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7 15:11:56
序论:在您撰写节能减排社会效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投资节能率;投资减排率
“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化工行业能源消耗大、废弃物多、产品有毒性、技术创新快的特点决定化工行业是国家“节能减排”的九大重点行业之一,做好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实现江苏乃至全国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资金投入,然而对于企业 “节能减排”项目投资普遍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影响各级政府及企业所投“节能减排”资金的使用效益。化工企业要提高“节能减排”投资效益,首先应建立健全 “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地评价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效果,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和“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指标设计。
一、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系列指标的简单堆积和随意组合,而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设计的,能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映化工企业 “节能减排”投资效果的相关指标构成的有效组合。因此,该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内容全面、层次清晰,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
科学性指应针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内涵设计评价指标,设计的指标概念要科学,含义要明确,范围界定要清楚,统计口径要一致。或者说,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根据企业“节能减排”的涵义,结合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进行设计,要能体现投资带来的节能和减排的效果。
(二)系统性
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因此该指标体系要涉及“节能减排”的各个方面,在不同方面选取不同的指标,各指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以利于全面评价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效果。
(三)综合性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广泛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到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因素,尽可能将那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适当地引入指标体系中,要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描述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效果。
(四)代表性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力求精简明了,所选的指标要具有代表性,能够较好地说明化工企业“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效益,相同或类似的指标不能重复出现。
(五)可比性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适当考虑不同时期的纵向对比以及不同企业之间横向对比的需要,同一时期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各指标的计算口径必须一致,便于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和评价。
(六)可操作性
为了使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实践,指标的计算方法尽量简单明确,具有易测性,具备相应的数据支持,数据容易获得,并且较为可靠。
二、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 “节能减排”的含义,结合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的要求和原则。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从节能效果、减排治污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方面设计。
(一)节能效果指标
节能效果指标主要反映化工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投资,加强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生产余热的回收利用等所产生的能源、资源节约的效果,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等所产生的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效果。
1.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
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循环使用的能源、资源量占消耗能源、资源总量的百分比。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已经使用过的能源、资源(如:水、气、生产余热等)经过回收(处理),再用于企业的后续生产过程。
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循环使用的能源、资源量/消耗能源、资源总量×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越高,企业能源、资源节约意识越强,加大了对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对能源、资源的耗费。
2.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
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是企业一定时期消耗单位能源(或材料)所实现的收入额。
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营业收入/能耗量(或材料消耗量)
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指标反映了企业每消耗单位能源、资源所实现的收入。单位能耗(或材料消耗)收入越大,表明企业每消耗单位能源、资源所获得的收入越多,实现一定收入所消耗的能源、资源越少,企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越高,节能效果越好,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效果也越好。
3.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利用可以再生的能源或资源量占同期企业能源或资源消耗总量的比重。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耗量/能源、资源消耗总量×100%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率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可再生能源、资源使用比率的大小。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消耗越多,不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耗越少,表明企业对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保护越重视。
4.投资节能率
投资节能率是指企业年单位收入节电(水、煤或气)量占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的比率。
投资节能率=年单位收入节电(水、煤或气)量/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100%
年单位收入节电(水、煤或气)量=上年单位收入耗电(水、煤或气)量-本年单位收入耗电(水、煤或气)量
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节能减排”项目年均占用资金额/年营业收入
投资节能率指标反映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产生的能源节约效果。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在节电、节水、节煤、节气等方面的投资效果越好,也反映企业的“节能减排”投资效果越好。
(二)减排、治污效果指标
减排、治污效果指标主要反映化工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投资,加强“三废”回收利用、加强“三废”综合治理等所产生的“三废”达标率的提高、 “三废”排放减少和污染治理的效果。
1.“三废”回收利用率
“三废”回收利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化工企业废气(废水、废渣)回收利用量占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总量的百分比。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总量是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气(废水、废渣)总量。
“三废”回收利用率=废气(废水、废渣)回收利用量/废气(废水、废渣)排放总量×100%
