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范文

时间:2024-04-08 14:48:33

序论:在您撰写学生工作管理规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

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7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2014年,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和部署,提出要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可见,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发展教育势必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规范管理。

1 高校学生现状

学业压力重,自学能力欠佳。学生长期习惯了中学的教育管理模式,面对大学的放任型管理容易产生怠慢情绪,自学能力不能达标。

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但就业时眼高手低。高校学生往往存在很强的优越感,虽然他们的就业意识很强,却往往看不起一般的工作岗位,放不下大学生的架子,总想谋得收入高又体面的工作岗位。

整体素质较高,个体差异较大。由于高考招生的分数跨度较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素质参差不齐。

自尊心强,但意志薄弱。高校学生往往自尊心强,甚至有的存在自负心理,面对挫折、失败时,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导致孤僻、自杀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2 结合学生管理实践,促进高校学生规范化管理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提倡“严、细、实、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规范化管理。

2.1 严:严格管理

学校提倡严格管理、依法治校。新生进校后,全部进行《学生管理规定》考试,其考试成绩分别纳入素质拓展必修分、学生操行评定和各班班级综合目标考核。同时,学校组织开展“校风校纪集中整治月”活动、“每两周整治一个陋习”行动,对迟到、旷课、晚归的情况和校园流动吸烟、赌博、酗酒等不文明陋习进行集中整治。学校要求一年级学生必须做早操和上晚自习,全校学生每周日必须开班会课,并坚持“五查”工作不断线,即早上查早操、上课查迟到、晚上查自习、熄灯查寝室与日常查陋习。此外,还举办违纪学生培训班,对违纪同学进行集中教育和学习,并规范学生解除处分影响程序,对未解除处分影响的毕业生暂缓派遣等,使校风校纪得到进一步加强,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2.2 细:细致教育

“细”是指学校管理规范细化,管理工作细致深入。学校成立学生教育管理委员会,制定了24个学生管理标准,6个岗位工作标准,编印了《学生管理工作手册》和《学生教育管理常规工作流程》,对学生评优、安全法纪教育等72项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完成时间和具体要求进行公示,促使学生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根据不同学生个体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让学生从内心感到学校的温暖,真正体现教育管理中的人本理念。

2.3 实:实用实干

“实”是指学校管理责任落实,培养学生实干、立业、敬业精神,培养“实用、实干”人才。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是看学生素质的高低。因此,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使每个学生都有所作为就成为高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面临学生就业的压力,要狠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让工作人员结合专业给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保证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综合素质普遍达标,经得起用人单位的考核、选聘和使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率保持稳中有升。

2.4 新:创新工作平台

学校以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与严格管理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和手段,提高管理实效。在制定和不断完善24个学生管理标准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和推广新的现代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开发新的工作平台,全校采用OA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学生管理采用教务管理系统软件,通过校园网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利用电子信息屏全天滚动学校的各类实时信息等。

3 结 语

面临新形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总结经验,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新方法,因材施教,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现状,用智慧启迪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参考文献

[1]杨金土.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6(1).

[2]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1(3).

[3]林峰.高校学生人本管理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伦理规范;隐私权保护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一项日常工作,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与教学工作相比,育人的责任同样十分重大。学生管理涵盖范围大,涉及部门多,对学生信息的掌握最全面最详细,客观上也构成对学生隐私权保护的重大威胁。随着高校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不断强化,学生管理也比过去更为人性化,加上法制的进步,高校管理者都会把避免侵犯学生隐私权作为管理的一项要求加以明确。

一、大学生隐私权概述

1、隐私及隐私权的提出。学者王利明、杨立新将隐私界定为个人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隐私权提出国外早于国内,1980 年美国学者沃伦和布兰戴斯在 《论隐私权》 中主张 隐私权是个人“免受外界干扰、独处的权利。”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隐私权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隐私权是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的权利,是一种人格权利。相关争鸣还会继续,但毫无疑问,隐私权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普遍认同,包括司法实践。

