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信息成本核算范文

时间:2022-04-27 16:06:52

序论:在您撰写信息成本核算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信息成本核算

第1篇

一、信息成本核算的可行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J.阿罗指出,人们可以花费人力及财力来改变经济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这种改变恰好就是信息的获得。这表明,获得信息是为了改变不确定性,也表明信息的获得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同时指出,把信息作为一种经济物品来加以分析,既是可能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斯蒂格勒教授则认为,除非存在完全集中的市场,否则无人能知道各卖主(或买主)在任一给定的时点所定出的所有价格。这使得企业信息搜寻成为必须,同时信息搜寻必须付出代价。信息搜寻成本(定价成本)指的是,在自由竞争场合由于价格离散而产生的搜寻价值。卡尔·夏皮罗教授在《信息规则》一书中指出,信息的生产成本很高,但是复制成本很低。他同时认为,信息生产的固定成本的绝大部分是沉没成本,即如果生产停止就无法挽回的成本。

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信息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信息(商品),而其计量单位应当是货币。这是因为,信息成本与传统成本具有共同之处,即只有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才能将与信息生产、传递的不同经济业务活动综合地反映或再现出来。同时,目前信息成本与传统成本并存于企业中,不可能另起炉灶地为信息成本单独设置非货币计量单位。倘如此,企业便处于两难之困境了。

二、信息成本核算的复杂性

1.信息成本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成本核算的复杂性。信息向人类提供的是知识和智慧,因而信息成本的最主要部分应当是活化劳动费用。K.J.阿罗认为,信息成本与一般商品成本相比,具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个人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投入;二是信息成本部分地表现为资本,典型地表现为一种不可逆的投资成本;三是信息成本在不同领域和过程中各不相同;四是信息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成本既然将个人本身看做一种信息投入,必然要涉及人力资源成本的计算,而人力资源取得、开发、离职成本以及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等的计算的复杂性不言而喻。信息既然是一种不可逆的投资,也就不免要对作为投资的信息谨慎行事,以免血本无归。不同领域与不同过程的信息成本高低不同,也就表明信息成本与其存在的环境是紧密相关的,信息成本核算要受其存在环境的制约。亚当·斯密指出,具有共同经验或同一行业中的个人之间交流信息,比没有共同经验或不同行业的个人之间交流信息要简单得多,也有效得多。由此可见,信息成本在不同领域与不同过程中存在高低差别。而所谓的“信息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则体现了信息的生存规律,即信息的不灭性导致信息成本与生产数量不相关,而与生产项目相关。

2.信息搜索成本向信息处理成本转移,加大了信息成本核算的难度。托马斯·达文波特和约翰·贝克在《注意力经济》一书中记载,15世纪一个读者所能接触到的全部书面材料信息还不如今天《纽约时报》星期日版所包含的事实性信息多。每年在美国办公室之间流转的文件有1600亿份之多。面对越来越多的庞大的信息群,有人认为,到2005年世界经济会因信息过剩而开始衰退,大多数企业将被淹没在信息中,无法分清有用或无用、有意义或无意义的信息,无法逃脱错误的决策,无法理解竞争者、消费者和投资者。这从另一侧面表明信息的搜索方法必须日趋多样化,否则就无法在信息的中获得企业所需信息。毫无疑问,信息的搜索成本与信息量成正相关关系:信息量越大,信息搜索成本就越高。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企业通过网络搜索到大量的相关信息并不很难,棘手的是,如何根据各用户或企业各部门的需要对原始信息进行梳理和取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信息搜索成本向信息处理成本转移。面对不同用户的不同信息加工,其各自的处理费用不可能相同。因而,如何对各种处理费用按加工对象进行归集与分配也就难以回避。而对于信息服务商而言,其面对的也许是成千上万的用户,不可能将处理费用平均分摊给每一用户。究竟采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才能做到科学、合理,也就成为信息成本核算的关键问题之一。

3.信息采集的多样性,使成本计算方法难以选择。由于信息商品的价格更多地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而不是取决于信息商品的价值,同时,信息商品价格又往往受制于该商品的稀缺性和获利可能性,这就必然出现越是稀缺的信息商品,其价格可能会越高,越是可能大量获利的信息商品,其价格也可能会越高。实践表明,对于信息服务收费,一般又以费用价格为主、效用价格为辅。如此种种,也就使信息商品价格在反映其价值时远比物质商品复杂和多样化。

另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是,目前各国实行的按信息服务次数,或者信息传输距离、传输速率的计费办法乃是沿用工业商品交易思维的方式。从长远来看,在不影响信息质量的前提下,信息服务理应采用一次计费(让用户在一定时间内随便使用)的方式。倘如此,便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信息服务收入与费用配比方法。同时,无论企业购买信息或是提供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付(收)费采用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支付(收入)方式都对信息成本影响甚大。

