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30 17:43:49
序论:在您撰写思维模式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数学 思维模式 教育 直觉思维 逆向思维 发散思维 抽象思维
数学是一门需要严谨且缜密的逻辑思维才能学好的学科。在很多大学生眼中,数学无疑使最为难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像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无不需要学生要具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灵活的头脑,才能够找到答案。本文着重就思维模式在数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一些探讨。并且提出从什么切入点去训练学生们的思维方式。
思维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对于某件事物,产生的一系列想法,通过这一系列的想法将事件解决。显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自然其思维模式也各有不同。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异。而思维模式又分为很多种类,在这里着重讨论的仅仅是关于数学学习的几种而已。比如最为广泛用到的有直觉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
下面我们具体谈谈这些思维模式与数学之间联系的具体情况。
一、直觉思维
彭加勒说:“没有直觉,数学家只能按照语法书写而毫无思想。”
直觉思维,即不需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和辩证,没有固定的逻辑思维程序,仅通过灵感
和以往经验的积累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它具有直接、简洁、迅敏的特点。就像科学家们研究问题时,对于突然出现的某个事物产生的联想与假说,比如牛顿在呗苹果砸中后想到的万有引力,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产生的大陆漂移的想法的提出等,都是直觉思维解决问题的例子。显见直觉思维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而直觉思维在数学中大多应用于初高中数学的填空、选择题中。可以从问题的特殊性,变化性,猜测性入手,就能很快得到答案。
例如这道题:设a>1,且m=log a (a2+1),n=log a (a-1),p=log a (2a),则m,n,p的大小关系为:A,n>m>p B, m>p>n C.m>n>p D.p>m>n
如果按照常规算法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是如果利用此题的特殊性,带入a=2,则可以立刻得到答案。
当然,如果想要很好的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需要学生们对自己的答案有一定的自信心。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呢?首先,需要学生们具有一定的根基,答题经验。这是直觉出现的基本要求。其次,需要学生们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这个可以通过找寻相关试题或实例进行训练。当然,最后要客观的对待自己的直觉,不能不自信,也不能太过自信,需要进行一些验证方可确定答案。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即对于问题的解答反其道而行之,采取相反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当所有人的思想都朝着同一方向而去,采取完全相反的方向思维便是逆向思维。它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其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现实生活中运用逆向思维的例子数不胜数,但是在数学中它同样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当学生们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解题,就说明他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该类型题的精髓。从反向思维中寻找答案可以便捷很多。例如这道题:
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方法是:设根号2是有理数,则可写成两个不能约分的整数的商。设根号2=p/q.将两边平方得到p2/q2=2, p2=2q2。所以p是偶数。设p=2m, (2m)2=2q2, 4m2=2q2, q2=2m2.。所以q也是偶数。这与p,q不能约分矛盾。所以根号2不是有理数。是无理数。
可以看出这样的方法简单明了,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当然,不光是在初高中会运用到这样的逆向思维,在大学数学分析一门课中也可见广泛运用。比如在数学分析实函数基本定理中,用有限覆盖定理来证明区间套定理,先假设命题不成立,假设某一闭区间的某个开覆盖无有限子覆盖,再将这个闭区间二等分,则定有一半的区间无有限子覆盖,在再将这个区间二等分,又有一个区间无有限子覆盖,再用区间套定理来推出矛盾。
对于这种另辟蹊径的解决方法,有很多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这样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一些引导。这就需要老师多找一些相关例题,多给学生讲解,就会对学生的思维模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平时做题中也会自然的联想到利用反证法是否会将问题解决。
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即在问题中能够举一反三,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联想到多种方法解决。并且能够通过这个问题,联想到其他相似问题。可能通过发散性思维,使得想法发展到各个方面,从而得出的结果并不唯一。因而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发散思维具有广泛性,放射性,变通性。在数学学习中起到很大作用。
发散性思维的例题,我们来看看网上的一道例题。求证:A(3,1)、B(-2,-3)、C(8,5)三点共线。
思路一:不难作出图形,由图可知,要证三点共线,只要证两线段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依两点间距离公式即可得证。
思路二:由分比知识,看是否有一点是其它两点确定的线段的分点,事实如此。设点 B'(-2,y)在直线AC上,则点B'分 所成的比λ= = = , ,即点B'与B重合。故三点A、B、C在同一直线上。
思路三:可通过从同一点(如A 点)出发,证两直线的斜率相等,从而得三点共线。
思路四:通过求某点在其它两点确定的直线上。
思路五:通过求某点到其它两点所确定的直线的距离d=0,从而有三点共线。
思路六:假设三点不共线,只要证某两直线的夹角这0,从而得三点共线。
