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6 14:57:28
序论:在您撰写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谈到"环境",谁都很熟悉,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身处在一个环境中,环境可谓无所不在,有大有小,幼儿园环境则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地方,幼儿园的一切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今天,人们一直所重视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被誉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然而多次外出参观学习便发现,有些幼儿园在具体创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一、只求美观,强调环境装饰性摆设。有的幼儿园在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高档的壁画,这些"高高在上",缺乏童趣和童真,过于成人化的"精品",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试问这种毫无意义的墙饰怎能为环境教育主体的幼儿服务呢?显然,这与身高仅有一米左右的幼儿是完全不合理的搭配,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主体白白失去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再漂亮的墙饰也只能是孩子们眼界以外的摆设。
其二、形式单一,忽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当营造一种美好和快乐的氛围,以此激发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喜欢与其中的人、事、物交往,而有些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为了不让幼儿加以"破坏",有的老师还硬性规定只能看不能动,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点辍。这样,严重缺乏可让幼儿参与的活动变化的内容与机会。
其三、一成不变,轻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些老师为省时省力,节约装饰开支,一学期甚至一年才搞一次环境布置,不管自己布置得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失去时效性,也不管它是否已"黯然失色",让它成为"永久的装饰",还把这视为节约材料的好方法。其实不然,正由于它缺乏可变性,不能及时为幼儿传递一种新鲜的教育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它失去原有的兴趣,对它"视而不见"。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发挥环境创设活动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氛围,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呢?我园对环境创设尤为重视,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创设心得:
1、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科学化、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
2、让环境随季节、时令变换。
不同的季节、时令,周围环境事物都会在不断的变化。通过变换不同的环境让幼儿感知季节时令的转化和更改。如:春天来了,先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感知春天,再进行制作活动,幼儿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绘画、剪贴出相关的作品。"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都是环境布置的重点,这些突出的带有明显季节特征的作品让幼儿一目了然,并由于亲身的制作体验而记忆深刻。
3、让区域环境生活化。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半成品和成品材料,并投放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材料。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内容,将他们蕴含在区域、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科学区内收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幼儿对科学的概念是抽象的,当自己亲手播种科学的时候,教师毋庸多说,幼儿就会收获良多。在图书区投放大量的科技图书,投放名人、伟人的图书、图片及资料照片。图文并茂,深深感染着幼儿。
当区域环境生活化时,孩子周围就形成了一个自主宽松的认知环境,他们在交流中思想进步,在合作中动作迅速发展,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环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同时也展示着他们的点滴进步。环境虽小,却展示着智慧,滋润着心灵,探索者成长。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前体验着快乐,炫耀着成果,欣赏着自己的美满世界。
总之,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经过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我们应该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让有限的活动环境成为幼儿无限成长的阶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2]李晓娟.幼儿园环境的创设[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一、让环境创设中的地饰、墙饰“说话”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和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我们在设计环境中装饰的内容时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应更多考虑装饰内容隐含的教育价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致、美观。例如,在地面上贴摆放椅子的标志,在进行集体活动之前幼儿就能把自己的椅子放到位,不用老师亲自摆放一把把椅子,节省了很多时间,也锻炼了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还可以在活动室放玩具的墙上,张贴“玩具要轻拿轻放”“玩具要大家一起玩”等标语,随时提醒幼儿玩具是大家的,大家一起玩,潜移默化地强化幼儿分享的优秀品质。物品筐上贴上物品的标志,让幼儿很容易找到所需物品,又能很快地把物品放到位。孩子来到幼儿园,家长最关注自己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的饮水量,因此,我们在放保温桶附近的墙面上,布置一个版块——《今天你喝水了吗》。把一次性的纸杯固定在墙上,每人一个,上面贴有孩子的照片,从早上来幼儿园开始,幼儿每喝完一杯水,自己在贴有自己照片的杯子里插上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这样,孩子们喝水的积极性提高了,到晚上家长来接孩子时也能看到自己孩子一天喝了几杯水,老师也不用给家长逐一介绍孩子的喝水情况。我们在每张小床边上贴上了小圆点——小鞋子的“家”。午睡时,幼儿都能将自己脱下的鞋子整齐地摆放在自己的小床边。在盥洗室以幼儿如厕、洗手的先后顺序照片创设暗示环境,让环境“说话”,引导幼儿模仿学习照片上的正确方法,学会自主管理,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凭借自身的思考、判断,协调与环境的关系,不断获得经验,建构自我服务意识,使环境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时提醒幼儿应该怎么做。这就充分发挥了环境隐性的教育作用。
