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1 14:42:05
序论:在您撰写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于“人工智能”最热的讨论之一,就是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是否将遭遇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威胁?在《人工智能的未来》的作者,奇点大学校长、谷歌工程总监雷・库兹韦尔看来,2045年,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储存在云端的“仿生大脑新皮质”与人类的大脑新皮质将实现“对接”,世界将开启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奇点”到来!当智能机器的能力跨越这一临界点之后,人类的知识单元、链接数目、思考能力,将旋即步入令人眩晕的加速喷发状态――一切传统的和习以为常的认识、理念、常识,将统统不复存在。
有一种说法认为,机器人无法取代人类,因为它永远体会不到妈妈的手抚摸它的感觉。这理由大大地让人放心!但《情感机器》告诉我们,通过对人类思维方式建模,创建能理解、会思考、具备人类意识、具备常识性思考能力的情感机器是可行的。所以未来的挑战不是没有。就如尼古拉斯・卡尔在《玻璃笼子》中所说,当计算机和一切智能设备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伴侣时,应更加留心它如何改变了我们的行为和身份。
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和机器自动化的发展,对人的需求将会减少。很多工作将会消失,所谓的“好工作”也会过时。马丁・福特在《机器人时代》中表示,在可预见的将来,机器人行业将与大数据、移动通信等进行跨领域技术融合,基于服务创新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技术
关于物联网(IoT)即将带来的革命以及智能家居技术的互联性我们已谈论多年,但现实生活中的智能生活、连接家居究竟发展到何种阶段?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竞争太激烈,却没有足够的协作―市场上有大量的个人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但就是缺少一个将一切集成糅合于一体的解决方案,打造出一个无缝的用户体验。随着某些大公司如谷歌,亚马逊和苹果等开始掌握统一用户体验的正式参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终将看到期待已久的“未来”。
AR 与VR
2016年着实见证了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Oculus Rift 的及数千个 VR应用程序和游戏广受欢迎。口袋妖怪 AR 游戏 Pokemon Go 爆发超过1亿的下载量。由此可见,市场已做好准备,迎接更多初期的设备和AR、VR版本技术应用程序。您如果也已准备充分,则市场一旦起飞,无数的营销与潜在商机将迎面而来。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技术在过去几年里发展迅速,甚至成为了帮助和增强Google核心搜索引擎算法的大功臣。但就目前而言,应用范仍非常有限。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相信机器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种“新常态”,从基于购买历史等信息分析提供更好的产品推荐,到利用分析应用程序改善用户体验,它将应用于任何类型的消费领域中,成为人们消费生活的必须!
区块链
众多企业和市场分析家看准区块链将彻底改变交易技术的可能性,已纷纷下注开始探索其降低交易成本、简化合作伙伴互动,以及加速业务流程的能力。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的一份报告,过去三年里区块链技术投资超过14亿美元。90多家公司已加入区块链开发联盟,并已提交了超过 2,500项专利。WEF预测到2017年,80%的银行将启动涉及分布式账本技术的项目。据行业观察家,在金融以外,区块链技术也能在供应链、制造业、法律和医疗保健等垂直行业的核心业务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医疗健康;App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F12 [文献标识码] B
一、绪论
近几年来IT行业发展迅速,人们日益体会到移动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方便和益处,随着人们对移动设备的推广和使用,IT行业逐渐地发展成熟,IT技术逐渐地渗透到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各个领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各个行业的App也随之应运而生,医疗App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至今医疗App的大体框架已基本形成。
在国外医疗健康类的App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据皮尤网络和美国生活项目调查显示部分智能手机用户都安装了一款有关健康类的App应用,并且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11年将医疗健康类的App纳入了管制范围,而对于国内刚兴起的医疗健康类App的管制,中国政府有望跟进[1]。
