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30 17:43:50
序论:在您撰写光合作用的好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可是有的东西对别人是毒药,对我们却是香膏。动物,包括我们人类,须臾都离不开氧气,倘若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也就不会有高级生命。对一种于我们如此攸关的生命活动,花点时间考察一下光合作用之前的世界总不为过吧。
谁在帮助锰氧化?
光合作用是用光和电子来产生能量,从而为有机体提供动力的。就现代的光合作用而言,电子来自水分子,氧气是这一过程的副产品。但这并不是说,光合作用一开始出现就如此的。比如说,光合作用大约是在34亿年前出现在地球上的,但并没有迹象表明,那个时候就已经有氧气产生了。所以有些科学家猜测,最早的光合作用很可能是靠分解别的物质,譬如说二氧化硫,而不是水,来获得电子的。
但到了大约24亿年前,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地质层中沉积的大量氧化物矿物告诉我们,此时氧气开始在大气中积聚起来,所以,光合作用直到这个时候才进化出现代的形式,即靠分解水来获得电子。
那么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换句话说,早期的光合作用是如何找到水这一替代物的?
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美国地质学家伍德沃德·费歇尔和他的同事考察了南非的一些岩石。这些岩石形成于大约24亿年前,形成的时间正好处于地球环境大转折——以分解水、释放氧气为特征的现代光合作用出现的前夕。研究表明,尽管这些岩石是在无氧的环境下形成的,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岩石里的锰元素却都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从化学中了解到,在大气中缺少氧气的情况下,金属锰需要一些催化剂才能形成氧化物,换句话说,没有一点别人的帮助,这个反应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帮助锰氧化的是谁呢?
光合作用也在进化
费歇尔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想:这个帮手就是无氧呼吸同时又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机生命!但这种生命的光合作用有点奇怪,电子“采自”金属锰。锰失去电子之后变成离子,而锰离子是不稳定的,很快会跟周围的水反应生成锰的氧化物。这样,在大气缺氧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形成锰的氧化物。
这个猜想可谓石破天惊,因为现代的光合作用是从水中获得电子的,而猜想中提到的光合作用却是从锰那儿获得电子的。水和锰是多么不一样的东西啊!可是,偏偏有很多证据表明这一猜测很可能是对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 光合作用; 概念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34-001
一、光合作用概念的导入策略
概念导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良好的开端,一节课的开头就应该能够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导入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我们可以采取创设情境导入:
有些蔬菜大棚内是挂发红色或蓝色光的灯管,并且在白天也开灯。
讨论: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2.为什么不使用发绿色光的灯管作补充光源?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同学们了解了蔬菜大棚中为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而使用不同颜色的光,特别是红光或蓝光的作用导入本节的学习,既结合了现代农业,又紧扣“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课题。
二、光合作用概念的生成策略
1.寻找关键词
先给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让学生试着去找一找本概念中的关键词,培养学生遇概念寻找关键词的习惯和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能自己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这对学习生物学中的概念很重要。例如: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存储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放出氧气的过程。这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2.实验法
学生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出和分离
本节课中捕获光能的色素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采用实验法。实验中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注意色带的不同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思考其中的原因。
3.分析法
分析科学家的经典实验,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材上介绍的历史非常经典,所介绍的都是在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学生认真了解其重要过程,等于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这对于学生认识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是必要的。
4.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找出概念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比较中加以理解、辨别和记忆。高中生物学很多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了区分新旧概念,不使其混淆,常以列表或图解的形式进行比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例如为了更好的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区别,我们可以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需的条件、场所、原料、产物等多方面列表比较。再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我们可以从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联系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从而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及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这样能够形成相对比较清晰的新概念。