二、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注重教育性、情趣性、参与性
秋天来了,我带领孩子走出幼儿园,来到大自然中,让孩子找找秋天的秘密,欣赏五彩缤纷的秋菊,看着落叶如蝴蝶般飘落,研究叶子的色彩变化。在孩子们热烈讨论后,我们决定通过画画、剪贴、制作的形式,共同来完成一幅主题为“秋天的公园”的画。孩子们有的用枫叶做装饰;有的用棉签蘸颜料画上五颜六色、姿态各异的;有的用红色皱纸卷制细巧的一串红,并用绿色彩纸剪成鸡心形状装饰成叶子;还有幼儿用油画棒画鸡冠花,还不忘在上面点上黑色的“花籽宝宝”……大家共同完成了“秋天的公园”。
让幼儿来提供布置主题环境的材料和作品,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重要途径。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设置了一个“百宝箱”,里面收集了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子、盒子、挂历、包装纸、泡沫板、吸管、碎布头等废旧物品,也有蛋壳、开心果壳、田螺壳、蟹壳、蛏壳、树叶、柿子核、桂圆核等自然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用饼干盒做成了钟表、电视机,用牙膏盒做成了汽车、楼房,用酸奶瓶做成了小机器人、小鸟、望远镜,用糖果盒做成了电视机、宝塔、小猪,用易拉罐做成了各种娃娃、小动物,用蛋壳做成了熊猫、金鱼、娃娃……用这些幼儿的作品来装扮我们的活动室,孩子们都很开心,对收集各种废旧物品也更加感兴趣了。幼儿在这个积极参与收集、制作的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让环境活起来,使环境无处处“说话”、处处有教育
幼儿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幼儿园布置的环境,开学时和放假时都是一个样儿的。这种环境创设得再美也只是一种静态的摆设而已,时间长了也不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了。以班级图书角为例,在班上设立一个书柜,放上一些图书,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取阅。但由于书柜容量有限,孩子短时间内就会把书柜上的书看完,之后书柜上的书就不再吸引他们了。而且,他们还会经常为争某本书发生争吵,在读书时大声喧哗、不爱护书本等。为了化解这些问题,我们决定让每个幼儿自带一本图书,写上班级、姓名后投放到图书角。为了让书真正“活”起来,我们尝试每周五家长和宝宝可自行借一本书回家进行亲子阅读,半个月或一个月后进行交换。教师对图书进行筛选后,还可以进行年级之间的交换。这样的举措深受孩子、教师和家长的喜爱。因为此时的图书角,不再是静态的摆设,而是活的教育资源,表面上是静态地呈现在班级的图书角,其实图书从一个班级传递到了另一个班级,传递到了一个又一个孩子手中。
为了促进孩子与环境互动,使进入图书角的每个孩子都能自觉地遵守读书规则,我们添加了“图书医院角”,投放了粘胶、剪刀等材料和工具,指导孩子对损坏的书进行修补。我们还结合阅读实践,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图书角里增加了图文并茂的友情提醒,让孩子进入后就知道要一页一页地翻、安静地看、看完后要放回原位等。
可见,幼儿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环境创设,为幼儿创设操作性、参与性强,充满童趣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促进孩子身心的发展,使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环境 幼儿园环境 布置
谈到“环境”,谁都很熟悉,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身处在一个环境中,环境可谓无所不在,有大有小,幼儿园环境则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地方,幼儿园的一切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孟母三迁》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流传话语无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与条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要有计划的绿化园地,重视幼儿的环境布置,要使幼儿生活在明朗的、愉快地、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里。”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综上所述,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是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今天,人们把一直所重视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被誉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近年来,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以独具匠心的创意和巧妙绝伦的构思及高超非凡的技巧走出了一条“边学习、边实践、边完善”的成功之路。然而多次外出参观学习便发现,有些幼儿园在具体创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一、只求美观,强调环境装饰性摆设。有的幼儿园在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高档的壁画,这些“高高在上”,缺乏童趣和童真,过于成人化的“精品”,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试问这种毫无意义的墙饰怎能为环境教育主体的幼儿服务呢?显然,这与身高仅有一米左右的幼儿是完全不合理的搭配,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主体白白失去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再漂亮的墙饰也只能是孩子们眼界以外的摆设。
其二、形式单一,忽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当营造一种美好和快乐的氛围,以此激发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喜欢与其中的人、事、物交往,而有些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为了不让幼儿加以“破坏”,有的老师还硬性规定只能看不能动,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点辍。这样,严重缺乏可让幼儿参与的活动变化的内容与机会。
