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项目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4-04-03 10:55:29

序论:在您撰写项目管理专业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项目管理专业知识

第1篇

一、高职设置项目管理专业的前景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动也非常频繁,对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软件开发或工程、新产品开发、生产和库存管理、金融服务、政府采购和咨询服务等。因此,所培养的项目管理人才应该适合在较宽的职业领域中工作,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不会因就业岗位变动或岗位内涵的变化而失去自身的工作能力。因此,项目管理专业是非常有前景的,涵盖职业面广,其稳定性也高。

二、项目管理专业涉及领域广泛

国防、建筑和水利等大型工程是我国最早应用项目管理的行业领域,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项目管理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石化、机械、钢铁、软件、信息、物流、公共管理和现代服务等多种领域。按项目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各类企业和各行各业在发展中达成的共识。项目管理具有全球化、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的三大特点,使得项目管理受到各国和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已不仅仅局限于工程领域。国内各行业的很多专家和学者对项目管理在不同领域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众多专家和学者认为项目管理作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效的技术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更多的职业领域中,这些领域同样需要项目管理人才。

三、高校项目管理专业设置情况

从目前国内各高校项目管理及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1、职业面向过于集中在建设工程领域

目前全国有几百所高校开设了本专科层次的“工程管理”专业,这些专业绝大多数均定位为依托建设工程领域,仅少量定位为依托其他领域。此外,有几十所高校以“项目管理”为名称设置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当中,少量的定位为依托IT类职业领域和综合项目管理,大部分仍定位为依托建设工程领域。由此可见,国内高校的项目管理专业设置绝大部分面向建设工程领域,即培养工程管理人才。这显然与项目管理专业广泛适应性的特点不符,也与我国社会经济各领域迅猛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一是工程管理不是项目管理的全部,只关注工程管理不利于项目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专业进行发展;二是没有满足其他职业领域对项目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三是容易导致项目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较狭窄的职业领域形成过度竞争。

2、综合项目管理专业培养层次普遍偏高

在包括高职在内的本专科层次上,综合项目管理专业的开设相对稀少。截至2008年,在460多所开设项目管理及相关专业的院校中,属综合项目管理的仅为8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还没有项目管理专业的目录,所以在高职高专等专科层次开设的项目管理专业都属于“目录外招生”,还颇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因此,专业培养层次偏高,不利于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应用型项目管理人才。

四、高职项目管理专业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1、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

项目管理专业的建设应紧密结合优势教育资源,细分专业方向,以相应的职业领域作为项目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根据学院既有条件,相应设置细分的专业方向:物流项目管理、物业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及生产制造项目管理等方向,以不同应用领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2、满足全方位的顾客需求

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求学校的专业建设要“好就业、就好业”。学校应确定“校企同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通过引进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将企业培训体系融入专业课程等方式,强化项目管理专业建设与服务企业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职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专项实习、定岗实习和综合实践等,让学生深入就业目标市场,密切联系企业,从而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能在现实中培养项目管理应用领域的知识和专项能力,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第2篇

【关键字】 高职 项目管理专业 专业设置 专业建设

引 言

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管理学科。从曼哈顿计划到中国修建三峡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从传统的军事、航天领域逐渐拓展到建筑、信息技术(IT)、电力、水利等各个行业,同时也成为政府和大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我国,项目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数以万计的各种项目急需大批项目管理人才,因此,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然而,当前我国项目管理专业的培养层次普遍偏高,而项目管理领域还需要大量从事基层工作的人员。可见,我国现有项目管理人才尚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本文以笔者所在某高职院校项目管理专业为例,拟就如何做好专业定位及专业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高职项目管理专业设置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职专业设置的依据是行业或职业分类,出发点是培养某行业或某种职业的技术性专门人才。这种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首先应按照行业或职业的分类和产业结构,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准职业领域,按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置专业。 [1]

