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金融危机的类型范文

时间:2024-04-11 10:28:54

序论:在您撰写金融危机的类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金融危机的类型

第1篇

关键词:CAPM;系数;银行类股票;相关性;风险溢价;Chow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091-03

一、理论概述

(一)CAPM简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是在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基础上,由夏普(1964)、林特纳(1965)和莫辛(1966)分别独立地导出的。它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一般均衡模型,是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支柱,广泛应用于投资决策和公司理财领域。

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有两条重要的线,一条是资本市场线(CML),另一条是证券市场线(SML)。资本市场线是在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中风险资产的有效集引入无风险资产的结果。引入无风险资产后,有效集变成了过无风险利率的点且与原来的风险资产有效集相切的射线,切点为市场组合点,这个点也称为最优风险组合。只要投资者决定投资于风险证券,那么他都会选择市场组合,不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如何;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体现在投资者如何将其全部资金在无风险资产和市场组合M之间进行分配。资本市场线刻画了有效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的均衡状态的关系。它的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为有效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为有效证券组合的标准差。

我们知道,资本市场线用标准差衡量风险,而证券市场线用系数来测定系统风险。单个证券的系数是用单个证券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协方差除以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若用表示证券i的系数,表示证券i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协方差,表示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则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单个证券系数的值说明了各证券的系统风险与市场组合系统风险之间的关系。=1说明了该证券的系统风险与市场组合风险一致;>1说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大于市场组合风险;

证券市场线就是用值来描述单个证券的风险与其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关系式为

证券市场线反映了均衡状态下单个证券的预期回报与其相对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又因为我们通常称-为证券i的风险溢价,称为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因此,证券市场线也描述了证券i的风险溢价与市场组合风险溢价之间的线性关系。

(二)股票的β值

β值反映的是某一投资对象相对于大盘的表现情况。其绝对值越大,显示其收益变化幅度相对于大盘的变化幅度越大;绝对值越小,显示其变化幅度相对于大盘越小。如果β是正值,则显示其变化的方向与大盘的变化方向相同,即大盘涨的时候它涨,大盘跌的时候它跌。如果β是负值,则显示其变化的方向与大盘的变化方向相反,即大盘涨的时候它跌,大盘跌的时候它涨。

股票的β值衡量了股票的系统性风险,它的具体含义为:

1.β=1,表示该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呈同比例变化,其风险情况与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情况一致;

2.β>1,说明该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高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则该单项资产的风险大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

3.β

二、实证检验

现在,我们用上面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对浦发银行(600000)等14只银行类股票进行实证检验,确定β系数,研究它们的波动与整个股市波动的相关性,并说明它们的风险溢价与市场组合风险溢价之间的变动关系。

(一)样本的选取

1.研究时间段的选择

因为本文是基于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银行类股票与整个股市波动相关性的研究,因此,我们选取2007年8月到2011年10月21日为样本时间段,时间跨度为4年2个月。

2.个股样本的选择

因为我们研究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银行类股票的波动与整个股市波动的相关性。因此,我们选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4只银行类股票为研究对象,它们分别是:浦发银行(600000)、华夏银行(600015)、北京银行(601169)、农业银行(601288)、招商银行(600036)、南京银行(601009)、中国银行(601988)、光大银行(601818)、建设银行(601939)、交通银行(601328)、中信银行(601998)、工商银行(601398)、兴业银行(601166)、民生银行(600016)。

因为在分析股票的收益率时,我们要用股票的复权价,而不是除权价,所以我们从股票分析软件中获取这14只银行类股票的复权价进行数据分析。但是为了便于计算,我们仅选择这14只股票在所研究时间段中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的复权价(以下统称为收盘价)为样本数据。

3.市场指数(即市场组合)的选取

因为上证指数(000001)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盘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综合,上证综指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市场的总体走势,所以在这里我们选择上证指数(000001)为市场指数。同上面一样,我们仅采用所研究时间段中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收盘价的复权价(以下统称为收盘价),一共有51个样本数据。

4.无风险利率的选择

在国外研究中,常以一年期的短期国债利率或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来代替无风险利率,但由于我国目前利率尚未市场化,且国债以中长期品种为主,因此,无法用国债利率代替无风险利率。本文选择用所研究时间段中平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无风险利率RF,容易算得RF=3.3069%。

5.数据处理

因为我们选取的研究时间段为2007年8月到2011年10月21日,所以我们要得到的样本数据也应该在这个时间段内。而通过查询这14只股票的上市时间,我们发现,光大银行(601818)的上市时间为2010年8月18日,北京银行(601169)的上市时间为2007年9月21日,农业银行(601288)的上市时间为2010年7月15日,建设银行(601939)的上市时间为2007年9月25日。显然,这4只股票的上市时间都在2007年8月以后。这样,我们对这4只股票的实证研究就缺少数据,因此,我们提出这4只股票。最终,我们的研究对象为10只银行类股票,它们分别是:浦发银行(600000)、华夏银行(600015)、招商银行(600036)、南京银行(601009)、中国银行(601988)、交通银行(601328)、中信银行(601998)、工商银行(601398)、兴业银行(601166)、民生银行(600016)。

