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1 04:22:38
序论:在您撰写风险控制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就在于合理控制风险,平衡投资人的风险与收益。
2.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人有低谷,企业也有跌宕起伏。起源于美国学者MasonHaire(1959)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后期诸多学者的研究下逐渐丰富完善。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用以描述企业增长规律。将其引用到金融上就衍生了企业金融生命周期理论。Weston和Brigham将金融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并分别描述了各个阶段的资本结构:我国学者陈晓红,刘剑(2006)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符合西方成熟国家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即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随着中小企业生命成长阶段的不同,呈现周期变化趋势。但是庄晋财、程李梅(2012)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有与其融资意愿背离的现象,并提出了缓解中小企业成长与其融资意愿背离的路径。
二、中小企业风险控制模式架构
1.初创期
初创期的企业融资特点是:风险大、融资规模小。对这一阶段的融资风险控制政策,我们采取风险保留和风险转移的方法。通过个人出资,亲友借款将风险消化在企业内部,这是最常见的融资手段。还有天使投资和政府投资。通过天使投资和政府投资的加入将风险转移,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便是未来的高融资成本。创业邦的2012天使投资报告显示,我国天使投资人目前已渐成规模,对中国创业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而且投资收益非常不错,有一半以上回报在30%以上,18%的天使投资人回报率超过200%,一些明星企业的投资回报高达几十倍甚至100倍;著名天使投资人何伯权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天使投资有三点不同:一是没有专业的资讯平台告诉中国的创业者如何找天使投资;二是社会对天使投资的认可和尊重还不够,总体表现出的是对于资本的鄙薄;三是中国现在处于创业热情高、机会众多的时期,但是天使投资人数量还远远不够。中国有句谚语叫背靠大树好乘凉。政府就是中小企业背后的那颗大树,政府有责任支持那些缺乏资金的高科技企业,为他们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通过初期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来给企业带来切实的利益。政府投资可遍布企业生长周期的各个阶段,但是初创期的企业最为艰难,政府应对初创期的企业予以政策倾斜。初创期的企业融资虽然具有较大风险性,但是所需资金量较小,且未来可收到较大的收益,这些会吸引天使投资人。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投入,此时的企业的融资风险可被有效控制。
2.成长期
成长期企业的融资特点是风险较大,融资收益较大,可融资手段较多。这一阶段企业已取得了部分发展,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开始显现,社会各界对此阶段的企业开始给予更多的关注。且因为此阶段的企业已有部分可抵押品,可获得银行的短期借款。但是,可抵押品很有限,笔者认为,为有效控制成长期企业的金融风险,应采用多种融资手段,最大化转移企业风险。目前企业的融资手段过少,银行贷款方面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占据90%以上。企业除利用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以外,还可利用仓单质押、出口提单质押、国内保理、流动资产抵押等手段进行融资。仓单质押和保兑仓是银行开发的信贷产品,俗称融通仓。他们都是通过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有效回避风险。其原理是,生产企业将采购的产品作为质押品放入与银行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先期获得银行贷款。待企业将产品销售以后,销售收入直接打入银行账户作为还款。此种方式通过第三方的引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作为质押物来抵消银行风险,可有效补充企业的资金缺口。除银行贷款,风险投资也可成为资金的来源。风险投资者的加入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政策提出改善建议,从各方面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风投资金不仅期限较长,且可更好的融入企业,是未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政府政策性补贴以及政府担保贷款也是成长期企业资金的来源之一。部分高科技企业政府补贴每年可达几十万元。政府成立的担保公司也可为银行贷款分担大部分风险,引导优势企业的良好发展。
3.成熟期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资产有了一定规模,财务制度也较完备,资金回笼较快,具备了申请商业银行贷款的能力。所以成熟期企业的融资特点是债务融资比例上升。主要的风险控制措施除前两个阶段的所有措施以外,还包括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分担。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信用评级制度落后,信用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风险仍然存在。往往银行要求企业提供详细到繁杂的资料,甚至包括申请企业法人的婚姻状况、父母的生活状态等,以期通过这些调查来考察企业的隐性信息。且申请周期时间较长,企业不能及时获得资金支持。成熟期的企业就要更多的考虑融资成本与风险的问题。资金瓶颈不再是影响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企业对于融资政策的选择也开始考虑更多方面。保守的公司管理层选择的融资手段可能是扩大留存收益比例,将风险进行内部消化。相反,激进型的管理者会选择更多的外源融资来扩大企业规模。风险投资在这个阶段也可扩大投资规模来弥补企业资金缺口,股权融资也会成为一部分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总之,成熟期的企业风险控制手段丰富,资金缺口相对较窄。
三、政策建议
前文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风险控制融资模式,期望能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助力。但是融资环境的改善也势在必行。
1.商业银行贷款施行区别定价,放松管制不管怎么控制风险、分散风险,银行贷款中银行都要承担一定风险。风险理应与收益是对等的,但是我国贷款利率是固定的,不能根据不同贷款对象施行不同利率。这就导致银行宁愿以较低利率向风险小的国企或者大型私企贷款而不愿以较高利率向中小企业贷款。只有区别定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信贷约束。
2.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打造流畅的信息交换平台目前我国信用评级制度落后,银行在放贷时还要考察企业的信用状况,这不仅会加大银行的成本,也会对企业产生负担。我国有些地方企业每月要向统计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报送三份报表,而且统计口径不一致。如果这些政府部门信息可以共享,银行在放贷时可以直接导入信息平台的报表,参考税局企业纳税情况,掌握企业获得政府资助信息。如此,不仅节省了成本也有效防止了道德风险的产生。
3.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提高服务水平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虽有中小板和创业板,但是审批手续繁琐,要求较高,可进入的企业较少。建议应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促进中小企业进入股票市场。
