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对营销策划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4-09 14:44:20

序论:在您撰写对营销策划的理解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对营销策划的理解

第1篇

[关键词] 石化企业 营销创新 内部阻力 解决对策

市场营销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目前的中国石化企业更是如此。当前,国内外企业重视市场营销,尤其重视市场营销的创新工作,例如:文化营销、知识营销、形象营销、整合营销、网络营销、全球营销、绿色营销和服务营销等等。这些企业通过对营销的创新为企业发展或另辟蹊径或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石化企业市场营销工作起步较晚,面对营销创新这样的新形势,其步伐更是落后。究其原因在于其内部存在的营销创新阻力问题。

一、中国石化企业营销创新内部阻力问题分析

中国石化企业营销创新的内部阻力包括三个方面:

1.缺乏营销创新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石化企业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竞争的足够认识。对于大多数石化企业来说,市场营销工作相对滞后,营销创新工作更是不受重视。尽管很多石化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要性,但对于营销创新的观念还是非常淡漠。这已经成为阻碍石化企业营销创新的最大内部阻力。石化企业必须首先解决观念上的问题才会看到营销创新为自身发展带来的美好前景,才会积极地进行营销创新活动。

2.缺乏营销创新资金

我国石化企业虽然资金雄厚,技术能力较强,但在营销创新方面的投入却非常有限。一些石化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过深入、系统和专业的调研工作,更不用说花钱进行营销创新活动了。缺乏营销创新资金已成为阻碍很多石化企业营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营销创新资金充足是石化企业进行营销创新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缺少营销创新资金,无疑会给石化企业带来巨大的营销创新阻力。

3.缺乏营销创新能力

很多石化企业由于本身的营销创新能力不足而无法开展营销创新活动。石化企业缺乏营销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营销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营销人才是石化企业营销创新能力的核心。这样的营销人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学习能力。缺乏这样人才的石化企业,营销创新将难以进行。我国石化企业部分营销人员仍不同程度存在“官商”作风,而且相当数量的营销人员不能做到既懂营销理论,又了解石化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这样的营销人员如何能进行石化产品与服务的营销创新工作呢?

第二,缺乏管理营销创新的能力。有的石化企业内部组织管理不善,营销活动难以统一管理;不能够把握营销创新时机;营销人员与其他部门员工不配合。这些都是缺乏管理营销创新能力的表现。另外,缺乏营销创新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缺乏管理营销创新能力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为石化企业进行营销创新带来很多阻力。

二、解决对策

1.培养和引进有营销创新能力的营销人才

对于石化企业来说,要想减少企业内部的营销创新阻力,首先要培养和引进有创新能力的营销人才。具体包括以下3点策略:

(1)提高营销人才的待遇。高薪待遇说明了石化企业的经济实力,同时也说明了石化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重视程度。一个一流的营销人才的待遇应该也是一流的。提高待遇除了提高年薪以外,还包括在户口、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制定内部奖励制度。目前很多石化企业受制于现行分配方式和习惯势力,不敢重奖有功人员。石化企业应解放思想,依据营销创新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如销售收入增加、利润增长等)和有功人员的实际需要,对营销人员在经济上给予重奖,这样才能吸引一流的营销人才到石化企业进行营销创新工作。

(3)创造营销人员培训学习的机会。石化企业应为本企业的营销人员创造各种培训学习机会,如专题培训、参加各种专业会议和出国培训等。

2.建立完善有效的石化企业营销创新激励机制

(1)建立营销人员的激励机制。营销人员是石化企业进行营销创新的主要力量,石化企业要想让营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施展才能,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这就要求石化企业领导既要增强识才、爱才的能力,更要有容才、用才的气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营销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机会,全方位地激励营销人员。对于营销人员的激励应该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同时要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

(2)建立健全企业家激励机制。企业家掌握着支配石化企业的权力,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石化企业未来的发展,当然其中也包括营销创新的进行与否。健全企业家激励机制,可以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营销创新,进而减少来自高层的营销创新阻力。

3.培育石化企业营销创新文化

石化企业的营销创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企业家和营销人员外,广大员工的理解和积极参与也将为营销创新活动的进行减少阻力。培育石化企业创新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营销创新教育。营销创新教育是对企业职工关于营销创新意识、营销创新方法、营销创新项目评估,以及捕捉市场机会等方面的训练,通过教育可以增强他们参加营销创新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2)形成营销人员创新的内部竞争机制。应赋予营销人员相应的责任与权利,使其真正成为企业营销创新的主体力量。如引入竞争机制,成立并行的部门进行竞争或制定内部责任制等。

(3)确立石化企业营销创新价值观。营销创新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提供一种共同的创新意识,也给他们参与营销创新、调整在营销创新中的行为提供了指导方针。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基于利率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干扰阶段,必须及时对干预形式进行分析,以下将对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改善现有的利率结构

