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网络时代范文

时间:2022-11-24 00:37:52

序论:在您撰写网络时代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网络时代

第1篇

可是,事情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到了网络时代后,我们刚刚要进房子,突然一个声音响起:“请输入密码!”我问:“爸爸!我们家的密码是多少?”“不知道,那个房地产服务小姐没有跟我讲哦!”爸爸摸了摸后脑勺。“什么?没有告诉?爸爸!你怎么搞的啊,你居然没有问清楚?你要知道房地产离我们有多远吗?”我怒气冲冲地向爸爸囔到。“没有关系啦!都是一家人,别计较来计较去的,陪你爸爸去哦,”妈妈对我说完后,转向爸爸,“你下次再敢忘东忘西的,看我怎么收拾你!”“知道了!”爸爸的脸上泛起了一阵阵红晕。

我们一家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搞定了密码这件事情,回到家里,我立马倒在在沙发上,说:“爸爸,有没有果汁啊!水也可以!”“哦,帮你找找看啊!”爸爸说。哦!看电视咯!可是我一开电视,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写问答题!“要开启电视,请经过网络调查。”我晕,开一个电视也要那么麻烦么?我作完答后,想换一个频道,电视又蹦出一样东东“要换台,请经过网络用户调查。”我狂晕,哪有这样的电视机哦?就这样,我每换一个台,就会蹦出一些鬼东西,我都快发疯了!我火起来,把遥控器一摔,喊道:“有什么了不起的嘛?大不了不看!”

第2篇

今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购天下物”,写字楼里的“白骨精”们几乎所有的购物活动都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午餐看看网上哪一家有什么新花样或者打折价;朋友聚餐或者KTV在网上看看团购价格,然后进行比较。而其他的人群也在网上用适合自己的方式选择各种商品。70%的中国网民或者在网上收集信息,或者在网上直接购买,这已不是小小的浪潮,而是巨大的海啸。

今天,互联网上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卖?在几年前,很多人说服装是不可能在网络上销售的,因为服装需要试穿,没有办法提供线下零售的试穿体验,会制约它的发展。在2004年,互联网销售最大的三大类别都是很便宜和很标准的类别,第一名是图书,第二是电子贺卡,第三名是鲜花。到了2010年,前三名已经变成了服装、电子消费品和文化产品。在美国,已经有20%的汽车购买者首先通过网络了解汽车的行情,然后才与汽车经销商联系。在中国,很多买智能手机的人,实际上他们在网上做调查的时候就已经做了一个品牌的决定和机型的决定,他们到线下店里直接说我要什么牌子的手机。2011年 中国有5亿网民,这个数字在2015年会增长到7亿以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互联网网民总和的两倍。整个中国网民2011年的上网时间数已经将近7000亿小时,而且呈现一直往上增长的趋势。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各种传统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以厂商为中心的B2C模式成为主流购物方式的时候,信息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悄然出现,按照消费者的意愿完成对于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就在企业刚刚从传统互联网的中学会游泳,移动互联网浪潮又汹涌来袭。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3G用户达2.3亿。大众生活正因移动互联悄悄改变,消费时用App寻找优惠促销信息,无聊时玩游戏打发时间,使用社交App发送文字、音视频联系朋友,旅途中用办公App进行商务办公……这些几年前的新潮现象,现在已成为大众生活的常态。但这一切都是以逐步但却是极快的方式发生。

“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互联网技术确实对于营销的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这种新的技术只不过是让营销方式更加的有效,但并没有改变营销的本质—— 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互联网将以比以往更为深刻的方式改变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之间的关系。网络时代是一个“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时代,它要求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无法迅速转变营销思维的企业将被淘汰,而一个致力于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提高客户满意率、回头率和客户忠诚度,体现对客户的关怀并实现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快速响应的企业才是这个时代最有活力的企业、最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一切都要由消费者决定,如果你还未准备好适应这种完全不同的未来,你将失去市场。我们认为,数字化战略转型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发展的必须。不管企业是否愿意,传统营销已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全球化的发展赋予了市场营销极强的互动性,如今,市场营销理论从4P发展到4C,又从4C发展到了4R, 即关联(Relating)、反应(Relation)、关系(Relationship)、回报(Repay) 。毫无疑问,社会已进入了网络化时代,真正的电子化公司不只是利用互联网改变它进入市场和接触客户的方法,而且把计算机、网络和称之为企业软件的非常复杂的程序结合起来,用于改变公司运营的一切。如今的竞争已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经营模式之间的竞争。几乎所有的企业业务都在向网络迁移,无论是客户认知的建立还是交易的达成,无法想象离开网络的未来将会怎样。

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的前言中写道:“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2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数字时代,传统的营销要素必然发生变化,有的要素和成功案例将永久成为历史。80后的消费者已经成为消费的主流人群,90后也开始崛起。这些消费者是数字时代的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方式必将引领未来。毫无疑问,中小企业已经站在网络化的分叉路口,向左走,传统营销模式举步维艰;向右走,顺应网络时代的营销变革。不管企业是否愿意,生存还是毁灭,取决于企业革命的决心。也不管企业是否愿意,是否参与互联网营销革命都是一个必答题。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已经把所有企业裹挟其中。因为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游戏规则。可能会遭遇碰壁,但是它也是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希望之路。当山姆·沃尔顿1962年开设第一家廉价商店时,有谁真正意识到超级市场和大型专卖店最终对商品供应链产生的影响? 如今我们将迎接另一次革命,你是否确信自己真正了解网络将会带来的影响? 你知道互联网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你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它将会使当今的产业秩序发生多么急剧的变革,你就会失败。互联网成为影响未来商业格局最具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正在悄然而又快速地进行。你准备好了吗?