4.变政府直接投入为引导基金,强化服务意识我国政府对企业的资助力度不可谓不强,但是多为直接性政策性资金补贴。政策性补贴是国家对诸如高科技企业、商务示范企业等的专项补贴,这类补贴采取直接投入方式,不需企业承担任何成本,现实中,极易导致寻租的产生。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补贴,采用造假或者改变使用用途等方式骗取补贴资金,反而那些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建议政府补贴采取引导基金的方式,设立基金或者担保公司,引导社会资本的进入,专门对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贷款担保等活动。变直接投入为侧面资助,对于培育企业的积极性,防止寻租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还要加强服务意识,为企业的融资和经营提供助力。例如,我国很多地方成立了集聚区或者经济示范区。这些地方成立以后只是给企业提供土地的优惠政策,而后不闻不问。政府成立集聚区后,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除可成立政府引导基金以外,还要搭建起企业、银行、担保公司的桥梁,建立可共享的信息平台,切实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投资风险;金融风险控制;金融市场;投资风险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9-000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761
进入金融市场,必然会接触到风险这一必然要素。投资风险在金融市场中尤为普遍,它会危及到整个金融市场,使得金融市场处于极大风险之中。因此,本文着手于金融投资风险的诱因,去研究如何控制减少金融投资风险。
1 金融投资风险的成因
1.1 与金融商品的销售者之间的联系
在金融投资过程中,与金融商品的销售者相关联的风险是形成金融投资风险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金融商品销售者是带来巨大收益的关键因素,则这就是所谓的与金融商品销售者之间的风险。在这种风险形成的过程中,金融商品的销售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控制金融投资的结果,当金融商品的销售者的信用在金融投资风险中很重要时,这种影响便越明显,甚至会直接影响到金融商品的投资结果。因此当投资者在购买金融商品时,不要选择单一的金融商品的销售者去签订销售协议,要谨慎地选择多个独立的销售商进行销售协商和协议的签订,尽可能地减少投资风险。
1.2 在金融投资过程中的利率变动
众所周知,投资过程中的利率牵动着金融投资的利益。上调利率可以导致金融投资的资产贬值,相反的,下调利率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金融投资资产的收益。由此可见,投资过程中的利率的变动与金融投资收益息息相关。因此,在金融风险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要将所要投资的资产与货币之间的比例关系调整好,每时每刻都要对利率调整保持关注,特别是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利率的调整和变动,如果自己所投资的金融商品的利率发生了极大的变动,那么在做好应对利率变动的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对所要投资的金融商品利率的变动实施应对措施,尽可能地避免利率的变动带来的金融投资过程中的极大的风险,有利于金融投资风险的减少和投资者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1.3 在金融投资过程中的汇率变动
一个国家汇率的变动会对相关的投资者在金融投资上增加一定的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在自己国家所进行的金融投资已经满足不了金融投资者的要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足国外的一些金融行业,并在那些国外的金融行业内进行金融投资。但是因为一些国家不稳定的汇率,即一些国家的汇率会受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发生变动,从而使得一些国外投资者面临着更多的投资风险,即汇率风险。所以在进行国外投资时,关注相关国家的汇率变动影响因素是很重要的。
1.4 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市场变动
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除了要关注所要投资商品的风险外,还应当关注金融投资过程中所面对的市场变动。金融商品必须在金融市场上才能存活,因此必须关注金融市场的市场变动及其所产生的风险,才能更加灵活地进行金融投资风险控制。金融市场的风险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只对一部分商品的投资者及商品的投资造成一定的风险;其二则会在很大范围内对金融投资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市场。因此对市场风险的调控和管理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选择所要投资的商品时谨慎思考,并要掌握商品的未来可能面对的各种投资风险,并做出应对风险的计划和准备,将投资风险降至最低。
2 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金融投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控制与管理。虽然使金融投资风险完全消失是不可能做到的,但通过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可以在风险发生时,投资者可以及时使用合理科学的应对方法,使得损失降至最低。因此为了加强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本文主要做出以下两点归纳总结,来探讨如何对金融风险投资进行控制:
2.1 对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金融风险是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金融风险的评估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的依据,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使得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了解将要面临的一些不利于金融投资的外界因素,并做出控制和应对的准备。不仅可以降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还能增加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的决策依据。由于风险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那么对于风险评估也要随着风险的不断变化而进行不断的更新。只有不断的随着市场的变动做出最新的判断和评估,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的投资风险对自身投资的金融商品的不利影响。
如果完全根据金融投资风险评估去规划投资方案和制定风险反应机制,这样会造成很大的偏差。因此投资者还要综合考虑市场信息,在了解所要投资的金融商品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科学的金融投资组合,以期将投资风险将至最低,并且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且,为了增加获利的可能性,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不但能根据所做出的风险收益的组合评估自身投资的金融商品,而且可以通过评估自身投资商品的同时检验所做出的风险收益投资组合是否合理科学,并为进一步的投资规划和资源配置打下基础。这样一来,即使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遭遇了风险,他们也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对其进行应对,不仅可以将自身受到的损害降到最低,还能增加投资经验。
2.2 对于金融投资过程的风险进行分类的控制
