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建议范文

时间:2024-04-18 09:58:12

序论:在您撰写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内部控制

近年来知名大企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频频出现问题,使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环境混乱

(1)组织机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尚未有健全、责权分明的内部责任体系。资产管理组织架构混乱,其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员配置不科学。资产管理人员变动频繁,甚至资产管理人员多由一人兼多职,导致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2)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方法陈旧。企业没有设置专项经费投入在人员的培训上,管理层没有尽善尽责,对职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没有核心的企业文化和人事管理方法,忽略了对职员内在文化和对公司忠诚度的要求。在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上,都是员工自我进行参加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公司这种对会计人员的岗上培训的忽视,也导致了个别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不高。

(二)固定资产监督力度不足

目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除了部分是由于制度本身造成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监督不力所致。监督一直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之一。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对单位的现金资产、货币资产、金融资产等流动资产的审计较为关注,而在固定资产审计方面,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长,总体价值大,更新比较慢,与流动资产相比增减变化发生的频率较小,审计师只是参与重大固定资产的招标、验收、处置的监督工作,在中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关注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保值增值等情况,而对于一般固定资产,很少进行专门审计。

二、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1)优化固定资产组织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应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应建立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资产管理中心、分类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人层层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应将资产管理中心从财务处分离出来,直接接受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领导,明确其监管的权利和责任。

(2)强化全体员工的固定资产内控意识。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最重要的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为任何制度的实施,离开人的因素都是无法进行的。首先,应提高管理层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管理层直接参与高校的战略、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任何一项管理制度的执行,离开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都只能是一句空谈。其次,将固定资产管理权和使用权广泛地分布在各个部门,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实现全员效应。

(3)提高资产管理人员胜任能力。完善的企业资产管理不仅要有良好的管理机制,管理人员的水平也很重要。管理人员作为制度的实施和和操作者,是企业内部控制是否良好、运行是否有效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必须把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企业的整体规划,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企业资产管理人才,保持一支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提升现有的资产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规范控制活动

(1)实行有效预算控制。资产购置预算是单位部门预算的一项内容,固定资产预算控制应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和考核,明确各环节的控制要求。在编制预算前,资产管理中心,作为企业资产的监管机构,应对企业范围内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查,掌握各使用单位的资产存量结构,为预算管理阶段审核各单位的增量编制提供准确的信息。

(2)严格执行验收流程。加强固定资产验收流程执行力度,对所有固定资产按照制度规定严格进行实物验收。实物验收作为验收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对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真实性确认。只有进行实物验收,才能保证资产的真实。对于大批同类资产并且单位价值不高的,验收人员可采用抽验的方法,对价值较大或质量要求很高的资产,应采用全部实物验收的方法,现场逐一核对验收。验收人员应从思想上加大对验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加责任心。

(3)加强闲置资产管理。要建立健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闲置资产管理机构及职责予以明确规定。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由资产管理中心负责,各部门应积极参加多余、闲置设备的调剂工作,盘活闲置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闲置固定资产的作用,减少闲置资产损失。

(三)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审计

强有力的监督体系能保证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与有效运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监督应从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开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固定资产配置、使用、维护、处置等一系列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内部审计监督。

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健全与有效性进行评价,出示审计结论以及审计建议,及时向领导报告,将审计结果公开,并对提出的审计建议实施后续跟踪审计,查处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从而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障其有效运行。

三、结论

在企业管理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必备环节,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完整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来保障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及高效运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健.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问题、原因及其对策[J].商业研究,2010,(17).

第2篇

(一)商业银行闲置固定资产现状

国外商业银行对固定资产投资持谨慎态度。国外的固定资产购置,一般通过租赁来完成,用少量的现金拿到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再通过资产的运转,归还租金。因此,国外商业银行只拥有少量的固定资产,更没有闲置固定资产的困扰。国内商业银行对固定资产投资持积极态度。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本身存量就不少;另一方面,国内房地产价格上涨,人们对房产有上涨的预期,使商业银行对拥有房屋类固定资产持积极态度。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规模较大,较易形成闲置固定资产。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方针,落实发展战略,严控固定资产总量增长,固定资产一直保持较为稳健的发展态势。商业银行在经营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资产扩张的速度和业务发展的规模,还要充分考虑由此而带来的风险以及经济资本占用情况。因此,在各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规模稳定增加的同时,闲置固定资产总量普遍呈减少趋势,并加强了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盘活工作。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资产出租、处置等高风险领域都加大了管理力度;在促进闲置固定资产的综合利用、保值增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防范合规风险和道德风险。但还存在许多处置困难、甚至无法处置的资产。从资产结构来看,各商业银行的闲置房屋及构筑物构成闲置固定资产的最主要部分,从2009年至2011年新增的闲置固定资产来看,闲置的营业、办公用房类是构成新增闲置固定资产的主要因素。在地域上,西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虽然各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了闲置固定资产处置,但是很多闲置固定资产由于历史遗留原因,产生了处置困难的尴尬情况。