通过这个可以看出一道题就可以有多种不同方法解答。发散性思维应当是小学生重点培养的一种思维模式。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是否灵活,对于能力的提升占有很大影响比例。对于这个,可以通过花费一堂课的时间,对于一道题提问学生们想出不同方法,虽然花费点时间,但会激起同学们的积极性,从而很好的培养出该思维模式。对于其之后的初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学习都会有极大帮助。千万不能让学生们养成一种思维定势,这将会在他的思维模式中造成极大的思维障碍,对其之后的学习生活发展有极大阻碍。
4.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一种理论式,对于客观事实运用定义,概念进行反映的过程。对于已给出的事物,联想到其他并不十分相关,却又有某方面联系的事物,即是抽象。比如对学生提出,给你个数字1,你能想到什么?它可以使一本书一条路,一朵花等等。
抽象思维并不是完美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与现实具有一定的差距。它在数学中应用不如其他思维的广泛,但是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求几何问题,空间想象能力的需求十分强硬。如果不能理解该模型构造是不能够解答的。这是一种抽象思维的应用。
对于抽象思维的培养,并不能依靠老师。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小时候的潜移默化训练,比如跟孩子玩这个游戏,绘制地图,或者凭借记忆用画笔画下路边街道等。可以有助于训练孩子的抽象思维。
所以,无论是什么思维模式,对于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影响力。无论是直觉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都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有一定的引导能力,使得学生得以更好的解答数学问题,从而获得优异成绩。在这个方面,各个阶段的老师们都应该给予重视。在引导同学的同时也可能够提升自我。
作者:王海颖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建立中医的思维模式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大系统,那么中医学则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只有把中医学放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学习和研究,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中医学的精髓。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母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全方位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1]。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应着重于单纯中医、中药的传播。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在留学期间基本建立起中医的思维模式,能运用中医的理论方法治病救人,这样中医的临床疗效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中医的理论体系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与西医之间无论是在基本理论还是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是中医思维特征发生的基因和灵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两者是业界行内的共识。中医思维学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重关系”、“重整体”、“重直觉”、“重形象”、“重实用”、“重传统”、“尚辩证”等特征,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思维方式,明显有别于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以“重实体”、“重局部”、“重理性”、“重抽象”、“重逻辑”等特征的思维方式。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东西方思维的特征各有侧重,互有区别,当然也不是水火不相容。而中医学本身就是一个理法方药具备的完整体系,因此在授课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临床实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与临床案例,并结合教学难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选取针对中药的名医案例简单分析,既能体现中医治病疗效,也便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增强学好中医治病救人的信心。在建立留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同时,适度保护其数理逻辑思维,让留学生具备两套思维能力,这也是中西医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并存于世界范围所要求的[2-4]。
重视文献原文沿着历史的足迹,透过斑驳厚重的史料,拜读先人们用智慧和心血铸就的不朽之作,虽偶有缪误但瑕不掩瑜,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就在那一部部的经典著作里。读经典就是要培养一种鉴别优劣、甄别选择的眼光和能力。当然经典也非字字珠玑,在阅读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具有用传统方法研究中医的能力和对古典医籍研究的能力。在教学中经常精选精彩经典片段,带领学生一字一句地咀嚼原汁原味的原文,学习先辈对药物的理解,在耳濡目染中得到中医药文化的家珍和真传。当前提倡读经典,不应理解为单纯的读书活动,而是思路的调整、视野的开拓、中医文化的感悟[5]。引导中医大学生关注学习经典,不仅是学习一病一方的治疗,更重要的在于体悟当时的历史人文环境,体悟中医的概念、范畴、内涵,学习、熟悉、再现经典的思维方式,提高中医思维水平。改进教学方法“量体裁衣”的教学方式,增加兴趣,加强交流以《中药学》为例,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中药学》课程以前,没有系统看过中药的植物形态和饮片。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来源于动植物及药材的图片,图文并茂,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学生在感性认识中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视觉记忆,来学习抽象的功效应用。我们可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让学生参与。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及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走,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间接达到点名的效果。不仅使得留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时时感到压力,上课注意力集中,下课及时复习,还能够使课堂纪律显著好转。通过提问也能使教师熟悉并记住部分学生的名字,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针对留学生时刻打断授课老师讲课的问题,建议在理论课教学上课前先和同学沟通好。
