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30 10:24:38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历史优质课课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听课 评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038
在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课堂评价标准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听课、评课是初中英语教师经常开展的教研活动,是更新教学理念、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汇报研究成果的主要手段。本文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初中英语基于教学能力的听课・评课模式的建立。
一 优化听课模式
听课是一个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享受他人教学成果的过程。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为此,教师应在听课之前,做一个准备充分的有心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可以事先向授课教师询问有关教学内容,预习一下教材,关注上课内容的难点、重点、疑点;研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理论、教学理念,这样就能更好理解开课教师的教学意图,获得较大的收获。
在优化听课模式上,在上课之前授课教师应对听课教师做好教学说明。包括介绍听课学生的学习基础,如在上本节课之前,首先讲述英语语言知识的储备情况、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等。其次,可以向听课教师讲述与众不同的教学创新模式。如授课教师对听课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计划,然后在其他意见基础上修订原先的教学预设,这样能避免听课者对教学活动有一个主观臆断。在听课的时候,听课教师应做好物质准备与理论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就是准备听课教材、听课工具,这样能感悟上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理论准备,就是了解客观评课所需要的教育学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进行听课。
在听课的过程中,听课教师应该认真记录与仔细观察。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应该注意集中注意力,并且全身投入听课过程中,应怀着谦虚的精神与态度。听课者应该留心注意教师的教学活动,捕捉讲课者的表情与一切语言;重点记录讲课者对教材钻研、处理重点与突破难点之技巧,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基本功上的展示等等。同时,也要注意看授课者是否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绪,本节授课是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等。
二 课后积极评课
在听课之后,第二步骤就是评课。通过评课,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评课能为教师提供一个平等且互相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听课教师们研究并且解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
评课开展,应围绕几个维度来进行。第一个维度,就是教学目标。新课程主张“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过程与方法,忽略了知识、情感方面的目标。如某一教师在上初中英语人教版Unit 4 What would you do这一节课的时候,把这教学目标设计“为① Master the newwords and expressions; ②Develop students’reading skills; ③Inspire students to learn positive qualities from Helen Keller.”听课教师仔细分析这三个教学目标,在讨论过程中,就发现虽然渗透三个教学目标,然而,目标的主体并不是一致的。第一个目标主体是学生,第二、第三个目标主体又变成了教师了,没有真正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
第二个维度,就是教学内容。听完课之后,对一堂课的分析与评价,应注意教师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程度。新课改之后的英语教材,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信息容量大。目前,许多教师都抱怨教材内容编排上太散漫,内容实在是太繁杂。为此,教师应在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内,指导学生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在备课过程中,删减与置换教材内容,也就是有效整理与处理教材内容。如有教师评论,在上课处理教材内容的时候,把补偿知识的Reading放置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在语言知识上的储备,也能为听力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材料基础。这一种根据知识逻辑顺序重新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符合学生认知上的特征。这样,通过对教学内容评论,能让教师取长补短,锻炼了教学能力。
第三个维度,就是教学设计。能否科学合理开展教学设计,这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评课教师在分析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时,要看其是否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激发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授课者是否做到了讲课的教学思路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授课者给学生分配的教学任务,是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各个教学环节是否能让学生消化、吸收知识。
第四个维度,就是教学方法上。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多媒体教学技术、投影仪等方式,采取复述、情景短剧、竞赛、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这样才能令学生真正热爱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优质课堂;兴趣
众所周知,新课改的产生带动着教育的发展,其改革既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很大的挑战。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原来的那种“填鸭式”的低效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构建高效课堂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呢?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新时期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重视兴趣培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不容否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前进的动力。优质课堂的物理教学课堂的构建其基础就是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以培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得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避免过早出现,为了实现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应该把握好兴趣这个出发点,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实践,在物理课堂上,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笔者经常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学生情景的创设方面进行精心准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习过程充满好奇和新鲜。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地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老师在主观上做出积极地努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从多方面热爱、尊重学生,注意观察,做学生的贴心人,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更要加倍给予关注,话语态度要慎重,委婉,要了解和体谅他们学习的难处,尊重他们的思想,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适当降低对他们的各要求,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教学中,老师要经常表扬、鼓励的学生,上课发言积极,思维灵活,敢想敢说,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这对学困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老师的个人魅力对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上来,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学生就会感觉课堂像温暖的家,这会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只要学生感受到这种氛围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才能有助于优质课堂的构建。