国内医疗App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发展势头比较好的App应用软件如丁香园、快速问医生、好大夫在线等,这些较为知名的健康类App凭借着对国内市场的准确定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同的健康类App主要的运营方向也不尽相同,市场上的医疗健康类App提供的功能以医疗查询、疾病查询、就医信息、症状自查居多,这些功能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就医以及自身的保健。但随着App的广泛使用,医疗健康类App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而本文正是对此类App如何去更好的应用以及应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通过对医疗健康类APP应用的研究和分析让更多人了解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医疗APP市场分析人员提供可靠的分析方向,进而满足医疗卫生中多元化的需求。
二、医疗健康类App在国内出现的问题
1.医疗App市场鱼龙混杂,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2]
虽然现在患者能够通过移动App接受一些治疗方案,但是这些治疗方案是否真的能使患者康复,这还是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健康咨询与简单问诊类的App层出不穷、他们有的通过网络的回复、图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一方面从手机输入症状,患者所描述的信息可能并不完整而且他们所描述的信息有可能并不准确。另一方面通过手机问诊时医患之间并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而这两方面的根本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对医疗APP的审核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
2.医疗App行业应用发展环境并不规范
目前国内医疗App并没有像美国一样将医疗健康类的App纳入国家的监管范围,并且国内的医疗行业并没有完全的开放,大多数的医院并不愿意共享患者和医生的私人信息,以致各地的App厂商与卫生机构的合作仅仅局限于地方区域。
3.医疗健康类App应用具有局限性
目前手机App应用功能普遍都有“手机问诊”类功能,通过手机问诊但能否做到确诊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查,因为手机用户的所描述的一些症状可能只是“标准化”的症状,而在医学上一些细微的差异都可能是不同症状引起的[3]。除此之外医疗健康类App使用的对象范围具有局限性。目前医疗健康类的App使用人群一般为青年人,老年人使用甚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老年人患病的症状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使用“手机问诊”功能造成误诊的几率远大于青年人,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使用在中国起步较晚,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不太熟悉。
4.医疗App应用中的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无法保证
医疗健康类的App并没有纳入政府的监管,当使用医疗健康类App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时并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有效的维权。对于医疗健康研究模糊的领域,一些健康类的App谎称一些食物或保健品能够预防某些疾病,更有甚的是现在医疗App很多疑难解答来自于一些普通网站的搜索,其解答的内容良莠不齐,可信度很低。
三、App应用分析
1.医疗健康类App并不能替代常规的就诊
医疗App中的就诊咨询服务只能帮助患者了解大概的病情,对于疾病的确诊与治疗还需要去医院就医,因为对于现今App的功能还无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测验,只能通过患者的描述提供诊疗方案,但患者的描述往往是不全面、不科学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急诊病患者更要慎重的使用App中的“手机问诊”服务。
2.移动数据库的建立可使App更加“智能化”
近些年来,由于一些医疗App误诊的事件,使医疗健康类App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而促使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对自己的病症描述不清,患者的病症是由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引起的,但从App本身来说,它对患者的“诊治”太过“标准化”,对于一些个体化的差异的诊治不够“智能”。而如何才能使App的诊治更加“智能”呢?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移动病情数据库,通过以往手机App用户的问诊,积累一些常见疾病的数据资料,当再次有这样的患者询问时便可以从以往积累的“经验”中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3.医生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可更好的促进App的发展[4]