(二)具体实证分析

选取所研究时间段中上证指数(000001)(为市场组合)和14只银行类股票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样本数据。设为市场组合的月收益率,R2、R3、R4、R5、R6、R7、R8、R9、R10、R11分别为浦发银行(600000)、华夏银行(600015)、招商银行(600036)、南京银行(601009)、中国银行(601988)、交通银行(601328)、中信银行(601998)、工商银行(601398)、兴业银行(601166)、民生银行(600016)的月收益率,因为月收益率公式为:

月收益率=

用MATLAB软件包求出市场组合与10只银行类股票相对应的月收益率。在月收益率的基础上分别减去无风险利率RF=3.3069%,就可以得到各月市场组合和10只银行类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即求出r1=E(RM)-RF和ri=E(Ri)-RF。r1、r2、r3、r4、r5、r6、r7、r8、r9、r10、r11分别表示市场组合、浦发银行(600000)、华夏银行(600015)、招商银行(600036)、南京银行(601009)、中国银行(601988)、交通银行(601328)、中信银行(601998)、工商银行(601398)、兴业银行(601166)、民生银行(600016)的超额收益率。用MATLAB软件包计算得出各月的超额收益率。

因为证券市场线可以写成,而上面我们已经求出了。所以,此时可由回归方程求出β值。设回归方程为

。由MATLAB软件包作线性回归,求出10只股票的β值和残差ε。令。得到股票的β值、残差ε以及y与x的回归方程,见表1。

表1 10只银行类股票的β值、残差ε以及回归方程

三、结论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这10只股票的值都在之间,这说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银行类股票收益变化幅度相对于大盘的变化幅度较大,整个股市的波动与它们的波动有很大的相关度。特别的,招商银行、南京银行、浦发银行的系数都几乎接近于1,这说明这3只股票的风险收益率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呈同比例变化。

在这10只银行类股票中,兴业银行(601166)和交通银行(601328)的值略大于1,说明这2只股票的风险收益率略高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它们的风险略大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华夏银行(600015)、招商银行(600036)、中国银行(601988)、中信银行(601998)、民生银行(600016)、工商银行(601398)的值略小于1,说明这6只股票的风险收益率略低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它们的风险略小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南京银行(601009)和浦发银行(600000)的值非常接近于1,说明这2只股票的风险收益率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呈同比例变化,它们的风险情况与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情况几乎一致。

其实,我们也可以根据这10只银行类股票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图中,很容易得出这10只股票的风险收益率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的相关性非常高,二者几乎呈同比例变化,它们的风险情况与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情况几乎一致,这与我们上面得出的结论完全一样。我们用EVIEWS软件做出这10只股票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图,见图1。

图1 银行类股票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相关图

从图1中我们看出,这10只银行类股票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的收益率具有极高的相关性,风险情况与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情况几乎一致。

四、融资融券业务对β值稳定性的Chow检验

因为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时间为2010年3月,所以我们将时间段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7年9月—2010年2月;第二个阶段为2010年3月—2011年10月。时间段的划分是基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会带来β值的变化,参数不够稳定,因此,采用Chow检验进行β值稳定性的检验,需要检验的时点为2010年3月。用Eviews软件进行Chow,所得结果如图2。

图2 10只银行类股票的Chow检验结果

由图2可以看出,浦发银行(600000)、华夏银行(600015)、招商银行(600036)、南京银行(601009)、中国银行(601988)、交通银行(601328)、中信银行(601998)、工商银行(601398)、兴业银行(601166)、民生银行(600016)在检验时点的F值分别为:0.175465、0.357206、0.022340、2.169731、0.743424、0.412675、0.558315、0.217309、4.783146、1.070466。

一般情况下,Chow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α=0.05,在这里,我们也取α=0.05为显著性水平。在上面的检验中,n1=30,n2=20。查表可得F0.05(2,46)=3.23。只有兴业银行(601166)在检验时点的F值大于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这说明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前后β值发生了变化,它的β值不稳定。而其他9只银行类股票在检验时点的F值小于临界值,不拒绝原假设,这说明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前后β值没有发生变化,它们的β值是稳定的。

参考文献:

[1] 马亚明,田存志.现代公司金融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 黄正.A股市场个股收益与风险的实证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3] 沈艺峰,洪锡熙. 我国股票市场贝塔系数的稳定性检验[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62-68.

Demonstration and test of theβvalue of the bank stock and its stability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BAI Cai-qua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college,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第2篇

