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销售利润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28 14:41:36

序论:在您撰写销售利润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销售利润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食糖 营销策略

一、食糖产品营销策略对销售利润的影响分析

食糖产品的整体概念主要涵盖了核心价值部分、有形价值部分以及附加价值部分等内容。其中,核心价值就是食糖产品的核心作用所在及其所能够迎合的客户的现实需求;而有形价值就是食糖产品的核心价值的实际表现效果,具体囊括了食糖产品的包装、规格等各个层面;附加价值就是在进行食糖产品的销售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的服务价值等等。由此看来,食糖产品营销策略主要涵盖了产品线扩展策略、品牌与商标策略、包装与标志策略以及产品组合策略等等。

具体来说,通过实现食糖包装与标志方面的差异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食糖产品的价值以及销售情况。食糖生产制造公司能够借助于选取厚度非常大的塑编包装袋、搞好食糖装包过程的管理、保证食糖包装的外袋口缝线封闭严谨、确保食糖包装内外袋缝口的距离合理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确保食糖在历经长距离的运输以及多次的卸装后依然可以保持完好,不会出现食糖撒落的问题,防止由于包装不当而造成的食糖受潮污染、重量减少等一系列的现象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能够得到客户特别是要求较高的食品饮料加工公司的支持。与此同时,也能够借助于外观独特清新的外包装袋印刷图案或者是使用区别于当前常见的包装袋的彩色包装的途径,来最大限度地凸显出食糖生产制造公司的品牌包装,从而能够实现食糖生产制造公司产品差异化的目的,提高食糖生产制造公司的销售利润。

二、食糖价格营销策略对销售利润的影响分析

食糖产品定价策略对于食糖产品在市场中的被接受程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对于食糖产品的销售利润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在食糖产品定价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食糖生产制造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的现状,选择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定价方法。具体来说,一般可以使用的食糖定价方法涵盖了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方法,如成本加成定价方法;以及以竞争为导向的定价方法,包括常见的折扣定价、分区定价、心理定价和差别定价等等。因为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食糖市场面临同质化竞争的问题,食糖生产制造公司有必要选择以竞争为导向的定价策略,结合市场行情来进行定价销售。宜选择市场跟随者的姿态,采取顺价销售的方式。应该通过三分法来开展不同时期的定价销售,也就是说,在春节消费旺季之前,将大约三分之一的产量销售出去,在本榨季结束前,将大约三分之一的产量销售出去,在下一榨季开始前,再将大约三分之一的产量销售出去。售价格则选择随行就市定价这种定价方法,科学有效地结合市场竞争者的定价情况,同时借鉴南宁、柳州、昆明、大宗几大批发市场和郑州商品交易所行情。三分法的销售模式,非常符合食糖市场的价格变化情况,能够取得非常良好的销售效果。

三、食糖渠道营销策略对销售利润的影响分析

食糖营销渠道策略是食糖生产制造公司选择何种类渠道来实现食糖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的一种营销策略。产品营销渠道主要涵盖了长渠道、短渠道、宽渠道和窄渠道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在进行食糖营销渠道的选择的过程中,必须综合权衡营销渠道的管理以及渠道成员特性等不同的因素。在食糖市场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食糖生产制造公司也可以通过直接渠道销售给工业用户。

在现阶段,虽然食糖营销渠道主要是通过经销商进行销售的间接渠道,考虑到食糖生产制造公司的最终目标市场是食品加工业用户群体,所以,必须科学有效地把握渠道终端的工业用户,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整个渠道架构以及渠道中的经销商成员。由此看来,食糖生产制造公司必须在保持当前发展的前提之下,直接销售给终端工业用户,大幅度地提高工业用户的直接采购量,并且有效地控制经销商间接渠道销售的份额。

四、食糖批发市场和食糖期货营销策略对销售利润的影响分析

在现阶段,食糖批发市场和食糖期货营销策略对销售利润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食糖同时既是大宗商品又是产品。一方面,食糖能够像大宗商品那样在期货市场卖出保值,达到赚取利润的目的,食糖生产制造公司也能够借助于套期保值的方式来解决对冲现货市场价格下跌的问题,可以将其作为食糖现货营销的重要辅助办法。另一方面,食糖能够像产品那样流向现货市场进行消化,现货销售更有利于达到科学有效地回收资金的目的。由此看来,对于食糖生产制造公司来说,现货销售仍应是产品营销的非常关键的方法之一。

五、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健全的新形势下,伴随着食糖市场供求情况的不断变化,食糖营销策略对销售利润的影响也正在变得更大,这就对于食糖生产制造公司的营销水平及其食糖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看来,在今后的工作中,食糖生产制造公司必须通过差异化营销策略等各种各样的营销策略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形势。

参考文献:

[1]王蕾.论食糖流通渠道变革中的批发商转型[J].商业时代.2007(12)

[2]张霓,刘汉德. 食糖市场营销战略分析[J].甘蔗糖业,2006(06)

[3]郭国庆,成栋主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

摘要:本文借助2003-2011年度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沱牌舍得、山西汾酒、水井坊、衡水老白干7家中高端白酒企业的财务数据,采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对白酒企业广告、集中、绩效三者间的反向因果关系和反应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市场份额;广告密度;销售利润率

一、引言

本论文以SCP理论为基础,选择我国中高端白酒企业为对象,利用7个中高端白酒企业2003-2011年的财务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白酒企业市场份额、广告密度和销售利润率相互作用的程度以及三者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是如何存在的,有一定的创新性。

