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6 14:57:27
序论:在您撰写光伏产业优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朝阳产业的现实迷局
从市场来看,光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未来市场将会呈现指数增长。但短期内,产业仍将承受较大的供给压力。据赛迪智库光伏所不完全统计,全国156家电池组件企业2011年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5GW,预计2012年产能在40GW以上。欧盟2011年9月份的报告也显示,2012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到80GW,我国占据超过50%的份额。与快速增长的太阳能电池供给量相比,光伏需求量增长则显得相形见绌。据2011年6月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对2011-2015年的市场需求量预测数据,2012和2013年光伏市场需求在30GW左右,因此仅当前我国的产能已可满足未来2-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远不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2012年这一市场仍将承受价格和整合压力,一批不具备竞争力或贸然进入光伏领域的光伏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整合或淘汰。
对于德国、美国等国家的高额光伏终端补贴,许多中国企业以为掘到了无尽的宝库,一时各地对上马光伏生产线趋之若鹜,但定价权的旁落无疑埋下了价格跳水的隐患。事实证明,对所有的光伏企业来说,2011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欧美主要国家相继大幅削减光伏补贴、欧债危机、光伏产品价格急速下滑,使得绝大多数光伏企业陷入亏损的境地,破产的光伏企业更是多不胜数。此外,中国光伏企业还要面对美国政府的“双反”调查,过着心惊胆战的生活。
全球最权威的电子行业研究机构IMS Research关于光伏产业的最新季报显示,快速下跌的光伏组件价格将导致2011-2012年全球光伏行业收益萎缩。光伏组件的过度供给和剧烈的市场竞争已致使2011年组件价钱敏捷下滑。尽管组件出货量持续增加, 2011年收益仍削减了10%,2012年预计还会持续降落。我国在光伏产业产业链上处于中间环节,前端(核心技术)、后端(市场)在国外。内蒙古正是在这个中间环节的前端——光伏组件材料的生产环节。由于近两年以来国内光伏组件制造环节的恶性竞争,成本失控,价格过快下降。对于许多尚未形成规模的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商造成生存压力。全球最大的10个光伏组件制造企业我国就占有8席。同门PK,产能过剩,我国光伏产业自酿困局(参看图1)。
行业洗牌 全产业链优势凸显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太阳能开发利用给予高度重视,并制定了《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近年来,太阳能技术、产业和应用取得了全面进步。2010年,多晶硅实际产量45000吨,自给率从2007年的10%提高到2010年的50%;自2002年以来,我国太阳电池产量均以100%以上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2010年产量 8.7GW,占到世界总产量的50%,连续四年产量世界第一,商业化晶体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接近19%,硅基薄膜电池商业化最高效率达到8%以上,生产设备也已经从过去的全部引进到现在70%的国产化率。2009年,我国政府开始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通过光伏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带动国内太阳能发电的商业化进程和技术进步。2010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500MW,累计装机达到800MW,500kW级光伏并网逆变器等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并网光伏系统开始商业化推广,光伏微网技术开发与国际基本同步。这些都为我国光伏企业打造全产业链优势提供个政策和技术前提。
根据工信部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大大提高了准入门槛,最低资本金比例、环境条件要求、项目每期规模、还原电耗等方面均有更为苛刻的要求,相对而言,一批多晶硅小企业不得不对即将出局的尴尬。从光伏产业界一度“拥硅得天下”,到多晶硅产业爆出产能严重过剩、遭遇金融危机价格惨跌,2011年多晶硅产业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逐步结束丛林混战局面。在这个行业,仅有少数的几家是大户,多晶硅厂商中80%都是小企业,其中多数都是瞅准了这几年光伏产业的火爆局面不惜重金进入这一领域的。这些企业的产能普遍在百吨规模左右,对照这次的准入条件,在规模和能耗上基本上都没法达到要求。如此一来,那些具备规模优势的一体化厂商更有可能在成本竞争中胜出。目前我国高质量的国产多晶硅依然短缺,所以“产能过剩”一说并不成立,多晶硅提纯环节仍有20%-30%的毛利润率。该次提升准入条件,令相关龙头企业直接受益。内蒙古引进的大型光伏生产企业获益更多。为了引导多晶硅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次《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在能耗、环保及生产投入方面提高了门槛。
关键词:光伏产业;分布式光伏发电;可持续发展;中国
作者简介:吴琦(1981-),男,山东莱芜人,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北京 100053)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97-02
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以来,能源的重要性逐步显现,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需求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枯竭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自1990年起了四次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环境问题,而能源消耗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则是引起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3]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4]在当前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以煤炭为主体能源的格局不会改变,这将严重制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举措。[5]
光伏产业作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产能和产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也进入世界前列。但由于当前欧美市场需求增速放慢、国内应用市场开发不足、企业产能严重过剩、技术创新能力较差等问题,我国光伏企业普遍进入了生产经营的寒冬期,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颖的能源供应模式,将会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光伏发电的优势与制约因素,也决定了光伏发电发展应用更适合分布式。[6]我国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也为分布式能源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我国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需求仍面临刚性增长,同步进行的区域总体规划和分布式能源规划,将使建设更多的区域型或大规模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成为可能,为实现能源体系变革和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因此,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推进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概念及特点
1.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概念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建在用户需求侧,通过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有别于集中式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当地发电、当地并网、当地转换和当地使用,有效解决了光伏发电的并网问题,以及长距离输电的损耗问题。但大多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也需要公共电网的支撑,否则就无法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2.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具备如下特点:
(1)较小的输出功率。光伏发电的模块化特点,决定了光伏电站的规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同时项目经济性却不受影响。相对于动辄几十万千瓦乃至几百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大都控制在在数千千瓦以内,但投资收益率并不会低于集中式项目。
(2)较轻的环境污染。除了需要考虑分布式光伏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的协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噪音,也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3)可部分缓解供电紧张。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用电需求最高的白天出力最高,但是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较小,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的供电紧张状况。
