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现代化管理思想范文

时间:2024-03-25 14:51:18

序论:在您撰写现代化管理思想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现代化管理思想

第1篇

Abstract: The article and f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oothold native place, inherits with innovates,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e explores three aspects, has analyzed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thought development path and the rule dialectically, causes it to become educates practices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the instruction.

关键词:教育管理 思想 现代化

Key words: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Thought; Modernized

作者简介:王光辉,男,商丘市人,1973年出生,管理学讲师,主要研究行政管理学

一、关于继承与创新

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既割不断历史,又不能拒绝未来,“割不断历史”意味着一种继承,“不能拒绝未来”意味着一种创新和对现实的超越。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的思维形式体现着的辩证否定观,它把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统一于一体,把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统一于一身。教育管理思想是在“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运动中不断地向现代化逼近的。

二、关于立足本土和面向世界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一,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差异,民族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各异,教育的发展道路和教育管理实践的方式不同,因而作为对客观存在的教育管理实践的反映形式,也就有自己的特质。这就决定了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必然是“本土化”的东西。因而,我们努力探索的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

“面向世界”是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管理思想在向现代化的发展和演变中,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或多或少的受其他国家、地区乃至民族的教育管理思想的影响。这是客观的普遍的现象。其次,“面向世界”是指要密切关注世界各国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和新成果,总结别国在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概括出一般的普遍性的规律,以给本国的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提供借鉴和指导,加速本国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的进程。

三、关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教育管理思想作为对客观存在的教育管理实践本质的认识,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规律。首先,如何加强这方面思想理论的研究,我们认为应具备几个意识:第一,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管理实践中的核心问题是思想理论得以发展的突破口,看不到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就没有希望。比如,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了40多年,与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实现了最紧密的结合,高校也相应建立了自己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然而改革开放20余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扎下了根,它给原有的高校管理体制带来了冲击和困惑,诸如封闭办学的教育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原则之间的不协调;高校之间竞争的不平等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性原则之间的不协调;高校没有相应的办学自与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原则之间的不协调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研究探索乃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不竭的创造意识。教育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表现,需要我们具备置疑的意识和精神,敢于突破旧有的管理框架,超越旧有的管理思想,善于把的管理哲学同我国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先进的管理思想成果,开创我国教育管理思想变革的新时代。

第三,审慎的科学意识。科学的思才能产生科学的思想。教育管理思想如果要真正成为科学,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出经验主义的泥潭和摆脱直觉思维的束缚,把理性科学的思维建立在唯实、唯真、充分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尤其是教育管理实践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系统地抽象概括和超前的研究探索。

一.如果我们只顾教育管理思想理论的探索和研究而不使之下嫁教育管理实践,则不可能验证教育管理思想的正确与否,也不可能找到教育管理思想得以修正、补充、完善、革新的根据。二.教育管理实践发展所遇到和产生的新问题,不仅提出了发展教育管理理论的要求,而且还同时提供了发展教育管理理论的条件。教育管理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方法,为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材料和经验。教育管理实践还为教育管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确定了方向和新的内容。三.教育管理实践是检验教育管理理论正确性的标准。教育管理理论是在教育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现实教育管理实践的反映,但是,教育管理又是包含着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性、系统性活动,所以在教育管理理论指导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就会发现其不足,甚至错误之处,于是推动人们去不断修正和发展教育管理理论。

综上所述,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不仅仅是理论层次上的探索和研究,而更重要的是要把教育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某一管理思想再运用到教育管理实践当中去指导这个实践,验证其正确与否,并使之得到发展。只有某一种教育管理思想成为指导某一教育管理实践的普遍性的原则,才能说这种教育管理思想是科学的,是得到发展了的。正如唯物辩证的认识论一样,教育管理思想必须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地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思想;方法;现代化分析

一、现代管理思想是现代化管理行为的基础

现代管理科学是以管理实践为基础,吸收了诸多学科的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原则方法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现代管理理论对管理行为的现代化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必须以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为依据,才能加快其进程。

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是档案管理手段方式上的一场革命,更是管理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必须从我国档案工作的具体情况出发,克服思想上存在的落后观念和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代之以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思想,以此促进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发展。