第3篇

一、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要对传统道德教育进行思考

虽然当前形势下,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网络时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将传统道德教育放在了首要的中心位置上,对我国的道德教育优良传统发扬和继承,已经成为了实践和探索传统道德教育理论的迫切要求和关键渠道。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理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一直为人们能够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作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理论实践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已经为我们当前的政治思想工作有效的积累起到了一个资源性的作用。因为现代网络社会和人们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社会历史条件这一个差异,我国也就形成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一种文化传统,这一种传统是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东方文化的传统。我国的文化主要将人伦作为根本,注重向内的探求和道德,以便能够形成完善自身、认识自身的一种人文主义传统,所以,我们把整个道德领域作为我们文化体系的一个中心和重心。我国传统观道德理论突出的特点就是进行道德精神的强调。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和统治地位,所以,我国传统观德育理论代表就是儒家的教育观、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我国的古代那些从先秦一直到元明清儒家的学者,都对德育特别重视,将德育放在了教育教学的首要地位。在儒家的学者眼中,一个人才最为重要的素质就是思想品德,拥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是一个人才。本着在网络时代下加强小学道德教育的目的,我国儒家的传统观道德教育理念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道德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孝悌,所谓的孝悌就是对父母要孝顺,对兄长要敬爱,孝悌已经成为了一个人起码的、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一个人只有爱父母和兄长,才能够为整个国家做奉献,爱整个国家和国家的人民,最终才能够为整个社会作贡献。所以,我国传统观道德教育理论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孝悌。

二、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进行良好学习氛围和道德体验环境的创造

众所周知,网络时代小学道德教育本质就是对人生感悟和体验进行了反复强调。在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整个过程都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共同道德体验和共同道德生活的过程。一个人品德发展和形成的基础以及源泉就是道德体验,任何一个人的道德都来自于其自身的道德体验。道德的发展和形成的实现都是在体验活动过程中落实的,所以,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模式事实上就是一种体验式教育的过程。不管是在网络时代下提高道德认知还是陶冶道德情感,不管是培植和信仰道德,还是树立道德理想,都要求我们必须要通过小学生在网络时代下进行自己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完成由外向内转变这一种过程,使其能够真正地成为小学学生个体内在的一种品质。笔者认为,道德的教育是需要良好体验环境的,虽然小学生获得愉快心情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小学德育教师态度以及在这种态度上建立师生感情的联系决定的。然而,小学师生情感的联系主要是来自于教育者的信任和爱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交往,真正教育的关系其实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平等交往的关系。因此,在网络时代下进行小学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道德能力的过程以及传递道德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心情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因为只有人与人在平等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够获取身心满足,体验到幸福、自由以及人生的意义。

三、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要求学校建立严密的德育考核体系

网络时代下,我们不能够将道德教育和时代相互分离,小学的道德教育要求必须和网络时代相互结合,并且要通过一种具体道德教育的模式进行建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学道德教育从应然转变到必然之中去。小学道德教育模式和网络时代相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道德教育模式,这一种教育模式全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评价体系建构、过程建构、内容建构以及目标建构之中。因此,在网络时代下对小学的道德教育进行思考也是不容小视的。在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只有学校拥有严密的德育考核体系,才能够保证小学生自身品德的真实情况,学校所考核出来的那些品德优秀的学生,不仅仅是全体教师公认的,同样是全体同学公认的。因此,在网络时代下,学校要建立健全严密的德育考核体系。学校要将年级作为单位,选择那些具有学生代表和相关人员组成一个具体的考评小组,每半年或者一学期来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并且要将结果记录下来,每一周都要由班主任来进行总结以及月初平、期末总评等等。这样能够鼓励学生对自身素质的提升进行充分的重视。

四、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要求各个学科都将其放在首要位置

现代网络社会中,虽然我国大多数学校都专门设置了德育课程,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够单纯依靠一门德育课,网络时代下小学道德教育理论的实践探索首先就是将小学生德育教育作为首要任务,要求小学德育教育必须要贯穿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里面。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教师和学生完成相关的写作、阅读等知识和内容以外,还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要将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完成,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如何待人接物以及为人处事等知识融入进去,要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知识传授以及语文基础教学这三者融合成为一体。在网络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自身的品德习惯进行培养,教会学生究竟应该怎么样做人。其次,我们不仅仅要在课堂的教育教学中育人,还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每一天都要对学生进行自身品德的考察,对小学生在学校外以及家里的行为和表现进行了解,以便能够促使小学生遵守自身的道德准则,真正做到运用和学习相统一,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网络时代中,将传统道德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小学道德教育之中去,最为重要的就是实施,我们只有真正把课内外所学到的行为准则应用到自己言谈举止指导之中去,才能够保证在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才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和作用。