【关键词】新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应对策略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动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使得全球经济急转直下,迅速进入衰退期,国际贸易大幅萎缩。在此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新制定或修订了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有:(1)美国新制定或修订了多项节能法规标准,对电器类产品了一系列的能源性能及测试标准。(2)美国众议院通过《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对现行的《食品药品化妆品法》中食品安全相关内容进行了70年来最为重大的修定。(3)美国颁布了自其1973年成立以来最严厉的《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进一步提高儿童产品安全要求。(4)欧盟EuP指令多项实施措施颁布,并扩展到间接用能产品,并且EuP的替代指令ERP正式颁布实施。(5)欧盟进一步完善了REACH法规,对REACH法规附件内容进行了多次修订和补充,进一步加强国家化学品监管。(6)欧盟WEEE/RoHS指令修订草案,进一步提高了各类电子电气产品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综合指标要求。(7)欧盟富马酸二甲酯(DMF)禁令,欧盟各成员国禁止将富马酸二甲酯(简称DMF)含量超过0.1ppm的消费品投放市场或在市场上销售。(8)欧盟颁布玩具新指令,新指令的条款由旧指令的16个增加到了57个,进一步完善欧盟玩具安全管理体系。(9)日本拟修订《化学物质审查法》,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等12种化学物质做出规定,进一步加强国家化学品监管。(10)LED照明产品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已取得重要进展,国际电工委员会了自镇流LED灯的性能规范,对自镇流LED灯的光通、寿命、色温、显色性等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同时,美国、欧盟等国家对LED照明产品也制定了相关的能效技术要求。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新特点

1.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被用作贸易保护手段的趋势更加明显

2007年至2009年,世贸组织成员的TBT通报数量分别为1211项、1532项、1890项,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在当前金融风暴强烈冲击实体经济的国际环境下,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纷纷新制定或修改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和管理,使其越来越成为保护本国市场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2.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化的趋势

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在国家间扩散的现象。虽然发达国家仍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主要实施者,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所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迅速被发展中国家效仿。例如,2009年1月1日起在韩国销售的电子电器产品需强制性使用KC标志。2009年7月31日,南非贸易工业部发表官方公告,电子电气设备的制造商或进口商在产品销往南非前,每个产品型号都应获得南非标准局的许可。2009年9月3日,巴西第G/TBT/N/BRA/343号通报,将家用电器纳入到强制性产品认证范畴,旨在保护消费者免受家用电器触电、短路和着火的危险。强制性认证由巴西官方的产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标志要加贴在产品及产品包装上。

3.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系统性越来越强,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由针对单一产品采取单一措施设置技术壁垒,发展到针对大类产品采取体系化的综合措施,并且产品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欧盟EuP指令及REACH法规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EuP指令的最低能效要求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现有技术水平并每隔3至5年进行修正,而且产品范围越来越广,已从耗能产品(EuP)扩大到能源相关产品(ErP)。REACH法规不仅针对每一种化学物质,而是针对每种化学物质的生产商和进口商,以及每一种物质的每一种用途,且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化学物质的生产商和进口商,还包括这些化学物质的下游用户。

4.健康和安全问题仍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关注重点

从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的目的和理由来看,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的通报占了绝大多数。从英国的自行车安全法规、韩国的建筑机械安全标准、电器安全控制法规、日本的道路车辆安全法规、加拿大的、美国的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到欧盟的机械安全指令、玩具安全指令,令人应接不暇。以美国为例,2009年,在其的27项道路车辆工程通报中,安全标准占了五分之四,分别涉及机动车的制动系统、信号装置、发动机、车灯、反光装置及相关设备、乘员保护装置、弹射缓解系统、防盗和防溜车装置等。

5.节能环保领域和新兴产业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建设热点

随着世界低碳经济的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领域和新兴产业的标准制定和市场准入技术制度建设成为技术性垒措施建设热点。例如,2009年美国新制定或修订了多项节能法规标准,对电器类产品了一系列的能源性能及测试标准。欧盟对绿色双指令“WEEE/ROHS”进行的两次修订,进一步提高了电子电气设备的进口门槛;欧盟ErP指令实施措施颁布,对更多产品提出生态设计要求,能效要求也不断提升。同时,在LED照明产品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已取得重要进展,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LED照明产品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

三、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辽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1.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进一步增加市场准入的难度

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是辽宁省的主要贸易伙伴,与此同时,这四个出口市场也是近期制定和修订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进一步强化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已经使其越来越成为保护本国市场的主要手段和工具。这些的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辽宁省出口行业大宗商品的发展,尤其是机电仪器、农食产品、纺织服装和化工等行业的外贸出口均受到了较大的市场准入限制。

2.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进一步增加市场准入的难度

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是辽宁省的主要贸易伙伴,与此同时,这四个出口市场也是近期制定和修订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进一步强化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已经使其越来越成为保护本国市场的主要手段和工具。这些的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辽宁省出口行业大宗商品的发展,尤其是机电仪器、农食产品、纺织服装和化工等行业的外贸出口均受到了较大的市场准入限制。

3.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出口竞争力

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使得国际市场标准和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也使得部分出口产品与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不一致。为达到相关的新标准,出口企业必须采购价格更高的先进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改造产品技术,改善环保水平以及重新进行技术标准认证等,这大大地增加了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出口产品技术升级

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使得辽宁省传统出口产品易遭遇技术壁垒,相关出口企业及行业根据进口国的新标准,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开发、引进适应国外的新标准和新技术,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并逐步地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5.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快国际标准化认证

辽宁省出口产品易遭遇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出口产品在安全和质量方面的确存在某些问题,无法达到贸易伙伴国的相关新标准和新技术的要求,被摒弃于国际市场之外。为此很多出口企业在蒙受损失后,变被动为主动,竭力按照国际标准来生产经营,进一步加快了IS09000、IS014000和SA8000等国际标准化的认证。

