果切口上有很大的空白,那么就是个不小的浪费。这样的情况可以选择纸张稍微小一点的36开,尽量减少不规则纸张的使用。
(二)合理地选择纸张是优化工艺路线之一
纸张材料的成本在印刷成本中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因此合理地选择纸张材料也是优化印刷工艺的方式之一。普通图书、婴幼儿图书、文艺类读物、教科书的材料都是不同的。同一种材料的纸张,克数越高,纸张的厚度就越厚,成本就越高。保障印刷的质量,不偷工减料,如果选择不合适的纸张,可能导致印刷模糊,那样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比如说读物等需要长期保存的书籍就不能选择类似报纸一类的材料。
(三)装订是一门学问
有关图书的装订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图书种类有不同的装订形式,可以把中心跨页的地方空白留得少一点,首先是为了保证装订的美观,再者也是为了避免版面过大的浪费。
(四)合理设计文字大小
在印刷之前需要合理设计文字的字体、字号、行间距等,这都直接和印刷相关。比如说原本排版为26字×25行=650字,24万的稿子就需要370面,如果改成是26字×27行=702字,只需要340面,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成本。但是这并不代表纸张行间距越小越好,字数越多越好,一定要保证读者的阅读质量,要在保证这一前提下做好节约纸张的设计。
(五)合理设计封面尺寸
根据图书的尺寸和厚度来设计封面,在不浪费纸张的前提下可以把勒口设置得稍微大一点,因为在制作的时候不符合纸张参数的就会造成浪费,图书印刷之后还有一个贴膜的步骤,这样也提高了贴膜的成本。在印刷行业,量极其重要,只有到一定数额的销量才有利润。
三、优化印刷工艺的步骤
印刷质量的好坏集中体现在印刷工艺的优劣中,印刷是油墨、纸张的一个良好的结合。
(一)操作人员设定好油墨用量
印刷机器的操作人员应该设定好油墨的用量,根据纸张材料及版面设计对印刷机进行调节。只有结合好这几个因素,才可以使印刷达到最好的效果。应该将工艺变量降低到最小,注意色彩的平衡,这样才能有效果良好的印刷品。而这样的印刷品提高售价,间接地降低成本。
(二)避免印刷机弊病
控制好印刷的过程。印刷机一定要保证在相对长的时间内工作而不会经常性地出现故障,因为印刷机产生一点点的偏差可能就会导致印刷偏差。常见的印刷问题有粘连、色彩变化不稳定、图像部分着墨、蹭脏阴影等,为了控制好印刷质量,应该了解常见的印刷机故障,保障产品的稳定性。在印刷过程中有几个常见的变量,如油墨温度、纸张厚度、纸张的pH值、印刷速度等,因此可以看出印刷机工作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出现问题时对变化量进行判断,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一定的解决办法。优化印刷工艺路线也是对企业管理的一个要求,这对于全线的经营都是一个良好的约束。特别是对于印刷企业来说,质量要求包括了很多个环节,如产品的设计、生产准备、生产过程,一直到印刷之后的产品检验,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求严格认真,并对印刷工艺有一个良好的优化,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印刷品质量。长期以来,由于在产品加工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印刷企业觉得利润小,一味追求薄利多销,重数量不重质量,因而在各种环节上出现问题,造成企业损失。为了让企业在行业中占据有利的地位,适应印刷技术的发展,要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各种科学设备和测量仪器,减少主观判断失误,这样才能保障印刷产品质量。
四、检查抽样
为让印刷机工作保有最佳的状态,在测试时需要工作人员用相关的仪器测试尽可能多的变化量,样本就极为重要。在印刷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旦发现产品出现了偏差,就应该开始控制和调节,确保最后出来的产品不产生特别大的误差。在印刷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偏差,因此印刷员工在具体操作时必须耐心和细心,并提前评估变化量的影响。
五、结语
对于印刷企业来说,印刷的成本直接关系企业的基本利润,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印刷的成本包括印刷的费用、人工费用还有机器损耗等,所以在印刷的过程中应该优化印刷的工艺路线,尽量节约资料,降低成本。同时,印刷工艺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印刷过程中应该注意操作,及时纠正偏差。
【参考文献】
[1]查青青,于文.我国织物洗涤剂行业现状及发展[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0,33(5):4-8.
