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4-02 14:47:49

序论:在您撰写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公路行业;档案信息化;重要性

一、公路行业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方便档案的收集。传统意义上公路行业档案信息收集与管理的方法是人为手写录入,这种方式既耗费时间和人力,从内容上来讲,其立体性和完整性要求难以轻易达到;从形式上来讲,其形式也比较单一,不具备多样化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档案信息收集与管理的新兴途径趋向于信息录入与存储能力十分强大的计算机信息化途径。利用信息化途径对公路行业档案进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录入工作得到简化,从内容上来说,可以保证其独立和完整,更加生动和具体;从形式上来说,可以运用诸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工程专业图纸等多种形式对公路行业档案进行快速有效的录入收集,最大程度地方便档案的收集管理。

(二)提升档案的容量与使用效率。传统的人为手写录入方式所得公路行业档案资料为纸质版,具有保存困难、占用空间大等不足之处,常常为空间所限制,在查找及使用方面也有诸多不便之处。而信息化档案录入管理所得档案资料几乎不被空间所限,即使数量再庞大的数据也不需要担心无处可存。信息查找方面,计算机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运算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规模庞大的数据群中找到所需信息。此外,还有一项优势是传统档案管理途径所不能企及的,即运用多种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对档案资料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深度挖掘,分析其走向、趋势及内在含义,为相关决策的制定出台提供参考。公路行业档案信息化发展有助于从多个方面有效提升档案的容量与使用效率。

(三)加快档案的共享与传输。在传统的人为录入数据管理方式下,由于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实现共享,往往会出现重复性的工作。为了避免交叉重叠的信息数据出现、避免人力浪费、减少物力开支,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档案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以及实现信息共享途径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日益渗透,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大范围共享信息、跨区域传输信息的强大优势,将公路行业档案管理连入网络,实现信息数据的大范围共享和快速传输,使数据共享与传输不被时间、空间限制,同时也避免重复性数据、重复性工作的出现,加快档案资源的共享与传输。

(四)避免档案的遗失。传统纸质档案管理途径下,信息档案往往会出现遗失或被损坏的情况,导致此状况发生的原因有信息档案的长时间存放、存放方法不恰当等而使档案容易丢失、容易受潮,很多机构和单位都会面临重要档案损坏、遗失的难题。而信息化管理公路行业档案由于是将信息输入到存储容量庞大的计算机中,可以大量存放、自由读取、自动检索。此外,倘若需要跨地域查找资料,不需要运输纸质资料,而是直接通过资料共享实现查阅,更能减少资料损坏、遗失情况的发生。

(五)节约大量资源。传统纸质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下,大量数据亟待处理,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花费较长时间来收集、保存、整理数据信息,同时还伴随着大量纸张的消耗,既不能节省人力和物力,也不能体现环保理念。此外,前文也提到,纸质档案较难存放、易于受潮损坏和遗失,发生损毁的文档又需要重新整理存档,加重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但公路行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数据存储电子化和信息化,在提高资料存储容量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纸张,更不会存在档案损坏的状况。因此,公路行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有效降低档案管理成本。

二、公路行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当今公路行业快速向前推进发展,工作人员需要收集、整理、保存的数据量、信息量非常庞大,而且极具专业性的工程设计图纸也在其中,因此档案资料的可理解性和可读性明显低于纯文字存储的档案。面对如此繁重复杂的信息管理工作,工作人员的压力巨大。科学规划、合理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是解决档案信息量大,难以收集、整理和存储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管理平台的规划建立,把信息保存于光盘、硬盘等信息存储载体中,使存储空间受限的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并实现档案自动标引、编目、检索和档案自动全文存储,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负担。规范化管理平台的运行需要合理管理标准的支持,因此需要在档案整理、档案统计、查阅服务等方面制定合乎自身工作特征的档案管理标准,保证档案管理平台的高效有序运行。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档案管理由人为录入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变,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长时间从事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来说,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充满挑战的领域。为适应信息化管理要求,工作人员需要从头开始学习通信及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软件,熟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行及其标准,使自己成为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档案管理机构和单位也要为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采取适当措施,通过适时培训、宣讲等方式,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从而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公路行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

(三)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在获取到信息化资源后,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应用也是相关机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计算机设备的辅助下,将公路行业档案信息化,提高档案内容质量、利用计算机检索提高查询效率、实现有效的传输共享。

