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4-04-01 10:57:21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第1篇

一、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含义与关系

1.经营风险的含义

企业经营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的利润变动,特别是利用经营杠杆而导致的利润变动的风险。而所谓的经营杠杆系数是指企业税前利润变动率和销售额变动率之间的比值。经营风险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产品售价、成本、成本固定比重以及市场需求等。在企业的发展中,经营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含义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由于各种无法预料的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而导致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具体因素主要有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制度不完善以及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等,这些因素使企业在运营中都承担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3.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企业所承担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主要系统在以下两个方面,即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性、二者之间具有协同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债务集资的方式来扩大企业的资本,不过债务资本的增加会导致企业整体的经营风险增加,这就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企业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存在着相关关系,二者这种关系直接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产生影响,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具有协同性,也就是说企业财务风险的提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风险。因此,如果企业如果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和高风险并存时,可以适当地通过增加财务风险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产生影响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因素

1.企业经营管理方面

在企业经营中,导致企业产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企业内部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内部制度、人员管理情况、销售政策等。制度是一个企业运作的根本,有句话说的非常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企业内控制度有漏洞或者不妥之处,那么企业经营中肯定就不能避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可以说内控制度是企业产生风险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员管理涉及了较为广泛的内容,其中人员流失对企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一些企业由于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人才都纷纷选择跳槽,这给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如果较多产品生产加工工人同时离职,那么企业生产就会陷入瘫痪状态,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损失可是巨大的,因此人员管理不容忽视;销售政策也涉及了很多内容,销售政策会直接影响产品的销量,而且还会影响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好的销售政策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企业产品的销售额,相反不好的销售政策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库存量逐渐上升。

2.企业财务资金管理

在企业经营中,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问题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继而引发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流动资金管理、回款管理和其它资金项目管理。而导致财务资金管理问题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流程、会计人员素质等。资金管理、回款管理问题都是企业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三、强化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1.经营风险的防控措施

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较多,为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首先,企业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与企业自身发展和控制适合的管理体系构建,包括企业组织机构构建,部门和岗位的设立,工作流程的设置等方面,同时要涵盖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薪酬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体系等多个分管理体系;其次,逐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大多数公司发展的失败主要源于战略方向管理和监督方面的失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首先企业发展中战略决策方式必须依靠董事会集体的民主决策;其次企业在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机制同时要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以便于企业可以这些信息及时了解高端人才离职率变动情况以及离职原因等,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措施。

2.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因为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所以要想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就需要尽可能完善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各个环节。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中,要注重每一个可能出现财务问题的环节,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有效地规划和科学地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将各种有效资源结合起来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还要不断地优化各种业务,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第二,企业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构建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可能,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财务管理业务变得更加轻松有效;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做出了贡献;第三,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由于一些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导致和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大等问题。所以要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就要从提升企业领导的意识开始。

第2篇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企业并购、破产、重组等现象越来越多。同时,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的因素也在增多,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绩效的波动上,所以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有着紧密的联系。关于经营风险,许多国外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能影响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对社会责任管理也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新的风险管理模式[1]。但是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在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研究时,较少将企业社会责任考虑在内。所以,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尽管在国外实践中许多企业把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范畴,但是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在风险管理与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上[2],较少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近年相关文献发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分析上,通过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研究得出结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正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3-8]。大多数学者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时很少结合企业其他指标,分析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而经营风险作为企业能否正常运营的重要指标,对企业社会责任、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三者关系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那么,企业社会责任是否会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产生影响?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两两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以期能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的研究内容,完善现有的研究体系。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探讨上,而对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兼顾社会形象和公众利益,产生良好反馈效应的同时,是否能减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这一问题研究较少。

企业风险种类繁多,直接研究企业风险比较困难。因此,国内外学者通过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特有风险、社会风险的角度分析企业经营风险与社会责任关系。Husted B W [9]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风险的关系,发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有较低的经营风险。Mishra S et al.[10]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对特有?L险影响的分析,表明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减少风险,消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增加风险。无独有偶,杨艳等[11]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特有风险的关系,发现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企业,特有风险越低。这与Mishra S et al.研究结论趋同。Boschbadia M T et al.[12]把社会风险当成企业经营风险中声誉风险的一部分,从社会风险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认为企业较好的社会形象可以对冲社会风险。

另外,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公众对利益相关者的认可,积累相应的社会资本,降低企业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企业对外公布社会责任信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全面的企业经营情况,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提出假设1。