(4)可实现发电用电并存。集中式发电是升压接入输电网,仅作为发电电站而运行。而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接入配电网,发电用电并存,且要求尽可能地就地消纳。
二、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1.发展现状
我国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示范项目,明确规定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贴。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我国分布式光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到2011年年底,我国光电建筑示范项目装机规模已达30万千瓦,“金太阳”工程的装机规模也已超过117万千瓦。而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要达到1000万千瓦。2013年,国家电网继2012年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政策之后,再次《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用户自己装置光伏发电设备,国家电网可以为其接入电网,发电量可以自用,多余部分也可以上网卖给电网。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已受理分布式光伏报装业务119件,发电容量33.8万千瓦。
2.面临问题
现阶段,我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
(1)从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来看,供能企业若依赖单一能源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会受到地域、环境、成本等方面的限制。
(2)从运营方面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划设计、施工规范和运营标准等尚不健全,可能会导致后续问题的集中显现。
(3)在并网和配电方面,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和配电均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分布式供应与集中式供能之间调配困难,难以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不稳定的缺点。
(4)在发电业务许可方面,按照国家规定,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尤其是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存在法律规定与现实需要不符甚至相悖的问题。家庭分布式光伏主要用于自发自用,项目容量小且分散,不具备成为从事发电业务的法人主体的资格。因此,如果套用集中式发电的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尤其是家庭用户可能会因为经济性和便捷性的考虑,放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三、我国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对策措施
1.开拓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
鼓励各类电力用户积极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做到“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优先支持在电价较高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大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支持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和居民社区等建设小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2.加强分布式光伏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
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需要,编制并执行国家及地方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规划。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全国规划与地方规划、发电与配电的协调发展。根据当地电力市场规划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需求,合理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
3.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
制定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行业规范,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市场秩序,避免恶性无序发展。健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构建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监测体系,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监管力度。
4.加强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相适应的电网建设
督促电网企业加强与分布式光伏发电配套的电网改造和建设,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网接纳能力。对于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电网企业负责接网及公共电网改造。对于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电网企业负责公共电网改造。
5.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并网运行服务
督促电网企业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程序,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及运行的监管力度,构建简捷高效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系统,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及时并网。
6.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价和补贴政策
根据当地的光照资源禀赋和生产建设成本,分区域制定分布式光伏电站上网标杆电价。建立并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补贴支付制度,电网企业按月向项目转付补贴资金,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落实到位。
7.建立健全扶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金融机制
鼓励金融机构出台适合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信贷政策,创新有利于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企业、机构、社区和家庭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技术创新。
8.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土地政策
对利用建筑物等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满足国家相关要求的情况下,简化项目申报和建设管理的相关程序。对未利用土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土地主管部门可以在土地规划、计划安排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
9.促进分布式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
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等途径,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配电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
参考文献:
[1]Mohan Munasinghe.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SED):Issues and Policy[C].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1995.
[2]Li Zhidong.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energy strategies in China[J].Energy Policy,2010,38(5):2149-2160.
[3]Bwo-Nung Huang,M.J.Hwang,C.W.Yang.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growth revisited:A dynamic panel data approach[J].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7(1):41-54.
[4]British Petroleum(BP).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Full Report 2009[R].2009.
[5]江林.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国内外政策分析与启示[J].江苏电机工程,2013,32(3):66-68.