【关键词】优化;印刷工艺;降低;印刷成本
1优化印刷工艺路线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印刷行业也面临危机,原材料进价成本越来越高,而印刷品的市场价格又越来越低,留给企业的利润也越来越少,加之,办公费用和人员费用以及税收等费用,更是压缩了印刷企业生存的空间[1]。还有日益激烈的同行业的市场竞争,企业就只剩下内部成本压缩的途径来提高收益了。内部成本的压缩就要求必须合理的优化印刷工艺路线,安排好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提高生产效率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优化印刷工艺路线的方法
纸张是印刷行业最为重要的原材料,而油墨的设定也是印刷质量高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除了合理选择纸张和调节好油墨,另外一点也至关重要,就是管理人员必须把好关,合理安排和协调好印刷工作,做好检查抽样。
2.1纸张的优化
2.1.1优化原材料的选择在印刷制品中,最大的原材料就是纸张,印刷什么制品应该用什么样的纸张都是有讲究的,比如普通图书和教科书,它们选择纸张都是不相同的。既能满足在视觉上的效果又能合理的降低纸张成本。合理的选择纸张材料也是优化印刷制品的关键之一。同样是同一种材料的一页纸张,其克数不同、大小不同,相应的价格也不尽相同。同一种纸张,但是厚度不同就意味着克数越高,相应的价格也越贵。同一种纸张,纸张越大浪费,如果一种图书印刷需要很小的纸张,而印刷却选择比这个大很多的纸张,就意味着越大越贵,成本越高。2.1.2合理把握纸张开度和优化书籍的装订纸张的开度的把握就是要求切口不能留很大的空白,不规则的纸张也要减少,意思就是边料必须控制,不能丢太多。纸张的开度和书籍的装订息息相关,在选择纸张开度的时候,比如32开的书籍就尽量选择36开的纸张,留白空间少,就要求装订必须充分利用留白空间,每一种书籍都有自己的装订方法,将中心跨页的空白地方留得少一些,也能避免版面过大的浪费。装订在美观的同时,也合理的降低了纸张成本。2.1.3合理选择封面尺寸必须根据纸张的参数来设计封面,过大和过小都会影响书籍的美观。一般书籍的勒口应该设计得稍微大一些,不然就会导致由于参数不符合而浪费纸张。所谓薄利多销,印刷行业也是一样,量大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印刷行业利润真的不高,如果量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很难获得利润。
2.2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和协调好工作,做好检查抽样和巡检
2.2.1合理安排印刷工作一般的车间会有很多台印刷机,但是同等规格的印刷工作最好放在一台印刷机上操作,这样不仅保证了印刷制品的一致性,还节省了工时。在安排印刷工作时,操作人员不能偷工减料,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印刷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比如,印刷出来的东西模糊,偷减一点点材料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如果耽误了工期,还会影响公司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得不偿失。所以,在印刷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协调和安排好印刷工作的每一个环节。2.2.2进行油墨监控众所周知,印刷制品对于油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油墨的用量直接影响着读者的视觉感受,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整个印刷质量。在平时的印刷流程中,油墨量的监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印刷的工作人员应该对油墨量进行实时监控,这边便于提高油墨的使用效率,同时有利于对印刷物的整体展示[2]。科学合理地对油墨质量进行监控是进行品控的前提,这也是体现印刷品质量的重要因素。2.2.3做好检查抽样和巡检工作在测试印刷仪器的时候,工作人必须尽可能的测试出更多的变化量,测试出的样本是衡量印刷机状态的标志。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工作人员发现偏差,必须马上调节,并保证印刷出来的产品不出现问题,如果发现问题不及时纠正。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抽样和巡检工作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抽样主要是指对印刷成品的随机检测,而巡检在侧重于对印刷机器的检查,这也是优化印刷工艺路线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印刷成本。
2.3提升印刷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新经济形势下,技能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作用。在印刷行业,虽然科技的进步是数字印刷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对于最为重要的校对等工艺流程来看,人的作用从未被低估,甚至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数字印刷迅速发展的今天,对印刷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加严格。第一,印刷人员的业务能力决定了印刷质量和效率,印刷人员往往是一线工作人员,对印刷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流程需要烂熟于心,这是提升效率的基本保证。第二、培养高素质的印刷人才有利于创新印刷工作流程,提高效率。无论印刷流程还是印刷工艺,都是不断的进行着创新,而往往这些创新点大多源自于业务人员的创新思维,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印刷成本。第三,建立印刷行业交流机制,印刷人员需要时时把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才能让企业不脱离市场。
2.4利用互联网思维优化印刷设计
互联网经济的持续火爆为印刷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动机,印刷工艺在这几年得到了新的提升,特别是在设计方面,摒弃了以往复杂的设计风格,转为清新简约的设计美学。设计风格上的转给印刷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成本下降,更加注重环保也就没有了更加绚丽的色彩搭配。同时,各大企业都建立了线上渠道,对于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印刷策略也带来了相应的调整,这无疑会大大增加用户的好感度,同时对降低印刷成本也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本刊辑.关于如何降低包装盒印刷成本费用的四种方法[J].广东印刷,2015(06).