H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风险与绩效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广泛研究的对象,尤其是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使得企业整体风险水平提高,导致公司市场价值降低[13]。所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认清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高效运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Bowman E H[14]在检验美国85个产业9年样本期间的方差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后得出风险与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他发现财务绩效好的企业和财务绩效不好的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都存在负相关关系,经营良好的企业能够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另外,经营风险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从负债的角度讲,财务绩效较好的公司,其资产负债比例管控的也较好,流动资金留存较充足,进而规避风险、分散风险的能力也更强[15]。财务绩效不仅是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之一,也代表着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估,有利于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基于此提出假设2。

H2: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

从2008年三鹿集团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致使婴儿得肾结石事件到2016年非法经营假疫苗使接种者无效免疫甚至死亡事件,使得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对于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其社会声誉扫地,甚至破产,社会责任的缺失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所以,在探讨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关系时,也应当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卢秀锋[16]指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通过降低财务风险来提高公司绩效。该观点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思路。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一旦被曝光,其产品会遭到整个社会严厉抵制,大大增加了经营风险,降低了销售收入。相反,那些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无形中增加了公众对企业的好感,使得企业在更稳定的环境下运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扩大了企业品牌影响力,提高了顾客对其产品购买力度,增加了企业销售收入。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好,可以降低经营风险,企业在较低的经营风险下运营更有助于提高财务绩效,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在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之间起到部分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假设3。

H3: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削弱经营风险对财务绩效的负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考虑到一些非上市公司的数据信息难以获得,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12―2014年作为考察时限,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ST和*ST上市公司,数据不全与异常的公司,从润灵的644家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数据中最终选取了509家上市公司共1 527个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数据来自润灵环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财务绩效和经营风险的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和Excel统计软件。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通过搜集财务绩效相关文献发现,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是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时选用较多的指标[17-18]。其中ROA=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反映了企业总资产获利能力和利用情况。而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不仅是衡量股东资金使用效率的财务指标,也是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EPS=企业净利润/总股本,该指标越大,企业越有能力发放股利,财务绩效越好,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ROA和ROE反映企业资金运作回报能力,反映企业盈利的会计价值。EPS从股东等投资者方面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本文选取ROA和EPS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用ROE进行稳定性检验。

2.解释变量

(1)经营风险

现有文献对经营风险(Risk)的度量指标主要有:经营杠杆、应收账款比例、资本密集度等指标[19-21]。关于经营杠杆,杜媛等[22]在研究经营风险程度的度量方法一文中把企业经营风险分为经营收益波动性风险和亏损风险,她提出经营杠杆系数只能衡量企业亏损风险,而不能衡量企业经营收益波动性风险,用经营杠杆来衡量企业经营风险是比较片面的。所以本文用应收账款比例和资本密集度来衡量企业经营风险。应收账款比例=应收账款/收入,比例越大,企业营业收入中现金流含量越低,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资本密集度=总资产/营业收入,在不考虑资本性融资的情况下,营业收入不变,总资产大幅增加,使企业负债水平提高,说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大幅度下降,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因此应收账款比例(Reclrate)和资本密集度(Fixed)越大,说明企业经营风险越高。因为应收账款比例和资本密集度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中的P值小于0.05,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所以为了便于进行回归分析,现把应收账款比例和资本密集度两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统一为一个指标来衡量经营风险,用字母Risk代表。

(2)企业社会责任

不同学者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不尽相同,本文采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权威第三方评级机构“润灵环球责任评级”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级结果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指标[23-24]。润灵环球评级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将上市公司分为22类行业,该评级体系分四部分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进行评价,每一部分根据重要程度赋予不同分值,总分为100分,其中整体性评价(M)30分、内容性评价(C)45分、技术性评级(T)15分和行业性评级(I)10分。所以其的社会责任评级报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能较好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

3.控制变量

考虑到重要控制变量缺失会给结果带来偏误,参照相关文献[4-5,17]的研究,本文主要设计了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偿债能力(DAR)、盈利能力(PRO)等作为控制变量。其中企业成长性(Growth)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资产流动性(LIQ)用流动资产比例表示,偿债能力(DAR)用资产负债率表示,盈利能力(PRO)用销售净利润率表示。表1列示了所有?量及其定义。

(三)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假设1―假设3,以财务绩效变量“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和每股收益(EPS)”作为被解释变量,经营风险(Risk)和企业社会责任(CSR)作为解释变量,由此将待检验模型设定如下:

Risk=a0+a1CSR+a2Growth+a3LIQ+a4DAR+a5PRO+ε

(1)

ROA(或EPS)=a0+a1Risk+a2Growth+a3LIQ+a4DAR+

a5PRO+ε (2)

ROA(或EPS)=a0+a1CSR+a2Risk+a3Growth+a4LIQ+

a5DAR+a6PRO+ε (3-1)

ROA(或EPS)=a0+a1CSR+a2Risk+a3CSR×Risk+

a4Growth+a5LIQ+a6DAR+a7PRO+ε (3-2)