1.专业设置应针对行业现状,满足区域经济、社会的现实及未来需求

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学校所在区域。因此,高职专业设置应充分考虑对人才现实和未来两个方面的需要,既要满足所在区域当前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科学地进行人才预测,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态需求。同时,还需要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实用性、操作性的特点,提高专业的适应性。[1]

笔者所在院校位于被誉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陕西省西安市。近年来,西安市的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6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是西安市的支柱产业之一,IT行业也是西安市未来大力发展的行业之一。

其次,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建筑工程领域不断有大批项目上马,对土木建筑方面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在IT和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学项目管理的不懂技术、搞技术的不懂项目管理,或半路出家、管理不到位的实际情况。同时,由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于专业化、学科化,社会上工程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又极少,中职教育层次偏低等原因,市场上既掌握行业专业技能,又具备项目管理知识和方法的项目管理人员非常缺乏。这样,为集专业技术、管理、经济等知识为一体的技能型、高素质项目管理人才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2.专业设置应合理划分专业方向

项目管理专业应用领域广,应设置专业方向,以利于学生就业的方向性并与相关岗位群相结合。

由于绝大多数工程建设和IT企业都是项目型组织或矩阵型组织,其业务单元大多是不同规模的项目,更有利于项目管理的实施,因此,在工程建设项目和IT领域的软件开发、硬件集成项目中,项目管理得到最广泛的应用。[2]

综上所述,为了主动适应市场对项目管理人才需求的变化,笔者所在院校根据目前区域产业结构及未来变化趋势,结合专业自身条件和优势,设置了信息技术和建筑工程两个项目管理专业方向,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3.专业设置要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1)专业人才培养所针对的行业与岗位群

①项目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方向)

该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所针对的行业领域是:建筑施工企业、建设监理单位及项目业主(投资)方等企事业或中介机构,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建设项目评价、决策、工程项目招投标、房地产经营管理等工作。[3]

②项目管理专业(信息技术方向)

该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所针对的行业领域是: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软件公司等IT企业和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部门、政府机关、管理咨询等行业或部门,从事IT项目实施、监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技术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专业所针对的岗位群包括:项目经理、项目管理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技术员、预算员等。[3]

③专业与职业岗位的衔接度和职业岗位需求

笔者所在院校的项目管理专业立足陕西,服务西部地区,面向工程建设领域,学生在校期间经考核可获得学历证书及项目管理员、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可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学生毕业后经过几年工作实践可考取与国家职业资格接轨的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等职业资格。尽管项目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从事并非项目经理工作,但是经过实践锻炼,有工程管理专业背景的人才将会成为工程建设行业中的中高级人才。[3]

高职项目管理专业建设

按照所在区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及专业的基础条件设立专业后,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职业能力要求,花大力气进行专业建设,以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和就业通畅。

1.科学制定项目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第3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制冷 空调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20-02

一 项目管理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是一件事情、一项独一无二的任务,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预算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并且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2.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面临的问题

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是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培养专业技术知识与综合工程实施能力的实践课程。虽然制冷与空调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综合能力”,但在培养过程中却主要注重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而对制冷行业的工程施工程序、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几乎空白。

3.项目管理模式引入制冷与空调实训课程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制定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计划和实训操作教学环节中,学校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的技术需求,忽略了实现目标需求的计划与组织。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各门分阶段的课程中是可取的,但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中是不适合的。因为在未来工作中学生面对的并不是单纯的技术要求,更需要工程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过程

1.准备阶段

各项目小组的课程计划由指导教师负责制订,课程计划的制订要兼顾课程目标的完成和小组成员的特长发挥。每个项目小组由7人组成。实训项目的选取,应按照学员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不同特点,由学员自由组合,形成项目小组。各小组在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后自行确定项目所需工具。

2.实施阶段

第一,学员在领取项目计划书后应认真阅读,充分理解项目的计划和目标。

第二,各小组应按照项目书的要求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市场调研,参考相似项目的项目计划,并且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提出对本项目的功能要求。再经过不断的优化,最终得出本项目的需求说明书、项目计划书、使用说明书。同时担任项目经理的学生要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按照较低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原则,制订本项目的时间计划、质量管理目标和人员组织机构。