“三废”回收利用率指标反映了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回收使用能力。企业加强 “三废产品”的回收利用,将废气(废水、废渣)作为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废气(废水、废渣)对环境的影响,既节能又环保。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对“三废”的回收利用越重视,企业的减排、治污效果越好;该比率越小,说明企业减排治污的效果越差。
2.“三废”排放达标率
“三废”排放达标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化工企业已达标的废水(气、渣)排放量占废水(气、渣)排放总量的百分比。废水(气、渣)排放达标量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排放的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和行业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气、渣)量,这其中包括经过处理的外排达标废水(气、渣)量和未经过处理外排达标废水(气、渣)量两个部分。废水(气、渣)排放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经过企业厂区的所有排放口排出的废水(气、渣)量。
“三废”排放达标率=排放达标的废水(气、渣)量/废水(气、渣)排放总量×100%。该比率越小,说明企业“节能减排”的投资效果较差;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节能减排”的投资效果较好。
3.单位 “三废”排放收入
单位“三废”排放收入是指一定时期企业的营业收入与企业年“三废”(废水、废气或废渣)排放总量之比。
单位“三废”排放收入=营业收入/废水(气或渣)排放量
单位“三废”排放收入指标反映化工企业每排放单位废水、废气或废渣给企业带来的收入。单位废水(气、渣)排放收入越大,表明企业每排放单位废水、废气或废渣给企业带来的收入越多,或者说企业实现一定收入所排放的废水(气、渣)越少,企业减排效果越好。
4.投资减排率
投资减排率是指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降低量占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的百分比。
投资减排率 = 年单位收入“三废”降低量/年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100%
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降低量是指上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量与本年单位收入“三废”排放量之差。单位收入“节能减排”投资额是“节能减排”项目或投资年均占用资金额与年营业收入的比率。投资减排率指标反映了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在治理“三废”方面的效果。该指标越大,企业耗用单位“节能减排”投资所产生的减排效果越好。
(三)“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指标
“节能减排”投资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企业投入“节能减排”项目使得企业节约能源、材料等而降低的成本,增加的净收益;企业“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运营后,充分回收利用“三废”产品,减少的成本,获得的净收益;通过“节能减排”,企业将一些“三废”产品加工为可销售的附产品而获得的净收益等。
1.“节能减排”投资收益率
“节能减排”投资收益率是指化工企业年“节能减排”投资相关的净收益额占“节能减排”投资项目年平均占用资金额的百分比。
“节能减排”投资收益率= “节能减排”相关净收益额/“节能减排”项目占用资金额×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对“节能减排”投入的资金使用效率越高,带来的经济效益越好。
2.“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
“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是指化工企业一定时期“节能减排”产生的净收益额占企业当年“节能减排”设备的折旧修理及项目的运营支出等成本费用的百分比。
“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节能减排”相关净收益额/“节能减排”成本费用额×100%
“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指标反映了企业“节能减排”相关耗费所实现的收益率。“节能减排”成本费用收益率越大,表明企业“节能减排”耗费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越大。
(四)“节能减排”社会效益指标
1.环境质量优化度
化工企业 “节能减排”工作的直接目标是促进其产品生产过程节能降耗,减少有害物的排放。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效果越好,其所在地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受企业的影响应越来越小,环境质量应不断优化。环境质量优化度可以由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测确定。所以若化工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越好,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越好;反之,则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往往越差。
2.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
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是指在化工企业周围一定范围内居住的居民对自身周围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以及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该指标为定性指标,可以通过居民评议调查确定。如果化工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随意排放出去,污水横流;或者将未经过处理的烟尘、粉尘、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污染空气;或化工企业的噪声不断,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这样居民对该企业满意程度一定很低。该指标越高,表明居民的生活环境越好,对企业满意程度也越高,同时也反映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越好。
三、“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应用的条件
(一)增设“节能减排”投资相关的会计核算账户
在“固定资产”账户增设“节能减排用固定资产”明细账,在“累计折旧”账户增设“节能减排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明细账,便于核算节能减排项目年均占用资金额。在收入类、成本类相关账户中增设节能减排收入或费用明细账,便于准确计算企业与节能减排项目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收益。安装专门的仪器测算企业年循环利用的能源或资源数量及企业年回收利用的废水、废气或废渣量。
(二)建立环境检测和居民调查制度
建立化工企业周边环境监测制度,由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至少每个月一次)对化工企业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大气、水、土壤等进行抽样检测,监测化工企业周边环境的变化。建立化工企业周边居民调查制度,由社区居委会或相关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至少三个月一次)对化工企业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进行评议调查,了解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对周围群众生活的影响状况,以便进行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社会效益评价。
(三)数据资料真实可靠,检测、调查由第三方独立进行
化工企业提供的会计账簿、报表等资料必须真实,计算的“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才可靠,相关的评价才准确;环境检测或居民调查必须独立于化工企业之外进行,每次检测或调查前相关工作进程或计划不应让化工企业知晓,避免化工企业的干预,影响检测或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文从“节能减排”和投资绩效评价的定义出发,从节能效果、减排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设置评价指标,构建“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评价指标的准确确定,还必须及时提供企业“节能减排”投资项目运营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建立环境检测制度、居民调查制度,提高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检测、调查制度的独立性。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绩效的全面综合评价还必须建立科学的综合绩效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学衷,蔡萍,等.基于节能减排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0 (3): 25-26.
[2] 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2):31-32.
[3] 杨华峰,等.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10): 55-58.