在以上回归方程中,控制变量为企业成长性(Growth)、流通股比例(PSO)、资产流动性(LIQ)、偿债能力(DAR)和盈利能力(PRO)。a0为常数项,a1、a2、a3、a4、a5、a6、a7分别为解释变量和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如表2所示,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均值较小,说明样本企业总体上财务绩效较差。经营风险(Risk)标准差较大,说明变动幅度较大,样本企业总体经营风险管控较差。企业社会责任(CSR)均值不高,标准差较大,最小最大值差距较大,说明样本企业总体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情况不稳定。另外,财务绩效、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风险25%分位数、中位数和75%分位数都呈递增趋势发展,其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涨幅最大。

(二)相关分析

为了检验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对样本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双侧显著性检验对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样本企业的经营风险(Risk)与企业社会责任(CSR)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DAR)、盈利能力(PRO)显著负相关。财务绩效(ROA或EPS)与经营风险(Risk)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企业成长性(Growth)、盈利能力(PRO)、资产流动性(LIQ)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DAR)显著负相关。财务绩效(ROA或EPS)与企业社会责任(CSR)在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三)回归分析

1.对H1的检验

如表4模型1所示,相对于经营风险(Risk),解释变量企业社会责任(CSR)回归系数-0.0113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做得越好,经营风险越低,即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经营风险有负向影响,这一结果支持H1。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与经营风险(Risk)显著正相关,盈利能力(PRO)、资产负债率(DAR)与经营风险(Risk)显著负相关。

2.对H2的检验

如表4模型2所示,当财务绩效用ROA代表时,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为-0.0136,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当财务绩效用EPS代表时,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为-0.1538,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经营风险降低可以提高财务绩效,这一结果支持H2,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和盈利能力(PRO)均和企业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较高的企业成长性(Growth)表明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较高的资产流动性(LIQ)表明企业资产周转速度快;销售净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好,财务绩效越高。而偿债能力(DAR)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当资产负债率(DAR)较高时则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低,企业经营风险逐渐加大,导致企业财务绩效降低。

3.对H3的检验

表4模型3-2在模型3-1的基础上加入了两个解释变量之间的交互项,由于两交互项多重共线性值达到19(>10),因此对解释变量中涉及的交互项进行了去中心化处理,以避免多重共线性。此外本文对所有进入模型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了方差膨胀因子检验(VIF),结果显示VIF均小于2,可以排除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如表4模型3-1、模型3-2所示,无论财务绩效用ROA还是EPS代表,经营风险(Risk)的回归系数都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企业社会责任(CSR)回归系数也都在0.01水平上显著为正,这又一次证明了前面的H2。另外,以模型2为基本模型,在模型2基础上加入企业社会责任(CSR)变量后(模型3-1),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回归系数变大了。若把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风险的交互项也加入模型3-2,不仅交互项本身显著,而且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进一步?大,这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风险共同作用于财务绩效,且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有削弱作用。这一实证结果支持H3。

五、稳健性检验

由于变量的选择和取值将可能对结论稳健性产生影响,为此进行了以下敏感性测试,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替换净资产利润率(ROA)。由此对H2、H3回归分析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如表5所示。

从表5中的模型2结果可知,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为-0.0505,在0.05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负相关,与上文对H2研究结论一致。从表5中模型3-1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0.0293大于模型2中的-0.0505,模型3-2中加入交互项后回归系数为-0.0006比模型2和模型3-1经营风险回归系数都大,也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负向关系有削弱作用,与上文对H3的结论一致。

以上的稳健性检验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靠。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降低经营风险。社会责任表现好的企业,具有较好的社会声誉,赢得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降低企业经营不确定性,进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2)企业经营风险负向影响财务绩效。一般,较高的经营风险使得企业亏损增加,降低财务绩效。(3)企业社会责任能削弱经营风险对财务绩效的负向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通过降低经营风险来提高财务绩效。

第3篇

财务预警是在广泛拥有财务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以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实时分析、监测与预测,准确客观反映医院经营情况、医院财务状况,及时对医院各环节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以规避医院财务危机的发生。本文通过对财务预警系统内涵、作用、预警指标的分析,探讨在新形势下构建医院财务监督预警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建立医院财务预警系统对降低医院管理风险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医院管理风险;应用性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一体化市场进程的加快,医疗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其运行风险也在逐步加大。加上现阶段我国部分医疗决策者管理素质、水平的弱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如果不能有效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可能使本已发展滞后的医院陷入更为严重的危机。财务危机常表现为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建立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system),通过对敏感性财务指标风险的监控,能够有效地发挥监测预警作用。

