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9 14:48:55
序论:在您撰写数字产业化的定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文化产业;艺术产业;视觉艺术
一、视觉艺术概述及文化产业的前景
视觉艺术(Visual Art)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传统的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与产品、织物等设计。视觉造型采用手工或以手工为主、机器设备为辅的工艺手段。
20世纪初电影技术的诞生与20世纪中期电视媒体的出现,拓宽了视觉艺术的表现领域,视觉艺术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空间)和四维(时间、空间)。20世纪下半叶,数字软硬件不断发展更新,网络技术与设备应用得到普及,数码艺术与设计的飞速发展极大丰富视觉艺术的语汇,新的视觉艺术形态层出不穷:数字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数字游戏、数字影视、虚拟现实、数字出版物、网页程序界面、数字形象系统、数字广告、数字效果图、数码画、彩信……视觉艺术由传统形态上的实体化、静态化、单向化,开始逐渐向虚拟化、动态化、交互化方向转变。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文化产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尽管各国依据不同的视角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和文化产业政策不尽相同,但是,其作用得到国际间的普遍重视和认可。近年来,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文化由传统的意识形态领域扩大为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一国在国际间的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在此背景下,我国陆续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旨在将文化产业提升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和经济的全面振兴。这些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我国战略性产业,在未来经济社会生活中担任重要角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将“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列为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从政策上界定了发展重心。视觉艺术的触角涉及到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等环节,视觉艺术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要素。“十二五”规划将文化产业确定为战略先导型国家支柱产业后,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设产业基地、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培养文化产业上市企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扶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文化消费市场空间巨大,视觉艺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视觉艺术产业的定义及其发展
视觉艺术产业是以视知觉为主要满足对象,在唯美主义的意识支配下,使作品呈现表层上的、完全以娱乐视觉为目的继而产生心理和生理上满足以致产生商业行为的一切精神和物质的产业。视觉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业等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视觉艺术产业是融合了视觉艺术、数字技术、创意设计、工业生产和商品营销等的新型文化产业;也是信息化社会新型产业化道路的典型代表。视觉艺术产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其市场运作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生产、销售等环节必须有可操作性。
视觉艺术产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成为特殊的商品,具有三重属性:一方面视觉艺术产品是以艺术手段创作出的视觉形式,无论视觉艺术产品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交互的,都具有视觉美学价值,能够带给人们审美体验;另一方面,它必须遵循商品经济规则,以市场动态为导向,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生产和销售;再一方面,视觉艺术产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形象、生动的形式,承担着“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的重要任务。视觉艺术产品的设计生产需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导向指导。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视觉艺术产品得以大批量生产和复制,并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在全世界迅速传播。个人手持移动终端的普及与4G网络覆盖,中国手机用户与网民人数跃居世界首位;3D电视频道开通与3D电视机、3D摄像机等硬件设备投入市场,使人们选择更多地在家中欣赏影视节目;数字办公、电子商务、虚拟社交、沉浸式娱乐、碎片化阅读等体现了数字化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方式,视觉艺术产品的存在越来越具有广泛性,消费成本越来越低廉、消费方式越来越便捷,视觉艺术产业消费主体呈全民性、大众化趋势,设计范畴涉及数字时代的每一个比特。视觉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无处不在。
与发展速度和广度不相吻合的是视觉艺术产业化整体停留在摸索阶段,配套管理滞后,视觉艺术产业企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普遍存在总量偏少、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资金匮乏等问题;视觉艺术产业缺乏管理运营经验,项目往往缺乏前瞻性的策划与有效的营销,以及贯穿始终的良好管理与资本运作。造成一些项目因资金断链而夭折或销路不畅,造成“有行业无产业”的情况;视觉艺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产权交易信息不对称,造成资源浪费。视觉艺术产业在数字技术与手绘能力上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脚本、情节设计与视觉形象等内容上缺乏原创,一些中小企业沦为为国外公司做“代工”,靠密集劳动赚取低廉的报酬。视觉艺术产业各行业专业人员匮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缺少管理、策划、创意、营销的高端专业人才。而每年艺术设计类高校的大量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供与求发展不平衡。