五、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促使学校建立起核心的道德价值取向

第4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会计时空观会计假设缺陷会计系统变化

在我们跨入21世纪之际,由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化、数据化、知识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网络时代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由此,也动摇了传统会计理论的框架,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改变了会计的时空观。

一、网络经济与会计

现代社会经历的信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随着20世纪40年代末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产生,经典理论中关于宇宙\"实体\"和能量要素的观念被物质、能、信息三要素理论所取代。从信息角度对事物客体加以新的描述,已成为现代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1]目前,微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生物工程、人工智能、CI设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倔起,形成了继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商业)之后的第四产业,从而将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推进到\"信息文明\"。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下,全球的网络经济已具雏形,网络己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更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新的场所,开创出一些全新的经济组织(如虚拟企业)和经营方式(如电子商务)。因特网给世界经济上足了发条:以往建立一个公司直到其上市,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可是今天的网络公司,从几个人的小作坊摇身一变成为几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只需十个月;电子计算机从50年代开始发展,40多年间,从286到386……到奔腾,芯片的发展速度呈现出每18个月翻一番,同时保持成本基本不变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因特网驱赶着IT业一路狂奔,加紧工作,不断创新,因为18个月后\"不成功便成仁\"。可以说,因特网己渗透到整个世界的每一角落,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的\"游戏规则\"。[2]

会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社会经济计量的支柱,从内容到形式总是体现着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风貌,它的不断发展标志着社会文明和经济管理的进步。就信息文明对会计学科的影响而言,它便会计发展史经历了由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两次重大变革。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的过程,它的出现是会计技术手段上的一次\"革命\"。会计电算化的到来,把广大会计工作人员从那种日夜埋头于抄写、计算、整理、汇总、核对等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得以腾出精力,逐渐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整个管理规则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手工会计系统的纸张、笔墨、算盘己被电子计算机所替代,但会计规则(如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并没有因使用计算机而改变。因此,有人将此时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称之为\"手工会计系统的仿真\"。[3]

近期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预示着会计技术手段由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均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此,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在于:它不再是会计技术手段的简单替代,或电子计算机的延伸,而是由此引发的对现行会计规则的挑战,以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整合。对此,一些有识之士,适时提出\"网络财务\"[4]或《网络会计\"的全新概念。

二、从网络经济角度重新审视会计的时空观

康德哲学认为,宇宙本体之下,最基本的范畴是时间和空间。经济学意义上的时空观意味着满足人类需求的衡量:农业文明,产品生产者就是自身产品的需求者,没有商品交换,没有产品的社会性,不需要也不可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去满足他人需要;工业文明,产品变成商品,扩大了人们的经济交往范围。商品生产者投人资本进行商品生产,资本是一种时间的等待,就是牺牲当前的消费,投资于长远的利益。此外,为实现商品价值,需要通过动力型的生产力,也就是蒸汽机来跨越商品生产者与商品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信息文明,由于因特网,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此刻,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又变小了。只要在线,发个E@M队IL,瞬间即可沟通信息,与地球另一边的企业距离变得很近。如不上网,与隔壁企业的距离却很远,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时空概念。因特网的本质就在于使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为零,或近似于零,也就是便距离带来的磨擦系数降低,减少科斯所说的交易成本,加速度地实现商品流通。[5]

目前,随着信息文明的到来,会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与工业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现行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仍局限于工业文明的层次,这种过时的思维模式如同机器上的固定齿轮,僵化呆板而又缺乏大局观。如果从网络经济的角度重新审视,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片会计时空的新视野。

(一)网络会计的空间观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和广延性,一定的空间范围对物质运动的发展有制约和影响作用。传统会计的主体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范围,在这一假设基础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基本要素才有空间的归属。[6]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作为会计主体,其外延不断变化,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

1.模糊性。例如,已构成母、子公司关系的企业集团出现后,会计为之服务的主体已具有双重性;再如,基于网络的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VIRTUALFIRMS虚拟公司)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组织,它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根据工作任务或市场变化的需要,可以迅速地进行分合、重组,即其\"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散;[7]以及近期出现并快速发展的基金项目。如此,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况。对于会计主体的这种模糊性,需要重新认识和拓展会计主体假设的空间界限。

2.整合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资木流动的加剧,企业间不断进行分化、重组、兼并,跨地区、跨行业、强弱联合、强强联合,成立企业集团,乃至跨国集团公司,会计主体呈不断整合之势。以往由于受传统方式的空间局限,集团型企业(总公司)对异地机构(子公司、分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在技术难度和管理成本上都是高昂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本的流动和企业的整合。基于互联网的会计系统突破了这一空间局限,无需远行,通过远程报表、远程监控,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使其管理能力能够轻易地延伸到全球的任何一个结点。从而,也使得\"大企业变小\"、\"复杂机构变得简单明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又缩小了会计为之服务的空间范围。