信息中介的出现也增加了信息成本核算的难度。所谓信息中介,是指那些收集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数据并分析包装,然后将结果出售给需要进行营销和客户归档的企业。企业向信息中介购买其信息的价格也就是信息中介的销售价格,信息价格一般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因而也使企业所购买的信息的价格时高时低,给信息成本核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4.信息成本的隐性特征使某些项目信息成本难以确认。并非所有信息的成本都可以确认,信息成本的隐性特征往往使其难以确认,由此我们就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区分信息成本中的可确认性与不可确认性。

(1)隐蔽信息成本。在资本市场上,当存在投资者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时,投资者可能有两种选择:一是拒绝投资;二是将资金投入承诺高投资收益率的不良企业,也即人们所说的“逆向选择”。这样就形成企业的隐蔽信息成本。尽管隐蔽信息成本的大小对投资者十分重要,其不对称信息的微小变动可能引发相当大的企业成本,但隐蔽信息成本的计算犹如水中捞月,企业只能通过了解投资者的信息特征来降低信息交易成本和传递成本,进而使隐蔽信息成本降低。

(2)信息失真成本。对信息服务商而言,提供失真的信息比传统工业中提供废品所带来的损失更大。信息服务产品一旦售出,就不可能像一般商品那样允许退换,因为信息服务只能是一个单向过程。而任何信息服务商都不可能承诺所提供的信息永远都不失真,如果证明所提供的信息是失真的,信息服务商当然应当对由此引起的损失承担责任。

(3)信息制度成本。德鲁克针对当今“信息爆炸”和信息公开范围问题,提出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信息制度。他认为,不建立信息制度,纷繁复杂的信息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信息制度成本不可避免要发生,但有关制度的制定、建立、执行、监督等一系列成本则难以确认。

三、信息成本核算的基本思路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下,企业信息成本主要发生在信息市场交易和企业内信息运作两方面。因此,我们在进行信息成本核算时,必须考虑企业内部信息生产与运作的费用和企业外部获得信息所需支付的费用。

第2篇

一、信息成本核算的可行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J.阿罗指出,人们可以花费人力及财力来改变经济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这种改变恰好就是信息的获得。这表明,获得信息是为了改变不确定性,也表明信息的获得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同时指出,把信息作为一种经济物品来加以分析,既是可能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斯蒂格勒教授则认为,除非存在完全集中的市场,否则无人能知道各卖主(或买主)在任一给定的时点所定出的所有价格。这使得企业信息搜寻成为必须,同时信息搜寻必须付出代价。信息搜寻成本(定价成本)指的是,在自由竞争场合由于价格离散而产生的搜寻价值。卡尔·夏皮罗教授在《信息规则》一书中指出,信息的生产成本很高,但是复制成本很低。他同时认为,信息生产的固定成本的绝大部分是沉没成本,即如果生产停止就无法挽回的成本。

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信息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信息(商品),而其计量单位应当是货币。这是因为,信息成本与传统成本具有共同之处,即只有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才能将与信息生产、传递的不同经济业务活动综合地反映或再现出来。同时,目前信息成本与传统成本并存于企业中,不可能另起炉灶地为信息成本单独设置非货币计量单位。倘如此,企业便处于两难之困境了。

二、信息成本核算的复杂性

1.信息成本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成本核算的复杂性。信息向人类提供的是知识和智慧,因而信息成本的最主要部分应当是活化劳动费用。K.J.阿罗认为,信息成本与一般商品成本相比,具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个人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投入;二是信息成本部分地表现为资本,典型地表现为一种不可逆的投资成本;三是信息成本在不同领域和过程中各不相同;四是信息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成本既然将个人本身看做一种信息投入,必然要涉及人力资源成本的计算,而人力资源取得、开发、离职成本以及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等的计算的复杂性不言而喻。信息既然是一种不可逆的投资,也就不免要对作为投资的信息谨慎行事,以免血本无归。不同领域与不同过程的信息成本高低不同,也就表明信息成本与其存在的环境是紧密相关的,信息成本核算要受其存在环境的制约。亚当·斯密指出,具有共同经验或同一行业中的个人之间交流信息,比没有共同经验或不同行业的个人之间交流信息要简单得多,也有效得多。由此可见,信息成本在不同领域与不同过程中存在高低差别。而所谓的“信息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则体现了信息的生存规律,即信息的不灭性导致信息成本与生产数量不相关,而与生产项目相关。

2.信息搜索成本向信息处理成本转移,加大了信息成本核算的难度。托马斯·达文波特和约翰·贝克在《注意力经济》一书中记载,15世纪一个读者所能接触到的全部书面材料信息还不如今天《纽约时报》星期日版所包含的事实性信息多。每年在美国办公室之间流转的文件有1600亿份之多。面对越来越多的庞大的信息群,有人认为,到2005年世界经济会因信息过剩而开始衰退,大多数企业将被淹没在信息中,无法分清有用或无用、有意义或无意义的信息,无法逃脱错误的决策,无法理解竞争者、消费者和投资者。这从另一侧面表明信息的搜索方法必须日趋多样化,否则就无法在信息的中获得企业所需信息。毫无疑问,信息的搜索成本与信息量成正相关关系:信息量越大,信息搜索成本就越高。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企业通过网络搜索到大量的相关信息并不很难,棘手的是,如何根据各用户或企业各部门的需要对原始信息进行梳理和取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信息搜索成本向信息处理成本转移。面对不同用户的不同信息加工,其各自的处理费用不可能相同。因而,如何对各种处理费用按加工对象进行归集与分配也就难以回避。而对于信息服务商而言,其面对的也许是成千上万的用户,不可能将处理费用平均分摊给每一用户。究竟采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才能做到科学、合理,也就成为信息成本核算的关键问题之一。