6.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进一步促进企业强化质量管理

辽宁省许多出口企业已从充分地意识到国外新技术标准的严格性。因此,在出口产品相关项目上实施动态管理,持续跟踪和研究国外有关技术标准的变化情况,及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调整重点检测项目和重点监控项目。作为质量主体,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进一步促进很多出口企业强化源头管理,努力增强自律意识,不断提高自检自控能力,借此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四、后危机时代,辽宁应对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和应对体系

目前,辽宁省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建设明显不足,尤其是缺少专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和专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因此,辽宁省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尽快建立专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组建专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和咨询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尤其是要重点跟踪受国外新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机电仪器、农食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以及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技术壁垒变化情况,及时有效地向相关行业和企业传输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合理的信息咨询服务,使得企业及时做出正确合理的出口决策。

2.加强新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建设和认证工作

目前,我国已有近50%的国家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但是仍然有半数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金融危机期间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新制定或修订了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我国有关的国家标准与国外标准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重点关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条件、程序,以及技术标准和法规的修改和制订工作,加快修改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尽快制定或完善新兴产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使我国的技术标准体系能尽快地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接轨。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大企业认证投入,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强国际标准化认证。

3.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实施出口以质取胜战略

目前,辽宁省出口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2009年辽宁省出口贸易总额334.4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7亿美元,仅占11%,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例过低。因此,辽宁省政府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省内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尤其是应重点扶植具有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机电生产、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同时,进一步实施出口以质取胜战略,不断提高出口的总体结构水平、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及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比重;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需求,从而尽可能从技术层面降低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可能性。

(二)行业协会层面

1.加强新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充分发挥行业预警作用

行业协会应积极跟踪、收集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最新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各主要贸易伙伴有关的技术标准与法规,定期发表研究报告,有针对性地将信息传递给企业,帮助企业提出具体对策。同时,行业协会还应该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正确预见事态发展,逐步建立产品生产、消费、价格变化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贸易争端提前预警并及时制定对策,积极防范技术壁垒。

2.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管理作用

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出口产品管理。首先是进行行业价格自律,通过公布信息和提供咨询服务等手段,及时引导企业调节出口数量和价格,避免无序竞争,然后是质量和服务自律,要求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出口战略转型,使企业向技术创新、品牌与商标为主的以质取胜的战略方向发展。

3.加强技术壁垒贸易纠纷的研究,充分发挥行业应诉指导作用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技术壁垒而导致的贸易纠纷越来越多。政府无法介入这些争端,而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自发、自律机构,自然应成为企业的代言人。因此,行业协会在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时候,需组织国内企业积极应对,在行业内采取统一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与进口国磋商和谈判,指导企业努力突破技术壁垒。

(三)出口企业层面

1.积极关注有关的技术壁垒新动向,建立技术壁垒快速反应机制

企业应当积极地关注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发展的新情况,尤其是对主要贸易伙伴国新制定或修订的技术壁垒措施要加强研究,实时掌握与本企业出口产品有关的技术壁垒新动向,量化新技术壁垒对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对影响人类安全、健康、影响环保的潜在危险的出口产品实行风险评估,并且加强相关信息的整理、分析和传递,建立一个高效、灵敏、迅速的反技术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

2.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加强出口产品标准化建设与认证

采用国际标准是冲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出口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国际标准认证工作,以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要获取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推进产业标准建设,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为此,企业要切实抓好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把生产、加工和出口筹备各个环节全部纳入标准化控制,同时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健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3.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快产品技术创新

技术性贸易壁垒实质是高科技壁垒,不管进口国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是什么,技术性贸易壁垒总是与科学技术水平密切联系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新制定或修订的技术标准越来越繁杂、琐碎,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有条件的企业要努力引进优秀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加大研发的投入,加快技术进步,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4.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全面拓展国际市场

目前,辽宁企业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又是颁布和实施新技术壁垒最多、对辽宁出口企业影响最大的国家。因此,出口企业必须主动进行出口市场调整,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不放弃传统市场的同时,应把出口尽可能转向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大力开拓俄罗斯、拉美、中东、非洲等潜力较大、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尽可能减少新技术壁垒产生的不利影响。

5.充分利用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积极应对技术壁垒贸易纠纷

技术性贸易壁垒往往存在双重性,对欧、美、日、韩等主要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加以系统研究鉴别。企业应熟悉、掌握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则,充分运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对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损害企业正当权益的贸易行为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情况,通过磋商、调解、仲裁等形式积极应对,切实维护好企业自身合理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欣.谈及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几点措施[J].酿酒,2008.

[2]陈万灵,任培强.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及其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9.

[3]张燕生.在金融危机下认识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J].中国金融,2009.

[4]杜欣谊.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政府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8.

[5]王颖.“次贷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

[6]潘著.技术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市政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2007.

[7]秦单单.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态势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8]白明.次贷危机波及中国外贸发展[J].经贸观察,2008.

[9]丁宝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及中国应对策略[J].北方经济,2009.