其三、一成不变,轻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些老师为省时省力,节约装饰开支,一学期甚至一年才搞一次环境布置,不管自己布置得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失去时效性,也不管它是否已“黯然失色”,让它成为“永久的装饰”,还把这视为节约材料的好方法。其实不然,正由于它缺乏可变性,不能及时为幼儿传递一种新鲜的教育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它失去原有的兴趣,对它“视而不见”。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发挥环境创设活动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氛围,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呢?我园对环境创设尤为重视,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创设心得:
1 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科学化、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
当家长接送幼儿时,幼儿会很兴奋地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某某的,这是谁谁的……家长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无比自豪。这样创设的版面环境在无意中成为家园联系的桥梁。应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以幼儿为主的版面时应以幼儿作品为主,教师创意为辅,教师的创意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丰富的环境对3~6岁的幼儿而言,是会说话的。孩子不仅受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积累直接经验,而且还与环境互动,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孩子们的作品布满墙面和教室,使孩子感受到“这是我们的教室”的温馨和亲切!
2 让环境随季节、时令变换
不同的季节、时令,周围环境事物都会在不断的变化。通过变换不同的环境让幼儿感知季节时令的转化和更改。如:春天来了,先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感知春天,再进行制作活动,幼儿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绘画、剪贴出相关的作品。“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都是环境布置的重点,这些突出的带有明显季节特征的作品让幼儿一目了然,并由于亲身的制作体验而记忆深刻。
3 让区域环境生活化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半成品和成品材料,并投放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材料。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内容,将他们蕴含在区域、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科学区内收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幼儿对科学的概念是抽象的,当自己亲手播种科学的时候,教师毋庸多说,幼儿就会收获良多。在图书区投放大量的科技图书,投放名人、伟人的图书、图片及资料照片。图文并茂,深深感染着幼儿。在角色区投放若干生活用品——酸奶瓶、卫生筷、果冻盒,易拉罐、小玩具……丰富认识社会的经验,实际交流体验生活的乐趣。在音乐区投放世界名曲,优美儿歌、vcd等,耳染目儒。在操作区投放各类纸张、彩笔、油画棒、铅笔、剪刀、胶水、广告色等,手脑并用。幼儿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完成与主题相符的内容,教师抓住机会引导被激发好奇心的幼儿,一起研究,共享发现的快乐,而不要让他们盲目探索,更不能给幼儿错误的概念。幼儿在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学学做做,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目的。
当区域环境生活化时,孩子周围就形成了一个自主宽松的认知环境,他们在交流中思想进步,在合作中动作迅速发展,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 让环境动静交替
所谓环境动静交替,就是把版面布置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版面上已布置了春天来了的画面,再结合主题知识,引导幼儿学习种植“小豆豆发芽了”,教师每天带领幼儿观察记录豆豆的生长情况,豆豆发芽了,豆豆长叶了,豆豆长大了……在自然角让幼儿主动观察会变的小蝌蚪,是先长后腿还是长前腿,尾巴在长出前腿后还有没有等等。这样的环境动静交替,幼儿充分感知万物始于春,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在与环境,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步产生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掌握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怎样思考、表达和主动建构经验,体验了探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
全国特级幼儿教师应彩云在《孩子是天,我是云》一书中写道:“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环境吸引着幼儿,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使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环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同时也展示着他们的点滴进步。环境虽小,却展示着智慧,滋润着心灵,探索者成长。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前体验着快乐,炫耀着成果,欣赏着自己的美满世界。
总之,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经过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我们应该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让有限的活动环境成为幼儿无限成长的阶梯。
参考文献
1 成功教育,2008(08)
关键词: 环境 幼儿园环境 布置