三、视觉艺术发展中存在问题之解决路径
视觉艺术的发展不仅仅事关经济生活,还需要从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予以重视。在现代社会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加速产业结构调整都离不开视觉艺术产业。健康良性的视觉艺术产业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影响力,其文化力甚至超过经济效益,对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影响力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文化产业的视域下,思考当前视觉艺术发展中存在问题,主要解决路径包括:
第一、建立产业集群,形成产业规模,完善产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提升视觉艺术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采取合理的市场化战略,引进竞争机制,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建设产业基地、产业园,在修造建筑与设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融资贷款、产权交易、创业孵化等提供大力支持与有效指导,为优秀视觉艺术产品提供畅通的销售、传播渠道。统筹政府资金支持文化创新和重大文化项目,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帮助视觉艺术产业发展走出困境。
第二、培养行业人才。培训经营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改变依靠经验、盲目摸索的现象,提升视觉艺术产业化各个领域的管理水平。培养文化素养、专业业务和市场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引入艺术经纪人机制,以经纪人为中间机构构建文化市场和视觉艺术创作、生产的桥梁,整合设计、创意、生产、销售、推广等各个要素,实现视觉艺术产品的经济价值并提升视觉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其它附加价值。
第三、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创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文化产业的经营体制和经营组织。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升文化创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产业发展,发展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产业和品牌,鼓励视觉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髓和优越性。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取缔网络和手机等传播渠道上的文化垃圾,创建绿色清新的行业环境。
第四、以文化为本,创造高品质视觉艺术产品和品牌。中国有着历史悠久而丰富绚烂的文化与艺术,为视觉艺术产品内容设计提供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视觉艺术产业的策划、设计人员应立足本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挥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表现优势,以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为基础突破创新,创造出具有中国艺术特色与文化意蕴、具有时代精神与新鲜面貌的视觉艺术产品。
第五、产学研结合,将艺术设计类高校学生的暑期实践、毕业实习与视觉艺术企业的项目相结合, 教师与企业策划师、设计师、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接轨,培养建设视觉艺术产业的创新人才,实现中国视觉艺术产业的腾飞。
四、结 语
关键词:文化产业;艺术产业;视觉艺术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50-02
一、视觉艺术概述及文化产业的前景
视觉艺术(Visual Art)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传统的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与产品、织物等设计。视觉造型采用手工或以手工为主、机器设备为辅的工艺手段。
20世纪初电影技术的诞生与20世纪中期电视媒体的出现,拓宽了视觉艺术的表现领域,视觉艺术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空间)和四维(时间、空间)。20世纪下半叶,数字软硬件不断发展更新,网络技术与设备应用得到普及,数码艺术与设计的飞速发展极大丰富视觉艺术的语汇,新的视觉艺术形态层出不穷:数字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数字游戏、数字影视、虚拟现实、数字出版物、网页程序界面、数字形象系统、数字广告、数字效果图、数码画、彩信……视觉艺术由传统形态上的实体化、静态化、单向化,开始逐渐向虚拟化、动态化、交互化方向转变。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文化产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尽管各国依据不同的视角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和文化产业政策不尽相同,但是,其作用得到国际间的普遍重视和认可。近年来,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文化由传统的意识形态领域扩大为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一国在国际间的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在此背景下,我国陆续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旨在将文化产业提升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和经济的全面振兴。这些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我国战略性产业,在未来经济社会生活中担任重要角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将“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列为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从政策上界定了发展重心。视觉艺术的触角涉及到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等环节,视觉艺术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要素。“十二五”规划将文化产业确定为战略先导型国家支柱产业后,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设产业基地、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培养文化产业上市企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扶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文化消费市场空间巨大,视觉艺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视觉艺术产业的定义及其发展