【关键词】制药机械;节能减排;现状分析;技术运用
当前我国的制药机械设备在生产、运作、清洁等方面所耗能源都比较大,它的主要耗能包括水、电能和制药原材料,设备制药的排放也是非常严重,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大。自节能减排观念提出之后,人们就已着手思考关于制药机械设备的节能减排技术。但目前我国制药机械设备的节能减排技术与运用还没有取得较大的成果,还有待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的研究和探索。
1我国关于制药机械设备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和现状分析
节能与环保正逐步被很多企业纳入成本控制与企业社会效益的考虑当中,制药企业与制药设备的生产企业也不例外。从前,制药机械的制药效率低,原材料有效提取率低,制药过程中的药渣、污水排放更是给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创伤,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受到了损伤。节能减排对于企业来说,是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升社会效益,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从节能方面上来说,技术的运用使得设备拥有了较高的制药效率,原材料的有效使用率也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达到低耗能效果。首先来说,这就给企业节约了电力成本和原材料购买成本,生产力也有所提升;从减排方面来说,我国现已推行了关于产品生产与制造的排放管理政策,采取了奖励性和惩罚性的措施。如果企业制药机械设备的生产和运作可以达到高效节能作用,第一,能够减少企业关于环境治理的费用;第二,也能不会有环境污染罚款这一项支出;第三,能够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或资金勉励;第四,企业也不会存在因严重环境污染停业、整改的风险;第五,企业的社会形象有所上升,它的交易成功率和销售率也会受到良好社会形象的润泽。对于社会来说,节能减排更是一项百利而无一害的举措。短期来看,企业为研发节能减排技术可能会长时间内要进行投入而见不到效益,社会生产力水平有所下降,国家税收也会有所降低。但从长远的发展上来看,第一,国家科学技术得以进步;第二,国家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得以健康发展;第三,其对于经济的推进作用更是无可限量。虽然有了美好的愿望,但减排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部分的制药或设备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是那么热衷于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运用;第二,由于是药品有关的企业,所以企业的人才结构更加倾向于药品生产与研发人才构成,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员非常匮乏;第三,研究成果的运用率不高,成果转化率非常低。
2制药机械设备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关于制药机械设备的节能减排技术有很多,下文将对制药机械设备生产于机械使用提出节能减排技术思考。
2.1关于生产车间的设计分析
设备的生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蒸汽,这就会造成生产车间闷热、潮湿,工人的舒适度就会降低。节能减排设计理念的实践,首先应当思考将车间的舒适度应该确立为什么等级,然后根据确立的等级实施节能减排技术。在车间的顶部增加排风设备,排风设备运作的能源可以利用生产环节的热能回收,这样就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还可以利用附近的江河能源或自身排放的污水作为排风运作能源。
2.2空调系统选择和工艺装备的节能减排思考
低耗高效的空调净化系统应该作为厂房空气调节系统的首选。在智能化、自动化的基础之上,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也值得思考。选择好空调设备之后,应该合理地配置和运用,根据厂房面积和空气置换需求配置合理地安装空调设备,设备的运用也要合理。一般来说,在夏季的运用频率较高,设备的运用应该根据舒适度指数和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使换气频率、换气容量能够达到合理状态。
2.3制药企业的设备节能减排思考
制药企业,尤其是重要制药企业,耗能非常高,特别是对水源的消耗和原材料的消耗。西药的进驻已经占据了药品销售的一部分市场,中药的生产成本也颇高。所以,在长期的竞争过程中,企业也开始思考如何节能减排?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拓宽效益?对于制药企业,尤其是中药制药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节能减排:(1)蒸汽的回收利用。设备运作所产生的热量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可以将其开发成可以利用的能源。借鉴某企业的锅炉余热回收原理,制药企业同样可以利用设备余热,通过使用热回收技术,将回收的热源用于设备清洁消毒和纯水的加热中,这样不仅节约了设备清洁和水加热能源,对车间的环境优化也具有一定的作用。(2)药品生产线的节能设计思考。料盘式热风烘箱是中药生产中常用的烘干设备,设备在运用时有一个间歇式提取作业,改功能是料盘式热风烘箱运行中耗能最大的环节,具有较高的节能设计价值,如果能够使他达到节能效果,对于整个生产线的节能来说就是很大的进步。连续多级逆流提取是一种低耗能的多功能提取技术,可以用这一技术取代原先的间歇式提取技术,连续多级逆流提取的效率更高,具有易于操作、易于管理的特点。这一技术所使用的机械体积较小,厂房的布置也就简单了许多,同样面积的厂房,使用该设备投入生产,可安放的设备台数更多。
2.4其它的节能减排技术
节能喷射真空泵、汽水串联喷射真空泵对比传统的真空泵运作方式来说,节能效率、运作效率都更高一些,在实际的机械运作中,可以使用这两种真空泵来代替原来的真空泵,降低能耗。对于制药设备的排放,尤其是污水排放,可以通过灭菌技术、水净化技术使排放的废水不具水体污染作用,还可以将排放的废水直接收集起来,甚至不用做什么处理,建立水源热泵系统,供给厂房的设备运作能源。另外,还可以在机械效率提升、新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节能减排思考。
3结语
制药机械设备的生产和制作都是耗能比较高的行业,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合理利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节能减排技术的新风向,抓紧技术落实,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制药与制药设备企业。
参考文献:
[1]李运.制药机械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5(01):162.
[2]薛立群,孟晓宇.制药机械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探讨[J].通用机械,2015(05):33-34.