从我国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实践看,首先应在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下,在制订了比较科学、周密的计划和方案的基础上,再来实施现代化措施和步骤,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一个档案机构中运用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全面考虑、综合平衡,才能最后确定。是采用缩微摄影系统还是光盘系统作为档案存贮现代化的手段,也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综合管理的问题,其结果仍然取决于管理思想现代化的水平。

二、档案管理组织机制科学化

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管理具有四大职能,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一个组织机构要达到优质高效地履行自身职能,必须在下述3个方面具有良好的机制。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要求档案组织也须具备科学的组织机制。第一,强化档案工作的计划职能,加强目标管理;第二,强化档案组织机制,提高组织效率;第三,加强领导职能,提高领导艺术。

三、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认到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

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功能,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档案管理史上的一大飞跃。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在档案领域占主导地位,给档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工作,须加速实现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如果档案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就会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者既是专业型人才,又是管理型人才,只有拥有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新型档案人才队伍,档案事业才能不断兴旺发达。

档案工作人员要熟悉档案业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掌握档案行业标准,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做好档案数据的录入工作,积极参与档案学术研究,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档案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职责,有义务将接收的所有档案运用计算机管理,丰富科技信息资源,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计算机管理档案既提高了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也促进了管理工作进一步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档案管理组织机制科学化

(一)档案组织管理方法

档案组织管理主要是指档案事业管理,包括对档案行政机构、档案业务机构的管理。从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基本的组织管理方法是行政管理的方法。

1.行政管理的方法。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通过运用有关行政法规、制度、计划、协调、监督等手段进行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是达到档案组织目标的主要方法。

2.经济方法。档案组织管理应注重经济效益,善于运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档案工作投入产出问题,在有效的人力、物力范围内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系统管理方法。档案组织从整体上看是国家社会组织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自身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运用系统方法应采取综合信息管理与反馈信息管理相结合。

4.预测方法。要通过对许多因素的分析研究,找出事物发展的未来规律。其基本步骤包括确定预测对象、收集有关资料、预测分析、建立模型、确定预测结果,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5.行为科学方法。档案组织管理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的管理。行为科学在国外又被称为组织行为学、组织与人事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主要研究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行为的因素,探索行为规律,提高控制能力。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

档案组织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可以运用的方法应是统计性、多样化的。除了上述方法外,法律的方法也是基本的方法。

(二)档案组织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运用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运用何种手段对档案组织进行科学管理,都要从我国档案工作的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并要考虑到下列要求:

第一,不同管理方法应相互协调、互相补充;第二,不同方法的使用要力求准确、客观;第三,要考虑其适用性,不同管理环节应采用相应的方法;第四,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第五,要注意经济型,尽量选择简便易行、投入较少的方法;第六,要特别重视管理方法的可操作性,即这些方法是可以投入实际运用的,而不单纯是理论的、空洞的。

参考文献:

第3篇

企业发展现代化管理思想

一、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系

企业管理模式即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为了顺利实现经营目标形成的经营框架,该种框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管理模式之外,还包含很多的内容,如企业自身技术路线、资源应用方式、组织结构优化模式等等,这些内容都与企业架构调整与组织调整相关。在现代社会,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与世界环境是非常复杂多变的,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并非实现盈利最大化,企业管理模式开始从传统盈利为中心转化为知识型与学习型发展模式。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本质就是让企业管理模式跟上现代化发展脚步,企业要想得到深入的发展,就必须要努力突破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管理瓶颈,综合而言,企业管理现代化包括三种内容:第一是,企业管理现代化这一概念是不断的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生产力角度上进行调整,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种适应时间与空间的新型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模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变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第二,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种世界范畴,不同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都要无时无刻的面对世界格局的变化,这些变化会致使企业出现质变,为此,企业必须要掌握发展时机,积极改革自身的管理模式。第三,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变革需要满足系统性特征,企业管理模式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依靠某个环节的完善就能够实现,这种变革是循序渐进的,不能随心所欲的更改。