由于金融市场上在种类和性质方面有着很大差异,因而每个商品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这些风险的种类多种多样,即使面对同一种风险,这些差别很大的商品也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因此,如果想要把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将要面对的金融投资风险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必须进行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分类。
评估预测金融投资的商品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并针对不同的金融投资风险做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即对于不同的金融商品所将要面临的投资风险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这就是一般的金融投资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分类的控制。事实上,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投资者的不谨慎,很多投资者在没有深入研究投资将要面临的风险和问题的基础上就对某个单一的金融商品进行大量投资。这种错误的行为在增加投资者所投资商品投资风险的同时,还增加了投资者受损的几率。选择多种不同的金融商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之后再进行投资,才是值得推荐的做法。此外必须综合考虑投资过程中的利率和汇率的变化,评估和预测投资组合中的每种金融商品所要面对的风险,对金融商品做出一个合理的预估,并据此做出相应的投资风险应对策略和规划,最后再在此基础上制定投资计划。这样有利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金融投资风险的降低,确保得到可观的投资收益。
3 结语
本文通过阐述金融投资过程中金融投资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应对各种投资风险的方法和策略,并建议投资者在进行金融商品的投资时,学会进行投资风险的评估和预测,制定投资组合,进行分散投资。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资者所要面临的不可避免的投资风险,增加投资者在投资市场上成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赵德志.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6.
[2] 王洋.论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J].商业经济,2010,(12).
1风险控制的原则
由于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在掌握的信息上处于高度的不对等地位,再加上环境的差异,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更大。风险投资的风险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的,更加难以控制。因此,在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上应该结合其自身特点进行控制。
1.1合同约束为主,律法为辅
这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增强,风险投资在世界各国开始蔓延开来,但是由于各国发展的时间各不相同,其风险投资领域并不相同。每一项投资需要相应的支撑体系,重要的一环就是法律政策。一些风险企业和投资公司不成熟,不能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合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可以弥补一般法律政策的不足,保证投资过程的顺利进行。在风险投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进行风险的控制。
1.2制度优于量化
风险投资面对的是新的创新技术,前面并没有可借鉴参考的东西,且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比传统的企业要高出很多,因此对于风险投资企业来说“前途未卜”。同时,风险投资的企业一般都是新兴企业,许多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包括财务、经营数据等,在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时缺少相应的数据支撑,所以数量上控制风险可能非常的小。相对应地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制度控制则具有很大的优势,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对员工起着激励和约束的作用,通过制度这种模式,能够使员工自动产生积极性和专业特长,这种方式更为有效。
1.3分散风险为主,规避为辅
风险投资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风险,人们普遍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风险,其中规避和转嫁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风险投资是一种新的投资模式,承担比较高的风险从而获得比较高的利益,风险的规避和转嫁这与风险投资的初衷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在风险投资过程中意义并不是很大。风险投资公司一般是通过购买金融衍生物来进行,但是在风险投资中几乎没有金融工具,因而很难实现风险的转嫁。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分散投资,这种模式使用价值更大,投资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将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的领域,这种情况下同样可以获得相同的利益,但好处是比原先的模式大大地降低了系统风险。
1.4结合投资前选项控制与投资后管理控制
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的控制一般分为两个部分,投资前的控制和投资后的管理的控制,这与风险投资的特点以及投资成本和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减少投资风险,风险投资公司除了在投资前对风险企业的技术、市场、管理、创业团队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考察以外,也会发挥自身在管理方面的巨大优势对风险企业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和风险,既有利于风险企业管理绩效的提高,也符合风险投资公司自身的利益。
2风险控制的措施
2.1组建团队控制风险
风险投资的核心项目是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的最大特点是项目的不确定性,由于创新使其项目的增速常常是惊人的,因此需要对企业的组织进行强化管理,如果不能做到组织管理的强化,就会造成项目规模的膨胀和组织结构的不均衡。风险投资是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融合的一项新型的事物,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的特点,能否成功的实现风险投资,组织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传统的投资项目对于组织内部的人员有相当高的要求,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是管理经验,并且应该有非常高的风险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必须具备应用这些知识和机能的能力。对于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协调运用只有高性能的项目团队能够完成。这些都表明团队合作的重要作用。风险控制团队与过去的团队有所不同,对传统的组织模式实施了改进。组织过程不是职能部门,而是组成部分。这个过程中,项目经理的作用举足轻重,成为了过程的重要构成和主导。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团队的建设十分关键,应该从获得过程的核心部分进行,这样才能使参与的人员为企业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工作的要求必须得与项目从事人员相协调,倘若不协调则会导致团队不能充分发挥活跃的性能,最终使得项目不能够按期执行,造成经济或者其他方面的损失。因此如充分发挥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和才干,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实现项目成员忠诚度的提升,最终使团队的工作效能大大提升。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推动力和阻碍对风险投资有着不同的作用,推动力能够增强团队的性能,发挥其助力作用;阻碍则相反。团队的作用对于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是项目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2对项目进行评价