5.比喻法
比喻法是指对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讲授时采用恰当的比喻加以说明。可以把“光合作用”形象的比喻成绿色工厂:厂房是细胞,机器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品是有机物,动力是太阳光光能。教师让学生联想自己所熟悉的工厂来联想“光合作用”这一概念。
这样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光合作用概念的巩固策略
1.练习法
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初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不牢,不准确,不完善,不深刻,还经常会遗忘,并且会和旧概念相混淆。这需要通过一些练习,利用已学的概念解决问题对概念进行巩固和加深。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会对概念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2.构建概念图法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构建概念图策略能很好地体现这一概念,它是巩固概念的主要策略,它指引学生对已学概念的回顾,梳理概念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画概念图的方法,组成概念体系,使新概念恰当地进入学生已有的认知机构中从而构建出概念图。例光合作用的概念图如下:
构建概念图,一方面能真正实现有意义学习,条理清晰,形成知识网络,从整体上对知识点进行把握,避免机械记忆;另一方面还可实现长时间记忆,使回忆更容易。
四、光合作用概念的强化策略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很好地应用,概念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对你所学习的概念的具体应用,即在所给的具体情境中解释或解决实际的问题,才能使概念内化到相关的概念体系当中去,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例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更进一步强化了光合作用的概念。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概念方面的知识。如何提高生物学概念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生物学事实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引发概念教学,启发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交流,归纳概念深化概念,及时运用所学概念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强化概念教学,是提高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人教版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提问技巧 有效性
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当然在生物教学中提问也要遵循这些理念,教师巧妙地提出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题应注意哪些事项?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种做法。
1.提问要面向全体同学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要面临许多考试,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高考等。于是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就把学生划分“种类”,如稳保生、目标生、边缘生和后进生。教师上课也就把提问的焦点(不论是问题的难易度还是提问回答的学生)几乎都集中在目标生和边缘生上;而对稳保生和后进生很少过问。这样的提问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做法,结果是学生成绩的提高微乎其微,甚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与教师有了很大隔阂,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备好教材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由浅入深;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梯度、步步为营,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提问时要随机提问,不要高频率地提问某些学生,更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即使他是班级的最后一名,也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帮助他树立信心,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有这样做课堂才有可能高效,全班学生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提问要注重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能有力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何时提问可以促进探究性学习呢?
2.1复习时的提问
上节课的学习如果对本节课有推动作用,在上新课时就有必要简单复习提问,提问的内容要围绕上节课的主干知识和难点知识。
比如教师在讲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时,可把第一节课的内容复习一下,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光合作用的总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何种颜色的单色光最有利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色素有哪些?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没有叶绿体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回答为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打好基础。
2.2新课导入时的提问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回顾,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先为学生理清,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如在讲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光合作用时光能被谁吸收转化?氧气是从何种物质转化而来的?二氧化碳如何被固定生成糖?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如果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探究清楚了。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同时也促使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