利率结构对整个发展形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基于现有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控制过程中,必须明确利率市场发展形式的要求,及时对利率渠道形式进行调整,明确结构发展形式,不断提升利率的应用标准。在原有的存款发展过程中,存在利率为零或者倒挂的情况,此类设计形式对货币政策的应用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需要及时对利率市场发展形式进行调整,减少阻碍因素,发挥已有控制形式的作用。此外利率发展水平是由信贷资金决定的,进而为后续发展形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完善金融市场

在货币政策后续控制阶段,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基于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发展机制的特殊性,需要及时对货币形式、资本利用及拆介市场进行有效的分析,发挥现有控制形式的最大化作用,进而体现出经济控制形式的最大化作用。在价格信息整体控制阶段,拆借市场的主体不明确,存在交易规模小的情况,银行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直接对市场发展体系造成严重的影响。完善的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资金调节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必须重视传导形式的应用,体现出后续设计形式的优势。

(三)利率市场化延迟了货币政策的效力时间

基于利率市场化发展的特殊性,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及时对控制形式进行调整,满足现有发展形式的要求,进而体现出后续设计形式的作用。但是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利率市场化的出现对货币正常的效力时间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不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如果存在延迟货币政策的情况,则必须及时对应用形式进行调整,体现出后续干扰形式的作用。此外利率市场化后,有关利率决策的环节更多了,因而货币政策的时滞可能加长,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因此也可能降低。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基于利率市场化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控制过程中,必须明确其影响机制,以固有的设计形式为基准,实现合理化应用。以下将对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促进经济体制的有序发展

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利率改革是重要应用基础,基于利率发展形式和经济机构体系之间的作用,由于高低变化形式和资金市场的应用存在一定的联系,必须以金融市场发展形式为基准,实现价格形式的合理化控制和发展。利率市场化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整体干预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前我国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市场发展形式,在货币政策应用过程中,利率市场化能及时对发展政策进行调整,明确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其进行调整,进而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二)实现宏观控制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当前利率发展形式对利率管制形式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控制不当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或者上升,在后续控制过程中必须明确宏观经济发展形式的要求,对市场主体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市场利率的平稳进行,进而逐渐降低波动幅度。此外市场属于主体性地位,如果控制不当会出现错位的情况,进而激发各种不稳定因素。在整体利用过程中要实现宏观控制,及时对应用政策进行调整,体现出设计形式的优越性。

(三)满足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

根据现有发展形式的要求,如果在整体控制阶段无法及时对干扰情况进行分析,必然会对资源的应用现状造成影响。在基础性控制和应用过程中,必须重视战略形式及产权关系的调整,对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市场发展形式的要求,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利率市场的发展形式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引导性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了解资金的应用形式,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式的要求,明确金融资本的控制形式,体现出设计形式的优越性。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利率市场发展形式趋于多样性,在整个控制阶段,要发货货币政策的最大化作用,及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结构形式的要求,进而促进结构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第3篇

基于利率市场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模式有着一定的影响,且其所涉及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在后期干预阶段,为了减少不利因素的过度干预,应当及时对应用形式进行有效的调整,充分的发挥好货币政策和经济结构的作用,在满足发展要求的情况下,促进体系结构的和谐发展。

一、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1.现有的利率结构得以优化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率结构的发展动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利率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利率干预的难度。为此,在干预过程中,必须认真探索在市场经济下,利率市场发展模式的硬性规则,了解结构发展的动态,以更好的实施相对应的干预措施,进而提高利率的应用准则。在我国当前的存款流程中,虽然央行已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等不在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但依旧会出现存款利率为零或者小于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前货币政策的应用模式,随时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影响[1]。所以在进行利率干预时,针对利率市场发展路径的合理转变,必须倚着高效和高质量为准则,不断优化现有的利率结构,进而为我国日后的发展路径奠定坚实的基础。

2.金融体系得以完善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货币政策的结尾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货币政策一直在扮演着经济发展指挥棒的角色。而基于利率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要想从中发挥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那么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对货币的种类、资本的使用状况以及拆借市场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究,以实现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指挥过程中倚着最佳的状态推动经济模式的优化。同时,在进行价格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拆借市场的主要力量不能确定,交易金额高与底的情况也是数不胜数,银行在处理低金额的交易款项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落差,给整个市场发展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此,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完善金融体系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把控观念。

3.货币政策的效力周期得以推迟

基于利率市场化对货币传统的效力周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对控制模式进行相对应的转变,以满足当下发展模式的需要。那么就需要我们根据利率市场的变化,一旦影响货币政策得以推迟的情况发生时,就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对应用模式实施及时有效的变更工作,进而有助于在日后的货币推迟问题上显现出有效给予干扰的优势,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2]。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1.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的有序发展