2、大学生隐私权特点。高校学生隐私权和普通公民隐私权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我国高校学生一般均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需要监护,从这个意义上看与成年公民隐私权保护没有区别。但高校学生因为就读而与高校形成特殊法律关系。既有作为平等主体形成的契约关系,又有根据教育法规定形成的准行政管理关系,学校根据法律享有的管理权必然克减学生某些隐私权利,意味着学校基于管理需要,要求高校学生让渡部分隐私权,在高校行政管理权和学生隐私权之间进行平衡,使得高校学生隐私权内涵缩小,形成高校学生隐私权的特点。

3、大学生隐私权保护现状。(1)隐私权保护意识增强。伴随着国家法治的不断进步,公民权利意识普遍增强。高校学生隐私权意识从初步觉醒到比较敏锐,从简单的讨说法进步到依法维权,对学校管理者保护学生隐私权的要求越来越高。(2)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更为全面。体现在既有实质性保护又有程序性保护,救济途径也日益趋于多样,除了传统的行政途径外,法律手段维权也已经常态化。

二、高校学生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局限

1、高校管理者侵权行为隐性化,规避法律的倾向明显。虽然,随着高校管理者和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宪法、民法通则、侵权法等法律保护的逐步完善,公然侵犯高校学生隐私权的事件逐步减少,但以管理名义侵犯学生隐私权、以合法目的、正当需求为包装侵犯学生隐私权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由于有管理合法性作掩护,侵权的非道义性和非法性更易被掩盖,侵权行为表现隐性化,被侵权学生更不易被觉察,法律规制技术难度加大。

2、法律权利平衡难度大。 当保护高校学生隐私与加强管理发生冲突的时候,高校管理者还是习惯于压缩学生的隐私权利空间,侵权冲动继续强劲,不习惯和不善于对权利进行比较衡量,决定哪些权利利益应该优先保护,那些应该次要保护,涉及学生隐私权和学校管理权冲突时,不假思索的的优先考虑学校管理权,甚至不惜以侵犯隐私权为代价换取管理效益。

3、被侵权后维权成本较高。一旦发生侵权,基于高校和高校学生的特殊关系,相对而言,学生处于弱势地位,首先在考虑是否维权时顾虑重重,学生多数时候往往选择隐忍,在其他途径通常难以奏效的情形下,法律渠道就是最后的选择。而法律手段尤其是诉讼则存在技术要求高,周期长,结果不可预知,还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等的缺陷,从而难以从根本上比较完美的保护高校学生隐私权。

三、加强高校学生管理者伦理道德建设,提高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水平

1、伦理道德是要求最高的社会规范。所谓伦理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累而成的赖以维持正常社会生活的道德行为准则体系。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日常面对的都是需要关怀教育培养的大学生,管理者负有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我们常说管理就是服务,说到未必能够做到。我们法律法规设定了管理者的红线,一般而言这是最低的要求。对于高校而言,仅仅不违法违纪是远远不够的。在学生管理上,要有对管理者要求更高的伦理道德规范的软约束,这种规范不仅是靠管理者良心的自我评判,自我约束,这毫无意义是最重要的,也可以外化为有形的可操作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使得管理者不忍、不愿、不能侵犯学生隐私权。

2、高校学生管理者应具有较高伦理道德修养能自觉实行人本化管理。高校学生管理要本着以人为本、关心学生成长、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宗旨,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人格权利,当然也隐含管理者不能侵犯学生隐私权的内容。通常认为管理人员只要按照现行规章制度执行,规行矩步,大抵可以算得是称职。但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较高的伦理道德修养,不能以大爱育人的观念指导行为,则难以真正走进学生心中,难以对学生形成爱的感召,难以和学生声气相通,也就难以设身处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如此,当现有规定有侵犯学生隐私权内容、某些做法威胁学生隐私权利,就缺乏一种发现问题的敏感性,缺乏有错必纠的内在动力,缺乏为学生权利鼓与呼的勇气。当学生隐私权保护和学生管理职能发生冲突时,可能习惯性的站在管理位置,以权力凌驾权利。如果管理者有较高的管理伦理素养,则可能站在公允的立场,寻求合理平衡,当学生隐私权的保护利益大于管理规定行为利益时能鲜明的必答保护隐私权的立场