【关键词】锡膏印刷;生产效率;工艺改进
一、前言
随着国产锡膏印刷机的性能和品质与国际一流品牌的差距日益缩小,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国产锡膏印刷机被国内电子制造行业广泛应用,相比较人工或半自动印刷,其印刷质量的稳定性和对生产效率的提升都是不争的事实。根据行业数据统计,在SMT生产过程中,60%的品质问题都是由印刷不良导致,进而也拖累了SMT的整体生产效率提升。如何降低印刷不良提高印刷效率,本文力图从优化设计和工艺改进角度进行探讨,相信对业内有关人士能有一定的帮助。
二、不断优化模板设计以及对准视觉扫描定位
模板印刷工艺中,如果焊膏被刮刀推入模板开孔,同时出现转移,焊膏转移到印制电路板上。主要影响焊膏印刷的因素以下几点:首先是模板开孔尺寸的发小,这决定着焊膏印刷量的多少;其次是模板开口的纵横比大小、宽厚比大小以及面积比大小;再次是焊膏印刷精度高低;最后是开孔壁的几何形状以及其光洁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焊膏脱模质量的好坏以及脱模速度的快慢。
所以,如果在待加工产品上有以下高密度多引脚封装器件的时候:BGA、CSP、FCOB、多芯片组件(MCM)等。就需要模板制造工艺越过激光或电铸成型工艺,在最后还要采取电抛光工艺。分析实际情况,如果还需要得话就进行镀镍、锥形开孔工艺,有利于提升高孔壁光洁度。各种不同雷劈的处理工艺模板入图1所示。
图1 不同工艺模板示意图
模板设计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模板厚度,在厚度上,不一致的元器件所要求的厚度是不一致的。例如:CSP要求的厚度一般在0.10mm至0.13mm之间,BGA要求的厚度一般在0.13mm至0.15mm之间,而0603以上元件要求的厚度一般则是在0.15mm以上。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模板厚度选择困难。除此之外,因为模板薄,在进行印刷的时候需要避免焊膏从开孔中掏出,CSP和BGA一般是以一比一的比例进行印刷的。但是,因为CSP较小,其实际印刷需要比凸起尺寸大,一般是在0.05mm至0.076mm之间。这样一来,就使再流焊后的器件支撑高度比原来的高,有利于他死额很难过其高热适应性。所以,制造模板一般可以使用局部减薄或者是局部增厚的方法。
1)首先需要凭借视觉扫描系统来有效的对准漏板开孔和电路板上焊盘图形。具备的对准系统一定要有全集成图像识别处理的功能,接下来就需要按照扫描得出的结果,通过印刷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2)按照待生产的PCB类别、刮刀以及焊膏的相关重要的技术参数进行迅速优化选择,最后选择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印刷行程、印刷间隙、刮刀速度、刮刀压力、脱模速度等重要的工艺参数。
3)通过印刷设备自身的2D激光检测系统以及3D激光检测系统可以很快的检测出锡膏印刷的质量,进一步确定先进组装是否满足基本条件,是否可以满足印刷精度的标准需要。
三、不断改善和创新印刷设备
印刷机是焊膏印刷的主体设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印刷机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焊膏印刷的整体生产效率。目前,不断改善印刷机的生产效能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1.实现双路输送PCB
想要有效的提升生产的效率,避免生产设备占地面积过大。如果还使用传统形式的单路传送PCB运行模式是不可行的。一个新型的SMT模板印刷设备的出现,综合了传统的单路输送、印刷PCB向双路输送跟印刷PCB方向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也满足了双路贴装以及焊接的实际需要。双路输送PCB从根本上保留了印刷机主要性能,在这个前提下,把传统的输送和印刷单路结构转变为双路运行结构,实现了结构的优化。所以,双路输送PCB能够进行双路PCB的输入、定位、印刷、检测以及校正。进行双路PCB的生产效率相比单路结构的印刷机的生产效率提升了一半以上。
2.智能化印刷系统
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以及先进的视觉算法的基础上,新型印刷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可以更加方便、更加准确地对准模板和PCB,其运动加速度曲线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各个轴的运动精度以及对应的重复精度。智能化印刷系统通过四轴同时驱动,有利于提升速度控制的能力。在智能化软件的控制前提下,可以实现多个印刷动作同时进行,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
在进行连续印刷的过程中,智能化印刷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个最优的支撑方案,可以实现Y轴以及Z轴的PCB定位夹具的独立控制。如果实际情况需要,就可以配备自动焊膏点涂装置来辅助涂覆焊膏,通过在线SPC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检测数据整理,之后将这些信息数据反馈到相应的智能系统中,由系统进行及时正确的调整以及修补。与此同时,还要深入分析外在环境变化情况,按照闭环控制生产环境来实现模板印刷的高质量以及高效率。
3.封闭的工作环境
在已有的焊膏印刷过程中,就算在印刷机内腔达到了高效的环境控制的相关要求,但是,焊膏仍然长期被暴露在开放环境下。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因为焊膏长期暴露在开放环境下,导致印刷缺陷的大量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DEK和MPM公司向市场上推出了RheoPump封闭挤压式印刷头以及ProFlow封闭挤压式印刷头(如图2所示)。这两种类型的印刷头其结构以及其操作过程都是不一致的。但是,这两个印刷头的最终目的以及其作用的效果大致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这两种印刷头可以通过封闭挤压的方法来实现保护焊膏免受污染,有效的提升焊膏的利用效率,可以有效的节约百分之五十的焊膏。同时还可以延长焊膏的使用寿命,避免产生相应的有害焊膏废料,降低了焊膏浪费率,消除影响焊膏印刷的因素,使焊膏的转移特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使用之后,还不需要清洗模板,产品转换周期加快。可以有效的缩短添加焊膏所耗时间,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
图2 ProFlow封闭挤压式印刷头、
RheoPump封闭挤压式印刷头示意图
四、不断更新清洗工序
清洗工序对高精度高效率印刷工艺中的清洗工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清洗工序决定了焊膏印刷工作进行情况的好坏,一个优秀的清洗工序可以保证焊膏印刷工作无故障高质量地顺利进行。但是,优于模板背面残余的焊膏没有办法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导致整个产品存在很大的隐患。所以,提高清洗工序的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通过真空吸力以及纸架跟模板底部的压力的增大,改进系统性能可以实现加快擦拭速度的最终目的;其次,清洗头的设计需要符合发展的需要,同时可以支持各种清洗,减少清洗的次数以及更换频率;再次,清洗头覆盖模板表面的有效面积的扩大,可以有效的缩短整体所需时间;最后,对清洗头增加横向的擦洗动作,加快清洗的速度,为清洗效果和节省擦拭纸提供切实的保障。
五、不断优化印刷工艺
影响其印刷生产效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模板底部清洗时间以及其清洗频率的长短、PCB的传送时间以及等待时间、印刷速度以及行程、在印刷后2D检测时间以及3D检测时间、补充耗材的时间以及频率等[1]。通过分析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缩短这些因素所耗时间,叠加这些因素所耗时间可以有效的提升印刷的生产效率。在印刷的过程中,印刷工艺师需要在进行印刷工作的前期按照模板种类、间距、开孔尺寸以及焊膏的最低用量等通过SPC程序分析出这些因素的极限值,进一步确定每次模板底部清洗之间的最大间隔时。被确定的时间就是满意的印刷结果对应工艺能忍受的时间。如此一来,印刷工艺师就可以将之前耗费的清洗时间转移到尽可能多的PCB上。