(二)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主要难点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中还存在较多的困难需要解决,主要是以下几点。

1.管理责任不够清晰,影响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在商业银行闲置固定资产管理中,职能部门应分为价值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价值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的职能必须相分离,做到各尽其职、相互监督。但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对闲置固定资产的管理不重视、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管理模式不统一,造成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健全、有效性不足,价值管理部门未做到定期检查、监督,实物管理部门未做到定期盘点,或盘点工作流于形式。管理职能的不明确,使审计工作面临各职能部门相互推诿管理责任的状况。

2.系统数据维护不到位,审计数据质量较难保证。部分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上级行实物管理部门并不对下级行实物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也不对下级行实物信息维护的及时性进行监督,闲置固定资产实物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现象较为普遍。另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与其他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未能实现联动,导致不同系统中类似报表的数据不一致,凸显了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流程薄弱、数据质量低下的问题。审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影响审计人员的非现场审计工作的质量,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

3.财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易引发审计风险。大部分商业银行未制定闲置固定资产的专项管理办法,没有明确闲置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未规范认定、出租、处置流程,未明确闲置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办法以及具体的检查监督规定等。在财务核算上,由于制度不完善,使闲置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薄弱,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流程不规范。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别要注意被审计对象的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在问题不清晰的情况下,切忌盲目下结论、武断做决策,注意防范审计风险。

4.被审计部门存在舞弊可能,主观上不予支持配合。部分被审计部门由于经费、职工福利不足等原因,利用固定资产管理的漏洞进行舞弊活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中由于涉及出租、处置等环节,是“小金库”容易滋生的热土。被审计部门自知存在舞弊行为,在接受审计时,为逃避责任,通过提供错误资料、造假账册、相互推诿等手段,不配合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停留在表面,无法进一步深入。

5.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审计结果受到高层压制。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部分是由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的。IIA的《内部审计章程》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必须独立、客观的开展工作,公正地履行职责,要求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层级,直接隶属于董事会。但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部分问题上,由于闲置固定资产收益的使用分配可能涉及管理层,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受到制约,会受到被审计单位高层或内部审计高层的阻挠或者压制,无法真正反映审计结果。

二、加强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

(一)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审计内容

西方国家在固定资产审计上侧重点各不相同,美国、澳大利亚侧重绩效审计,英国侧重物有所值(衡工量值)审计,加拿大侧重综合审计。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方面,国外审计经验可参考的不多,由于国外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存量少、处置及时,因此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做专项审计。而国内商业银行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在这方面需要多加关注。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于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一方面应关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风险,采取“抓大放小”的审计策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应揭示风险、损失及问题的根源所在,趋利避害地进行分析研究。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以管理全流程为切入点,合规审计与管理审计并重,通过对闲置固定资产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流程设计与运行操作、会计核算、系统控制、监督检查等管理要素的审计,揭示管理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全行进一步完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全面及时掌握资产闲置状况,健全制度流程,提升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资产盘活利用效率。

(二)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审计方法

1.非现场审计方法。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中,前期运用非现场审计,通过远程调取大量的审计数据和资料,通过建立审计模型,运用复核、比对、分析、排查等方法,寻找数据和资料中的规律和疑点,它不仅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且有分析数据灵活、排查数据全面的优势。通过非现场审计过程中的模型筛选,可以有效排查闲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风险样本,有利于精确指导现场审计工作。目前,虽然国内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已经逐步脱离手工账簿,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但是许多数据、报表仍然依靠手工录入,数据质量不高,且各类报表之间没有联动,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核实数据的准确性,可能产生错误的统计和漏报。为了全面地排查可能存在的闲置固定资产,可以建立多个疑似闲置固定资产的排查模型,通过筛查、汇总、分析模型中的异常情况查找疑点,把审计重点聚焦到少量的样本上。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可以建立人均营业办公面积异常机构排查、单个机构对应多处房产、已撤并或迁址网点对应资产未做处理、长期未完在建工程、自助设备闲置的审计模型。疑似闲置固定资产的排查模型主要关注的是闲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方面的疑点,审计人员应在全面了解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以及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围绕实物管理中的重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特别是合规性风险与道德风险等,同时兼顾剖析影响闲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