3.信息采集的多样性,使成本计算方法难以选择。由于信息商品的价格更多地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而不是取决于信息商品的价值,同时,信息商品价格又往往受制于该商品的稀缺性和获利可能性,这就必然出现越是稀缺的信息商品,其价格可能会越高,越是可能大量获利的信息商品,其价格也可能会越高。实践表明,对于信息服务收费,一般又以费用价格为主、效用价格为辅。如此种种,也就使信息商品价格在反映其价值时远比物质商品复杂和多样化。

另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是,目前各国实行的按信息服务次数,或者信息传输距离、传输速率的计费办法乃是沿用工业商品交易思维的方式。从长远来看,在不影响信息质量的前提下,信息服务理应采用一次计费(让用户在一定时间内随便使用)的方式。倘如此,便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信息服务收入与费用配比方法。同时,无论企业购买信息或是提供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付(收)费采用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支付(收入)方式都对信息成本影响甚大。

信息中介的出现也增加了信息成本核算的难度。所谓信息中介,是指那些收集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数据并分析包装,然后将结果出售给需要进行营销和客户归档的企业。企业向信息中介购买其信息的价格也就是信息中介的销售价格,信息价格一般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因而也使企业所购买的信息的价格时高时低,给信息成本核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4.信息成本的隐性特征使某些项目信息成本难以确认。并非所有信息的成本都可以确认,信息成本的隐性特征往往使其难以确认,由此我们就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区分信息成本中的可确认性与不可确认性。

(1)隐蔽信息成本。在资本市场上,当存在投资者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时,投资者可能有两种选择:一是拒绝投资;二是将资金投入承诺高投资收益率的不良企业,也即人们所说的“逆向选择”。这样就形成企业的隐蔽信息成本。尽管隐蔽信息成本的大小对投资者十分重要,其不对称信息的微小变动可能引发相当大的企业成本,但隐蔽信息成本的计算犹如水中捞月,企业只能通过了解投资者的信息特征来降低信息交易成本和传递成本,进而使隐蔽信息成本降低。

(2)信息失真成本。对信息服务商而言,提供失真的信息比传统工业中提供废品所带来的损失更大。信息服务产品一旦售出,就不可能像一般商品那样允许退换,因为信息服务只能是一个单向过程。而任何信息服务商都不可能承诺所提供的信息永远都不失真,如果证明所提供的信息是失真的,信息服务商当然应当对由此引起的损失承担责任。

(3)信息制度成本。德鲁克针对当今“信息爆炸”和信息公开范围问题,提出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信息制度。他认为,不建立信息制度,纷繁复杂的信息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信息制度成本不可避免要发生,但有关制度的制定、建立、执行、监督等一系列成本则难以确认。

三、信息成本核算的基本思路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下,企业信息成本主要发生在信息市场交易和企业内信息运作两方面。因此,我们在进行信息成本核算时,必须考虑企业内部信息生产与运作的费用和企业外部获得信息所需支付的费用。

第3篇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45-2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当中应用日益普遍,医院将成本核算问题进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工作需要。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一是为了适应卫生体制的改革,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控制医院核算成本,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的有力工具,对医院的生态链条与经营模式改革发展及其医院品牌与口碑的塑造都极具有利影响。目前,我国内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在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漏洞与不足,管理层的控制,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专业化系统化水平相对较低等都是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对产生当前现状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仅供参考。

1 医院成本核算问题分析

1.1 成本核算认识不足

医院是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专门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重医疗服务管理、轻成本管理的现象,这也直接导致了医院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足。医院成本核算范围广、工作内容多、技术要求高,但是由于成本核算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科室的及时沟通联系,使得成本核算部门难以全面掌握医院运行成本的相关信息,无法做到业务与财务协同运作,降低了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2 成本核算制度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在经营活动事前或事后进行,而没有对经营活动过程发生的成本变动情况进行核算,导致成本核算欠缺系统性、完整性,难以形成对经营活动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的背景下,仍有部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停留在浅层,尚未建立起规范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体系,只是简单地归集整理经营活动产生的数据,而没有系统核算、分析、评价成本。

1.3 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偏低

当前,医院成本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齐全,未能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实现对接,使得数据无法实现共享,降低了数据收集、汇总、分析效率,不利于进行项目成本、科室成本、病种成本核算,难以构建起一体化的成本核算体系。部分医院的成本核算系统只倾向于进行成本计算、报表编制工作,整个系统缺乏交互性,不具备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功能,严重影响全成本核算制度的实施。