在进行模板清洗的同时,可以同时进行PCB的传送以及PCB印刷后的检测工作,有利于缩短一次PCB的传送以及PCB印刷后的检测耗时。一般来说,PCB的传送以及PCB印刷后的检测消耗时间是共同进行的,在两者耗时上,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来。这就要求印刷设备具备多轨道分段运行功能,同时也要具备相应的使用性,便于将自身最大使用价值发挥出来。除此之外,在符合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大检测权限,有效的提升产品的直通率。
六、总结
综上所述,锡膏印刷工艺有着非常显著的优点,但事物是辩证统一的,也就是说锡膏印刷工艺也存在相应的缺点[2]。所以,我们要不断创新和改进锡膏印刷工艺,借此提升印刷的生产效率。本文分析了如何有效的提升锡膏印刷的生产效率,同时进行相关工艺的更新改进,借此对锡膏印刷工艺的改进以及进步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
参考文献
色彩管理是流程的基础
色彩管理的前提是印刷生产的稳定化和数据化。在传统胶片晒版时代,印刷师傅的创造力和技术水平决定了印刷还原质量。在CTP时代,对印刷车房的唯一要求就是稳定:稳定的印刷密度,稳定的印刷网点扩大曲线,稳定的还原印版网点。印刷色彩和质量的控制中心在于印前印版输出。印刷厂的质量控制关键点从印刷转移至印前,以色彩管理为基础的数码流程管理印版输出,决定印刷品质。
印刷车房的稳定化和数据化,即印刷标准化。以往印刷厂家更多关注本厂的印刷标准化(厂内标准),目前趋势是实现印刷国际标准化。实现国际化印刷标准,最大好处是与印刷品买家有了共同语言,大家对颜色有了共同预期,即使是不同系统处理的文件和数码样张,也可准确预期印刷色彩。采用厂内标准与客户沟通,会增加沟通成本和生产犯错几率。
如何实现国际印刷标准?简单来讲就是“知己、知彼、优化、稳定”。所谓“知己”,就是要先了解自己的状态,包括印刷物料、印刷设备、工艺参数等;“知彼”是以国际印刷标准为目标;“优化”为制定印刷工艺参数和印版输出曲线,实现印刷标准;“稳定”是实现标准的基础,务必要保持物料稳定、生产工艺稳定、印刷质量稳定。
如果工厂已有厂内标准,即使内部标准与国际标准不一致,也同样可以印出符合国际印刷标准化的印刷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色彩管理系统发挥威力了。色彩管理系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不同颜色空间转换,保持色彩的一致性。不同印刷标准,就可以理解为不同颜色空间。颜色空间转换的结果,会体现在输出的印版网点还原曲线上。印版决定质量,印刷保持稳定、保持标准,不论是内部标准还是国际标准。
受印刷物料成本限制,很多印刷厂家需要实现国际化的印刷标准,但是印刷物料(如纸张、油墨实地颜色等)不符合国际标准,如何实现印刷标准化呢?印刷物料不标准,但是需要稳定,批次间具有同样的指标参数,此时可以将其理解为工厂内部标准(基于特定印刷物料和生产工艺参数,稳定生产)。在色彩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可以最大程度追进国际化印刷标准效果。
印刷目标重定义
色彩管理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印刷色彩颜色空间转换,包括不同CMYK(印刷标准)颜色转换、RGB到CMYK的转换、Lab到CMYK的转换、印刷颜色空间和数码打样颜色空间的转换等等。对于大部分色彩管理系统来讲,基于ICC Profile的颜色转换都可以实现,但是实现后是否符合印刷要求,是否具有最佳工艺路线?值得探讨。
颜色空间转换有两种模式,完全基于色度空间的ICC Profile转换,和以灰平衡曲线等印刷控制方法为基础的传统调整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目前大部分色彩管理系统支持的是ICC Profile转换。这种方法基于国际通用标准格式,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开放性。但是,单纯基于色度的转换,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印刷工艺的因素,往往存在理论上颜色准确、但是实际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
爱克发的Apogee流程中的色彩管理系统,其颜色空间转换基于独特的SISR技术(智能颜色空间识别技术)和ICC Profile,但充分考虑到印刷阶调曲线,结合了两种方式的优点,可以最大程度确保颜色转换准确且印刷生产简单可行。简单来讲,其印刷空间转换中,尽量保留黑版骨架,在保留黑版基础上,针对每个色块计算ICC Profile转换值,在其可行的色彩组合中选择最佳CMY值,结合黑版,再现颜色,并保持印刷中准确可控。
Apogee流程中的CMYK颜色空间的这种独特转换方式称为“印刷目标重定义”(Press Repurposing)。采用这种颜色空间转换方式,除可按客户预期准确还原颜色外,还有助于印刷厂家实现印刷标准化。印刷标准化的前提是印刷物料标准化,但受制于成本压力等因素,很多印刷厂家的纸张、油墨与标准有差距。借助于“印刷目标重定义”,可将颜色空间由标准印刷颜色空间转换至非标准印刷物料颜色空间,即使使用非标准印刷物料,也可尽量实现标准颜色还原。
另外,很多印刷品采用过胶、覆膜等印后表面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后印刷颜色会有很大变化。使用“印刷目标重定义”技术,可准确预计颜色在后处理后的变化情况。以往类似情况,印刷厂需要先印刷打样,然后后处理,随后判断颜色是否符合要求,通常需要几个循环才能确认正确的印版输出和后处理前的印刷样张。采用“印刷目标重定义”,在流程处理时会先根据后加工工艺进行颜色空间转换,印刷时只需要保持标准的密度和网点扩大,后处理后即可得到需要的印刷色彩,能够充分提升效率、缩短周期、降低成本。
墨量节约
色彩管理系统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墨量节约功能。以往讲到墨量节约,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节约油墨、降低成本。从我们目前客户实际应用来看,确实可以减少20%~35%的墨量消耗,显著降低了成本。但是墨量节约功能在优化印刷工艺方面带来的收益更大,而且在目前的原稿来源环境下更有实际意义。以往原稿大多由电分而来,在电分时已充分考虑印刷条件,分色后消除了很多印刷中可能存在的陷阱。
目前的原稿几乎都是数码相机的拍照原稿,由页面设计人员直接用PhotoShop分色,实际上分色时很少会考虑到印刷工艺而进行优化。在数码打样时,数码样张只能反映颜色,而不会反映出印刷工艺的难度和可行性。大部分刚刚使用数码流程和CTP的客户碰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跟色难,这里固然有数码打样和印刷的因素,但是原稿处理是否适合印刷、是否符合印刷工艺要求也是重要因素。
墨量节约功能可以发挥电分时代电分技师的功能,根据印刷要求,对每一张原稿和页面进行优化。Apogee流程中的墨量节约功能以ICC Profile、GCR(灰色成分替代)和SISR为基础,对输入原稿重新分色,使之符合印刷要求。墨量节约功能在确保颜色准确的前提下,通过重新计算墨量分布,减少彩墨消耗、降低总墨量。墨量节约还可以和“印刷目标重定义”技术配合使用,实现最优效果。
使用墨量节约后,在印刷工艺方面带来的好处有:中性灰更稳定,不易偏色;暗调层次还原更丰富,不易糊版;套印误差不明显;数码打样跟色更容易;减少总墨量,印张干燥快,提升印刷速度;不易透底,减少双面印刷中双面的影响;减少喷粉用量。
关键词:印刷工程专业;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02-03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及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在印刷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印刷业正在高速发展并伴随着印刷业的结构巨大转变。印刷行业根据行业的发展需要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1]。在规划中指出了印刷行业的发展目标,并指出了行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创意人才等的缺乏及加强人才培养来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的急切要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者,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以之作指导,积极进行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行业发展需要。