对于一个项目的投资,最初的选择,也就是决策是非常关键的。我国的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的有很多,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不难发现是选择上的错误,也就是投资项目所采用的决策出现了错误。风险投资都是一些成本比较高、科技创新含量高和产品更新的速度快这些特点,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选择将决定项目的成败,也就是控制风险的关键。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之前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对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往往只是根据风险投资家的市场经验和直觉,这种情况下决策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存在片面性,往往会使风险增加。风险投资具有不确定性,承担的风险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因此对于风险的预测需要一种非常真实的环境,如何构建比较真实的风险环境,然后对风险进行评估是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十分重要的一步。价值的评估很多时候需要不仅仅是单一方面的评估,更为重要的全面的评估。但是,全面的评估是非常复杂的,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包括对企业以及企业所在行业的经济形势,还有公司的管理等方面要非常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价值评估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选择比较好的价值评估的方法。正确的评估方法对财务系统的了解程度,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充分分析财务和统计相关的数据,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测,最终实现比较准确的风险预测。风险投资是一项新的投资模式,前人的经验数据非常的少,这给项目风险评估者带来了困难。所以只有采用类似的数据进行类比分析,通过这种方式选取合适的财务数据。数据的分析的最终目的依然是要考量收益利润。在此过程中需要分析现金的流动过程,以此推断预测利润的多少。
2.3借助信息技术控制风险
风险投资的很多情况是结合市场的需求量来确定其投资的项目成本的,但是市场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对于市场的投资往往存在巨大的不确定的风险。为了减少这一风险的产生,需要制定相关的策略,时刻把握市场动向并不断调整相关的项目参数,且对资源进行再次分配。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是一项新的非常有效减少这一风险的措施。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将整个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及决策等相关信息。通过将这些信息进行系统化,进而在市场的资源分配上更为高效的运用。通过全面信息收集避免了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风险,这种措施大大减少了风险投资的风险。
3结论
关键词:税务筹划;税务风险控制;纳税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现代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税务筹划风险控制就是为了降低在筹划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性问题,如何规避掉其中的风险,是企业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针对其中的政策、成本、运作和认定性风险,企业应该及时的掌握相关的政策,秉承着成本效益的原则,加强对税务筹划人员的培训工作,尽量避免税务筹划风险问题的发生。
一、税务筹划的基本概念
对于税务筹划问题的表述,实际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西方国家同中国在税务筹划基本定义的表述上也不尽相同。我国比较规范的解释则是,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基础上,对一些投资与经营活动进行提前的筹划,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税负所带来的影响,被称为税务筹划。从理论上而言,纳税人应该结合风险的成因,并针对风险识别问题,以此来制定一个合理化的方案,这样有助于完善我国税务筹划的风险控制系统。
二、税务筹划风险分析
(一)政策风险
税务筹划中的政策风险包含了政策选择和政策变化风险,这种风险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不知道纳税人在什么时间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案,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筹划这种方案的,这些都是取决于纳税人个人的主观意识。而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筹划人缺乏对政策精神的理解,没有完全的把握住这种精神。同时,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国家的税收政策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变化,但是由于政府的税收制度缺乏实效性,而其中包含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原因都会导致税务筹划中出现较大的风险问题。
(二)成本风险
任何一项经营和决策的活动,实际上都存在着两面性。为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时候,在决策和筹划的过程中也会花费掉一定的费用,假设纳税人没有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筹划过程中,也没有进行仔细的对比和分析,就会导致筹划的成本比预算的更多,进而让企业在其中无法收获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同时纳税人在选择方案的时候,还应该对税法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为实际的工作做好准备。但是,如果纳税人在筹划时面临着风险性问题,这就导致他们必须承担起筹划时引发的经济风险和经济损失。
(三)运作风险
税务筹划实际上有一个固定的特点就是同法律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将其理解成税务筹划是在法律固定的边缘上操作的。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在税法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立法技术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法律法规之间有着一定的摩擦,这些问题就算是专业人士也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把握。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风险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在筹划过程中,对于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握不够。另一个则是税收优惠政策的风险运用和执行力度不够。