2.现场审计方法。现场审计是整个审计实施的重中之重,传统的现场审计是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海量查阅审计资料进行的,整个现场审计时间冗长、效率低下,相对于新型的现场审计,其审计质量不高、效果不佳。新型的现场审计通过非现场审计中排查的审计模型,为现场审计缩小范围、提高效率、锁定疑点,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闲置固定资产可以分为四大类:房屋及构筑物、固定资产装修及土地使用权相互关联,可归为一类;其他三类为电子设备类、其他机具设备类和运输工具类。由于运输工具总量较低且控制严格,电子设备和其他机具设备种类多、价值相对较低、账面反映闲置较少、使用过的机具设备处置没有收益或收益很低,都不宜作为全流程审计的重点。现场审计中,闲置固定资产实物、出租、处置管理及效能评价才是重点应关注的对象。实物管理应关注账实是否相符、是否有账外闲置固定资产、是否有未确权的房产问题及其原因;出租管理应关注出租定价、出租流程、租金收入及账务处理;处置管理应关注处置流程及核算管理;效能评价应关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效率、效能及效益对于被审计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但现场审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报表和系统数据质量不高,使审计的范围、效果存在局限。大部分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使用状态数据质量不高,系统和报表在提供闲置固定资产新增、再使用以及处置明细数据方面存在局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与其他系统和报表间缺少关联关系,部分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和出租收入与其他收入共用核算账户,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场的审计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各行缺少统一的闲置固定资产认定标准,沟通时易产生扯皮的情况。通过排查发现的疑似闲置资产可能难以认定为闲置资产,被审计对象可以以各种理由反驳审计人员的认定,相关部门也有可能不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结论,因此需要在审计前与被审计对象就闲置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达成共识,如,闲置多大面积、空置到何种程度、闲置多长时间必须在账面反映为闲置资产。

三、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思考和认识

(一)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未来趋势

1.非现场分析成为不可或缺的审计方法。商业银行经过多年发展,其业务领域不断扩大,操作环节增加、资金量巨大,审计工作面临着海量数据的处理难题,在有限的审计资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的检查监督作用是当务之急。非现场审计可以远程调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性复核,将信息技术和审计方法紧密结合,运用高效的技术分析、模型排查开展审计工作,合理分配有限的审计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审计部门的非现场工作量约占到全部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今后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见非现场审计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另外,商业银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银行业务数据化、程序化、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正在逐步摆脱手工管理向电子化发展,使用了大量的管理、报表、统计系统,在这些系统不断完善的将来,非现场审计被作为精确定位、有效审计的专业方法,必然成为闲置固定资产审计不可或缺的手段。

2.闲置房产成为闲置固定资产审计的主要对象。商业银行闲置固定资产类型较集中,闲置房屋及构筑物构成闲置固定资产的最主要部分。一方面,房屋及构筑物类固定资产相较于运输工具类、电子设备类、其他机具类固定资产的金额大得多,使其结构占比高。另一方面,房屋及构筑物类闲置固定资产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处置起来有难度,使其减少、下降的幅度不大。而闲置房屋的原因归集为三个方面:一是网点迁址改造;二是机构扁平化改革;三是职工房改后,交回银行的房屋。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经营规模将不断扩张,网点迁址改造和机构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再加上房屋及构筑物类固定资产价值上的特殊情况,因此,闲置房屋类固定资产还将成为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中的主要内容。

3.管理审计成为审计关注重点。闲置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风险,日常管理维护不到位,会发生资产损坏或者灭失的风险,资产盘活利用不及时会造成资源浪费,资产出租、处置环节控制不严格,会引发资金甚至道德风险。闲置固定资产在出租、处置的环节中,由于操作不公开、流程不规范、主观故意等原因,成为滋生舞弊的温床。在中国银监会、审计署对“小金库”三令五申的严禁下,舞弊的行为必将收敛乃至消灭;国内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在不断发展中,流程操作越来越规范,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主观舞弊的难度越来越大。国外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操作较为成熟,也多以合规审计为主。因此,虽然舞弊风险不容忽视,但长远来看,舞弊审计必将逐渐被管理审计所代替。

(二)完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健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清晰管理职责的界定。一是修改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确定闲置固定资产认定标准,明确闲置固定资产处置管理部门;二是加强对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细化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检查监督;三是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管理层级,强化其对辖内各级行闲置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职能;四是健全检查监督办法,明晰实物管理部门、价值管理部门、检查监督部门对闲置固定资产的检查职能,强化闲置固定资产的检查监督工作。