1.我国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呼唤能源会计
近几年,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日趋紧张的资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使得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以缓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而在全社会的能源消耗中,企业是大头,因而责无旁贷地成为节能减排的主体。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是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因此,有必要将能源问题与会计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构建起关于能源会计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2.建立能源会计可以树立企业新形象,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
目前,一些企业能耗过高,大量排放污染物,不仅经济效益受到影响,而且漠视甚至逃避社会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审核,履行节能减排社会责任不达标的企业将在国际市场中被淘汰。因此,企业应尽快建立能源会计,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努力控制能源成本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公众和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为今后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3.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进一步接轨要求我国尽快建立能源会计
对能源会计问题的研究,在早期西方一些比较权威的会计理论书籍和会计学教科书中,就已经较多地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并且取得了部分成果。特别是在石油和天然气会计问题方面,美国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相比之下,我国1993年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后,尽管在许多方面已经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但有关能源会计方面的探讨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而且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外资企业纷纷到中国来投资,为了使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接轨,我国理应尽快建立和推行能源会计。
二、能源会计的基本理论
1.概念
能源会计是企业会计的新兴分支,它综合运用会计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节能减排目标为指导,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能源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以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2.核算内容
能源会计主要核算和计量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以及节能减排所产生的收益等。通过核算,促使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反映企业通过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以及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控制能源的耗用成本,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污染物的防治支出。反映企业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进行的防治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以及环境发展费用等等。
(3)节能减排所产生的收益。反映企业通过加强对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加大对污染物的防治力度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核算目标
(1)基本目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及对能源的节约使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提高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2)具体目标。在进行核算时,对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等进行确认和计量,为政府、环保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等提供企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有关信息,促使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大化。
4.基本假设
能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在继承传统会计假设的基础上,融入了新内容。
(1)会计主体假设。能源会计的主体假设应注重会计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如由于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等等都应包含在核算对象之内。
(2)受托责任假设。能源会计的受托责任应不局限于“财产托付论”,而是适用“能源托付论”,即除了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外,节约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也应成为会计中委托——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内容。能源会计中的受托是受整个社会之托,它具有双重性质,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3)多元计量假设。能源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在计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征。因此,计量单位应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甚至是文字说明。
(4)持续经营假设。在能源会计中融入了节能减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比传统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5)会计分期假设。与传统会计的分期假设没有区别,目的是为了定期评价企业的经济效果和环境业绩并对外报告。
5.核算原则
(1)政策性原则。能源会计的核算要体现国家颁布的有关节能方针、政策和法律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制度的要求。
(2)社会性原则。能源会计要求企业不仅要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考虑其业绩,更要站在社会的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价。
(3)预警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要反映能源环境现状和变化的方向、程度,达到预先发现能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并起到预警作用。
(4)灵活性原则。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时期,能源会计应确定不同的核算内容,同样在计价方法与计量单位的选择上也应较为灵活。
(5)真实性原则。能源会计反映的内容必须符合企业活动的本来面目,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存在并且可供检验的。
(6)充分披露原则。能源会计在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将一切有关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等情况报告给信息使用者。
(7)一致性原则。能源会计对程度等的选择应前后一致,以便提供可比的会计信息;各企业之间对能源会计的内容、披露等也要保持一致,也便于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8)多种计价基础并用的原则。能源会计可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方法。
(9)最小差错原则。能源会计在计量上存在较大的模糊性,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但应遵循最小差错原则,做到相对准确。
(10)稳定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1)可比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应尽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会计核算框架相一致,这样便于今后各国能源状况进行比较。
6.基本要素
能源会计的基本要素与传统财务会计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能源性资产。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且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以及购入的节能设备等。
(2)能源负债。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且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义务,如为购入节能设备而发生的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利息以及为治理环境而支付的应付环保费、应交环境资源税、应交燃油税、其他应交款等。
(3)能源权益。指企业所有者所拥有或投入的利益,主要有能源资本、节能基金和从损益账户转来的能源利润组成,如吸收投资者投入的煤、石油、天然气及投入的节能设备、设立的节能基金等。其中的“能源资本”可理解为国家因其对能源拥有所有权而形成的国家权益:“节能基金”可看作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需专款专用的资本,其性质与盈余公积相同。
(4)能源收入。反映会计主体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所得到的收益,包括节能减排业绩卓著奖励、节能减排项目借款获得的贴息、购置节能设备获得的政府价格补贴、环境损害补偿收入、环境污染罚款收入、节能减排错失机会收益等等。