2 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的对策

2.1 提高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

医院要提高对成本核算的认识,加大对成本核算的宣传力度,营造医院全员重视成本核算、参与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医院要进一步明确各医疗部门、医疗服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在成本核算中的责任,利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提高医院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促使医疗服务既关注服务质量、管理绩效的提升,又关注医疗效益最优化,合理控制医疗设备购置成本、基本建设成本等各项成本支出,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2.2 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体系

医院应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体系,为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提供制度保障。首先,实施全面成本核算制度。将医院所有业务的资金支出均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内,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将成本分配到各个医疗科室,以便医院掌握各医疗科室的资源消耗情况,进而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其次,制定成本核算实施细则。医院要根据新会计制度,明确本医院的成本核算办法、成本核算范围、成本单元划分以及报告体系要求等细则规定,促进成本核算规范化。最后,落实成本核算考核制度。对成本核算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考核办法和奖惩办法,调动起各科室和人员参与成本核算管理的积极性。

2.3 深入实行全成本核算

医院要扎实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实行全成本核算,以准确、真实地反映医院运营情况和资源耗费情况。全成本核算既包括直接成本核算,也包括间接成本核算,需要核算全部医疗成本,如人力成本、管理人员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等均要纳入核算范围内,保证费用归集准确合理,并建立起分摊标准,切实反映各科室的成本消耗情况。医院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科室的成本核算职责,如固定资产管理科负责全面核查固定资产情况,包括固定资产的原值、净值、使用年限等情况,为成本核算提供可靠依据,使医院掌握固定资产价值变动情况;房建科负责全面核查各科室的用房面积,为分摊间接成本提供准确依据;人事部门负责全面核查各科室人数,为人力成本核算和分摊提供依据;后勤部门负责全面核查物资购入和领用情况,收集整理各科室水电消费数据。

3 加快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

信息时代下,医院成本核算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以满足全成本核算需求为核心,从整合医院各项资源的角度出发,建立集数据自动集成、高度共享、交互操作于一体的成本核算系统,减少医院成本核算工作量,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效率。

3.1 明确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

成本核算信息系统要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基础,具备数据采集、数据提取、统计分析、报表生成等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调运作,保证成本核算的可靠性。该系统在具备会计核算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要满足以下业务需求:一是数据共享。系统能够避免成本信息重复录入,支持信息自动采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完整性。二是成本精细化管理。合理分摊各科室成本,分析各科室的成本效益,强化各科室成本控制,探寻降低医疗运行成本的空间。三是提供经营决策分析数据。系统要准确核算投入产出情况,各部门、各科室在授权范围内能够查询成本核算信息,了解资源耗用情况。四是系统功能拓展。成本核算信息系统要具备可靠性、扩展性,支持多种文件格式数据导入,根据管理需求灵活配置管理模块,以便根据会计核算业务的发展变化,对系统进行升级。

3.2 设计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功能架构

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应满足全成本核算需要以及医院管理需要,设计系统功能框架,具体包括以下四个功能模块:

3.2.1 数据采集功能模块

包括数据库采集、联网采集、文本格式采集三种数据采集方式,采集成本核算所需的各类基础数据,如收M项目、成本项目、人员信息、成本分摊、工作量等方面的数据。

3.2.2 科室全成本核算功能模块

该模块包括五个子功能模块,即精细化成本核算、成本分摊、成本效益分析、项目成本核算、药品耗材成本监管。其中,在精细化成本核算子功能模块中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院、科两级成本;成本分摊子功能模块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定义成本分摊参数,合理分摊管理费用、公共成本;成本效益分析子功能模块可以从院、科两级角度分别生成成本效益报表,增强报表的实用性。

3.2.3 经营决策分析功能模块

该模块支持院领导查询、科室查询、经营分析评价等功能,方便成本信息使用者快速查询到所要了解的信息。

3.2.4 系统配置管理功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负责系统参数配置、人员信息管理、安全权限管理等系统维护管理内容。

4 结论

信息化狂潮已席卷社会各行各业,医院作为国内卫生事业庞大的组织单位,实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对于医院的管理发展完善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我国医院走向现代化管理、与国际卫生组织接轨的必要需求。总而言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是合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医院应认真学习新医院会计制度,实行全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同时还要加快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构建功能完善的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提高全成本核算质量和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王洪艳,孙钰,李荷,张媛.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4(8):110-112.