视觉艺术产业是以视知觉为主要满足对象,在唯美主义的意识支配下,使作品呈现表层上的、完全以娱乐视觉为目的继而产生心理和生理上满足以致产生商业行为的一切精神和物质的产业。视觉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业等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视觉艺术产业是融合了视觉艺术、数字技术、创意设计、工业生产和商品营销等的新型文化产业;也是信息化社会新型产业化道路的典型代表。视觉艺术产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其市场运作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生产、销售等环节必须有可操作性。
视觉艺术产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成为特殊的商品,具有三重属性:一方面视觉艺术产品是以艺术手段创作出的视觉形式,无论视觉艺术产品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交互的,都具有视觉美学价值,能够带给人们审美体验;另一方面,它必须遵循商品经济规则,以市场动态为导向,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生产和销售;再一方面,视觉艺术产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形象、生动的形式,承担着“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的重要任务。视觉艺术产品的设计生产需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导向指导。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视觉艺术产品得以大批量生产和复制,并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在全世界迅速传播。个人手持移动终端的普及与4G网络覆盖,中国手机用户与网民人数跃居世界首位;3D电视频道开通与3D电视机、3D摄像机等硬件设备投入市场,使人们选择更多地在家中欣赏影视节目;数字办公、电子商务、虚拟社交、沉浸式娱乐、碎片化阅读等体现了数字化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方式,视觉艺术产品的存在越来越具有广泛性,消费成本越来越低廉、消费方式越来越便捷,视觉艺术产业消费主体呈全民性、大众化趋势,设计范畴涉及数字时代的每一个比特。视觉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无处不在。
与发展速度和广度不相吻合的是视觉艺术产业化整体停留在摸索阶段,配套管理滞后,视觉艺术产业企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普遍存在总量偏少、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资金匮乏等问题;视觉艺术产业缺乏管理运营经验,项目往往缺乏前瞻性的策划与有效的营销,以及贯穿始终的良好管理与资本运作。造成一些项目因资金断链而夭折或销路不畅,造成“有行业无产业”的情况;视觉艺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产权交易信息不对称,造成资源浪费。视觉艺术产业在数字技术与手绘能力上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脚本、情节设计与视觉形象等内容上缺乏原创,一些中小企业沦为为国外公司做“代工”,靠密集劳动赚取低廉的报酬。视觉艺术产业各行业专业人员匮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缺少管理、策划、创意、营销的高端专业人才。而每年艺术设计类高校的大量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供与求发展不平衡。
三、视觉艺术发展中存在问题之解决路径
视觉艺术的发展不仅仅事关经济生活,还需要从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予以重视。在现代社会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加速产业结构调整都离不开视觉艺术产业。健康良性的视觉艺术产业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影响力,其文化力甚至超过经济效益,对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影响力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文化产业的视域下,思考当前视觉艺术发展中存在问题,主要解决路径包括:
第一、建立产业集群,形成产业规模,完善产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提升视觉艺术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采取合理的市场化战略,引进竞争机制,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建设产业基地、产业园,在修造建筑与设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融资贷款、产权交易、创业孵化等提供大力支持与有效指导,为优秀视觉艺术产品提供畅通的销售、传播渠道。统筹政府资金支持文化创新和重大文化项目,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帮助视觉艺术产业发展走出困境。
第二、培养行业人才。培训经营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改变依靠经验、盲目摸索的现象,提升视觉艺术产业化各个领域的管理水平。培养文化素养、专业业务和市场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引入艺术经纪人机制,以经纪人为中间机构构建文化市场和视觉艺术创作、生产的桥梁,整合设计、创意、生产、销售、推广等各个要素,实现视觉艺术产品的经济价值并提升视觉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其它附加价值。
第三、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创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文化产业的经营体制和经营组织。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升文化创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产业发展,发展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产业和品牌,鼓励视觉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髓和优越性。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取缔网络和手机等传播渠道上的文化垃圾,创建绿色清新的行业环境。