(5)能源成本。指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能源消耗以及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发生的支出,包括:①能源消耗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能源的耗用或使用的成本;②能源管理成本:核算通过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节能而发生的费用;③环境支出成本:核算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和环境发展费用等;④环境破坏成本:核算由于三废排放、重大事故、资源消耗失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损失。
(6)能源利润。能源收入扣除能源成本和能源税金后的净额,它反映会计主体的能源绩效。
三、能源会计信息披露
能源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日常能源会计核算的进一步延伸,它既可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披露,也可单独编制能源信息报告加以披露。就我国目前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状况而言,应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单设项目披露。
首先,在现行资产负债表中增设有关能源方面的披露项目。其中资产方增加能源性资产、能源折耗科目,在长期投资下增设“节能投资”明细科目,反映企业截至期末所发生的节能投资额。在固定资产项目中增设“节能固定资产”明细科目,反映企业用于节能的专项固定资产,在累计折旧项目下增加“节能固定资产折旧”明细科目,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下增加“节能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科目,应付环保费、应交环境资源税等则在负债方的流动负债项目下列示,所有者权益下增加能源资本项目,节能基金则列示在盈余公积项目下。
其次,在资产负债表后再增加一份附表,即能源资产负债明细表,将能源性资产、节能固定资产、能源折耗以及应付环保费、应交燃油税、能源资本等分明细予以列示,以便完整地披露企业有关能源方面的信息。
另外,以现行利润表为基础,在表中增设能源支出和能源收入项目。具体来说,在营业利润项目后,增设收益性能源支出项目,揭示包括能源性资产折旧和摊销费用等在内的当期能源成本费用和能源损失;增设能源收入项目,揭示节能、治污和保护环境获得的当期能源收入。同时,在利润表后也增加一份附表,即能源损益明细表,详细反映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因节能减排而产生的损益。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但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了绩效审计工作,国家公开了权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财政部2004年颁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评价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建设工期指标等10个绩效指标,覆盖了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2006年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社会纯收入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也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如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选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三方面指标;张士则(2009)认为增加新的耗能评价指标,完善企业能耗评价体系,包括增加可比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宋马林(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结合视角,对国内各个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社会协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龙成凤,李淑清(2006)采取平衡积分卡方法建立公司四套绩效测评指标;乔引华(2006)等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三者职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差异;袁广达(2006)提出环境保护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环境保护管理监督指标和社会效益综合评议指标等。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主体我国环境审计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环境审计工作。从节能减排审计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笔者建议,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工作。
(二)评价客体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三)评价标准(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审计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四)评价指标(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第一、宏观规划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例、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等。 第二、运营效益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所获收益进行评判,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节能收益净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等。节能减排项目收益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其成本支出当期发生,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企业应当从长远观点考虑,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考核。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该设施带来的收益-该设施投入支出总额节能收益净额=节能金额-投入金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节能减排节约额一节能减排投入金额(节能减排节约额包括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额)第三、投资效率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过程中收益相对总收益比例进行考核,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以及节能投入收益率等相对指标。和之前的运营效益指标相比,其侧重相对数评价。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指标拓展到能源消耗指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产值系统,其他相关能源可以参考此指标设定。排放的废水是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到外部的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对外排放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生产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废气是指企业燃烧燃料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空气排放的含有污染物质的气体。(2)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的设置。评议指标是指在定量指标设定的基础上,主要涉及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定量指标中没有考虑的范畴和预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潜在因素,设定相应的定性指标,更完善地考核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效果。通过评议指标从广泛范围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评议指标的设置可以从定性指标角度考虑,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考察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业绩。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可以考虑设定:企业管理层节能减排重视程度、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和规定情况、企业节能减排人员综合素质情况、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六项指标。