2.3在讲难点时提问
一堂课的核心是重难点的分析。此时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能巧妙地提问,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教师及时点拨,则可以使学生轻松地突破重难点。例如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理解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设置以下问题: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哪些物质?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了哪些物质?光反应产生的ATP能否用于各项需能的生命活动?如果突然停止光照,那么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在瞬间将如何变化?学生只有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了解后,探究两者的关系才能向更深处发展。光反应产生的ATP不出叶绿体,也就只能用于叶绿体中需能的化学反应了。关于C3、C5含量瞬间变化可以用来源于去路的模型来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是逐渐提升的,但都是围绕光合作用的过程。对于学生进一步思维、深层次理解具有显著效果。
2.4在学生感兴趣时提问
在课堂中,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在此时提出一些有难度、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就会把课堂效果推到另一个高度。又如在讲性别决定时学生很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人类男女性别的比例是多少?产生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什么?性别到底是由谁决定的?很多学生会认为男性产生的类型有两种即“X”型和“Y”型,所以人类的性别由男性决定。这种解释是否完善?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一个精原细胞可以产生几种不同性染色体类型的?比例如何?几种与卵细胞的结合是否是随机?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成熟的个体的概率是否相同?学生能把上述问题自主探究清晰,也就深度了解了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
3.提问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的提问如脱离了现实生活,而把重点放在生物学理论上,只强化生物学事实和概念的记忆,则课堂将会变得枯燥无味,课堂效率也会很低。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讲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时根据生活实际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温室大棚的塑料薄膜的颜色常用什么?冬季温室大棚用于养殖猪、牛、羊等动物用什么好处?温室大棚使用农家肥有什么好处?在什么条件下储存水果和蔬菜较好?如果收获的粮食没晒干为什么易发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把书上的“死理论”变成“活知识”,同时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4.以教师的提问诱导学生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除了要正确把握时间外,在方式上也要注意艺术性,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提出问题要表达科学、清晰,教师要善于用肢体语言、语音的变化使问题更便于学生理解。当然教师的提问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来解释,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这种提问可以作为诱导学生探究的有效手段,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不断减少教师的提问,诱发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质疑等,由教师提问变为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的有效性得以保证。
综上所述,教师的提问要凸显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班级全体同学,注重探究性,与实践紧密联系,并诱导学生提问。教师要以巧妙的提问促进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围绕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有效的高中生物课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61-74.
能不能在工厂中进行人工光合作用呢?近来,美国科学家完成了这项任务,并成功地把二氧化碳变成了汽油。
细菌吞食二氧化碳
要是没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个世界早就没有生机了——地球上的生物不是窒息而亡,就是被温室效应热死了。目前,没有哪种人造机器能像植物一样高效地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质。但是,科学家没有完全放弃,他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模拟光合作用,希望有一天能在工厂中实现光合作用。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詹姆斯·里奥等人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细菌模拟了光合作用的过程,成功地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以直接作为液态燃料的有机化合物。经过广泛地筛选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富养罗尔斯通氏菌是人工光合作用的理想载体。不过,要引入一种独特的基因对这种细菌进行基因改造。研究人员把培育好的转基因细菌输送到电生物反应器中,那是一个封闭的瓶状容器。这个瓶子看上去似乎有些简陋,细菌却能安然自在地在其中繁衍生息,过着吃喝不愁的“幸福生活”。