二、模型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的选择

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适用于单一经济现象的研究,解释其中的单向因果关系。但是本文中高端白酒企业市场份额、广告密度、销售利润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并不是单一方程描述的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这时就需用联立方程组模型才能描述清楚。其次,根据这三者之间的内生性,通过单个方程回归得到的结果是无效有偏的,所以选择联立方程组模型来判断三者之间的反应程度是合理的。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涉及到的企业营业收入、广告费用、利润总额的数据均来自我国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沱牌舍得、山西汾酒、水井坊、衡水老白干7家中高端白酒上市公司2003-2011年的财务报表,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标准对白酒企业进行筛选:第一,剔除被ST、PT和数据缺失或账面数据不正常的公司;第二,各企业年报中现金流量表附录中包括广告宣传费;第三,主营业务在2003-2011年均为白酒产业。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并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建立市场份额、广告密度、销售利润率三个方程,构成联立方程模型:

MSi=α0+α1*PROi+α2*ADi+μi1・・・・・・・・・・・・・・・・・・(1)ADi=β0+β1*MSi+β2*LagPROi+β3*ADi-1+μi2・・・・・(2)PROi=ε0+ε1*MSi+ε2*LagADi+ε3*TOi+μi3・・・・・・(3)

其中α0,β0,ε0为常数项,μi1,μi2,μi3为随机干扰项,下标i为时间。

在联立方程组模型中,第一个模型市场份额方程(MS)用于描述销售利润率(PRO),广告密度(AD)对中高端白酒企业的影响。第二个模型广告密度方程(AD)用于刻画上期销售利润率(LagPRO)和市场份额(MS)对广告密度的影响。第三个模型销售利润率方程(PRO)试图来解释市场份额(MS)、上期广告密度(LagAD)和总资产周转率(TO)如何影响中高端白酒企业的销售利润率(PRO)。

(二)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根据模型回归结果表4所示,联立方程组模型中的三个方程中市场份额、广告密度、销售利润率三者之间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

模型中市场份额回归方程(1)的拟合优度为0.9150,可调整拟合优度为0.8809,拟合效果良好。广告密度的系数为-0.7501,且在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广告密度的增加并不能使中高端白酒企业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这与本文提出的假设1的判断是相反,主要原因是,首先样本企业为中高端产品企业群,市场对其需求量的增长速度要低于整个行业市场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所以其市场份额提高并不明显;其次,从系数上来看广告密度每提高1单位,市场份额将降低0.7501个单位,影响程度不是很明显,因此可以推断,对于中高端白酒企业而言,已经在行业中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消费者基础比较稳定,所以企业想要提高市场份额,大规模的广告投入已经不是最优选择。

销售利润率的系数为-0.3262,并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销售利润率每减少1单位,会使市场份额增加0.3262个单位。样本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增加并未对市场份额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接受假设3。由此结论可以看出,我国中高端白酒企业市场份额的提高是建立在牺牲销售利润率的基础之上的,其发展已经出现了偏差。

模型中广告密度回归方程(2)的拟合优度为0.9364,可调整拟合优度为0.8888,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市场份额的系数为0.7409,在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中高端白酒企业市场份额的提高会刺激其投入更多的广告支出。上期的销售利润率的系数为0.2435,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即当上期的销售利润率提高时,会刺激样本企业本期投入更多的广告费用,以创造更高的绩效,该实证结论的得出进一步证明假设2的提出是合理的,说明我国中高端白酒企业代表市场行为的广告密度与代表市场绩效的销售利润率之间存在反向作用。

模型中销售利润率回归方程(3)的拟合优度为0.9494,可调整拟合优度为0.9114,拟合效果良好。结果显示,市场份额每增加1单位,销售利润率会减少2.5018个单位,结果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市场份额对销售利润率是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市场份额回归方程中已经得到市场份额的提高时建立在牺牲销售利润率的基础之上的结论,通过市场份额对销售利润率的反应程度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我国中高端白酒企业市场份额和销售利润率是相背而行的。

总资产周转率的系数是0.24634,并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总资产周转率对销售利润率呈正向影响,这与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证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的经济意义是相符的。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对市场份额、广告密度和销售利润率的相互作用以及销售利润率广告密度市场份额的单向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我国中高端白酒企业广告密度的增加并不能使其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销售利润率的提高会刺激企业于本期投入更多的广告费用;销售利润率的增加并未带动市场份额的提高,二者相背而行。根据上述结论,对我国中高端白酒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改变广告宣传重点。第二,保证产品质量,进行产品创新。第三,正确处理市场份额与销售利润率的关系。(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利润操纵;中小企业;会计手段

一、引言

企业作为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润不只是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反映,也是企业外部环境条件的综合反映;其利润数据的真实程度不仅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影响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近年来,企业会计报表造假问题一直是国内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除因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下或失误造成企业盈亏核算不实外,还存在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并且在某些领域表现的比较突出。

所谓利润操纵,是指企业的管理阶层运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会计政策,借助于会计上的技术处理,采用违规甚至违法的方式,人为地对利润进行虚增与虚减的行为。目前,人们大多都在关注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几乎没有人去关注中小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事实上,中小企业操纵利润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进行利润操纵的手段也可谓“十八般武艺,各显其能”。本文首先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常见手段进行分析,加以归类,然后就其中的五种主要手段进行案例分析。

二、中小企业利润操纵的会计手段分析

(一)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

1.利用应收账款调节利润

一般而言,应收账款,特别是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规定应转入坏账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然而,企业对本应在当期转为坏账的应收账款进行挂账,就能带来“利润”。另外,在我国,不少中小企业为了虚增销售收入而虚列应收账款,往往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等方法调整利润总额。这些销售无法取得现金,就表现为应收账款占用的增加。