2.细化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明确薄弱环节控制标准。一是细化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合同审批程序,统一合同标准文本的使用,建议各一级分行应制定闲置固定资产出租管理操作细则,规范租金定价、核算、审批、管理层级,加强房屋租赁的合同管理。闲置固定资产出租审批权可放在二级分行,同时向一级分行报备。管理部门可落实在办公室。二是进一步明确闲置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和手段,研究制定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利用的计划和目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对闲置固定资产应尽的职责,强化管理责任,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3.加强闲置固定资产账务核算,保障账务实物信息完整一致。一是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闲置固定资产的账务核算,严格规范房屋出租收入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流程,禁止挪用房屋出租收入,严禁员工利用个人账户划转房屋出租收入,禁止利用财务备用金账户作为房屋出租收入归集周转的过渡账户,杜绝将房屋出租收入充抵中间业务收入的核算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出租合同真实性和租金核算规范性的检查监督,防范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二是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与价值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房屋租金收取的管理,确保出租租金定价的合理性,对应收未收租金采取有效催收措施,同时严格执行保证金收取条款。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出租实行规范的公开招租程序,确保出租行为公开、公正、公平。

4.优化信息系统管理应用,实现系统联动控制。一是完善闲置固定资产系统信息维护和更新的流程办法,加强对闲置固定资产系统信息的维护更新管理;二是信息科技部门、财务会计部门积极沟通,优化和完善系统流程,加强系统硬控制,提高系统运行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在系统未能完全实现联动时,重视信息维护工作,确保系统数据质量。

5.明确监督检查职能,健全三道防线职能作用。明晰实物管理部门、价值管理部门、检查监督部门对闲置固定资产的检查职能、检查内容、检查流程,强化闲置固定资产的检查监督工作。对闲置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跟踪管理,把监督机制贯穿始终,做到物物有人管,环环紧相连。在内控管理部门和检查监督部门第二道防线之后,再设立强而有力的审计部门作为第三道防线,牢牢控制风险。

第3篇

首先对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主要阐述了现阶段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3401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煤炭企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不断壮大,效益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企业在内部管理尤其是对于占企业总资产份额比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不够重视,内部缺乏有效机制进行监督、制约。如果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不到位,必然会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造成国有固定资产的闲置、流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与发展后劲。

2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煤炭企业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

目前,由于国家对煤炭企业的重视,煤炭企业的领导层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安全生产、技术改进以及煤炭销量上,而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则疏于管理,没有把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整体的企业管理之中。由于领导层的忽视,导致煤炭企业很多固定资产年久失修或者提前被报废,或者被盗丢失。领导层在核算企业效益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固定资产的磨损和保养费用,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领导层的忽视,企业员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也有很大的随意性,且不注意日常的维护。

2.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首先表现在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职位、职能划分不明确,一些本属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管辖的却被其他部门管理,而且在管理部门内部,各个岗位职能部室非常明确,对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之间的职能划分混乱。

其次,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和考核制度不健全。煤炭企业的领导者过于强调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对可变成本的控制,其大都认为,可变成本的下降才能使经济效益上升,忽视了固定资产的可降空间。因此大多煤炭企业疏于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考核,甚至一些煤企没有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之内。

2.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跟其他企业不同,煤炭企业大部分的固定资产在矿井下,这要求会计人员对矿井下的设备有所了解。但是在现实操作中,一方面,会计人员不可能对井下设备进行跟踪管理,因此经常出现在会计报表上的折旧时间常常对于设备的实际使用时间,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没有合理分摊到该项固定资产实际使用的期间内。另一方面,一些井下设备已经报废或者严重的毁坏,但是由于会计人员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跟踪了解,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不符,从而不能为企业提供真实的、可靠的会计信息。

2.4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煤炭企业一般都具有自己的审计部门,审计部门的经常性核查和审计可以减少企业的风险,在问题还小的时候发现并解决,并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核查起到防范的作用。在煤炭企业中,审计部门经常性的核查对固定资产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执行中,内部审计部门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3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完善措施

3.1实施固定资产管理领导负责制

针对企业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的不重视,建议煤炭企业建立和实施固定资产管理领导负责制,责成专门的领导主管固定资产的保养和维护,并将固定资产的完善以及使用的方便性作为该领导的考核和惩罚的依据。其次,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检查小组,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的保养和维护进行检查监督。以此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3.2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财务部门要按照《会计基础工工作规范》处理会计业务;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流程,来维护资产实物的安全完整及账务的及时准确。

3.3加强财务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煤炭企业要加强财务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使固定资产核算人员能够深入现场、深入井下来对井下的设备状况进行了解。以此做到账面核算和实际发生的损耗一致。其次,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加强设备的管理力度,无论是井下还是井上设备都必须做到责任到人,只有责任到人,才能更好的与财务固定资产核算人员沟通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节约固定资产使用成本,降低原煤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4加强煤炭企业审计监控力度

(1)加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现实操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审计的结果总会避让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审计部门监督到某些固定资产已经到了报废年限,但是公司仍在使用。因此,增加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势在必得。煤炭企业的领导层应给予审计部门更大的权力,这样可以预防财务主管屈从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听之任之,当然也可以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合理。