第四、以文化为本,创造高品质视觉艺术产品和品牌。中国有着历史悠久而丰富绚烂的文化与艺术,为视觉艺术产品内容设计提供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视觉艺术产业的策划、设计人员应立足本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挥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表现优势,以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为基础突破创新,创造出具有中国艺术特色与文化意蕴、具有时代精神与新鲜面貌的视觉艺术产品。
第五、产学研结合,将艺术设计类高校学生的暑期实践、毕业实习与视觉艺术企业的项目相结合, 教师与企业策划师、设计师、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接轨,培养建设视觉艺术产业的创新人才,实现中国视觉艺术产业的腾飞。
四、结 语
2.相对于MEPG-4、H.264,AVS的最大的弱势是产业链的规模还很缺乏,但AVS有六大优势。
(1)AVS采用自主技术,可有效避免国外的专利收费,可与最新的国际标准兼容(兼容MPEG-4和H.264 国际标准基本层),有利于一块芯片同时支持国内和国际两种标准。在技术方案上精简掉国际标准中因非技术原因而加入的一些不必要的模块,从而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技术,为今后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2)AVS已经形成了43项专利,包括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1项、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41项(其中香港专利2项);另外,还有22项技术专利正在申请之中。
(3)AVS具有特强的编码效率,传送同样的HDTV节目,MPEG-2需要大约20M的码率带宽,而AVS只需6~8 M(见表6)。一张普通的DVD光盘,利用MPEG-2 压缩技术,只能存储20多分钟HDTV的节目,而利用AVS技术,可以存储一部HDTV故事片。以一部90分钟的电影为例,几种标准压缩后的数据量可知AVS的优劣(见表7)。业内专家们在对AVS视频压缩后的图像及声音测试质量的主观评价为良好以上(见表8)。
(5)AVS专利收费低,如今MPEG-2每台设备被征收2.5美元的专利费,2003年之前 MPEG-2 对家电设备征收的专利费高达6美元;MPEG-4采用按使用时间收费的模式;H.264虽然先前(2010年8月)允诺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免费授权提供给消费者使用,但未来是否要收费仍然是个疑虑;而AVS只象征性地收取每台(机顶盒)1元人民币的专利费。
(6)目前,MPEG正处于更新换代期,这对AVS来说,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与国内其他标准不同的是,AVS从一开始就着眼于“规避国外的专利问题”,当初开发AVS的基本思路就是:“基于可以合法免费使用和我国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制订出一套自主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
目前,AVS在全球已有20多家组织及公司支持,AVS的芯片已进入市场,芯片覆盖高清、标清、手机等多种终端产品。AVS完整体系、全面解决,堪称第二代信源标准之冠,当之无愧。
九.结语
从AVS发生和发展情况看(见表9),AVS已是国家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链的形成和成熟与国家政策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前一阶段,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双国标(DTMB+AVS)应用,AVS已在全国广播电视的传输和发射领域隆重登场,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四川、新疆乌鲁木齐等正式开播地面数字电视AVS传输系统,这已成国内AVS应用的典范工程。
此次AVS+从卫星传输电视到卫星直播电视、从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到互联网电视和IPTV等传输系统的应用实施,正是国家将AVS一步一步推上新的应用高度和重要举措。
目前,北京、上海、美国、欧洲等公司独立开发出了十多款AVS系列芯片,三款专业级AVS编码器分别在北京、上海和美国硅谷诞生,数十款AVS机顶盒产品已经能够进入广播电视市场,AVS相关的测试设备、软件和内容的产品已经形成系列。
专家预测,在未来10年内,AVS产业化将为信息技术企业提供3~5亿枚解码芯片,同时为企业节省10亿美元的专利费。
但面对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专利标准,在产业化方面已经占领了先机的MPEG-4和H.264,AVS能否后来者居上,产业化的速度和进程,是关键之关键,当然产业化之路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文中注解]
[1] 算法:MPEG蓝本中明确“算法”是用以完成一项或多项要求的有组织的工具集合。“算法”自身可由工具和(或)算法组成。如:码激励线性预测、DCT图像编码、里德所罗门编码、语音驱动图像编码。
[2] AV对象:MPEG蓝本中明确“AV对象”是对可以用声音和(或)视觉的形式来表达的现实或虚拟对象的一种表示方法。AV对象通常是具有层次性的,即它们可以由其它AV对象的组合来定义,用于构成组合的对象称为子对象。由于子对象的组合构成的AV对象称为复合AV对象。而所有其它的AV对象称为基AV对象。不能被分解为子对象AV对象称为基AV对象。
[3] 工具:MPEG蓝本中明确“工具”是指完成一种或几种MPEG-4功能集的技术。工具可以自身包含工具。如:运动补偿、子带滤波器、音视频同步等。
[4] 级 :MPEG蓝本中明确“级”是对音频、视频、图形、场景描述或对象描述符类型,同时也就是对相应工具应有限制及性能评价准则的规范。在标准的规范部分中,(S、V、A)类型只能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级中,不存在不属于任何一个级的类型。然而对于有些类型可能只定义了一个级,在这种情况下就可忽略级说明。 B&P
[参考文献]
[1]《广播电视先进视频编解码(AVS+)技术应用实施指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文件
[2]《广播电视先进音视频编解码 第1部分:视频》广电行业标准GY/T257.1-2012
[3]《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AVS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
[4] AVS官方网站 http://.cn/
[5] AVSA官方网站 http://.cn/
[6] ISO/IEC JTC1/SC29/WG11,MPEG99/4960-1999,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udio.
[7] ISO/IEC 14496-1-1998,FDIS MPEG-4 Systems November.
[8] ISO/IEC 14496-2-1998,FDIS MPEG-4 Visual November.