1 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的建立

医院财务预警是在广泛拥有财务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分析、监测、预测财务指标,准确客观反映医院经营情况、以及医院财务状况,及时对医院各环节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以规避医院财务危机的发生。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应该具备信息收集、预知危机、控制危机三大功能。通过收集与医院相关的国家政策、行业动态、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合理的比对分析,从而作出是否预警的判断。一旦发出预警信息,医院决策层就应采用必要的手段,以便及时化解财务危机,防范财务风险。

2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应用性

2.1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财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基础

预警与监测相辅相成,两都互为依存。因此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测和预警系统,首先应仔细分析系统内环境、目标、结构、功能以及环境、目标、结构、功能与监测和预警系统之间动态关系,加以科学的理论考证与实证分析,设计出合理的财务比率指标并慎重选择。预警指标的选择原则上应保证指标灵敏性、有效性、超前性、稳定性。灵敏性就是财务比率指标可以准确反应出财务运行的主要方面;有效性和超前性就是选择的财务比率指标既能反应出当前的财务状况而又不受期影响;稳定性是指选择的财务比率指标在不同状态下,其变化幅度、预警标准有相对稳定的可执行性。

2.2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分析责任报告制度

通过对敏感性财务指标的监测与分析研究,财务经营监测预警系统将对医院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作出预警判断。通过对经营运行过程的有效监测,及时判断当前医院经济运行状况,从而作出目前医院财务状况属于何种景气状态、以及即将面临的景气状态,如果发现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危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就会通过对财务比率指标的比对,查找诱发财务风险的根源,建议医院决策层制定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经营财务状况受到进一步恶化。相对而言,资本、负债资产、投资方向是整个监测预警的重点,目的在于有效优化医院经营结构,使其运营保持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

2.3构建财务监测预警指标

医院财务经营活动实际上表现为医院与外部环境间的人员、资金、物质、信息的一种互动交流,而表现于财务报表上主要为医院资金运动。而医院的资金运动的主要反映形式就是医院编制的会计报表,这也成为监测预警系统的主要数据源。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财务监测预警指标就显得成为必要。常见的医院会计报表包括医疗收支明细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药品收支明细表、科室成本核算效益表、基金变动情况表、现金流量表、损溢表等等。承担起监测预警系统中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资产保值增值能力等预警功能。

获利能力预警指标在医院主要包括毛利率、利润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反应出医院正常获利水平;偿债能力预警指标常应用的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已获利息倍数、资金安全率、安全边际率等等,为偿债能力的一些量化评价指标;营运能力预警指标包括应收医疗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等。 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医院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存货周转率实际是指货品的周转时间,一般意义上来说,周转时间越短,医院存货管理能力就越高,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由于医院流动资金过少、或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存货水平下降。因此应结合市场变化、医院实际保持合理的存货周转率。

3 结论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运营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涵盖了资金筹集、使用、分配、清偿等各个方面,财务管理机构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财务计划的编制、财务资金的筹措、使用与监管等等都属于医院财务管理的范畴。作为医院财务部门,应承担起执行者与实施者的角色,建立有效合理的财务监督预警系统,也是责无旁贷的工作,而加强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对降低医院管理风险的应用性研究,不仅能够有效构建预防财务风险的屏障,也能够极大降低医院管理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伍大春.医院经营创新投资与财务风险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02,21(8):39-40

[2]黄少瑜,肖昱华.加强和规范医院财务管理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J].中医药管理,2009,8:729-780.

[3]方鹏骞,张佳慧,董四平.非营利性医院资金运营效率和财务风险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0(3):15-16

[4]赵晋艳,孙培生.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意见[J].会计之友, 2008(23):24-25

[5]韩琼.股份制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财务通讯:综合(中):2011,11:150-151

[6]孙晓阳,周绿林,詹祥.基于ERP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3,13:40-41

第4篇

一、股东与经营者行为选择博弈假设

(一)博弈主体i假设。假设参加博弈的主体1是经营者,主体2是股东,两者都是风险中性者,均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信息完全假设。假设经营者具有独立决策权,决策时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三)决策时间假设。假设博弈双方都无法根据对方的决策选择或调整自己的策略,也就是说,博弈双方可看作是同时做出决策,没有时间先后。

(四)行动集合假设。假设博弈主体各自可选择的行动集合(ai={ai},i=1,2),股东的行动集合为a1={监督,不监督},经营者的行动集合为a2={道德,不道德}。

(五)博弈结果假设。假设经营者通过不道德手段而获取的收入为r;股东监督经营者所花费的成本为c;经营者为采取不道德手段而花费的成本为f,包括被所有者发现不道德行为时对经营者的罚金;股东监督经营者的概率为p,p∈[0,1];经营者采取不道德的概率为q,q∈[0,1];如果股东实施监督,经营者的不道德行为会被发现,且c