3、高校学生管理者良好的道德情操需要自省他律相结合通过循序渐进达成。(1)树立正确的大学教育理念。明确大学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大学的本质,是做好高校教育管理的前提,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徐显明先生对大学的本质如是概括:“大学是自由者的乐园,是新民的摇篮,社会的灯塔,是创新的活水,是真理的福地,是人文的酵母,是知识的源泉,是道德的高地,是良心的堡垒。”这正是大学教育者管理者必须确立的理念。唯有如此,高校学生管理才能认真践行以学生为本,想学生所想,将这种精神品质贯彻到管理活动中去。有了这个大前提,学生的隐私权利和其他权利相应的便会处于一种宽松有利的环境中,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这种对学生权利的尊重不是来自于外在的诸如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强制,而是发自管理者内心,因而是真诚可持续的。(2)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的道德品质教育。高校学生管理由管理者来完成,管理者素质高下决定了管理质量。如前所述,管理者是否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否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建立了以人为中心和归宿,以尊重和保护学生权益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是成功管理的必备条件。对于管理者,不管是哪个部门什么岗位,都要进行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教育和培养,既要有一以贯之的自我修养,自我省悟,不断提高,自我完善,又要有学校持之以恒的教育感染,宣传倡导,不仅靠管理者的自觉,还要有伦理道德规范具体化的职业道德约束,有概括的校级规章制度,也有细化的操作指导,既坚持正面导向,树立榜样,又通过纠错机制提供警醒。具体做法很多,根据不同校情、不同人员采取不同的方法,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建立考核机制,保证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始终由道德品质高尚、掌握管理伦理原理、对学生充满感情的教师担任。要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权利守护神,不做第二家长,不做教育官僚。

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在今天这个走向权利的时代,已经不再前沿和时尚。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关涉到高校的声誉,也反映高校管理水平,最终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国家未来。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法律保护不是唯一的手段,甚至也不是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伦理道德修养,强化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侵权的冲动,让高校管理充满文明之光。

参考文献:

[1]王利明: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J].法学家2012(6).

[2]徐显明:大学理念论纲[J].中国社会科学,2010(6).

[3]何怀宏著: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大学生隐私权保护研究》阶段性成果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一般课题。编号为:11YB098。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现状;见解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244-02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档案主要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从事教育活动,日常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整体概况,它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发展历程,对学校今后的壮大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因而,规范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升学校的管理层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1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学校发展历史记录的见证,以及重要知识载体之一,学校档案承载着文件资料管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教职员工的档案管理,模范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交流视频,学生学籍管理等等。这些资料汇集着最能体现出学校真实现状的原始数据,对于学校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学校档案作为记录学校的现有成果及发展历程的积累,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改进具有非常大的利用价值,通过对学校档案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整理分析,可以比较科学理性地推导出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而给学校的教学领导者提供借鉴及改进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今后学校的形象的提升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2 当前各大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情况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虽然一直以来是学校日常工作的基础,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档案工作了解的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档案工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基于这样的大环境,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应资源及管理方法都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和改进,本文对这一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并整理如下:

第一,学校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热情不够,意识不够到位,对于档案的利用率存在着普遍不高的形象。由于受以往档案工作氛围的影响,档案管理人员常常体会不到档案工作对于学校日常管理及建设的重要性,因而使得原来就不为各方所重视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不为人知晓。