(二)网络会计的时间观对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时间,是指事物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形式。时间是无限的,但具体事物运动的时间是有限的,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确立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畴,前者设定会计主体是一个\"健康肌体\",后者的设定是为了便于对会计主体\"健康状况\"的定期诊断。网络会计对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假设的突破表现在:

1.即时性。持续经营假设设定了企业在未来的一定期间内不会发生解体清算的前提条件,这是进行资产计价和收入配比、费用分配的基础。但现代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随时都可能导致企业解体,比如,按照\"摩尔定律\"IT业企业的生命周朔只有18个月;而短期的基金项目、网络会计的虚拟公司是一种临时性组织,从事的多是一次易,完成后即告解散,生命周期极短,显示出即合即分的\"即时性\"特征。因此而引发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否定,缩短了会计的时间界限。

2.实时性。会计分期假设为定期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损益提供了前提,同时,它也是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依据。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使手工处理信息高成本的障碍被扫除。如果说PC时代的会计系统主要解决工作量问题,那么网络会计将在此基础上重点突破速度问题。时间上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只要需要,无需顾及和等待会计期末,击点鼠标即可生成所需的会计信息,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价值。由此,可以满足期货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需求,满足广大投资者(股民)的投资需求,去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就了\"因特网上的会计报告\"的文件。网络会计的实时性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的断点。

三、穿越网络时空隧道的会计反思

会计的时空观是构架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哲学。网络环境下,它的重大改变必将引起会计系统的一系列变化:

l.集成化。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其数据源于业务部门(如,人、财、物、供、产、销)。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经销商等)相联结,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

2.简捷化。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系统由计算机来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信息处理,人工干预大大减少,客观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处理过程的诸多技术环节,如平行登记、错帐更正、过帐、结帐、对帐、试算平衡等。[8]再者,计算机又承担起存货计价、成本计算和计提折旧等繁杂的核算工作。因此,相对于手工会计而言,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性及其复杂程度也大幅度降低,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多元化。即:(1)收集与提供信息多元化。在经济社会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会计系统通过对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接收货币形态的信息,同时亦可接收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宽敞;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采用,电算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如财务分析、预测的直方图、折线图)以及语音化信息(如有声财务分析报告);(2)处理信息方法多元化。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系统在主体认定的计算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的直线法)的同时,如果需要亦可选用其他备选方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进行计算,比较差异。为加强管理与考核,甚至可以启用手工方式下所不得不放弃的核算方法,例如,零售企业的\"售价数量金额核算法\"、工业企业的\"作业成本法\"等全新的核算方法;此外,由于系统可以接收(或调用)大量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便于系统运用有关数学模型,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3)提供信息空间多元化。借助于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的结果,会计系统提供信息的空间非常广阔,根据需要,有货币形态的信息,亦有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如职工的招聘与下岗、社会公益事项),既有历史信息(历史成本),也有现在信息(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和未来信息(预定成本、目标利润),最终的会计信息将摆脱现有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要,用户可以通过\"菜单\"或\"会计频道\",[9]选择搭配会计信息的\"套餐\"或\"节目\"。

4.电子化。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便会计手段由算盘到键盘,从账本到磁盘。而网络会计将便会计介质继续变化,迅速走向电子化,如各种发票、结算单据均以电子化的形式出现,会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失去意义。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货币的\"质地\"也将变化,不再是原来的纸币或硬币。网络会计环境是一个集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用户、银行等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巴不存在货款的直接交易,而代之以电子货币进行网上结算。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集中性、自动性,使传统职权分割的控制作用近于消失,信息载体的改变及其共享程度的提高,又使手工系统以记账规则为核心的控制体系失效。[10]对此,现代信息技术给企业的内部控制赋予了新的内涵:如口令控制、数据加密、职能权限管理、访问时间权限管理、操作日志管理等。

5.开放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系统,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是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企业的生产部广]、人事部门等)直接采集。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各个机构、部门(如会计师事务所、财政、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可根据授权,在线访问,通过Intemet进入企业内部,直接调阅会计信息。瞬间沟通便会计信息系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数据的微观处理逐步登上宏观数据运作的殿堂。对此,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注意系统的安全性,加强回叫设备(C/L「一BM旺DEVIC磅)以及防火墙(FI旺WML)等技术,防止网上泄密和恶意攻击。[11]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增强,有效地避免会计处理的\"黑箱\"操作,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6.智能化。电算化会计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会计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仿真型\"或\"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面对已经来临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浪潮,会计工作加快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重心转移。由此,要求会计系统必须放大功能,而网络会计所表现出来的集成性、简捷性、开放性、多元性、实时性等技术特征,为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且,在这种战略性转移的过程中又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建立以会计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IP)\"[lz]、\"智能型会计专家系统\"等,从而,又推动会计职能向更深的层次延伸。

