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

时间:2024-04-09 15:35:27

序论:在您撰写金融危机秘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金融危机秘史

第1篇

现如今,在很多场合,人们言必称风投,有关风投资本的热点话题瞬间变得炙手可热。虽然,风投基金成为了时兴焦点,但是伴随着世界知名的投行以及咨询公司的汹汹来势,风投在中国的市场竞争愈发变得更加惨烈了。换句话来说,风投资本的市场机会将变得越来越小了。

风投的美国情结

经过多年的发展,风投的标准化作业已经越来越规范,也就是说现阶段:中国和美国VC运作机制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笔者据了解获悉:以前赛富一期的投资委员会都在国外,投资决策机制大致构成是:美国3票、日本2票、中国1票,中国的团队没有决定权。而现在,包括塞富等大部分风投基金都已经开始由中国本土的管理团队来进行决策。

在回报机制上,中国的大部分基金已经向美国看齐,实行合伙人制。2005年以后成立的新基金,即使一个刚入行的生手,他一进来也会很清楚,如果基金成功的话他将来能获得多少回报,不光是工资,还有分成。如果有哪个基金不是这样,他的团队里能干的人一定会被别人挖走。

基金的融资金额也不是问题。今天在中国,管理2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就有几十个,而5年前寥寥无几。

中国VC和美国VC真正的差距已经不在于机制,而在于投资什么样的案子。

中国和美国的VC在理念上有相通的地方,比如竞争理念:要勇于领先于别人、勇于孤立,别人都没看准的时候,你如果看准了,就应该去做。

但是,中美之间地域文化的差异又非常大,一味照搬美国模式可能无果而终。比如美国互联网、宽带、电脑非常普及,但人工非常贵,用计算机或者互联网可以降低人工的成本,所以对电子商务很看好。而中国不一样,互联网很贵,普及率相对于美国低很多,人工反而便宜,而且很多人家里没电脑,但一家一个电话,一人一部手机,打电话就能送货上门,这就是中美电子商务一个本质上的区别。

据笔者的了解,过去几年在中国投行里运作得很成功的,大都没有特别按照美国的模式进行运作,因为中国是很不一样的市场。据媒体资料显示:2006年、2005年中国风投市场的前十位领军人物中,王功权、章苏阳、周全、沈南鹏、吴尚志等等没有一个人曾经在美国做过VC业务。

风投的基因移植

据权威媒体的披露和报道:“风投VC在中国的投资,成功率其实不高。”

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改革开放引入外资,最早大部分都是产业投资,而且主要是合资公司,国企背景的中方一定要绝对控股,这其中演绎了无数成与败的故事。但以前没有什么VC的案例版本和故事情结,因为VC这个产业在中国还不够成熟,没有人证明可以挣钱,投资VC的主流资金都不来中国。而最近几年间年投资VC的主流资金蜂拥而入,因为有人证明在中国做VC可以赚钱,比如说盛大、百度、分众等等。这是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同时说明,原来VC在中国的成功率不高,模式也不对。

笔者在同众多风投机构的基金经理在沟通的过程中获悉:到目前为止,中国风险投资的回报率还是不够高。美国可以出现Google这样的投资案例,投进去几千万美元,拿回来几十亿美元,顶级基金如KPCB、红杉等支持过的公司可以占到纳斯达克市场一个相当的百分比。但中国再好的回报也没有特别高,像盛大这样的回报,基数大,但回报只是十几倍,IDG有些项目回报超过50倍,很了不起,但那是1999年左右投的,基数并不大。这主要是有两个原因:其一,中国不是短期内可以产生突破性技术的市场,而只有突破性技术才有可能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才有可能获得非常高的回报;其二,中国的并购市场很差,尤其在大企业收购小公司的市场领域,VC的退出渠道很少,而这就对于VC的投资成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风投领域还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VC投资一个公司赚了100倍,但很可能有50个投资的公司都死了,这在美国是很普遍的现象。可是像Google这种项目在美国尚不多见,在中国短期内更不可能发生。中国到目前为止,回报倍数稍大一点的投资通常是投了一个小数如100万美元,花了六七年的时间赚了100倍,虽然很了不起,但这才一个亿。

