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良好心态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4-04-11 10:28:52

序论:在您撰写良好心态的培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良好心态的培养

第1篇

一个人的心态,对他的人生成长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好的心态可以让人获得成功,更好地享受生活,提高幸福程度。但是我们的心态是不稳定的,心态有好也有坏。那么如何养成良好心态呢?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即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他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导火索和间接原因,而引起“情绪和行为后果”的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某种信念所直接引起,这种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基于这种观点,我们可以说,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刺激(人、物、事)时,他们的内心深处及行为反应会有所不同。运用这一理论,高中学生在自己良好心态的培养中要做到“正视异识、做好己事”和“赏识万物、客观认己”。

1.正视异识,做好己事

正视异识,做好己事,即正确对待与自己的认知不同的人,做好自己能掌控的事情。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样的事情,学生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对此,一些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这种不同的认识。例如,学生往往希望得到其他同学的青睐,不愿意被同学看不起。但是,有的学生所采取的办法并不是通过改善自己、善待他人的方式来为自己树立良好形象,而是希望改变别人,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

“希望得到其他同学的青睐,不愿意被同学看不起”的想法是积极的、上进的,是好事。如果能够运用“黄金法则”,即“想要别人怎么样来对待自己,自己先这样对待别人”,就一定能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好的印象;如果不是想着改变自己,而是想着以改变别人的方式让自己的环境发生变化,则可能事与愿违。

所以,拥有良好心态的学生总是会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好好学习、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等。因为这些学生懂得,这些事情自己能完全把握。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应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和习惯,将自己能掌控的事情务求做好;其次,要正视不同的观点,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赏识万物,客观认识自己

赏识万物,客观认识自己,即欣赏万物,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我。

当冬天来临时,心态良好者和心态不好的人的表现截然相反。心态不良的人总是抱怨冬天的寒冷,结果只能是使他感觉到这个冬天更寒冷、更糟糕、更压抑、更难过;而心态良好者则会快乐地把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冷热温湿当作自然状态,虽然无法改变它,但可以欣赏它!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这般欣赏万物的良好心态,让他们以积极的视角看待一切。

每年高一新生入学后的两个月内,我们课题组成员都会面对蜂拥而至前来咨询的新生。他们咨询的多是人际交往的困惑。他们认为周围的环境太恶劣,一点儿也不如自己理想中的好!有的大倒苦水:“新班级的老师不再关注我了。我上初中的时候,老师们都主动给我辅导,上课经常向我提问。现在没有哪个老师这样在乎我了,都对我很冷淡。”有的说:“我原来的班主任经常夸奖我,经常让我负责班中事务。在现在的班级里,我什么干部都不是,看看同学样样都那么强,自己真恨不得钻到老鼠洞里去。”

第2篇

一、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有这样一个事例:某生在听了王老师所述张老师的种种艰难困苦依然于工作兢兢业业之后,对张教师心怀愧疚,决心以问问题为借口对老师说声“谢谢”,岂料刚一开口就被老师硬邦邦的话打了回来“我上节课才讲了,你怎么听讲的,耳朵打蚊子了?”该生的心顿时冷却,从此发誓再不理张老师。一个本来可以立即改变师生关系之良好机会就这样适得其反。 “你 这个傻子!”“这种题都要问,你说你上课在干什么?”……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话里虽饱含教师怒其不争的殷殷期盼,但却因为缺乏尊重而杀伤力特大:它可以伤害学生准备好好学习的积极性,它可以伤害学生准备亲近老师的良好心态,它可以摧垮学生学习的信心。面对孩子们身上的种种不足,做老师的应该多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肯定需要。教育要以人为目标,要培养人格丰满的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乐于接近老师,敢与老师交流看法,乐于学习,从而健康成长。尊重学生 的人格、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种种不足,才能化瑕疵为光辉,化消极为锐进,化平庸为杰出,才不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