第三,在项目计划制订完毕后,项目顾问要对项目方案进行评价,并且与项目组共同讨论,最终得出最优方案。

第四,项目小组按照优化后的方案和计划进行项目实施,形成施工文档和施工日志。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应尽量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发挥本小组成员的团队作用自行解决。

第五,在项目完成后,项目验收应由项目顾问组成员组成验收组进行项目验收,给出合格与否的评价。对于不合格的项目组应要求其重新实施项目。

3.总结评价阶段

第一,经过项目验收并被确定为合格的项目,项目组成员应按照自己在项目组的分工写出个人在项目中的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各项目组的总结报告应由项目顾问负责汇总。并在全部项目组完成项目后召开项目管理实施汇报会。由各组派代表进行发言,汇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思路,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从而找出解决方案。

第三,指导教师应根据各个项目组的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成绩。

三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关键因素

1.科学合理地选取项目

项目的选取是项目管理在实训课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实训教学项目要综合考虑知识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以及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偏好。项目的选取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考虑到所考查的理论知识能否集中体现在项目中。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要求,最终实现制冷与空调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为指导教师创造条件

在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技术顾问”角色,因此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还要求指导教师了解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变化潮流,以及制冷与空调技术项目的市场情况,所以,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指导教师多到有关企业进行调研,积累相关的开发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在各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要求担任项目经理的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因此在各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经理后,指导教师应对项目经理的资格进行审查。

3.为各项目小组提供必要的实训环境

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而且对学生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课题小组要为每个项目组配置良好的实训环境,在实训开始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设计选取适合本项目组的工具,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符合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四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优点

第一,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实训课程是模拟真实施工的过程,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项目管理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制冷空调工程项目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第二,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渐树立在工程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的意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在理论、技能、管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应用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1、实践教学的概念内涵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者汤百智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指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根据实验、设计和生产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做结合,以学生自我学习和操作为主,从而获得感性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2、高职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就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项目的简称,高职实训项目是指,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在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的指导下,针对学生职业技术应用和操作能力开展的教学训练过程。高职实训项目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类:第一,如果从空间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校内实训项目和校外实训项目,校内实训包括教学实训,校外实训包括教学见习和生产实训;第二,如果从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技能鉴定达标实训和岗位素质达标实训,具体有通用技能实训和专项技能实训;第三,如果从内容上划分,可以分为动手操作技能实训和心智技能实训,包括了操作技能实训和综合素质能力实训。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现状及问题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都在本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实训项目基地。在校外实训项目建设中,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用了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大部分都采用了“二一制”的实训模式,在入学前两年,学生在校内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然后到实训基地实习一年;但是也有一些高职院校采用的是校内校外交叉学习的方式,即在校内完成某个科目的理论学习,旋即进入实训基地接受实训项目的学习;还有一些学校采用的是订单培养的模式,订单班的学生在完成实训项目的学习后,实训酒店和高职院校间可以进行双向的人才选择。在订单培养模式下,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获得在实训酒店前厅、餐饮和客房等一线部门工作的机会。

2、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实训项目的选择随意性较强。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项目建设中,对实训项目和实训企业的选择缺乏严格的标准。例如,一些高职院校每年都会有一批酒店到学校联系实习生事宜,而由于可选择的对象较多,学校一般就从其中确定几家高星级的酒店作为实训项目,但是在确定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学校对酒店的实际情况了解较少,特别是在酒店能够为学生提供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方面没有做细致的审核和考察,对酒店能够承担实训项目的资质缺乏认真的考虑,总的来说就是实训项目的选择随意性较大。