如今App的市场鱼龙混杂,支撑App的医生团队更是数不胜数,在这样的环境下唯有建立一个医生信用评价体系才能使医疗App体制更加的完善,就像“淘宝”中买家买到商品后对卖家商品的评价一样,通过“好评”建立卖家的信用级数,通过这样的体系从而使医疗健康类App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首先,医疗APP终究是为人们的医疗健康服务的工具,它终究不能代替医院医疗中的全部工作,只有协调好医务人员、患者、移动健康类APP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挥医疗健康类APP在医疗中的作用。其次,技术的发展始终要以人为本,而脱离人们的需求去谈技术的开发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不现实的。医疗健康类APP也是如此,它的开发离不开人们的需求,人们的需求是开发的原因和动力。医疗App使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从而使我们通过医疗健康类App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未来的App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医生信用体系使患者使用移动App终端便可得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服务,并且未来的App趋向于“智能化”它不仅可以作为医生传输信息的工具,而且可以通过检索移动数据库进行“智能”的分析与判断,给患者一个合理有效的诊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五大趋势预测[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3(12):49-51
[2]刘砚青.“掌上医生”只赚吆喝不赚钱[J].中国经济周刊,2013(35):70-71
450M无线设备成焦点
2009年,发生在电信运营商集采过程中的一次产品价格战,让当时拥有无线产品核心技术的几个厂商受到了严重冲击。H3C依靠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闯过了那道难关。郑志松表示,经过这次洗礼,让H3C更加坚定了走产品高品质化道路的决心,并且要在无线标准的制定上获得更多话语权。如今,H3C在Wi-Fi方面已经拥有几百项专利。同时,H3C也从一个国际标准的追随者变成了国际标准的制定者。H3C还是国内外许多标准化组织的成员。
具体到无线接入产品,继300M无线产品之后,性能更高的450M无线802.11n接入设备成了厂商关注的焦点。H3C最新的WA3600系列无线产品是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基于3-Streams 11n MIMO技术的千兆高速无线接入设备,可提供相当于传统802.11a/g网络10倍以上的无线接入速率,覆盖更大的空间范围。该系列无线产品上行接口采用千兆以太网接入,突破了百兆以太网接口的限制,使无限多媒体应用成为现实。H3C无线产品线总工程师缪炎表示,450M的3-Streams无线接入设备到2012年将成为市场主流。
WA3600系列产品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更快的传输速率和更智能化的感知功能。缪炎介绍说:“通过基于终端的射频智能感知算法,配合终端感知型智能天线阵列,WA3600实现了对无线传输中不同距离、不同场景的智能覆盖,再配合H3C无线控制器,实现了基于特征和协议的射频优化,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高密度接入、流媒体传输等场景中的应用加速能力和质量保障效果。”WA3600还具有更强的实时频谱防护、无线业务感知及绿色节能等特性,可实现更精准的信道干扰感知与射频调整,支持基于无线用户状态的弹性策略识别与管理,以及语音及视频业务承载优化,并可动态调节无线接入设备的逐包发射功率,进一步减少能耗和干扰。
无线城市不是梦想
随着WLAN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成熟,构建无线智慧城市不再是空想。郑志松分析说:“无线城市正在走向成熟。首先,用户基础已具备,现在大多数人都会通过手机或其他无线设备上网;其次,终端产业链已经成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无线终端设备十分丰富;再次,移动互联网高速接入不再是瓶颈,人们通过Wi-Fi加3G,或者是接下来的千兆Wi-Fi加4G的组合,可以在任何地方实现接入;最后,无线网络已经是可运营、可管理的。从热点到热区再到热城,无线城市正向我们走来。”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纲要的意味着智慧医疗时代正大跨步赶来。易观国际的预测数据显示,2014年仅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已达到30.1亿元,同年增长52%,预计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
大数据支撑医疗健康
“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的结合,大数据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亚信数据电信解决方案&行业创新中心总经理李捷表示,体外诊断是一个新领域,在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多新兴技术,包括皮下的持续监测血糖、心电的实际监测、基因测序等,让人的健康护理、健康管理在科学上取得很大的进步。
众所周知,亚信是专注运营商行业的企业,那么为什么亚信会选择深耕医疗健康领域呢?
李捷解释说:“运营商正面临着转型,而其庞大的客户群不仅仅有通讯需求,还有更多的自身生活健康相关的诉求。运营商本身也是一个管道提供商,在管道上承载的各种专项服务,对运营商而言都是有价值的。”亚信数据方面认为,产业跨界联合,一方面是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领域拓宽,给运营商的原有市场和老客户群体带来新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有诸多价值可以挖掘,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从简单的衣食住行到关注自身健康养生,这也推动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从设备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到数据的挖掘跟管理,再到健康师的分析,最后给出合理的理疗建议。亚信数据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就是生态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角色——数据分析。
精准化服务