第二,学校的档案管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纵观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临时抽调,匆忙上阵的居多,很少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去从事此项工作。这些临时抽调的人员,由于其专业知识的缺乏,而在从事档案管理之后,正规的系统培训也未能跟上,这些因素常常会导致他们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很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最终将会大大制约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三,学校的档案管理缺少相应的硬件支持。我国当前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直接导致了在实施档案管理工作时资金难以完全到位,资金不足使得档案在保存过程中很难得到正规的保护,因而极容易造成档案的缺失,损毁。另外,档案的现代化,电子化进程也必然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这就使得档案在整理过程中,还得按照比较原始的方法进行,这样的结果不仅使得档案管理很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档案的管理效率。

3 如何改进当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

档案管理虽然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但是随着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认识的逐步加深及了解,档案管理工作也得到比以往大得多的重视。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最为普遍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一,继续加强对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到学校管理层的面前,以引起学校管理层的足够重视,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完善档案管理的制度,将原来比较松散的管理方式予以制度化,细则化,正规化,使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机制,从而推进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第二,提供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相当业务素质的管理人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校档案的管理效率及利用率。而要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位,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而精深的业务素养同样重要。因而在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其上岗后的专业知识强化培训,另外对于现代通用的现代化管理技术,方法也要随之跟上,这样就能让高职院校的档案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代自然和谐地接轨,从而全方面地提高学校档案的管理水平。

第三,完善学校档案管理的必要硬件设备。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在进行档案管理时,要保证档案不会受潮,不会过渡暴露在强光下,不会受到过高温度的侵袭,不会受到虫类的侵蚀等等。此外,将档案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归纳归档的综合档案室也必不可少。通过完善这些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和设施,可以使得保存的档案得到最为妥善的保管,为今后的利用提高可靠的保障。

第四,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档案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所有的领域现代化,信息化势头不可阻挡。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要将原来手工管理的原始方法一跃而成为无纸化的现代化管理方法,要实现这一飞跃就必须得实行档案管理电子化。在纸质档案实现电子化后,所生成的电子文档就能非常便捷地提供给学校领导层,便于他们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了解,让他们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到档案信息的实用价值,加深他们对档案的了解,从而加大对档案管理的支持力度。另外,电子档案对于其他使用者而言,其方便程度也将远远高于纸质档案,使用者还能比较方便地通过网络对于他们所需要的档案进行远程调用。这样的改进可以极大的盘活原有的档案资源,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了解和支持。

第五,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与当前的高职院校自身的校园文化实现完美结合。将学校管理作为学校形象及价值观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在此基础之上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加以合理化地处理,使之与德育教育活动和谐结合,从而催生出具有时代特色,同时又不背离高职院校办学精神的合作产物出来。这样将最大范围地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的文化特色及历史底蕴,为高职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充足的素材及强大的资源支持,从而达到智育,德育两手抓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所有档案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中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的前提下,还要做好将整理好的档案资料实现其资源化,以方便提供给使用者相对快捷的服务。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以现代化的手段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管理方法高效化,档案程序正规化,同时确立出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将档案的利用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推进学校教学事业向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莉.谈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J].镇江高专学报.

第4篇

关键词:勤工俭学;管理;利弊;规范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33-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全面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勤工俭学。据了解,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加之法律对大学生勤工俭学还未进行确切的保护以及大学生自身力量的单薄,部分大学生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因此,高校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和保护,成为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的坚实后盾。本文就组织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意义、高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管理方式进行浅析和探讨。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利弊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意义

1.缓解贫困生的经济问题,提高贫困生的自信心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实施非义务教育,学费和生活费对于经济状况并不乐观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经济压力。这种经济压力,同时影响着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完成,以至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而产生自卑和焦虑的心理。勤工俭学不仅能够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负担,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轻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2.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勤工俭学已不仅仅是贫困生的专属工作,大学生也意识到,要适应最新的就业需求,必须早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它也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利机会。此外,大学生勤工俭学也能够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

很多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认识到了劳动的艰辛,开始体谅父母的赚钱的不易,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生活节约。勤工俭学使大学生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兼职工作可以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在打工的过程中也培养了时间观念,懂得了自强自立,珍惜时间,增强了自身的意志力。