二、管理模式视角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获取到发展,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自身的劳动生产力,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让自身的发展迈入科学化脚步,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解放生产力。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管理人员需要从自身的管理框架着手,对深层次结构问题开展调整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应该重视知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向,因为企业的发展以及可存续性,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的盈利实际上应该建立在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当中,只有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能够更多地重视企业的发展整体系统优化,才能够更好地让企业的管理功能发挥到更好的水准当中。因此,企业应该追求精细管理,为科学管理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从而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供一个重要的管理平台。另外,在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企业要避免盲目追求利益,看到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看自己应该如何在社会中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利用先进的科技水平,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对相关信息进行集中性处理,避免信息过于分散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根据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所阐述的“创新”的含义,管理创新,就是把新管理要素或要素组合列入企业管理系统,使之具有新的功能和创新活动并创新效益,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较为稳妥的表述,对企业而言,无论是进行具有全局性还是局部性的管理创新,其目的都在于变革和改良企业各类资源的配置方式,提高企业利用各类资源的效率,提升企业的效益水平,更好地适应当前及未来各种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实现企业未来的发展愿景。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创新。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创新可分为目标、计划、实施、控制、领导、组织、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的创新。按照组织的分类,管理创新可分为管理模式创新、竞争战略创新、业务流程创新、标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按照职能部门的不同,企业管理创新可以分为研发管理创新、生产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供应链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信息管理创新等等。

三、结语

企业要想获取到发展,就需要不断审视自身管理系统中存在的缺陷,让自身可以突破发展瓶颈。从这一层面而言,企业管理现代化属于典型的系统工程,会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大量的因素,必须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完善。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儒家文化;管理思想;体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K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2-0005-03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智慧,对现代管理活动有着极大的启示。挖掘、探寻儒家管理思想的源流,吸取儒家文化精神中的现代价值,推动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体育管理的融合、交汇,对体育管理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思想

1.儒家文化中以人为本、尊贤尚能管理思想

儒家认为,人作为万物之一而生存于天地宇宙之中,具有超然万物之上,最为天下贵的卓越地位和尊贵价值。因此,儒家十分重视人的因素,主张尊贤尚能、知人善任的管理思想。从“尚贤”方面而言,儒家智者深刻的洞悉了“管理之道,归于用人”的至理;从“择贤”方面而言,儒家主张选拔若干才、德兼备的人,《论语》中有“无求备于一人”,只要在品德方面大节无亏,在工作能力方面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并且忠于职守,勤于任事,即使有某些缺点该选拔的扔选拔,该重用的仍重用;从“用贤”方面而言,古时就有“知人善任”、“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原则,因才任使,像对器具一样,什么样的器具派什么样的用场。

2.儒家文化中的经、权管理思想

儒家的管理谋略最突出表现为尚“权变”的思想。力主“执经达变”的管理方略,不变的是“经”,“经”是管理的目的和原则,以“经”作为判断事物的准绳,仁、礼合一的仁道原则构成了“经”的内涵;变化的是“权”,“权”是管理过程的具体操作运用,以“权”来达到最好的决策。“执经达变”是管理的策略,其特点和追求在于实现和谐的管理境界。儒家主张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管理应及时分析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决策,采取措施,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决策的确立还要对管理要素的全面考虑基础之上,不拘泥于某种模式,亦不排斥某种模式,而是根据某种情形做出合适的选择。

3.儒家文化中礼、法相济的管理思想

儒家文化中极为重视“仁政德治”的管理思想,但在强调“道德礼仪”的管理方法的同时也主张采用“政令刑罚”的管理方法。孔子主张“德、法并用”,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荀子提出“礼”、“法”相结合的治国思想,“治之经,礼与刑”,认为礼治与法治相结合比单纯的法制有更多的优越性。礼实际上也包含了法的内容,在《荀子o.王霸》中有“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仲长统也强调“德教与刑法并用”,《群书治要》中指出“情无所指,礼为之检;欲无所齐,法为之防,越礼宜贬,逾法宜刑。”晋朝的袁淮言:“夫仁义礼之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故曰本之以仁,成之以法,变两通而无偏重,则治之至也”。礼、法相济、恩、威并施对于管理活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礼治与法治相结合,可弥补只有一种管理方法的不足,两者相互补充,使管理机构得以高效运转。