由于利率市场化的特殊性,在经济体制的日后发展过程中,完善利率改革对于经济体制的发展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基于利率发展模式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密切联系,必须以金融市场发展的形式为基准,实现经济体制中价格模式的科学化管控,确保经济体制的有序发展。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对于实现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的整体干预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当前还没有规范化的市场发展模式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及时的发现市场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有效的对发展政策进行调整,解决相应的问题,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取得应有的效果。

2.有利于实现市场经济的宏观控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通货膨胀,那么利率的发展形式就会对利率的管制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未能及时的进行合理调控,那么就可能造成大幅度的上升或者下降。因此,在后续的管理阶段,必须知晓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准则下,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市场的主要问题和重要环节实施合理化的调控,以确保市场利率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一旦市场出现问题,就可能因此引发一系列的不可管控事件,其重要性不可言喻,在对市场进行实施宏观调控时,必须充分考虑设计的效果,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对应用指令实施变更,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3]。

3.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的需求

结合当前的一个经济结构发展可知,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对所有调控阶段的干扰效果进行明确相关目标,那么就会严重制约了资源的具体应用,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在常规性调控和应用阶段,应当把重点放在战略模式和产权关系的调控上,客观的去分析所有干扰内容,并根据市场发展模式的相关准则,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相关调整。与此同时,由于利率市场的发展形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那么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根据当前的市场发展形式的要求,知晓资金的应用,客观的看待金融市场的调控模式。进而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4篇

论文摘要:英语阅读中的理解障碍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它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跨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误解和交流障碍。分析了与语言相关的文化障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这些障碍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的准确性。

l 与语言相关的文化障碍

在英语阅读中,文化障碍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承载着语言信息,还承载着文化信息。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 。因此,“Langl~e reflects the feature ofnation.It containsnot only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background ofthis nation,but alsothe view oflife,the way oflife and the way ofthought ofthis na—fion这种障碍可以在一种语言系统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如词汇、句子(包括谚语和俚语)和篇章(包括风格和修辞)。

1.1 词汇障碍

此外,许多英语词能在汉语里找到对应词而它们的文化内涵却不同。我们应该考虑以下 3个方面:对应词的数量、对应词的意义域以及对应词的文化关联。首先,英语和汉语对应词的数量并不总是相同的。例如,单词“cousin在汉语中可有不同的意指,表妹的一个完整的理解可以是一个比我小的妹妹,也可以是我妈妈的(外 )侄女。其次英语的一个词在汉语中有一个对应的词,但是两个词的意义外延并不完全一样,英语词汇的意义外延可能比汉语词汇的更大。比如,英语的“morning'’一词指的是 24小时制中从零点到中午 12点之间的时间段,但汉语的早晨则指的是黎明到正午之间的时间段。另一种情况是英语词汇的意义比汉语词汇的意义外延狭窄。例如在英语文化里,“famdv”通常指包括有父母和子女两代人的家,不想要孩子的夫妇也可称之家。然而在汉语里,家庭则指的是包括祖父母 ,父母及孩子三代人的家 ,有时甚至指有四代人之家。再次,英语单词可以在汉语中找到对应词 ,但是两种文化赋予每一个词不同的文化关联。“the red color”在英语文化里,红色代表危险,但在汉语文化里,红色代表幸福、好运和权威。在英语文化里 ,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相反在汉语文化里,13却是幸运数,而 4才是不吉利的数字 ,因为与汉语中的“死”字谐音(死意为 death)。 "

跨文化障碍不仅体现于词汇中,在句子中也同样存在(包括谚语和俚语)。尽管组成句子的词和词义几乎相同但他们表达的是不同的句义。这对 中国学生来说则难以理解。例如:

He is a professiona1.VS.She is a professiona1.

从语言的角度看,上面的两个句子都指一个从事某一专门职业的人 。事实上,从地域、性别、行业和社会方面考虑,第一句话意指“他是职业拳击手”,第二句话则是指“她是个”。

中国学生读到英语谚语时常常感到理解困难 ,原因在于谚语往往牵涉到很多文化内涵方面的常识。比如,

An Englishman’S homo is his castle.

AWonlan,a dogand awalnuttree,the nloi~you beatthem,the better they be.

从英语文化角度解释,第一句谚语意为每个人的家都是 自己的城堡,神圣不可侵犯。在英国古时候,哪怕是警察也不能闯进别人家里捕人。第二句话指英国古时候妇女的地位低下如同狗一样。但核桃树怎么也成了谚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呢?那是因为古英语的一种迷信:人们认为春天时猛打核桃树干,当年的核桃树就会结更多的核桃。

英语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阅读 中却成 了一道障碍下面的对话正好说明中国读者在处理英语俚语时的困难。

A:Will you reaUy como ?

B:You kill mo .