2 高效课堂构建所具备的几点要求
一节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应该具备很多的要求。首先,作为教师应该认真的进行备课。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我们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确定教学日标,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有机地、整体地、有计划地、分步骤地编写制定,设计出科学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学案。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学科组成人员相互交流合作来进一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讨论突破重点、难点方法和思路,讨论教法和学法,设计合理的习题,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通过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更好地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从而为高效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是整个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一轮学习过程的开始,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逐渐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和自学意识,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最后,当然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重点,而新课程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既有经验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从而真正构建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
3 合理利用学科优势,合理运用小实验
关键词:悬念;情景教学;历史课教学;教学氛围;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104-01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以轻,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的讲出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教改课题。
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 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
经过课间活动,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亢奋状态。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45分钟教学效率的重要性,而且学生学习情绪是否高涨,也取决于能否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时设置“悬念”,就成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
如在学习《保卫的斗争》这一节时,我讲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征、西征使达到全盛时期,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有资料明证:洪秀全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身亡,八年中从未迈出过宫城一步,只有一次是坐64人抬的大轿去看望生病的东王杨秀清。请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的悬念设置,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很好地完成了导入新课的任务。
二 留置“悬念”,激发兴趣
德国的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历史,不仅中国而且世界上下五千年,内容丰富多采,知识博大精深。教师在讲课中,不仅要“撒得开,更要收得拢”。所谓“收得拢”,关键是有一个富有趣味性、艺术性的结尾。课堂教学的最后部分,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或完结,有可能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继续深化、继续扩展的重要一步。这里“留下悬念”是很重要的。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象和挂念。它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余音不绝,耐人寻味。历史教师要善于制造悬念,让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而好奇可能孕育着天才的发现。历史上有许多历史之谜,如北京人化石下落之谜、武则天无字碑之谜、金字塔之谜等。历史教师如能适时地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之谜,不仅能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而且或许无意中造就了未来的历史学家。
说书先生在每一个段子的结尾总有那一句“各位听众朋友,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话之所以能扣住听书者的心弦,正是他让人们先去猜测想象的缘故。那么我们历史教师不妨也来做一回说书先生,在课堂结束语中,不但可以不作定论,而且也可以来一点“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感觉。例如:上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中,最后这样结束:在争吵声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起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是个怎样的体系呢?它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其结局又是如何呢?欲知答案如何,且听下节课分解。这样结尾,收中寓展,隐线纤纤,造成悬念,为下节课埋下了伏笔,使此课的尾为彼课的头,为讲解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充分地挖掘、发挥和扩展,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新课程的理念。
三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维、突破难点
问题情境是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景中,使间题含而不露。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似有一种“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对突破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有很大帮助。
历史是回顾过去的科学,回顾过去的目的是要解决当前以及未来的问题,正所谓“借古鉴今”、“明因知变”。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要懂史。但并不是所有的历史知识学生都能懂(即理解),那些难以让学生理解又不易讲清的知识点,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教学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对突破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问题情境是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景中,使问题含而不露。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打开层层思维的锁链,获取理想的结果,似有一种“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