2.利用应付账款调节利润

尽量推迟企业应付账款的支付,有利于企业对流动资产的管理,使企业有更多的可控资金进行经营,从而增加因加速资金周转而带来的利润。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常有企业故意开出缺乏有效文件的各种票据,致使“应付票据”金额流入“应付账款”,并对该“应付账款”采取强行拖欠,从而享受对流动资产的“管理”而带来的不道德利润。

3.利用预收账款调节利润

预收账款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预收账款作为一项负债,企业必须以产品、劳务等形式偿还。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当企业产品销售实现时,预收账款必须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但是,有些中小企业为了延迟上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故意将预收账款挂账,致使当期利润减少。

4.利用预付账款调节利润

企业在预付货款时,应借记“预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收到所购物品或接受提供的劳务时,应根据发票、账单等列明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或“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贷记“预付账款”。对于那些对方不出具发票的业务,只要业务已经完成,也应填制相应的凭证,进行有关的业务处理。有些中小企业对于业务已经完成的预付账款故意不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致使会计利润虚增。

5.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主要用于反映除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以外的其他款项,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不应过大。然而,许多中小企业这两个科目的期末余额往往和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的余额不相上下,甚至超过这些科目的余额。这说明这些公司可能正在利用“其他应收款”账户隐藏潜亏,费用挂账,抬高利润,或利用“其他应付款”账户隐瞒收入,调节企业的账面利润,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因此,会计界戏称其他应收款为公司的“垃圾桶”,其他应付款为公司的“聚宝盆”。

(二)通过收入确认进行利润操纵

正确确认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是正确核算企业利润的基本条件。对收入的确认,关键在于确认相应的手续是否完备以及入账时间是否合理。然而,有些企业却利用收入确认进行利润操纵,常见的手段主要有三种,即提前确认收入、递延确认收入、创造收入事项。

1.提前确认收入

按照会计惯例,收入应在赚取过程已经完成和交易已经发生以后才可以确认和记录,但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在年度结束时能给利益关系人一份满意的答卷,往往提前开具销售发票,在未来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时仍确认为收入或在仍需提供进一步服务时确认收入。比如,有些企业在收到款项时就马上确认为收入,而不管未来是否仍需提供服务。再比如,有些企业在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客户有可能退货或买方有可能拒付货款的情况下就确认收入。这些手段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提前确认了收入,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2.递延确认收入

相对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收入正好相反。它是将本期确认的收入推迟到未来期间确认,企业一般会在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下降时才会使用这种利润操纵手段。递延收入可以平滑企业的收益,使企业收益呈现一种稳定上升的趋势,但这会误导投资者高估本期收益。具体手段与提前确认收入的手段正好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3.创造收入事项

为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有些中小企业甚至“制造”经济业务,人为地增加收入事项,被业内人士称为“无中生有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对开增值税销售发票,达到既虚增收入和利润,又规避增值税交纳负担的目的。

(2)虚开产品销售发票,不惜承担缴纳增值税的代价,虚增收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

(3)突然放宽信用标准,延长信用期限,把风险较大的客户也作为赊销的对象,把以后年份的销售提前到当年,从而创造出没有现金的“利润”。

(三)通过会计变更进行利润操纵

1.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调节利润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某一期间的存货成本在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分配。目前,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三种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期末资产计价及损益确认的合理性,进而影响到期间税收负担及相关财务比率,因此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中小企业调节利润的常见手段之一。

2.利用应收账款坏账比例变更调节利润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计提有关坏账准备,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方法、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而在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金,故改变应收账款坏账比例就成为调节利润的“法宝”。在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较大的情况下,不仅虚增了当期利润,也夸大了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

3.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调节利润

按照我国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可使用的折旧方法一般为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将折旧方法从加速法改为直线法,会导致当期和以后各期固定资产折旧率的下降以及利润的相应提升。因为税法对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另有规定,企业降低折旧率只会增加会计利润却不会增加应税利润,对现金流量也不会有影响,从而企业乐于通过变更折旧方法操纵利润。

4.利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变更调节利润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一般由行业标准或税法以上下限的方式框定一个弹性区间,如我国财务制度规定通用机械设备的折旧年限为11~14年,通用动力设备11~18年,生产用房屋30~40年。在固定资产净值及折旧方法一定的前提下,由于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因素较多,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很难准确估计,相对其他类型的会计估计变更而言,企业更容易为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变更找到理由,从而也能更堂而皇之地利用这种手段进行利润操纵。

三、案例分析

前文,笔者总结了中小企业利润操纵的常见会计手段,现以某中学的校办印刷厂为例,结合实际的会计数据,对其中五种主要的手段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中学的校办印刷厂创建于1988年,当时仅有3名职工,固定资产是学校传达室旁边的一间小平房和一台价值4 400元的四开印刷机,注册资金仅为1万元,经营范围是铅字表格印刷。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底,企业拥有职工16人,其中学校事业编制的4人,校办工业公司的合同制工人4人,城市下岗职工5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3人(人员详细构成情况如表1)。现有固定资产28万元,实收资本35万元,年产值59万元。经营范围发展为塑料印刷、烫金压盒、对开四色胶印等。

(二)对该企业利润操纵的会计分析

由于该印刷厂是学校所有,学校领导和工厂的经营者出于赢得荣誉和获取贷款等动机,为了在会计账面上出现较多的利润,常常采用以下手段对利润进行操纵。

1.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该印刷厂2006年至2009年期末应收账款账龄表如表2。

作为小型印刷企业,其应收账款大部分可以在1年之内收回,超过2年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较小。根据财务制度规定对于超过3年的应收账款,应作坏账处理;对于虽然不到3年,但是经确认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亦应作坏账处理,这主要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经粗略测算,该企业 从2006年到2009年,坏账损失分别为50 026元、55 600元、57 820元、59 890元(包括上年度的累计数),则应在当年记入管理费用的坏账损失分别为:15 206元