4.节用的管理思想

儒家文化也蕴含了极为丰富的“节用”思想。孔子谈到治理国家的措施时,明确地提出了“节用”管理思想。荀子在《儒效》中有:“凡事行,有益于理(治)者,立之;无益于理(治)者,废之。”《荀子・天论》中“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强本节用,开源节流,能过实现民众的富裕,增加国家的财富。元代金履洋人为“天地自有无穷之利,有国家者亦本有无穷之财,但勤者得知,怠者失之,俭者裕之,奢者耗之。故传之四语,万世理财之大法也。”

5.行政管理思想

在制定为政的方针政策时,儒家智者认为管理者应把握管理工作的总纲领,掌握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分清工作的主次,而不是去处理日常小事或从事被管理者所应从事的事情。荀子指出“主道治近不治远,治明不治幽,治一不治二。主能治近则远者理,主能治明则幽者化,主能当一则百事正。夫兼听天下,曰有余而治不足者,如此也,是治之急也。”及“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复之。”儒家特别重视管理中的责、权一致的理论,“正名”思想就是这一原则的集中体现。儒家所主张的“君君”、“臣臣”是指作为君、臣的道德和才能,君主和臣吏要各守其位,各行其权,不能逾越这种责、权一致的思想,就是孔子所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虽然儒家的行政管理思想是服务于当时的封建统治阶层,但仍对现代体育管理具有极大的启示。

二、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体育管理的启示

1.以人为本、重视人才是现代体育管理中的核心

以人为本、尊贤尚能的价值导向是儒家管理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体育管理的新动向。体育事业要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认真的选拔、培养人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能动性。体育的发展需要具备长远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的领导者,需要有一支综合素质高、训练经验丰富的教练员队伍,更需要有一批优秀的运动员,还需要有大量事业心强、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工作人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运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与管理部门“大胆选择,着力培养领军人物”有直接的关系;重视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对运动项目的训练规律有较高认识的教练员密不可分。优秀的教练员必然为国家培养大量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宽运动员的培养渠道,建立国家、社会、集体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尽所能。人是体育管理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在体育管理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才能科学、合理的任用人才,并且建立各种激励机制,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2.把握管理的“经权观”是现代体育管理的取得成效的保证

借鉴儒家的“经、权”管理思想,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顺应国际体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而制定了《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两大发展战略。针对两大“计划”在不同时期内体育发展的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计划、策略。为实现特定的奥运目标,根据竞技体育的制胜规律,准确预测,确立以奇材制胜、科学与经验相结合的选材方案;确立以新制胜、以特长制胜的训练原则,探索科学的训练规律;竞赛中有效的发挥本方的潜能,运用心理战的竞赛策略,采取有效的战术抑制对方。为保证“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加强对全民健身的研究,构建全民健身内容体系的,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体系,并构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因此,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管理战略的制定,到教学、训练计划的制定,管理者都需要做出合理的决策使之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3.礼治与法治相结合是体育管理的必经途径

儒家的“礼”与“法”相结合的管理思想运用于体育管理领域,对体育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几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体育法规、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这些法令、制度对于保证必要的体育管理秩序,调节体育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把体育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促进体育管理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体育法规、制度还不健全,必须健全体育法规、制度。此外,体育法规、制度的强制性、权威性特点决定了在体育管理活动中只运用法律的方法难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体育组织人员进行人生观及道德观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民主、法制纪律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能提高组织人员的素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掘人们的精神动力,管理效率必然会得到很大提高。在体育竞赛中用法律、规章制度来维持公平竞争是外在的、强制的,而用道德来维持公平竞争是发自内心的、主动的。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有的运动员、教练员在利益的驱使下,无视体育的法规与职业道德,做出一些越轨的事情,如使用兴奋剂、假球,黑哨等现象,运动场上蒙上了一层行为失范的阴影。还体育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已刻不容缓,加强体育制度和法规建设,把体育中的失范行为纳入到合法的轨道之上,同时使体育的职业道德深入人心,发挥体育法规与道德对体育的规范作用。现代体育管理应遵循“礼、法相济”的管理原则,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加强法制建设,将“礼治”与“法治”相结合运用于体育管理之中,对各项体育管理活动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节俭办体育的理念