(五)评价方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和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本文此处主要将方法主要过程予以说明,具体详细的操作过程可以进一步在以后研究中详细阐述。(1)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审阅法,审计人员根据书面资料,审查和阅读,查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节能减排的合理、合法和有效程度;第二、访谈法,通过询问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情况;第三、观察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生活经营活动进行实地勘察;第四、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变动的项目。(2)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方法包括:第一、目标导向法,针对被审计单位涉及节能减排审计的项目分解多个目标,依照一定审计标准,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第二、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直接市场价值评价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第三、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其实施的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六)评价报告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应当注重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监督检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具体包括:(1)节能减排法规执行情况信息,如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污染情况和排污收费缴纳情况,国家地方法规行业标准要求其他事项;(2)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三废排放数量、环境有害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培训职工参与情况,企业环保法规规范制定情况。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格式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节能减排审计报告目标是披露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会计报告的审计状况,注重审计会计报告的合法、真实性,可以采用传统审计报告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类型的审计报告,格式也可以类比参照。如果节能减排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项目的效果,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搜集的相关审计证据,科学分析,出具节能减排审计建议书。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一)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审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二)颁布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法律规范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规范,也没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2011年5月,审计署所公布的《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已有6个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并制定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规章制度,8个省取消企业违规占用国家资源的政策。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尽快颁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开发水能、风能等清洁资源利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评价低碳审计指标体系,不断健全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法律法规。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业务能力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要求。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环境会计审计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审计文化传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关键词:投入产出;平衡计分卡;节能减排;评价指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节能减排已成为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节能减排主体的企业,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科学可行的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对于引导企业行为,评价企业工作成效,了解存在的问题以及时作出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节能减排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评价的质量。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代表性文献有: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998)从节能减排影响最终指标、潜在节能减排影响的风险指标、投入指标、顾客指标、效率指标、财务指标、资源耗费指标、排放物和废弃物指标等八个提出了一套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世界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WBCSD,2000)提出了第一套生态效益评估标准,其评价指标为:生态效益=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环境影响。2006年,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修改了新一版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版),绩效评价包括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骆毓燕,张霞,韩伟(2009)以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包括经济运行层面、资源消耗层面、循环再使用层面、废弃物排放层面、建设保障层面、发展潜力层面的25种指标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应共赢的局面。唐欣(2009)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一级指标,原材料消耗层面、财务层面、员工层面、工艺流程层面、技术创新层面、外部环境改善层面、顾客和社会形象层面为二级指标,总共设计出了24种指标,构建出了三重绩效模型。柳霞,褚义景(2010)将企业员工分为行政员工和生产员工来构建节能减排绩效评价体系。行政员工分为办公用品和办公消耗的节能减排,生产员工分为企业生产的节能减排和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段万春,孙永河(2012)从企业耗能效率、机构匹配程度、节能投资强度、节能创新能力、政策执行力度五个方面构建了节能减排的绩效评价指标,并采用了ANP方法评价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
我们可以看出,上述文献在设置节能减排评价指标时都是从综合收益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而没有考虑到企业节能减排中的投入和产出,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发现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定完善的改进措施更不能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有指导作用。本文将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基于投入产出的视角,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方面设置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以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评价节能减排的成效。
二、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企业节能减排评价内容分析
Kaplan和Norton(1992)提出的平衡计分卡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以达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果指标和动因指标、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的平衡。从节能减排来看,其投入主要指节能减排过程中企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产出则包括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原理,本文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来探讨企业节能减排的投入产出的主要内容。
(一)财务方面。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公司在实行初期必须投入大量成本支出,经营成本会影响当期的收益,而固定资产或研发技术的投入,其产出无法在短期内立即显现,且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对此种投入立即做有效资源配置。但节能减排的实施,也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第一,减少资源消耗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再利用和资源化也将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收益;第二,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活动还可获得政府的补助和奖励,获得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第三,节能减排活动的开展将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增加企业产品竞争能力,提高企业销售收入;第四,良好的节能减排行为可以为企业项目投资保驾护航,顺利通过审批和开工建设,降低投资风险。第五,在同等财务活动状况的前提下,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可以为企业畅通外部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
(二)顾客方面。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顾客,生产的产品需要顾客的消费以此来获得财务目标的实现。节能减排活动在顾客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顾客所买产品是否获得环境认证和资格认证;经过节能减排技术加工后的新产品性价比、产品售后服务、产品实用性、产品环保性及退货次数等与同产品是否有显著差别;为顾客需求企业所做的调查和改进措施。其产出则包括:企业节能减排产品的销售额与同类产品销售总额相比是否有变化;从顾客获得的节能减排产品利润额占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有多大等。