一、确定新形势下的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者对所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规定。它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又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实践。它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性质和方向,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3]。
我校的印刷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氛围浓厚,有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及印刷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我校印刷工程系对印刷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印刷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擅长图文信息处理及印刷复制技术,熟悉印刷设备、印刷质量检测技术、印后加工工艺,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和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能在印刷及相关企业、科研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从事印刷工艺设计、生产操作、质量管理、组织管理、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印刷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印刷及相关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测及控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印刷工程专业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印刷、制版等工艺、印刷设备维护、印刷质量检测、印刷企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技术。
3.具有印前图文信息的编排处理以及电子出版物的策划、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具有印刷复制工艺的策划、设计、操作和印刷产品质量的检测、测试以及印刷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印刷材料和设备的选择、测试和使用以及印刷复制工程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研究开发等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印刷以及相关传媒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印刷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理论前沿。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的设置关系到人才获得的知识结构是否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本专业从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全局出发,认真研究和处理好各知识层次、各教学环节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之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课内教学和课外指导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避免分割过细、简单拼凑、知识脱节和内容重复,防止“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情况出现。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措施,减少课内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空间。加强课外指导,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形式,以多种方法和途径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次调研、讨论,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地调整,经过调整之后,本专业理论教学总学时数为2356,实践教学环节为43周。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该课程体系在保证学生的理论教学学时满足基本学分的前提下,又保证了课程内容的优化,且扩大了选修课程的范围,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全面发展。具体调整如下。
1.通识类与大类专业必修课程的学时比例达到总学时的78%,以突出厚基础的要求,既实现了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培养,又强化了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又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以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需要。
2.通识课程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形势与政策》等职业素质类及身心健康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以及促进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
3.加大了通识类和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分别从原来的6学分增加到10学分和8学分,进行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到更好的个性发展。
4.新的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了优化综合,综合考虑了各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讲授,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相互衔接,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将原《大学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门课合并成《印刷化学基础》,将《网络印刷出版技术》合并到《印刷多媒体技术A》中;对《印刷设备电路与控制》合并到《印刷设备》等。为了适应印刷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对印前知识及数字印刷等技术方面知识的培养,对部分课程的学时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5.为了让学生较早地接触和理解印刷专业的性质及内涵,第二学期就开有专业基础课程,且专业课几乎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为了使课程之间衔接得更好,将一些课程的先后顺序做了一些调整,如将印刷概论、印刷色彩学、印刷信息记录材料等课程提前一学期开出;而电子出版技术由第五学期改在第六学期开出等。