那些转基因细菌以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电能为能源,不断地吞食二氧化碳,并将之转化为异丁醇和异戊醇的混合液。这种液体的燃烧值很高,性能也比较稳定,可以直接加入到汽车中当作汽油使用。如果不想利用人工光合作用来生产汽油,也可以用它来生产微生物燃料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中,等到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电能。
大自然中的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吸收太阳能,后一阶段产生有机质。在詹姆斯等人发明的人工光合作用中,太阳能电池板模拟完成了光反应阶段,而转基因细菌则完成了暗反应阶段。那些转基因细菌就是一个小小的储能生产工厂,能把电能以燃料的形式储存起来。
人工光合作用好处多多
这项新技术有什么实际意义呢?首先,它可以缓解温室效应。那些细菌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基本等量,看上去似乎没有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但是至少减少了使用化石燃料所新增的排放量。其次,它解决了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储能问题。目前,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绿色能源发电产生的电能并不是持续的,有时多有时少,且不能和人们的用电需求同步。这样,高峰期产生的电能不储存起来也就白白浪费了,而现在有效的储能方法还不多。利用细菌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则新增加了一种储能方法。
或许会有人有疑问:既然大自然的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就能把太阳能储存起来,而且能吸收二氧化碳,科学家为什么要进行人工光合作用的研究呢?毕竟种植植物的成本较低,而生产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等产品的成本较高,培育转基因细菌也需要成本。虽然大多数植物依靠阳光雨露就可以自由生长,但是这些天然的植物燃料也存在运输、储存成本高的问题。另外,植物直接燃烧的效率并不高,而且会产生有毒气体、粉尘等污染物。因此,把植物直接作为燃料成本并不低,而且还不环保。况且,绝大多数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并不能靠植物直接供能。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人工光合作用产生的汽油比植物燃料更洁净。与天然的光合作用相比,人工光合作用更加可控且快速,这个特点令其可以用于工厂大规模生产燃料。
关键词c4植物;光合作用;模式植物;狗尾草
中图分类号q9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3-0022-01
与c3光合作用相比,c4光合作用能提高生产力,主要是提高了水分、氮的利用率。若能将c4途径转移到c3粮食作物中将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由于缺少c4模式植物,从而限制了分析调控c4光合作用的网络机制。狗尾草是具有510 mb基因组的二倍体植物。狗尾草体型矮小,生长条件简单,生长周期短,这些优点都有利于c4植物基因的研究。
1c3、c4光合途径
对于玉米、高粱、甘蔗、谷子等全球大多数粮食作物、能源草,c4光合作用是固定co2的基本途径。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在将co2运送到卡尔文循环之前将co2固定在c4途径。例如,在玉米和高粱的叶子中co2是在叶肉细胞胞质中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与受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形成草酰乙酸,再在线粒体中还原为苹果酸转运至维管束鞘细胞中脱羧,释放出的co2经卡尔文循环(即c3途径)再固定,余下的3c产物运回到叶肉细胞中再生pep,从而完成c4途径[1]。由于co2的穿梭,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和氧气释放位点是间隔的,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光呼吸效率。在c4植物中几乎检测不到光呼吸,而且c4途径co2饱和点低,在较低co2浓度下便可进行光合作用。c4途径的另一个好处是增加了氮和水的利用效率,这有利于为增加全球作物产量[2]。
2现有的c4模式植物
目前,玉米测序已经完成,并且证明在玉米中各种转录因子、激酶、磷酸化酶、受体与c3、c4途径差别有关,在分子学上是的最好的c4研究植物。可认为是早期研究c4光合作用的模式植物,但由于其植株较大,当获得大规模的突变群体后很难进行定向筛选。例如,当要获得co2反应损伤的突变体时,必须对植株施加不同的co2浓度处理以观察其表型,对于玉米这些较大植株很难在一个较大的空间中将co2清除或者将co2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浓度水平(大于1 g/kg)。因此,玉米、高粱这些c4植物不能看作是最理想的模式植物。由于缺少一个能够进行高通量筛选的c4光合模式植物,对于c4途径的研究近年来没有较大进展。
3新型c4模式植物的寻找
如果能将c4途径导入c3植物或c3植物经过突变获得了c4途径,例如水稻,水稻产量取决于产糖能力、光合速率等,目前提高产量的唯一方法是引入高效的光合模式即c4光合途径[3]。植株的光合效率将大幅提高从而使得粮食产量增加,就能解决粮食危机。这就要求研究者去寻找一个理想的c4模式植物。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测得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序列不再是物种成为模式生物的障碍。其自身的生物学特点比如生长周期、植株大小成为考虑重点。
随着近期对c4植物进化途径的研究发现c4植株分为几个亚型,主要有nadp-me亚型、nad-me亚型和pck亚型。区别在于维管束鞘细胞中最初固定co2的酶。通过对c4植物进化树上各植物分析,狗尾草可代表3种不同的c4亚型,而高粱玉米只能代表nadp-me亚型。这个分支包括1个谷物庄稼、1个生物燃料、1种主要的农业杂草,分别代表一种不同的c4亚型。与经典的模式植物拟南芥比较,狗尾草表现出很多类似的优势。狗尾草植株矮小,高10~15 cm,所需生长空间较小,生长条件易于控制;是一种典型的自交繁殖植物可得到大量种子;生长期很短[4]。在遗传学特性方面,可进行人工诱变产生遗传变异:通过物理(如辐射处理)、化学(如ems处理)及生物等手段进行人工诱变处理。现在已有多个实验室对狗尾草进行测序,约估计其基因组为510 mb,有14条染色体,是二倍体植物。
将狗尾草作为模式植物,获得大量突变体后对某个特定表型相关基因的定位需要进行人工杂交。尽管在狗尾草中杂交非常困难,但是并不是不可能的。杂交方法可借鉴谷子的杂交方法。狗尾草的花是两性花,必须将其去雄或者在授粉之前将其花粉毁坏。狗尾草花数量很大并且会发生突变,为了防止杂交株系的混乱,必须用分子标记去验证种子。对于狗尾草转化,可借鉴水稻、玉米、谷子的转化方法,用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获得狗尾草转化株系,从而达到研究某些基因的目的。
4结语
虽然狗尾草全基因组信息还未公布,但其优势越来越明显。将狗尾草作为模式植物,可从生理学、形态学、遗传学方面研究c4光合途径的分子基础及调控机制。这将为把c4光合转到c3植物中提供了有利条件。狗尾草作为c4光合作用模式植物,将为c4光合作用的研究开创新的纪元。
编辑
5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魏俊杰.c3植物与c4植物的比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316.