(三)内部业务流程方面。内部业务流程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环节,企业在考虑顾客需求后就必须在生产经营中确认节能减排这一理念。内部流程方面的投入更多体现的是企业在根据顾客需求所展开的节能减排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一系列清洁生产的法律规章制度以及对于节能减排贯彻始终的执行情况,同时研发费用的投入大小以及资源、能源消耗率和节能减排预计负债的提取也是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的一个因素。产出方面则是一些可以检测到的硬性指标,通过污染物的排放程度、生产产品的废品率、“三废”的回收情况、节能减排产品的生产情况及再生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使用效果来进行评价。
(四)学习与成长方面。企业节能减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融入到企业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投入主要包括管理层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宣传和政策的执行,从而加大对员工的培训与激励措施,同时员工在节能减排工作上的努力以及利用各方面的有利信息也一起提高企业的成长效益。随之而来的节能减排带来的成效则表现在员工的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合理化建议的采纳、社会公众对企业节能减排成效的认可等。
[关键词]区域节能减排;c#;建模
随着党的十召开,以及“十三五”规划的提出,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成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线,表现在环境治理上,由于区域内资源配置和社会条件存在着普遍差异,决定了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均衡性,因此,对区域经济节能减排的政策落实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做出准确的定位以及因地制宜的战略选择,通过c#的编程语言,结合各区域间节能减排的要求和现状,能够科学且快速地建立区域节能减排的模型,为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和分配选择最优指标和最优战略体系。
一、C#语言的概念
“c#是微软公司的一种面向对象的、运行于.NET-FRAMEWORK之上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作为c与c++语言衍生出来的高效、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在突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外,还有效的综合了VB的可视化和c++语言的高效化,在使用这一程序语言时,程序员可以基于MI―进行快速的编写,不仅能够大大地减少在实际操作中的建模时间,还能够显著的提高编程语言的综合效益。在对c#的开发和研究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本身表现出来的以下特点,首先,语言简洁性,c#语言部分承袭了c++语言的语法,最大范围被使用的c++语言在全球软件开发和程序编写上的享誉度极高,而c#在保持基本的语法运用的同时,将其进行了简化,使程序员和使用者能够快速地掌握语法的使用。其次,c#的简洁化产生了显著的时间效益,简明的程序语言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能虮豢焖俚脑擞茫并且出现错误的几率相较于复杂的c++和c语言而言有了明显的降低,用c#开发应用的软件能够大大地缩短开发周期,并且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
二、基于C#的区域节能减排建模
区域节能减排的建模主要表现在对区域节能减排的最优指标分配以及评价系统进行建模,最优指标分配一方面需要通过c#准确计算区域不同经济环境下的分区标准以及分区标准下相对应的资源指标分配,评价系统则是对区域节能减排在达到不同阶段目标时应获得的相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判,这一过程,通过c#编程语言的运用,能够建立完善的区域节能减排的规划模型和战略体系。
在区域节能减排的建模过程中,在数据库访问的接口选择上,使用技术,采集区域各分区的资源分布状况、已有资源利用率、人口基数、企业分布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数据,进行程序语言编写,按照相关的运算规则,对应不同的节能减排程度、措施以及预期效果,获得较为完整的区域不同分区间的不同战略偏重以及方向选择,c#通过程序语言的运算,对已知变量进行总结和评价,最终获得适合分区范围内资源基础和经济发展速度的节能减排模型。区域节能减排建模过程中通过c#操作XML的方式即可获得直接有效的可视性模型,生成空白CUBE之后,通过操作XML形式,导入各分区内的环境数据,通过命令的形式对数据进行区分和处理,通过MDX查询语句获得分析处理结果,将其转化为DATATABLE,成为直观的节能减排区域模型。
在UML、架构与框架的选择上,UML为统一建模语言,支持模型化和软件系统开发的图形化,为区域节能减排的加墨提供了所有阶段的模型化和可视化支持,架构则描述了构成节能减排战略的各个抽象组件,如资源、环境、效益等,通过程序语言间的基本架构实现抽象组件之间的相互连通,最终形成框架,即节能减排针对不同区域环境下形成的有差异的措施选择基本方向。
区域节能减排的建模是以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为内容,依托于c#程序语言的运算,对区域能源使用情况以及节能减排具体选择、落实的过程,c#通过科学高效的数据运算和可视化的结果表达,为节能减排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向指导。
三、基于C#的区域节能减排建模的实际作用
首先,c#建模的简洁性能够让非技术人员快速地掌握节能减排过程中的战略内容,在节能减排的内容选择上,非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清楚每一个代码和程序语言之间的意义,通过程序语言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或图表能够使节能减排措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被大多数人所认知。一方面,建模的直接参与者能够对模型的组织架构做出全面的掌握,传统的c++建模方式由于代码十分复杂且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极少有人敢在修改结构过程中对基本代码和语言做出修改,c#语言的运用能够在面对节能减排涉及的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同时,成立独立的行业模型,建模过程给参与者提供显著的过程影响,加之简便的操作过程,参与者的熟悉度也能够有显著的提升。另一方面,在未来的模型维护和持续使用过程中,新开发成员能够快速地了解区域项目的选择,快速的接受节能减排方向的确定和项目具体措施和战略的选择,开发人员可以通过查看简单的组织架构模型和对应的文档,获得战略开发的基本框架和技术要点,在开发过程中能够节约大量的研究时间以及研究投入,为之后的区域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缩短了战略落实所需要的时间和周期,同时有效地节省了落实过程的资源和财物支出和磨损,创造了较为高效的社会效益和行业效益。
四、基于C#的区域节能减排建模的实现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区域节能减排建模的开发和落实过程中,必须注意其程序开发本身存在的不足。
首先,建模过程中对统计指标的要求较高,能源统计是保证节能减排工作方向正确,落实保证效果的重要基础,但是,节能减排的各项科学指标和判断标准并没有被列入国民经济统计的相关环节当中,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节能减排具体措施如何确定,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都没有足够的标准,节能减排的数据统计指标获取十分困难。这需要政府和相关企业逐步建立统一的国家节能减排统计标准,对需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区域和行业做出明确的统计标准和相关制度体系,按照程序规定及时地做出能源和污染物指标的统计、监测和数据报送,将互联网+与节能减排紧密结合,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对节能减排建模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公开透明的和意见征集,促进全社会范围内,从个人到企业养成节能减排的基本意识以及了解和关注。
其次,建模过程中非工业用能领域指标较少,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相关指标的获取,能够通过行业内的自我调节以及政府的强制措施获得,但资源的使用灵活性巨大,非工业用能领域准入门槛低,市场环境混乱,监管不善等原因造成这一领域的节能减排指标获得来源十分稀少,即使能够对指标完成获取,其质量也较工业领域更为混乱。因此,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对于能源指标的监管和获取需要在完善宏观政策和制度环境的基础上,对商业用能、交通运输业用能、建筑业用能、居民生活用能等领域做出法律化的指标确定和公示,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提高居民意识,从而为节能减排模型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基本数据。
关键词:节能减排、金融支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92(2008)11-0020-03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止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汽体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我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该议定书。“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一、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2007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2007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2008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生产规模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长治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作为当地经济支柱的煤炭、焦化、冶金、化工、电力等重工业更是快速发展,上述五大行业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73亿元,同比增长18.7 %;上交税收119亿元,同比增长43.2%,占到全市财政收入的90%以上。但必须看到,长治经济快速增长,是建立在付出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基础之上的。据调查, “十一五”期间,全市要确保完成降低25%的目标,减少536万吨标煤消耗量。从“十一五”前两年指标完成情况来看,2006年万元GDP能耗目标下降5.6%,节约85万吨标煤,但实际上只下降了1.72%,比节能目标少53万吨标煤;2007年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约6.04%,超额完成任务。但从2006年和2007年两年完成情况来算,仍然还有40万吨标准煤的欠账,这就加大了“十一五”后三年任务的完成难度。同时,一批新上的大项目,特别是大火电,预计后三年将新增30万吨标准煤的能耗,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二、金融支持的现状节能减排