(二)大学生勤工俭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调查中发现,目前某些校外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打工心切的心理向大学生收取各种费用,包括报名费、中介费、培训费、信息费等等。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一味地相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工作过程中对劳动合同并不重视,警惕性低,法律意识较差,经常会出现上当、吃亏的情况,如打零工中途被辞退、做家教最后不予以结算等。一些商家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打工每日超过正常工作时间,克扣工资;而大学生即使权益受到侵害,也只能忍气吞声。

2.勤工俭学已变为“勤工逃学”

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对勤工俭学没有深刻的理解,功利性较强,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大部分学生勤工俭学以赚钱为主要目的,利用大部分时间出去打工,缩短了自己的学习时间,虽然在社会交际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却耽误了自己的学业,有些甚至导致无法毕业。

3.勤工俭学体制不健全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不能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保障。少数大学生由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被商家坑骗进行非法传销、陪酒等活动,耽误学业,误入歧途。

勤工俭学从宏观上对大学生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从微观上讲,它还是存在这一些弊端,利用不好,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对勤工俭学进行管理和改进,健全勤工俭学的管理体系,满足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不利因素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在校内为大学生勤工俭学提供岗位

部分高校效仿国外的做法,在校内开设勤工俭学岗位,组织勤工俭学的大学生进行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例如,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目前共设置勤工俭学岗位18个,拥有勤工俭学大学生52名,分别从事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图书 加工、图书排架整理工作。这对于大学生和学校都是十分有利的。这不仅减轻了学校图书馆的工作压力,为读者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安全、有保障的勤工俭学岗位,大学生在图书馆工作的同时还能接触到大量的图书和文献,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增强自身的知识,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对大学生的学习也是有益的。学校还可在食堂、寝室等提供岗位,或根据学生的专业安排做教研室的清洁工作。

(二)做学生与商家的“中介”

由于目前大学生的勤工俭学岗位供不应求,学校的岗位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可建立勤工俭学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中介服务,避免了校外中介机构对大学生的欺骗。高校可设置专门的办公场所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一方面,联系安全可靠的用人单位,为大学生拓宽勤工俭学的渠道,提供更多的岗位;另一方面,建立完整的勤工俭学大学生的信息库,包括大学生的家庭信息、课程安排、个人能力、工作要求。各取所需,作为同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老师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大学生的能力和时间,正确、热情地引导大学生,为大学生选择合适的工作。

1.岗前培训。在大学生上岗前进行职业基本技能和基本法律保护的培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心、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这不仅能够更好的完成勤工俭学,还能为毕业后的就职工作做好准备,并学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与此同时,应教育同学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只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工作,老师将根据学生课程安排给同学分配工作。

2.工作监督。 老师应对大学生的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与商家保持沟通,对工作进行考评,对每一名学生打分,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避免工作散漫,促进大学生努力工作。同时,也要人性化的管理,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尊重和理解他们,并即时的进行指导。

3.帮助大学生维权。在大学生工作之前,要求商家与大学生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或者协议,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大学生上当受骗后无证据、无处申诉。

4.高校实施勤工俭学学分制。学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进行规范性管理,能尽量避免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受到欺骗,成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有利支撑。在此基础上,学校应积极支持大学生勤工俭学。高校可根据学生在勤工俭学中的表现和时间是否安排合理为参加勤工俭学的同学加相应的学分。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早些接触社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

结语

以上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利弊进行了浅析,并对高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管理提出了建立勤工俭学中心的建议,希望能引起高校能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提高重视度,加强对勤工俭学的科学管理,完善高校的勤工俭学体制,真正地帮助和保护大学生,使大学生能够有效的减轻经济负担,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使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少丹.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10).

[2] 占伟.浅谈大学生勤工俭学现象[J].科教导刊,2011,(12).

[3] 刘子骥,钟晓莉.试论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

[4] 管虹.搞好高校勤工俭学工作的思考[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12).