It is very hardfor Chines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is conversation,because the sentence of B is slang.It Inean8(If 1 won’come,)you kill Ine.In other words,1 will come o~m nly. 这段对话让中国学生感到难 以理解,因为 B句是一句俚语 ,意指(如果我不来 )你杀了我。也就是说,我当然(一定)会来了。

1.3 语篇障碍

英汉语篇存在很多差异。首先 ,英语语篇受思维模式影响,句子与句子 、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逻辑联系和统一性 5,如表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比较与转折、推论和总结的句子。其次,语言形式(包括重复、同义词和排比结构的应用),连接手段(替换、省略、前指照应 )和逻辑组织个要素共同影响语篇结构,但汉语却不如此。例如 :

Many years ago,there Was an old wonlan.She did not likechildren at all,but she loved cats.She had black cats and whitcats.She had mother cats and baby cats,80 the children all cameto her house.They ca/lie to play with the cats.More and nlorecats ca/lie to the old wonlan’s house.Soon there were too manycats.The old wolnan could not feed them al1.Th en she had anidea.“The childrenlovemycats,”shethought,80 she gave eachchild a cat.Then she was happy.An d the children were happyand the cats were happy,too,because they each had a homo(Helen Fritch) "

从上文可见,英语语篇注重曲折变化,通过多种形式来组织:一是重复:wolnan,children,cats.二是照应关系she,ller—woman;they—children;they,them—cats.三是逻辑关系:but,80,then,and.相反 ,汉语一般用无连接词的排比句,靠语义连接构成语篇。

综上所述,跨文化障碍暗含语言的诸多方面。了解英语的社会文化对于理解英语语篇帮助很大。中国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知识越多,在英语阅读中越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

2 跨文化障碍形成的内因

2.1 思维模式

外语学习者很容易将自己母语的思维习惯机械地运用到外语学习中。因为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时行得通 ,有时则不然,思维模式是造成跨文化障碍的主要原因。

2.1.1 线性思维和间接思维。受英语和英语文化影响的国家倾向线性思维方式,总是很直接地表达 自己的想法因此常常以文章第一句作为主题句,然后用论据去证明英语篇章强调整个段落必须连贯,主题句常放在段落开头,此外,篇章表达前后必须一致,井然有序,富有逻辑性。相反,中国人倾向迂回思维方式,与螺旋式思维相近,人们习惯先描述外部情况,最后给出主题。思维模式不同影响篇章结构的差异。

2.2 价值观

从哲学的视角来看 ,有的专家认为价值观是一个公共观念问题,它包括对经济、政治、道德、艺术、宗教、科学、文化以及对得失、善恶 、美丑、辩论等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共同的看法。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观念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不同的道德行为标准。

2.2.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认为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是社会 中最重要的部分,个人的利益高于集体利益。这些皆源于西方历史 ,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结果。相反,中国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珍惜完整,稳定的家庭生活,保持和谐一致 ,避免正面 冲突。英语文化中个人利益是合法的,也是自由的,他人不得侵犯。因此有很多英语词汇以 ego和 self为前缀,如 eganalysis,egocentric,ego ideal,egoism,egoist,ego psychologyserf-control, self-confidence, self-esteem, serf-made, self-re1ianee,self-respect等。

2.2.2 独立与从属。独立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点,传统和独立精神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西方人。教育模式、社会准则、学校和家庭无不影响年轻一代对生活的态度。一般来说年轻人到了 18周岁在经济、情感方面开始自己解决问题,认为寻求父母帮助是可耻的,交友、婚姻或其他私事都自己处理,无需得到父母同意。同时,父母也不会过多地干涉子女婚姻、工作和兴趣爱好等事情。相反,在中国,老一代总是叫下一代该做这该做那,年轻人在做有些决定前还得征求父母意见。年轻一代也靠父母或亲戚的帮助获得机会 ,如找一份好的工作等。 "

3 减少阅读困难的可行途径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在英文阅读过程中,中国学生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跨文化障碍。由于读者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对文化知识的了解 以理解语篇为基础,因此,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是减少甚至消除跨文化障碍的主途径…。

3.1 不断提高英语知识水平和掌握阅读技巧

语言知识是阅读的前提,直接影响阅读效果。对中国学生来说,语言知识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他们不懂得如何应用已知信息和文章线索来把握全文,因此,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应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英语知识水平,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处阶段授予不同的阅读技巧,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应用适当。

3.2 构建和强化文化意识

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英语名著或文学著作作为阅读资料,这些著作和文章具有很高的质量。学生读的英语原著越多,越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英语水平。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语言教学与文化因素相结合,输送给学生相关的文化常识,如提到《圣经》时,可以介绍《圣经》相关的故事和人物,提到西方某种节日时也可触类旁通地介绍其他节日。此外,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地方事务、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书籍。在语言学习的每个阶段和各个方面,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文化现象、文化内涵,比较中英文化的差异,有意识地增强对目的语的敏感度。

3.3 借助于问题与讨论方式

问题设置可以分 3个阶段 :一是读前阶段 :问题设计有助于刺激学生回忆母语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想了解不同文化的兴趣;二是读中阶段:阅读前给出一两个重要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阅读后教师提供分析性问题,激发学生去分析、整合、归纳不同的文化现象;三是读后阶段,比较中英文化 ,提出一些主观问题,在讨论 中教师引导学生再思考和讨论有关文化的问题 ,并鼓励学生用 目的语表达。

参考文献 :

[2] 胡壮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肖健壮.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7:159.