谈到“环境”,谁都很熟悉,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身处在一个环境中,环境可谓无所不在,有大有小,幼儿园环境则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地方,幼儿园的一切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孟母三迁》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流传话语无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与条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要有计划的绿化园地,重视幼儿的环境布置,要使幼儿生活在明朗的、愉快地、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里。”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综上所述,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是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今天,人们把一直所重视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被誉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近年来,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以独具匠心的创意和巧妙绝伦的构思及高超非凡的技巧走出了一条“边学习、边实践、边完善”的成功之路。然而多次外出参观学习便发现,有些幼儿园在具体创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一、只求美观,强调环境装饰性摆设。有的幼儿园在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高档的壁画,这些“高高在上”,缺乏童趣和童真,过于成人化的“精品”,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试问这种毫无意义的墙饰怎能为环境教育主体的幼儿服务呢?显然,这与身高仅有一米左右的幼儿是完全不合理的搭配,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主体白白失去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再漂亮的墙饰也只能是孩子们眼界以外的摆设。
其二、形式单一,忽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当营造一种美好和快乐的氛围,以此激发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喜欢与其中的人、事、物交往,而有些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为了不让幼儿加以“破坏”,有的老师还硬性规定只能看不能动,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点辍。这样,严重缺乏可让幼儿参与的活动变化的内容与机会。
其三、一成不变,轻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些老师为省时省力,节约装饰开支,一学期甚至一年才搞一次环境布置,不管自己布置得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失去时效性,也不管它是否已“黯然失色”,让它成为“永久的装饰”,还把这视为节约材料的好方法。其实不然,正由于它缺乏可变性,不能及时为幼儿传递一种新鲜的教育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它失去原有的兴趣,对它“视而不见”。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发挥环境创设活动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氛围,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呢?我园对环境创设尤为重视,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创设心得:
1 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科学化、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
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
当家长接送幼儿时,幼儿会很兴奋地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某某的,这是谁谁的……家长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无比自豪。这样创设的版面环境在无意中成为家园联系的桥梁。应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以幼儿为主的版面时应以幼儿作品为主,教师创意为辅,教师的创意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丰富的环境对3~6岁的幼儿而言,是会说话的。孩子不仅受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积累直接经验,而且还与环境互动,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孩子们的作品布满墙面和教室,使孩子感受到“这是我们的教室”的温馨和亲切!
2 让环境随季节、时令变换
不同的季节、时令,周围环境事物都会在不断的变化。通过变换不同的环境让幼儿感知季节时令的转化和更改。如:春天来了,先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感知春天,再进行制作活动,幼儿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绘画、剪贴出相关的作品。“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都是环境布置的重点,这些突出的带有明显季节特征的作品让幼儿一目了然,并由于亲身的制作体验而记忆深刻。
3 让区域环境生活化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半成品和成品材料,并投放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材料。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内容,将他们蕴含在区域、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科学区内收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幼儿对科学的概念是抽象的,当自己亲手播种科学的时候,教师毋庸多说,幼儿就会收获良多。在图书区投放大量的科技图书,投放名人、伟人的图书、图片及资料照片。图文并茂,深深感染着幼儿。在角色区投放若干生活用品——酸奶瓶、卫生筷、果冻盒,易拉罐、小玩具……丰富认识社会的经验,实际交流体验生活的乐趣。在音乐区投放世界名曲,优美儿歌、vcd等,耳染目儒。在操作区投放各类纸张、彩笔、油画棒、铅笔、剪刀、胶水、广告色等,手脑并用。幼儿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完成与主题相符的内容,教师抓住机会引导被激发好奇心的幼儿,一起研究,共享发现的快乐,而不要让他们盲目探索,更不能给幼儿错误的概念。幼儿在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学学做做,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目的。
当区域环境生活化时,孩子周围就形成了一个自主宽松的认知环境,他们在交流中思想进步,在合作中动作迅速发展,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 让环境动静交替