(2)校企双方在实训项目建设目标上不统一。

从学校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建设实训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锻炼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的平台和场所,其本质是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但是从酒店角度而言,很多酒店之所以会主动联系高职院校就是为了能够从高职院校中获得廉价的劳动力,缓解自身的用工压力。因此,可以明显发现学校和酒店在实训项目建设的目标上南辕北辙。按照酒店的目的,实习生到企业开展实训,主要是用作从事某方面具体的工作,填补企业的用工缺口,酒店方面并不会按照实训项目的培养方案,对员工进行轮岗,大多数学生在实习期间都是在同一个岗位工作到底。之所以酒店这样安排是因为轮岗的成本较高,实习生在接受了一定时间的岗位锻炼后,对现有岗位的工作要求更为了解和熟悉,已经能够胜任该岗位工作,如果按照实训项目的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轮岗,则会增加企业的培训成本。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到酒店实训的学生长时间从事某种职位的工作,就会丧失学习的热情,对酒店管理其他专业项目缺乏了解,实训作为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平台的作用就很难发挥。

(3)校企双方缺乏沟通和改进机制。

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项目往往每年会有变更,在建设实训项目的过程中,一些在实训中发现的问题在第二年里得不到及时的改进。由于实训项目的建设是一些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如果每年更换不同的实训基地,就会导致每年实训项目的建设都面临新的环境,很难保证实训项目的持续改进和完善。再者,很多实训基地的酒店与学校之间,缺乏完善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学校在实训期间不会主动更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酒店也不会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学校,这就导致了学校在实训项目建设上缺乏对酒店的指导和规范,不仅对实习生的实习和学习过程难以协调,对实习生的个人利益也难以做到有效保证。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

1、慎重选择实训基地

在选择实训基地时,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当持有更为慎重的态度,不能太过随意。笔者认为,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的选择方面,校方应当从本地或外地的优秀知名酒店中进行挑选,特别是应当注重酒店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以及对实习生的利益保障机制等问题。应当避免为了完成实训基地建设任务,而盲目地选择一些知名度不高,或动机不纯的酒店成为实训基地,特别要避免一些酒店在春节前后等用工需求紧张的时期,以获得廉价劳动力为目的与校方合作的酒店。此外,校方还应当注重实训基地酒店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是否完善,必须选择注重人才培养和锻炼的酒店,确保实习生在实训基地中获得充分的锻炼和成长机会,而不是沦为酒店的廉价劳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习生的实习目的得以实现。2、制定符合校企双方目标的实训方案目前,校企双方还比较缺乏统一的实训项目建设方案,这导致了双方在实习生的培养方面目标不一致。例如前文分析过的,酒店将实习生当成是顶岗工作人员,安排岗位后实习期内一般不予轮岗变动,这样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岗位锻炼职业技能。因此笔者认为,校企双方应当制定符合双方要求的实训方案,校方应当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作为实训项目建设的核心目标,而酒店应当将培养全方位的职业人才作为开展实训项目建设的目标,进而制定学生在酒店各岗位实习的方案和步骤,并明确在各岗位的工作时间和轮岗要求,确保学生在一个岗位上得到充分锻炼后能够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岗位。

3、建立完善的实训项目评估机制

为了保证实训项目正常运行,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制定一系列评估制度,定期对实训基地的实训过程和实训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建立评估体系:(1)建立校外实习评估体系,即由学校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和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组织教研室实习指导老师和酒店部门经理开展每一期实践教学的质量检查和评估。(2)建立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标准体系,即制定各种实践教学项目标准,为评估检查实践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提供标准。(3)建立实习基地制度化评估体系,包括校外实习基地的评估标准管理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各级组织部门责任制度。(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评估信息体系,包括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四、总结

第5篇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执行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家财政对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的大幅度投入,科研经费已成为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工作的重要物质保证。所以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是科研事业单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科研事业单位项目专项资金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科研事业单位项目专项资金主要分纵向和横向两个来源。其中,纵向是指由国家、各省、各市政府机构按一定的管理程序给科研事业单位下拨的项目专项资金。横向是指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民间组织、境外科研机构联合开展行业技术研究、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或是科技咨询、科技攻关等,由对方支付用于项目研究的专项资金。但目前从这两方面取得的专项资金并没有被很好的运用,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预算执行意识薄弱