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高质量的案卷内容。通过字体统一、页面统一,实现档案格式上的统一性并提高其可读性。在内容方面,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全面地存储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保证信息的完整和立体。高质量案卷内容的合理利用需要借助计算机的检索功能。档案管理人员将信息归档时,将信息按照科研、合同、科技、实物以及题名、保管期限等属性进行分类和管理,之后便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检索,提高检索效率和信息利用效率。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实现信息的传输共享。将公路行业档案管理工作连入网络,相关单位机构之间既输出收集到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又可以从其他机构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从而实现信息传输共享,并极大地减少工作强度。

(四)加强档案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方向转变必然会伴随着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比如计算机设备硬件的损坏、病毒的入侵以及黑客的恶意攻击等,这些问题会导致档案资料的破坏泄露,势必会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因此,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必须要重视并加强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既要严格遵循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规则、标准,又要做好备份工作,同时更要采取技术措施,不断完善系统防护及防火墙以提高对抗黑客、病毒攻击的能力,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在突发状况下迅速采取有效应对策略,保障信息化档案的安全性。

(五)逐步淘汰纸质档案。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观念意识的改变,纸质版资料逐渐被电子版资料所取代。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纸质档案占用空间大、存储容量小、易于受潮损坏和丢失,而且不能够实现资源的快速传输和共享等不足,而信息化档案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因此,逐步淘汰纸质档案,以信息化档案取代纸质档案,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节约资源,既经济又环保。

三、结语

综上所述,唯有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计算机技术设备推进公路行业档案信息化进程,才能适应该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向。转变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档案的收集与保存、传输与共享,同时可以减少工作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多种资源浪费。因此应当尽快实现公路行业档案信息化,使档案存储与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建设中国梦的进程中,倡导人人讲诚信,人人做诚信的人,人人做诚信的事更具有重要性。而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诚信文化变味变形甚至受到严重扭曲而使诚信程度大打折扣。因此,诚信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 诚信文化 公路行业 建设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是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是个人的立身之须、单位的立业之基、国家的立国之本。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公路文化是公路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公路事业发展的活力之源。而公路诚信文化则是公路文化的核心,也是公路部门内增合力,外塑形象,促进公路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公路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始终,大力倡导诚信文化,凝聚人心,彰显公路诚信力量,为振兴地方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行业诚信出现的问题

1、诚信道德体系脆弱

改革开放以来,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应的伦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传统道德伦理日渐缩减,各种文化思潮大量引入,拜金主义、利益至上观念泛滥,部分社会成员不顾应有的伦理道德底线和最基本的市场规则,背信弃义,牟取暴利。从“三聚氢氨”、“毒奶粉”、“染色馒头”到“地沟油”,有毒食品,假药品等泛滥,在公路系统的工程建设中也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层层分包、偷工减料等现象,导致出现豆腐渣工程。这些事件的不断上演,考验着我们的社会诚信体系与道德底线。

2、诚信管理理念不强

一些单位为迎合上级意图,取得暂时的信任,往往以失信为代价去争取政绩。在服务方面,尽管我们已经开展了“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但是一些地方对服务的内涵理解仍然比较肤浅,停留在表面上,出现了“脸虽然好看了,但事还是难办”,服务缺乏主动性,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

3、诚信价值观出现偏移

当前,公路部门的主流是讲诚信的,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可否认,个别部门内部人际交往出现失信的苗头,诚信观念越来越被淡化和曲解,如:有的干部重“利”不重“信”,工作中放任自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图虚名,不做实事;有的干部对上级的规定指示表面上服从,暗地里消极对抗,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政策执行重形式、走过场;有的干部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媚态尽出,在下级面前则趾高气扬,官气十足,等等。

二、建设公路行业诚信文化的重要性

1、加强公路行业诚信文化建设是贯彻党的十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公路诚信文化建设,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诚信的道德规范,从而把公路的各项管理提升到诚信管理、文化管理的层次上来,是公路部门贯彻落党的十精神的必然要求。