二、股东与经营者行为选择博弈分析

根据以上假设,可以得到股东与经营者在各种策略组合下的收益或损失,如表1所示,每个组合中第一个表达式表示股东收益,第二个表达式表示经营者收益,如果是负值,表示损失值。

表1 博弈收益矩阵

经营者

股东 道德(y) 不道德(n)

监督(j) -c,0 f-c,-f

不监督(h) 0,0 -r,r

在股东与经营者的博弈中,根据假设三,博弈双方同时作出决策,没有时间先后,因此,是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从表1可以看出,假设经营者选择道德(y),那么对于股东来说,最好的策略选择不监督(h),可以省出监督成本c;但当股东选择不监督(h)时,经营者的正确策略是不道德(n),而不是选择道德(y);如果经营者选择了不道德(n),股东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监督(j);而当股东采取监督(j)时,经营者为了保护自己,必然选择道德(y),如此不断循环。

在经营者与股东的博弈中,经营者分别以概率q*和1-q*随机选择不道德(n)与道德(y),股东分别以概率p*和1-p*随机选择监督(j)与不监督(h)时,双方都不能通过改变策略或概率来改善自己的期望收益,因此构成混合纳什均衡,这也是该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由表1中的数据可推出股东、经营者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是:

q*=c/(f+r),p*=r/(f+r)。

即对经营者而言,如果股东实施监督的概率小于p*,经营者的最优选择是不道德;如果股东实施监督的概率大于p*,经营者的最优选择是道德;如果股东实施监督的概率等于p*,经营者可随机选择道德行为或不道德行为。对股东而言,如果经营者不道德行为的概率大于q*,股东的最优选择是监督;如果经营者不道德行为的概率小于q*,股东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督;如果经营者不道德的概率等于q*,股东可随机地选择监督或不监督。博弈的纳什均衡与不道德收入(r)、不道德成本(f)以及监督成本(c)有关。不道德成本越高,不道德收入越高,经营者不道德的概率越小;而监督成本越高,经营者不道德的概率就越大。为什么不道德收入越高,经营者不道德的概率反而越小呢?因为不道德收入越高,股东监督的概率越大,经营者的不道德行为被发现的风险也就越大,经营者反而不敢作出不道德行为。由此可知,经营者是否作出不道德行为选择,关键还是取决于股东监督的概率p。股东可进行经营者不道德行为成本—收益分析,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监督约束机制,以加大经营者的不道德成本f,使经营者的不道德收入r<不道德成本f,从而把经营者的不道德寻利行为转变为道德的寻利行为。即这一监督约束机制应是一个能满足双方要求的折衷,通过这个监督约束机制,使股东与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从而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企业终极目标。

三、eva财务管理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笔者认为,建立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提出的eva财务管理目标,是解决股东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的最佳途径。以盈利为最高目标的股东,终极目标在于用尽可能少的资本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包括员工和社会各方面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真正得到保障。而在衡量企业为股东所创造的价值时,看到的不应仅仅是会计利润,还应包括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eva是公司营运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值,它反映的是经营者为股东创造的财富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eva=nopat-k×wacc

其中,nopat等于税后净利润加上利息支出部分,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k是资本投入额,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占用的资本额,既包括债权人投入的资本,也包括股东投入的资本。wacc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总的平均资本成本。

(一)eva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eva强调对全部成本费用的计量,要求企业经营者无论是使用债务资本还是权益资本,都要充分考虑其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不仅包括企业必须付出的现金成本,而且包括机会成本,克服了传统指标对成本计算不全面的缺点,其资本成本率反映了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投资回报率。因此,eva被认为是对真正的“经济”利润的评价,eva的增长就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增长。

(二)eva能使股东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财务管理目标趋于一致。eva考虑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克服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矛盾,用eva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对经营者业绩进行评价,可以使经营者不仅注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绝对值,而且还要注意减低资本成本,加大了经营者不道德行为的成本(f),使经营者冒险的机率大大降低。而且,如果按eva一定比例奖励经营者,可以使对经营者的激励与股东的财产增值相联系,促使经营者与股东的财务管理目标趋于一致,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因委托—关系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降低股东的监督成本。使经营者进行不道德行为的概率q降低。同时,为追求更高的eva,经营者必须关注顾客、员工、供应商、债权人、监管机构等企业利益相关人。正如思特恩·斯图尔特公司的高级合伙人贝内特·斯图尔特所说:eva可以让经理人富有,但条件是他们使股东更加富有!eva赋予经营者与股东一样关心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心态,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取向趋于一致。