所谓环境动静交替,就是把版面布置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版面上已布置了春天来了的画面,再结合主题知识,引导幼儿学习种植“小豆豆发芽了”,教师每天带领幼儿观察记录豆豆的生长情况,豆豆发芽了,豆豆长叶了,豆豆长大了……在自然角让幼儿主动观察会变的小蝌蚪,是先长后腿还是长前腿,尾巴在长出前腿后还有没有等等。这样的环境动静交替,幼儿充分感知万物始于春,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在与环境,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步产生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掌握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怎样思考、表达和主动建构经验,体验了探究过程
的乐趣与艰辛,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
全国特级幼儿教师应彩云在《孩子是天,我是云》一书中写道:“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环境吸引着幼儿,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使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环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同时也展示着他们的点滴进步。环境虽小,却展示着智慧,滋润着心灵,探索者成长。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前体验着快乐,炫耀着成果,欣赏着自己的美满世界。
总之,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经过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我们应该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让有限的活动环境成为幼儿无限成长的阶梯。
参考文献
1 成功教育,2008(08)
【关键词】 环境 幼儿园环境 布置
谈到“环境”,谁都很熟悉,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身处在一个环境中,环境可谓无所不在,有大有小,幼儿园环境则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地方,幼儿园的一切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孟母三迁》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流传话语无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与条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要有计划的绿化园地,重视幼儿的环境布置,要使幼儿生活在明朗的、愉快地、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里。”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综上所述,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是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今天,人们把一直所重视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被誉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近年来,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以独具匠心的创意和巧妙绝伦的构思及高超非凡的技巧走出了一条“边学习、边实践、边完善”的成功之路。然而多次外出参观学习便发现,有些幼儿园在具体创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一、只求美观,强调环境装饰性摆设。有的幼儿园在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高档的壁画,这些“高高在上”,缺乏童趣和童真,过于成人化的“精品”,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试问这种毫无意义的墙饰怎能为环境教育主体的幼儿服务呢?显然,这与身高仅有一米左右的幼儿是完全不合理的搭配,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主体白白失去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再漂亮的墙饰也只能是孩子们眼界以外的摆设。
其二、形式单一,忽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当营造一种美好和快乐的氛围,以此激发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喜欢与其中的人、事、物交往,而有些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为了不让幼儿加以“破坏”,有的老师还硬性规定只能看不能动,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点辍。这样,严重缺乏可让幼儿参与的活动变化的内容与机会。
其三、一成不变,轻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些老师为省时省力,节约装饰开支,一学期甚至一年才搞一次环境布置,不管自己布置得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失去时效性,也不管它是否已“黯然失色”,让它成为“永久的装饰”,还把这视为节约材料的好方法。其实不然,正由于它缺乏可变性,不能及时为幼儿传递一种新鲜的教育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它失去原有的兴趣,对它“视而不见”。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发挥环境创设活动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氛围,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呢?我园对环境创设尤为重视,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创设心得:
1 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科学化、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
当家长接送幼儿时,幼儿会很兴奋地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某某的,这是谁谁的……家长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无比自豪。这样创设的版面环境在无意中成为家园联系的桥梁。应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以幼儿为主的版面时应以幼儿作品为主,教师创意为辅,教师的创意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丰富的环境对3~6岁的幼儿而言,是会说话的。孩子不仅受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积累直接经验,而且还与环境互动,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孩子们的作品布满墙面和教室,使孩子感受到“这是我们的教室”的温馨和亲切!