2、加强公路行业诚信文化建设是培育高素质公路队伍、提升公路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孔子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养,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规范,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无论是单位本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与提升,还是单位内外关系的优化与完善,都离不开诚信。诚信不仅产生效益和物化的社会财富,而且产生和谐和精神化的社会财富。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空前的冲击。加强公路诚信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倡导诚实守信,实现文化管理,做到以文育人、以德昭人、以情感人,进一步提高公路部门干部素质,培育高素质的公路队伍;加强公路诚信文化建设,就是要使公路部门的制度、管理、执法、服务等各方面都做到诚信,充满先进文化韵味,用新理念、新思维、新办法去攻坚破难、推陈出新,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开创公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3、加强公路行业诚信文化建设是树立公路良好形象、促进公路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交通公路部门是政府的重要窗口单位,直接面对广大行人、车主、驾驶人和社会各界。公路职工在工作中,必须始终做到诚信养路、诚信执法、诚信服务、信守承诺,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只有讲诚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公路诚信文化是公路工作的基础,是公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强公路诚信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诚信理念,把依法治路和诚信服务统一于公路管理中,形成持续恒久的发展动力,并以此作为“推进剂”,才能使公路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取得新发展,使公路部门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形象。

三、建设公路行业诚信文化的途径

价值观是单位文化的根本,要想树立诚信单位,首先就要树立每个职工良好的诚信价值观,如何使得每个职工有正确的价值观,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加强单位诚信文化建设。怎样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呢?笔者认为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观念先导,教育培养

坚持从思想意识上入手,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全体职工树立诚信的工作和做人理念,形成单位诚信文化。单位要从教育入手,增强职工的诚信意识。使他们明白:诚信是做人之本,也是工作之要,个人不讲信誉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单位不讲诚信就不可能发展。要把诚信看作干工作的基点,并通过不断学习,牢固树立诚信的思想。要把诚信作为公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2、制度规范,机制养成

要提高精细化管理的绩效考核程度,通过严、实、细、恒的管理,养成职工精益求精、严谨认真、快速反应的工作作风,追求工作质量的零缺陷。要建立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在人事制度上要实现从凭关系、凭资历,向凭素质、能力和工作实绩转变;从委任制、终身制向聘任制、任期制转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选用、优化组合。在收入分配上,建立职工绩效挂钩的效益工资制、岗位工资制、计量支付工资制等,通过严格的考核,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3、法律制约,改革强化

要经常组织职工开展法律法规教育,特别要组织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培养职工遵守法律、依法治理、依法行政的意识,做到遵纪守法,管理合法,规范执法。针对当前公路部门的预算体制的变革,引导职工适应改革变化,面对逐步开放的公路建设、养护市场,要勇敢面对、积极作为,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和竞争机制去做,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竞争体制,实现公路建设和养护市场化、规范化。

4、示范引领,环境陶冶

诚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需要一个大环境不断地陶冶、锤炼。要建立全员广泛参与的大环境,进行集体熏陶。职工在集体参与中互相配合、互相激励,提高自身教育、自我规范的能力,才能创造出和谐、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竞争局面。职工的心是单位的根,领导者只有关心职工,职工的心才能贴近单位。所以笔者认为:第一,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诚信建设中的表率作用。作为单位负责人,在诚信建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掌握的资源、影响力和感召力都是普通职工不能比拟的,所以领导干部诚信意识的强弱,导向的好坏,对一个单位的诚信意识的树立,诚信制度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领导干部要有发展的眼光,不为一时的世俗所左右,不为蝇头小利所迷惑,敢于善于冲破不诚信的氛围和环境所形成的桎梏,从净化自身入手,从身边的小事着眼,不说不诚信的话,不做不诚信的事,渐渐的单位职工也会被领导者人格力量中诚信的光芒所感染。第二,注重诚信典型引导。要大力宣传颂扬诚信典型,创造出一个职工积极参与的环境,营造一个人人重视诚信建设的氛围,培养每个职工的敬业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设身处地为社会、为他人着想,做到人人讲诚信、个个重诚信,就一定能够提高单位的诚信度,建立起诚信单位。

总之,诚信文化的建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就公路行业而言,加快建立诚信意识、诚信机制、诚信环境对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公路行业形象的全面提升,都是势在必行的。

第3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先进的管理理念、信息平台建设也很重要,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信息构建起各行各业交流的平台,大数据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而在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作为重要的工具,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下面就针对计算机软件在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中的重要性作简要介绍。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企业的发展深受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两大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根据最后整理的数据,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最符合企业利益、最有益企业发展的决策,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其中关于信息的一系列处理就是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如此,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较大程度地使人力资源的劳动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效率,总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会很大地影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2软件工程与信息化平台的概念和关系