[5] 王继征.浅谈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科学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study under a work-study

programme and the students' work of the study under a work-study programme

GAO Zhi,XIN Qin,XIN Yi-xuan,YUAN Bo,NIU Yan,LIU An-kang

(Jiamusi University,Jia Musi,China)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培训;规范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是提高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十分重视。但是因为对其缺乏规范性管理导致了技能培训工作没有能够发挥出其作用。到现在高职院校在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混乱、各系随意组织、科目繁多、收费标准不统一等多种问题,严重的妨碍了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作用的发挥。为此,必须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文中主要就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对学生就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和大学生就业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拥有技术的技工人才在人才市场上非常受欢迎。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在技术、技能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学生的技能没有掌握到位,缺乏实践,那么毕业后也难以找到工作。市场对就业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的就业期望进行调整,从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要真正的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能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与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还会在学习之余去考取相关的各种职业资格证,这对他们的就业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现在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已经开始实施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这样的制度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人才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布局对于劳动密集型人员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较多,基于这种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的现实,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管理现状

虽然职业技能培训对学生的就业十分重要,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工作管理混乱

从学校整体上来看,学校没有注重对学生培训工作进行良好的管理,没有能够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措施对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基本是处于放任不管的情况,使得学校的培训工作相当的混乱,为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没有明确的导向。

(二)各系随意组织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着各系随意组织的现象。当然各系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难以进行统筹管理,因此往往都是由各系自由的组织,但是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高职院校中的各系在组织学生技能培训活动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正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常是当前市场上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针对这些方面来组织培训活动,而没有计划和前瞻性,没有对未来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导致了学生所获得的技能只能够满足当前需要,而难以满足今后的市场发展的需要,难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培训科目众多

在进行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培训计划,所培训的科目也没有经过详细的考虑,其中有很多都是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很少会用到的,同时培训的科目也相当的众多,没有能够形成一套有机的、完整的体系,只要和学生所学科目相关的内容基本都各自设有培训科目,学生的各项技能被拆分开来单独培训,这样的培训虽然能够对学生的各项技能有促进作用,但是却难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管理的作用

(一)增加学生未来就业的自信心

通过参加技能培训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而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培训活动更加的合理,让学生们能够有更多的信心面对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和杂乱无章的技能培训相比,对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学生们接受更加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学校对他们技能提高的关心,进而能够让学生从心理上增强就业的信心。

(二)合理组织培训科目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有助于对学生的培训科目进行梳理,让培训工作能够更加的合理。同时合理的培训科目管理需要良好的规划组织,需要对人才市场当前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变化进行调查,进而能够对培训科目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可以胜任当前的市场需求,还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保持一定的优势。同时能够对一些培训科目进行整合,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并能够对一些不必要的培训科目进行梳理。

四、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规范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统一管理

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统一管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评机制,对各系随意开展培训工作的现象进行清理,同时必须对各系的培训工作进行协调,加强各系之间的合作,这样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构建合理的审核制度,对新增加的培训科目进行严格的审核,防止出现随意组织培训科目的现象的发生。

(二)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对一些效果不显著的培训科目进行淘汰,让技能培训工作的结构更加的合理。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面相当广泛,在进行管理时较为困难,并且也难以取得一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存在广撒网、培训科目众多的情况。要进行规范管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与激励措施,成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对在技能培训工作中取得突出效果的教研室和个人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够促使技能培训工作的发展更加的合理。

(三)技能培训方式多种多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产业机构的调整力度变得更大,并且随着加入WTO后,我国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和技术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因为社会上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有所不同,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培训与管理体系,让培技能训工作既能够灵活多样,又能够规范有序。必须要主动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对技能培训活动进行灵活的设置,做好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突出技能训练。同时必须要确定技能培训目标的针对性,鼓励并支持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发展与学校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相当的混乱,虽然培训科目众多,但是却难以发挥出实效,学生的技能与实践能力提升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要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技能培训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松.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现状分析及改进设想[J].交通职业教育,2010,(06).