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考虑到中医药留学生地域和语言的差异,我们在教育的初期采取“量体裁衣”的教育,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为更好的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将复杂的医学理论知识较浅显易懂地表现出来。教学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留学生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安排教学。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有些留学生时间观念较差,经常迟到,尤其是上午1、2节课。上课时也比较自由散漫。有些学生学习刻苦,遇到不懂的问题,喜欢刨根问底,常常会当场直接提问,打断老师讲课,使得教学计划无法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对于中医所特有的语言特点,如渗湿、化湿、燥湿、祛风湿等术语的区别非常迷惑,这和他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方式与各国的文字特点有关。在《中药学》教学中,每2周给学生安排一次答疑,让学生把这2周所学的中药进行全面复习,根据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课堂提问和病例,认真挑选若干临床模拟病例作为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基础;再围绕病例提出问题,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中药的应用;随着问题的解决,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还可以配合让学生参观中医药博物馆,我校博物馆设有专门的中药标本馆,校园专门设置一处“百草园”,可供学生参观一百多种植物类药材。我国的中医学教育已经有了深厚的沃土,教育的国际化也给我们发展医学类留学生教育提供了好的机会和条件,促进了国内外中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加强文化融合,才能将留学生教育发展提高到更深的层次。中医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兼有自然与人文双重属性,它的人文特征要求中医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才能掌握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留学生的中医教育更要重视中医文化,才能真正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既可以了解中医特色文化,也可以不断挖掘古老的东方文明;同时,他们的融入也将自己国家的特色文化呈现给中国,使具有多元文化的中国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外国留学生在回国后,将在中国学习到的中医知识广泛地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中医的独特疗效与魅力对更多的外国人产生影响,也会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有思就会助推行动,学贵有思。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只流于教学形式的新颖,教学活动的多样,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对前人知识的掌握,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所顿悟,有所创新。
关键词教学模式;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思维碰撞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师生教学行为正发生着重要变化,“自主、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从活动中来”等新的教学模式在许多学校纷纷涌现。倡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构建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的有效课堂。
“只重形式,内涵不足”、“活动有余、思考不足”的课堂比比皆是。笔者认为在新的课程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在师生转变教学行为的同时,更应对教学的本质加以思考,要以学生的思维作为支撑,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达到教学形式与本质的有效结合。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思维中动起来
中学生正处在旺盛的成长时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对认识未知世界的心情十分迫切,教师可利用其好奇心,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这关键是教师的引导,要善于利用情境,用好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1.以问题为情境,激发思维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它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法宝,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言,是觉悟的契机。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时,先是设计一个问题: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你认为二氧化碳的制取应从哪些方面研究呢(选择什么样的药品、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课堂一开始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这种渐进的问题刺激方式,使得课堂富有思考性,学生在思考中动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知识拓展和深化。
2.以活动为情境,激发思维
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都可以用来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家庭实验中,检验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的沉积物的主要成分;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更加活跃。兴趣小组也可课堂教学相结合,活动中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适当扩大、加深,增加思维广度。如调查当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撰写水污染防治措施报告、设计野外河水简易的净化装置,在一系列兴趣活动中激发思维,让学生们动起来,培养各种能力。