2 让环境随季节、时令变换
不同的季节、时令,周围环境事物都会在不断的变化。通过变换不同的环境让幼儿感知季节时令的转化和更改。如:春天来了,先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感知春天,再进行制作活动,幼儿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绘画、剪贴出相关的作品。“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都是环境布置的重点,这些突出的带有明显季节特征的作品让幼儿一目了然,并由于亲身的制作体验而记忆深刻。
3 让区域环境生活化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半成品和成品材料,并投放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材料。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内容,将他们蕴含在区域、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科学区内收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幼儿对科学的概念是抽象的,当自己亲手播种科学的时候,教师毋庸多说,幼儿就会收获良多。在图书区投放大量的科技图书,投放名人、伟人的图书、图片及资料照片。图文并茂,深深感染着幼儿。在角色区投放若干生活用品——酸奶瓶、卫生筷、果冻盒,易拉罐、小玩具……丰富认识社会的经验,实际交流体验生活的乐趣。在音乐区投放世界名曲,优美儿歌、VCD等,耳染目儒。在操作区投放各类纸张、彩笔、油画棒、铅笔、剪刀、胶水、广告色等,手脑并用。幼儿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完成与主题相符的内容,教师抓住机会引导被激发好奇心的幼儿,一起研究,共享发现的快乐,而不要让他们盲目探索,更不能给幼儿错误的概念。幼儿在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学学做做,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目的。
当区域环境生活化时,孩子周围就形成了一个自主宽松的认知环境,他们在交流中思想进步,在合作中动作迅速发展,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 让环境动静交替
所谓环境动静交替,就是把版面布置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版面上已布置了春天来了的画面,再结合主题知识,引导幼儿学习种植“小豆豆发芽了”,教师每天带领幼儿观察记录豆豆的生长情况,豆豆发芽了,豆豆长叶了,豆豆长大了……在自然角让幼儿主动观察会变的小蝌蚪,是先长后腿还是长前腿,尾巴在长出前腿后还有没有等等。这样的环境动静交替,幼儿充分感知万物始于春,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在与环境,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步产生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掌握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怎样思考、表达和主动建构经验,体验了探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
全国特级幼儿教师应彩云在《孩子是天,我是云》一书中写道:“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环境吸引着幼儿,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使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环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同时也展示着他们的点滴进步。环境虽小,却展示着智慧,滋润着心灵,探索者成长。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前体验着快乐,炫耀着成果,欣赏着自己的美满世界。
总之,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经过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我们应该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让有限的活动环境成为幼儿无限成长的阶梯。
参考文献
1 成功教育,2008(08)
其一、只求美观,强调环境装饰性摆设。有的幼儿园在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高档的壁画,这些“高高在上”,缺乏童趣和童真,过于成人化的“精品”,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试问这种毫无意义的墙饰怎能为环境教育主体的幼儿服务呢?显然,这与身高仅有一米左右的幼儿是完全不合理的搭配,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主体白白失去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再漂亮的墙饰也只能是孩子们眼界以外的摆设。
其二、形式单一,忽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当营造一种美好和快乐的氛围,以此激发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喜欢与其中的人、事、物交往,而有些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为了不让幼儿加以“破坏”,有的老师还硬性规定只能看不能动,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点辍。这样,严重缺乏可让幼儿参与的活动变化的内容与机会。
其三、一成不变,轻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些老师为省时省力,节约装饰开支,一学期甚至一年才搞一次环境布置,不管自己布置得是否有教育意义,是否失去时效性,也不管它是否已“黯然失色”,让它成为“永久的装饰”,还把这视为节约材料的好方法。其实不然,正由于它缺乏可变性,不能及时为幼儿传递一种新鲜的教育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它失去原有的兴趣,对它“视而不见”。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发挥环境创设活动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与主题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氛围,让环境创设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呢?我园对环境创设尤为重视,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环境创设比赛活动,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创设心得:
1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使环境科学化、艺术化
幼儿每次的作品,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儿作品“太阳花”,我先用纸板制作了一棵大树的树杆,再用彩色卡纸做出两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导每个孩子的花儿错落有致地粘贴在树干的周围,一幅凝聚全体幼儿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棵“太阳花树”,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互相欣赏着、议论着,在不知不觉中将个人融入了集体,既分工又合作,不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
2 让环境随季节、时令变换
不同的季节、时令,周围环境事物都会在不断的变化。通过变换不同的环境让幼儿感知季节时令的转化和更改。如:春天来了,先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感知春天,再进行制作活动,幼儿会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绘画、剪贴出相关的作品。“黑黝黝的小蝌蚪,带剪刀的小燕子,嫩嫩的小草,黄黄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来了的美丽图画。同样,夏季的粉荷盛开,绿树红花,秋季的硕果累累,黄叶飘飘,冬季的白雪皑皑,大地苍茫,都是环境布置的重点,这些突出的带有明显季节特征的作品让幼儿一目了然,并由于亲身的制作体验而记忆深刻。
3 让区域环境生活化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半成品和成品材料,并投放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材料。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内容,将他们蕴含在区域、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科学区内收集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幼儿对科学的概念是抽象的,当自己亲手播种科学的时候,教师毋庸多说,幼儿就会收获良多。在图书区投放大量的科技图书,投放名人、伟人的图书、图片及资料照片。图文并茂,深深感染着幼儿。在角色区投放若干生活用品——酸奶瓶、卫生筷、果冻盒,易拉罐、小玩具……丰富认识社会的经验,实际交流体验生活的乐趣。在音乐区投放世界名曲,优美儿歌、VCD等,耳染目儒。在操作区投放各类纸张、彩笔、油画棒、铅笔、剪刀、胶水、广告色等,手脑并用。幼儿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活动,完成与主题相符的内容,教师抓住机会引导被激发好奇心的幼儿,一起研究,共享发现的快乐,而不要让他们盲目探索,更不能给幼儿错误的概念。幼儿在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学学做做,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目的。