第4篇

【关键词】 医 院; 医院管理; 全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目前,我医院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由原来的国有医院之间的竞争,扩大到与中外合资合作医院、集团医院、私营医院等医院之间的竞争。国务院颁布一系列卫生改革文件和相关政策后,在改革的浪潮中医院既要提高竞争力与自我发展潜力,又要遵守则。医院管理者除了重视的品牌、形象和服务外,还要提高重视医院的经营管理。

成本核算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核算工作的深度和层次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的成效[1]。运用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如何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呢?显然,有效掌握营运成本是关键。医院成本核算不能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必须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与落实,本文将结合我院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谈谈实施的具体操作和存在问题。

1 医院成本核算的具体做法

我院利用医院成本核算经济管理信息系统[2](以上下简称为CBCS系统),实行二级核算管理体制。即以财务科为成本核算中心,设置科室经营员,利用CBCS系统进行计算和分析科室成本及经营状况。开展成本核算的工作内容:

1.1 组织成本核算小组,加快完成系统前期基础工作。由院长亲自主持项目启动会议,由信息科、人事科、总务科等职能科室抽派人力成立核算小组。在软件公司帮助下完成CBCS系统安装、HIS业务系统和财务软件数据连接等工作,建立医院核算员、科室经管员二级成本控制网。建立科室兼职经管员制度,完善成本控制网,并对成本控制网,并对科室主任、核算小组及经管员进行系统操作、经济管理课程培训。

当成本核算项目初始工作完成后,财务科根据科室需求分别派出固定会计人员提当医院核算角色,做好科室分析为医疗科室讲解经营状况,协助科主任管理好科室经济。成本核算组织架构见图1:

图1 全成本核算组织架构图(略)

1.2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合理设置责任单元核算。成本核算对象是指成本归集的对象,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确立解决成本由谁承担的问题。在院、科两级核算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成本核算内容,合理设置核算单位,将各科室划分为四类:①直接医疗科室,也称临床科室或开单科室,包括妇产科、儿科、内外科等。②医技科室,包括检验科、遗传室、手术麻醉科、放射科等。③医疗辅助科室,包括供应室、水电班、输送班等。④管理科室,包括院办、人事科、医务科、财务科、总务科等。

1.3 确定成本项目。医疗成本是卫生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物化劳动。成本核算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全部开支范围进行核算,根据其成本费用的性质可以分为六十大类:劳务费、公务费、业务费、专用材料费、低值易耗品费和维修费。

1.4 制定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标准和方法,包括:直接成来的归集、辅助成本的归集、间接费用归集与分配、待摊和预提费用在当期的摊销等。成本分摊流程具体见图2 。

1.5 建立健全的成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对成本进行分析、评价、对比,找出管理的薄弱环节,达到不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财务科每月将科室收支分析、物资消耗等情况反馈科室和经管员,科室经管员进行对帐,凡数额不符的要认真查找原因。防止个人按自己的意愿随意领取物品,层层把关、层层控制,在医院的经济核算网中真正行使经济卫士的作用。

2 成本控制的效果

我们抓住医疗服务项目的重点并应用本量利分析法确定保本点、保本收入及成本控制点,根据分析协助科室做出合理决策。分析表见表1。

图2 成本分摊流程图(略)

表1 2005年6月某科保本分析计算表(略)

从医疗成本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我院通过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服务流程,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相关指标分析可以看出取得的成效,具体见表2。

表2 2003年至2005年相关指标分析对比表(略)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院2004年、2005年上半年医疗公用成本控制比较合理,在业务量和医疗收入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耗材及其他公用成本增幅都低于收入幅度。从成本结构来看,2002年至2005年公用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逐步下降,分别为58.14%、55.50%、55.12%、55.10%。

3 医院成本核算的注意问题

医院成本核算是一项非常严格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在实施成本核算工作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

3.1 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成本核算工作开展的前提,只有院、科领导重视,才能使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计划合理、组织适宜、指挥有效、控制有力,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拖和落到实处。

3.2 全员参与:由于医院的成本核算涉及范围广,并且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离不开全院职工的配合。通过周会思想发动、外请管理专家讲课、深入科室,让职工认清成本核算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员工的生活改善、医院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3 强化考核:在以医疗组和核算单位的核算体系中,强化考核是关键。只有加强考核的力度,不使核算流于形式,才能促进成本核算质量的提高。

3.4 信息化管理是搞好成本核算的重要保证: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只有实行信息化管理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核算人员从繁琐、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到各种成本分析中去。

3.5 评价指标力求科学:成本核算成败与否,关键是考评指标是否科学、措施是否有效。坚持将成本控制指标作为综合业务管理主要内容,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评体系。

我国城镇职工医院保障制度改革和医疗机构改革正在各地全面展开,医院间的竞争不断加剧,预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从按服务量计酬改为按病计酬,按人头预付,要求医院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保持甚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通过实施全成本核算管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两个效益”,贯彻执行卫生部在医院管理年的“提高质量、保障安全、改进服务、控制费用”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第5篇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the connot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 control; and then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optimize the details of operating costs, shorten production cycle, improve production, to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f the value chain, enhance staff train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business operations cost assessment system.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成本动因;价值链

Key words: activity-based costing;cost control;cost driver;value chain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026-02

0引言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该方法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从而对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说明成本对象引起作业需求,而作业需求又引起资源需求,这是成本分配的“资源流动”。