[2006年棉纺五厂正式宣布破产,其欠款15 206元无法收回;另34 820(50 026-15 206)元应在上几个年度作坏账处理]、5 574元(55 600-50 026)、2 220元(57 820-55 600)、2 070元(59 890-57 820)。表3为调整后的应收账款净额。

坏账损失入账,其对应的会计科目为管理费用,由于管理费用的增加,使得当期利润减少,其数额如表4。

2.虚增销售收入

2006年年末虚开销售收入发票43 229元,并于2007年年初用红字冲回,2006年收入虚增43 229元,而使2007年利润减少43 229元;2009年又将未实现的销售收入25 273元(刚接到订单,但是还没有下工作单)提前入账,使得当期利润虚增25 273元,2010年则利润相应减少25 273元。现将虚增的销售收入剔除,其利润总额如表5所示。

3.少摊费用

前面已经提到,该印刷厂有4名管理人员是学校事业编制人员,人事档案在学校,工资由财政直接发放。根据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其工资应当记入管理费用。按工人工资平均每月600元计算,每年应减少28 800元的利润,则在考虑到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后,企业的利润总额如表6所示。

4.少摊原材料消耗

该印刷厂由于规模较小,没有专职的保管人员,材料的出入库手续不全,这为少摊材料虚增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该企业的存货①在逐年增加,表7为反映在会计账上的原材料购、耗、存情况一览表。

实际情况是:原材料早已经消耗,只是没有在会计账上登记而已。2006年到2009年的原材料消耗分别为:92 203.71元、161 000.00元、211 785.00元、282 118.55元。经盘点,2006年到2009年各年的原材料期初库存分别为:30 725.00元、82 007.31元、28 060.00元、42 067.00元;2009年的期末结存为38 050.00元。印刷厂真实的原材料购、耗、存情况如表8。原材料消耗调整后的利润总额如表9所示。

5.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

该企事业单位有一笔其他应收款11 125.70元,在2006年就已经挂账5年,当事人于2006年死亡,根本无法收回,按财务制度规定应在2006年注销,使当期利润总额减少11 125.70元。调整后的利润总额如表10所示。

四、小结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操纵利润的现象比较普遍,进行利润操纵的手段也很多,这些手段可归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中又有多个具体的操作方法,然而,其结果不外乎四种情况:即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小化、利润均衡化和利润冲销。

本文给出的案例表明,虽然我国常规业务的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准则比较完善和成熟,但是,明显违反公认会计准则的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处理仍然是中小企业虚构会计利润的主要手段。所以,虚假会计信息主要不是会计制度制定的问题,而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问题。由于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相关监管制度不够健全,企业内部治理法规和外部监督力量都比较薄弱,所以,在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道路上,除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外,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力量的监督和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吕劲松,孔凡清.假账大会诊[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56.

[3] 李琴,李文耀.论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2):59.

[4] 范春芳.对企业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J].经济论坛,2005(7):56.

第4篇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碳酸利多卡因; 氟比洛芬酯 

在腹腔镜下进行的妇科手术对于术后采用何种镇痛方案以减轻患者疼痛临床上仍存有争议[1]。氟比洛芬酯属于一种新型的经脂微球包裹的一类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具有靶向聚集炎性反应和手术切口等部位的药理特征,主要通过使前列腺素的合成被抑制而产生镇痛的作用[2]。碳酸利多卡因这种新型局麻药是经碳酸氢钠与盐酸利多卡因于CO2饱和时而制成,其pH值较盐酸利多卡因有所增加,使酸性体液对神经的刺激作用削弱,可在术中随着CO2的逸出其pH值仍会增加,进而使术后患者的疼痛随之减轻[3]。本研究评价氟比洛芬酯联合碳酸利多卡因不同方式给药对腹腔镜下妇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妇科手术的90例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25~53岁,身高153~170 cm,体重45~71 kg。排除标准:(1)手术时间<30 min或>90 min者;(2)平时口服镇痛药物者;(3)肥胖(体质量指数>30 kg/m2);(4)有药物过敏史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史;(5)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史;(6)出、凝血功能障碍者。本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批准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各 

30例。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术毕至拔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麻醉方法 患者麻醉前未给予任何用药,入手术室后常规给予心电图、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麻醉诱导:给予0.5 μg/kg舒芬太尼、2 mg/kg丙泊酚静脉注射,在患者的意识消失后接着给予1.5 mg/kg琥珀胆碱,在气管插管操作完毕后给予5 mg顺式阿曲库铵,术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并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处于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 

麻醉维持:给予5~8 mg/(kg·h)的丙泊酚及0.2~0.3 μg/(kg·min)的瑞芬太尼维持,并视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的剂量做相应调整,肌松药物则不再追加。术毕缝合切口时均预防性静脉注射0.3 mg的雷莫司琼;术毕缝合切口前停用丙泊酚,待患者潮气量>300 mL、呼吸频率>10次/min,意识及肌张力恢复可按指令进行睁眼及握拳动作时,再将气管导管拔除之后进入麻醉后恢复室。 

1.3 镇痛方法 各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标准四孔法完成手术。对照1组术毕气腹放气时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静脉注射。对照2组术毕气腹放气前以0.35%浓度的碳酸利多卡因100 mL冲洗手术部位的子宫或卵巢的表面以及盆腔的腹膜,冲洗完成后让碳酸利多卡因在腹腔再停留约10 min,然后用吸引器将冲洗液吸除干净后再给患者的气腹放气;缝合切口前使用0.87%浓度的碳酸利多卡因10 mL对术中腹腔镜操作的4个孔实施局部浸润,其中脐部孔给予7 mL,其余3个孔给予3 mL。观察组联合应用对照1组及对照2组的方法,药物浓度及剂量均相同。术后患者在恢复室中如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时,给予舒芬太尼5 μg静脉注射进行补救,在必要时可选择重复注射;如患者回病房后疼痛的VAS评分>4分时,常规给予曲马多100 mg静脉注射镇痛,必要时也可选择重复注射。 