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在于以此为依据提供定向的专业化服务,李捷表示,亚信数据的准确率高达85%以上,亚信开放云平台有着五年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经验,包括对各个APP和互联网语料库的识别能力,行业涉及政府、餐饮、医疗健康、公共媒体等。合作伙伴遍布产学研各个领域,合作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数据支撑,也包括联合运营。
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的企业都在探索如何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企业转型,亚信的互联网运营经验得以显现。李捷认为,亚信数据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与运营商的多年合作,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上网行为分析经验,同时拥有庞大的运营商用户作为支持,其数据更加多元、精准。用户在管道里面搜索的信息,挖掘的信息,也是由运营商第一时间捕获,其实运营商比互联网公司能够更早的捕获这些信息,这也是运营商数据价值所在。
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人群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帮助定向人群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同时给传统的医学机构、营业机构提供精准的市场分析报告。同时李捷认为,在技术上,目前国内的几家技术领先企业各有千秋、不分伯仲,而亚信数据对于行业的理解是超前的。数据整合之后,需要做深度的行业理解跟模型转换,比如医疗健康行业,数据涉及很多的健康指数,用户日常行为等,这些数据之间有着潜在的关联关系,而对关联关系的解读需要相当的行业沉淀,亚信数据有着专业的咨询顾问团队做后台支撑,不只是医疗健康行业,亚信数据在各个涉及的行业均组建了相应的咨询顾问团队,提供最专业的行业分析。
大数据的流动性价值
与大数据、互联网相关的产业,竞争无处不在。对此,李捷说:“因为现在已经是跨界竞争的状态,我们会遇到很多原来在通信行业里不会遇到的竞争对手,比如说阿里、百度,他们同样在做跨界的渗透。”面对资本雄厚的竞争对手,亚信数据认为,目前其行业经验的积累使其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处在同一竞争水平。加之亚信一直与运营商合作比较紧密,行业基础牢固,李捷透露,下一步亚信计划联合运营商在移动端展开战略布局。
编者的话
数字财富
恩智浦进入LDO市场消费电子快速增长是诱因
罗姆开发出可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压铸模类型SiC功率模块
更佳照相与摄像功能成智能手机市场竞争胜负手
MEMS麦克风满足高质量音频需求
CSR看好室内定位与汽车导航前景
益莱储完善中国销售体系
第78届中国电子展电容器应用与选型研讨会胜利召开
2011第九届(上海)汽车电子与汽车新能源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展位数同比创新高第78届中国电子展完美收官
Altera单芯片FPGA实现全高清视频内容分析
英特尔与丰田联合研发下一代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赛灵思采用SSI与TSV推大容量FPGA
TriQuint支持中兴通讯新一代智能手机
用FPGA实现第二代串行RapidIO吞吐量的优点
MIPI架构下模拟开关的多任务应用
WindRiver推出附带合规性文档的医疗设备软件开发平台
混合信号音频子系统助力实现高效能音频
《中国电子商情》征稿启事
编者的话
数字财富
德昌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迎接智能卡连接器市场的挑战
传统优势与新技术结合Rohm强化本土设计
强强联手中国风力发电产业前景看好
新能源汽车的美好时代——2010第八届(上海)汽车电子论坛回顾
首尔半导体LED为广州亚运会带来视觉享受
GPS新航标:增值+整合
DSO打造系统安全平台
企业联手应付云计算在亚洲遭遇的挑战
多内核DSP完美整合定点与浮点功能
小CEVA挑战大TI瞄准4G无线基础设施
Microsemi融合Actel技术扩展航太与军工市场
Talus1.2助力工程师加速SoC设计
ADI高性能ADC出炉
东方集成科技租赁服务研讨会将走进西安
用FPGA实现电源管理
索斯科锁定方案提升数据中心安全性
《中国电子商情》征稿启事
编者的话
德昌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数字财富
中电器材eReader解决方案使用EPD显示的飞思卡尔i.MX处理器
WAPI标准获博通WLAN多方案支持
公示
性能和功耗无需折衷的高性能新型多核DSP
具有干细胞功能的富媒体应用处理器
SiliconLabs以QuickSense进军人机界面市场
全新32位MCU为嵌入式设计压缩成本
AlteraCycloneIVFPGA诠释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完美结合
石英元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应对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接口不兼容性
40纳米风险可控程序在军事应用上的优势
相变存储器技术研究成果
中国印刷电路板产品及制造设备市场分析
无卤电子组装应对绿色制造挑战
英国研究公司Visiongain声称,今年可穿戴式设备市场的产值将达到46亿美元,未来5年内会“出现爆炸式增长和很高的采用率”。瑞士信贷发表报告预测称,在苹果和Google拉动下,未来2-3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亿-50亿美元增长至300亿-500亿美元。美国科技智库ABI咨询公司(ABIResearch)则估计,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会突破1亿台大关,5年之内会突破3亿台,到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将达到4.85亿台。用于运动和健康的可穿戴设备2017年的市场将达到近1.7亿台,年增长率41%。美国Forrester市场调研公司研究认为五大软件平台是主要的增长对象,即:Apple,Google,Microsoft,Amazon和Facebook。这些权威市场分析公司预计的结果乐观,反映了可穿戴设备总体趋势良好。