第6篇

近年来,农八师148团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不断创新思路举措,科学规划、打造精品,有力推动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上档次、上水平。立足本地特色,因地制宜搞好规划设计,不断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实现了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飞跃。

一、加强宣传,深入发动,充分调动项目职工区群众的积极性

始终坚持“围绕开发抓宣传、搞好宣传促开发”的指导思想,切实把宣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业综合开发整体工作之中。通过宣传积极争取职工群众参与、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提高项目区干部职工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思想认识,为营造良好的农业综合开发环境,同时强化宣传载体的作用,在宣传的主体、方法、手段上求创新,着力扩大农业综合开发的社会影响,通过召开职工大会、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宣传农业开发政策,大造舆论声势,充分调动项目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

二、加强项目库管理工作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搞好项目建设的基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项目工程,项目库的建立结合团场连队的现状,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相结合,通过项目建设使每个项目区之间达到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提高机耕路的通达率和防护林的覆盖率。同时由于项目要求上报的时间相对较短,要在较短时间内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实做细,完成高水平的现场踏勘,避免临时拼凑项目,减少和避免由于前期工作仓促所造成的决策失误,在短时间内高质量上报项目的有效办法,就是建立高质量的项目库,作为满足农业综合开发连续不断进行选项而设立的一项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做好开发规划的基础上,择优储备项目,择优筛选,使申报立项工作规范化、经常化。

三、科学布局,认真规划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功能和作用,以高标准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为切入点,按照有利生产、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的原则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行的目的,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工作。一是因地制宜搞规划,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突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进行综合治理。按照田块方整化、沟渠标准化、道路网络化、建筑物配套化、田间林网化、灌溉节水化、渠道防渗化、作业机械化进行规划设计,并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广纳民意搞规划。充分听取项目区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遵循他们的种植传统,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完成项目初步规划,进行公示后进一步完善。三是邀请专家搞规划,邀请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技术专家,对项目区进行系统考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确保项目区"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做到项目区结构调整、作物布局、科技推广科学合理。

四、严格施工管理

在项目实施中,始终把“质量第一,规范施工,力争质量管理创优,工程施工创优”作为工程建设的目标,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做到程序清晰,有章可循。工程质量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施工单位是否按图施工,是否按规范施工,为此,农发办的工程技术人员,长期驻守在工地,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使各施工单位真正能够做到目标明确、程序清楚、组织合理。各施工单位均配备了现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检员,切实履行好自检自查的职责。此外,按照“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原则,授权监理公司,全权委托监理公司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监理公司派出了一名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工程师常驻工地进行现场巡视检查,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基础处理等关键隐蔽工程实行旁站监督施工。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为了督促监理、施工各方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我们将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工程进度的快慢与施工、监理单位的经济效益紧密挂钩,使得利益与风险同存,从而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如期进行。

五、建立健全管护制度

第7篇

一、积极探索研究生工作新机制

1.强化“二级管理”,建设“四支队伍”,完善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学校逐步建立完善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干部队伍相结合、学校和院(系)二级管理、研究生导师负责、研究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为一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组建了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院(系)党政管理干部、导师和研究生干部四支队伍。一是在学校层面,学校党委和行政分别明确1名党委副书记和1名副校长主管研究生工作。二是在院(系)层面,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具体明确1名副书记和1名副院长分管研究生工作,研究生数量较多的院(系)还配备了1名专职研究生工作副书记;院(系)成立有研究生办公室,至少配备1名专职管理干部,有专兼职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秘书等工作人员。三是充分发挥导师的育人职责,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四是充分发挥研究生会、研究生创新团队等学生骨干和研究生助管队伍的作用。