综上所述,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系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型的信息处理工具置换了传统的纸张、笔墨和算盘。而这种置换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改变,也不再是手工会计的简单模拟,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对传统会计理念、理论与方法前所未有的、强烈的冲击与反思,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潜能,将会引发又一场会计发展史上的大革命。

主要参考文献:

1(美)A沃尔勃特·信息经济学·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2石子强·改变游戏规则·北京晚报,北京:北京晚报社,2000年2月15日

3薛云奎·电算化会计的局限:仿真手工·财会世界,北京:中国财经报社,2000年2月24日

4王文京、胡迸平·网络财务时代扑面而来·会计研究,1999;10:37一41

5奇平;无需远行,无需久等·南方周末,广东:南方周末报社,1999年11月5日

6王世定·论会计假设·见:中国会计学会,1994年会计学论文选,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6:157一169

7雷光勇、黄斌·试论网络公司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会计研究,1999;1:24一27

8刘志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影响的研究·见: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学会重点科研课题文集,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33一48

9薛云奎·管理集成与会计频道·会计研究,1999;11:30一36

10王朝磺·计算机的发展将导致会计革命·中国会计电算化,1999B刀一5

第5篇

一、网络审计产生的动因

首先,审计机构的自身利益驱动,促使了它不断地进行创新。根据经济学原理,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以利润最大化原则去运作经营,作为中介服务的审计同样如此。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不外乎通过增加服务收入,减少成本费用等方式来实现。在网络时代,随着客户服务偏好的转向,越来越需要提供实时化、个性化的服务,这就促使了审计机构向在线实时服务为主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低成本性、快捷性、跨越时空性等优势。因此审计机构会渐渐地建立起以网络为依托的审计新模式,从而更有效的服务于社会经济。

其次,随着信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Intranet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电子商务模式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越来越使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空的界限,电子商务不仅提供了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商务交易模式,而且处处体现出其快捷、方便、高效率、高效益的显著特征,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结构和运作方式的变革。审计作为中介服务的一部分,将直接受到其服务对象交易模式的影响,企业采用了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产生了新的运作机制,势必需要产生一种新的监督机制来维护和保障市场的正常运作,体现其公平性,这一历史重任必将推动着审计进行创新,从而为网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再次,网络经济是跨越时空的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它的特征之一,对于每个提供审计服务的机构而言,网络经济给它带来了机遇,使它能摆脱传统地域观念的束缚,开拓新的审计领域,同时网络经济也给它带来了挑战,全球审计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使竞争更趋激烈,只有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才能更好的参与竞争,保持优势。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势必会培育出一种新型的市场运作机制,这也是网络审计所必需的。

最后,由于审计与会计的血缘性,使它的发展受到会计制度和实务创新的影响。随着企业局域网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的无纸化,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诸如网络财务、网上远程会计等新概念的提出。进一步要求与之适应的网上监督机制的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网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鉴于上述不同的原因,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它的产生符合网络经济的需要,目前我们讨论网络审计将具有前瞻性意义。

二、网络审计的概念

网络审计这一全新概念的推出,必将在网络经济社会中成为审计工作中最为时髦的管理运作理念,那么,什么是“网络审计”呢?它与传统桌面审计有何区别呢?它将如何有效地实施呢?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将影响对网络审计概念的界定,应该说当今世界上对网络审计还只存在于理论研究,对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网络审计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网络审计指借助电子计算机的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联网技术,以磁性介质作为主要载体来存储数据以便于用网络来处理、传送、查阅这些数据,使审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审计的现代化水平。而广义的网络审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借助大容量的信息数据库,并运用专业的审计软件对共享资源和授权资源进行实时、在线的个性化审计服务。为了对网络审计有个整体的了解,在此,本文统称其为“网络审计”,不加区分。下面笔者将从技术层面、管理系统、法制环境等方面来构筑网络审计的架构,以展示新型审计模式的初步框架。三、网络审计的架构设想

(一)网络审计的技术支持

在网络经济时代里,电子商务的普及,虚拟企业的不断涌现,使得企业的运作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作为对企业经营进行监控的审计机构,同样需要建立起适应自身业务系统的集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平台和数据平台于一体的网络化操作平台,并对数据进行仓库式管理和挖掘分析。下图初步展示了网络审计的整体结构:

1.网络审计信息系统的运作

网络审计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构建于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Intranet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旨在满足客户的信息需求,其运行机制如下:

(1)将经济事项信息通过Internet、EDI或者虚拟专用网传递到并保存在信息数据库中,这些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

(2)通过交互式报告生成器,实现信息系统与客户和外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交流。

第一,登录授权,该功能是确认使用者的身份真伪和权限层次,以便提供不同程度的信息;

第二,报告框架,报告框架是审计机构提供信息项目的一个基本结构,为了方便客户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比较,在报告的基本部分应统一格式,而在扩展部分则可根据客户的需要灵活选择所需报告格式,制作出个性化的审计报告形式。