(三)eva能够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使用eva对经营者业绩进行考核,能够提高股东监督经营者道德风险活动的概率,降低监督成本(c),加大了经营者不道德成本(f),改变了博弈的不均衡格局,使经营者预期的不道德收入(r)小于预期的不道德成本(f),从而使经营者因道德风险的预期效用为负而自觉放弃不道德行为。

第5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企业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也日益凸显,企业必须做好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并从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四个方面,就如何加强财务风险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控制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的集资、投资、利润分配等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风险日益突显,成为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财务风险控制能够全面反映公司经营水平,但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可能的。自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财务管理工作地位不断提高,在加强企业管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财务风险也日益凸显。所以,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规避风险,降低损失,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产生财务风险有很多原因,有企业的外部原因,也在企业的内部原因,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外部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主要有:市场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等,这些宏观环境的改变对于企业来说是难以预料的,其变化必然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

只要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风险就必然存在。当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够,缺乏风险意识,觉得只要管好账,就会避免财务风险,这种想法显然是片面的,风险意识淡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企业内部控制薄弱,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投资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有些部门对财务管理制度置若罔闻,缺乏有效的约束,使财务风险很容易发生。

4.财务决策失误

企业财务决策失误是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企业在决策过程中,主观意想的成分过多,客观性分析不足,致使决策失误的现象经常发生,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在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企业的决策如果是建立在这些不真实信息基础上的话,决策失误是必然的。

二、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体系

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预警体系是不能缺少的。在这一体系之中,获利能力、还债能力等指标是最具有代表性。资产获利能力指标主要可以分为:总资产报酬率与成本费用利润率。前者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是反映企业运用资产所获利的水平;而后者反映每耗费一元支出所得的利润,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就越强。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则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而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 0 %,当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就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度是以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前提的。依据公司法的相关要求,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各阶层管理者的岗位责任,必须将企业的管理执行与监管权相分离,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协调发展,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要明确自己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职责、作用。除此以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公司要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要调动企业的各个部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来,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3.落实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经营情况下,任何企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多数的经营风险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例如,开发新产品或服务失败出现的损失,新产品存在瑕疵导致产生的或有负债。因此企业需要设计、执行和维护内部控制,需要坚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降低经营中的各种风险,进而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企业决策失误一方面是由于管理者在决策时参杂了过多的主观意识,进行了很多的非理性投资;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虚假信息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就是由于外界披露信息含有大量的水分,加大了企业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与投资的低效性,给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都带来了巨大损失。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低成本的修正不对称信息的机制和完善的信息披露与监督制度。比如资本市场信息公开制度、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等等。

5.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更新知识体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一,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让每一名员工清醒意识到财务风险的破坏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不只是财务部门,其它部门的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必须由始至终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之中。第二,定期举行专业培训,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技能、思想、道德方面进行教育,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财务人管理员的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残酷,财务风险是伴随着竞争的加剧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既有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企业内部经营的因素,只要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财务风险就会客观存在,所以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相信通过实施有效内部控制,企业能够降低经营风险,进而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必将会加强,一定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杰瑜.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4).

第6篇

【关键词】 信贷风险;财务指标;预警系统

进入2010年,银行信贷进一步高速增长可能引致未来银行不良资产大量积聚的风险,业已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在银行监管层面,“切实做好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成为今年银行业监管的主基调。银监会陆续“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旨在进一步严格执行放贷条件,规范和加强信贷业务管理,促进银行贷款业务健康发展。最近,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个体评级从“C/D”级下调至“D”级,理由是贷款规模大幅增加导致两家银行的资本状况恶化,业务的信用风险上升。尽管中国银行业运行总体稳健,包括遭惠誉下调评级的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也都经营稳健,但坚持稳健经营毫无疑问,仍然需要引起各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银行着力于“防风险”的意思表示明显。

一、目前我国银行信贷风险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用风险管理机构方面存在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贷款部门的贷款员,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2.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且缺乏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及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增多。另外,贷款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明确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3.信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如缺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关于企业详尽完整信息的数据库,缺乏像美国J・P・Morgan公司那样的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系统。况且,次贷危机的影响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即使是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一样存在着信贷高风险。

4.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缺乏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员,信贷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信贷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信贷人员的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甚至等行为皆有发生。

基于这些内在缺陷,着重研究财务指标体系对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结合财务预警系统,进行指标系统的确立,从新的角度研究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

二、财务指标分析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企业财务分析是信贷风险管理中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

1.贷款风险决策管理是以风险度为核心开展的贷款决策活动。根据:贷款风险度=企业信用等级系数×贷款方式系数×100%,其中,企业信用等级由企业经营者素质、企业经济实力、企业资金结构、经营效益、信誉状况和企业发展前景等六类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决定银行贷款方式的选择,对企业资信状态的评价,必须以真实的财务信息和准确的财务分析为前提,否则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有误,贷款方式选择上产生偏差,以贷款风险度为重要依据的贷款决策将会产生失误。