对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来说,科研事业单位项目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与执行不是一回事。在他们的思想中,编制预算是为了争取经费,因为一旦不能按上级的要求编制预算就拿不到经费,所以科研工作者们都要认真的对待预算编制工作,但是一旦预算批复了,经费下拨,对后续的跟进工作就会缺乏重视,他们认为,经费的支出是由项目组自己决定,项目组组长具有决定权,不需要由别人批准。因此就出现了不按批准的预算执行、超预算执行和无预算执行等一系列问题。

2.预算执行与科研进度不相匹配

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执行的滞后是最突出的表现。如:科研事业单位将一个科研项目立项,但项目专项资金经费还没到,这就使立项和经费到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项目研究快但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偏慢,会出现从其他科研项目先借用前期专项资金和在科研项目结束时突击报账以及调账情况的发生。

3.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偏差较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的一些科目支出严重超出预算,比如:设备购置、劳务费等。这里以设备购置费用为例,由于多数科研项目经费开支的审批实行的是每一项目组负责制,即项目中的各项开支由项目负责人自己计划。项目负责人在编制设备购置预算时通常会考虑本单位已经购置或即将购置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但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本单位没有及时采购到项目研究所需要设备的情况,为保障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项目组会采购项目研究所需要但无预算编制的设备,导致设备购买超出预算范围。另一方面,由于购置设备是项目组单独完成,各个项目组之间缺乏沟通,这样别的项目组如果需要同样的设备可能还要重新购置一台,导致固定资产的配置和使用难以做到资源共享,这样就更增加了执行预算的费用,使预算编制的数额与执行后的实际数额不符。二是一些科研专项项目资金的使用超出了范围。例如,国家预算中给的劳务费,是指给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临时聘用的人员,可在实际的执行中它们被作为津贴发放给有工资性收入的成员手里,超出了使用范围。

4.科研经费支出内容随意变更且缺乏有效监督

由于科研项目的探索性,项目负责人事前对项目经费和工作量难以做出精确的估算。除此之外,由于前期调研和论证的不够深入,加上在编制项目预算书时对经费预算重要性和严谨性认识的不够充分,也导致经费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购买设备方面,在实际预算执行时,可能发现比前期调研有更先进更好的、或是更适合科研项目的设备,这时为了保证科研项目高效、快速的完成,项目负责人往往会超出自己的预算选择更先进的设备,这样就出现了不按前期预算购买设备,变更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或是国产变进口、进口变国产等随意变更支出的情况。在监督上,有些项目在立项后,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关注的重点是项目研究进度,而财务部门则只关注资金的使用情况,这样在采购原材料和仪器设备时,缺少管理部门对采购设备与批复预算一致性的监管,进而导致预算随意变更。再则,有些单位采购过程管理缺位,项目负责人在购买设备时仅考虑项目研究的需要而忽视批复的预算,这样也会导致出现采购设备与预算批复不一致、随意变更的问题,并且缺乏有效监管。

二、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管理的具体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以及原因的分析,科研事业单位在对项目专项资金预算在保证可操作的基础上,有如下具体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等的宣传

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及负责人和财务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来提高项目负责人对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和预算认识。比如专题讲座、座谈会、板报等方式来加强国家对科研政策和财务制度的规定,通过这些讲座,一可以转变科研项目负责人对专项资金的正确认识,专项资金不是单位的钱,是国家为了扶持科研拨给科研事业单位的专款专用资金,所以这一部分钱,必须纳入财务,进行独立核算。二可以使科研项目负责人对财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合理编制财务预算并严格执行。

2.对科研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项目专项资金预算是对预算执行和监督检查以及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的越全面、详细,执行起来才能越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度。它应该根据项目的合理需要,并符合“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等原则,对各种科目的主要支出及用途做到内容具体、明细清晰,对购买设备的主要用途、需要的型号、款式、对项目研究的相关性和测量的方法上及测算的数据上要有详细的分析,这就更加严格的要求项目负责人在预算编制前必须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相应的论证,这样才能使项目预算的编制更合理、科学、有说服力,执行起来更具有操作性。