第三,以模块化的审计处理程序为中心,联结报告生成器和信息数据库,并对授权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在模块化的审计处理程序中存放了各种可供选择使用的审计处理软件,能提供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计量单位、确认基础等多元化的审计处理程序,它是审计软件的组成部分,是数据信息处理的中枢,是网络审计的关键技术所在。

2.网络安全技术和机制的建立

网络审计作为一种网络化运营模式而存在,与其他行业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一样,同样需要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这也是网络审计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技术基础。对于网络安全,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数据信息安全、快速传递;其次,要求对数据库服务器有绝对的控制权,禁止未授权客户和黑客的闯入、盗窃和破坏数据信息。网络审计不管从审计软件和数据库等方面都要利用安全技术,并建立起一套安全机制,以保障网络审计的安全。对于安全机制,主要包括接入管理、安全监视和安全恢复等三方面,首先对于接入管理,主要处理好身份鉴别(身份真伪和权限)和接入控制,以控制信息资源的使用;其次是安全监视,主要功能有安全报警设置、安全报警报告以及检查跟踪;最后是安全恢复,主要是及时恢复因网络故障而丢失的信息。对于安全技术而言,主要可以应用防火墙、数据认证、数据加密等技术;另外还可以将不断开发出的新型安全技术及时应用于网络审计中,如将隧道技术充分地运用于虚拟专用网(VPN)等。因此在安全的网络技术和安全机制的控制下,网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从技术层面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网络审计的管理系统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审计机构主要进行两方面的管理,即审计的质量控制管理和审计的网络风险管理。首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管理,审计质量是审计职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没有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作保障,审计职业将无法赢得社会的信任,质量控制还是保障审计准则得到遵守和落实的重要手段,因此,审计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其他管理的基础,在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其他各个方面,因此在网络审计中首先必须加强审计质量的控制管理;其次,要进行网络风险管理,这是网络审计特有的管理机制,出于网络风险的特殊性,本文将另起一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第6篇

关键词:诚信;网络诚信;商业诚信

中图分类号:D690.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2

一、诚信的本质

诚信就是一个诚实,一个信任。是一根线两边连,商家和买家相互信任就是实质。诚信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有利于人们相互利益的重要基石,着实来说,必须要有一定的道德条件为基础。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诚信以一种朴实而易见的形态融入到社会中去,必须将诚信这种道德意识,逐渐让人们让社会群众知道它是这个社会所共有的支持的品质和心理规范。诚信完成了对个人角色的认识,就算不了解不认识只有拥有诚信,彼此之间就不再拥有隔阂,因为诚信它能帮助相互双方在这个虚拟的社会中不再顾忌伤害的存在。它是一种比意识道德更为具体,更为系统的规范。当诚信一旦在商客之间流转,客体关系的互动中形成了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和社会的大好局面时,就是说明诚信已经成为一种被社会认可的,作用于人的行为规范。在当今网络社会中,诚信的存在无非就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没有空气人们就容易生病,容易发生不能正常生活的力气,网络中没有了诚信,网络的存在就是对社会的唯一的危害。所以,诚信是人们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唯一动力。

二、诚信的意义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诚信是市场进行交易的唯一依据。只有相互之间拥有诚实信任,才可以建立完美的和谐的法制社会。然而市场是进行交易的场所,它遵循法制制度的管束,再混乱的市场也拥有着自己的制度。它不仅需要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同时还需要诚信的维护,只有制度没有诚信的市场将是一片混乱的菜市场,人们不再信任任何人任何商品,同时也是一个冠名堂皇的欺骗场所。市场秩序就会陷入混乱之中。

(二)诚信是建立和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

一个社会想要正常的运转是需要很多东西的,诚信就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还是网络的虚拟生活之中。社会中拥有诚信,生活中人们之间才会拥有信任,才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谊。要维系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就需要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不同的群体,阶层和个人构成了社会的基本框架。她们之间的诚信是否同时也制约着社会的发展?严惩当前社会中依然严重的各类失信行为,化解由此产生的诸多社会冲突,我们仍然要加快社会诚信建设,充分发挥诚信的整合作用。建立一个安全的,信任的生活环境。

(三)诚信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和确保政府行政的重要支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商务活动的心模式,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自然而然诚信也是国家政权的支柱。国家政权是建立在民众支持的基础上的。要获得民众的支持,就要让大众拥有一个自己满意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人们才会维护自己的国家,自己国家的政权。这就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诚信对于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政府行政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网络上产生诚信问题的原因

当今网络虚拟的社会中,网络诈骗、商品到货后质量不好、假冒商品、盗版商品等一系列问题屡屡出现。预防网络诈骗、提高消费者收益、提高网络诚信。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网络生存的虚拟性为诚信缺失行为提供了场所。在这样的空间里,人们不必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这样容易使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出现偏差,使他们做出在现实生活中不敢也不可能做的事情。人们可以扮演各种角色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真实面目被揭穿。因此,虚拟的网络生活让各个社会的人士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而真实的人一旦进入这个世界就或多或少地显示了人性的阴暗面。道德底线也就不复存在了。网络变成一个大字典的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不良信息与欺骗手段充斥其中。