1月20日,信息产业部正式了TD-SCDMA系列通信行业标准。参与TD-SCDMA产品开发和运营的中外企业,在产品需求定义、设备合作开发、系统集成应用等方面有标准可依,TD产业化进程再提速。
2.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有办法产业可持续发展得保障
2月28日,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的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强力推动企业加快产品实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实现产业升级,确保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利国利民
3.入股中国联通SK电讯助力中国3G
6月20日,韩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SK电讯与中国联通签订《战略联盟框架协议》。SK电讯以10亿美元入股联通,成为中国加入WTO后,参与中国电信运营的首家外国运营商。双方在3G前夜的实质性合作,体现了SK电讯拓展中国市场的信心,更昭示了中国电信市场所蕴涵的无限商机。
4.中国软交会覆盖产业链再上规模引八方商客
6月20日~25日,以“自主创新,国际合作”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在大连成功举办。软交会覆盖了整个软件产业链,展览的规模与层次都有大幅提高。软交会内引外联,为国内外软件厂商和客户牵线搭桥。
5.短信定制二次确认启动通信增值服务建立新秩序
在信息产业部多项综合质量专项活动展开后,两大移动运营商从7月10日开始相继对移动增值服务商(SP)实施短信定制“二次确认”,迫使众多SP放弃了强行定制发展用户的手段,维护了移动用户的消费权益。多年持续上升的电信用户投诉率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回落。
6.酷睿2面世Intel告别奔腾时代
第一颗奔腾处理器1993年面世时,谁也没想到它会将亿万PC用户带入奔腾时代。13年后,7月27日面世的英特尔酷睿 2 双核处理器,以性能提升40%、功耗降低40%的显著功耗比,在给PC用户带来多、快、好、省的应用体验同时,也终结了奔腾时代,从此,Intel步入酷睿元年。
7.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出台数字电视产业链启动
8月2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为启动我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市场提供了规范。我国数字电视从此步入卫星、有线、地面等三种传输模式齐头并进的发展阶段。
8.“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纲要信息强国建设起步
8月底,信息产业部正式《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纲要明确了信息产业科技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未来5~15年信息技术15个领域发展的重点技术,为2020年实现信息产业科技的整体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做了战略上的决策和周密的部署。
9.100纳米设备初步产业化集成电路核心装备取得历史性突破
9月28日,国家“十五”863计划集成电路制造装备重大专项“100纳米离子刻蚀机”和“100纳米离子注入机”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中芯国际签订采购合同额超过1亿元。我国高端集成电路核心设备实现零的突破,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装备的禁运遏制。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出版;主要问题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186-03
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业与信息产业、计算机产业相结合衍生出的新型出版业态。当前,云计算产业的迅猛发展正在形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革新的第三次浪潮。以云计算进一步拓展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空间,其中的机遇和问题都值得思考。
一、云计算的内涵及在中国的发展
关于云计算的定义有多种,《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2011版)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 IT 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包括互联网 Internet 和企业内部网 Intranet)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硬件、平台、软件及服务等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其计算能力通常是由分布式的大规模集群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搭建。云计算的运行。云计算的服务商将云计算系统资源汇聚,以各种租户模式为用户服务。用户通过网络进行计算能力的申请和调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服务商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增减相应的 IT 资源(包括 CPU、存储、带宽和软件应用等),使得 IT 资源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用户可直接通过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访问云计算中心使用计算资源。云计算中心的服务系统设计了独特的计量方式,用户以使用云资源的时间长短、方式和多少缴纳费用。
我们国家政府和很多行业都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指出,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2010年9月北京市发改委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确立云计算作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正式启动祥云工程。北京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云计算通用支撑平台等,推动传统产业升级。2010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提出培育十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企业,建成十个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