3.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力度,做好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科研事业单位的各职能部门应统一思想,加强沟通,保证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与核算方面的规范与协调。对于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进度及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项目结题和对验收的监督检查,管理部门应承担主要责任,并提醒项目负责人认真履行科研合同,合理安排研究进度和经费的使用,此外还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需要对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会计核算负责,对项目负责人在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时给予相应指导,对项目负责人按照专项资金的批复执行预算进行监督,让项目负责人定期通报预算的执行情况,促进专项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科研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中存在的漏洞要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对专项资金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最后项目结题验收时的财务审计工作要在财务部门的配合下完成,避免项目专项资金决算报表的随意填报,保证项目的顺利结题。

4.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

科研事业单位的职能部门除了承担对科研专项资金预算监督职责的同时,还需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科研事业单位通过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的方式对项目负责人的科研工作给予积极的支持。在采购招标上赋予项目负责人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这样就可以使项目负责人对于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使用的要求较高的材料和设备,在招标时不会仅仅选择低价中标,而是根据项目研发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保证项目研发的进展进度和研发质量。同时加强与项目负责人的沟通,对于预算执行中所遇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三、结束语

科研工作是科研事业单位体现综合实力的首要标志,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项目专项资金是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使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健康有序的发展。各科研事业单位应严格规范项目资金的管理,科学、合理、有效的运用好经费,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在具体工作中,只有加大相关政策、财务知识认知度,规范财务制度,提高并转变项目负责人的思想理念,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监管和通力合作,强化服务意识,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蔡霞.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2]康忠芳.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

第6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多元智能;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0-0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项目教学设计,是以物流职业能力要求为载体,以典型物流工作任务为基础而构建的。同时,由于人类智力的培养也需遵从一定的规律,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智力要素。

一、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模式设计

霍姆斯在其比较教育思想研究的研究中指出,根据智力变迁规律,人的智能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最初级的智能,亦是第一层智能指的是直观的数据或信息的收集的能力;其次是运用已收集到的信息或数据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即第二层智能;第三层智能则更进一步,要求在前两个层次的能力的基础上,能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因此,在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智力变迁规律,使工作任务能与不同的智能相结合。

第一层智能:物流项目设计——背景资料阅读、课外收集项目相关信息

在这个阶段中,要求师生共同参与确定项目的任务和目标。由教师确定项目任务、指导方案和时间限制,然后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采访等多种方式收集项目的有关信息。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以锻炼学生的第一层智能为目的,同时也是后面两个阶段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

第二层智能:物流项目分解——项目背资料处理与分析

本阶段是在前期资料已收集的基础上,由项目组成员对信息进行筛选,取得对项目完成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数理或是定性的分析。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取得有用的数据,锻炼了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符合第二层智能培养的目标。

第三层智能:评估与反馈——项目完成情况预测与评价

在本阶段中,教师在已对前两个阶段的任务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学生根据改进之后的项目进行项目实施结果预估,并制定控制的程序。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与管理相关的评估、控制等相关内容,还要求能运用一些数学知识进行想象与预测,锻炼了学生第三层智能。

二、案例分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项目教学法在《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下以某高职院校《采购与供应管理职务》课程中的“编制采购计划”这一项目为例来加以说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根据采购流程,将采购过程分为采购需求分析、采购计划编制、供应商选择等模块,并设计相应项目。“编制采购计划”作为采购前的关键步骤,在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前文所述方法,进行教学方法应用。