二、语文教师应让学生乐于学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如果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好色之徒。”而老师的关键是通过美的教材的感染力,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愉悦的美的享受之中,使情感得到净化,心灵得到升华,只有真切地感悟几千年文化的精粹及其蕴含的美好,才会乐于学。例如上《斑羚飞渡》引入时读一首关于“爱”的赞歌,让学生的情感一开始就融入爱的氛围,然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体验到斑羚群体中老年的斑羚以自身的死亡为桥换取幼小斑羚生命延续的壮举;将郑愁予的《过客》中“我达达的马蹄是一个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与温庭筠《忆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中营造的闺中思妇殷殷盼望与失望忧伤的心境相对比……。当然好的文章,好的段落、好的语句,还是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想象美、理解美、评价美、鉴赏美、从而创造美。无论情境设置还是细细品读,都旨在传达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第3篇

[摘 要]:随着技能人才的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技工学校怎样把学生培养成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中职技校学生心态上表现出来的不良倾向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欠缺,已经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多障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体验,就技校生良好心态及人格的培养归纳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技校生 心态 人格 自信 感恩

随着近几年普通高中教育的升温,学生选择接受教育的途径越来越多。受学生学习成绩、家庭经济困难、个人兴趣等的影响,中职技工学校的招生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在人格及心态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也较大。令老师困惑的是:学生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亲情感越来越淡,同学间的人际关系人为的复杂化,部分后进生更是破罐子破摔等。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除了社会的关注,家庭教育的引导外,作为一名中职技校老师更应多想出些办法来解决。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感悟和班主任经历,就中职技工学校学生应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人格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了解自己的学生

选择上中职技工学校的学生原因有多方面。除了我们所认为的学习成绩差,考大学没多大希望;家庭条件困难,家长很难供其完成学业,所以早些让孩子学点技术找份工作补贴家用外;还有部分学生则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自己承受不了,且已经辍学在家的情况;或是在初中时染上一些不良习惯,如上网、结交部分社会不良青年、经常欺负弱小的同学,等等。他们或对学习缺乏信心,或属于“破罐子破摔”,对自己的将来并没做长远的打算,属于过一天算一天的情况。因此,从学生刚入校,学校领导老师就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家庭的、个人习惯及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从各方面对他们实施关心帮助。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入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二、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忽视或教育方法的失当,是导致部分学生理想信念迷茫,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直接原因。配合学校的管理,教师要经常性地向学生进行职业理想和人生观教育,增强他们对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他们行动不积极、情绪低靡沮丧的现状,让他们从思想深处充分认识到技校生的风采,端正学业态度。作为班主任老师,可建立班级学生成长档案,定期同学生交流、沟通,搭建起师生互信的平台,达到学生有心里话能同老师讲或愿意同老师说,学生有困难老师愿意帮或主动帮,彼此互相信任的目的。

现在的学生亟需要鼓励。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遗憾的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忽视了鼓励的作用,总是批评多些。作为老师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积极上进的认同心理。有一位叫许大鹏的学生至今让笔者记忆犹新。许大鹏所在的班是笔者后来接转的,所以对该生的情况笔者早有些了解,他属于班级里最不好调教、煽动性强的学生。根据笔者对该生的判断,虽缺点突出,但有的方面完全可以转化,尤其是可充分发挥其较强的组织才能,便“劣势”为“优势”。首先,笔者在班内先后提出了几个活动方案,让同学们讨论其可行性,并广泛征求意见,重点询问该生对活动方案的看法,并单独同其交流,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并帮其分析自身优势;同时,在班内开展竞聘主持人活动,鼓励该生来做。几次活动下来,使该生体验到了作为活动组织者的责任,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他的认同和赞誉,集体荣誉感大大加强了,慢慢地他从一个调皮生成长为了班级的骨干。现在该生在自己搞经营,经济收入非常可观。

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古往今来,身残志不残,因家庭贫困而自强不息的例子举不胜举。凡高一辈子穷困潦倒,却靠努力和自信成为一代画家;林肯总统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伐木工人家庭。学习的好坏并不能代表一切,家境的贫寒也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肯努力,对自己有信心,这一切都会改变。学历固然重要,但良好的自信心及社会适应能力同样也很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要会赏识自己的学生,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家长眼里,孩子都是自己的好。作为父母,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会欣喜不已,并且总能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长处。对于学生,我们教师也应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不会是一无是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并加以引导,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我们都要给予诚恳的鼓励和赞扬,以此激发他们的自信和热情。学校领导、教师可通过列举身边典型的事例,或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来校作报告,增强感召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四、让学生懂得感恩