软件工程是一项包含了多种技术的综合的学科门类,具有高科技的特点。对软件进行开发和使用是一个系统、规范以及可定量的过程,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就是拥有强大数据库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各种管理理念、发展模式都可以利用软件工程进行保存,并且可以和其他的技术方案结合到一起,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的竞争力,建设信息化平台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可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处理人才,以及网络设施和数据库,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设立相关部门,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开发软件工程来完善信息化平台,软件工程极大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程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开发软件,而系统化的信息平台可以省时省力地采集分析数据,比如可以记录本公司员工的出勤情况,对公司的收支进行详细记录等等。这些过程都体现了软件工程在信息化平台中的作用,利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3计算机软件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中的问题

3.1应用出现两级分化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人民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现在,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和世界接轨,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新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并且已经培养了一些发展良好的开发信息化软件的公司。但是在开发计算机软件、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两极分化的现象。具体来说,大公司意识到了建设信息化平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投入了人力物力来发展信息化平台,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并且有效地对其加以应用;而对于发展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其信息建设并不完善,投入的关注和资金相对较小。但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是,计算机软件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进行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2发展观念落伍

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将企业置于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之中,然而,还是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深远影响,仍然沿用之前老旧的企业管理理念,忽视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没有利用好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积极促进的作用。另外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了解程度不够,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建设的需要,采取合适的信息化建设措施,这样使得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4软件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4.1提高生产力

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可以有利于劳动效率以及企业的产量的提高,进一步地帮助企业增加收益,提高盈利。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应用软件工程、建立信息化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速率。生产管理效率高自然会使生产力和产量提升。

4.2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企业的发展建设中,通过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可以有效控制企业发展的成本,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以计算机软件为基础的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管理和整合,可以帮助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整合度,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减少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3提高企业自动化程度

企业的发展要靠产品的质量说话,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的收益,将生产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利用软件工程建立起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进行产品的生产监督,可以帮助企业把控产品的质量,保障产品质量。

4.4物资管理的信息化

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企业的库存,可以有效利用存储空间,较少产品的积压,提高企业的再生产量。面对复杂的产品信息的采集,庞大的数据分析,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处理,做出详细的分类整理,减少生产的成本,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

5结论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要寻求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而软件工程是该过程不可缺少的工具,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以及经营现状,进行合理地规划,科学地运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努力提高管理、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泊静.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131.

[2]周红.试论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9(4):25.

第4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先进的管理理念、信息平台建设也很重要,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信息构建起各行各业交流的平台,大数据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而在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作为重要的工具,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下面就针对计算机软件在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中的重要性作简要介绍。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企业的发展深受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两大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根据最后整理的数据,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最符合企业利益、最有益企业发展的决策,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其中关于信息的一系列处理就是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如此,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较大程度地使人力资源的劳动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效率,总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会很大地影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2软件工程与信息化平台的概念和关系

软件工程是一项包含了多种技术的综合的学科门类,具有高科技的特点。对软件进行开发和使用是一个系统、规范以及可定量的过程,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就是拥有强大数据库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各种管理理念、发展模式都可以利用软件工程进行保存,并且可以和其他的技术方案结合到一起,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的竞争力,建设信息化平台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可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处理人才,以及网络设施和数据库,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设立相关部门,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开发软件工程来完善信息化平台,软件工程极大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程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开发软件,而系统化的信息平台可以省时省力地采集分析数据,比如可以记录本公司员工的出勤情况,对公司的收支进行详细记录等等。这些过程都体现了软件工程在信息化平台中的作用,利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3计算机软件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中的问题

3.1应用出现两级分化。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人民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现在,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和世界接轨,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新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并且已经培养了一些发展良好的开发信息化软件的公司。但是在开发计算机软件、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两极分化的现象。具体来说,大公司意识到了建设信息化平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投入了人力物力来发展信息化平台,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并且有效地对其加以应用;而对于发展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其信息建设并不完善,投入的关注和资金相对较小。但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是,计算机软件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进行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2发展观念落伍。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将企业置于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之中,然而,还是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深远影响,仍然沿用之前老旧的企业管理理念,忽视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没有利用好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积极促进的作用。另外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了解程度不够,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建设的需要,采取合适的信息化建设措施,这样使得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4软件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4.1提高生产力。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可以有利于劳动效率以及企业的产量的提高,进一步地帮助企业增加收益,提高盈利。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应用软件工程、建立信息化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速率。生产管理效率高自然会使生产力和产量提升。4.2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企业的发展建设中,通过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可以有效控制企业发展的成本,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以计算机软件为基础的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管理和整合,可以帮助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整合度,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减少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3提高企业自动化程度。企业的发展要靠产品的质量说话,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的收益,将生产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利用软件工程建立起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进行产品的生产监督,可以帮助企业把控产品的质量,保障产品质量。4.4物资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企业的库存,可以有效利用存储空间,较少产品的积压,提高企业的再生产量。面对复杂的产品信息的采集,庞大的数据分析,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处理,做出详细的分类整理,减少生产的成本,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