(2)拓展内部资产审计业务领域。

首先,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使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有效的发挥。其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实现审计与经济效益的均衡,以此来谋取更大的资产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在单位资产的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其数量多少也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和医院评级规模的重要指标。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具有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专业性强、单位价值较高、管理难等特点,加强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有助于防范和及时应对因管理不善而产生的风险,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医院固定资产购建的合法性,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杜绝舞弊及腐败,既能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又能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淡薄,成本核算制度落后

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业务活动的保障,也是医疗先进水平的体现,所以医院非常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但同时对固定资产的高效利用、使用养护等管理问题较少关注。目前医院管理层还未从观念上对固定资产管理引起足够重视,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等现象。同时,大部分医院还没有实施全成本的核算制度,目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大多仅停留在资产管理部门,未能深入到使用科室,未计入科室成本,这将使成本核算存在较大偏差,更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2.管理机构不完善,权限分散

大多数医院都是由财务部门监管固定资产,财务人员兼任固定资产的管理员,设备科、后勤管理科、信息科等分管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维护,致使管理权限分散。同时,医院的固定资产多以医疗设备为主,技术含量高、技术更新快,财务人员难以把握市场行情,且固定资产配置的审批部门及领导较多,财务部门被置于管理之外,财务监督和管理的职责难以发挥。多重管理、权责不清势必会导致职责意识淡薄,相互推诿,资产无法清算、核对,管理无从谈起。

3.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

原有的建立在计算机上运设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基本停留在固定资产详细信息的存储、查询等功能上,不能满足对固定资产精准和实时管理的需要,使用部门不能进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能及时将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向管理部门反应,因而管理层很难把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使用消耗等情况,进而影响医院在整体上的运转与发展。

4.核算体系不完善

新的会计制度己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做出了一定改革,开始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并没有对医院应采取哪种具体的折旧方法做出明确规定,也没有关于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规定。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直线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医院的专业医疗设备大都属高新科技设备,设备更新速度快,现有的折旧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5.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公立医院有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持,医院领导和员工普遍认为这是国家出钱办的医院,不存在倒闭风险,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大多数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对固定资产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也没有任何预警机制。同时,对固定资产的实用性、是否重复购买、成本回收的效率、设备更新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证不足。

6.监督、评价形式主义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后缺少监督机制,很难形成从上到下的分层责任落实体制,内控制度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一些医院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些虽然设有内部审计部门,但不能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甚至审计工作搞形式主义,没有发挥应用监督作用。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探讨

1.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

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认识不到位,制度和措施就难以落实。医院领导应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做出转变,不仅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需要领导的参与,院领导还要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内控制度。还要依靠各部门的齐心协力,协调完成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学习、会议交流等方式督促员工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知识,与管理一流的医院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应将医院固定资产的安全、效率、保值、增值等指标注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强化全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使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2.强化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

成立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对全院的固定资产进行整体管理,并起草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划分,规定奖惩条例,加强检查监督,保证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同时定期(每年至少一次)进行固定资产清查,不定期进行贵重仪器设备抽查。应由院长亲自担任管固定资产管理中心的主任,对该中心的工作全面负责,管理中心其他人员必须由若干位经济管理专家组成,其中由一位专家对该中心日常事务负责。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采用科主任负责制,由科主任指定管理员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负责固定资产卡片,管理本科室的固定资产,并及时反馈使用状况。

3.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引入先进管理手段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连接起来,医院可以通过身份式的条码标识管理,建立永久电子档案,将每个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领用、调用、维修保养、报废等信息记录于系统中。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功能上必须满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各个层面提出的具体需求,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能够在线浏览、统计本部门固定资产的占用、使用情况,具备三证管理、到期提醒、维修提醒等功能,有效控制风险,在线提交报修、报损、报废等申请;归口管理部门可以掌握和追踪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固定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重复购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财务部门可以浏览、统计全院固定资产账目,并对固定资产账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快捷方便的固定资产清查手段,及时掌握医院固定资产动态,调整盘盈盘亏数据,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信息资料,确保固定资产实物与财务账一致。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建立连接满足相关人员查询、统计、决策、管理的需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全信息、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网络技术力量,全面整合资源,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4.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办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公立医院应根据自身特点,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分类、分级,根据固定资产不同类别的特征选择具体的折旧方法,如对直接关系到医院经济效益的,价格高昂、使用频率高、更新换代快的医疗设备应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可以更好地体现医疗成本与医疗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和医院的补偿机制。一般设备和房屋建筑物采用平均年限法,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残值率的概念,使方法使用更加准确。