2.在贷款投向管理上,通过优化贷款增量,调整信贷结构,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对信用等级在AA级(含)以上企业,简化贷款程序,并在服务手段上给予全方位满足;对A级企业贷款需求,有条件投入,严格实行贷款担保;对BBB级企业贷款需求,以短期贷款和贴现为主;对BB 级以下企业,以压缩贷款存量和清收原有贷款为主。如果不以真实的财务信息和准确的财务分析为前提,企业信贷等级评估有误,将使贷款投向出现偏差。

(二)企业财务分析是贷款操作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信贷风险管理将统一的贷款操作程序分为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三个环节。贷前调查要求严格调查企业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及考察各项财务比率等,贷时审查要求严格审查借款企业和担保单位的资信等,贷后检查要求严格检查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和财务能力等。在贷款操作程序中,每一环节都包含有进行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

(三)企业财务分析是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预警信号

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建立了一套预警指标体系和预测方式,包括预测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体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有关项目迅速变化的早期财务报警信号、经营状况变化的早期报警信号和银企关系变化的早期报警信号。其目的就是在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之前发现问题,使银行及早作出决策。

三、财务指标体系及预警系统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一)指标分析

在对目标贷款企业进行财务审查时,首先要关注其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通过对偿债能力指标的分析,作出初步的风险等级评价,设置准入门槛,将一些财务风险比较高的,偿债能力差的企业拒之门外,预防风险。其次应从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入手,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营业利率率、税前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等,了解并掌握企业一段时期之内的盈利水平和利润指标,降低信贷风险水平。再次应该从发展能力指标入手,对企业的各项资产,利润增长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并且预测未来年份的发展水平与能力,为银行长期贷款的信贷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提高银行未来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对以上三项指标及其相关的企业财务资料与银行标准指标进行比较,判断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和银行设立的安全控制标准,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的额度,系统地降低未到期偿债的风险指标。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所引发的危机。国外有关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起步很早,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一般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选择并不适用于银行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可以追溯到Fitz-Patrick(1932)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他以19家企业危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企业划分为破产与非破产两组。Beaver(1966)首先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发现营运资金/总负债在破产前一年的预测正确率可以达87%;Altlnan(1968)将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并得出著名的Z――Seore模型。Ohlson(1980)使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企业财务危机问题,并得到了高于90%的预测概率。结合银行的特殊性,目前而言生存分析模型―Cox模型将成为商业银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较好选择。

引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结合事前对企业的指标分析,进行银行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达到二者的融会贯通,形成统一的财务分析模型,提高银行的预防信贷风险能力。银行风险预警部分包含对象企业资金链监控、负债规模评测、偿债能力分析、异常波动预警等内容,基本上涵盖了银行信贷风险分析的主要方面:

1.资金链监控。资金链断裂情况频繁出现,如何监控企业资金链,预先知道企业是否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可能,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一大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资金链情况提出了基本意见:(1)会不会发生资金链断裂。主要判断当企业一旦出现信任危机,会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资金缺口将会是多少;(2)是否存在长期性资金缺口。通过企业长期性资金缺口是否存在的判断,可以确定企业资金结构的稳定性;(3)是否存在经营性资金缺口。从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观察企业经营活动是否存在资金缺口。

2.合理负债规模计算。首先根据企业报表所反映的经营情况,计算了企业当前经营活动正常所需要的短期资金、长期资金和资金总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目前的资产负债关系、周转速度和盈利水平,计算了企业有能力在一年内偿还的无风险负债规模和企业在二年、三年内有能力偿还的负债规模。从以下五方面内容入手:(1)短期资金需求;(2)长期资金需求;(3)总资金需求;(4)一年内可偿还期负债规模;(5)一年以上可偿还负债规模。通过企业能够偿还的负债规模和银行实际已经给企业发放的贷款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目前是否负债不足或者负债过度。对于放债不足,可以追加贷款。对于负债过度的,应当提出补救或保证措施。

3.现金流量分析。基于现金流量的分析,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银行和企业的重视。本系统从现金流动结构、现金流动的有效性、现金流动的充足性、现金还债能力、现金盈利能力等角度,对贷款企业的资金状况、还债周期、还债能力、造血功能等进行分析,并从现金角度揭示信贷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盈利水平。本部分包括四方面内容:(1)现金流动分析;(2)现金流动充足性评价;(3)现金流动有效性评价;(4)现金还债能力评价。

最后,针对以上提及的盈利,发展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一样设置相关的指标体系,形成全面的财务预测分析模型,充分判断银行的信贷风险,从而调整信贷规模,合理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宋雪枫,杨朝军.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M].国际金融研究.2006(5)