(四)认定性风险
税务筹划主要还是纳税人的一种生产经营能力,在运行方案中,涵盖了许多具体的措施,这些都是由纳税人自己决定的,税务机关实际上是不会介入其中的。但是,纳税方案是否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取得税务机关认同的。而方案是否真正符合法律精神,也是需要税务机关作出最后的判断,在这个确定的过程中,如果税务执法出现了任何问题,都会导致税务筹划的失败。
三、税务筹划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及时系统的掌握相关政策,避免风险的发生
当税务人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应该主动的去研究当时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关注税收政策的调整和概况,然后按照经济和政策调整的变化趋势来全面且系统化的把握住这些要点。企业中的税务人员要主动学习相关的税务政策,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意识,只有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根据预测,制定出不同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保证税务筹划活动的正常进行。例如国内某能源企业在应对政策风险的时候,纳税人首先非常清楚的了解了当地的各种税收政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了相关的税法知识,并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同时,企业还对市场进行了科学的预测,进而判断各个区域政策变动的方向,在一些成功案例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化的方案,将税务筹划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以成本效益最大化为主,降低筹划风险的形成几率
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应该将成本效益放置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在考虑筹划成本的时候,也应该将筹划方案的可行性考虑在其中,这样,当筹划方案的成本和损失小于所得效益的时候,才可以保障方案的可行性。这就需要企业在筹划方案的过程中,保障方案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及时对实施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这样也方便达到一个预期的效果。要知道,税务筹划工作对于企业而言,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化且动态化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内部评价机制,对一些阶段性的工作进行重新的评价和审视。坚持以整体的效益为主,保障相关数据的真实性,针对一些潜在性的风险,采取合理化的成本控制措施,以此来规避掉税务筹划风险的形成。
(三)加强税务筹划人员的培训工作,正确的组织税务筹划
无论是税务筹划方案的制作者还是执行者,都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就是税务筹划项目自身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所以,相关人员应该增强自身的风险控制意识,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装置,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了解和监控企业税务筹划中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性问题。企业也应该加强对筹划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例如某能源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开展了相应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告诉相关人员,任何时候都应该将集团的利益放置在一个首要的位置上,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一的对某一个税务或者是某一个项目进行筹划,而是应该将这个项目都放置在其中,考虑到集团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在筹划的时候,工作人员不能将税务作为唯一的参考因素,而是应该对其进行一个综合的衡量,不能因为个人的疏忽而导致筹划项目的失败。
(四)企业加强同税务机关的交流和沟通,提高税务筹划的专业性
当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还应该同当地的税务机关,构建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沟通、交流来保障税务筹划工作的一致性。所以,企业在进行税务策划的时候,要充分了解税务机关在征税和管税时的具体要求,及时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把握住税务方针的具体策略。在方针执行完之后,企业如果同税务机关的理解不一致,就应该积极主动的对其进行相应的解释和说明,然后提供合理的设计依据,得到税务机关的理解与认同。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税务监管环境,及时了解国家税务政策的相关消息,将这些消息融合到税务筹划的方案中,以此来提高税务筹划的专业性。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outsourcing market, bu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and financial professional financial outsourcing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is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erefore, enterpri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outsourcing decision,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outsourcing risk analysis. From the key risk of financial outsourc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strategy, through the overall risk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maximum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outsourcing against financial risk, which make the enterprise outsourcing plays its application efficiency.
关键词:财务外包 风险 控制 研究
Key words: financial outsourcing risk control research
一、企业财务外包基本理论
(一)企业财务外包基本概述
企业财务外包是指企业通过将某些非核心非机密的财务活动外包给专业化的财务公司,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外包是企业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某些事项或流程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代为操作和执行的一种财务战略管理模式。财务外包根据其外包形式可分为传统财务外包和现代网络财务外包。
(二)企业财务外包主要形式
企业财务外包的主要形式有:员工工资外包、税务外包、财务报告外包、日常招待费差旅费等的外包以及应收款项外包,其中员工工资外包是财务外包最基本的内容。
1.员工工资外包