[10]王迁.国际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第3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危机;传递机制

研究国际金融传递机制,对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建立有效防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传递可分为正常传递与非正常传递两种类型。正常传递指在维持各国汇率稳定和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影响,非正常传递指引起各国汇率剧烈波动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的国际资本流动,它不仅由一国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另一国,而且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应,即危机“传染”。本文所讨论的国际金融机制,主要指后一种类型。

一、传递源与被传递对象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国际环境下,由于种种原因首先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地区)称为“传递源”。受传递源影响,同样的危机很快出现在其临近或周围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称为“被传递对象”。一般情况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源”多发生在区域经济链条较为薄弱的环节上。那些被传递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与传递源国家在经济类型、金融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具体来说,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高度相关的投资贸易关系。以这次东南亚货币危机为例,东盟五国较为全面地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阶段是在1976年2月五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区内实行特惠关税区时算起。当时东盟各国为了迅速发展经济纷纷实行50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由于当时美、日、欧占东盟进出口总额的60%,使得东盟各国经济极易受到西方经济波动的影响。为此,东盟决定采取扩大区内贸易的政策,政策的实施使得东盟五国的内部贸易、投资比重迅速上升,各国经济命运由此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同时对东盟的这些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国家来说,对外部波动极为敏感,加上各国在产业和进出口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及竞争性,那么一旦某国货币受到投机者冲击而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和下跌时,自然也会迅速影响到其它国家的外汇市场,从而造成货币危机的传递。

(二)国家之间存在某种货币一体化安排。1992年欧洲外汇市场波动的背景正是国际投机势力看准了欧盟货币体系中,成员国虽然安排了相互间汇率浮动上下不超过2.25%的界限,这种货币一体化安排客观上要求各国一致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但由于当时东西德统一不久,德国政府对赤字融资的需要要执意维持马克较高的利率,最终以英镑为首的其它低利率货币遭受投机者抛空而跌破限界,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整个西欧经济也陷入衰退。在这种一体化的货币安排下,任何一种薄弱的货币受到攻击都可能引起整个区域的市场动荡二、传递媒介、传递途径与传递过程

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自由化的国际环境中,货币政策传递机制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即汇率和利率等竞争性变量。区域金融危机发生,汇率和利率成为国际金融传递的主要媒介。特别是汇率变动直接对国际和一国经济发生作用。在上述两个例子中,作为传递源的国家都因过去的刻板的盯住汇率政策不能应付国家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并都改变了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而引起货币大幅贬值而发生金融危机。既然国际金融的传递媒介是利率和汇率,那么样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就自然成为主要的传递途径。

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过程可概括如下(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由于泰国周边国家的货币大多与美元挂钩,当泰铢贬值后,泰国的出口竞争力便得到加强。与泰国出口结构相似的周边国家为了维持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会竞相使本国货币贬值。正是基于这种预期,国际投机者必然要对这些国家的货币做空头,而投机性的抛售就会对这些国家的货币产生巨大的贬值压力。另外,心理因素也会加速金融危机的传递。由于经济类型的接近,东南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与泰国类似的经济问题,如汇率制度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良债权、经常项目逆差等,投资者也害怕当地会发生金融危机,于是干脆把资本从新兴市场撤走,从而导致其它国家的金融危机实际发生。

三、现代国际投资组合理论———金融危机传递机制的一种理论解释

投资组合理论是现资组合行为的基础理论。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随着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当前分散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已经由证券的种类构成转向证券的地区构成上来了。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每一种资产组合的风险可以用其收益的方差来度量,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组合中各资产的风险大小、各类资产所占比重以及不同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在分散投资时,在既定收益下必须尽量减少资产之间的相关度,从而降低总体风险。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经济往来和一体化发展,其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已经变得很大,仅限于发达国家的投资组合已经无法很好地削减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投资组合必然会把部分投资换成回报。而这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往往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投资板块加以管理,一旦其中某一国的货币风险上升,国际投资组合即对自身做出修正,这种修正行为就是把属于该地区板块的证券和货币抛出,从而引起该板块对应的整个地区的货币动荡。

四、传递力度与传递中止

第4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危机;传递机制

研究国际金融传递机制,对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建立有效防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传递可分为正常传递与非正常传递两种类型。正常传递指在维持各国汇率稳定和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和,非正常传递指引起各国汇率剧烈波动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的国际资本流动,它不仅由一国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另一国,而且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应,即危机“传染”。本文所讨论的国际金融机制,主要指后一种类型。

一、传递源与被传递对象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国际环境下,由于种种原因首先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地区)称为“传递源”。受传递源影响,同样的危机很快出现在其临近或周围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称为“被传递对象”。一般情况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源”多发生在区域经济链条较为薄弱的环节上。那些被传递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与传递源国家在经济类型、金融体制、模式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具体来说,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高度相关的投资贸易关系。以这次东南亚货币危机为例,东盟五国较为全面地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阶段是在1976年2月五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区内实行特惠关税区时算起。当时东盟各国为了迅速发展经济纷纷实行50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由于当时美、日、欧占东盟进出口总额的60%,使得东盟各国经济极易受到西方经济波动的影响。为此,东盟决定采取扩大区内贸易的政策,政策的实施使得东盟五国的内部贸易、投资比重迅速上升,各国经济命运由此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同时对东盟的这些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国家来说,对外部波动极为敏感,加上各国在产业和进出口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及竞争性,那么一旦某国货币受到投机者冲击而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和下跌时,也会迅速影响到其它国家的外汇市场,从而造成货币危机的传递。