四、网络社会中的诚信

网络的越来越普及,其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建立一个安全的,便捷的网络生活环境,对信息提供足够的保护,已经成为商家和客户之间都十分关心的话题。在当前网络社会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网络社会中的个人信息安全的隐私保护

关于互联网曾有过这样一句有趣味的话: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而网络正好是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不见面的交易。网络上的生意交易给用户无穷商机的同时也会给用户带来风险。

其次,在当前的网络社会交往中,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中的隐私侵权问题不断出现,个人隐私不再简单的只是一种对他人无害的信息,而成为各种媒体,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信息时代的个人隐私具有了“价值”的特点,使一部分人通过利用别人的隐私牟取利益,从而出现的网络安全的的诚信法则。

(二)信息欺诈与信用危机

网上交易罪容易出现的买家与商家的假报信息,信息的欺骗就是不诚信的表现。网上交易就靠一个真字,相互之间的不真诚就是犯罪的起源。信息欺诈是网络欺诈行为中,网络诚信缺失最为严重的表现。假信息的出现自然引起相互之间的信用危机,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是面对面的,因此很容易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并能够保证交易的过程的安全。但是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交易有可能是远隔千山万水的,因而建立交易参与各方的安全性和信任关系相当困难。一旦遭遇黑客的袭击就可能给消费者,商家中的任何一方带来损失。

五、网络社会下的商业诚信

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给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就在这时,不断涌现的企业也逐渐步入网络交易的社会之中。企业如果不恪守诚信,就会萌发以次充好。价格欺诈、商业犯罪、售后服务一纸空文等机会主义动机。一个以次充好、大搞价格欺诈的企业是不可能有可信竞争力可言的。

(一)诚信是树立企业品牌的基础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恪守商业诚信。诚信使企业行为就会一切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从大众利用出发,是建立企业品牌的基础。

(二)诚信是提升顾客忠诚度的基本手段

现代商业社会的广告无处不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广告设计和广告词席卷了世界的所有角落,在商品的选择上,消费者所面临的诱惑与日俱增。如果企业不以诚信为基础,培养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消费忠诚度,培养消费者忠诚度的根本措施就是恪守商业诚信。诚信经营才是长期获益的基础和核心。

(三)企业失信行为信息的传播日益加剧

信息网络的扩大,企业诚信行为影响的群体范围,商业失信行为影响的群体范围可能不会很大。但是商业失信的信息就将会不断扩大,利益不会涉及的人群都将会知道企业的失信,商业失信行为影响的潜在群体范围并不大。信息手段的落使得商业失信行为的信息在群体间的传递不会呈现出指数增长的态势。

六、网络诚信问题的对策

加大网络道德教育力度,培养网民自律精神。加强网络信息制度建设,为治理网络失信行为提供制度保障。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为治理网络失信行为提供技术支撑。积极营造诚信社会氛围,为治理网络失信行为创造有利环境。

七、结论

预防网络诈骗、提高消费者收益、提高网络诚信。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加强信用立法、建立完善的信用发展体系,保护网上的知识产权。需加强互联网站对信息的管理,严厉打击网络制造和传播不良的信息、虚假信息的行为。

加强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诚信。商家和有关部门及个人的努力,一起建设网络诚信。

网络生活相对于传统生活更需要人们遵守诚信,良好的诚信意识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够培养出来,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诚信支持,为网络生活诚信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建秋.会计诚信解读:基于契约理论的分析[J].2005.

[2]探索教育.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及教育论文[M].2009.

[3]王陶靖.网络购物诚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2013.

[4]晁婧.网络社会中诚信问题研究[J].2012.

第7篇

关键词:博客文化 文化基础 教育教学应用

历史的发展总是催生它的文化形态随之变化。同时为这种存在形态的嬗变提供机遇。随着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兴起,一个陌生而又诱人的网络文化概念――“博客”(Blog)进入了人们的视野。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互方式,是一种“零进入门槛”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在技术层面,博客满足了“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网络时代的‘麦哲伦”’、“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等有关博客的形象比喻比比皆是。

博客文化的特点

博客文化冲破了文化只重视人类长期积累的历时性观念,打断了文化为知识人所垄断的知识权力话语,并作为一种新型书写工具,正在改变公共话语的属性。博客是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分界线。从文化层面看,(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文化的崛起主要表现为一系列新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精神的形成。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于’社会权利分散、心灵沟通、文化共享、个性化精神与群体精神相砺相长等方面。具体而言,博客文化大致表现出如下特点:

知识共享。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从传统的“信息共享”开始向“思想共享”和“知识共享”转变。知识共享是博客内在的精神与存在的依据。“Blog是一种对于知识的自由生产方式,一种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反的知识生产方式。”博客们往往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或者萃取并链接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义的信息与资源,在博客页面上。博客使知识生产平民化、直观化、公开化。让各种见解、多元文化、丰富思想、深睿知识真正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交流与互动。学习者通过博客把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公布出来,其他有相同兴趣或同样学习范畴的人可以参考。也可以发表评论。学习者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分享和交流中引发更多的思考,可以进一步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交流与互动使博客成为一个巨大的知识群或信息知识共同体,信息的吸收、传播与反哺都对这一群体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平民化与个性化。博客文化是一种平民化文化。博客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实现了“精英群体”与“草根群体”的文化对接,使得一部分本来属于“草根”群体的人,也通过博客写作与思考。进而跃进“精英”群体之列。在博客网络中。信息传播和交流所确立的信息公开和公平原则,打破了昔日信息垄断的中心话语模式,促成了个体话语、小众话语对主流传媒话语权力的消解,形成了开放、透明。民主、平等、宽容的大众话语新格局。

博客文化是一种个性化文化。在博客网络中,个人享有更多的自由,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多么奇异,都不必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个人的创造性被高度激发。人的个性得到尽情发挥和他人普遍的认可。

博客辅助教学的文化基础

现象学理论。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对20世纪的教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博客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它与现象学的研究与实践非常相符。①回到事实本身,注重对生活、对世界的直接体验。“现象即体验”是现象学的基本观点。教育即为对生活、对世界的体验。学生体验到的真实世界是学生重要的知识来源,这种来源真实、可靠,而且具有情感的渗透。博客的应用鼓励人们对日常教育生活中琐碎的细节进行关注,把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周围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们理智地从非逻辑中找到逻辑,从理当然中找到理所当然。②指向内在意义结构,注重实践和反思。现象学研究的目的是培养一种批判的教育能力,即知道在教育情境中,在仔细的启发性思考的基础上如何采取机敏的行为。现象学提倡对生活的体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文本的反思。以期提升思想,增加实际经验或机智。写博客的过程就是对那些最普通、最熟悉、最不证自明的东西实施不自觉的结构化分析。通过记录与阅读博客日志,回顾、品味、修正过去所写内容,不断进行反思。这样的过程反复,可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写―录、思―享、品―学―Blog接近了我们的学习愿景”。

建构主义理论。当前信息化教育领域正在完成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转换。博客的出现,迎合了当前信息化教育新范式的诉求;学习范式的基础理论是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诸多新生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并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双向的作用主动建构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博客易于创设学习情境,从而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博客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学习,实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的自由学习;博客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博客的交流与讨论功能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加强和展开,实现并强化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合作学习的观点;博客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了解更为全面的知识,培养思考的习惯,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学习的本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利用博客进行学习。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采用博客方式补充学习资源直观全面,有利于直观、全面地展示学习内容;利用博客进行学习有利于学习者的知识从隐性向显性的相互转化。由简到繁地形成知识的持久性和迁移性;相比其他的学习方式,博客更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梳理,更符合认知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博客有利于形成知识的反馈,辅助学习者完成博学、审问、明辨、笃行的学习循环过程,获得正确的知识。

博客辅助教学的应用探索

博客不单单是一种网络技术手段,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制作网页的行为,博客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对教育的影响与日俱增。国外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博客,做教学计划,开展课程与专业发展方面的同行合作,利用博客指导新教师和学生;还将博客作为课堂和课程的

补充。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博客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有为数不少的人在从事博客教育的应用与探索。具体而言,博客辅助教学有如下表现:

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网络信息泛滥。博客萃取并链接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使更多人能零距离、零壁垒地汲取这些知识和思想,提供所学的更广泛的背景资料。通过对信息的过滤,信息可以转化成有用的知识。

进行自我知识的管理。写博客的过程也是构建、整理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托马斯・H・达文波特和劳伦斯・普鲁萨克认为,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用组织或个人本来已经拥有,但可能不被察觉甚至彻底遗忘的知识。博客,通过搜索引擎、超文本链接和信息聚合器等技术手段,实现知识收集。对于大量零散的隐形知识,能通过这种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收集,使之显性化,从而变得更容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记录学习过程。学生的电子档案袋里记录着学生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全过程,包括学习者本身的学习内容、他人的评价、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汇报、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协作等。利用博客来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袋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博客的共享性能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习群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学生通过建立、参与博客,可以对其他学习者的博客发表个人意见。这必然要与不同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的学习者打交道,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的能力。学生们通过参与讨论,可锻炼批判性思维,能更好地阅读、批判性思考和积极主动地写作。基于博客的学习能够成为一种自主性学习、开放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互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博客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很多相契合的特征和关系。博客以其技术上近乎“零障碍”、使用上的便利性和突出的教育功能等优势引入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为教师自我完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力量和人文环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工真。首先,博客满足了一部分教师的“理解、尊重、认同、欣赏”的需求,满足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动力需求;其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再次,博客特有的“平等、开放、共享”的机制,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孤岛状态,有助于教师之间营造反思的氛围。

博客辅助教学的冷思考

博客毕竟是一种辅助工具,我们不能指望它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表达仍然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放在首位考虑的。

博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但更适合作为课后教师与学生信息交流的工具。另外,博客的使用者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对信息进行提炼和筛选,而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更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既尊重自主性,又不要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