关键词:有机栽培;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S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17
1 丰城市富硒农业示范区简介
硒(Se)是一种稀有分散元素,由于富硒系列农产品有抗衰老抗氧化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求购者络绎不绝。丰城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市”,水稻种植曾一度成为该市农业的传统支柱产业。从2007年开始,该市以独特的眼光,超前的理念,以中国生态硒谷展示中心为基点,在周边382.5hm2的范围内打造一个核心作为丰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内已建成了20hm2富硒有机水稻标准化精品示范区;以全市500多km2、辐射全市十几个乡镇的富硒土壤为资源优势,致力开发生态硒谷产业,打造培植一种富硒养生文化。一系列富硒产品冲出全省、走向全国,“中国生态硒谷园”、“中国养生硒谷示范基地”、“中国长寿之乡”等国字号荣誉纷纷冠之于丰城。
2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集成推广
2.1 因地制宜,选好秧池
选取有机水稻种植的位置是一个基本的任务,是培育壮苗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秧池的选址应该在排水方便、畅通以及相对较高的地形之中,其主要功效是防止渍涝影响幼苗根系的发展,水稻秧苗的栽植池要相对平坦,保证正常生长,幼苗平衡增长,大小一致。秧池壤土适当,选取松散的土壤,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5%以上。土壤要有良好的团粒结构,能够促进幼苗健壮成长;入冬前要翻耕土壤,使土壤冻融风化。
2.2 理好秧池,适时播种
通常在5月中旬要做好积酥土的准备工作,沟宽适量,沟有相同的深度,保证灌溉和排水通畅。拉线放样开沟做畦,畦面约2m,1.5m净宽,畦面宽一点两侧,方便铺上无纺布育苗托盘。先干的全整畦,然后进行放水、平整土地,最后晾干秧池水分。
水稻机插秧播种时要依据前茬水稻生长时间来确定,然后根据水稻品种生育期、抽穗期、插秧机的栽度等一系列因素综合权衡后进行确定。
2.3 提高播种质量,配好营养土壤
在装盘前15d左右,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均匀搅拌(每采用酥土100kg和壮秧剂0.8kg/667m2),进行堆闷。播种时要进行拉线排盘,保持盘面平整性,每个秧盘装营养3.5kg左右的底土,用小木板刮平,使盘内底土保持在1.9cm左右。
2.4 加强田间管理,控制病虫为害
2.4.1 病害防治
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是恶苗病、纹枯病、稻瘟病以及稻曲病等。疾病预防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等措施,科学水肥的选择,以提高水稻抗性,改善田间气候条件,有效地减少疾病发生。在更严重的疾病的情况下,由生物农药控制即可。
2.4.2 虫害防治
农业防治:对水稻进行健身栽培,提高植株对害虫抗体,增强水稻对虫害的自身抵抗能力。
物理防治:在田间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可以降低趋光性害虫的危害。此防御方式适时于6月中旬以后,且晚上天黑之前开始。
生物防治:建立健全准确的病虫害预报预警系统,加强有害生物监测,做到病虫害及时发现并进行及时控制;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控制;进行药剂防治,通过生物农药和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3 产业化开发途径
依靠科技研究项目。加大对农业示范区科研经费的投入,开发和支持有机农业生产,引导和促进有机水稻生产的发展并建立标准化的水稻生产基地,借助市场的平台,利用 “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发展链条,把有机水稻与现代化市场经营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基地有机栽培的稻谷的市场价值,增强基地有机栽培稻谷的市场竞争力,建立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企业在产前必须通过适当的规划,对农民种植的品种及规模设置规格,订货销售合同,提供研究和推广服务,远距x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以及交付和技术指导;并由该公司负责收购和销售产后整理。
4 结束语
为吸引广大农户种植富硒有机农业,丰城市农业部门必须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搞好富硒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将富硒农产品生产的技术环节宣传到每一个种植户。此外,进一步加大对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植力度,鼓励他们做大做强富硒产业,从而进一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丰城市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仕明,韩宏宇,姜明海.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4(3).