(二)国家之间存在某种货币一体化安排。1992年欧洲外汇市场波动的背景正是国际投机势力看准了欧盟货币体系中,成员国虽然安排了相互间汇率浮动上下不超过2.25%的界限,这种货币一体化安排客观上要求各国一致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但由于当时东西德统一不久,德国政府对赤字融资的需要要执意维持马克较高的利率,最终以英镑为首的其它低利率货币遭受投机者抛空而跌破限界,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整个西欧经济也陷入衰退。在这种一体化的货币安排下,任何一种薄弱的货币受到攻击都可能引起整个区域的市场动荡。

二、传递媒介、传递途径与传递过程

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自由化的国际环境中,货币政策传递机制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即汇率和利率等竞争性变量。区域金融危机发生,汇率和利率成为国际金融传递的主要媒介。特别是汇率变动直接对国际和一国发生作用。在上述两个例子中,作为传递源的国家都因过去的刻板的盯住汇率政策不能应付国家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并都改变了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而引起货币大幅贬值而发生金融危机。既然国际金融的传递媒介是利率和汇率,那么样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就成为主要的传递途径。

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过程可概括如下(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由于泰国周边国家的货币大多与美元挂钩,当泰铢贬值后,泰国的出口竞争力便得到加强。与泰国出口结构相似的周边国家为了维持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会竞相使本国货币贬值。正是基于这种预期,国际投机者必然要对这些国家的货币做空头,而投机性的抛售就会对这些国家的货币产生巨大的贬值压力。另外,心理因素也会加速金融危机的传递。由于经济类型的接近,东南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与泰国类似的经济,如汇率制度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良债权、经常项目逆差等,投资者也害怕当地会发生金融危机,于是干脆把资本从新兴市场撤走,从而导致其它国家的金融危机实际发生。

三、国际投资组合———金融危机传递机制的一种理论解释

投资组合理论是现资组合行为的基础理论。而近年来的表明,随着各国国内经济的,当前分散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已经由证券的种类构成转向证券的地区构成上来了。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每一种资产组合的风险可以用其收益的方差来度量,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组合中各资产的风险大小、各类资产所占比重以及不同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在分散投资时,在既定收益下必须尽量减少资产之间的相关度,从而降低总体风险。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经济往来和一体化发展,其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已经变得很大,仅限于发达国家的投资组合已经无法很好地削减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投资组合必然会把部分投资换成回报。而这些发展家和新兴市场往往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投资板块加以管理,一旦其中某一国的货币风险上升,国际投资组合即对自身做出修正,这种修正行为就是把属于该地区板块的证券和货币抛出,从而引起该板块对应的整个地区的货币动荡。

四、传递力度与传递中止

第5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危机;传递机制

文章编号:1003-4625(2000)01-0049-02中图分类号:F821.5文献标识码:A

严兵(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福建厦门361005)

[收稿日期]1999-10-20

[作者简介]严兵(1977-),男,湖北荆门人,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在读硕士研究生,攻读国际经济贸易专业。

研究国际金融传递机制,对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建立有效防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传递可分为正常传递与非正常传递两种类型。正常传递指在维持各国汇率稳定和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影响,非正常传递指引起各国汇率剧烈波动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的国际资本流动,它不仅由一国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另一国,而且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应,即危机“传染”。本文所讨论的国际金融机制,主要指后一种类型。

一、传递源与被传递对象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国际环境下,由于种种原因首先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地区)称为“传递源”。受传递源影响,同样的危机很快出现在其临近或周围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称为“被传递对象”。一般情况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源”多发生在区域经济链条较为薄弱的环节上。那些被传递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与传递源国家在经济类型、金融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具体来说,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高度相关的投资贸易关系。以这次东南亚货币危机为例,东盟五国较为全面地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阶段是在1976年2月五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区内实行特惠关税区时算起。当时东盟各国为了迅速发展经济纷纷实行50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由于当时美、日、欧占东盟进出口总额的60%,使得东盟各国经济极易受到西方经济波动的影响。为此,东盟决定采取扩大区内贸易的政策,政策的实施使得东盟五国的内部贸易、投资比重迅速上升,各国经济命运由此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同时对东盟的这些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国家来说,对外部波动极为敏感,加上各国在产业和进出口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及竞争性,那么一旦某国货币受到投机者冲击而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和下跌时,自然也会迅速影响到其它国家的外汇市场,从而造成货币危机的传递。

(二)国家之间存在某种货币一体化安排。1992年欧洲外汇市场波动的背景正是国际投机势力看准了欧盟货币体系中,成员国虽然安排了相互间汇率浮动上下不超过2.25%的界限,这种货币一体化安排客观上要求各国一致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但由于当时东西德统一不久,德国政府对赤字融资的需要要执意维持马克较高的利率,最终以英镑为首的其它低利率货币遭受投机者抛空而跌破限界,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整个西欧经济也陷入衰退。在这种一体化的货币安排下,任何一种薄弱的货币受到攻击都可能引起整个区域的市场动荡。