作业成本控制以作业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单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得到相对真实的、准确的产品成本与作业成本数据。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模式把成本控制的焦点从传统的“产品或服务”转移到“作业”上来,以“作业”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单元,从认识成本动因入手,将企业这个生产经营过程视为一个前后一贯、上下关联的各种作业构成的链状结构,反映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成本动因的信息。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的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做到尽力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积极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想方设法增加“顾客价值”,进而提高产品成本与盈利计量的准确性,提高企业决策、计量、控制的科学性,提高成本控制与作业管理的水平。作业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在进行负反馈控制的同时实行有预见性的前馈控制。作业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具有“二维”观念,即成本分配观和流程管理观,前者进行纵向分析计算,后者进行横向分析计算,能够为企业内外部顾客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为更好在实际中,实施作业成本的控制,就具体措施提出以下意见。

1优化作业成本细节,防止失误成本

要使作业成本的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除了对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还必须从生产等环节的各个“作业”的细节入手。作业成本法细化了企业成本控制的对象,为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率等提供了可能。需要在时间、人员、财力上考虑,从作业涉及的人员、使用的设备、实施的环节等各个方面入手。提供不同服务水准下的成本数据,说明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清部门责任,而最终的决策由各成本相关部门做出。可以从作业成本自身出发,改善作业效率入手,以此为切入点,对产品的成本核算系统进行优化。

失误成本是根据不精确的成本信息做出的不准确的或者不合理的决策而导致企业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失误成本产生的原因包括,不合理的产品成本定价导致无利润的销售或者产品竞争力的丧失,不良的产品设计,比如一味考虑增加产品性能而添加特殊部件或者复杂的工艺导致成本的增加超过由于性能增加所获得的收益。采用作业成本法,通过提供相对精确地成本信息,作出准确的生产决策,防止失误成本的产生。

2缩短生产周期――全面改进生产――实现增值

采取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时,具体做到缩短生产周期、进而全面改进生产,最终实现增值的目的。

2.1 缩短生产周期企业从产品设计直到产品最终交给顾客的整个过程就是企业的生产周期时间,具体的包括产品设计时间、生产前准备时间、加工生产时间、材料和产品搬运时间、等候和检验时间、储存时间及运输时间等。确切地看出,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可以增加最终产品的价值,仅有设计时间和生产加工时间可以增加价值。进而,缩短生产周期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尽量减少甚至消除不增值作业的时间;二是消除增加价值时间中的无效时间。当生产周期时间分解成各个不同的时间片段时,它便转化为与各种产品、顾客订单或者批别产品相联系的用于管理的各种过程。这些过程是由一系列消耗诸如工资、存货、折旧等资源的各种作业组成的,一切作业耗费的资源大多数可以转化为用时间来表述,时间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它是度量作业链或供应链的一把尺子,有助于理解生产周期时间内所耗费的资源是否增加了价值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价值。

2.2 全面改进生产全面改进生产环节是指基于缩短生产周期的考虑,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组织产品生产,直至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为止的全过程改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企业内部作业链的首要环节,是主要的增值作业,决定了后续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产品性能、所用材料、组织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成本乃至整体价值链都有关键性的影响。75%左右的成本在产品设计阶段都已经确定下来,产品设计是企业最重要的成本动因,成本是由作业引起的,产品的设计方案所需的作业不同,从而其耗费也不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从产品设计开始,进行作业分析,使产品设计在保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成本较低的作业,降低作业耗费,进行流程优化,全面改进生产。

其次是建立适时生产系统,如何把产品设计变成现实,还要解决如何组织生产经营问题。需要保持企业整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环环相扣,准确无误地运转,真正消除一切不必要的作业, 这就要求建立适时生产系统。是在生产高度电脑化、自动化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管理系统,其目的就是消除一切不必要的作业,要求企业在销的各个环节尽量实现“零存货”,也就是说在供应阶段所需的材料物资能保质保量“适时”供生产使用,生产阶段的各个生产环节密切配合协调一致要求“适时”地、保质保量地提供半成品,在销售阶段按顾客的要求保质保量“适时”地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

最后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它强调顾客满意,并把管理重点放在满足顾客需求上,也就是在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好质量关,使之达到“零缺陷”,从而消除因质量问题而引起的一切不必要的作业。

2.3 实现增值增值评估是作业成本控制的最重要方法,确认每项作业是增值作业还是非增值作业,将非增值作业剔除或在规模上压缩到最低限度,保留增值作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扩大规模。实现增值的价值包含顾客价值(能够满足最终顾客需要的增值作业)、股东的报酬或价值(具有提高股东价值的增值作业)和业务价值(即实现顾客价值和股东价值的条件的作业)。

3开展价值链的分析,增加企业价值

价值链分析法是比较典型的具体实施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方法,其最终目的是在确认无增值作业后采取合适的成本降低技术消除它。通过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一是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努力消除不增值作业,减少浪费,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二是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位置,探索利用上下游价值链实施成本管理的可能性;三是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明确企业自身的强势和弱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是考虑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其分析企业必须识别生产前后的作业,认清他们的联系并予以利用,然后评估作业之间的联系,利用这些联系降低成本、增加价值。产品设计的方式影响生产的成本,如果零件数是不同生产作业的成本动因,工程师重新设计使用零件数较少的产品方案,则成本会大大降低。