目前,云计算在中国政府及公共事业建立了“政务云”“公共服务云”计算平台;在制造业、电信业、金融业和能源业建立了软件开发、基础资源平台建设和信息系统整合的应用。未来几年云计算将在更多领域内得到广泛运用。
二、云计算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运用
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的十年是技术创新发展的十年,未来产业发展依然还要走技术创新的路线。一些著名的数字出版技术商已经探索云计算的应用之路。
1.方正集团建立云计算平台。2011年6月北大方正集团所属阿帕比公司提出了“共建云平台、同享云服务”的理念,启动了“云出版服务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出版商可以建立数字资源的自主授权渠道、自主选择商业模式、安全发行和透明结算系统;渠道商可以快速搭建数字资源运营平台,及时获取正版资源并实现为读者提供多终端、跨媒体阅读服务。目前,一些出版集团、报业集团等出版单位,汉王、永正图书和北发网数字内容运营商加入了这一平台。赫思佳在《方正Apabi全新数字出版解决方案》中指出:数字出版的新技术包括:全文检索、数据挖掘、语义网络等;跨资源类型(书、报、刊、图片、多媒体)的综合检索、内容关联;个性化出版/发行;Web 2.0技术;Ajax、标签Tag、推荐Digg、RSS、IM;跨多种平台和设备的阅读技术。这些技术与云计算结合,不但为云计算增添了针对性极强的服务项目,也在为技术自身的发展提升了空间。
2.中国知网建立云计算平台。张宏伟在《云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化》中指出:CNKI云出版平台与业务运行模式,首创了“云出版+云数图” 独特数字出版模式,利用云计算技术和理念,研制的一套服务于数字出版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平台。对出版者是低门槛、高效率的集约化虚拟数字出版环境和可信发行平台。在自主出版方面,自主经营或委托超市销售符合国际国内标准和需求的数字出版制品或有条件转让著作权的使用权;在发行方面,可建自主加密与安全发行保障系统;在结算方面,建立了电子商务、统计分析和需求调研系统。
3.天津市建立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2011年建立的云计算中心就是数字出版的云服务提供商。云计算中心的设计与部署采用了集中管理、分布式服务的模式。IaaS运营管理平台负责统一运营管理和调度,各业务则承载在IaaS管理的资源节点上。计算中心为数字出版企业提供专业化宽带接入、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等业务的同时,还向企业提供综合信息业务、资源共享、虚拟社区和多重安全等增值业务。
数字出版企业通过租赁方式使用计算中心的各类创意工具库。使用终端设备和软件,加工高效率的数字出版产品,实现低成本,无视地域限制的虚拟协同代工。云计算可以实现弹性存储,支撑难预期、复杂性高、波动性大的数字版权交易。云计算还可以完成数字产品版权的发行,实现高智能的管道管理,创新版权交易的多种商业模式。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出政发[2010]7号)》的定义,数字出版产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这些新的出版业态需要高性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支撑。云计算就是建立了可以满足数字出版高数据量需求的,这样一个自动化和自助化的高性能的平台。这也是云计算得以应用于数字出版产业的原因所在。
三、云计算应用于数字出版的突出问题
1.云计算是否侵犯了版权制度存在着争议。罗昕认为,“版权保护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基于云的内容的去中央化对数字版权保护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即将生活在计算机存储去中央化的转型期。”王自强认为,“不管是云计算,还是数字化,都是技术。技术的发展没有颠覆版权的基本原则,即创作产生权利;使用权利要经过许可,这就是版权保护最基本的原则。技术发展并没有对版权制度的设计带来颠覆性的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是授权渠道不够流畅,也正因这种形势,就需要法律能够跟上。”云计算是否侵犯了版权制度存在着争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说云计算机有可能侵犯版权。
2.云计算存在着数据安全保存问题。《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关键障碍之一是数据和数据安全问题:包括数据存储、传输安全,数据隐私、数据、身份认证等问题是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是阻碍当前云计算应用的关键障碍之一。原因正如阿飞所说,把数据存储在基于云计算的系统上、通过互联网来访问数据会对赋予的任何法律保护带来影响。比方说,行业机密和律师客户方面的特权信息存储在第三方服务器上时得到的保护级别与它们存储在企业内部时得到的保护级别可能不一样。
3.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障碍,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参与者尚未形成一套共同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具体表现在数据接口、数据迁移、数据交换、测试评价等技术方面以及 SLA、云计算治理和审计、运维规范、计费标准等运营方面,都缺少一套公认的执行规范,不利于用户的统一认知和云服务的规模化推广。这里的深层次原因是,我们目前还处在云产业发展的成长阶段,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相互交叉。特别是私有云,比如方正国际、中国知网都要建设自己的云计算系统,画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就会形成各自的技术标准。标准不同是经济利益不同。