3.以史话为情境,激发思维
“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给人以智慧”。耐人寻味的史话故事中,前人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都会深深吸引并激励学生。如讲纯碱时可介绍我国近代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冲破索尔维法的技术封锁,创造性地进行了制碱工艺的新思维,发明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在讲金属铝的性质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情境: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合金等铝制品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然而一百多年前,纯铝却是稀罕之物,价格堪比黄金。门捷列夫因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卓越成就,获得一只铝制奖杯;拿破仑享有在宫廷盛宴中一人独用铝制餐具的殊荣。为什么铝含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而广泛应用却姗姗来迟呢?这是由铝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通过简单的化学史情境创设,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一个“愤”“悱”的状态,求知的欲望欲望非常迫切,自然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拓宽思路,活动中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或辐射思维,发散思维的方法是点源发散,是围绕一个要解决的问题由一点向四周发散,从问题的横向、纵向、侧向等等各方面考虑,沿不同方向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沪教版中,在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时,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发现集气瓶中液面并未上升到其容积的15,问: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这一结果?再问,若上升超过了15,可能由哪些原因导致呢?紧接着再问,既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何改进这套实验装置呢?学生答:(1)在阳光下用放大镜照(2)用电阻丝加热。类似发散思维的练习贯穿于化学教学中,有利于拓展知识点,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凸显”思维,活动中思维碰撞
关键词:数形结合;解题;化繁为简
一、引言
数学大师华罗庚曾精彩地诠释:“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恩格斯也曾说过:“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利用这种手段解题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反映数量关系,有精确性;“形”反映图形性质,有直观性。数形结合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让代数运算法与直观图像法优势互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共同运作,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化繁为简,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二、数形结合的途径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总能发现“数”和“形”是分不开的。化形为数的桥梁是解析几何,涉及到代数运算的方程组求解、变量代换、不等式的构造与求解等方面,特别是在求异面直线构成的角、线面角、面与面构成的角以及判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问题中,向量的代数运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数为形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解决函数问题时,画出大致图像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判断函数单调性、确定函数零点、寻找函数最值等方面化数为形的途径常常为解决问题提供直观印象及解题途径启示。总之,数形结合以数解形,以形助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模式。
三、数形结合实例及思路分析
本文通过几个数形结合的题例分析,探讨其在数学问题处理上的一般思路、解题技巧及方法总结,以期与同学一起培养借助这种数学模式处理具体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下面题例:
例1:已知椭圆C:■+■=1,在C上任取三个不同的点P1,P2,P3,使得∠P1FP2=∠P1FP3=∠P2FP3,证明■+■+■为定值,并求出该值。
分析:与椭圆标准方程■+■=1对比,此处a=6,b=3■,c=3,准线x=12,a=1/2。
设∠AFP1=α?圯∠AFP2=α+2x/3∠AFP3=α+4x/3(按逆时针方向),记|FP1|=x1,则|FM1|=x1cosα,点P1到准线距离为2x1,由FD=FM+MD=x1cosα+2x1=■-c=9,故有x1=■?圯■=■,同理■=■,■=■,因此■+■+■=■=■.
点评:条件∠P1FP2=∠P1FP3=∠P2FP3为我们表示FP1,FP2,FP3提供了便利,也暗示了我们本题可能需要寻求几何方法而非仅凭代数手段硬算。尽管解析几何题一般思路是联立方程组求解,但根据圆锥曲线椭圆的定义和几何性质解题,往往是简化解题过程的最佳手段。这题若是用点斜式设出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再利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解出线段FP1长度,类似解出FP2,FP3长度,同样可得到结果,但运算量过大,非最佳策略。
例2:如果三个正实数x,y,z满足x2+y2+xy=■,x2+z2+xz=■,y2+z2+yz=36,求xy+yz+zx的值。
解:将三个等式变形为x2+y2-2xycos120°=(■)2,x2+z2-2xzcos120°=(■)2,y2+z2-2yzcos120°=62,如图,构造PBC、PCA、PAB,使PB=x,PA=y,PC=z.∠BPC=∠CPA=∠APB=120。AB=13/2,BC=5/2,AC=6.由勾股定理,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由SABC=SPBC+SPAC=SPAB
易得:■(xy+yz+zx)sin120°=■,从而得xy+yz+zx=10■.