例如,在讲授世界近代史《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起》这节内容的难点“如何理解拿破仑对外战争两重性的特点”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我们面前有四种人,第一种是法国波旁王朝的残余;第二种是法国的大资产阶级;第三种是法国普通人民;第四种是被占领地区的广大人民。学生进入情境,教师接着问:这四种人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进行讨论,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指出:他们不同的态度正说明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两重性……这样就把一个模糊的问题明朗化了,学生的认识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发展,这个教学难点也被突破了。创设问题情境帮助突破难点,须依情况而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
四 设计课堂作业,注重趣味性多样性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都要过硬。初中阶段历史老师一般都应该具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据我所知,由于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不被重视,在某些学校,也有一些历史课的教学由其他课目的老师兼任,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品有待提高。由于历史学科具有时间性的特点,所以对历史既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做实验;而初中学生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用优美、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作业是巩固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常规的历史作业往往形式单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注重趣味性、多样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经过不断的尝试,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人持久的生机和活力。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采取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初中历史学科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重要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
一、转变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得到和谐主动的发展。
因而,历史教师再也不能固守那业已落后且不合时宜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将写、讲、说、画转变为学生行为,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动起来。
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形成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采用现代、诙谐幽默的语言重新包装课堂,将网络语言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听乐学。
三、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历史学科由于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有的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因此一些学生比较讨厌历史课,上课时往往不专心听讲,课后也从不做相关作业。
这样,不管教师如何安排知识结构,如何冥思苦想、滔滔不绝,所做的都会变成无用功。而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是比较多的。其实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且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许多知识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所讲的课程多搜集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历史名人的实际 ,有条件的话可以放一些历史方面的小视频, 如现在百家讲坛、纪录片和一些符合学龄阶段的历史讲座等。让历史知识赋予形象化、直观化、动态化,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还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
四、关注课堂教学
1.紧扣课标,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课程标准是组织教学和高考命题的指挥棒。因此,只有紧扣课标,明确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真正地做到将三维目标与历史学科的体系和特点充分地结合起来,从历史学科的角度阐释这三维目标。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和充分的保证。教学目标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历史教学出现这样的偏差,有些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特别重视三维目标中的后两项,对“知识与能力”目标却不敢深化,似乎强调了知识就不符合新课标要求,重视能力就会落入传统教学的俗套。事实上,新课程并不排斥或贬低知识本身,恰恰相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又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对历史过程的讲授和具体历史知识的传授,进一步的探究和活动只能是空中楼阁,这样的历史教学只能是无效的,至少不具有充分的有效性。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打造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良好的互动。
例如,在学习《开辟新航路》这一课时,就采取了互动式体验教学。方法:课前布置任务,由历史科代表选出几位同学扮演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极为重要人物——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要求同学们提前预习课文,收集资料,拟定提纲,以便在课堂上对新航路的航线进行一次惟妙惟肖的、富有创新的“现场报道”。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既学到知识,更明白道理。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既轻松地记住了具体航线,又体味到了其中的辛酸,更深刻了解了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为下一框题的讲述做了铺垫。
3.适时做些巩固性练习,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以生为本 有效性教学
在学校传统教育的漫长阶段,人们长期采用“以教为主、被动接受”的课程教学模式和“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课堂活动形式。这种比较机械僵化的教学活动,不但抑制了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发展,阻碍了他们各类潜能的开发与利用,而且直接导致学校教育和各类课程教学难以改变低层次化发展的状态。正因为如此,新课程标准本着“发展学生、有效教学”的战略原则,在明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的基础上,倡导开展以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为我们指明素质化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笔者从初中历史教学的角度,阐述了一些实践性观点,希望从中收获一些商榷和指教之言。