四、以云计算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云计算以信息转移的便捷性、运行成本的低廉性、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数字出版的技术商、内容生产商、销售商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巨大的市场机会;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双翼;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应该支持云计算在数字出版产业的应用。但是,应该注意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障碍。
1.我们应该在国家层面发展数字出版的云计算系统。我们国家的云产业还处在起飞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应该把云计算和国家数字出版的重大公共建设工程结合起来。新闻总署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具体措施是“打造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学术论文平台,推动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转型,带动原创学术文献数字出版的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这一举措非常必要;但是,应用的领域还是过窄。我们还是应该以更宽的视角、更高的位置看问题,把云计算推动国家数字产业发展上升为一个整体性的政策来对待。总署会商工信部和国家科技部,协调云计算产业推动国家数字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问题。特别是在现有的九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建设基地上,实施相关的重大项目建设问题。以项目为载体,重点解决数据安全的保存问题、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的统一问题。使得限制云计算运用的障碍性问题得以妥善的解决。因为只有国家级的“公有云”(也称外部云是指通过因特网动态地、灵活地以自助方式获取资源)建设,才符合“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打破技术壁垒,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互联互通后形成数字出版的公共服务体系,使数字出版的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
2.我们还应该深入追踪研究大型数字出版技术服务企业的云计算建设情况。像方正集团、中国知网都在建设自己的云计算数字出版系统。他们是如何为数字出版企业包括出版社、报社和大型数字出版公司解决数据安全存储问题的?他们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他们会不会形成垄断反而妨碍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比如中国知网的利益链条中,就有忽视了原作者的权益问题。对这些问题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出台有利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3.我们应该研究云计算对中小出版社的帮助问题。中小型出版社在数字转型期遇见了很多困难和问题。有很多技术问题难以逾越,资金问题也限制了发展。云计算为其发展带来了机遇。政府有关部门要为中小出版社搭桥牵线,让云计算企业为其搭建数字出版平台,尤其要保护其权益。在国家建设云计算数字出版系统时,要考虑如何让中小型出版社受益,为其寻找有效的云计算商业模式,帮助中小型出版社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2011 版[EB/OL]..
[2] 共建云出版平台 同享云出版服务[EB/OL]..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产业化 信息产品
1、数字图书馆浪潮
现代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高效、经济地传播、接收,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网上得到各种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加强研究机构、商业机构、政府和教育团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等内容。可以说,图书馆数字化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一个无限的、开放的、有组织的信息资源库大系统,本地和远程用户可能在网格化的环境中,对系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一致性访问,获得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从而使人们对图书馆的利用不再有时空的限制,用户不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只要通过其联网的电脑,便可纵览天下群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它的出现将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2、数字图书馆产生化势在必行
我国中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从上一世纪末开始起步,到2001年,已经开成了包括内容提供商(出版社)、技术提供商(IT企业)、高校(第一级用户)在内的庞大产业链。作为国内最早的数字图书馆技术研发者,北京超星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1997年12月就将其远程图书浏览器安装到“瑞得在线”网站上,创建了国内首家以图像存储为主的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2000年6月,超星被列为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2000年底,又一家民营企业——北京书生科技有限公司也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的业务运营;2002年,本来一直在电子图书领域下功夫的方正,也突然出现在数字图书馆市场上。众多企业的进入,立刻盘活了这个市场。
2.1 制作成本比较高昂
虽然大量图书被加工成了数字图书,但是高昂的制作成本,使得图书电子化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2000年网络的时候,许多刚刚成立、还没有一本电子图书的网站突然发现了一个实际问题:要电子化一本图书,光是把铅字转化为文体,就需要近1000元。如此一来,需要投入近1亿元才能建成一个有10万套图书的小型图书馆。这1亿元又如何回收?