所以,在同笔者的沟通中,风投资本的资深人士就向笔者透露:“VC在中国不能投很多小的公司,而不去管他们是否都能成功,因为VC的回报不够高。对于大部分基金来说,当失败率为20%,整个基金刚刚打平,如果投资失败率大于20%,那这个基金可能就赔钱了。”

后来经过多方面渠道的了解和征询,此话果真不无道理。很多资深VC都有着这样一个很深的感触:一个企业要成功非常不容易,什么事都可能把它搞垮,很多随机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每次企业都必须做一个判断,而那个判断可能决定企业是否成功。

本土化进程遭遇拐点

前不久,笔者再同某国际知名风司的中国区高管在茶叙探讨的时候,期间这位资深人士就大肆感叹:“在过去的三年间,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投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已经颇有规模,过些时间就上市了,也不用VC干什么事——这是大家都很想做的事,遗憾的是这种机会以后会越来越少。”

仔细探究和品味之余,笔者认为此话确是很有见地。在现实中,稍具规模的公司在董事会层面的决策就更重要,一个闪失造成的挫折可能要几年才能修复。或许一个VC投了一个特别成功的公司,没什么挫折就成功上市了,但可能价格很高,投资人没有挣到钱,这对VC来说也是失败的。

急功近利的投资心态导致VC们一碰到规模稍大一点的公司,全都扑上去抢。但回顾一下历史上回报很高的投资,反而是当时不被人看好或者大家看不太懂的项目,或不被人重视的行业,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看懂了冲上去,很多实力型风司的中国区负责人都普遍认为这才是VC这个行业在中国市场未来的竞争出路。

除此之外,很多创业者以及企业经营者在意识上也存在着的误区,他们大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不仅是钱,而是有人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关节上帮他做一个判断,找到合适的资源,使公司往合适的方向走。从创业、拿到投资、发展、上市到上市以后保持业绩的增长,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某一个节点,这个公司到底值多少钱其实并不重要,但是企业家和VC却都有可能为了账面上的利益,而做出对公司发展不利的事情。

中国的创业者在融资时喜欢找很多VC谈,谈完之后心目中有了一个价格,然后拿着这个价格找他想要的那家VC说:“别人给我这个价,你也得出这个价,要不然我就要他的钱,和他合作了。”

……

现在VC手上拿的钱太多了,如果企业或是项目竞争优势鲜明、绩效和规模稍具行业影响力,大批风司都会抢着跑过去投钱,而这时企业经营者的选择就很重要了。如果企业经营者对于风投的运营流程略知一二,就应该有空去找找身边的那些接受过投资而且已经成功的企业家,请教一下他们在拿到投资之后都有什么感触?!投资人是怎么帮他的?!在他碰到困难的时候,投资人是什么样的态度?!

也许当事人就会自然地发现,VC在创业公司成长的过程中究竟起什么样的重要作用。也有投资人为了自身利益做出牺牲公司利益的事情,这样的VC你就要躲远一点。退一步讲,一个不够好的VC也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损失。

所以,笔者认为:目前国内的企业经营者一定要重视投资人的价值,要选择有品牌的专业投资公司,而且一定要找懂这个专业的投资人。有些企业家做到一定规模就说:“我不需要别的,我就需要你的钱。”其实这是错的,他毕竟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他可能有从零做到1000万美元的经验,但是从1000万做到1个亿需要完全不同的经验。他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方式运营,可能就做不大。

此外,据风投资本专家给笔者分析:在过去的几年间,大部分能够拿风投资本的国内企业经营者,大都有一个共同属性——其企业的团队组织以及执行力都非常强!