在体育管理中要本着节俭的原则,注重管理的效益。在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可能把全部的物力、财力投入到体育事业中,投入到体育事业的财力是有限的。因此,体育管理者需要本着节俭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物力和财力,将其用到最需的地方,发挥有效的作用。我国对于足球事业的投入可谓之大,可我国的足球事业屡屡让人失望,体育管理者要重新审视“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财力,促进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举办奥运会给举办地留下是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长远的财富,国际奥委会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理念。雅典奥运会节俭的举办却依然给雅典带来了五十多亿的经济赤字,增加了雅典人民的经济负担。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给我国带来机遇与挑战,应探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模式,树立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体育大国形象。在体育场馆建设本着节俭的原则,尽量节俭开支,对于奥运会后将面临资源的闲置和场馆的维护给予高度的重视,让奥运会留给北京的是一笔财富而不是一种负担。体育管理者应本着节俭的原则,兼顾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之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5.加大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

我国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型体育管理体制,是在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体育结构单一的情况下,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我国的体育事业,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体育大国的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举国体制出现了许多弊端,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因而,体育管理者应借鉴儒家智者在行政管理方面成功的经验,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体制。体育行政部门应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为主。责、权、利相一致,每个在岗人员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顺利实现管理目标。此外,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级体育管理者要确立“敦本务实”的思想,以确保体育管理改革路轨不偏离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方向,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小结

借鉴儒家文化中的尊贤尚能的管理思想、经权管理思想、礼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管理思想、节用管理思想、行政管理思想运用于体育管理领域中,对于体育管理的各项活动以极大的启示。使我们不再盲目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而是挖掘、探寻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聚友.儒家管理哲学新论[M].济南:齐鲁书社,2003

[2]韩冬.曹莉.孙晋海.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李益群.谢亚龙.体育博弈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孙汉超.中国竞技体育得益于五大管理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2

[5]孙洪涛.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体育科学,1997,(5):27-29

[6]刘英辉.葛菁.古代管理思想对体育管理的影响[ 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8):26-28

第5篇

关键词:电子公文管理;电子政务;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4-0000-02

所谓公文,主要指军队、政府、单位等部门用于请示报告、下达命令的重要一部分。传统的公文归档工作,以纸质、手工操作为主,如果公文数目较多,可能造成查找与使用工作的效率降低。如果用户不能报出公文具体的标题、年份等,基于模糊的公文查询,基本无法实现。另外,由于纸质公文受到管理手段、维护手段等影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与局域网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公文管理的水平,大多数撰写公文也通过电子版本完成,因此公文管理也应以电子版为主[1]。通过现代化公文管理系统与传统方法有机融合,既可提高工作效率,也可将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进一步提高公文管理、维护、查找工作的质量水平,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现代化公文管理系统的应用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精准、快捷的传递方式正逐渐取替手工、纸质作业方式而存在。近年来随着各单位工作任务的加强,对“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及时性、准确性提出了更多要求。为了确保各种公文的顺利传输,同时提高信息保密性、准确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现代化公文管理系统应运而生。通过构建电子公文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实现公文传输,极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公文发放与传阅速度,降低纸质文件成本问题,确保各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工作流程的制度化、规范化[2]。由于各种业务的流程处理、公文处理以及审批等工作均通过网络完成,再加上强大的自定义功能支持,网上协同办公已发挥作用,以此保证文件流程的快捷、安全。

二、公文流转方式研究

公文流转是公文管理的核心问题,加强对公文流转的研究,提高公文流转效率、保障质量,具有现实意义。所谓公文流转,主要包括公文的编制、处理与管理等内容,处于公文从运转到传递、办理、存储、归档等整个周期中,遵循特定流转原则,发挥公文效应,提高工作效率。公文流转的根本任务与目标在于,及时、有效地编制、加工、处理、管理公文,为各种公务活动提供信息保障[3]。公文流转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公文编制;②公文传递;③公文管理;④公文处理;⑤公文归档;⑥公文使用等。公文流转已成为现代办公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之一,也是各个企事业单位实行公文管理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办公系统之一。通过公文流转状况,可直接体现单位的行政职能,因此也是办公自动化中的基本模块[4]。