2.2 数字图书馆产业结构比较简单
企业制作数字图书资源库,然后出售给各地的图书馆,各地图书馆再把这些图书提供给读者。在这个环节中,位于上游的出版社只是简单地成为了纸质文体的提供者,他们的资源根本没有利用起来。
2.3 数字图书馆标准不统一
国内目前已经建起了上百家数字图书馆,但是,这些馆各自独立,数字化标准格式不统一,相互之间不兼容,读者检索起来很困难,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市场营销效果差强人意
数字图书馆概念如今已深入人心,林林种种的数字图书馆也相继问世,许多数字图书馆已开始市场化经营,其中有经营成功者,但多数经营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这其中有数字图书馆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其市场营销手段问题。
因此,就我国现状来看,数字图书馆产生化是必由之路。
3、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联合同经济委员会对于产业化的定义为:生产连续性、生产物标准化、生产过程各阶段集约化、工程高度组织化、尽可能使用机械代替人工、生产与组织一体化的研究和实施。
3.1 加强统筹规划管理
众所周知,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和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工程,它的成败对整个IT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制订一个符合时展要求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和目标。这是确保将来工程顺利完成并能有效运行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3.2 建立市场运行机制
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引入了商业化的运行机制,在进行公益的同时,正在积极寻求其中的利润点。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内容就是知识和信息,而知识和信息即可以是产品,也可是内容,还可以是服务,它们可以以不同的商品的形态出现。无论是面对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数字图书馆都能找到自己的产业价值和利润来源,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产业实体。采用产业化运行机制的数字图书馆将极大地缓解传统图书馆长期面临的众多压力,如馆藏文献不断增长的压力,馆舍紧张与资金短缺的压力,为到馆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压力等。这样不但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真正实现“资源面前人人平等”,还将为图书馆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会员费收入、网络广告收入、网上出版物销售收入等。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市场化动作模式为众多的数字图馆企业树立了榜样。
3.3 加大版板保护力度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中国已入世的今天,大力保护着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任务已成了数字图书馆界刻不容缓的责任。目前,在这方面急需做的工作,一是大力进行适应产权法的宣传与教育,结合国家普法教育,逐渐形成人们的法律意识;二是努力地、大幅地提高政府、企业和个人掌握、运用知识产权法的能力和水平。对图书馆从业人员来说,对着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已与他们从事的日常工作密不可分,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很高的法律素质,将知识权的保护工作落实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全过程中。同时,图书馆从业人员还负有向所有被服务者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的责任。这样,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尊重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赵永兰.走向数字化图书馆[J].周品师范高等专等学校学报,2003(5).
跨国软件企业正在积极进行战略转型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软件正在成为新型工业基础设施,跨国软件企业正是基于这一判断,积极布局工业软件和进行战略转型。
向工业云服务提供商转型。企业认为,SaaS 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球最主要的软件服务交付方式,并积极投身工业云平台建设。达索公司2009年开始布局业务转型,研发了3D EXPERIENCE云平台,其旗舰产品CATIA 在工业设计软件领域遥遥领先。
向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面对产品、工艺和需求的日趋复杂化,智能制造需要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向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已成为跨国软件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达索公司已不把自己界定为软件公司,而是科技公司,公司编程人员只占30%,其他人员均是工程背景出身,可提供面向制造业、建筑业、医疗等12个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SAP积极致力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安全驾驶等行业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和产业化。IBM推出的人工智能系统Watson目前已在制造业等17个行业开展应用。
积极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是未来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跨国软件企业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展了对研发设计工具、制造执行系统、管理软件等领域工业软件企业的收购,来完善产品业务体系,构建产业生态以提升市场竞争力。SAP自2001 年起先后收了 TopTier、Business Objects、Sybase等公司,软件产品体系覆盖了制造全流程。Siemens自2007年收购UGS 成立了Siemens PLM Software,之后又相继收购了 Vistagy、Kineo、TESIS、Camstar等公司,将工业软件技术与工业自动化技术融合,强化以PLM为代表的综合数字化能力,提供软硬一体的数字工厂解决方案。
未来工业发展方向
通过调研分析,由软件支撑和定义的未来工业将是由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由平台主导向服务化转型的工业。
未来工业将是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的工业。当感知无所不在、连接无所不在,数据一定也会无所不在,未来工业将由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一方面,通过数据的自动流动解决复杂问题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通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实现生产制造全过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西门子研发的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数字化双胞胎”――“产品数字化双胞胎”“生产工艺数字化双胞胎”“设备数字化双胞胎”,它们将 PLM(生命周期管理软件)、MES(制造执行系统)和TIA(全集成自动化) 集成在Teamcenter数据平台上,可实现数据的自动流动和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代表了未来工业发展方向。
未来工业将是由平台主导的工业。未来工业将是平台之争,谁掌控了工业云和大数据平台,谁将拥有规则的制定权、标准的话语权和生态的主导权,也将抢占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Siemens搭建的 Sinalytic平台、SAP搭建的HANA平台,覆盖了工业产品的研发设计、工艺仿真、原型测试、生产制造、远程服务等各环节,其本质都是以开放化平台为核心,向下整合硬件资源,向上承载软件应用,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引领未来工业方向。
未来工业将是向服务化转型的工业。随着制造和服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向提品服务系统转变,服务型制造将是未来工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微软、SAP、PTC等跨国软件企业均积极与制造企业合作,为制造企业开展智能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对策建议
下大力气培育平台化工业软件企业。我国尚没有Siemens PLM software、GE digital、SAP这样的可提供工业云和大数据服务的工业软件企业。应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工业软件产业化,开展跨界合作,合力打造工业云和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