其次是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通过开发利用企业外部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可使企业和外部相关方受益。比如,开发利用供应商价值链假定一个企业为了形成经营差异和降低体质量成本,采用全面质量控制方法,这要求对质量进行管理,使生产达到零缺陷要求,但是如果供应商配货不及时、质量低劣,则企业将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再如,开发利用购买商价值链,购买商或顾客会对一个企业的战略地位产生重大的影响。开发利用购买商价值链,有助于与购买商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扩展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加强员工和会计核算员业务培训

企业为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调整组织结构,重新配置人财物等 ,企业需要增加熟悉作业成本法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既可以通过内部培训,也可以从外部招聘或两者相结合,让企业尽快实现变革,特别注重企业员工的内部培训,包括管理人员具体作业人员在内的培训。

此外,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建立有利于作业成本法推广的高校知识体系,应将作业成本法作为教学内容纳入高校本科和专科会计课程中,制定有利于作业成本法推广的后续教育制度,使会计人员尽解和熟悉作业成本法产生对作业成本法的认同感。

5完善作业管理体制,建立作业成本考核制度

作业成本法能提供较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需要搞好体制改革和提高人员素质外,还要加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全面推行作业成本法,需要企业具有科学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制度,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行为规范,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立作业考核单位(考查单元)制度。重视以作为为单位的管理体制的研究和开发拓展。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作业成本控制,各大型企业在条件成熟时,积极推过使用进行成本控制,定能将企业的成本控制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作业的增值,企业价值的增加。

参考文献:

[1]谢育柳,油永华.作业成本法在制造型企业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商业,2009,(9):36-37.

[2]田中禾,刘燕双,薛刘伟.作业成本法应用的成本效益分析[J].商业会计,2010,(2):12-13.

[3]李然.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的应用现状分析[J].财会研究,2010,(4):49-51.

第6篇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创新;意义;策略

医院成本主要包含有医疗成本与药物成本两大类,主要是指医院在进行诊疗活动或其他相关医疗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和成本耗损。医院成本核算不同于普通企业成本核算,从医院本来来看,医院成本核算属于内部经济管理项目,且项目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开展过程也可以依照对象不同进行明确分类,比如可分为医院总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科研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等。依照成本使用项目不同来分,又可以划分成诊疗支出成本核算、员工薪酬福利成本核算以及家庭补贴成本核算等。单从医院成本核算来看,其不仅关系到医院运营发展效益,还是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直观体现。

一、医院成本核算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

医院属于特殊组织机构,其财务成本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1]。因此,对医院来说实现成本核算创新既可以让医院所有工作人员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减少隐形浪费,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和诊疗服务质量。任何组织机构在运营中都会有一定风险,而通过实现成本核算创新可以医院成本控制能力,促使医院能够更好面对各种经营风险,具有更广阔发展空间。

(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能力

现阶段,医院在激烈医疗市场竞争中的重点在于医疗服务产品质量和成本竞争,因此实现成本核算创新对提高医院核心竞争能力来说意义重大。医院在追求高质量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成本支出,若医院在经营过程中一味重视效益运营、轻视财务管理,势必会造成市场核心竞争能力下降,而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实现成本核算创新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确保医院健康有效运行

医院通过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管控系统,可以更好适应市场需求,以此来促使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结构更加趋于健全,完善内部控制结构,在面对市场风险使可以更好预防和抵御。并且,通过加强成本管理还可以确保医疗资源得以合理支配,明确医院市场主置,这对确保医院科学、健康、有效运营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充分发挥成本运用价值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核心,而成本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加强风险防范并在医院内部创新成本管理和控制方法,可有效确保医院运营合法权益[2]。医院通过进一步强化自身内部成本管理和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节约型组织机构的建立,避免医院出现盲目浪费的情况,促使医院在运营过程中能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成本自身价值。

二、医院成本核算创新策略

(一)树立成本核算创新意识

树立成本核算创新意识是推动医院成本核算创新迈上战略发展道路的第一步。对此,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应首先明确自身责任,在日常财务活动开展中树立创新意识,在遵守医院《财务制度》的基础上精心制定成本核算方案,准确把握医院成本动态走向,为医院领导提供准确、真实的财务数据,为成本核算的创新奠定基础。财务人员应加强医院成本走向的把控,确保每笔资金都能够得到合理运用,加强对医院各项成本开支的管理。同时,事后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及时发现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措施解决,以此来避免财务风险发生。除此之外,医院全体员工都应树立成本核算创新意识,积极配合财务人员财务工作开展,与财务人员同心协力实现医院成本核算的创新。

(二)采用适当成本核算方法

现阶段医院成本核算主要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核算法、设备成本核算法、病种成本核算法及项目成本核算法等。在长期实践中可以发现,不论是哪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都各有优缺点,但是难以准确判定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之间孰优孰劣。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成本核算方法就是项目成本核算法,即根据患者医疗服务项目不同进行成本核算,这种成本核算方法的优势是在操作上较为简单,核算所需时间较短,但在进行核算过程中必须要以医务人员为对象,不能充分考虑患者情况,也难以确定各个医疗项目使用是否科学合理。医院属于半公益性组织机构,是为全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其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需要自身来承担的成本,医院对此则需合理运用收入来弥补[3]。但若成本核算方法使用不当,便有可能出现在社会效益、医院效益和职工效益之间择其一的情况,难以做出正确判断。而从国外医院情况来看,其使用较为普遍成本核算方法是病种成本核算,这种核算方法的优势是能够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到患者是否能够承担医疗费用,能够起到降低医疗费用作用。医院要想实现成本核算创新,必须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科学、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