一是以激发课堂学趣为抓手,灵活采用丰富教学方法,努力攫取寓教于乐的实际效果。情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也是有效性教学活动的核心因素,能够充分发挥“兴奋剂”、“膨化剂”、“剂”、“黏合剂”的正强化功效。而课堂则是基础教育和课程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有效性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积极开展情感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互动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历史画面再现法:在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演示“黄海战役”的精彩片段;在教学“鸦片输入与禁烟运动”时,同样借助多媒体手段再现“”的壮烈场景,让学生在气场辐射与心灵震撼中恍如身临其境,不断培养他们隔空穿越的感悟能力。又如古今联系对比法。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又是明天的历史,而历史生命力的根本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立体展示与发展演绎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与民生,反映出宋人衣食住行乐五大方面现象。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现代社会生活进行作比较、找异同、寻沿革、谈看法,既可激发学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二是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善于主导课堂教学思维,努力攫取循循善诱的实际效果。“赠人以鱼可供一餐之美,授人以渔可保衣食无忧”。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素质化教学的核心目标和根本指向。作为未来社会核心生产力的缔造者,学校及教师要本着教育战略眼光和长远目标规划,积极有效地开展“鱼渔教学”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等手段,善于主导并引领课堂活动和学习思维,不断培养学生在质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全面联系、温故知新、综合辨析、合作探究和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如在评价隋炀帝的功过是非时,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课堂学习、辩论梳理等活动,让他们既看到隋炀帝残暴昏庸、国破人亡的一面,又看到在“修建东京迁都洛阳”、“开创科举重视教育”、“开发畅通丝绸之路”、“开疆拓土四方来朝”等方面的历史作为,尤其是“修建开通京杭运河”,在当时的确是为满足一己之需而穷奢极侈、劳民伤财,但是客观上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统一,为唐朝的快速恢复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又如学生在弄清“我国历史上纸的发明过程”等问题中,既加强历史知识的汇聚和积淀,前后贯通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26-02
当今世界国与国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其竞争的根本就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为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推行了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以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重建学校课程。历史学科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学生感觉与现实相差太远、乏味单调,教师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出现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局面。如何提升中学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粗浅之见。
一、利用多媒体实现历史课的再现教学,让教学更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多媒体教学更加符合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全部的过去,记载人类过去的斗争、挫折、胜利的历程。历史学科特点的突出性在于它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历史学科与中学其它学科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人们无法再次去经历、去体验。我们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间接的历史材料去想象历史、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这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初中学生一般年龄结构大致在13-15周岁,处于生长发展时期。而初中学生知识结构还不丰富,接受能力还处于感性认识的时期,认识方法上还需要更多形象直观。对任何现象追求新奇,直接经验少,抽象思维不足,虽然空间知觉方面抽象性有所增强,但仍离不开直观表象的支持,特别是对于较为复杂的抽象关系的理解,更需形象具体。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会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就会将过去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展示得清晰、直观。例如将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摄制成录像片或拍成照片,录像片以视频采集的形式转化为数字电影模式的文件,照片也可以扫描成各种图片文件,再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加之教师的艺术性加工,形成具有系统性的课件。在讲《》时,我制作了一个电脑课件。搜集了很多有关的历史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还配了若隐若现的背景音乐,以烘托气氛。最令学生震撼的是我剪辑了电影《》中的片断,血淋淋的场面让学生无比悲愤,很多学生甚至义愤填膺,握紧了他们的小拳头。此时,不用我过多讲述,学生自然明白了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达到了本课的思想教育目标。
二、利用历史活动课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通过开展历史活动课来促使学生抓好“基础课”这个源头之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基础的知识作为指导。换句话说,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条件。历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非课程教学形式,其与历史课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历史课程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历史活动课侧重于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和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历史活动课强调的是: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地钻研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且,一切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保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观点”,离开了这“四基”,历史活动课必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个人的知识主要来源于间接经验,这也是人类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历史的特殊性在于其过去性和不可重演性,不可能去亲自体验一番。作为基础的历史知识的掌握,依然是要通过课程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完成。那么,我们如何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贯彻“四基”教学?面对着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先抓住五个”w”, what, when, where, who, why”,也就是“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谁、为什么”,把握这“五个”历史要素,而这正好可以通过活动课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和钻研问题。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历史活动课也就能生动活泼而又丰富多彩地顺利开展起来。把历史课程教学和历史活动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必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从而完成和实现我们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2)通过历史活动课明确学生“主角”地位,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教育和学习的中心,强调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和创造精神,注意学生的自我组织和互相启发。