三、层次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印刷工程专业是一个由很多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展起来的综合体,为了适应市场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势在必行。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创新性思路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设有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工程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等几个层次,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实验及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综合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我校印刷工程专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建有计算机房、印刷测试、制版、激光、印刷设备、印前图像处理中心、CTP、印刷材料等实验室;建立了株洲外贸包装厂、长沙金沙利、长沙晚报及以东莞包装印刷基地为中心,辐射珠江三角洲的实习基地,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教学条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国家、地方经济及行业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要紧密依托行业和当地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研教”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重视校内实验平台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具体措施有以下两方面。
1.运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教学平台,分层次进行实践教学,由校内实验室延伸到校外实习基地。利用校外企业先进设备、管理到位等优势,将学生的生产实习安排到企业中去,通过顶岗实习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择业、就业及毕业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和培养能力,并可为毕业设计积累素材。鉴于企业及学生择业的要求,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到企业去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使学生的毕业课题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这样可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实践教学、生产应用、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形式。
2.整合专业实验室,使实验室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的主要场所。教师引领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学科前沿,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产学研教”合作,吸引企业为教师、学生提供科研、教学的平台。
四、构建一支融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师资队伍
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需要教师具备印刷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坚定的基础和熟练的业务能力。建设好一支科研团队、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搞好本专业的根本保证,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加大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在中青年教师中选拔一批素质好、热爱教育事业、进取心强、学术水平较高、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对象,给他们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压担子,使之能承担较大的教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出较高水平的成果,上更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并根据学科、专业和办学发展需要,大力引进人才,形成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教学和科研梯队。
2.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研、科研工作。切实营造学术氛围,加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进修的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报告、进行专题进修和课题研究。组建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印刷工艺技术、印刷材料等科研小组,打造科研品牌,不断提高印刷工程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
3.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工作。专业进修、培训是教师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鼓励符合规定条件的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选派各方面素质好的教师到学校、企业进修提高。大力倡导贴近市场,加强产、学、研、教的结合,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进修、培训,充分重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师资培养。
五、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考核体系
考核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也是引导教与学的重要导向。本专业已逐步建立了多元化、立体化的考核体系,通过笔试、报告、作品制作、论文、胶印及柔印模拟系统综合考核等形式,使考核内容更全面、更系统、客观和科学,不仅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考核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等。考核后做到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老师,便于纠正教与学的偏差,以促进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工作。
印刷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迫切需要印刷工程专业的人才。在此从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发,针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探索。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及实际条件,结合社会、行业需求,为把湖南工业大学的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J].中国出版,2011,(17):22-24.
[2]龙志军,等.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1):27-32.
[3]刘志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6):79-84.