风投对企业家的要求

在过去的几年间,伴随着中国风投市场的风生水起,大批来自美国的VC蜂拥进入中国,知名的VC大部分都已经进来了,尤其是硅谷的,他们集中在一起,竞争激烈。

此前就有专业人士预言:“现阶段,国内市场新的基金去美国融资已经不是一件难事,如今中国市场已经拥有了足量的资本屯粮,但是,对比之下缺失的却是一个成熟的创业家阶层。”

中国的创业者很多,但很多人根本不具备创业家的素质。一个创业者一定要把一件事做到一定的程度,才够格做一个创业家。谁都可以有一个想法,但能不能把想法变成现实,这才是最关键的。创业者肯定要先有一次经历,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学到很多东西,他就变成熟了。

任何人都有第一次,他一定要自己去试,不然就没有理由成功。投资者不是慈善机构,我们要为投资人创造价值。早期上市的公司如UT斯达康、亚信、新浪、网易等都已经取得成功,并且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生涯,但这个群体还不够大。一个成熟的创业家阶层,将成为下一个创新公司的天使投资人。

美国的VC行业已经历经了愈40年的历史,据统计,VC的平均回报率反而低于债券一类的相对固定的回报,就是说可能是20%的人把大部分的钱都赚了,20%的人连内衣都输掉了,其他人可能略微有一点赢利。据风投资本权威人士给笔者分析:中国国内市场真正的VC起步是在2005年,但是很多VC却还处在起步阶段,历经了几年的市场洗礼以及业务锤炼,大家的机会基本上已经处在了彼此平等的水平线上,也许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10年以后或许才能看到优胜劣汰。

目前还很难看出哪个VC在中国做得好,哪个做得不好。根据国内风投资深人士的观点:在接下来的3年内,只要有战略的VC,成功的机会就很大,而那些忙忙碌碌随机寻找机会的VC可能不会很成功。

纵观在中国投资的VC,其实各有各的战略:有选择早期阶段的,投资很多早期的案子,希望由少数成功带来巨大的回报;有选择行业的,在细分行业里投很多项目,好处是在这个行业里积累了非常多的资源,坏处则是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有选择规模的,比如在3000万美元以上规模的创业公司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有选择投资在短期内可以退出的公司,比如希望占到中国2012年IPO公司的30%;还有一个战略是,投资可以改变这些行业的公司。

风投市场的品牌竞争

在笔者的记忆中,IDG全球副总裁熊晓鸽曾经说过:“中国的VC要慢慢树立自己的品牌。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一以贯之的做事方式,大家认可一个品牌就是认可一种保持一致的做事方式,认可代表信任。”KPCB发展了几十年,在美国成为最佳品牌是因为它一贯性地创造非常优良的业绩。约翰杜尔可以准确预测下一个趋势,在这个趋势变得明显之前,就出手投资了整个产业最有价值的节点。其次,它在业界有很好的信誉,用行业资源帮助创业企业家走向成功,这也就是它的做事方式。

在同风投行家交流的时候,笔者获悉:对于创业者或是企业经营者来说,在选择投资人的时候,主要有三项指标需要权衡:其一,首先要看负责项目的合伙人状况;其二,其次再看这个VC一贯的做事方式;其三,要看投资人积累的整体资源。

当然,说到哪里都不能摆脱掉中国的地域文化情结,不管基金有多好,跟你合作的这个合伙人或项目经理一定要和你合得来,而且他能够看得懂你的商业模式,是否熟知和懂得这个行业。一个企业家选的不是谁给钱,选的是一个合作伙伴,能够长期共事,大家能够相互照顾对方的利益。

此前,电视媒体的财经新闻曾经报道:美国的市场发展到现在,对于VC来说,很多机会已经不再有,因为市场太成熟了。VC最后拼的是品牌,拼的是对趋势的判断,还有基金是否积累了好的资源。一个VC的每一次成功,每一次对企业家的帮助,都会赢得一个加分。一个VC为它的投资人每带来一次巨额回报,它的名下也会获得一个加分。久而久之,投资人愿意给最好的VC以更高的回报。美国前十位尤其是前几位的VC总是可以挑选送上门来的待投资预案,因为它们有好的声誉,即良好的做事方式、良好的判断,总是给创业家带来好的资源,使得它们投资的企业成功率大大增加。