如果我们把历史活动课比喻成一幕话剧的话,里面的全部“演员”都是学生,他们之间的互相配合和角色的发挥是整个话剧成功的关键。因此,他们是整个话剧的主角。虽然说教师的导演地位不容忽视,但教师所起的作用也只是诱导、引导和宏观上的指导而已。通过历史活动课才能更突出学生的“主角”地位。历史活动课当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角”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首先要大力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内容、形式,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满足和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要求。其次,实行激励机制,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独立思考和自我创造,使他们在历史活动课这一广阔的天地里,充分施展个人才能,自由飞翔。再有,活动课中要实行“无统一的标准答案”评价方法,倡导创新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主角”地位的实现,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的主线,激发学生积极性和热情,提高课堂有效性
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历史课堂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试验场”和“检验地”。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提高本民族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的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足以使每位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教育和感知形成的;要我们的学生去领略万里长城的雄伟,秦始皇兵马俑的威严,故宫的悠远、深邃,都江堰的千秋泽被,三峡工程之壮观恢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其可行性很小,但如果能从我们身边的、具体的资源中找到爱国主义材料,其可行性就大了许多,并且有血有肉。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认为:“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这就为我们的历史课堂提供了一个方向和线索。历史课堂通过对乡土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历史跳动的脉搏,使学生认识到故乡的祖祖辈辈,父老乡亲和各族各地的人民一样,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使学生从热爱自己的故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和古往今来的父老乡亲入手,升华至热爱伟大祖国和各族人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爱国主义主线呢?可参考以下措施。
其一,要求学生对故乡的某个历史遗迹,或文化留存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优质高效课堂 关系处理
优质高效课堂是中学教师的追求、学生的渴望,也是家长的希望和学校的重要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打造激情、快乐、幸福、成功的中学历史课堂,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呢?我认为,中学历史优质高效课堂建设应处理好厚积与薄发、激情教学与因材施教、预设与生成、主导与主体等方面的关系。
一、优质高效课堂应处理好厚积与薄发的关系
1.厚积,不断提升教育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一方面对历史教师的专业性要求增强,要求教师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另一方面综合性的要求增强,要求历史教师是“杂家”。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断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并通过阅读《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杂志,关注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发展动态,掌握系统、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储备;同时,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多读一些更新自己教育观念的教育书刊、夯实教育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书刊,多读一些提升人文素养与幸福指数的综合类书刊。只有这样,历史教师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成功教学。
2.薄发,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实施后,学生学习的课程增多,学生每科学习的时间都非常有限。历史教师不可能把自己掌握的本学科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更不能满堂灌、一讲到底。因此,历史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高度浓缩教学内容,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条理化;教师的讲解要精,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更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掌握和运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想方设法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优质高效课堂应处理好激情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1.激情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要打造历史优质高效课堂,首先教师要充满激情,包括教师的语言、手势、眼神等都要充满激情;教师不管在什么心境下,只要一走进课堂,就要抛却所有烦恼、调整好情绪,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教学中,该笑的时候就笑,该唱的时候就唱,该幽默的时候就幽默,甚至该哭的时候就哭。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包括对学生提问的煽动性,所使用教学方法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对学生评价的激励性、鼓舞性等,以最大限度地激励、鼓舞每一个学生。山东昌乐二中的课堂之所以充满激情,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激情澎湃。
2.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是不是有了激情,课堂就会成功呢?不一定。要想将成功的愿望和潜能转化为成功的结果,教师必须在激情教学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否则激情也不会长久。在组织小组探究交流时,教师要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便基础较差的学生获得话语权。如在教授高中选修一《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时,可设置如下四个探究交流题:(1)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请你以北魏人的身份谈一谈风俗习惯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2)改革有什么突出特点?(3)有人说孝文帝迁都洛阳是要摆脱母权阴影,你说呢?(4)试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之不同?其中,第(1)题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第(2)、(3)题适合中等基础的学生,而第(4)题则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进行学习展示时,教师也要提供不同层次的展示内容,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如上述四题,第(1)题最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展示,第(2)、(3)题最好让中等基础的学生展示,第(4)题最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展示。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既要有针对所有学生的必做题,又要有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选做题;对于作业的批语,要有针对性、激励性、鼓舞性。在进行课后辅导时,教师既要用心辅导基础好的学生,更要耐心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面对他们所问的基础性问题,不能不耐烦或不想回答甚至找借口拒绝回答。在段、期考中,教师命题应有70%左右的基础题,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尽管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等各不相同,但由于进行了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可以抬起头来走路,都可以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和幸福,发挥自己的“罗森塔尔效应”。