长治市自2006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开展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在冶金行业先后分期分批淘汰44座小高炉,总容量7119立方米。全市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3天,综合污染物指数下降到2.01,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浓度下降到0.106毫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接近二级标准。
金融部门发挥信贷支持节能减排主渠道作用,对节能减排工作功不可没。2005年至今,长治市金融部门累计发放贷款26.5亿元,重点扶持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达标排放,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工作逐步深入,但由于长期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在短期内是难以消化改造的,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一些困难和矛盾,还须认真研究解决。
1.宏观调控背景下的“一刀切”现象,使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力不从心。一是金融部门缺乏长远的信贷投入策略。从长治地区的特点看,扶持辖内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主体仍然是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由于长期形成的经济特点,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前几年只从经济利益考虑,支持的对象多数定位在“两高”项目,贷款投向钢铁、焦化、电力、水泥等过热行业,以致于一些主体技术比较先进,生产设备齐全的企业在投资关键的环保设施时支持力度不足,只能在没有环保设施的情况下生产,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力度。因此,在国家宏观调控实施严格环保政策后,一律给予信贷收缩限制;二是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主要体现在企业投资的长期性与银行贷款短期性。目前,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项目中,迫于流动性考虑,设计信贷支持项目多数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贷款方式主要是担保、抵押二种,2008年1-6月?熏长治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9.9亿元?熏其中短期贷款占比为71.1%,中长期贷款占比仅为28.9%,这种现状很难适应企业长期发展需要。金融支持的短期性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企业缺乏长期发展战略,极大地制约了企业节能减排的投资力度。三是金融支持中,“一刀切”现象严重。由于金融机构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缺乏长期性策略,当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时,部分金融机构很难适应,对前期支持的项目,一旦从紧,往往对支持企业和项目实施“一刀切”,对一些正在实施环保项目建设的企业,在资金链断档的情况下,只好停工,继续实施污染性生产,对节能减排形成很大压力。
2.金融支持中的政策缺位,使节能减排中的信贷投入大打折扣。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各地“大干快上”导致对企业环保政策执行不严,部分金融机构没有将项目环评作为贷款审查的必要条件,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逐步推进,环保政策的执行越来越严格,而辖区经济结构重型化使前期形成的“两高”贷款存量很大。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压力下,致使部分企业不得不停产压产或关停整顿,从而使金融机构的存量信贷资产不良率不断上升加大。有关部门如环保、税务等多采用费用返还、所得税抵扣、增值税免征等方式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给予支持,但是对金融部门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可能出现的风险缺乏相应的财政贴息等补偿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部门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很容易出现在节能减排支持上的信贷资金缺失。
三、实施节能减排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投入难落实,投资不到位
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投资巨大的事情。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调控力度的加大以及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加强,必然对金融服务产生旺盛的需求。目前,企业用于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或银行贷款解决,财政资金和环保收费返还资金只是一个补充。国家“十一五”期间预计安排270亿专项资金,加上中央建设投资中安排的148亿元,中央财政共计安排418亿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离6000亿元的市场需求还有很大距离。据调查,长治市节能减排,达标排放需投资200多亿元,现有资金实力与辖区发展循环经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所需资金尚有很大缺口,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二)制度落实不到位、协调不得力
由于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还存在明显的行业壁垒,挫伤了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以电力行业为例,一些煤矿、焦化厂、钢铁厂利用焦(高)炉煤气上马自备电厂,发展循环经济,但电力部门要求企业按0.27-0.28元/度电价上网,用电时再按0.42-0.43元/度从电力部门买电,企业普遍认为不公平,行业垄断挫伤了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三)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突出
节能减排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当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其经济效益。企业为了减少制污成本,常常“偷工减料”,或是关停部分设备,或是绕过环保设备直排,或是夜间偷排,以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偷排偷放现象十分严重,为了企业效益最终放弃了社会效益。
(四)综合性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担心节能减排和关停“五小”会造成GDP下降,财政收入减少以及失业人数增加;金融机构担心银行贷款损失无法挽回;一些地方政策热衷上规模、上项目,做大经济蛋糕,对节能减排工作消极应付,“紧时抓一抓,松时不管了”,无大局意识。同时,一些以重工业为主的县(市)区因经济结构中“二高一低”企业占比过高,节能减排和控制增量,调整优化结构难度较大。
四、优化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建议
(一)优化金融服务,拓展绿色信贷
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精神,各级金融机构应把支持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各级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加快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要求上来。二是优化信贷政策传导,构建绿色信贷工作协调机制。把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积极与优化信贷结构结合起来,共同推动“绿色信贷”。三是完善节能环保信息沟通机制。应进一步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把企业环保信息纳入征信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整合和共享功能。四是加大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产品,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考核体系
从政府层面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金融系统要建立健全支持节能减排的工作机制、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科学制定指标,完善考评程序。要建立信贷管理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工作责任,逐步形成支持节能减排的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引导资金流向节能减排领域。
(三)完善政策,进一步形成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各级政府要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总之,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统一协调,统一规划,避免政策出多门,条块分割,为企业节能减排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在信贷、土地、税费减免等方面利用经济杠杆拉动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闯、王峰,《为“节能减排”开通“绿色通道”》.《金融时报》 20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