第5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经济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贸易往来频繁,改变了当前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对促进市场结构改革,提升人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大力开展市场化改革,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贡献巨大的力量,以便促进进入机构的良好发展,提升金融盈利水平,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充分展现出利率市场化优势,解决利率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经济结构发展形式进行调整,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

一、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一)改善利率结构体系

利率结构影响整个市场的发展形式,对强化市场发展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利率化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现有市场的特殊性,加强对利率市场的控制,明确利率市场发展结构,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合理构建利率市场发展渠道,确保利率市场运行的合理性,强化利率市场发展,提升利率市场应用价值。在传统的理论市场存款中,通常会出现利率为零或者利率倒挂现象的出现,造成利率发展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影响着货币市场政策应用结构,无法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因此,需要对利率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针对利率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利率市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利率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阻碍,加强对利率市场的控制能力,为利率市场的发展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加强对货币政策的控制,对促进货币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发展机制进行了解,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要求,对货币形式进行积极调整,强化资本市场应用能力,对资本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充分展现出利率化市场的发展优势,强化对利率市场的控制化智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控制作用。由于拆借市场存在主体不明确和市场交易规模小等情况,需要对价格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完善市场发展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对商业银行的现有资金进行合理调整,充分发挥银行资金调节的重要作用,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体系。

(三)调整货币政策形式

利率化市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性,为了确保利率化市场的健康的发展,必须要对市场发展形式进行不断调整,强化市场控制能力,完善市场发展形势,展现出货币市场的发展特征。利率市场化的出现,给货币市场的正常效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利率化市场展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征,出现延迟货币政策,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展现出后续干扰形式的作用,了解更多货币决策环节,延长货币政策的时间,降低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一)促进经济体制合理运行

要想促进经济市场发展,需要强化利率改革,将利率改革作为利率改革作为重要的应用基础,充分展现出经济机构体系和利率发展形式之间的重要作用,强化金融市场的应用能力,确保金融市场和资金市场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金融市场发展为基准,加强对价格形势的控制和发展。利率化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整体干预,确保市场发展形式的规范性,强化货币政策应用能力,对利率化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解决资本化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取得良好的发展和设计效果。

(二)强化宏观控制能力

通货膨胀是经济市场发展中的一种状态,影响着利率的发展形式和管理制度,需要强化对利率市场化的宏观控制能力,制定出合理的利率管制结构,确保利率市场的持续发展。但是利率化市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管控不当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利率市场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和上升情况。因此,需要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强化市场主体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市场利率的平稳,需要强化宏观控制职能,对现有的市场利率进行调整和优化,展现出设计形式的优越性。

(三)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在现有的利率市场发展中,没有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行及时合理的控制,导致资本市场在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给资源的合理应用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基础控制和应用功能的有效实施,需要对利率市场发展形式进行进一步调整,展现出利率市场对经济市场发展的引导性作用,对利率市场整个发展阶段进行控制,发挥货币政策的最大化作用,对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满足经济结构发展要求,促进结构体系产业升级。

三、结论

利率化市场是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发展形式。利率化市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现有的应用形式呈现出较多的问题,为了确保利率化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发展中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经济结构形式的合理性,强化应用职能,展现出经济结构形式对应用介质造成的影响,加强对经济体系的合理化控制。

参考文献:

[1]兰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5

[2]刘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有效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3]刘莉.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第6篇

文章在探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内涵基础上,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引入到《营销策划》教学改革中,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设计。

[关键词]

工作过程;教学改革;营销策划;真实项目

在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营销策划活动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经营活动,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国内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纷纷开设《营销策划》课程,但由于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使得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与企业营销策划工作岗位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改进《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活动,以适应企业对营销策划人才的要求就成为各个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内涵

根据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以劳耐尔(Rauner)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是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改革中产生和发展的,也是在行动导向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按照工作岗位行动领域设计教学内容及设计学习情景,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行动中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同时,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不仅仅只是根据相对稳定的工作活动内容来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而且还要面向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职业工作过程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符合时展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始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新思潮。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院校在理论和实训等课程中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