5.建立风险管控机制

医院应根据发展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风险管理机制。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保管人员风险培训,强化固定资产风险控制意识,设置风险管理岗位。定期评估固定资产风险,加强固定资产风险防范能力,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识别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合规风险,并依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危害的大小进行分析、排序,区分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为编制风险应对方案提供依据。定期召开例会,检查风险管理工作。

6.加强监督

医院内部审计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免疫系统”理论为指导,将内部审计方向前移,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从以前的合法性、真实性审计向管理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转变。注重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将事后审计变为事前和事中审计,要学会利用各类审计软件进行数据导入与分析,通过对异常数据或差异进行分析,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切入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结语

第5篇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arry out performance audit of fixed assets for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improving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audit of commercial bank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audit attributes of commercial banks' fixed assets performance audit, designs the specific audit ideas and analyz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 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绩效审计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fixed assets;performance audit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019-02

0 引言

近年来,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必须改善资源配置、推动转型调整、提高资产收益,从而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盈利能力。从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来看,固定资产占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的较大部分。做好固定资产绩效审计,可以为商业银行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效益性提供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同时也是健全科学决策、降低合规风险、防范损失浪费的内在需求,能够体现审计工作在推动管理方式变革、增加企业核心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绩效审计的目标与内容

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绩效审计的目标是:通过收集审计证据,在固定资产项目真实、合规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固定资产项目的经济、效率、效果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审查投资决策、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提交决策层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涵盖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综合目标审计。

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及建筑物、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出纳及安防机具和其他固定资产等五大类。按照管理事项的阶段,可以将固定资产绩效审计分为: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和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下面将对其具体审计思路进行探讨。

2 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的重点

2.1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事项类别确定审计重点

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投资事项主要包括:网点建设项目、县级支行及以上基建项目、设备机具投资、信息化项目等类别。在开展投资绩效审计时,应选择资金投入大、对银行发展影响大、决策层及高管层重点关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确定审计关注点时,应根据各类投资事项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各有侧重。

①网点建设项目。审计时重点关注建设管理情况和投资效益情况。建设管理情况主要涉及审批手续完备性、资金使用合规性、造价控制、工程工期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投资效益情况主要包括项目选址和功能定位的合理性,以及后续业务发展是否实现项目预期目标,投资的经济效益情况等方面。

②县级支行及以上基建项目。重点关注建设管理情况和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对实际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方面。

③设备机具投资。重点关注设备机具采购流程合规性、资金使用规范性和配置调拨合理性等方面。对于银行自助设备,还可以根据交易替代率、投入产出比、可靠运行率、客户满意度、设备资源分布等进行投资效益综合分析。

④信息化项目。重点关注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包括用户流程与内控设计、业务处理效率、安全防护能力、用户满意度等。

2.2 围绕固定资产投资关键环节确定审计内容。

参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围绕内控制度、决策立项、资金筹集与分配、资金使用、投资效益评价等关键环节。

①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检查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管理流程和投资标准是否清晰合理,管理单位和部门责任制是否明确,是否制定了投资项目资金使用、造价控制、项目跟踪反馈和绩效考评制度,投资制度执行是否到位。

第6篇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1(a)-042-04

作者简介:闫安(1983-),女,河北省廊坊市人,本科,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中级会计师,主要从事会计学方面的研究

国内外曾经发生的多起企业倒闭案例,其根本原因就是风险意识不强,未能及时辨别风险和管理风险,以及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这些前车之鉴使得其他企业不得不更为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尤其是针对企业有着重大影响作用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固定资产通常占据着总资产很大的比例,应将数量庞大的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资产利用率,满足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因此,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分析就变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并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风险评估不足

《风险管理制度》规定风险评估的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督与改进,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到位。风险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审计部的实际工作中也是由监事会代为管理而非由审计委员会直接管理。审计部门人员配备不足,审计监控功能有待加强。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功能执行不够充分全面。审计部部门功能定位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但岗位设置上只有财务经营审计岗和养护工程审计岗,与部门职能定位不符。并且实际工作中财务审计岗兼任养护工程审计岗,导致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功能执行不够充分全面。同时,企业没有制作相应的《风险清单》、《风险分析报告》等。

1.2职责不清,权限不明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时,要求划分职权,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却存在职责不清的状况。虽然企业在制定相关制度时,针对权限问题做了规定,但通过对具体部门的功能地位,以及明确各个岗位之上的权限,才能够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的权限和职责。企业所制定的制度大部分仅仅针对职责进行了确定,却未对权限问题进行相应的说明。除此之外,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审批权限等方面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职责规定是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的,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执行者却是计划发展部门。