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逐渐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并将逐渐成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核心。可穿戴设备在国内也将逐渐成为市场热点。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预测,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升温,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也将取得快速发展,并且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度增加,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目前市场中,可穿戴计算设备众多,其最根本的特点是体积小、可以穿戴在身体上,如手表、腕带、眼镜等;有些可穿戴设备可嵌入到服装中,如衬衫、鞋子、袜子等。 可穿戴设备可以挂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上,包括颈部、手腕、手臂、耳朵或胸部,配置了传感器或是屏幕,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通讯手段与智能终端设备保持通信,或是与其他可穿戴计算设备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换。未来,可穿戴设备的信息获取还将可以通过语音虚拟助手与互联网上的各种设备进行交互。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并极有可能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平台”,甚至成为“第四金矿”。可穿戴设备实际上就是一个可穿戴计算设备,是可移动计算设备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IT技术发展和应用,逐步走的是由大型机―PC―移动PC再到平板和智能手机的路线,发展的路径本质是由计算设备逐渐移动化、小型化,直至可穿戴设备产生。这是整个IT技术发展的体现,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体现,也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路径。物联网的本质是物物可以互联,未来物物还可以计算,可以传递,而可穿戴设备就是一个物物从可计算、移动计算、到物物可实现信息传递、物物相联的突破路径。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感知和获取信息,同时具有一定的计算功能,借助于移动网络,实现远距离信息传递,与外部服务器构成物物相联和大型智能计算的闭环。可穿戴式设备成了用户手里担当大部分输入输出任务的主要设备。智能手机成了连接到互联网的服务器。
上世纪IT技术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微处理器的优势上,本世纪初的前十年反映在网络的优势上,而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人的优势将重新得到重视。可穿戴设备计算将重新以人为中心,构建人的信息反馈和控制系统,带来全新的人-机关系的变革,促成人-机紧密结合与协同的新型关系。这种新型关系是通过各种创新材料和结构的应用使得可穿戴计算系统包含的各种传感、计算处理、通信、交互等功能得以微型化和模块化,并以附着或植入等方式部署在人体或织物上,相互之间通过通信协议标准进行体域内和体域外的数据通信,建立其身体传感网络,其具备了良好的对人体生理、运动、行为等状态以及人所处的多种变化场景的感知能力。
以健康应用为重点的设备将成为未来市场的重要先行者其中,身体传感网络与可穿戴传感系统,是可穿戴计算在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支持对人的感知能力的增强、环境增强、个人参数获取和自然人机交互,这需要从底层建立支持富传感特征的可穿戴计算体系构架和网络。
可穿戴设备在移动计算的感知增强、智能增强、体能增强和环境增强支持下,使得人能够更加积极和理性的参与社会化组织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中去,引发更大量和频繁的“人―人”、“人―群组”和“群组―环境”非线性相互作用,将促进具有典型“整体涌现性”、“自发性”和“自下而上”特征的可穿戴群体智能的出现。因此探索该智能形式影响下新形态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结构,研究实现个人行为识别和挖掘、人机闭环中的信息增益策略,维护可穿戴群体智能的涌现性基础;研究基于可穿戴社区等创新组织结构,构建复杂适应系统,提高复杂任务执行能力和开放环境应对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穿戴设备的计算一种前瞻的计算模式,是“以人为本”、“人机合一”理念的产物。发展到今天,可穿戴设备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为可穿戴计算系统或终端的多种形态的出现,在功能上,可穿戴可以与手机应用互动、查看电话、短信、邮件、天气和诸多社交网络动态,可以用于体育训练测试,可以用于医疗保健和医疗类,还可以延伸到衣服和饰品等健身和健康护理类,甚至工业和军事用途等等。其创新在于:更多地强调用户在工作空间、生活空间活动时,能得到信息空间和多人协作的支持,突出对人的感知和智能的增强,即人机交互和协同。
可穿戴的设备的核心在于对人的信息数据的采集、计算、反馈,以及最终对人的行为的改发。其真正意义,在于这些设备要比手机这样的终端更加融入人体和人的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