印刷企业成本管理是对印刷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所形成的产品成本进行组织预测、计划和控制,对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挖掘企业自身的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印刷工艺设计是印刷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必经之路,印刷工艺的优化对节约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印刷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样本的净尺寸设计、纸张的开本、特殊印刷技巧印刷及印刷机器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印刷工艺优化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样本的净尺寸的设计
在样本的印刷成本中,纸张成本约占60%,因此在满足视觉美观的前提下,样本净尺寸的设计应保证最大限度的节约纸张成本。基于此,设计师必须清楚目前国内印刷厂通常使用的纸张规格尺寸,并清楚纸张的开本方式。
印刷业内最经常使用的纸张规格是787mm×1092mm和889mm×1194mm。通常把787mm×1092mm规格的纸张称作正度纸,而889mm×1194mm规格的纸张称作大度纸。设计和印刷的时候,能用正度纸就不用大度纸。一张正度纸与一张大度纸的价格相差很多。印刷的费用是由所有纸张的价格、设计费、制版费、打样费、PS版费、印工费、后加工费、运输费、税收等组成。
1)印刷业务内容(如表1,略)
2)案例分析
样本1和样本2的印刷的总费用是一样的,样本1和样本2所用纸张规格、总页码数都是一样的,就是成品尺寸相差10mm左右,一个只有5000份,一个是8000份,为什么总费用会是一样的?样本1的成品尺寸是150mm×128mm,四周各留3mm的出血位,则加上出血位后的尺寸是156mm×134mm。而156×4=624>595,134×3=402<442,大度四开纸张的尺寸是595mm×442mm,所以就不能用大度四开纸,只能用正度对开纸,样本1共有24个页码,需要一张对开正度纸张正反面印刷。但是正度对开纸的尺寸是783mm×544mm,这样就造成了纸张的浪费。样本2的成品尺寸是140mm×137mm,四周各留3mm的出血位,则加上出血位后的尺寸是146mm×143mm。146×4=584<595,143×3=429<442,刚好可以用大度四开纸张,样本2也是24个页码,如用一张大度四开纸张正反面印刷,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张。
3)结论
样本1需要用正度纸张印刷,而样本2需要用大度纸张印刷。样本2印刷8000份和样本1印刷5000份的总金额是一样的。
2正确使用纸张的开本
1)印刷业务内容
手提袋:成品尺寸长350mm、宽268mm、高82mm,采用纸张是250g/m2的白卡纸,印刷5000个。
2)案例分析
首先算一下需要纸张的尺寸:长:350+40(上边勒口)+41=431mm宽:(268+81)×2+20(糊口)=718mm所以所需要的纸张的最小尺寸是:长:431+8(咬口)+3(托梢)=442mm宽:718+3(传动面)+3(操作面)=724mm由于正度对开纸尺寸是782mm×544mm,这样纸张的边料还是比较多。但是如果采用大度的“丁三开”纸张(如图1),纸张就不会这么浪费。表2是使用正度对开纸张与使用“丁三开”的大度纸张的成本对比表。
3)结论采用“丁三开”大度纸张,比采用正度对开纸张节约成本595元,即每个手提袋成本节约0.119元。
3巧用“借咬口”
“借咬口”的方法经常被使用在补偿设计尺寸偏大又希望降低印刷成本的样张印刷上,尤其在一些包装产品的拼版中。例如包装产品的最下面一排为空白区,且折叠进去,那么它对印刷质量没有要求,若纸张非常紧凑,可以借助出血位及部分咬口位。当然,要切记:油墨转印区不适合“借咬口”。
1)印刷业务内容
一个双幅的广告样张,单张样张成品尺寸为260mm×385mm,出血位为3mm,印数为10万份,用200g/m2铜版纸印刷。
2)案例分析
样张的成品尺寸是260mm×385mm,那么所需要的最小纸张尺寸为:长:[260+6(每边3mm的出血位)]×2+6(两侧每边留3mm)=538mm宽:385+6(每边3mm的出血位)+8(咬口位)+3(托稍位)=402mm大度四开的尺寸为442mm×595mm,正度四开尺寸为391mm×544mm,如果用大度四开纸张,纸张有很多被浪费,增加了印刷成本,如果用正度四开纸张,样张的宽度尺寸与纸张的宽度尺寸都是391mm,没有了咬口位与托稍位。
分析了样张上的图文内容,考虑到图文的某一边是全白色的非着墨区,将这一边作为咬口边,尽管印刷后在样张的咬口位的白纸上有一排淡淡的咬牙印,但是对印张上的图文的印刷质量没有影响,表3是分别用正度纸和用大度纸印刷所需要的纸张费用。虽然有一排淡淡的咬牙印,但不是很明显,考虑到10万份广告样张,用正度纸张比用大度纸张能节约4235元。为了节约成本,一般还是选择用正度纸张。
4选择合适的机器印刷
1)印刷业务内容
A厂需要印刷一个宣传单页,成品尺寸是442mm×297mm,双面彩色的,客户自来菲林片(菲林片是四开的),纸张规格是157g/m2的铜版纸。
2)案例分析
结合A厂的实际情况,A厂有海德堡四开四色机和对开四色机,这个印件可以上四开机也可以上对开机,上对开机只需要用菲林片晒两次版就可以了。表4、5、6分别针对印数为5000、8000、10万的情况,计算了上四开机和对开机的版费和印工费。
3)结论
印数5000份时,用四开四色机比用对开四色机节约成本140元;印数8000份时,用四开四色机和用对开四色机成本一样;印数10万时,用对开四色机比用四开四色机节约成本1510元。即印数小于8000份时采用四开四色机更加节约成本,印数大于8000份时采用对开四色机更能够节约成本。
历届InterTech技术创新奖焦点
由美国印刷工业协会主办的以表彰对印艺及相关产业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技术的InterTech技术创新奖迄今已走过了38年,表1列出了近5年荣获该奖项的技术产品,为全球印刷工业展现了一幅从早期集中于传统印刷设备、材料的技术创新,到当今聚焦于生产流程软件、数字化色彩测量技术、数字印刷设备、数字化印后加工系统以及跨媒体营销系统的技术变革路线图,科学地诠释了印刷工业从最初材料、设备、工艺的硬件型技术创新向系统数字化集成、跨媒体营销的软件型技术创新的演变规律,演绎了“一切能够数字化的都将被数字化,印刷也不例外”这句行业经典所带来的设备与材料体系、技术与工艺体系、控制与管理体系、营销与绿色化体系的新变革与新发展趋势。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数字技术和系统软件为核心的技术产品获奖比重从2011年的约25%、2012年和2013年的约50%,到2014年和2015年的约70%,年年递增,这一规律和数字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在印刷工业中的应用同步。概括起来,目前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焦点一:数据处理、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