5结论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要寻求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而软件工程是该过程不可缺少的工具,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以及经营现状,进行合理地规划,科学地运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努力提高管理、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泊静.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131.

[2]周红.试论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9(4):25.

[3]段昂.计算机基础与应用[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l2).

第5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1、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电力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文明建设的综合反映。当代的企业管理是文化型的管理,通过“文化力”来协调、引导和约束人的行为,以弥补企业制度管理的不足,促进企业技术、经济、精神、物质的深刻变化,达到人和物的同步发展。电力企业应当借助当代企业管理新思想来推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加,同步运转、协调发展的格局,不断增强企业职工的创建意识,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文化环境,以促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2、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新趋势是企业经过长期孕育和提炼升华的占主导地位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遵循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经营方式的总和。

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一种外在标志,目的是使消费者能够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认同自我,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加强内部凝聚力,增强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供电企业带有公用事业性质;因此,要慎重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围绕中心任务,结合供电企业管理实践,借鉴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和发展具有供电特色的企业文化。既要重视团结协作、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与创新等目标的实施和发展,又要注意意识导向、制度约束、凝聚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影响。

3、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即价值观。建立一个科学的、能够让员工认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内许多成功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利用企业文化这一载体,有效地引人竞争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释放人的潜能,给企业注人生机和活力,全面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社会进步和企业竞争的加剧,经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日益呈现出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态势,经济与文化的融和已成为经济发展必由之路。就供电企业而言,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将不再成为垄断产业,未来发展目标是突破部门与地区界线,打破条块分割,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重组,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越来越多的供电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深刻认识到开展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和载体,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创一流企业和创建文明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3.1提高供电企业管理水平

纵观企业管理发展的历史,企业管理依次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它包含了经营管理、人性管理、激励管理、情感管理、团队管理等一系列内容。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整中小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凭借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或前辈、同行的成功经验管理企业。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是支柱产业骨干型企业,已进入科学管理阶段,以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劳动定额、岗位职责、专业分工管理企业。极少数现代一流企业进人文化管理阶段,围绕企业价值这一核心,确定企业精神、经营观念、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培养职业道德,规范企业行为,建立企业作风,营造企业环境,突出了企业文化的主导作用。供电企业正处在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型的过渡期,建设企业文化,将加快转型速度,缩短过渡时间,尽快步人文化管理阶段,达到提升企业管理层次的目的。

3.2促进供电企业的改革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改革将向纵深发展,彻底摆脱计划经济影响,全面进入市场,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了当务之急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企业化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立科学的企业目标,塑造崭新的企业形象,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建立现代的经营理念,设计鲜明的企业标志,塑造优良的企业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的粘合功能、功能、激发功能,从而使企业能迅速地进人市场、占领市场、巩固市场,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的职工群体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奋斗目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改革,保证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3.3推动供电企业的创一流工作

创建一流供电企业,是供电职工追求的目标,已为之奋斗了数年,而创一流需要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职工队伍、一流的管理,这都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企业文化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所以创一流供电企业的物质支撑、精神激励、制度保障,都蕴含在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能有效地推动创一流工作。另外,创一流供电企业靠的是职工的努力,而企业文化建设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两者异曲同工、一脉相承。将其结合起来,可使企业中所有人朝着创一流目标和方向努力。

4、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4.1提高职工队伍的总体素质,

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起点。只有当职工的总体素质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水平相适应时,建设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精神才有可能。因此,通过加强学习、深化教育、集中培训、注重实践、强化锻炼,使职工成为“四有”人才,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才有牢固基础,这也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4.2明确供电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