1.3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执行不到位

针对专项工程的计划审批及管理部门实际执行过程为计划发展部,但在请款时所需提供的请款明细表也是由计划发展部审核,未经过财务部审核。这不符合不相容职责分离的原则。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要求在进行专项工程的请款申请与款项审核不得由同一部门或岗位负责,必须要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依据有关制度规定可知,请款申请由相关归口部门执行,请款审核由财务部执行。

1.4会计控制不足

针对企业的专项工程在资本之上的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企业的财务工作没有有效的指导。因为在专项工程当中所涉及的相关设备也属于工程当中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支出部分,因此企业在进行项目核算之时,并未将其中的设备养护成本加入其中,并未核算固定资产。而实际情况是,该部分的资产也属于固定资产的一部分,这就导致了企业固定资产账目出现缺失,并未将所购置的设备纳入其中。进而导致设备管理不善,缺乏实物监管,使得部分资产出现流失状况,不利于维护固定资产。

1.5审批授权制度不完善

针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报废等企业并未有一个明确的审批权限,进而导致部分企业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并未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负责人审批之后再进行采购。比如在进行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时,对于旧设备的报废情况并未递交相关申请,也没有经过有关负责人的审批,致使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部门无法及时了解资产使用状况,账务的处理不够及时,存在较大出入。

1.6盘点工作不到位

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资产管理的部门,应该针对固定资产建立一个对应的档案,同时依据财务部门的资产编号情况进行黏贴标识。但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企业并没有就企业的打印机、电脑等物品黏贴标签。同时针对企业新增的固定资产或者报废的固定资产并未进行及时的信息更替,进而导致资产管理部门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情况掌控不足,盘点不到位。

2造成内部控制问题的因素分析

2.1风险意识不强

企业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虽然部分管理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却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致使内控工作效果不显著。同时部分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相关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准确地辨别风险,对于风险的掌控性不强,也并没有建立一个和企业相互适应的风险管理系统和数据库,最终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失效。

2.2内控制度不完善

由于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内控之时,并没有提前进行科学的设计,或者所设计的成果与实际不相符、不合理,最终不能实现预期效果。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部分内容缺失或者出现模糊性,进而导致工作人员在开展内控工作时无章可循,或者所制定的制度指导性不强,致使入账工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与实际状况存在较大差距。

2.3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之前需要制定一个与之相互适应的控制计划,由于所制定的计划缺乏现实依据或者出现内容缺失等状况,进而使其执行不到位,执行结果和预期相差较大。缺少控制实施证据,或者证据不完整,该状况主要是指内控当中所涉及的签字、凭证、程序等,致使对固定资产管控不到位。这就要求一方面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相关制度,另一方面也要设计风险控制矩阵,提高企业对风险的掌控能力,提高内控效果。

2.4审计监管不足

审计部门人员不足,或者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无法充分满足企业需求,工作效率和质量不佳。除此之外,审计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和董事长相互交流,和其他相关部门、人员联系不够紧密,甚至完全没有参与到审计工作当中。审计部门在进行部门功能确定之时,规定其主要职能是针对企业的财务、经营和管理进行审计工作,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该部门仅仅设置了财务经营和养护工程之上的审计岗位。

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改进和发展

3.1改善内控环境

提高企业对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视度,这就要求加强管理者的综合素质,通过对企业实行内部控制,有效地管理企业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不断的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推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为了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的重视度,可以将其纳入绩效审核当中。促使管理者高度重视内控工作,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落实管理措施,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责任心。还可以实行一定的奖惩制度,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资产管理团队,针对固定资产进行专项管理。除此之外,针对团队内部成员要注意划分职权,明晰权责,拥有一定的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所有成员各司其职,互相协助,互相监督。

3.2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第一,风险判断。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每项业务都充分符合国家要求,避免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之时触犯相关法律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比如造成声誉受损以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经营风险。企业在针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当中,如果不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资产处理,或者没有有效地区分可利用和不可利用资产,在经营当中错误选择所利用的固定资产,或者在管理工作当中并未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最终导致资产管理不善,降低资产利用率等情况。这就要求要建立经营过程当中的风险判定机制,减少经营风险,提高资产利用率。最后,财务风险。由于在针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之时,盘点不彻底、折旧不及时等问题,都会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相关信息缺乏及时性和真实性,进而提高固定资产风险。这就要求针对相关的会计信息,加强风险判断和控制。第二,构建风险解决渠道。风险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和解决。企业可以成立风险责任委员会,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负责人,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经理、固定资产采购部门等。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办事,避免内控失效现象。与此同时,建立矩阵式评估体系,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有效地提高对风险的掌控性。

3.3促进内控工作的规范性发展

第一,推动资产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具体权责,具有一定的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到权责统一,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注重监督作用,在办理相关固定资产业务之时,应当有超过两名人员参与其中,互相监督,避免公器私用、等现象出现。第二,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处置工作。合理购置程序,规定审批权限。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采购,对于一些重大投资、重大采购等都必须通过相关负责人的共同探讨、审批。