1.提出问题:首先是教师提出问题,企业每次采购的商品和数量是如何确定的?由此展开后续内容。

2.情境设计:教师设计情境,小杨作为某服装公司的采购经理,为了下一年度的采购任务,他需要了解各部门的采购需求情况,并且制定采购计划。

3.项目设计:假若你是小杨,请设计采购计划制定的方案。

4.项目分解:根据项目要求,分解采购计划编制的技能点和技能要求,即收集各部门采购需求、分析各部门采购需求、填写采购计划表三大子项目。

5.项目实施: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分组完成收集和分析采购需求、填写采购计划任务。

6.项目评估与反馈: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分别从对任务的认识程度、团队协作程度和任务完成情况等角度进行评价。

该项目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

采购需求信息的收集是在对采购项目进行研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锻炼第一层智能,即信息收集能力;项目分解则是对编制采购计划项目作出计划并分解成基本的技能点和技能要求,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采购计划编制与填写则是在任务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完成项目,主要也是第二层智能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采购计划反馈则是锻炼了第三层智能,即信息预测与项目评价能力。

1.采购需求信息收集(第一层智能)。此阶段通过对企业各部门动态采购需求信息的收集,重在锻炼学生的交流、观察和协调能力。部门需求信息,主要是通过部门之间的协调、需求信息表述与交流完成的。

2.采购计划项目分解(第二层智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解,重在培养信息处理、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采购计划编制(第二层智能)。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采购需求分析,并制定采购计划,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促进专业能力的培养。

4.采购计划表反馈(第三层智能)。根据采购计划编制要求,应用信息进行采购计划检查与反馈。此阶段主要运用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借助其善于动手实践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从而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更加深入,为各种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互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物流相关知识分析和理解职业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满英.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3):11.

[3]伯曼(Sally Berman),著.多元智能与项目教学——活动设计指导[M].夏惠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8.

[4]James Bellanca,等,著.多元智能与多元评价——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M].夏惠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6.

[5]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87-89.

第7篇

[关键词]高职 旅游管理专业 项目教学 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蒋述东(1965-),男,重庆人,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基础理论、旅游教育。(重庆400067)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重点教改课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2701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43-02

一、项目教学概述

(一)概念

项目教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以来自社会生产实践或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最后完成项目的教学方法。

(二)基本特征

1 以工作任务为依据建构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把工作任务引入教学中,设计出一个个教学项目。在职业教育的项目教学中,教学项目往往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为了完成根据工作任务建构的教学项目。通常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就可能突破传统课程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甚至可能突破学科界限。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托建构学习内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弊端。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学生可以较完整地了解他将来所从事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

2 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项目教学的学习方式比较多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而这种意识恰恰是未来工作中十分需要的。同时,项目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条件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订、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3 多样化的学习成果。项目教学中,各个学习小组的学生为完成依据工作任务建构的教学项目,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解决任务的不同方案与策略,形成各不相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案,使学习成果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学习的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因此,项目教学评价也是多元化的,评判的标准不是简单“对”或“错”,而是“好”或“更好”,项目教学为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供了条件。

(三)教学实施步骤

实施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明确项目任务。要求教师熟悉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在分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教学项目任务,确定项目目标和任务。步骤二:学生分组。(1)规模:学习小组的人数控制在5~7人最为理想,尽量使每组成员为单数,以免造成全体表决的时候出现相持不下的状况。(2)性别组合:每组成员尽量做到男女搭配,因为在遇事表决的时候也许男女对问题的看法会有性别差异,搭配后可以使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具全面性。(3)组长的选取:可以按照自主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双向选择(慎用直接点取的方式任命组长),组长需要有组织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步骤三:讨论计划,明确任务。在学习小组组长的组织下,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步骤四:各小组实施计划,完成任务。根据小组成员分工,学生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展开活动。步骤五: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的内容主要是对各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可以是展览展示,也可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可以在每组代表发言后马上点评,也可以汇报完成后集中点评。学生分享各小组学习成果,对各小组的汇报内容可提出质疑。

二、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原因

(一)项目教学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根据国家职业大典,高技能人才的标志是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项目教学以来自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方法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要求。