2当前《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营销策划》课程是在中国很多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一门将《市场营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企业营销活动相结合的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的市场营销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企业营销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企业有关营销策划岗位的工作。但目前很多学校在《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这门课程的要求,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背离了课程开设的初衷。《营销策划》是培养理论应用的专业技能课,它的先导课程是《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是学习营销理论的专业基础课,它与《营销策划》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理论课和与之对应的技能课的关系,因此它们理论上的主要内容是雷同的,例如两门课程主要内容都是探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4PS)。不过,同样的内容,《市场营销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营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营销策划》的主要任务则是把前者的基本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但在目前很多《营销策划》的教学上,并没有很好的处理两者的关系,过于注重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创造性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方面,这种教学目标的迷失导致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市场营销学》存在很大程度的雷同,等于让学生重修一遍《市场营销学》,背离了开设《营销策划》课程的初衷。

第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方法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传统《营销策划》课程大多采取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这相对于其他很多理论课程而言确实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也确实更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教学双方的互动,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目前我们很多课堂案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们使用的大多数案例都是一些国内外具有代表性企业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都是过去的案例,不代表能符合现在很多真实企业的需要;其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始终是站在以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方向上来选择案例分析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路,容易将其禁锢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最后,由于学生缺乏与案例相关的行业或从业经验,案例往往仅仅被学生当作具体的实例来进行问题的分析、总结,这对知识的学习理解是蛮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所起的作用却是非常有限的。当然,意识到传统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营销策划能力的局限性之后,这几年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采用项目教学法,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项目的来源很多是虚拟的,或者干脆是直接将传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改为项目,这种教学方法其实是披着项目教学的外衣行传统案例教学的实,依然是一种相对封闭式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真实的营销环境与任务,无法验证各种不同方式营销策划方案的结果,使得营销策划工作的学习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或虚拟上,而不是真实的行动上。这也就很难从根本培养学生真实的营销策划能力。

第三,《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考核方法无法配合推动学生营销策划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教学考核方法是一个指挥棒,它可以左右学生的兴趣点与努力方向,可以激发也可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营销策划》课程考核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缺乏学生自身的参与;考核对象以知识为中心,缺乏对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考核;注重结果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这种考核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视野跳不出传统理论知识学习的局限,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到企业真实营销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无法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营销知识解决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

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论并结合企业营销策划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当前各个高等职业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经验,我们可以从《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以解决当前《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

第一,《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建立在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需求上面的。《营销策划》课程对应的是企业营销策划方面的工作岗位,初始岗位是策划助理,之后是策划专员、策划经理,最后到营销总监等高级别的岗位。《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能够满足策划助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提供一种知识和能力基础使学生有一种从策划助理晋升到策划专员、策划经理的可能性。根据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营销策划岗位的深入调研,我们发现虽然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对营销策划岗位人员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有一些核心的要求是共同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对生活充满热情,有创造性思维;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与团队合作的能力;③有一定的营销实践经验和丰富的营销知识;④能够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⑤能够撰写严谨、规范、可行、有创新性的营销策划案;⑥能有效参与或指导营销策划案的实施。根据企业对营销策划岗位人员这六方面的共同要求,《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素质、知识、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目标,其中第①、②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素质目标,第③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第④、⑤、⑥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专业能力目标。同时,基于《营销策划》课程作为专业技能课的定位,而且有《市场营销学》等先导课程,因此《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专业能力目标为主,知识目标为辅,同时兼顾素质目标的培养。

第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工作过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匹配,其要点是立足主要的工作任务,以“够用、适度”为原则,从“简单到复杂”选定特定的学习内容,构建一系列行动化学习项目。在企业的营销策划工作中,尽管具体的工作内容在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有一些不同,但基础的工作内容是接近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既包括常规的市场情报的收集,也包括针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市场调研;②为解决专门的营销问题,抓住可能的营销机会,形成专门的营销策划方案;③与相关部门合作执行相关营销策划方案;④对营销策划方案执行效果进行评估等。根据工作过程理论选择教学内容的“够用、适度”为原则,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以下行动化学习项目:①营销调研方案的设计与执行;②销售促进策略与方案编制;③广告策略与方案编制;④公共关系方案策划;⑤新产品上市方案策划;⑥企业形象设计与传播方案编制六个项目。