立足于目前国内的风投市场,现阶段人们还大都很难区分出风投资本的品牌价值,这主要是因为风投资本的品牌建立需要时间周期和成功案例的累积,眼下,几十个VC彼此之间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很多投行的资深人士都是一头雾水,更不要说初来乍到的企业经营者。风投资本的品牌价值至所以很难定位或是很难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彼此之间评判的标准不一样。现在很多人评论VC,都以“基金有多大?”、“有多少投资额?”来衡量,或者说“谁投的公司在纽交所上市了,在纳斯达克上市了!”,而没有评论“哪个VC特别懂得哪个行业?”,“和企业家的关系如何?!”、“在企业的关键节点做了哪些贡献?!”、“谁提前预测了发展的趋势?!”、“预先站了位!”等等。

中国的VC市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大家喜欢谈热点,说这个热那个冷。热是什么意思?热就是在某一个领域大家投了很多钱和很多公司,所以称之为热,被炒热是坏事,因为大家会比较盲目,都一窝蜂去投,可能前三个投资来还可以成功,再往后就不一定了。

第2篇

关键词:玉米期货 价格发现 协整检验 格兰杰检验

引言

价格发现一般是指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通过交易双方的活动,使得某一种商品的交易价格无限接近其均衡价格的过程。对于期货市场来说,由于其特有的机制,使得其具有更高的市场价格发现效率。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储备资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其价格波动就显得极为重要。玉米期货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玉米现货市场无法解决的风险问题和价格发现问题。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段特殊时期,玉米期货市场是否真正的起到了价格发现的功能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如果在经济平稳和波动时期,玉米期货市场都具有高效的价格发现功能,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利用玉米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玉米生产进行指导,从而达到更加高效的市场资源配置结果。

理论综述

1.持有成本理论

持有成本理论是早期的商品期货价格理论,即商品期货价格等于即期现货价格加上到期的存储费。持有成本包括储藏费用、利息、保险费和损耗费。由此可知,期货价格随存储的时间增加而增加当临近交割期时期货价格将与现货价格趋于一致。持有成本理论对于解释玉米等农产品期货价格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同时这也是它一个重要的适用范围的缺陷。

2.随机波动理论

萨缪尔森认为,理论上,期货价格等于期货合约到期当日的现货价格的一个条件期望值,在有效的市场情况下,期货价格呈现出随机波动的状况。虽然只是一种随机波动的趋势,但期货价格仍然将会条件收敛于到期日现货价格的条件期望值,这让市场参与者可以有一定的信息进行预测。

3.理性预期理论

理性预期理论认为信息是参与资源配置最主要的资源,预期价格实际上是市场所有交易者预期的总和,一个特定的经济变量的预期应看做是该变量未来值的一个概率分布。该理论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解释在于,随着交割期接近,越来越多的信息将被市场参与者运用,届时期货价格将越来越接近到期日现货价格。并且,在长期中,市场参与者也将做出符合现货价格合理预期的预测。

实证分析

1.数据选择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选取结算价,也即期货合约当日成交价格按成交量的加权平均价。为使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更加接近,在确定期货价格序列时,应选取距离交割月份最近的期货合约作为样本,当最近期期货合约进入交割月份时,应选取与下一个交割月份最短的期货合约为样本。根据这种经验方法可以选出连续的期货合约序列,进一步选取这些连续的期货合约序列所对应的期货结算价格构造连续的期货合约价格序列。

2.相关关系

首先进行了数据的对数运算,然后得出两组序列的相关度。简单的相关关系得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存在较强的相关度。对于时间序列的回归检验必须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将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来检验两序列的平稳性。我们使用ADF方法对LNx与LNy两组变量的单位根进行检验,采用 AIC 准则确定最佳滞后阶数。

3.ADF单位根检验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下,LNx与LNy两个变量为平稳序列,不必进行差分即可进行下一步的协整检验。

4.协整检验

对于选定的两个时间序列同阶单整,这两个向量之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本文在这里采用 E- G两步法协整检验来分析玉米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

第一步, 对LNx和LNy两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最小二乘估计, 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7.903) (8.043)

R2=0.896 F=62.458

第二步,设序列e=resid并对上述模型的残差e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序列e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属于平稳序列,得出LNx和LNy存在协整关系。也即玉米期货价格和玉米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方程回归系数表明,玉米期货价格对玉米现货价格的弹性为0.495,即玉米现货价格每增长1个百分点,玉米现货价格可增长0.495个百分点,