即把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外包。员工工资外包可以把所有的相关信息放在服务商处,企业内部员工无从知晓,这样一来可以更好的解决员工工资保密性的问题。
2.税务外包
目前,我国企业在税务方面对政府依赖性很强,同时,企业内部精通税务政策的员工较少,所以国内企业选择税务外包的可能性较大。
3.财务报告外包
当今,我国众多监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监管的主要内容是财务报告。因此,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准则规定,是否满足各利益关系人的主体要求,对企业至关重要。
4.差旅费和招待费的外包
差旅费和招待费的管理通过外包途径,可以利用专业化的服务商,将差旅费和招待费进行控制,及时反馈费用支出信息,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费用,帮助企业监控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支出的合法合规性等。
5.应收账款外包
应收账款的核算、分析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对于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的公司而言,外包应收账款业务,提高资金运转效率,是解决此问题的好办法。
二、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具体内容
目前,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造成外包业务存在很大风险,它的风险范围包括从不能有效监督合同的执行到签约方因服务不到位而导致的流程失败等。具体而言,企业财务外包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风险
财务外包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可能在许多方面额外增加企业的费用支出,使企业增加相关的成本及潜在费用,它包括筛选成本和成本。
2.契约风险
契约风险是由于企业和外包服务机构之间签署的外包合同缺乏合理性、适应性以及完整性等,使企业处于不利位置而造成的对外包效果甚至企业自身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的风险。
3.信息风险
即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对组织实现其商业目标或成功实施其战略的能力产生的负面影响。信息不对称可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按不对称发生的时间,分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二是按不对称信息的内容,分为隐藏行动和隐藏信息。
4.核心竞争力缺失风险
所谓核心竞争力,其本质是企业中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如果企业对未来的财务模式及发展方向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企业很可能在财务外包的过程中丧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给企业带来不可限量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原因及其分析
1.管理关系不明晰导致风险
财务外包意味着企业需要识别效率低下的财务模块并将其外包出去,实际上代表着以外部合同对内部操作的替代,放弃、更替企业现有模块,需要进行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组,加剧组织机构的变迁,这必然涉及到管理关系明晰与否,可能会干扰企业的外包决策,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2.契约不完善带来风险
契约不完善带来的风险主要是由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契约订立时双方并不完全了解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契约不完整等因素引起的。
3.监控手段缺失导致风险
首先,外包服务机构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法人实体,与企业之间属于委托的合作伙伴关系而非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因此企业不能完全保证对外包商的有效监管;其次,企业也不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对外包商进行监督,这样会增加财务外包成本,使财务外包失去意义。
三、企业财务外包风险控制策略
财务外包不仅仅是简单的将财务工作委托给外包服务商,而是通过有效地管理,合理利用服务商的资源,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外包风险。
(一)合理对待财务外包
企业应该把财务外包提高到经营战略高度,并不是完全放弃企业的财务工作,要把那些效率高、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财务业务留在企业内部,由企业财务人员来解决,最大限度的利用外包服务机构在专业技能上的长处,自身财务人员也从与专业机构的业务关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详细签订财务外包合约
为了应对国内信用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财务外包只能靠制度和契约来约束。因此,财务外包的合约必须非常完备,不仅要包括外包的具体业务、价格、期限、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问题。尤其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外包方式、强化保密机制以及制定一个处理突变的应急预案。
(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企业应当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更新和升级硬件设备,完善企业内部网络,充分利用因特网等信息高速流通渠道,不断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处理信息和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对财务外包实行全天候监控,真正实现企业同外包服务机构的即时对接。
(四)加强沟通联系
作为财务外包的企业,一定要加强与外包服务机构的沟通,以规避一般外包项目中沟通不畅,灵活性差的弊端,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确定可以采用的沟通方式,以及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什么沟通工具,例如:现场交流、电话交流、在线交谈等。二是确定交流的时机和频率,包括外包服务机构应如何提供财务服务,提供服务的时间和应提交的财务信息报告的频率,以及双方定期召开信息交流会的时间。三是确定财务外包项目联系人。未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监控,双方的业务联系人员必须是直接参与业务的主要人员,最好是双方的相关业务主管。
(五)选择合适的外包商
一是在企业财务外包期间,应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财务人员,让他们在与外部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建立健全自己的财务组织和财务流程,从而达到摆脱对财务外包的过分依赖。二是选择好的外包服务机构是财务外包实施成功的关键,应考虑外包服务机构的业务能力、发展战略和服务理念,审查其是否具有对外服务的资格、规模、业务水平和收费标准等。
(六)合理确定财务外包的范围
一般来讲,企业外包的应是公司财务会计管理中相对基础的部分和薄弱环节,自身应保持基本和必须的财务控制环节和程序。企业运营中的关键控制点是不能外包的,因为这些关键控制点通常发挥重要的制衡作业,如果出现失控将导致不可接受的经营风险。
(七)加大对外包商泄密的惩治力度
财务工作因为涉及企业商业机密,因此在签订的合约中,应对外包服务机构保密职责进行要约,并对违规泄密行为做出明确的处罚约定。
四、结论