感恩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美德,是学生学会做人的支点。“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国古代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做人美德。作家安妮•赫斯特德•伯里认为:“感激就象爱一样,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意愿产生的行为。”一个人拥有了感恩的心,就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人如果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就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就会主动帮助别人,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我们可能经常会抱怨,现在的学生有多难管;有时也对学生做出的举动和行为感到可气或可耻。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更是我们教育的可悲。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送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实际上是一棵希望的种子。作为学校,不仅仅是为国家育才,还承载着许多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每个学生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教师每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恬静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都可能温暖一个心灵,催生一个人才,创造一个奇迹。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接触。”教育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精神指导,如品格的塑造,对自然、社会的感受,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及宽容,等等。所以有人说:“亲其师,信其道。”现代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根本。对学校来说,一切从学生的身心成长着想,建立起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服务体系,把学生的心态培养和人格养成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来考虑,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努力吧,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005-9-15.

第4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心态;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目中明确提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时期是青少年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经历,对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推行开来,这为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历史教学能否通过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优良个性的全面和谐与健康自由的发展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这也成了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当前的教育宗旨是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对于当前的教师来说,必须贯彻这一宗旨,要在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我认为在各种素质中,人的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心态决定一切,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它直接关系到人对所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承受能力――没有良好的心态,承受能力差,很显然是不能承受那种高压的。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讲史来进行德育是一种常用的手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欠缺的。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的历史素材是很多的,要知道,中国的历史史料浩如烟海,随便从中拿一点出来就是很好的素材。而在这些历史里面,我认为中国的近代历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他们承受能力的最好的素材。中国的一部近代史几乎就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是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其过程充满着艰辛和困苦。这种抗争和探索的过程有些许成功,但更多的却是失败和血的教训。试想,那些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如果没有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他们又怎么能走过那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挫折教育非常好的题材,是培养学生良好心态的绝佳素材。

我读大学时的毕业论文其实就是专门分析对当时国民心态的影响的,现在我成了一个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顿时觉得理论和实践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我认为还可以把它的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研究它对我们现在国民心态的影响,而高中历史教学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对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阐述清楚,而且还要把它对我们中国当时国民的心态影响进行必要的补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态的目的。1894年爆发时,晚清的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30多年,有了洋枪洋炮,在亚洲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强国。但我们却被曾经的藩属小岛国日本打得落花流水,大清帝国一下子威严尽失,并且最终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战争结束了,但是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才刚刚开始。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中日两国历史的分水岭,通过这场战争,日本开始迈入真正意义上的强国行列,而我们中国却从此陷入列强的瓜分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变得空前严重。在中日中,堂堂“天朝上国”中国竟然被“蕞尔小国”日本打得一败涂地,当时国内外人士都大跌眼镜。而中国社会各阶层,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不得不进一步反思和探索,从而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规模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整个国民的社会心态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有由于战败而带来的悲痛、失望的心态,有仇日心态,有民族危机感等心态,这是各阶层普遍的共同心态;此外,由于所处的地位不一样,各阶层又还有各自相对特殊的心态。如,官僚统治阶层的恐惧心态、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和部分官僚的以日本为师的心态以及台湾民众那种特殊境地下的多重心态。

怎么才能把这些人的心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让他们有深刻的感受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情景剧,让学生扮演后各个阶层的名人,以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当时中国国民各阶层的不同心态。表演之前让他们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找不到的我给他们补充。有的扮演那个无实权而空有一腔抱负的光绪帝,说道:“近自和约定议以后,廷臣交章论奏,谓地不可弃,费不可偿,仍应废约决战,以期维系人心,支撑危局,其言固皆发于忠愤,而于朕办理此事,兼权审处,万不获已之苦衷、有未能深悉者。”把光绪帝那种无奈而又悲愤的心态展现了出来;有的扮演晚清重臣李鸿章,让同学们感受到那种弱国无外交而任人宰割的悲痛和无奈的心态;有的同学扮演谭嗣同,仰天吟出了谭嗣同在《》签订时写下的诗句:“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沧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可以说是当时大部分人们心境最真实的写照,这首诗也让我们现代的中学生悲愤不已;有的扮演康有为,说出了那句警示国人的话“俄北瞰,英西,法南瞬,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那种民族危机意识让同学们感受得是那么的真切;当然还有的人扮演远渡重洋去日本求学的鲁迅,把炎黄子孙的那种忍辱负重誓言振兴中国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通过这个情景剧,全班同学都认识到:的失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是空前的,但是,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由此开始,这是中国近代百年的一个重要转机。而心态的改变使国人能够从容地面对西方的一切,特别是西方的社会科学,比如西方的经济观念、政治观念等思想价值观,这种改变,也给后来的民主革命和五四奠定了思想基础。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也仿佛去那个灾难深重的时代走了一遭,他们成熟了许多,而他们的心灵也受到了洗礼。他们强烈地意识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以此为突破口使学生产生强烈悲愤的心态,产生那种积极向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3.