[2]李利娜.财务分析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运用[M].广西金融研究.2002(6)

第7篇

关键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080-02

一、企业风险的产生与分类

1.企业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

企业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某些难以预知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利润与预计利润发生离差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于长期贷款利息、折旧、人员费用、税费等企业固定费用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有杠杆效应,这是产生企业风险的主要原因。

2.企业运营管理中风险的分类

企业运营中风险是由于企业存在固定财务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即存在固定成本费用杠杆由此产生,原因上看,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企业的生产管理决策和外部市场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融资决策的变化。

二、经营风险的分析

经营风险指企业在运营中因经营管理上的各种失误、缺陷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具体可以理解为公司的管理决策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从而产生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1.企业经营风险强弱程度

在企业产品结构和资金结构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论企业的市场销量如何,企业的固定费用都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市场销售量越多,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上的固定费用就越小,企业所获得的经营利润就越大,反之,销售量越少会使企业的获利水平降低甚至出现亏损。企业的销售额变动引起企业利润的变化,则表明经营杠杆风险影响的强弱程度。根据企业经营风险程度分类,可划分为经营风险明显型企业和经营风险不明显型企业。

2.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内部和外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产品销售量、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企业的经营风险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由于产品价格、战略选择、销售手段等经营管理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特别是企业使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形成的风险叫作经营风险。因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外部因素经常发生变化,结合杠杆效应的存在,使影响被放大,使息税前利润降低,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的净利润大幅度下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管理系统不能良好适应外部环境

企业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这些因素在企业外部,但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快速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具体表现在不能科学预见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应对措施不力、反应滞后,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必然伴随在财务活动中。然而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的淡薄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财务决策不够科学

导致财务风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财务决策不够科学恰当。为了避免财务决策失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是必须的。许多企业财务决策都有主观经验拍板的现象,“一言堂”、家长制、情感用事的决策风格在企业的决策、管理仍然大量存在。决策失误经常发生,造成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

企业财务风险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企业内部各单位间、企业与上级企业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收益分配中存在的管理不善,权责不明确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资金发生流失现象,资金完整和安全的需要得不到保障。

四、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异同及协同性分析

企业经营风险关系到市场的不断变化,也关系到企业战略方向、内部管理、技术水平等,经营风险是相对长期的一种风险,而且企业在防控经营风险上,要投入很多资源和精力。

而财务风险更多地与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相关联,财务风险相对经营风险来讲,比较短期,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应对财务风险虽然没有应对经营风险那么复杂,但是却需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

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产生机制上的相互依存性深刻地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管理决策,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两种风险的管理必须具有一定的协同性,才能达到最优的管理效用。

五、加强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防控管理措施

1.经营风险的防控管理

(1)明确受托责任、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实质的实质就是基于一种受托责任的法律合同关系,并以此来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并让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增强公司价值的组织架构上的保障。从表面上看,世通和安然公司的倒闭是因财务舞弊引起的。但实质上都是由于公司治理上存在严重缺陷,才导致公司在财务管理上造假行为成为可能,公司倒闭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因此,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不但要有完善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更主要的是要有基于受托责任下的企业治理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的有效履行。

(2)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在生产经营的第一线,改变以往注重事后监督的现象,建立预防为主的监督机制,还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但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还要分清重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控制,以保证内控高效性和有效性。

(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制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各种具体风险,必须建立相应具体风险防范制度进行防控。

2.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分析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制定财务管理战略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经理,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做到有效运行,以防止由于财务管理体制对环境变化不适应而产生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控水平

通过会计政策和策略防控当前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和环节,任何步骤和环节发生错误都会给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经理必须始终贯彻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防范。要注重建立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系统,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决策,采用定量计算与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做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的决策,应避免主观臆断。在融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应首先根据生产经营的情况合理准确地预测资金需要量,再通过资本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各种融资方式及风险分析,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资本流动是周而复始的,可以说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快库存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做到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和资金链的高速周转。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决策,会大大减少发生失误的可能性,可避免财务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4)大力贯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形式上是一种财务计划,反映企业未来的特定时间的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全面预算管理以实现目标利润为宗旨,把销售预测作为起点,进而预测生产运营,经营成本和现金收入和支出,并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预算表,来反映在未来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推行全面预算并不是为了最终实现全面预算本身,是为了将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通过全面预算紧密联系。全面预算立足于企业整体战略需要,经过科学预测、分析和决策,以实物和货币、证券等多种形态来反馈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和运营成果等综合性的管理体系。良好的全面预算执行能使企业将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分配和运用,对企业各部门的业绩也能更好更准确地衡量、监控,使公司战略目标得到有效的贯彻。

参考文献:

[1] 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