企业将财务外包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而我国的企业还要在此基础上,考虑政策及国情等因素。企业采取财务外包方式的同时也蕴含着大量的风险,风险本身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是通过一些重点环节的风险控制,如签订详细的合约,选择合适的外包商、适时的监控等,即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外包风险。相信本文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企业合理评估、规避和控制财务外包风险,愿财务外包风险研究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肥胖;健康风险;合理营养;健身运动;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G8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84-020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肥胖已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国民中均出现了体重明显增加的趋势。不仅如此,调查还发现,罹患肥胖症的患者中间出现了明显低龄化的趋势,这意味着因肥胖症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发生年龄也将逐渐提前,这将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困扰和负担。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综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亿人体重超重,6000多万人患肥胖症。其中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1]。肥胖将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肥胖已经刻不容缓。
1肥胖的判断
1.1 体重指数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超重的分类标准是以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为基础的,成人体重指数在18.5~24.9范围为正常,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2]。WHO统一的分类标准是以欧美白人为基准而制定的,由于存在种族、所在国家和地区以及民族、地域的差异,有学者指出应结合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标准。
2002年4月,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我国21个省、市、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二十四万人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同意中国成人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3]。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的体重指数与身体脂肪的百分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
1.2 腰围与腰臀比据加拿大Queen''s大学的伊恩·詹森等人对全美“第三次国家健康与营养普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作为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综合症的预报因子,腰围比体重指数(BMI)更能说明问题[4]。腹型肥胖比例大是中国人肥胖的特点和潜在危险,亚洲人的脂肪不仅易累积于腹部,内脏更是脂肪容易积聚的部位,内脏部位体脂越多,对健康的威胁越大。腰围可反映脂肪在腹部的分布情况,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认为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3]。根据临床研究显示,腰臀比较能反映出内脏脂肪分布的严重程度,腰臀比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5的腹型肥胖者,健康风险增加。
2肥胖的健康风险
2.1 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肥胖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在BMI并不太高者,腹部脂肪增加(腰围大于界值)似乎是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素。同时使用腰围和体重指数可以更好地估计相关慢性疾病的危险度,其关系见表1[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与肥胖相关疾病的相对危险度见表2[3]。
2.2 导致心理问题暴饮暴食是肥胖者常见的一种心理病态行为。由于身体形态异常,肥胖者受到他人嘲笑和歧视,产生自卑情绪,进而自暴自弃,通过大量进食来缓解不良情绪,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自卑,肥胖者对各种社交活动产生畏惧,不愿积极参与,导致情绪不稳定、性格孤僻。
3肥胖健康风险的控制
3.1 肥胖健康风险的控制方法
3.1.1 行为控制通过宣传教育使肥胖者及其家属对肥胖及其危害性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配合治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自觉地长期坚持是控制肥胖首位及最重要的措施。
关键词:型号研制;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航天型号研制中,一个全新的型号要经历预研、方案研究、初样、正样等阶段,经历多种力学、电磁、真空低温环境等条件的考核,整个过程可谓风险重重,对型号研制项目的顺利发展产生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要研究项目中的风险,加强研制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以保证研制质量、缩短研制周期。
90年代初国际上便在一些型号研制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计划,美国航天局的《计划和项目管理过程与要求》中便明确规定了运用风险管理作为保障计划和技术成功的重要决策依据Ⅲ。欧空局也于2000年颁布了风险管理标准。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风险管理逐步受到重视,我国学者也逐渐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金恂叔就航天项目中风险管理的内容、要求、过程介绍了国际上的使用情况,强调了我国航天型号开展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王立炜等探索了航天型号研制技术风险的识别、分析、控制和评价的一些特有方法。
本文结合航天型号研制的特点,研究了卫星型号研制过程的风险管理过程与风险控制措施,并给出了一些实践建议,为加强型号研制过程的风险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1、型号研制风险管理过程
(1)型号项目风险
型号项目风险是指可能对型号项目产生负面影响的潜在问题,是在规定的费用、进度和技术性能约束条件下型号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度量。风险是不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其影响的函数,即:Rf=f(Pf,Cf)=Pf×Cf。
式中,R(Risk)为风险度量值,P(Probability)为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C(Consequence)为风险事件产生的影响,下标f(Failure)表示不利于型号项目的风险事件。
(2)风险管理基本过程
型号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处理型号项目风险的行为或项目活动。借鉴美国国防部2006年所定义的风险管理过程,并结合以往研究的成果,本文将风险管理过程定义如下图1所示。
1)风险识别
对型号项目而言,风险识别指从系统、分系统、单机产品的各个系统角度和从型号产品研制过程的角度梳理出可能引发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的过程。风险识别是分析系统的技术薄弱环节及其不确定性影响较大之处,得出系统的风险源,并按规定格式将这些风险源形成文件供风险分析时参考。