1.4 评价指标 记录各组患者术后1、4、8、12以及24 h的VAS评分(范围0~10分),如果VAS评分的时间正好是处于患者的睡眠时间,则需要在患者醒来后立即进行补充评分;同时记录各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术后恶心、呕吐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VAS评分比较 在术后1、4、8、12及24 h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术后1 h时,对照2组VAS评分又较对照1组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时间点对照1组与对照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镇痛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无一例需要镇痛,对照1组中5例术后需要镇痛(4例在恢复室使用舒芬太尼,1例回病房后使用曲马多),对照2组5例术后需要镇痛(均在恢复室使用了舒芬太尼),观察组术后镇痛率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对照2组需术后镇痛的患者均未重复使用镇痛药物。对照1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0.0%(12/30)、16.7%(5/30),对照2组分别为46.7%(14/30)、13.3%(4/30),观察组分别为33.3%(10/30)、13.3%(4/30),三组的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也无一例发生眩晕、耳鸣及口周麻木等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腹腔镜下的手术其疼痛程度已经较传统的开腹手术显著减轻,但患者仍会感觉术后有痛感;另外因术中给予了瑞芬太尼这一超短效的镇痛药物后,在随着患者苏醒后疼痛也会随之出现。腹腔镜手术相关的术后疼痛一方面源于手术自身创伤,另一方面源于残留的CO2所形成的酸性体液对神经末梢、腹膜的刺激,而进一步加重了术后患者疼痛的程度[4-6]。故腹腔镜手术后出现的疼痛不可忽视,仍需给以相应的治疗。 

本研究以0.35%浓度的碳酸利多卡因进行盆腔冲洗,其一可利用其中利多卡因所具有表面麻醉的作用,使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入被阻断,可使术后疼痛显著减轻;其二碳酸利多卡因使腹腔中残留的CO2被中和,减少组织体液中产生的酸性离子,使该酸性体液对患者神经末梢产生的刺激也大大减轻。有文献[7]报道,以盐酸利多卡因进行盆腔冲洗后所产生的镇痛作用可持续达术后的24 h,该结论不能以其表面麻醉的作用进行解释,酰胺类的局麻药物因为和类固醇类药物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可能机制是因利多卡因具有潜在抗炎的作用。另外手术创伤的部位所发生的炎性反应已被认为导致术后持续存在疼痛重要的原因,酰胺类的局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具有潜在的以及长时程的特征,且该抗炎作用还可使术后组织中释放的有害炎性因子得到抑制[8-9]。 

有学者支持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而以利多卡因进行盆腔冲洗,从而减少术后给予镇痛药物的补充,但也有学者并不认可以利多卡因冲洗腹腔所具有的镇痛作用,笔者认为上述学者并没有联合切口局部给予麻醉浸润的措施,虽然以局麻药物进行盆腔冲洗使内脏的痛感减轻,但因手术切口所致的躯体痛没有给予控制,就可能会使局麻药物进行冲洗的镇痛作用被掩盖[10-11]。本研究在碳酸利多卡因进行盆腔冲洗同时联合手术切口的局部浸润麻醉方法,以0.87%浓度的碳酸利多卡因10 mL,分别对腹腔镜操作的4个孔实施局部浸润,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头晕、耳鸣及口周麻木等局麻药物中毒出现的症状。王春林等[12]报道,实施妇科手术后以利多卡因进行盆腔冲洗,而通过腹腔所吸收的利多卡因速度是很缓慢的,其认为应用剂量为400 mg时不会致患者发生中毒。而李艳等[13]的报道也支持术后以400 mg剂量的利多卡因进行盆腔冲洗不会导致中毒这一结论。本研究在应用碳酸利多卡因实施盆腔冲洗后让冲洗液继续停留在腹腔10 min,而后于腹腔镜的直视下吸除冲洗液而非仅依靠引流管的引流,该方法也可使局麻药物中毒的机会大大减少。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1、4、8、12及24 h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的VAS评分在术后各观察时间点均为0分,术后均不需给予额外的镇痛措施,可见该术后多模式的镇痛方案能更有效地控制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另外本研究中三组患者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组患者术后恶心的发生率仍很高,尽管在术毕预防性给予雷莫司琼这一强效5-HT3受体的拮抗剂,但效果不甚明显,可能与腹腔镜本身的术式及本研究均为女性患者有关。 

许多研究结果提示静脉给予利多卡因对术后恢复患者的肠道功能大有益处[14-16],但本研究以碳酸利多卡因进行冲洗腹腔的方法并未显现该方面的优势,各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的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是与利多卡因不同的给药方式相关。另外因三组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下床活动时间也较早,所以肠道功能的恢复也会很快,更减少了这种差异性。因术中使用了超短效药物瑞芬太尼来维持镇痛,从伦理学的角度考虑,所有患者术毕前均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没有设定空白对照组,这是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妇科手术后以碳酸利多卡因进行盆腔冲洗联合切口局部浸润的镇痛方案除了在术后1 h时优于单纯给予氟比洛芬酯外,而在其他时间点的镇痛效果相似,但联合两种镇痛方案却能显著减轻术后的疼痛,且能降低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却未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Ahmed B H, Ahmed A, Tan D F, et al. Post-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ain: effects of intraperitoneal local anesthetics on pain control-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double blind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J]. Am Surg,2008,74(3):201-209. 