第三,《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方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主要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所组成,工作过程导向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开始在很多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试用,但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学生的营销策划训练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或虚拟上,而不是真实的行动上,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真实的营销策划能力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构建一种以真实项目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为辅的营销策划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的核心就是依托企业真实营销策划项目进行营销策划实践教学,通过完整的企业真实项目将整个课程教学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营销策划理论与真实企业营销实践相脱节的难题,构建一种能突显,并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真实营销策划体验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自主的将所学市场营销知识转化为实际营销策划工作,培养学生综合的营销策划能力。以真实项目教学法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①在本课程开课第一节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这种教学法,初步营造一种真实工作氛围,然后采取抽签分组的办法分组,4~5人一组把班级划分成若干个策划团队。②教师把真实企业要解决营销问题转化为策划项目,并把项目中的企业基本情况、营销现状,主要问题与要求,形成项目文案发给每个小组,进行策划。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这些真实的企业营销策划项目必须有代表性而且难度适中,同时选择的企业应该愿意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教师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产学研基地,为学生寻找真实的营销策划项目。③安排学生到相应企业进行参观和调研,邀请相应的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就企业的营销情况、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等与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明确企业要解决的营销问题和要求。④各个策划团队开始设计营销策划工作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明确策划问题、市场信息收集与调研、市场环境分析、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组合策略设计、营销创意方案设计六个步骤。⑤各个策划团队按照设计好营销策划工作过程开展营销策划工作,并最终形成营销策划案。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引,同时为学生与企业的互动提供支持。⑥组织营销策划案的答辩会,各个策划团队把营销策划案转化为PPT进行答辩,答辩评委由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教师、各个策划团队代表构成。答辩结束后,由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和教师分别对各个营销策划方案进行总结和点评,同时在答辩中表现最优的方案将按照企业营销负责人的意见修改并转为企业解决该营销问题的方案,由企业组织设施并将结果反馈给同学们。

第四,《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伴随着考核方式的改革,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评价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为中心,过于注重结果性的传统考核方法。建立考核主体多元化,以营销策划能力考核为中心,知识考核为辅;过程性考核为主,结果性考核为辅;实现多元化与多角度的360度考核方法。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即考核主体由原来的任课教师变成了任课教师、学生本人、团队其他成员、非团队成员以及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等,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的考核。以营销策划能力考核为中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将所学营销知识转为实际营销策划工作的能力。过程性考核可以把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与他人沟通与协作精神,对营销知识的领悟、掌握与应用,以及工作过程的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4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真实的企业营销项目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营销策划实践活动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改变了传统《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实践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无法真正落地的问题,为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同时这种教学改革给当前院校的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院校校企合作新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政仪.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8).

[2]杨慧.基于任务驱动与团队项目教学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2015(10).

[3]张翔云.创新能力视角下专业技能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2014(5).

[4]卢莹.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教学法在《营销策划》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4).

[5]谭属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质疑[J].高等教义研究,2010(4).

第7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教学改革;营销策划;真实项目

在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营销策划活动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经营活动,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国内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纷纷开设《营销策划》课程,但由于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使得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与企业营销策划工作岗位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改进《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活动,以适应企业对营销策划人才的要求就成为各个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内涵

根据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以劳耐尔(Rauner)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是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改革中产生和发展的,也是在行动导向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按照工作岗位行动领域设计教学内容及设计学习情景,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行动中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同时,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不仅仅只是根据相对稳定的工作活动内容来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而且还要面向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职业工作过程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符合时展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始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新思潮。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院校在理论和实训等课程中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

2.当前《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营销策划》课程是在中国很多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一门将《市场营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企业营销活动相结合的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的市场营销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企业营销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企业有关营销策划岗位的工作。但目前很多学校在《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这门课程的要求,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背离了课程开设的初衷。《营销策划》是培养理论应用的专业技能课,它的先导课程是《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是学习营销理论的专业基础课,它与《营销策划》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理论课和与之对应的技能课的关系,因此它们理论上的主要内容是雷同的,例如两门课程主要内容都是探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4PS)。不过,同样的内容,《市场营销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营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营销策划》的主要任务则是把前者的基本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但在目前很多《营销策划》的教学上,并没有很好的处理两者的关系,过于注重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创造性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方面,这种教学目标的迷失导致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市场营销学》存在很大程度的雷同,等于让学生重修一遍《市场营销学》,背离了开设《营销策划》课程的初衷。

第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方法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传统《营销策划》课程大多采取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这相对于其他很多理论课程而言确实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也确实更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教学双方的互动,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目前我们很多课堂案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们使用的大多数案例都是一些国内外具有代表性企业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都是过去的案例,不代表能符合现在很多真实企业的需要;其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始终是站在以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方向上来选择案例分析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路,容易将其禁锢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最后,由于学生缺乏与案例相关的行业或从业经验,案例往往仅仅被学生当作具体的实例来进行问题的分析、总结,这对知识的学习理解是蛮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所起的作用却是非常有限的。当然,意识到传统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营销策划能力的局限性之后,这几年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采用项目教学法,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项目的来源很多是虚拟的,或者干脆是直接将传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改为项目,这种教学方法其实是披着项目教学的外衣行传统案例教学的实,依然是一种相对封闭式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真实的营销环境与任务,无法验证各种不同方式营销策划方案的结果,使得营销策划工作的学习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或虚拟上,而不是真实的行动上。这也就很难从根本培养学生真实的营销策划能力。