2.推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形成研究生工作的内在激励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2008年4月8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了郑州大学在全国“211工程”综合性大学中率先推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今年4月16日,教育部召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座谈会,郑州大学作为地方高校唯一代表受邀出席会议并做重点发言,教育部领导和与会高校充分肯定了郑州大学改革的做法和成效。主要改革内容包括,一是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建立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动态管理机制,把奖助学金评定与研究生的实际表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研究生奖助力度;三是构建以科研为主导的招生指标配置新模式,综合考虑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研究生学术成果、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等因素,优化校内招生资源;四是完善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协调机制、过程管理机制和淘汰机制,强化质量管理,同时构建开放式培养和创新教育平台,积极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二、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

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各项管理工作,学校修订了《郑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规章制度汇编》,全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人手一册。

在工作中,坚持研究生院院长办公会议制度,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坚持每学期一次的“校领导与研究生面对面座谈”制度,为校领导和研究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坚持定期调研制度,如研究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心理健康普测等;建立研究生干部和信息员舆情报告制度,坚持每周报告一次,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建立研究生工作督导制度,学校聘请了一批有经验、热心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老教授、老专家和退休干部,成立了研究生教育督导团,同时要求各院(系)成立督导组,对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反馈信息,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工作。

三、不断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

1.做好研究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严把入口关。学校将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入口关前移,如在复试和录取前进行卷面笔迹核对、学生信息核对、博士生预先调档、政审等。在新生入校一个月内,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进行硕士生档案政审和本科学历审查。入学后,利用新生外语分班测试再次考核,若发现有替考或造假等情况,在认真核实后将给予其取消学籍处分。工作注重公开公正,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完善反馈机制,实行全程监控。

2.注重培养过程各环节的管理,渗透全过程。研究生管理工作贯穿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包括入学资格审查、报到注册、课程学习、成绩记载、毕业生信息采集等,在学期间出现的转学、休学、复学、退学、取消学籍、提前或延期毕业等,研究生人事档案管理、奖助学金评定等,还有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社会工作实践、预答辩、答辩、学位授予等环节,涉及研究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在研究生管理工作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范,注重人性化管理,积极做好研究生的有关政策解释和思想工作。

3.抓好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一是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二是开展校风校纪检查,监督学生到课情况,提高了研究生的上课率和学习效果;三是建立研究生学术奖励制度,鼓励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四是加强学术学分和实践学分管理,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拿不到学术学分和实践学分则无法进入答辩和毕业环节;五是严格执行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盲审抽查制度,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学术不端检测”,严把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出口关。

4.采用研究生工作网络管理系统,实现规范化管理。学校自行研发“郑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包括研究生工作各业务子系统和院(系)管理子系统,管理者、导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进行网上操作。通过网上管理系统可以完成研究生学籍管理、培养过程的监督审核、研究生校外住宿申请、奖助贷等日常管理工作。学校还充分利用网站、电子邮件、校信通、飞信、QQ群等现代网络工具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

四、着力加强研究生创新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1.构建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两大支持平台。多年来,学校重点打造了研究生学术活动的两大支持平台。一是实施研究生教育“非常6+1”创新计划平台,包括“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研究生学术论坛”“博士生访学计划”“优秀学位论文表彰活动”“研究生学术奖励计划”“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和“创先评优活动”,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创新活动。二是搭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即“郑州大学河南省研究生创新中心”、校外“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和校内“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同时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和研究生暑期创新实践服务团,拓展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2.打造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设立“郑州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每年立项150项左右,资助具备科研潜质和创新思维的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建成“研究生心理工作坊”,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普测、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沙龙等活动;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主题征文活动,在每年教师节前举行颁奖仪式和师生座谈会;成立“研究生英语俱乐部”,每周定期开展活动,强化英语培训,组织英语风采大赛和演讲比赛;创办《郑州大学研究生》杂志,举办“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媒体联席会暨研究生会联谊会”,增强高校研究生之间的交流;等等。

多年来,学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紧紧围绕郑州大学创建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积极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学校“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研究生心理工作坊”“研究生‘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平台建设”等多项特色工作品牌荣获2011年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