[2]刘灿辉,蔡铁良,邓信林,等.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3,9(5):390. 

[3]周炜,刘灿,鲁美静,等.碳酸利多卡因用于气管导管气囊内对气管插管后咽痛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1):1051-1053. 

[4]陈秋芬,高秀娟,蔡兴志,等.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1):33-35. 

[5]顾亚奇,伍万权.空气膨腹介质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9. 

[6]孔岚,周一.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6-8. 

[7]李露,张晓光,廖俊,等.罗哌卡因混合碳酸利多卡因与等效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8):955-957. 

[8]罗婉飞,王美,钟巧婵,等.利多卡因表麻后导尿对全麻苏醒期男性患者躁动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4):27-28. 

[9]李莎,田伟千,季方兵,等.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联合止血带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5):469-471. 

[10]张洁,李爱媛.多模式镇痛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4,16(11):1537-1539. 

[11]王志华,张巧梅,柴薪,等.不同方式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平行分组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2):148-151. 

[12]王春林,黄唯,何虹,等.产妇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追加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对麻醉平面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3):1018-1021. 

[13]李艳,谢海,欧阳碧山,等.地佐辛与利多卡因抑制芬太尼诱发反射性咳嗽效果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4,16(5):679-681. 

[14]李肇端,周汾,徐进,等.静注利多卡因对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镇痛和肠蠕动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6):549-551. 

第5篇

(2006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某产品每件的成本是120元,为了解市场规律,试销阶段按两种方法进行销售,结果如下:

方案甲:保持每件150元的售价不变,此时日销售量为50件;

方案乙:不断地调整售价,此时发现日销售量y(件)是售价x(元)的一次函数,且前三天的销售情况如下表:

(1)如果方案乙中的第四天、第五天售价均为180元,那么前五天中,哪种方案的销售总利润大?

(2)分析两种方案,为获得最大日销售利润,每件产品的售价应为多少元?此时,最大日销售利润S是多少?

(注:销售利润=销售额一成本额,销售额=售价×销售量)

分析此题是一道充满时代气息的商品销售问题,解答此题,需构造函数模型,解答第(1)问时,需先分别计算出前五天甲、乙两种方案的销售利润,再进行比较,在求乙种方案的销售利润时,又得先求出日销售量y(件)与售价x(元)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式,解答第(2)问时,需先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种方案的日销售的最大利润,在求乙种方案的最大日销售利润时,需计算二次函数的最大值。

解 (1)设方案乙中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70=130k+b,50=150k+b,解得k=-1,b=200,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00。

因为第四天、第五天售价均为180元,所以第四天、第五天的销售量均为-180+200=20(件)。

所以方案乙的前五天的销售总利润为130×70+150×50+160×40+180×20+180×20―120×(70+50+40+20+20)=6200(元)。

方案甲的前五天的销售总利润为(150―120)×50×5=7500(元)。

显然,6200<7500,所以前五天中,方案甲的销售总利润最大。

(2)甲方案中,每日销售利润均为(150一120)×50=1500(元)。

乙方案中,日销售利润S=xy-120y=x(-x+200)-120(-x+200)=-x2+320x-24000=-(x-160)2+1600。

所以当x=160时,S取得最大值,且S的最大值为1600(元),

因为1600>1500,所以将产品的销售价定为160元/件时,日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1600元。

练习:(2006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某产品每件成本价20元,试销阶段产品的日销售量y(件)与每件产品的销售价x(元)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1)若日销售量y f件)是每件产品的销售价x(元)的一次函数,求日销售量y(件)与每件产品的销售价x(元)的函数关系式;

第6篇

目标成本的分解是指将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值进行分解,将其落实到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过程,目的在于明确责任,确定未来各单位、各部门的奋斗目标。分解目标成本时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通常可以先将总体目标成本分解到各种产品,然后再将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分解到各车间或工序。

一、企业总体目标成本的分解

如果某企业属于多品种生产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先将企业总体目标成本分解为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分解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与基期盈利水平非直接挂钩分解法

此法在确定每种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的基础上,倒推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最终将各产品目标成本的合计值与企业总体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并综合平衡,进而确定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显然,照此分解的目标成本并未与基期的盈利水平挂钩,这种方法从每种产品的自身盈利状况出发,直接与企业总体目标成本进行比较,无论是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本还是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均可采用“倒扣法”予以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总体目标成本或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应缴税金-目标利润

其中: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目标销售利润率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实务中常常按产品销售利润率计算;另外,实务中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但只要以此推算的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合计值等于或低于按总体推算的目标成本即可。否则,各产品就需要反复综合平衡,直到具有实现总体目标成本的可能为止。还需要注意的是,目标利润的确定方法很多,既可以以目标销售利润率确定,也可以利用目标资产利润率或目标成本利润率等确定,从实际的应用来看,多采用目标销售利润率,故本文仅以目标销售利润率为例进行说明。

[例1]假设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预计甲产品的销售量为5000件,单价为600元,预计应缴的流转税(包括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为360600元;乙产品的预计销售量为3000件,单价为400元,应缴的流转税(包括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为10200元。该企业以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为标准确定目标利润,假定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为20%。要求:预测该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本,并说明如果该企业结合实际确定的甲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23%,乙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18%,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是否合理?