[2]夏元兵,戚士章,冯军.寿县标准化水稻育秧工厂建造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
为推动石墨烯技术创新,研讨石墨烯在智能手机、新型显示、锂离子电池、太阳能光伏等下游领域产业化应用路径,推动石墨烯应用技术发展,2016年1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重庆组织召开“石墨烯应用技术研讨会”,来自重庆墨希、深圳石墨烯研究院、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华为、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比亚迪、宁德时代、南车新能源、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12家企业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参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郭坚参会。
重庆市经信委重点介绍了重庆市在推进石墨烯技术研发及应用方面开展的工作,其他参会单位分别就当前石墨烯技术发展、本单位研发进展情况及未来研用结合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认为,石墨烯作为重要的新材料,在智能手机、新型显示、锂离子电池、太阳能光伏等电子信息行业多个重要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当前石墨烯材料仍处于产业化应用初期,在上述领域大规模应用仍需开展大量工作。
会议指出,石墨烯材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大规模应用,应与下游需求紧密结合,注重材料研发、产品设计、制备工艺等环节的统筹谋划,构建产业生态新模式,打造需求牵引、同步研发、紧密耦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石墨烯材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尽早应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将持续跟踪石墨烯技术发展情况,引导石墨烯生产企业与下游应用企业、研发机构深入合作,推动石墨烯加快产业化应用。
世纪证券指出,从石墨烯产业链来看,目前上游涉及石墨矿资源的上市公司:中国宝安、方大碳素、烯碳新材,具备石墨烯制备设备和系统:烯成科技(德尔未来持股20.34%);中游制造石墨烯薄膜的上市公司:二维碳素(新三板)、华丽家族旗下子公司重庆墨希,德尔未来参股公司烯成科技,与北理工大学共同开发石墨烯薄膜产的东旭光电等;制造石墨烯粉体的上市公司:第六元素(新三板)、华丽家族旗下子公司宁波墨希、烯碳新材、中泰化学、正泰电器等;下游涉及石墨烯应用领域上市公司包括:锂电池材料(中国宝安、南都电源)、散热材料(新纶科技、悦达投资)、电线电缆(中超控股)、油墨涂料(乐通股份)、超级电容(江海股份)、触控屏(莱宝高科)等。
(来源:证券时报网)
关键词:知识产权服务业;南沙自贸区
一、分析框架
(一)发展优势(Strength)
1.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内容日益丰富。
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设施日渐完善,有利于共享产业内的各种资源,有助于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公益化和商业化的健康发展。我国已打造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建成1个国家专利数据中心和47个地方专利信息服务网点、21个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42家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67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75家专利工作交流站,开通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热线。再者,服务内容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大服务领域,为行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2.知识产权、信息、咨询、质押融资等服务快速发展。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各行业分工链上的,各服务在产业链上分工协调,协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功能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信息、转化应用、质押融资、维权援助等内容,行业内中介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投融资机构、预警服务机构、评估机构等企业快速发展,大力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深入发展。
(二)发展劣势(Weakness)
1.规模小、体系不完善,缺乏国际竞争力
由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总体规模还较小,缺乏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法人主体;就整体来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很多领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或完整的产业链,以知识产权信息链为例,政府为地方专利信息网点提供的主要是整块的数据信息,在信息挖掘和利用方面还不系统和深入,各地方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因专利信息资源开发不够、专业服务人员不足、提供深层次服务的能力有限等问题,没有形成有效、长效的集成共享机制,使得产业无法进入高速发展道路,缺乏国际竞争力。
2.服务层次低、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能力弱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现状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业务以代企业申请专利、商标等相对单一的服务内容为主,高水平、高层次的服务比较少。由于服务内容单一,进入门槛低,中介机构一哄而上,为争夺市场,竞相采取低价策略。低价竞争,一方面会造成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另一方面服务机构为了保本盈利,只好降低服务档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端人才不集聚
知识产权服务业对人才具有高度依赖性,核心人力资本的培育是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前阻碍知识产权人才涌现的因素除了历史原因,主要表现在人才机制、人才结构和师资力量三个方面,三方面的欠缺、结构完善的不足都亟需加强。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充分的政策支持
随着南沙自贸区的建立以及《方案》的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将被进一步落实。另外由于在自贸区内政府相应职能的改变,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都会导致在自贸区内对于一些相关政策能够更好的实施。如广州市知识产权相关机构在2012年下发的《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相信会在自贸区内得到更好的执行。
2.巨大的市场潜力
南沙自贸区的建立减少了国内关税壁垒以及进出口贸易摩擦,相对地减少交易成本,同时在《方案》中提出的要加快建立总部经济以及新型贸易业态,这些都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
3.人才的集聚效应
自贸区的建立,必然能为自贸区,为广州以及中国带来更大的红利与机遇。这都会吸引更多的国外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的人才进驻自贸区,为知识产权服务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内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国内外竞争加剧
自贸区的建立,放开了门槛,国外成熟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相关企业进驻南沙自贸区,国外企业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会对国内企业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竞争态势。
2.开放程度的提高导致不可预测风险增加
自贸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全新的尝试,开放程度提高,但我国尚缺乏相关经验,面对风险较难做出准确预测。
3.自然资源的稀缺导致商务成本的上升[5]
上海是一个自然资源稀缺的城市,经济发展受到土地、能源等资源的约束和环境容量的限制日益明显。土地资源稀缺导致的高房价对高素质人才具有挤出效应,土地价格高涨导致写字楼高租金、交通拥堵、生活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集中表现在商务成本的大幅上升。
二、结论