点评:从原题条件出发,根据题设表达式构造基本几何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观察题目给的三个条件,很容易联想到余弦定理;三个数据也与勾股数相关,这些都提示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到三角形中研究。这样问题就显得清晰、简单、直观。
例3:已知函数f(x)=ax2+bx+c(a≠0),且f(x)=x没有实数根。
问:f(f(x))=x是否有实数根?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法一:分析法
假设f(f(x))=x有实根,即存在实数x0使得f(f(x0)=x0,令f(x0)=t,此时有点A(x0,t),B(t,x0)都是y=f(x)上的点。由于f(x)=x没有实数根,所以A,B这两点不重合且关于直线y=x对称。
所以y=f(x)=ax2+bx+c与y=x必有交点,即f(x)=x有实根,与条件矛盾,所以f(f(x))=x没有实数根。
解法二:数形结合图像法
当a>0时,f(x)=x无实根,?坌x,f(x)>x,f(f(x))>f(x)>x对,f(f(x))=x无实数根;当a
关键词:自学 探究 一体化教学 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
一、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同义解释、情景等不同的形式来呈现,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然后再通过句式、对话或是情景等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反复操练并学会使用。
如library 一词,可以通过图片来呈现,也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引入。通过Where can you do some reading when you are at school? Where can you borrow books from? Where do we have to be quiet? 这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很容易让学生得出in the library 的答案。接着让学生回答What can we do in the library? 引导学生讲出各种各样的答案:We can read books in the library.We can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We can do homework in the library. …这比一遍遍地讲,学生一遍遍地跟读,效果好得多。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对所学知识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师,应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首先在词汇教学方面,中学生感到学习英语的最大困难是记不住单词,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英语是拼音字母这一特点。尽管教师讲了音标及拼读规则,但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仍靠死记硬背单词。初始阶段,词汇量较少,可记住,但词汇量增加后,靠死记硬背记单词就行不通了。因此,教师在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拼词和记词的能力。
在语法教学方面,语法教学是为培养语言技能服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要防止过多讲解语法,削弱学生的语言实践,也要防止盲目实践,忽视语法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某一语法项目,并学会在语言实践中正确地加以运用,同时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文教学方面,讲课文时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材料。七年级的教材以句型为主,课文较短。教学中把句型放进语言情境里教,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师生共同活动,总结归纳出句型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再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
三、小组合作式探讨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策略,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或者他们自己设定的学习任务,共同开展学习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好处,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师生受益匪浅,并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在英语课堂上,为了增强学生的活动量,使学习真正地动起来,思维飞起来,笔者采取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讨论问题。但是,笔者也发现,讨论的时候氛围非常好,场面也十分热烈,但是讨论的效果却很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只是布置了小组内讨论的内容,而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分工,还有就是学生这时候没有养成小组讨论的良好习惯,对于和谁讨论也不是很清楚,缺乏合作意识,缺乏合作能力,导致效果不理想。
改进策略:在下次讨论之前,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前后桌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4 人,共十个小组,并按1-4 号进行命名,并且确定了每个人的职责,有组长、记录员、监督员、激励员和报告员。再进行布置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
2.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次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小组长的引领下,都能够有多有少地进行交流,但问题是:有很多小组气氛非常沉闷,讨论不够热烈;另外有小组中个别一直没有发言,不表达自己的思想,导致合作不太理想。出现上面问题,主要有2 个原因:(1)性格内向的、不善于表达的、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是英语课堂中的弱势群体。在课堂上,虽然老师再三进行鼓励和激发,他们也很想讨论和说点什么,但是最终什么也说不上来。(2)组间不平衡。很多小组内,性格外向的学生和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多,而有些组则学困生较多,这样就导致出现了小组间不平衡的现象,出现教学难教的问题。
改进策略:通过交流谈心,分析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及日常观察,尽快地熟悉学生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学习英语的态度和兴趣,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重新分组,争取班主任老师的配合,调换学生的位置,进而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
3.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
经过一些时间的调整,小组间的讨论基本上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每个人在小组内的分工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体现,但是小组内又出现了话语霸权现象,就是说小组里英语学习的优秀者,控制着小组内的大部分话语,往往一个学生在讲,其他学生在听,或者仅以简单的Yes 或No 进行回答。而大多同学也都有懒惰心理,有人说了,也说得比较好,他们也不会积极争取了,怎样在保持这些优秀学生的积极性的基础上,来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我们所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