依题意,则:

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5000×600+3000×400)-(360600+10200)-(5000×600+3000×400)×20%=2989200(元)

甲产品目标成本=5000×600-360600-5000×600×23%=1949400(元) 乙产品目标成本=3000×40-10200-3000×400×18%=973800(元)

总体目标成本=1949400+973800=2923200(元)<2989200(元)

说明:虽然各产品自身的销售利润率与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不一致,但以此测算的总体目标成本为2923200元,低于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因此该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合理,应将各产品目标成本的预计值纳入计划。

2、与基期盈利水平直接挂钩分解法

实践中,企业常常与基期的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直接挂钩来确定计划期的目标盈利水平,以此确定的目标成本较上一种方法更具有普遍适用性。此法在调整基期盈利水平的基础上,先确定企业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然后将其分解到各产品,进而利用“倒扣法”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以及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它的理论依据是,目标利润决定目标成本,只要各产品加权平均的销售利润率大于或等于计划期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就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成本规划。实际应用中,根据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是否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具体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

如果企业要求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随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同比例增减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按计划期的销售比重调整基期销售利润率,公式为:

按计划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Σ某产品基期销售利润率×该产品计划期的销售比重

②根据总体规划确定企业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以及计划期的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计算公式分别为:

计划期目标销售利润率=按计划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计划期销售利润率的预计增长百分比

计划期目标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计划期目标销售利润率/按计划销售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

③确定各种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为:

某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该产品的基期销售利润率×计划期目标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

④利用“倒扣法”即可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以及各产品的目标成本。

[例2]假设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上年三种产品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0%、10%、15%,计划期要求销售利润率增长2%,预计销售收入分别为50万元、30万元、20万元,销售税金分别为5万元、3万元、2万元。要求: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和各产品的目标成本。

依题意编制的目标成本计算分析表如表1所示。

验算:225%×50%+11.25%×30%+16.875%×20%=18%

(2)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不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

实务中,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常常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变动,而不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各产品的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大于或等于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即可。

[例3]沿用例2已知资料,假定A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24%,B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维持上年的水平不变,C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17%。要求: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和各产品的目标成本。

依据题意,则企业加权平均的销售利润率=24%×50%+10%×30%+17%×20%=18.4%>18%

企业总体目标成本=72(万元)

A产品目标成本=50-5-50×24%=33(万元)

B产品目标成本=30-3-30×10%=24(万元)

C产品目标成本=20-2-20×17%=14.6(万元)

由于33+24+14.6=71.6(万元)<72(万元),因此该企业能完成预计的总体目标成本。

二、各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

在将企业总体目标成本分解到各产品的基础上,还需将各产品的目标成本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组织体系和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等继续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分解方式:

1、按产品组成分解

如果企业属于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其产品由各种零部件装配而成,对这类企业应按照产品的组成或称结构,利用功能评价系数或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为各零件或部件的目标成本。

(1)利用功能评价系数分解产品目标成本。

功能评价系数反映产品功能的程度,是产品价值分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产品功能与产品成本密切相连,通常,功能多、质量好的产品,成本就高一些;反之,成本就低一些。功能评价系数常常采用评分法予以确定,即将各个零部件的功能—一进行对比并打分,重要的打一分,次要的打0分。功能评价系数是某一零部件得分与全部零部件得分合计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功能评价系数=某一零部件得分/全部零部件得分合计

依据功能评价系数可以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为零部件的目标成本。

[例4]假定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由A、B、C、D、E五个零部件组成,其功能评分及系数计算如表1所示。如果该产品的目标成本为28000元。要求:分解目标成本。

根据功能系数分解的目标成本如表2所示。

(2)利用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分解产品目标成本。

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是指依据历史成本资料计算的各零部件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分解目标成本时,企业可结合计划期各零部件材质、复杂程度等的实际变动情况调整该百分比,然后根据调整后的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到各零部件。

按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分解是产品目标成本最基本的分解方法,但从成本真实性的角度来看,按功能评价系数分解的产品目标成本更能真实地反映各零部件的成本,从而使各零部件的成本保持在合理的目标成本水平上。

2、按产品制造过程分解

如果企业属于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其产品经过许多相互联系的加工步骤,前一步骤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是后一加工步骤的加工对象,最终形成产成品。对这类企业应按照产品成本形成的逆方向,由确定的产成品目标成本依次倒推各步骤的半成品目标成本,即根据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比重的历史资料并经过调整,还原已确定的产品目标成本,从而将产成品目标成本分解为半成品的目标成本。

[例5]某企业生产的A产品符合连续式复杂生产工艺特点,顺次经过甲、乙、丙三个工序的连续加工,之后形成产成品。假定该企业测算的A产品的目标成本为120000元,该企业各步骤成本项目并经过调整后的资料如表3所示。要求:将目标成本分解为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并确定相应步骤的目标成本项目。

说明:由于该企业属于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由其产品的加工工艺特点所决定,第二工序的半成品目标成本是108000元,第一工序的半成品目标成本是91800元;另外,该表还反映出不同工序各成本项目的目标成本构成情况,这样有利于实际中进行成本项目的分析与控制。

第7篇

目标成本的分解是指将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值进行分解,将其落实到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过程,目的在于明确责任,确定未来各单位、各部门的奋斗目标。分解目标成本时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通常可以先将总体目标成本分解到各种产品,然后再将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分解到各车间或工序。

一、企业总体目标成本的分解

如果某企业属于多品种生产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先将企业总体目标成本分解为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分解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与基期盈利水平非直接挂钩分解法

此法在确定每种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的基础上,倒推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最终将各产品目标成本的合计值与企业总体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并综合平衡,进而确定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显然,照此分解的目标成本并未与基期的盈利水平挂钩,这种方法从每种产品的自身盈利状况出发,直接与企业总体目标成本进行比较,无论是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本还是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均可采用“倒扣法”予以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总体目标成本或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应缴税金-目标利润

其中: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目标销售利润率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实务中常常按产品销售利润率计算;另外,实务中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但只要以此推算的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合计值等于或低于按总体推算的目标成本即可。否则,各产品就需要反复综合平衡,直到具有实现总体目标成本的可能为止。还需要注意的是,目标利润的确定方法很多,既可以以目标销售利润率确定,也可以利用目标资产利润率或目标成本利润率等确定,从实际的应用来看,多采用目标销售利润率,故本文仅以目标销售利润率为例进行说明。

[例1]假设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预计甲产品的销售量为5000件,单价为600元,预计应缴的流转税(包括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为360600元;乙产品的预计销售量为3000件,单价为400元,应缴的流转税(包括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为10200元。该企业以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为标准确定目标利润,假定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为20%。要求:预测该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本,并说明如果该企业结合实际确定的甲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23%,乙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18%,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是否合理?