这说明玉米期货价格发现作用显著。

5.误差修正模型

对变量系数取1进行施加约束,假设玉米现货价格与玉米期货价格有长期均衡关系,得出相应的协整方程:

其中ecm表示误差修正模型中的第一个误差修正项。由方程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期货价格每上升 1 个百分点,玉米现货价格将平均上升0.998个百分点。这一弹性系数比较符合我国经济情况,期货价格在我国能够较大的影响现货价格,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也没有因此受到太大影响。

6.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按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建立LNx与LNy的变量模型,对原假设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LNx和LNy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即在玉米期货价格是玉米现货价格的原因,玉米现货价格也是玉米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明显。

结论与建议

实证结论

从现货价格关于期货价格的长期弹性系数看,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影响显著,说明玉米期货价格是玉米现货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双向影响关系,这表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比较显著。

.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的结果也再次证明无论是经济平稳发展时期还是出现危机波动的特殊时期,期货市场都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对此,政府和相关部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来完善和发展我国期货市场:首先,进一步完善我国期货市场,尤其是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其次,期货市场主体参与度不够。期货市场目前活跃的参与者较少,广大农业相关生产者未能参与进来,而且相关专业知识比较匮乏,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使市场参与主体丰富起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雪,期货市场-理论与务实,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10.

[2]刘庆富,张金清.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J],农业经济研究,2006.1

[3]胡宇,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J],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6

[4]贾兆立,中国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8

第3篇

关键词:KIBS;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金融危机下北京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下面运用SWOT对北京市KIBS进行分析:

1.优势。北京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丰富、密集。KIBS是“将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导入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的飞轮”。根据比较优势原则,KIBS在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丰富的地区优先发展。北京聚集着我国众多的著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我国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最为丰富的地区,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全国科技辐射能力最强的地区,科技人才拥有量及培养力度为全国第一。另一方面,北京的服务业较发达,是我国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地区。2007年、2008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分别为71%、73.2%,2009年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6.2%。

2.劣势。由于自然资源、环境等约束,北京工业的规模相对较小。而KIBS与制造业具有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KIBS从制造业中实现衍生、分化,依托制造业扩大市场需求。自身制造业规模较小是北京发展生产业最大的劣势,使北京KIBS缺乏一个重要的内生推动力。

3.机遇。我国现阶段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对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向自主创新性的转变。北京作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和科技中心,应率先实现这一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这将为北京市发展KIBS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北京KIBS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天津滨海新区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特区”。北京作为京津冀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其KIBS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4.挑战。北京发展KIBS的挑战来自其他城市和区域。从全国范围看,北京KIBS主要面临来自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的竞争。2009年3月25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致力于建设我国的金融中心,必将在金融资源和机构上与北京形成争夺。此外,在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领域的吸引外资等方面也会与北京竞争。从全球范围看,随着金融、通信等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北京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纽约、伦敦、东京以及香港等城市的竞争。

二、金融危机下北京市KIBS的发展对策

1.调整优化经济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北京经济产业结构,积极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建设北京KIBS必须进行的重点工作。只有在地区生产总值逐步增长的前提下,北京KIBS的建设才能有良好的基础、落在实处,才能扩大现代服务业总量、缩小与国际大都市的差距。

2.合理分布产业链中各行业业务。认真研究产业价值链的业务构成,促进各行业的业务细分,增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相关业务的关联性和功能性,推动产业价值链中相关业务在城市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3.促进各类服务业企业协同发展。由于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产业的发展又主要依托集群化。因此,各类服务业企业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和强调遵循交叉融合、专业化协同发展的潮流。

4.全力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政府在KIBS里面,应该起到裁判员的作用,其核心问题是转变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第一,打破KIBS中普遍存在的行业垄断和所有制垄断,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有序推进北京KIBS的企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第二,政府应遵循市场规律对各个行业间的资源配置进行引导,并形成国际化的制度环境。

5.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有效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有序地扩大KIBS对外开放,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吸引外资,以此来增强北京KIBS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扩大开放,加快促进服务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鼓励有条件的现代服务企业特别是大型的KIBS到国外拓展市场业务。

参考文献:

[1]魏 江 胡胜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范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34.