[2] sage,r f.the evolution of c4 photosynthesis[j].new phytol,2004(161):341-370.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需求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只有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才能使学生引起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当学生产生某种需要而又没有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向所确定的目标前进。在学《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先把一些花草布置在实验室的四周,也可以把一些著名生物学家的画像和格言布置在实验室里,使学生一进入实验室便沉浸在一种良好的情境中,从而自然本能地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产生对知识的需求。
二、提出问题,进行设疑
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应加强教师的引导,最大限度地排除可能出现的偶然性和盲目性,使学生的认识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较大的受控性,从而有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效果。我向学生明确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但忽略了自然界的其他环境因素,如阳光、空气对植物生活的影响。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光合作用发现史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忽略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是从何而来?阳光、空气等因素是否与柳树重量的增加有关?
三、学生利用教材和提供的条件,进行学习观察和操作,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提出假设
我们知道,实践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感知客体,获得感性知识,为学习理论知识奠定好基础,还可以深化书本知识,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自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在这一节教学(2课时)中,我准备了十二个分组实验,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践中获得感性知识。(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四、学生提出看法,相互交流讨论
学生在观察实验后,可以进行专题讨论。对于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教者要能够及时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并督促学生集中力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一方面密切注视学生讨论的情况和进程,同时还进行及时的、恰到好处的点拨,但不越俎代庖,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在讨论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给予充分肯定。通过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学生思路更开阔,认识更全面。
五、对讨论,老师要做出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结论
对讨论的结果,教师要做出必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小结,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强调难点,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在讨论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知识漏洞或不严密、不规范的表述加以纠正。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过程、现象、本质和规律掌握得更简练、更精辟、更准确,避免出现知识的盲区和误解,有利于以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获得知识,认识世界。
实验1结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这就是说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可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
实验2结论:在植物体中,叶绿体越多的部位,蓝色越明显,也就是产生的淀粉越多,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实验3结论: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来的气体,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这就是说,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可见,氧气也是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
实验4结论:甲装置里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容器里的二氧化碳,叶片吸收不到二氧化碳,就不能制造出淀粉,乙装置里的清水,不能吸收容器里的二氧化碳,叶片吸收了二氧化碳,就制造出淀粉。可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科学实验还证明,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关健词:探究型教学 实验探究理念 光合作用
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对于一些生物概念性知识点的教学往往会显得枯燥,不知道该如何更有效、更到位。而在生物高考中以及接下来要实行的选考考试中,实验探究精神无疑是重中之重,学生的实验探究理念的匮乏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至关重要的现状。
本人觉得能否在生物概念教学中贯穿实验探究理念呢?所谓探究型教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老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下面以一堂《光合作用》的教学的一些片段为例来谈谈我对基于实验探究理念的生物概念学习的理解。
一、课堂导入
首先展示一则新闻链接:印度一男子靠水和阳光存活, 人类也会光合作用? 据《悉尼晨锋报》6月30日报道,一名印度男子在过去的8年中,从未吃过一粒粮食,仅靠喝水和接受太阳光照射就能活命,目前,这名印度男子已被NASA邀请到美国进行实验,科学家想解开发生在这名印度男子身上的神奇之谜。
提问:大家觉得可信吗?如果想要确定这个新闻的真实性,需要做哪些研究?