这些已经成为印刷企业转型升级、产品链与产业链构建的基础。只有借助强大的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贴近大众生活所需的各个方面,建立“集中生产与分布定制”的新生产模式,才能够实现印刷企业的高效、绿色、精细生产,推动印刷企业从加工、制造向服务的转型。
焦点二:色彩数字化及其测量技术
2011~2015年,颜色测量技术和设备屡获殊荣,充分说明了颜色及其复制精度是印刷工业之本,颜色数字化是印刷数字化的核心所在。目前无论是印刷买家、印刷品设计师、出版社、还是印刷企业都围绕着ISO12647标准,大都采用G7、Fogra等印刷质量认证方法来跨越多种印刷材料,实现对颜色的控制和管理。通过精密的色彩测量仪器以及数据处理软件,帮助印刷买家和印刷制造企业真正地了解、控制和管理整个颜色流程中的色彩,通过数据自动化或智能化实现多种多样的印刷应用。
焦点三:数字印刷技术
数字印刷正开始向印刷市场中心挺进,潜在优势逐渐显现。在近5年InterTech技术创新奖的获奖技术产品中,数字印刷从2011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2015年在移动互联网、按需定制、多元化印刷服务的浪潮中占据优势。数字印刷将不仅给出版业与信息复制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更将为媒体生产及信息交流提供创新、高效的方法,而且深刻地改变着艺术品、包装、标签、纺织品、书报刊以及广告等印刷领域的技术生态和组织架构,进而显现出数字印刷自身在印制质量、生产效率、作业自动化、管理智能化上的不断突破,如喷墨印刷技术最小墨滴从10pl到1~2pl,打印分辨率从600dpi×600dpi到1200dpi×1200dpi。静电成像数字印刷的单张纸印刷幅面从A3到B2,基本实现了在多种材质上,按需印制与传统印刷工艺品质、表面整饰一致的产品。
印刷工业创新发展新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刷工业不断吸取最新高科技来实现自身化蛹成蝶般的变革,历经了加工、制造到服务的技术跨越和管理变革。在当今“互联网+”的新时代,背靠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新技术生态,以及深陷印刷工业产能过剩、客户需求多元化、产品绿色环保的白热化市场竞争环境,印刷工业可以从InterTech技术创新奖来管窥印刷工业千百年间屡屡承受被新技术替代的压力而绝处逢生的能力,寻找凤凰涅的发展新趋势和转型升级的新途径,聚焦与展望印刷工业创新发展的新动态。基于InterTech技术创新奖,笔者认为印刷工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将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趋势一:印刷数字化、作业自动化和控制智能化
从近5年InterTech技术创新奖上获奖技术产品的创新性来看,印刷数字化、作业自动化和控制智能化已经成为印刷工业的共识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印刷数字化是以印刷市场需求为导向,用产业链、产品链和信息链的视角来对涉及印刷品上下游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并用数字方法来建立整个产品链中内容信息、位置信息、控制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信息的关联,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预测产品需求、服务需求以及获得增值与盈利的机会。作业自动化是利用或构建数字化印刷生产平台,按照客户定制需求,通过数字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从内容编创、图文分色与加网、页面排版与拼大版、打样与印刷、印后加工与表面整饰、产品物流与配送的自动化作业。控制智能化是在作业自动化的基础上,以ISO标准或国内印刷产品质量标准为基准,采用数字化的印刷过程控制方法,对印刷作业基准、色彩控制基准和色彩管理基准进行设定与优化,使印刷企业每一个作业的控制与管理都实现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管理与优化,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个性化差异、减少作业冗余、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印刷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趋势二:高效绿色印刷与精细化生产
从InterTech技术创新奖的指向来看,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应用指向是采用环境友好材料、低排放工艺、高效率作业模式来实现高效绿色印刷与精细生产。其中,高效绿色印刷包括采用最新作业软件、制作工具、测试仪器和生产设备,通过广泛新型环保的版材、水性油墨和承印材料,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三废排放、提升印刷生产绿色化水平和印刷产品的绿色安全水平。精细化生产则是利用印刷过程数字化、色彩管理数字化和作业流程数字化的数据,分析降低作业时间冗余、作业人员冗余以及生产成本冗余的关键点和控制要素,改变印刷生产粗放式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人员与营销的效能,实现有效降低成本、显著提升效益的精细化印刷生产新模式。
趋势三: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集成的混合式印刷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