第三,《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考核方法无法配合推动学生营销策划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教学考核方法是一个指挥棒,它可以左右学生的兴趣点与努力方向,可以激发也可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营销策划》课程考核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缺乏学生自身的参与;考核对象以知识为中心,缺乏对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考核;注重结果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这种考核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视野跳不出传统理论知识学习的局限,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到企业真实营销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无法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营销知识解决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

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论并结合企业营销策划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当前各个高等职业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经验,我们可以从《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以解决当前《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

第一,《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建立在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需求上面的。《营销策划》课程对应的是企业营销策划方面的工作岗位,初始岗位是策划助理,之后是策划专员、策划经理,最后到营销总监等高级别的岗位。《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能够满足策划助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提供一种知识和能力基础使学生有一种从策划助理晋升到策划专员、策划经理的可能性。根据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营销策划岗位的深入调研,我们发现虽然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对营销策划岗位人员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有一些核心的要求是共同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对生活充满热情,有创造性思维;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与团队合作的能力;③有一定的营销实践经验和丰富的营销知识;④能够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⑤能够撰写严谨、规范、可行、有创新性的营销策划案;⑥能有效参与或指导营销策划案的实施。根据企业对营销策划岗位人员这六方面的共同要求,《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素质、知识、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目标,其中第①、②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素质目标,第③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第④、⑤、⑥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专业能力目标。同时,基于《营销策划》课程作为专业技能课的定位,而且有《市场营销学》等先导课程,因此《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专业能力目标为主,知识目标为辅,同时兼顾素质目标的培养。

第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工作过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匹配,其要点是立足主要的工作任务,以“够用、适度”为原则,从“简单到复杂”选定特定的学习内容,构建一系列行动化学习项目。在企业的营销策划工作中,尽管具体的工作内容在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有一些不同,但基础的工作内容是接近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①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既包括常规的市场情报的收集,也包括针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市场调研;②为解决专门的营销问题,抓住可能的营销机会,形成专门的营销策划方案;③与相关部门合作执行相关营销策划方案;④对营销策划方案执行效果进行评估等。根据工作过程理论选择教学内容的“够用、适度”为原则,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以下行动化学习项目:

①营销调研方案的设计与执行;②销售促进策略与方案编制;③广告策略与方案编制;④公共关系方案策划;⑤新产品上市方案策划;⑥企业形象设计与传播方案编制六个项目。

第三,《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方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主要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所组成,工作过程导向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开始在很多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试用,但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学生的营销策划训练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或虚拟上,而不是真实的行动上,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真实的营销策划能力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构建一种以真实项目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为辅的营销策划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的核心就是依托企业真实营销策划项目进行营销策划实践教学,通过完整的企业真实项目将整个课程教学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营销策划理论与真实企业营销实践相脱节的难题,构建一种能突显,并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真实营销策划体验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自主的将所学市场营销知识转化为实际营销策划工作,培养学生综合的营销策划能力。以真实项目教学法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①在本课程开课第一节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这种教学法,初步营造一种真实工作氛围,然后采取抽签分组的办法分组,4~5人一组把班级划分成若干个策划团队。②教师把真实企业要解决营销问题转化为策划项目,并把项目中的企业基本情况、营销现状,主要问题与要求,形成项目文案发给每个小组,进行策划。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这些真实的企业营销策划项目必须有代表性而且难度适中,同时选择的企业应该愿意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教师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产学研基地,为学生寻找真实的营销策划项目。③安排学生到相应企业进行参观和调研,邀请相应的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就企业的营销情况、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等与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明确企业要解决的营销问题和要求。④各个策划团队开始设计营销策划工作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明确策划问题、市场信息收集与调研、市场环境分析、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组合策略设计、营销创意方案设计六个步骤。⑤各个策划团队按照设计好营销策划工作过程开展营销策划工作,并最终形成营销策划案。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引,同时为学生与企业的互动提供支持。⑥组织营销策划案的答辩会,各个策划团队把营销策划案转化为PPT进行答辩,答辩评委由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教师、各个策划团队代表构成。答辩结束后,由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和教师分别对各个营销策划方案进行总结和点评,同时在答辩中表现最优的方案将按照企业营销负责人的意见修改并转为企业解决该营销问题的方案,由企业组织设施并将结果反馈给同学们。

第四,《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伴随着考核方式的改革,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评价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为中心,过于注重结果性的传统考核方法。建立考核主体多元化,以营销策划能力考核为中心,知识考核为辅;过程性考核为主,结果性考核为辅;实现多元化与多角度的360度考核方法。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即考核主体由原来的任课教师变成了任课教师、学生本人、团队其他成员、非团队成员以及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等,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的考核。以营销策划能力考核为中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将所学营销知识转为实际营销策划工作的能力。过程性考核可以把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与他人沟通与协作精神,对营销知识的领悟、掌握与应用,以及工作过程的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