改进策略:针对这种现象,我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1)教育小组内的优秀者学会听他人的观点,学会和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让他们明确“帮助他人说得好”比“自己一个人的表现”更能赢得同学的尊重。(2)帮助小组内的弱者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消除和人交往时的害羞和自卑心理,提高他们语言的运用能力,不断地提高英语学习水平。(3)在活动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弱者的活动,喜欢听他们的讲话,适时挖掘、肯定他们的闪光处,要求他们积极参加,并能够给予适当的指导。
【关键词】 “四体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康复训练
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病情往往较为严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本病的治疗除了有效的外科治疗外,正确而及时地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一样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康复训练尚未纳入到医生工作中[1],基本上由护士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督促患者完成,但是护士因专业知识有限,难以对患者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康复指导,若盲目地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加上患者及家属也是被动接受,不仅会因锻炼方法不当而造成严重并发症,后遗症以致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为使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取得最佳康复效果,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了“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71例,其中男53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8.5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39例,高处坠落23例,重物砸伤9例;手术治疗52例,保守治疗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外伤所致胸腰段椎体骨折;②患者生命体征稳定;③均经CT确诊;④无神经症状;⑤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严重内科疾患。将符合条件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对照组由医生、护士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无系统计划、无训练要求,家属一般不参加,患者也只是被动接受,康复训练教育不系统不全面。实验组方法:⑴患者入院后,医生和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训练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的目的及意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⑵责任护士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个性、习惯、文化背景等,然后将收集到资料与患者、家属及经治医师核实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评估患者的认知和需求状况,确定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康复训练问题,全面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制订具体的康复训练计划,计划由医生、护士、患者各执1份。⑶进行康复训练时先由医生在病床边亲自为患者示范康复训练的项目,并对护士、患者、家属讲解目的、注意事项。如在指导患者执行垫枕练功自身复位法时,医生一定要讲明垫枕复位的原理,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把枕头垫在伤椎后凸畸形的部位,高度宜逐日增高,由开始时的5-8cm,适应后1周内达到15-20cm并保持,以避免因垫枕位置不当或高度不够而影响椎体的完全复位[2]。在患者接受指导后,医生和护士要耐心聆听患者的感受及家属的建议,对每一个问题找到最适当的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的解决方法。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责任护士要经常检查患者执行情况,对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和针对性指导,并定期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效果评价。⑷医生、护士根据患者所处疾病的不同阶段,不断修订、充实、调整康复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指导。如在伤后早期,指导患者卧硬板床;伤后第二天,只要患者伤情允许,即可指导患者开始腰背伸肌功能锻炼以促进腰椎骨折的复位;8周后,经X线检查骨折复位满意者,可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的站立、步行训练;出院时应告知患者仍需康复训练的项目及注意事项。
1.2.2 评价标准及方法。⑴功能恢复的情况。伤后3-6个月进行评估,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腰部活动不受限,恢复工作,能坐2h以上无明显腰背部疼痛无脊柱畸形;良:腰部活动轻度受限,可从事轻体力劳动,坐卧2h以上腰背部疼痛明显、脊柱轻度畸形(后突角小于10°);差:腰部活动严重受限,生活可以自理,腰背部经常疼痛、脊柱明显畸形(后突角大于10°)。⑵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压疮、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腹胀及便秘、泌尿系感染等。⑶康复训练掌握情况。将康复训练内容接受情况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患者能复述85%以上的康复训练内容,并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良:患者能复述50%-85%的内容,能较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差:患者能复述内容不足50%,不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
1.2.3 数据处理。数据经过归纳整理后,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8 51.43 13 37.14 4 11.43
实验组 36 29 80.55 6 16.67 1 2.78
注:2组比较,P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有 无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4 11.43 31 88.57
实验组 36 0 0 36 100
注:2组比较,P
表3 2组患者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9 54.3 11 31.4 5 14.3
实验组 36 30 83.3 5 13.9 1 2.8
注:2组比较,P
3 讨论