(二)项目教学在工科和文科管理类专业推广不均衡的现状

项目教学在工科类专业推广较好,而在管理类等文科专业的研究和实践则较少。通过百度、万方数据库等搜索,关于工科类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法应用类文章较多,关于文科管理类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法应用类文章很少。本教改项目拟在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对项目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期取得在文科管理类专业推广项目教学的方法和经验。

三、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一个教学实例:“前厅服务与管理”前台接待“入住登记”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入住登记”的业务工作流程。(2)能力目标:掌握“入住登记”的服务规范和技巧(报价、排房等),能妥善、灵活地处理客人入住时的常见问题。(3)情感目标:认识前台入住登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前台工作领域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入住登记的程序;难点是妥善、灵活地处理客人入住时的各种问题。

教学实施策略比较:

传统教学策略:以教师讲解为主,让学生知道前台入住登记每一环节工作内容(是什么)。理解原因(为什么),学会操作(怎么做)。这样的教学应该是清楚的,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是完整的。根据皮连生认知学习理论,在新知识习得阶段,教学策略一般也以教师讲授为主。但实践证明其教学效果一般。究其原因,一是内容比较简单,没有挑战性,缺少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缺少学生参与,学生处于被动接收式学习状态。

项目教学策略:第一步:明确任务。学生收集比较各种人住登记工作流程,尝试提出科学合理的入住登记工作新流程。第二步:学生分组。第三步:组织实施。(1)收集各种不同的入住登记程序,通过比较发现问题;(2)与实际工作经验相联系,发现传统入住登记工作流程的问题,研究工作环节的创新。第四步:成果汇报。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阐明理由。第五步:成果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学生在入住登记单元学习中形成了多元学习成果:(1)四环节流程:安排客房(根据客人需求和房源)一登记入住客人信息(查验证件、登记、核实签字)一收取保证金一制作与发放钥匙(突出工作任务内容)。(2)五环节流程:询问查看一填表核对一制作钥匙一填写房卡一整理资料。(3)六环节流程:识别客人有无预订一填写登记表,形成入住登记记录(强调迅速:三分钟

内)一排房定价一确定付款方式一完成入住登记手续OJ作相关表格,存档。

效果分析:(1)兴趣。找出入住登记工作流程的问题,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成员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3)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围绕具体的项目任务,从信息收集、发现问题、提出方案、方案选择,整个过程学生全体参与,主动建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二)项目教学的教学策略

1 项目教学中的内容选择策略。教师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从实际生产生活中选取相关项目,项目确定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了,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项目又可以分为2~3个子项目或任务。教师选取一个简单、典型项目或任务,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余下的项目或任务由学生(或小组)讨论选择,教师指导确定,全班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教学法内容选择一般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教学内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第二,理论知识和实际岗位知识技能有机结合;第三,与企业实际生产或服务管理等活动有密切关系;第四,学生具有制订计划并实施完成的可能性;第五,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第六,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完成过程中能掌握和运用新的知识和技能;第七,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第八,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师生能共同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果。

2 项目教学中的知识教学策略。从知识学习的阶段看,新知识的获得阶段采用传统教学,主要靠教师讲解;知识巩固和应用阶段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学生自己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摸索总结出新知及实践经验。从知识类型看,知识类型的不同,对知识的掌握、保持、迁移就可能有不同的规律,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可能相同。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等陈述性知识比较适用于讲授式教学,项目教学强调的是做中学。学生学到的主要是经验、策略等过程性的程序性知识,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因此,经验及策略等程序性知识则较适合以活动教学形式进行的项目教学。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内容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3 项目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策略。高职旅游管理等文科类专业人才的对口就业岗位一般为企业文员、前台接待、公关、对外宣传、产品推销以及各种助理等管理岗位。这些岗位的能力要求与工科、医科、艺术、财经类专业有所不同。其能力需要培养以人为对象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案写作能力等,涉及面较广。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不同的个人可能适合不同的工作岗位,学习方法也应该多样化。这种带有人际交往色彩的能力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以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项目教学学习的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