[2]颜廷标: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28.

[3]邓丽姝:北京发展生产业的SWOT分析和对策建议[J].特区经济2007(9):55,56.

[4]郭馨梅: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7):94,95.

第4篇

[关键词] 双语 秘书 现状 发展

一、从温州经济的特点及现状论双语秘书在温州的地位

众所周知,温州是一个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城市,温州的各种品牌遍布中国。温州经济的崛起源自于极具自身特点的“温州模式”即要发展经济就是要不断鼓励和促进民营经济和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因为温州人认为只有在这样的模式下,人们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打拼自己的天下,创造自己的财富,温州模式目前显然是成功的。白手起家是许许多多温州企业家的特点,敏锐把握时机、灵活掌握市场动向、知人善用、巧用政策、这些都成为了温州企业家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他们教育程度并不很高,这样,有一定知识程度且懂外语的秘书是各涉外企业不可缺少的助手。温州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日益国际化,因此双语秘书更是各大企业趋之若鹜的紧需人才。随着市场的要求日益变化,秘书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掌握好一门外语的秘书在外资企业和涉外企业正欣欣向荣发展的温州是非常有必要的,双语秘书在外资企业和对外企业不断发展的温州是极具市场竞争力的。

二、双语秘书技能的掌握

秘书这个职业曾被人们深深误解过,人们传统观念里的秘书似乎只是会议记录员、打字员或者是接线员,更甚至有些人恶意的认为秘书靠的是关系和美色等等。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这几十年里,秘书的重要性及其工作的范畴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1998年,国际秘书协会(professional secretaries international)改名为国际行政管理人员(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这一变化可以看出秘书现已成为行政管理范畴。在21世界的现在,秘书必须具备以下五个能力:

1.双语能力。双语能力变成了秘书需掌握的技能首当其冲的技能。这对国际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公司的业绩及形象有很大的提升。双语秘书不仅要掌握英语基本知识,还要掌握语言表述的文本意义。即由社会文化语境决定,社会文化语境还决定包括语域由话语范围、话语意旨和话语模式。话语范围指交际的目的及主题,话语意旨则指交际者之间的关系,而话语模式指交际得以进行的方式。双语秘书要能把握文本表达的文化语境。

2.计算机语言的掌握。秘书必须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随着信息的全球化,计算机已成为了人们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也促使了许多公司开辟了在网上销售自己产品的路径。所以秘书必须能熟练的运用Internet了解和获取一些商业信息。

3.沟通和组织能力。众所周知,秘书所接触的人范围十分的广泛,各个社会阶层和职业层面可能都会接触到,所以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和组织能力,使企业内部或与其他企业的交际处于最优状态。且秘书必须是一个良好组织者,为各种会议和活动作出最妥善的安排。

4.获取新知的能力。现代科学进步总是很快的,所以秘书必须具备获取新知的能力,在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摄取一些其他的新知。

5.秘书工作与市场接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秘书工作,不仅仅只需要呆在办公室运用电话和网络和客户沟通。许多企业家改变了自己企业的运营方式,从自己觉得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到要走出企业,深入消费者,深切体会消费者需要的是怎么样的产品。这样,对秘书所具备的素养有了更高的考验。

要在这个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那么双语秘书必须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广泛的知识面、灵敏的反应和成熟的应对态度,以及翻译是所要把握的简约性、准确性、通俗性。

三、金融危机后的双语秘书所受的影响

大家对2008年金融危机风暴给温州的很大冲击,金融危机降低了温州企业家的投资欲望。采取了保守的姿态,静观其变。在这种情况下,双语秘书的地位似乎有些动摇,那么双语秘书和传统秘书似乎也就没有区别了。但这样也恰恰反应出双语秘书他的职业路径要比一般的秘书来的更宽广。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会使双语秘书变得炙手可热的人才。金融危机爆发对企业和双语秘书来说都是一个警示,企业必须凸显专业并多元发展、双语秘书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灵活的沟通技巧。后金融危机时期,越来越多的国外客户不再通过网络和电话谈生意,而是直接走进温州。这对秘书来说,不仅要掌握英语函电表达,更需要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双语秘书的现状和特点在温州的体现