胸腰段一般指胸10~腰2段脊椎。此段结构有三个特点:①其上为较固定的胸椎,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换点,躯干活动应力易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突,腰椎生理前突,胸腰段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易集中于此;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胸腰段脊柱在结构上的三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3]。因此胸腰段椎体骨折不论是在日常劳动中还是在交通建筑事故中均较为常见,且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如治疗和护理不当,将遗留棘突后凸畸形和慢性腰痛,甚至不同程度的残废。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柔韧性,提高自护水平和生活能力。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使其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接受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健康教育是由责任护士实施,由于受经验、知识水平、责任心的影响,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个体、职业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传授相关知识给患者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4]。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专业性较强,护士对该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甚少,因此需要医生的参与,通过医护合作为患者提供正确而详细的康复指导。传统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往往以自己的工作为中心,不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只是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5]。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患者主动自觉的参与和家属的监督协助。
我院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的“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即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就将医生的正确指导性、护士的监督示范性、家属的协、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个体差异性有效地结合起来,由医生亲自示范康复训练动作弥补了护士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不足,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价效果;患者由于是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学习热情提高了,对康复训练的内容掌握的更好了。再加上家属的协助与监督,避免了在康复训练中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正确性认识不足导致的盲目接受,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及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四位一体”健康模式应用于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俊. 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 护理学杂志,2007,22(4):53.
[2] 尚天裕. 中国接骨学.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61
[3] 胥少订,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98.
[4] 何力,周正颜.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2(38):126
艺术设计的发展本身就有推陈出新的特质。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集中体现了设计师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运用,好的平面设计作品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创作的手法都有其独特性,最终作品的优劣取决于设计师思想意识的基本形态和创意是否有新意。很好地将设计理念和产品的文化体系结合在一起是视觉传达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传播为出发点,追求独特的表达形式和视觉语言,以独到的视角阐释所要说明的信息内容,以新颖的视觉形象编排吸引观者,使其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观众接受信息。由此可见,思维的训练在整个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时常被庞大的数字信息包围,很难从现有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进行创作。在现代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在课程中的各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设计,学会将设计引入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
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表现某一海报主题,或直接将大众所认同的惯有的视觉元素直接运用到设计中;另外,有些学生在图形抽象表达和设计切入点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贯穿思维模式的培养,无论是图形创意、海报设计、字体设计还是标志设计等,都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人们思维的形式因其属性不同,被分为诸多种类。从人们常态的思维角度看,设计的思维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即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设计思维打开,让其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对其创作出好的作品起到重要的作用。
1.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模式的培养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是较为普遍的。联想思维是人们通过对外部事物的认识,了解其基本属性后,大脑对同种或相似的事物产生对应的想象,是一种没有固定方向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因其对象的形态、内容等的不同可细分为近似联想、同类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联想思维较其他思维模式而言是一种较为理性的思维模式,它通过对外部事物的分析作出理性的判断,因此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它拥有概括性、连续性和形象性等基本特征,是设计活动中能够产生良好设计想法的一种思维模式,也是较为常见的思维模式。由于拥有严格的原则性和逻辑性,联想思维模式被广泛应用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学生通过相关的训练,能够从原有的设计元素中提炼新的表现形式,这对其未来的设计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一种有别于固有思维的思维模式。它是创新思维的源泉,需要设计师对常态下的事物进行反向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引导人们对惯常的事物进行再度思考,从日常的思维形式中抽离出来,找到更好的创作形式,进行新的创意组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往往会采用常见的联想思维模式进行再设计。然而好的设计必然是出奇制胜的。在常规的思维模式下寻找与其相反的设计点,采用夸张、对比的表达形式,增强设计的趣味性,可使设计作品更具特点。因此,个性的表现也是现代设计的生命力所在。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时常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基本图形图像出发,让学生了解逆向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视觉传达设计有基本的表达形式,但创意的表达不是一成不变的。逆向思维通过打破固有思维的一般模式,让学生学会反向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对设计创作多提问、多分析,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具吸引力。
3.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