3.4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全员性、全过程、全面的监管工作,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同时配备专门的监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地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状况进行检查和核对。在检查过程当中如果发现任何问题,需要形成检查报告,并且及时上报至管理层。在制定检查制度之时,可以充分地借鉴同行企业以及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检查机制,促使其朝着合法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监管。实现开放式监督评价体系,接受来自内外部相关利益者的监督和评价,并且做好信息反馈,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善内控措施。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之时,要立足于企业的不足之处,针对风险评估不足、权责不清等问题,不断的建立健全资产信息系统、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促进内控工作的规范化发展等,从而切实落实内控相关措施,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唯婧.HNG烟草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黄柏玲.HNG烟草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2.

[3]葛秀萍.HL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重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4]周涛.弗吉亚旭阳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9.

[5]于佳悦.寅成汽车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

第7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医院 措施

医院固定资产在整个医院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务必要保证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只有在固定资产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购置

医院固定资产采购制度不完善,缺乏可行性。许多医院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就匆忙购置设备,导致高投入无回报或高投入低回报,甚至闲置;或者在没有充分了解大型和贵重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的性能甚至培训人员还难以达到操作技术规范的要求就购入仪器,利用率不高,随着技术损耗和自然损耗,很快被淘汰报废,造成资金极大地浪费。

(二)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不健全

医院所接受的社会性捐赠物资中包括一些固定资产,可是有些医院并未把这些资产记在固定资产账户中,以致账物难以统一,另外对于这些资产的利用程度有限,浪费情况严重。

(三)对固定资产的控制与管理不到位

很多医院领导者片面的追求对于货币资金的管理,忽视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制度建立的重要性。问题之一是医院内部缺少专业的统计人才,有些医院并未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而是由其他部门如财务部门负责这项工作,使得内部审计难以正常开展,也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监督的有效性。问题之二是工作人员在审计时注重对医院开支情况进行审计,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审计,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某一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度取决于审计工作人员的是否认真负责。

(四)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能有效约束

医院内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各部门权责分工不尽详细,不能进行集中式管理;在当前不健全制度的影响下,各部门间难以有效沟通。有的医院没有对院内的医疗设备年检进行有效管理,使得很多没有经过年检的固定资产不能继续投入使用,出现资源浪费,同时对于医院来说,也不容易把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不能向医院管理层传达准确信息,以致影响最终决策。

(五)旧的房屋建筑翻新改造处理不标准

按财务制度规定,如果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按固定资产原价加改造扩建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重新对固定资产定价,然而有些医院将其作为维修费用直接列支。

二、医院固定资产有效管理方案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相关的规章细节

现在业界普遍以“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为基本指导思想,大型专业设备应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论证,申购单由相关人员和领导签字后交相应的采购人员,按照规定的采购程序和要求实施设备采购。采购完毕后入库,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验收,资产会计根据核实后的单据登记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和科室明细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正常使用后遇维修,需相关人员填写维修单,报告维修人员分析维修原因,落实责任,相关的费用计入成本,如有责任人,则应扣发当事人。报废资产由使用科室填写报废单,报告相关科室,人员,经过认定及领导签字核准,审计部门的同意,相关部门的备案后执行报废,物资会计进行固定资产核销工作。

(二)重视院内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医院的不断发展使得对固定资产的需要量在结构和数量上不断扩大,这就要求首先由医院核对已有固定资产并统一进行登记,医院各相关单位包括财务部等必须密级配合,通过整理有关数据和信息,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需求量。另外对于已有固定资产要注重维修和养护,如对房屋建筑类应保证建设质量、合理使用以及定期保养;对专业设备要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管理,并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的维护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制度,对于每一次维护的结果进行记录,同时要配备相应的维修配件。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和盘点固定资产的安全性,防止出现事故,并整理出相应的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及建议,报经相关领导批示后及时处理,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搭建固定资产数据库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院内各相关部门有机结合起来,搭建固定资产数据库,并是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领导者随时掌握院内固定资产的详情,以便日后进行决策时参考。同时固定资产数据库的搭建,在优秀的技术支持下能够将出入库、报废等手续简化,并自动生成各项报表,供计算使用。

(四)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

(1)将固定资产折旧计入科室成本,将科室资产消耗以成本核算为依据,将各项资产按标准计算折旧并计入科室成本,进一步减少科室闲置设备和报废资产不处理的现象,提高资产使用率。(2)注重对固定资产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考核,包括使用科室是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有效利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否将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等等。

参考文献

[1]狄艳辉.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改革之我见[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2]何燕,范萍,庞燕玲,何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