双语秘书在各大企业中都是相当走俏的,各大企业都设有秘书这个职务,双语秘书比传统秘书对企业家来说更具吸引力。但是双语秘书作为一个应时代变化而产生的职业也有其弊端。

1.打着双语秘书名号出来的,语言的掌握不够到位。一些温州的企业家反应,他们所应征的双语秘书,有时候不知道要摆在什么位子是最适合的。直接当做翻译来用,和客户洽谈业务。双语秘书的语言水平大多数达不到能畅快交流的水准,他们仍需要带着翻译在边上,那么“双语”这两个字也就只是个空谈,和他们请来的一般秘书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2.语言掌握的很不错,交流也很流畅,只是秘书的技能学的不到位。秘书技能学的不到位往往会使企业家很头疼,一些学习双语秘书出来的人,他们可能学习的时候侧重于对语言的掌握,而忽略了其本身也是作为秘书最基本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

3.关于语言的选择也是双语秘书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当然大部分的双语秘书选择的都是国际中通用的最主要的商务语言英语。但是一些企业家也提出,选择双语秘书的人士,也不必都追随大流而走。他们建议一部分的人可以选择其他的语种,比如阿拉伯语,俄语等。这样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双语秘书本身是学秘书专业出来的人才,也有许多的困扰。他们深受一方面是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课程设置未予社会连接,课程内容未能与时俱进,这也造成他们部分能力的欠缺,另一方面我国的秘书体制还没有完善,对秘书的职务范围没有完全的明确。当然这只是一些企业家所遇到的情况。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社会的变迁对秘书的工作性质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做一个全职又称职的秘书是每个企业家所迫切要求的。所以正如本文第二点提到的一样,双语秘书必须掌握好秘书的技能,又要能熟练运用自己的第二种语言。秘书应将目的语国文化作为语言所涵盖的知识范畴来学习与了解,再通过语言学科明确表现出来。加强商务活动中相关文化冲突视域下的双向交流与互动作用,扩大文化的感知范围,兼顾秘书作为商务交际者的‘个人因素’与商务交际场的‘社会因素’,形成一种商务文化中‘多元文化’的思维观,同时也应该强化专业,学以致用。目前,双语秘书已经在各大企业中崭露头角,从我们了解的企业家的招聘意向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更趋向于招聘双语秘书,相信双语秘书在温州会有更好的发展。各大企业对双语秘书所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双语秘书掌握必须熟悉以商务跨文化交际技能为基础的良好双语交流职业技能上。

参考文献:

[1] 孟建国:翻译学中的语境与语篇分析 [J].语言与翻译 2005(1)

[2] 王艳萍:《秘书英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孟建国:英语广告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特点分析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4)

[4] 孟建国等 :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应注重经典理论凸现及特质延伸 [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4)

第5篇

国消费金融产业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了很长时间,其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下图是美国居民贷款余额分布2015年的数据。可以看到,美国17.33万亿美元的居民贷款中有20.3%是消费信贷,消费信贷中有26.5%是循环贷款,这部分循环贷款中有93.1%是信用卡消费。

红框所示的这一部分“狭义消费金融”,将近1万亿美元的规模,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

美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居民杠杆率比中国好得多。中国现在的杠杆主要在车和房上,消费领域的杠杆有个逐渐增加的过程。

从混战到集聚,最终留下了谁?

我们去看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史,会发现1990年代以前也是各方混战的状态,各类信用卡发卡机构一度达数千家。大型零售商(如Sears)、运营商(如AT&T)与商业银行竞争激烈,纷纷进入到消费金融领域。

1990年代则是美国消费金融的黄金发展期,发卡数年化增长超过15%;而后,通过一系列立法及信用卡组织建立,银行树立起在信用卡市场的优势,零售商、电话公司则退出了市场。

另一方面,市场通过并购不断走向集聚,形成了六大巨头,其中有三家是独立消费金融公司(monoline),它们是:Capital One、Amex、Discover。其他三家则是大的银行(Citigroup、Chase、BoA),也通过并购形成了规模。