2)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是检查每个已识别的风险,细化对风险的描述,分析其诱发原因,确定其后果或影响。风险分析的目的是要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程度及其后果,以及为避免经识别的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而采取防范措施的时间范围。风险分析工作包括:评价风险的特性,对风险进行分类,并将风险分别按轻重缓急排序。
3)风险计划
在充分认识存在的风险的基础上制定风险计划,目的是要决定如何对待这些风险。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风险管理过程概述;组织或个人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风险管理过程的详细叙述;风险管理的时间表和资源的分配;有关部门风险的信息(风险清单);减轻风险所采用的方法。
4)风险跟踪与监测
风险跟踪与监测是在整个研制过程中依据风险监测体系,持续的、系统的跟踪并评价风险处理活动的执行情况。目的是准确和及时地收集有关信息并将经过整理的风险信息提供给有关人员和部门。跟踪这些风险状态的信息对风险管理过程的下一步工作,即“控制”十分关键。当对一项或一组风险制定了减轻计划,对该计划就需要跟踪,了解它是否得到准确地及时地执行。
5)风险控制
控制工作的目的是要对风险及其减轻计划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决策。该过程包括对跟踪过程提供的信息和状态报告进行分析,决定应如何行动,然后实施这些决策。决策者需要知道风险的性质是否有重大变化,减轻计划的效果如何。如有必要,可能要修改计划,取消不再存在的风险或实施一项应急的计划。
2、航天型号研制的风险控制的基本措施
风险控制是通过各种技术经济手段降低、分散或转移航天工程型号研制风险的过程。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可以采取各种策略和方法。型号研制的风险控制策略主要有:
(1)风险预防
预防策略通常采取有形和无形两种手段。有形的手段如工程法,无形的风险预防手段有教育法和程序法。
(2)风险抑制
风险抑制措施是通过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减小风险后果不利影响的损失程度以达到控制的目的。在型号研制中实施减轻策略时,通过每一个具体风险的减轻,使项目整体失败概率下降。对已知风险,如总师班子的水平能力风险、生产制造能力风险等可以通过提高人员管理及技术能力达到减少风险发生的目的;对可预测风险,如系统复杂程度风险、战技指标的可达性风险等则可以采取迂回策略,将每个风险因素都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对于不可预测风险,如技术难点风险,不可测因素较多,但通过增加技术投入,加强试验特别是仿真试验等,可将其转化为可预测风险或已知风险。
型号研制项目所有风险中只有一小部分对项目威胁最大。因此,要集中力量专攻威胁最大的那几个风险。有些时候,高风险是由于风险的耦合作用而引起的。一个风险减轻了,其他一系列风险也会随之减轻。
(3)风险转移
转移风险是将项目本身面临的损失转移给其他一方去承担的行为。主要通过合同或协议,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二方身上。采用这种策略所付出的代价大小取决于风险大小。当项目的资源有限,不能实行减轻和预防策略,或风险发生频率不高,但潜在的损失或损害很大时可采用此策略。
(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又称风险承担,是指项目班子自己承担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主动风险自留是指项目管理者在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基础上,项目班子自己承担风险损失的全部或部分。被动风险自留是指项目管理者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对风险存在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没有对风险进行处理,风险发生后由项目班子自己承担风险损失。风险自留是最省事的风险规避方法,在许多情况下也最省钱。当采取其他风险规避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数额时,可采取风险自留的方法。
(5)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很严重,又没有其他策略实施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采取回避策略之前,必须对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对威胁出现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有足够的把握。采取回避策略,最好在项目活动尚未实施时。放弃或改变正在进行的项目,一般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6)风险权衡
一味地降低风险,采用低风险选择,也不是最理想的决策。风险是与效益直接相连的,这就有一个权衡的问题,风险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而是要把项目风险确定在一个可控制的适当水平上。如何对项目风险进行权衡,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主要是根据决策者的经验(包括成功的与失败的),并参照装备研制领域的某些成功的范例,综合分析后做出决策。有关经验表明,只要决策者注意这个问题并有意识地加以考虑,权衡效果一般来说就好些。
(7)后备措施
有些风险要求事先制定后备措施。一旦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就要动用后备措施。主要包括预算应急费、进度后备措施和技术后备措施。
上述各种控制策略,各有其特点,在型号研制的风险控制中,应根据控制目标和具备的条件,选择最有利的控制策略及其组织,选择风险控制策略。首先,要充分估计来用这种方法对实现总体目标的有效性,为此,要预测各种控制策略对目标的可能影响和结果。其次,要制定一系列标准,并依据该标准作出选择。
3、加强我国航天型号研制风险控制的几点建议
在充分借鉴NASA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航天型号有效开展风险控制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型号风险控制机制。
(1)成立风险控制委员会和型号风险控制组;
(2)建立针对型号产品全寿命周期的风险控制大纲,明确风险控制工作项目:
(3)明确风险控制的详细程序;
(4)制定风险控制的相关规范;
(5)明确相关组织部门和岗位的风险控制职责;
(6)各型号按研制阶段分级开展风险控制工作并贯穿于型号研制全过程;
(7)建立重大风险报告制度;
(8)制定型号风险控制分级评审制度,如将风险控制作为产品验收、分系统交付、型号转阶段和出厂放行条件之一。
第二,规范风险信息收集,建立风险信息库。风险数据库是指收集、维护与分析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获得与使用的数据资料库。主管部门应结合型号制定标准、文件和风险信息采集模板,规范风险相关信息的收集,如建立候选风险信息单、(正式)风险信息单、风险列表、风险评审表、风险汇总报告表等。
各型号单位应按照要求建立风险信息库或信息系统,提供风险跟踪和控制的工具和手段,对风险信息进行唯一标识,实时跟踪风险特征变化的状态信息,获得重大风险事件项目及其变化的早期预警,以便尽早做出风险应对决策。
第三,抓住型号研制项目风险管理的两个关键环节。型号研制过程,对研制方而言,是将用户方的需求进行物化与管理的过程;对于用户方而言,是对整个研制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的控制过程。因此,在型号研制项目风险主动控制管理中,要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其一,研制方是风险控制的主体,引导和促使研制方积极采取主动方式开展风险控制,是控制风险的根本途径所在。其二,用户方对研制方的风险控制过程必须进行有效的监控,这是降低风险不可缺少的一环。
第四,加强风险控制与知识管理的融合。正如NASA在阿波罗、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等重大宇航工程项目中将风险控制与知识管理结合起来,经验教训和工程实践可以有效地帮助工程人员降低那些可能重复发生的影响任务安全、成本、进度和技术性能的风险事件,如NASA的ESMD实施了基于知识的风险、知识共享论坛,经验培训等活动。知识管理应形成一种持续地共享和学习的文化,最大限度地避免以往重大失败和灾难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