依题意,则:

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5000×600+3000×400)-(360600+10200)-(5000×600+3000×400)×20%=2989200(元)

甲产品目标成本=5000×600-360600-5000×600×23%=1949400(元)乙产品目标成本=3000×40-10200-3000×400×18%=973800(元)

总体目标成本=1949400+973800=2923200(元)<2989200(元)

说明:虽然各产品自身的销售利润率与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不一致,但以此测算的总体目标成本为2923200元,低于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因此该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合理,应将各产品目标成本的预计值纳入计划。

2、与基期盈利水平直接挂钩分解法

实践中,企业常常与基期的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直接挂钩来确定计划期的目标盈利水平,以此确定的目标成本较上一种方法更具有普遍适用性。此法在调整基期盈利水平的基础上,先确定企业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然后将其分解到各产品,进而利用“倒扣法”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以及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它的理论依据是,目标利润决定目标成本,只要各产品加权平均的销售利润率大于或等于计划期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就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成本规划。实际应用中,根据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是否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具体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

如果企业要求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随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同比例增减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按计划期的销售比重调整基期销售利润率,公式为:

按计划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Σ某产品基期销售利润率×该产品计划期的销售比重

②根据总体规划确定企业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以及计划期的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计算公式分别为:

计划期目标销售利润率=按计划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计划期销售利润率的预计增长百分比

计划期目标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计划期目标销售利润率/按计划销售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

③确定各种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为:

某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该产品的基期销售利润率×计划期目标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

④利用“倒扣法”即可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以及各产品的目标成本。[例2]假设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上年三种产品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0%、10%、15%,计划期要求销售利润率增长2%,预计销售收入分别为50万元、30万元、20万元,销售税金分别为5万元、3万元、2万元。要求: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和各产品的目标成本。

依题意编制的目标成本计算分析表如表1所示。

*验算:225%×50%+11.25%×30%+16.875%×20%=18%

(2)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不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实务中,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常常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变动,而不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各产品的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大于或等于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即可。

[例3]沿用例2已知资料,假定A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24%,B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维持上年的水平不变,C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17%。要求: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和各产品的目标成本。

依据题意,则

企业加权平均的销售利润率=24%×50%+10%×30%+17%×20%=18.4%>18%

企业总体目标成本=72(万元)

A产品目标成本=50-5-50×24%=33(万元)

B产品目标成本=30-3-30×10%=24(万元)

C产品目标成本=20-2-20×17%=14.6(万元)

由于33+24+14.6=71.6(万元)<72(万元),因此该企业能完成预计的总体目标成本。

二、各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

在将企业总体目标成本分解到各产品的基础上,还需将各产品的目标成本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组织体系和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等继续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分解方式:

1、按产品组成分解

如果企业属于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其产品由各种零部件装配而成,对这类企业应按照产品的组成或称结构,利用功能评价系数或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为各零件或部件的目标成本。

(1)利用功能评价系数分解产品目标成本。

功能评价系数反映产品功能的程度,是产品价值分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产品功能与产品成本密切相连,通常,功能多、质量好的产品,成本就高一些;反之,成本就低一些。功能评价系数常常采用评分法予以确定,即将各个零部件的功能—一进行对比并打分,重要的打一分,次要的打0分。功能评价系数是某一零部件得分与全部零部件得分合计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功能评价系数=某一零部件得分/全部零部件得分合计

依据功能评价系数可以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为零部件的目标成本。

[例4]假定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由A、B、C、D、E五个零部件组成,其功能评分及系数计算如表1所示。如果该产品的目标成本为28000元。要求:分解目标成本。

根据功能系数分解的目标成本如表2所示。

(2)利用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分解产品目标成本。

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是指依据历史成本资料计算的各零部件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分解目标成本时,企业可结合计划期各零部件材质、复杂程度等的实际变动情况调整该百分比,然后根据调整后的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到各零部件。

按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分解是产品目标成本最基本的分解方法,但从成本真实性的角度来看,按功能评价系数分解的产品目标成本更能真实地反映各零部件的成本,从而使各零部件的成本保持在合理的目标成本水平上。

2、按产品制造过程分解

如果企业属于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其产品经过许多相互联系的加工步骤,前一步骤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是后一加工步骤的加工对象,最终形成产成品。对这类企业应按照产品成本形成的逆方向,由确定的产成品目标成本依次倒推各步骤的半成品目标成本,即根据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比重的历史资料并经过调整,还原已确定的产品目标成本,从而将产成品目标成本分解为半成品的目标成本。

[例5]某企业生产的A产品符合连续式复杂生产工艺特点,顺次经过甲、乙、丙三个工序的连续加工,之后形成产成品。假定该企业测算的A产品的目标成本为120000元,该企业各步骤成本项目并经过调整后的资料如表3所示。要求:将目标成本分解为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并确定相应步骤的目标成本项目。

说明:由于该企业属于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由其产品的加工工艺特点所决定,第二工序的半成品目标成本是108000元,第一工序的半成品目标成本是91800元;另外,该表还反映出不同工序各成本项目的目标成本构成情况,这样有利于实际中进行成本项目的分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