企业没有目标或发展目标不明确,职工就看不到企业的光明前途,极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和思想上的波动,因而不利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进而影响企业精神的培育。另外,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全体职工的心愿,代表他们的共同利益,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企业目标变成职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职工才能清晰地看到企业的光明前途,增强信心,充分发挥自己在实现企业目标中的作用,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振兴企业献计献策,从而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把“创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国际一流的电力经营企业”作为供电企业的最终目标。

4.3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职工就难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为此,一是搞好企业的生活环境,满足职工衣、食、住、行、休、养、生、息的需要,二是满足职工接受教育、开展活动、学习提高的需要。三是满足职工人格得到尊重和个性得到发展的需要。只有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才能使职工真正树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树立“企业是我家,兴旺靠大家”的观念,形成企业职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创建优秀的供电企业文化。

4.4发挥供电企业领导的表率作用,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体制要求

企业领导的思想品格影响企业的风气及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领导的生活方式影响企业职工的行为方式的建立,企业领导的个性态度对职工健康人格的形式也有影响。总之,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领导强有力的指挥和鞭策。企业领导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威信高、律已严格、待人真诚、大公无私、廉洁奉公、任劳任怨、办事公道,就会产生感召力,形成企业上下一致的意志和共识,全面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

4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企业文化转化为职工群体意识行为,起着不可替代的媒介和催化作用,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和升华的主要渠道。一是,通过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企业民主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活动透明度。二是,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和改善企业内部关系,强化职工的参与意识,发挥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三是,通过生动感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和灌输企业宗旨、企业目标、企业理念,树立职工学习企业精神的典型,引导企业职工认同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四是,要经常开展交心通气活动,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尊重人、关心人,建立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企业环境,使职工的人生价值充分得以实现,从而确保供电企业文化的升华提高和企业精神的发扬光大。

第6篇

(1)在电力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在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调度中又对资金成本的投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因此电力行业也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支持,电力系统中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专业的维护。

(2)电力行业对我国国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属于基础行业,由于电力用户的范围较广泛,因此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需要在供电企业中建立信息化,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信息化建设与供电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

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了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为了改变目前公司的发展方式,在供电企业中实行集团化运营;并大力发展高压电网,以完善目前我国电网的发展方式,并对供电公司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供电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实行能源发展战略,实现供电企业的现代化转变。

3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公司虽建立了局域网,在不同程度上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但都未形成规模,不能满足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孤立问题日益凸显。单位内部的业务上有着很大的缺陷。信息的及时性,唯一性与准确性、共享性不高。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整合,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这样势必给企业运营带来巨大的影响。

(2)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硬轻软、重开发轻应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硬件的需求较明显,而对软件的重视往往不够,普遍都比较重视硬件的开发,忽略软件的应用,重视系统的发展,而忽略数据的使用。县级供电企业大多数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化建设中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开发用应用的关系。比如说,就是只重视了硬件的建设,而忽视了与之相配套的软件系统,其结果就是造成建设好的网络成了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的本质意义,要看到信息化建设是由硬件建设和应用工作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建设是必要条件,应用才是根本目的。软件应用是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硬件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

(3)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材。电力系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我们拥有各类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但是缺乏既懂电力生产、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员。

(4)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县供电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高了供电企业中的管理水平和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供电企业中进行信息的交流时,需要建立一个快速、便捷的信息交流通道,为信息交流提供便利,以实现降低供电企业正常运行时所需的资金成本投入。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保证了供电企业中机构扁平化的发挥在那,大大节省了运营的成本。

(5)实现了实时业务的处理。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实现了对供电企业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保证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供电企业的生产和市场情况,以及时的对目前的运营进行调整,实现供电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为供电企业技术的创新提供便利。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对供电企业的信息进行收集、分类、以及分析等操作,为供电企业处理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供电企业能够及时的处理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供电企业的竞争力。供电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立,为供电企业技术的创新提供便利,能够通过工作人员获取与供电企业有关的信息,以保证供电企业中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4结语

第7篇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从论和时间的视角,研究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实际,针对如何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新型工业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指导各项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但在许多地方的实践中看,在对什么是新型工业化、怎样才能走上新型工业化路子等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上还有差距。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分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如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问题提出建议。

一、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和认识

党的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完整表述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真正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首先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等概念及其内涵。