学生已经有初中的基础知识的基础,所以通过讨论基本上会讨论出:必须知道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这个印度男子是不是具备这些条件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
设计意图:让学生迅速进入该课的教学,这样的一个新闻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这样,学生潜在探究精神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二、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及条件
实验探究一:经过提问和必要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了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然后展示一些菠菜叶,问学生:这里中有一些菠菜叶,大家有办法知道菠菜叶里的有哪些色素吗?
就这样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一开始必然会显得茫然无措,但是经过思考、谈论、看书,再加上已有化学知识,很快会想到离心等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给学生及时而有效的引导和提示,这样慢慢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本实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在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后,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到实验室选取需要的器材进行探究。在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些同学会做不出一条色素带?为什么有些同学只有两条色素带?为什么要迅速研磨?或者学生自己提出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以及由此引申的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春夏两季植物的叶子翠绿醉人,而深秋树叶则金黄斑斓呢?
设计意图:深度挖掘课本实验,引导学生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探究意识,学生在尝到一次成功的体验后,便会兴致勃勃地期待接下来的思考与探索。
实验探究二: 3月8日晚6时寒潮来袭,浙江舟山定海区“蔬菜大王”任善军的30只蔬菜大棚里都点上了蜡烛,为蔬菜举行别开生面的“烛光”晚会。 请问:点上蜡烛,对大棚蔬菜有什么好处?
学生经过讨论,有可能会想到各种方面的: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把学生谈论的所有可能都写上,因为这些都是光合作用必需的条件。然后问学生:各种条件看似都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有什么办法证明呢?首先请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可用图示)学生经过不断思考,基本上能够得出应有的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要想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该彻底超越教材,要体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课改理念。教学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也就秉承“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本阶段教学中,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进一步被调动起来了。
实验探究三:光合作用释放的O2究竟是碜CO2还是H2O或两者兼而有之?
学生已经有同位素标记法的基础,所以能够很快说出同位素示踪法,但是如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就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功了。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生物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生物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增长生物实验探究能力,获取生物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该阶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通过这样的探究历程,学生对如此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
综合以上的教学,然后适时提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当然经过这样的探究经历,完全可以由学生自行得出该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三、课堂反思
经过以上教学过程,深刻体会到,这个教学过程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1.导入新颖,学习是一个以细节取胜的过程,本堂课的优点就在于让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的一开始就集中在教师和知识上,让学生自主地带着兴趣去和老师一起探索未知的领域。
2、因材施教
依据学生特点来安排自己的教学相当重要。我们也要留给学生更大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有自己的思维空间,这样将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活跃有序
学生的经验是生物教学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可是有些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的脑海中渐渐淡忘,那么对学生经验的开发和利用除了课前的经验准备以外,教师应该能敏锐地抓住学生生活中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调整或补充适量的教材,可以说,学生的经验千差万别,它可以成为我们积极开发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己选实验材料这一环节使课堂氛围迭起,且学生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在欢声笑语中获得了知识,受到了启发,巩固了知识点。
总而言之,在生物教学过程,实验探究的路程还是一条“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情况,而在生物概念的教学中渗透实验探究理念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坚信:通过我们“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必将迎来我们生物教学的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1] 胡文斌. 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 . 《从探究型教学理念看探究实验室的建设》
[2] 刘存簪 西安市阎良区关山初级中学,《用探究性实验理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