1.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法律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根据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完善的法律规范是产业发展最基本的保障机制。当前,立法滞后仍然是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需要借鉴国际惯例和国外经验,根据国内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另外,要不断深化南沙自贸区行政体制改革,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建立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
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动知识产权资源集聚
当前国内知识产权服务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尤以高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现象严重,成为该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为此迫切需要加快行业人才建设。重点培养从事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咨询、诉讼和专利检索等实务工作的专业人才;加快培养懂专业、懂外语、懂法律、熟悉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尽快形成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结构合理、能与自贸区内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3.大力发展市场化、品牌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构建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使其品牌优势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建议在南沙自由贸易区试行期间制定有利于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融资、财税等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一批服务规范、诚实守信、专业化程度较高、有发展潜力的知识产权服务骨干机构、企业,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同时防止少数职工索取过高的安置费,根据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和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改组转制企业职工安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穗府〔1994〕103号)以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广州市企业关闭破产转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穗府办〔2000〕20号)的有关规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我市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政府资助标准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政府资助职工安置费用的范围,是在本市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期间,经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列入需政府资助职工安置费用的关闭破产企业。
二、政府资助职工安置费用的限定标准。
(一)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标准。
1.企业对职工经济补偿基数的最低标准,参照1998-1999年度广州市社会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市社会平均工资的60%),取其偏高限,定为800元/月。企业按照劳动部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计算的职工经济补偿基数不足该标准的,按800元/月的标准补偿,并按此标准计算政府资助费用。
2.政府资助企业职工经济补偿基数的最高标准,参照1998年和1999年广州市社会平均工资,取两年社会平均工资均数的中低限,定为1200元/月。
企业按照劳动部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计算的职工经济补偿基数在800-1200元/月范围之内的,按企业实际补偿基数核算政府资助费用。
(二)离岗退养人员的移交费用按下列标准计算:活动费3000元/人,退休前及退休后5年的医疗费每月200元/人,退休前养老保险费243元/月,退休前生活费578元/月。
(三)退休人员的移交费用按15000元/人标准计算。
企业按照上述标准计算职工安置费用。企业及投资主体自筹资金来源确有困难的,根据《关于广州市企业关闭破产转制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穗府办〔2000〕20号)的规定,按照“三家抬”的原则,由政府资助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及超标准部分费用由企业或投资主体自行解决。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核心体现在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之间。
随着光伏产业发展不断深入,产业逐渐进入微利时代,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将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力之一。
光伏产业园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载体,通过产业集群效应,促使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集中在一起分工合作,以实现规模效应、资源和信息的优势互补,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未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体现在产业园区间或是产业集群间的竞争。安阳市紧抓光伏产业大发展的机遇,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契机,及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高规格建设光伏产业园,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势光伏企业,为该地区光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迅猛,园区也应做好随时应对挑战的准备。
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高收益增长空间,已成为企业战略转型的首选。特别是2010年光伏行业的高回报率,使得我国已有的光伏企业纷纷加大产能,部分企业产能已经达到GW级,我国一些大型企业也纷纷将业务向光伏领域转移。
同时,2011年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元年,基于光伏产业为朝阳产业,且对地方GDP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很多地方政府将光伏产业列为该地区“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建设产业园筑巢引凤,出台诸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落户。
目前已有近20个地区将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千亿元光伏产业园,企业和各地方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持续投入,不可避免地要引发一些问题:企业产能将会持续增大,竞争将会加剧。
另一方面,今年由于全球最大的两个光伏市场――德国和意大利政策的不稳定,德国将其光伏补贴的调整与3~5月份的装机量挂钩,意大利的光伏政策一直摇摆不定,再加上美国和欧洲爆发债务危机,使得光伏电站投资的融资成本高企,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不旺,而光伏产品供给却快速增长,后果即是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光伏企业订单大幅减少,企业面临断粮危机。产业发展也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此外,国外贸易保护主义者对我国光伏产业虎视眈眈,随时可能给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制造贸易壁垒。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光伏产业园区需及时调整战略,做好应对如下准备。
一是要立足地区优势,分析光伏产业发展趋势,找准产业发展空白点,引导园区使优势企业做强、专业企业做精、配套企业做足,增强园区企业竞争力,避免一味做大而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剧产业发展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