[2]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3]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4]谭嗣同.谭嗣同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黄建钢.群体心态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6]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第5篇

“怯场”及“怯场”的原因

一些初学者在演唱时,往往紧张得不能自制,感到心跳加剧、身体僵硬、手脚发抖、动作呆板、严重时还会出现气息上浮、头脑发胀、忘记歌词、走音离调等各种不良现象,影响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这就是“怯场”。 “怯场”是一种反常的心理现象,是在不良心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表现。

产生怯场有很多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初学者演唱实践少,适应不了客观的变化。初学歌唱的人平时练习,大多只在琴房里进行,面对的只有自己的辅导老师和个别要好的朋友,唱好唱坏没有太重的思想负担。而在演出或考试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大型演出时有成千上万双眼睛对着自己,考试时要面对主考老师那一张张冷漠而严峻的面孔。客观环境的变化会给演唱者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以致形成心理反常,所以平时练习还唱得不错的演唱者,一遇到演出或考试就大打折扣,技能技巧得不到正常发挥。⑵、自己给自己加大思想压力。一般说来,初学演唱者难得有一次理想的表演机会,一旦遇到了这种机会,就想一炮打响,一鸣惊人。这本来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心理学者认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动机太弱,内驱力激发不起来,工作效率就不高;相反,如果动机太强,超过一定限度,工作效率反而越来越低。歌唱也是这样,渴望成功,渴望十全十美,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必须量力而行。如果对一次演出期望太高,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去过分追求,在演出过程中,便会因“生怕砸了”而心惊胆战,顾虑重重。这样,就势必欲速则不达,演唱效果适得其反,表现不出平时所具有的水平。⑶、演出者的意志、个性、气质和其心理状态有着直接联系。就常规来说,性格开朗、意志坚强、勇敢泼辣的人,演唱时心理比较松弛,能够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有时甚至能够超常发挥,比平时唱的更好。但这种人往往容易骄傲,因过于自信而轻率从事,在演唱时常常由于准备不足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演出后总以“一好遮百丑”为由,喜悦多于懊悔,所以成功和失败都只是即兴而为,很难成为以后演出的经验和教训,这种人在事业和成就上大多起伏不定。性格内向、意志虚弱。羞怯腼腆的人,演唱时心理比较紧张。演出前常因缺乏信心而想打退堂鼓,演出中常因某一失误而灰心丧气,演出后常常是懊悔多于喜悦。但实践证明:这种人由于经常能在懊悔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成功和失败都会转化为经验和教训,所以他们的艺术造诣不亚于甚至能超过前一种人。

如何克服怯场心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产生怯场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以及怯场对演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那么如何克服怯场心理,培养自己的演唱心态呢?我个人认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演唱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克服怯场心理的前提。

准备工作分为长期准备和即时准备。

长期准备就是要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演唱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选歌时一定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决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切实做到所选歌曲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能得心应口,运用自如。对演唱的歌曲要十分熟悉。从文字角度讲,不仅对歌词的任何一句都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而且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每句歌词的深层含意;从声乐角度讲,对整个歌曲音符的高低与强弱,节奏的急剧与徐缓,情感的激越与哀婉,气势的恢宏与细微,都要烂熟于心。常言说:“艺高人胆大”。只有具备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演唱时信心百倍,稳若泰山。