二、传递媒介、传递途径与传递过程

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自由化的国际环境中,货币政策传递机制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即汇率和利率等竞争性变量。区域金融危机发生,汇率和利率成为国际金融传递的主要媒介。特别是汇率变动直接对国际和一国经济发生作用。在上述两个例子中,作为传递源的国家都因过去的刻板的盯住汇率政策不能应付国家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并都改变了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而引起货币大幅贬值而发生金融危机。既然国际金融的传递媒介是利率和汇率,那么样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就自然成为主要的传递途径。

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过程可概括如下(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由于泰国周边国家的货币大多与美元挂钩,当泰铢贬值后,泰国的出口竞争力便得到加强。与泰国出口结构相似的周边国家为了维持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会竞相使本国货币贬值。正是基于这种预期,国际投机者必然要对这些国家的货币做空头,而投机性的抛售就会对这些国家的货币产生巨大的贬值压力。另外,心理因素也会加速金融危机的传递。由于经济类型的接近,东南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与泰国类似的经济问题,如汇率制度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良债权、经常项目逆差等,投资者也害怕当地会发生金融危机,于是干脆把资本从新兴市场撤走,从而导致其它国家的金融危机实际发生。

三、现代国际投资组合理论———金融危机传递机制的一种理论解释

投资组合理论是现资组合行为的基础理论。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随着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当前分散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已经由证券的种类构成转向证券的地区构成上来了。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每一种资产组合的风险可以用其收益的方差来度量,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组合中各资产的风险大小、各类资产所占比重以及不同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在分散投资时,在既定收益下必须尽量减少资产之间的相关度,从而降低总体风险。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经济往来和一体化发展,其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已经变得很大,仅限于发达国家的投资组合已经无法很好地削减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投资组合必然会把部分投资换成回报。而这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往往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投资板块加以管理,一旦其中某一国的货币风险上升,国际投资组合即对自身做出修正,这种修正行为就是把属于该地区板块的证券和货币抛出,从而引起该板块对应的整个地区的货币动荡。

四、传递力度与传递中止

第6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危机;传递机制

研究国际金融传递机制,对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建立有效防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传递可分为正常传递与非正常传递两种类型。正常传递指在维持各国汇率稳定和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影响,非正常传递指引起各国汇率剧烈波动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的国际资本流动,它不仅由一国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另一国,而且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应,即危机“传染”。本文所讨论的国际金融机制,主要指后一种类型。

一、传递源与被传递对象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国际环境下,由于种种原因首先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地区)称为“传递源”。受传递源影响,同样的危机很快出现在其临近或周围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称为“被传递对象”。一般情况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源”多发生在区域经济链条较为薄弱的环节上。那些被传递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与传递源国家在经济类型、金融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具体来说,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高度相关的投资贸易关系。以这次东南亚货币危机为例,东盟五国较为全面地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阶段是在1976年2月五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区内实行特惠关税区时算起。当时东盟各国为了迅速发展经济纷纷实行50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由于当时美、日、欧占东盟进出口总额的60%,使得东盟各国经济极易受到西方经济波动的影响。为此,东盟决定采取扩大区内贸易的政策,政策的实施使得东盟五国的内部贸易、投资比重迅速上升,各国经济命运由此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同时对东盟的这些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国家来说,对外部波动极为敏感,加上各国在产业和进出口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及竞争性,那么一旦某国货币受到投机者冲击而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和下跌时,自然也会迅速影响到其它国家的外汇市场,从而造成货币危机的传递。

(二)国家之间存在某种货币一体化安排。1992年欧洲外汇市场波动的背景正是国际投机势力看准了欧盟货币体系中,成员国虽然安排了相互间汇率浮动上下不超过2.25%的界限,这种货币一体化安排客观上要求各国一致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但由于当时东西德统一不久,德国政府对赤字融资的需要要执意维持马克较高的利率,最终以英镑为首的其它低利率货币遭受投机者抛空而跌破限界,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整个西欧经济也陷入衰退。在这种一体化的货币安排下,任何一种薄弱的货币受到攻击都可能引起整个区域的市场动荡。

二、传递媒介、传递途径与传递过程

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自由化的国际环境中,货币政策传递机制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即汇率和利率等竞争性变量。区域金融危机发生,汇率和利率成为国际金融传递的主要媒介。特别是汇率变动直接对国际和一国经济发生作用。在上述两个例子中,作为传递源的国家都因过去的刻板的盯住汇率政策不能应付国家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并都改变了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而引起货币大幅贬值而发生金融危机。既然国际金融的传递媒介是利率和汇率,那么样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就自然成为主要的传递途径。

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过程可概括如下(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由于泰国周边国家的货币大多与美元挂钩,当泰铢贬值后,泰国的出口竞争力便得到加强。与泰国出口结构相似的周边国家为了维持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会竞相使本国货币贬值。正是基于这种预期,国际投机者必然要对这些国家的货币做空头,而投机性的抛售就会对这些国家的货币产生巨大的贬值压力。另外,心理因素也会加速金融危机的传递。由于经济类型的接近,东南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与泰国类似的经济问题,如汇率制度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良债权、经常项目逆差等,投资者也害怕当地会发生金融危机,于是干脆把资本从新兴市场撤走,从而导致其它国家的金融危机实际发生。