当区域环境生活化时,孩子周围就形成了一个自主宽松的认知环境,他们在交流中思想进步,在合作中动作迅速发展,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让环境动静交替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 幼儿教育 儿童发展
正文:
一、幼儿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 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为幼儿的生长、发展所提供的场所,条件以及对幼儿产生的各种心理影响,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不包括幼儿园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
(二)儿童发展的概念
幼儿指 3―6 岁范围内的儿童;身指身体;心指心灵,精神。幼儿身心发展指 3―6 岁的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亲身的参与、体验,进而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经验的愉悦过程
(三)幼儿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充分体现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风格和特色,是办园灵魂与形式的具体体现,不仅对幼儿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幼儿每天生活的班级的环境对幼儿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班级环境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班级环境创设可以折射教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把握程度,教师对环境与幼儿的关系的理解能力等。虽然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去评估、测量有效的班级环境到底对幼儿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有效性的班级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却是重大的。
1、有效性环境创设能扩大幼儿的认知
环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标,把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以目标为依据,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环境。创设有效班级环境,教师和幼儿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扩大了他们的认知。
2、有效性环境创设可培养幼儿动手参与的意识与能力想让环境创设发挥有效性,必须充分意识到环境创设互动性的特点。环境创设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教师引导幼儿来创设的一个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支持,给幼儿动手动脑的机会与权力,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之中,所以有效的环境创设必然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参与的意识。通过自己动手参与,幼儿更愿意与环境进行互动交流,让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体验成功感,培养自信心。
3、有效性环境创设可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有效性环境创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纳以及动手装饰制作等过程,必然会对创设出的环境更加珍惜与爱护。同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幼儿意识到很多废旧材料都可作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一种资源,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有效性环境创设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出的班级环境,是幼儿每天生活的场所。班级内的每个角落,每处环境幼儿都可以进行欣赏并与同伴交流。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制作过程就是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与感染的过程,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创设环境,这实质上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审美表现的机会,幼儿对环境创设的观察、欣赏与评价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
(一)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说明环境的创设、布置一定要让幼儿参与进来,有幼儿的思想和主张。只有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才可使环境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能更好的对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认识和认知。“做”是儿童的天性,“做”可以使儿童获得更为直接的经验,通过学习探索世界,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形成动手的兴趣,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规律是不同的。 面对 3―6岁的幼儿,要创设最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环境,让环境与幼儿进行积极互动与交流,先要弄清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岁幼儿有强烈的依恋情感并表现出强烈的模仿性。所以刚入园时,幼儿会出现入园焦虑。而四岁幼儿,爱说、爱问,能够自己玩或与小朋友玩,不必家人陪在身边也会玩得很开心,还能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五岁的幼儿喜欢观察,动手操作,还喜欢尝试探索。因此,在进行班级环境区域创设时,也应考虑这一特点,在小班的区域中可以投放幼儿自己家中带来的心爱玩具,让他们有一种依恋,安全感。而中大班幼儿的区域中,对一些游戏性的规则就应明确清楚,让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孩子的身心是随着年龄的递增而迅速发展的。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心理特点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以便创设更适合幼儿的班级环境。
(三)有效利用室内资源
区域活动的划分应当顺应幼儿的兴趣合理安排、区分,让每一个角落都说话。从幼儿的眼光出发,你会发现,还有很多资源被我们所忽略。在我的教室里就有一个十分特别的区域就是平日被我们所忽略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希望被别人发现。我们在语言区里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角落,铺上软垫,摆上小沙发,避开所有人的目光,安安静静的悄然置于一角。这个看来“普通”的角落很受幼儿欢迎。
小结: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这就意味着广大幼教工作者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大局意识,要充分利用环境这种教育资源,着重考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结合本园的实情,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探索优化,使环境真正发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英.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J].小学科学:教师,2011,(5).
[2]孙娟.幼儿园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J].考试周刊,20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