(三)建立成本核算责任体制

过去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明显职责划分不明的情况,许多员工认为“法不责众”,即便是追究下来也不会落在自己头上,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医院成本核算责任体制没有落实,或责任体制力度不强,难以起到监督、督促的作用,导致一些不必要经济损失的产生。因此,医院要想对自身成本核算进行创新,必须要制定有效的成本核算责任体制作为保障,明确成本核算责任主体,在制度约束下各个责任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任务和目标,确保医院整个成本核算系统高效运行。另外,医院还可以在财务部门制定“医疗费用差异”账户,将所有责任主体账目囊括其中,清晰、准确、有序地列出各个责任主体医疗费用差异数,加深他们对成本预算情况的了解程度,从而总结自己在各个预算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保证医院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

(四)实施弹性成本预算管理

成本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质量不仅对财务管理工作影响巨大,还能够直接对医院整个管理质量及运营情况产生影响[4]。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包括有医院各项成本开支、物资采购、经费收入、项目投资及科研投资等内容,先由各分级部门逐层向上级汇报预算情况,再交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核算规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再分发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则需严格依照预算方案执行,以此来确保医院成本预算管理质量和效率。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院成本预算需在零基预算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弹性预算。零基预算能够准确分析医院每年度整体预算情况,并对下一年预算进行精准预测,但大数据下繁琐的数据难以确保全部项目都能纳入到零基预算中,因此在零基预算基础上还应进行弹性预算,对医院整体成本预算进行综合编制与管理。

(五)重视财务人才能力提升

成本核算创新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还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够灵活运用成本核算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具备一定统筹能力、应对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医院必须要重视创新性财务人才的培养。第一,医院可扩大财务人才引入途径,招入一批掌握统计知识、成本管理技能的财务人才,以此来实现医院成本核算管理高级分析模型的构建。第二,医院应针对自身财务人员实际情况制定人才评估方案和培养方案,借助人才评估方案来明确人才培养范围和培养标准,重视成本管理人才的培养。第三,医院还可以聘请一些成本核算及管理专家来院进行培训讲座,让财务人员能够掌握先进成本管理理念和核算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和技能水平。另外,医院还需定期对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进行考核和评比,对专业过硬及工作表现好的财务人员予以一定奖励,在院内形成良好学习风气,促使医院财务人员综合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医院成本核算创新并非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医院应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对自身成本核算内容进行总结创新,同时善于借鉴其他医院优秀成本核算方法,学习国外现金成本核算模式,并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改革,构建一套与自身相符的成本核算体系,实现医院成本核算创新。此外,医院还需根据国内医疗体制改革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对自身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医院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和优质性,为医院经济运营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金家鑫.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工作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49-150.

[2]乔欣.医院项目成本与病种成本核算创新研究[J].当代经济,2016,(19):76-77.

[3]王成,许涛,孙磊.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几点思考———基于北京市的调研[J].卫生经济研究,2016,(1):14-19.

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为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全成本核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基于计算机管理系统,提高财务信息利用率。

一、当前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现状

(一)对信息化管理重视不足

很多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人员不重视其信息化建设,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使得全成本核算信息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实际的财务问题。同时,事业单位也不重视全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实现,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甚至没有了解全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的财务人员,严重影响了其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没有根据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特点制定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快速发展相比,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使得全成本核算管理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的系统。与此同时,全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也影响了其具体实现,管理效率一直较低。

(三)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全成本核算管理的信息化实现需要专业、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其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操作控制技能,然而当前这样的管理人才相对稀缺,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不能满足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二、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实现势在必行,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人员都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与时俱进,结合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要求,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配置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构建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关管理人员要全面调研和科学分析全成本核算管理流程,针对当前及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具体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对全成本核算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和创新,加快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全成本核算管理水平。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因此事业单位应根据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需要和实际要求,积极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将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流程和要求与信息化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在管理制度中明确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职责和内容,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应用优势,更加顺利、高效地开展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三)持续完善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实现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项目,为了更好地满足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需求,需要持续完善其信息化管理,不断优化全成本核算管理软件,如对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工资管理、HR管理等模块进行持续改进,建设完整的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成本核算管理,利用软件系统细致、全面、深入地分析各项目成本核算,降低管理成本,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数据支持。

(四)加强员工培训

为了更好地满足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事业单位应加强员工培训,鼓励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数据维护控制、现代化网络系统、网上银行结算管理等知识和操作,一方面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另一方面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操作应用和管理维护技能,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更快、更好地开展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工作模式,事业单位也应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加快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提高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