即时准备是指在演唱前要和乐队多作配合练习,练习时一定要和登台演出一样严肃认真。对重点和难点部分要反复细致地琢磨体会,力求万无一失,千万不要马虎从事。同时还要尽量在多人广众的场合进行公开排练,尽可能邀请富有经验的老师、同行和朋友观看指导,提出批评意见,便于自己改进和提高。如果条件允许,还可用录像机把每次排练的全过程都录制下来,自己一边观看一边思考,找出自己的毛病和失误。通过这样多次的练习,就可大大降低心理紧张的程度,以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去登台演出。

二、演唱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克服怯场心理的关键。

演唱过程从始至终是一个整体,但有几个重要环节常使初学者易受外因干扰而注意力分散,加剧其怯场心理的产生。1、出场之前看到别的演员或竞争对手谈笑风生,潇洒自如,便会盲目悲观,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造成注意力不能集中,恐慌情绪陡然产生。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坚信自己既然能和他们同台演出,那么实力就跟他们不相上下,他们或许有某些长处,但自己也有自己的优势。谁强谁弱,谁好谁差,只有在演出之后才见分晓,上场之前没有根据的恐惧是不必要的。这样考虑便能使情绪尽快地稳定下来,保持心态平和,把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2.出场之后看到观众那数以千计的眼睛,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这种情况一露头,便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一方面在思想上要提高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机会终于来到了,观众越多,机会越好,这一机会决不能轻易丢掉;另一方面在行动上虽然目视全场,但在精神上却集中心力。这样便能很快恢复正常心态,平心静气地开口歌唱。3.演唱之中,容易因个别观众的交头接耳,或舞台工作人员的随便走动而影响演唱情绪,干扰精力集中。这时应立即转移视线,与静心倾听的观众作必要的目光交流,从大多数观众的眼神中获取鼓舞的力量,阻止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干扰。4.自己在演唱中出现意外的失误,一下子乱了方寸,不知所措。这时绝对不能过分懊悔,让失误的阴影留在心头,而应该集中思维,想歌曲的意境、体验旋律的美感,尽快地把自己从失误的阴影中解救出来。这种自我解救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失误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对自身意志的培养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磨炼。

为了较好地把握以上几个环节,有一种关系必须摆正,那就是登台演唱是为了发掘歌曲的深层内涵,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启迪和教益,而不是单纯为了表现个人的某种才能,渴望得到观众的钦佩,只有摆正这一关系,才能在演唱中摆脱自我,超越自我,卓有成效地克服因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而产生的怯场心理。

第6篇

俗话说,心态决定命运。心态表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及情绪,一个成熟的投资心态,对投资者的投资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好的心态不但可以让投资者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还能更好的享受生活,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

但市场如此的跌宕起伏,易亏难赚是常态,投资者的心态也时好时坏。在实战中,投资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面临市场快速的节奏,以及市场舆论的混乱,这些都超出了控制范围的因素,容易触发投资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大脑疲倦昏昏欲睡,碰到严重点的会肌肉紧张、肾腺素上升、甚至手和身体都会发抖。《思想的形成》的作者鲁滨逊讲过:“恐惧来源于无知与不确定。”的确如此,很多时候紧张来自于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或者说盈利是否持续的不确定性。

那么,我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在马年获得投资成功呢? 首先,建议大家在交易的时候找出自己担心的根源,如果不能解决,就要敢于承认自己害怕(只要承认害怕,对股票走势的恐惧焦虑感觉就会过去,拒绝承认则这种不良感觉会一直存在),考虑可能出现的最坏打算,并做好对策并真正实施。其次,可以关注具体的真实走势和可靠的基本面情况,寻找真正的趋势。江恩曾经说过:投资需顺应趋势,要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趋势,如果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再次,要把情绪控制在一定范围,绝不把交易的情绪带给身边的人。最后,就是学会自我调适心态,可做一些放松的培训。如适度运动,听听古典音乐,做做模拟盘,跟股友聊天倾诉,尝试把交易量放小一点等等,如此能减轻因交易产生的焦虑情绪,利于心情愉悦,利于培养良好的交易心态。