三、优质高效课堂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精心预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了“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一生来备课的”案例,非常精彩,也很有深意。我认为,这一案例至少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平时的长期积累,二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这都是优质高效课堂必备的。平时的长期积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而课前的精心准备,需要我们精心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目标、备教学内容、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等。尤其在备学生这一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因为师生之间在生活阅历、文化水平及所处角色等方面不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等存在一定悬殊,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要换位思考,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或把学生放在自己的位置考虑教学。每上一课,教师都要设身处地地这样思考:如果我就是学生,我会希望老师如何待我,我将如何分析教材、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思维障碍和学习困难,我会希望老师怎样帮我……例如,在教授高中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香港》一课时,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学生特别希望了解香港澳门当时回归的场景及现在的发展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课前登录香港、澳门有关网站,查找相关资料,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经常把学生置身于自己的位置上,设想:假如学生就是我,我会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例如,同样是学习《祖国统一大业・香港》,假如学生是我,可能先从播放有关香港的歌曲或影像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入手,激发学习兴趣。这时,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七子之歌》等歌曲及《回归交接仪式》等现场录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及爱国情感就会很快被激发。
2.动态生成。“计划赶不上变化”。再精心的课堂预设也有遇到意外情况或不能按计划实施的时候,如小组探究交流出现冷场、预定时间学生还没有讨论好、教学内容不能上不完、有些环节无法实施、学生嫌教师布置的作业太多,等等。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不能按原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应该运用教学机智,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要灵活处理。针对小组探究交流出现冷场的现象,如果是问题本身的原因(过难无法深入,过易没有探究价值),教师就要及时调整问题;如果是小组的原因,教师就要加强督促和指导,引导各小组以组长为核心,积极开展探究交流。探究交流时间不能太短,更不能走过场,如果在预定时间学生没有讨论好,教师就不能粗暴打断,而应让其围绕主题继续讨论。如果教学内容上不完、某些环节无法实施,教师就应该果断地把上不完的内容停下来、把完不成的环节中止,而不能一味地只顾赶进度、满堂灌,或把各环节当成僵化的模式、为完成各环节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目标实现度,结果只会导致“欲速则不达”。当大部分学生反映作业太多时,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适当减少作业量,否则就会出现抄袭作业甚至挤占其他学科时间的现象。
四、优质高效课堂应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1.优质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这里所说的“导”包括教师的教导、指导、辅导、引导。教师的教导侧重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即教师教学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灵活驾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没有知识性错误与疏漏;教给学生的教学内容要适当,能根据学情适当补充相关背景材料、支持学生的学习并能依据教学内容适当拓展,使学生学得活、学得快乐、学得成功。教师的指导侧重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即教师要优化问题设计,使之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和争议性,激起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空;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课堂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促使学生会学、乐学;学生掌握了怎样学习的本领,就会学得幸福、受益终身。教师的辅导侧重在个别学生、个别问题,教师要对课堂探究交流中个别学生和个别小组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要对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反映出来的个别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现在的文综历史高考题,尤其是选择题较难,一些学生对历史学习自信心明显不足,偏科现象严重,甚至害怕学历史、考历史;因此,历史教师有必要加强个别辅导,特别是要对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和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加强辅导。教师的引导侧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历史教师只有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用心教导、科学指导、耐心辅导、正确引导,历史课堂才会走向成功。
2.优质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是学习内容的参与者、活动者、实施者、探究者、享受者,是学生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课堂的成功与否,教师说了不算,学校领导说了不算,只有学生说了、认可了才算。要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在学习的广度上,课堂要面向全体、全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而不能让少数优秀学生主宰课堂。在学习的长度上,要让更多的学生在更长的时间内参与学习,包括探究交流、学习展示等环节。在学习的角度上,要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方法,包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实践体验等,参与学习。在学习的深度上,不能停留于简单的“是”与“不是”、“会”与“不会”,而是要让学生实现无论从知识层次还是思维程度,都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参与。在学习的效度上,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交流情感和体验成功。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好,当堂课的三维目标实现度就高。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