三、现代国际投资组合理论———金融危机传递机制的一种理论解释

投资组合理论是现资组合行为的基础理论。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随着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当前分散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已经由证券的种类构成转向证券的地区构成上来了。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每一种资产组合的风险可以用其收益的方差来度量,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组合中各资产的风险大小、各类资产所占比重以及不同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在分散投资时,在既定收益下必须尽量减少资产之间的相关度,从而降低总体风险。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经济往来和一体化发展,其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已经变得很大,仅限于发达国家的投资组合已经无法很好地削减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投资组合必然会把部分投资换成回报。而这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往往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投资板块加以管理,一旦其中某一国的货币风险上升,国际投资组合即对自身做出修正,这种修正行为就是把属于该地区板块的证券和货币抛出,从而引起该板块对应的整个地区的货币动荡。

四、传递力度与传递中止

第7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危机;传递机制

研究国际金融传递机制,对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建立有效防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传递可分为正常传递与非正常传递两种类型。正常传递指在维持各国汇率稳定和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影响,非正常传递指引起各国汇率剧烈波动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的国际资本流动,它不仅由一国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另一国,而且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应,即危机“传染”。本文所讨论的国际金融机制,主要指后一种类型。

一、传递源与被传递对象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国际环境下,由于种种原因首先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地区)称为“传递源”。受传递源影响,同样的危机很快出现在其临近或周围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称为“被传递对象”。一般情况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源”多发生在区域经济链条较为薄弱的环节上。那些被传递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与传递源国家在经济类型、金融体制、发展模式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具体来说,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高度相关的投资贸易关系。以这次东南亚货币危机为例,东盟五国较为全面地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阶段是在1976年2月五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区内实行特惠关税区时算起。当时东盟各国为了迅速发展经济纷纷实行50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由于当时美、日、欧占东盟进出口总额的60%,使得东盟各国经济极易受到西方经济波动的影响。为此,东盟决定采取扩大区内贸易的政策,政策的实施使得东盟五国的内部贸易、投资比重迅速上升,各国经济命运由此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同时对东盟的这些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国家来说,对外部波动极为敏感,加上各国在产业和进出口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及竞争性,那么一旦某国货币受到投机者冲击而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和下跌时,自然也会迅速影响到其它国家的外汇市场,从而造成货币危机的传递。

(二)国家之间存在某种货币一体化安排。1992年欧洲外汇市场波动的背景正是国际投机势力看准了欧盟货币体系中,成员国虽然安排了相互间汇率浮动上下不超过2.25%的界限,这种货币一体化安排客观上要求各国一致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但由于当时东西德统一不久,德国政府对赤字融资的需要要执意维持马克较高的利率,最终以英镑为首的其它低利率货币遭受投机者抛空而跌破限界,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整个西欧经济也陷入衰退。在这种一体化的货币安排下,任何一种薄弱的货币受到攻击都可能引起整个区域的市场动荡。

二、传递媒介、传递途径与传递过程

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自由化的国际环境中,货币政策传递机制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即汇率和利率等竞争性变量。区域金融危机发生,汇率和利率成为国际金融传递的主要媒介。特别是汇率变动直接对国际和一国经济发生作用。在上述两个例子中,作为传递源的国家都因过去的刻板的盯住汇率政策不能应付国家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并都改变了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而引起货币大幅贬值而发生金融危机。既然国际金融的传递媒介是利率和汇率,那么样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就自然成为主要的传递途径。

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过程可概括如下(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由于泰国周边国家的货币大多与美元挂钩,当泰铢贬值后,泰国的出口竞争力便得到加强。与泰国出口结构相似的周边国家为了维持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会竞相使本国货币贬值。正是基于这种预期,国际投机者必然要对这些国家的货币做空头,而投机性的抛售就会对这些国家的货币产生巨大的贬值压力。另外,心理因素也会加速金融危机的传递。由于经济类型的接近,东南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与泰国类似的经济问题,如汇率制度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良债权、经常项目逆差等,投资者也害怕当地会发生金融危机,于是干脆把资本从新兴市场撤走,从而导致其它国家的金融危机实际发生。

三、现代国际投资组合理论———金融危机传递机制的一种理论解释

投资组合理论是现资组合行为的基础理论。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随着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当前分散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已经由证券的种类构成转向证券的地区构成上来了。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每一种资产组合的风险可以用其收益的方差来度量,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组合中各资产的风险大小、各类资产所占比重以及不同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在分散投资时,在既定收益下必须尽量减少资产之间的相关度,从而降低总体风险。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经济往来和一体化发展,其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已经变得很大,仅限于发达国家的投资组合已经无法很好地削减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投资组合必然会把部分投资换成回报。而这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往往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投资板块加以管理,一旦其中某一国的货币风险上升,国际投资组合即对自身做出修正,这种修正行为就是把属于该地区板块的证券和货币抛出,从而引起该板块对应的整个地区的货币动荡。

四、传递力度与传递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