所谓“化”是指由一种特定的力量引起的持续的、内在的改变,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趋势,一种进程。在“化”的过程中,这种力量与被作用的事物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混合,而是通过渗透达到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使事物发生某种质变。信息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一种持续的社会改造和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起社会结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而工业化是相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机器大生产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不断增加工业经济比重,普及工业产品的应用,改变生产方式,改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过程。它是就整个社会形态而言的,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且包括社会、文化、观念、心理等等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标志。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是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信息化既不能超越工业化,更不能代替工业化,但是信息化可以带动工业化,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使其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信息化和工业化正在处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的一种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信息化模式;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变化,利用后发优势,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所谓新型工业化是就工业化的实现方式而言,是对工业化的质的描述和要求,它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六大明确表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不是工业经济比重的简单增加或工业内部结构的简单调整,也不是单纯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而是像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那样:“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贯穿于新型工业化的始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切方略都必须围绕“信息化”这个核心手段展开。离开信息化,无论怎样的高技术化,怎样的经济结构,都不可能成为新型工业化,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化才是新型工业化。及时而有力地抓住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我省面临经济和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必须强化各方面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和理解,统筹考虑经济与社会、国际与国内的各种因素,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落实到各项方略和实际工作中去。

二、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过程表现出极为强大的普适性、扩散性、渗透性、融合性和创新性。这些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能够持续地、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并不断深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新型工业化。因此,信息已经同能源、材料一样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并且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市场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要素。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途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明工业化的方向。新型工业化必须在信息化的框架内进行,以信息化为方向,不能脱离信息化的思路。二是促进工业产业的增长。信息技术的引入,带动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增加制造能力、丰富产品、适应个性化需要,扩大工业生产;另一方面直接带动整个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三是促进结构调整。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改造原有的工业格局和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使整个工业领域资源配置有效、结构合理。四是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通过信息化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运转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整个产业的活力。五是节约交易成本。通过电子商务,打破地域限制、缩短交易时间,减少交易成本。六是扩大市场需求。通过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创造需求、创造市场,带动工业化的更大发展。

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着力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主要应体现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技术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落后、市场效率低、竞争力差等突出问题上,并以此作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着力点。

1、以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突破口,加速制造业信息化

产业升级是个渐进的有序流动过程,传统产业正在从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向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这种产业的转入国。把握新的历史机遇,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走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新路,是建设新型工业化的需要。只要大力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以优化改造,就能够大大节约传统工业升级换代的时间和成本,后来居上,发展出先进的工业生产力。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对传统制造业最具有革命性作用是导致了制造系统智能化。现代智能化的企业并不全是高科技的软件企业,大量的智能企业是依靠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消减成本、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生产传统产品如奶制品、家具、金属制品,甚至水泥等的企业。

要采用各种措施,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一是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在生产、制造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对原有装备进行技术升级,以适应工业生产智能化、柔性化、高速、高效的要求。二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工业流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生产能力。三是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品的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价值链,延长传统产品生命周期。

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手段,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作为管理的工具加入到了管理领域,导致了管理由科学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实现了管理学的又一次革命,使一些过去无法实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得以实现。现代的信息管理革命的内容主要可归纳为几方面:一是管理结构的扁平化。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信息传递、处理的电子化,导致了管理结构由金字塔结构向扁平结构转变。二是管理方式柔性化。大量规范化、日常管理被模块化的电子信息系统替代,能够很容易地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调整,以适应形势和管理的需要。三是管理过程民主化。信息化打破了信息的少数人垄断,使管理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尚处在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时期,进入到信息管理层次的企业还不是很多,这说明在我省用信息技术改进管理还有很大的空间。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扩大市场渠道,提高交易效率

现代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所创造新的商务模式。一是极大地降低了传统交易活动中的产品搜寻和价格谈判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二是信息网络与传统交通网络相结合形成的现代物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和整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交易活动中的物流成本和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物流的时间。中小企业与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通道难以建立,交易成本巨大,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电子商务是解决这类企业市场通道的最佳选择,也是成功之路。

4、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的信息化

我国信息化的硬件投入十分迅速,但是在信息化进行大量投入的同时,信息化对传统工业化提升作用不明显,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信息化不到位。

因此要尽快促进人的信息化。一是采用组织手段,提高各级领导对信息化战略地位的认识,加深他们对信息化作用、如何发挥信息化效能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决策能力。二是提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水平,增强他们把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相结合的能力。三是提高全社会对信息手段、工具、设备的利用能力,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管理的适应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十六大报告2002-11-8

2.十七大报告20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