第7篇

关 键 词:声乐演唱 心态 培养

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它主要是歌唱者用优美的声音、丰富的情感和得体的表演,将作品的内涵恰当地诠释给听众的演出活动。而要完美地完成这一过程,歌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美学、文学素养和高超的歌唱技巧,其歌唱心态也对演唱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众所周知,歌唱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听觉等共同参与下的多种动作组合,所有这些动作都受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控制并协调。而歌唱者的心理状态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人的神经系统。因此,声乐教师对因不良心态造成的演唱问题应做认真分析,并在教学中进行调整训练。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所导致的各种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演唱前和演唱过程中的过度紧张

许多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因为面对的只有自己的声乐老师,所以歌唱的整体效果还可以,但是一到考试或参加演出,就显得异常紧张,担心忘词、跑调等等,有的甚至逃避上台演唱。

有些学生,在台下显得相对放松,而一登上舞台就过度紧张,形体僵硬,面部表情呆滞,忘词、跑调、高音唱破、气息支撑不好,甚至晕台,导致歌唱失败。而造成以上紧张表现的具体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一)缺乏歌唱的自信。有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的声音条件不好,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对自己演唱的期望值过高造成了不自信。这些学生往往和比自己唱得好的同学比较,甚至和老师、歌唱家作比较。于是觉得技不如人,歌不如人,因此产生沮丧的心理。

(二)歌唱基础和技能不稳固。众所周知,声乐演唱是一门技能性的活动,要将唱歌提高到声乐表演的程度,必须要掌握比较完善的声乐技能。而这种技能,不是短时可得的,它必须要在不断地学习、训练、积累、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如果不经过专门的刻苦的训练,就无法具备良好的歌唱机能,就更谈不上声乐表演。

(三)对音乐作品理解不深入。声乐表演的目的,是把最美的声音、最美的意境、最深的情感留给听众。因此,作为一个歌唱者,必须要对自己所演唱的作品作透彻的分析和理解,挖掘作品的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所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要以第一人称去唱,尽量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

(四)演唱前的准备不足。这主要指对作品的选择和演唱的技术处理方面的准备不足。有许多学生,在演唱中经常选择一些力不能及的作品。如有的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就唱《星光灿烂》《人们叫我》等作品。显然,这些作品超出了其歌唱的能力范围,因而导致自己的心中无数,没有把握。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作品选择得比较好,但没有对演唱过程进行细致的设计,因而造成歌唱中的气息不好、声音位置不统一、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就是选择的作品与自己的声音风格不相符,因而在歌唱中十分别扭,进而造成紧张的产生。

(五)演唱后的总结不够。有许多学生,不管演唱得成功与否,都不做详细的总结,不从一次次的演唱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这样日积月累,演唱中失误不断增加,造成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有的学生甚至不得不放弃声乐而换专业。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培养一个较为优秀的声乐演唱者,除了注重技能的训练外,还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

(一)强化技能的训练。纯熟的技巧是驾驭一切作品的前提。这就要求声乐教师自己要有良好的歌唱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训练歌唱技能。因为声乐学习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作为一个声乐作品的演唱者,必须要深入地理解作品,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美学以及音乐专业方面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解释作品。因此,声乐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外,还要督促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指导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声乐课上课形式的调整。无论是音乐学院还是高师音乐院系的声乐课,一直以个别课为主,特别是声乐主修生。这样,学生上课时面对的只有老师一人,而老师又是和学生非常熟悉的人,因而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不存在紧张的因素。但是,如果上课时有另外一个人的话,这些学生就显得很紧张,连比较简单的要求都做不到了。因此,声乐课宜采取个别课、小组课、公开课相结合的上课形式。这样,既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歌唱的心理素质。

(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上台演唱的机会。一般来说,上台参加演出多的学生,往往不容易紧张;相反,上台次数少的学生,每逢上台就紧张。因此,在教学的同时,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能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班级音乐会、声乐专场音乐会等。这样就可以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应开设表演基础课。因为这门课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能力。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认为自己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是音乐教师,因而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这至今仍然是多数高师音乐院系教学中的空白点。

(六)教师的鼓励与帮助。教师应当在学生表演前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或沮丧的情绪,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

总之,声乐教学、学习以及演唱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完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学习与演唱的重要因素。作为声乐教师,应该在歌唱技能和歌唱心理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千万不能只注重技能而忽略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石惟正著.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版.2002.7.P13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