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

现在大家都在讲消费场景,有意思的是,美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竞争之后,留下的有一半是独立第三方消费金融公司。这可能给消费金融领域的创业公司以信心,但同时也意味着中间过程会经历无数的整合与兼并。

胜者以两种商业模式跑赢:一是Purchase-centric模式,主要依靠interchange fee收入,持卡人花钱越多赚得越多,以AXP为代表;二是Interest/fee-centric模式,依赖持卡人跨期信贷利息为主,以Capital One为代表。

也就是说,消费金融挣的是两笔钱:一是手续费,二是循环信用的费用。有意思的是,中国现在信用卡罚息赚钱有增长的趋势。

独立消费金融公司吸引了谁?

在美国,很多零售商选择与独立消费金融公司合作。他们的合作模式――PLCC(Private Label Credit Card),即私有品牌信用卡,相较于普通信用卡有更高的折扣、返现,更低的信用卡消费利息,更高的申请通过率。例如Synchrony在PLCC市场就占据了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这是社会化分工非常有必要的方向。同时,零售商与独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合作,也让零售商成本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结起来,PLCC模式对零售商而言,益处有三点:

1.节省interchange-fee,在与消费金融公司分享收益的同时,不承担违约风险和金融机构运营成本;

2.基于PLCC的各种credit program对销售提升有显著作用,维持和加强了客户黏性;

3.PLCC模式是闭环模式,可以获得更细化的用户消费行为数据――美国部分州对零售商收集及使用客户数据有立法限制,但金融机构可以豁免;消费金融公司可为商家提供结算、营销、数据分析配套服务,有很多PLCC和商家CRM系统联通。

因此,美国大型零售商是基于成本效率的考量选择与Synchrony这样的独立消费金融公司合作,零售商在实践中也发现,要在集团内部平衡销售驱动与金融风控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反观现在的中国市场,就像是美国1980―1990年代。很多人都想成为头部,出现混战局面。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个行业的进化、整合、专业化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信贷周期的促进,因为如果大家都赚钱,是不会自动去整合的。

美国经历了数个信贷周期之后,基本没有一家大型零售商还选择自己去做消费金融,都把自营消费金融部分剥离,并与第三方独立消费金融机构合作。

独立消费金融公司 Capital One 的成功秘诀

不管从增长还是估值水平看,1990年代的Capital One都不是最炙手可热的那一家;但同类公司中,只有它一直存留发展至今,IDG资本认为是因为它做对了以下四点:

1.对次级客户的定价及风控能力。

2.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来源。过度依赖ABS融资成本较高,且在信贷周期会遭遇融资成本上涨和资产核销率迅速上升的“双杀”。目前美国所有主流消费金融公司不是已经被银行兼并就是自己买下银行,主要资金来源均为银行存款。

3.品牌营销和产品创新能力。

4.通过并购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和存款而发展。

IDG资本认为:消费金融领域的创业者需要找到好的切入点,形成一定规模;除了自己有机生长之外,需要与资本进行合作,使得自己到了一定盗考吨后能继续发展。

美国市场的未来:支付领域是投资机会

美国消费金融公司创业企业更多是对现有体系的补充,未来看支付领域有投资机会。

美国的金融体系较为完善,创业企业一般是对现有体系的补充。但是中国也有领先美国的地方,比如在移动支付领域。相比之下,美国移动支付领域的渗透率很低,是未来的投资机会。IDG资本在此逻辑下连续C 、D两轮领投了美国区块链消费金融初创公司Circle。

另外,传统金融机构在各个环节都有被优化的空间,大量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并购投资进入Fintech领域。

中国消费金融目前处于高速成长期,但是成长期终会过去。美国已经过了高速成长期,其P/E是12倍左右。

重点: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机会何在?

IDG资本认为,中国市场目前面临着非常好的机会,不管是从市场成长性还是资本市场对消费金融的估值来看都是很好的阶段。我们看好的方向有以下三个:

1.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以及利用互联网手段获客的独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简称“二低一高”。“二低”指低的资金来源和低的营销成本,如Capital One是持牌机构,资金成本低,又是通过E-mail方式获得客户,营销成本很低。“一高”指风控能力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