以传统的公文流转系统来看,普遍存在管理不力、工作效率低下、监督职能不到位等弊端。因此,一个良好的电子公文流转系统,可有效提高单位办公效率,实现规范化管理。在公文流转系统中,应用现代化自动办公体系,面向各个单位,处理行政事物,实现了真正的无纸化办公[5]。对于各部门的信息、通告等,通过该管理系统进行传送;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上级指示、公告、审批公文等,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广泛交流与沟通,便于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计划,提高工作科学性、效率性。

三、现代化公文管理系统的实现

对于现代化公文管理系统来说,与传统的管理手段有所不同。为高效率、规范化工作提供支持。

(一)便捷的存储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务办公已经翻开新篇章,实现了自动化发展之路。随着电子政务办公的实现,各种公文通过光、磁等载体介入,打破传统存储空间的限制,极大提高信息的存储密度。所有公文中的电子信息都可以通过二进制数字式代码方法存储在网络空间中,再加上计算机超大容量的硬盘支持,解决了海量公文的存储压力问题[6]。另外,电子公文也可以通过离线、脱机等形式存储,无论是保存在磁带、软磁盘、硬盘还是光盘中,都缩小载体体积,便于携带与保管,同时增强信息存储密度,提高信息存储的安全性。随着CAD文件电子光盘的出现,再次打破了存储空间的局限,为现代化公文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更多空间与技术支持。今后,我国各种电子技术将更快更好地发展,给电子公文带来更多可存储空间,存储的安全性也将不断优化。

(二)精准的检索途径

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电子公文管理系统的应用,给公文检索手段提供更多支持与要求。电子公文的检索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公文目录,或者计算机中的机读目录,而是涉及到电子公文的具体目录与全文。显然,单一化的检索难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亟需提出一种适应公文技术特点的检索手段[7]。联机检索以及超文本检索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提高检索效率与精确度,即使用户检索语言模糊、没有检索策略,也可通过计算机系统,以人机对话的方式,结合逻辑思维习惯,对公文信息进行检索与浏览,以实现快捷检索目标。在构建电子政务过程中,涉及到各种信息资源的传输与转化问题,用户只有通过超文本检索或者联机检索模式,才能更好地保障信息应用效率,再加上电子公文信息整理职能的支持,极大方便了检索工作的实施。

过去,我国计算机档案的检索工作,以单机形式为主,或者在档案部门内部,计算机之间实现连接,以此保证公文内容不泄露,提高公文信息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这种方法的查询速度慢、精准性不高、不便于操作。通过联机检索与超文本检索方式,提高了检索手段的迅速性、便捷性,但是公文的任意篡改、泄漏、删除等问题不容忽视[8]。当前,一些部门采取元数据技术,在公文管理中嵌入元数据,通过系统完成著录工作,并要求在公文形成过程中,由形成者负责输入著录项目,提高信息准确性,为检索与应用提供方便。

(三)高效率的集成手段

在开展电子政务过程中,电子公文管理系统集合了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数字化优势,经过相关软件处理后,形成全新信息光盘或信息网络,改变了以往纸质办公中白纸黑字的呆板表现形式。通过图文、声音、动画等,提高公文的智能性与实用性,将公文信息更加直观、生动地下达到各个部门。通过应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电子公文,可支持全文查阅,利用互联网实现远距离的传输,确保上下级部门、同级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到单位公开的各种电子公文,通过网络查阅、局部输出以及全文输出等功能,更好地使用公文。通过强大的超链接支持,便于查阅各种信息。

(四)支持一体化建设

在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大环境下,很难明确划分公文和档案之间的区别、界限。基本实现全程管理原则,使得电子公文的收集、鉴定、归档与整理工作更加快速、简洁。在此背景下,公文管理更具价值。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优化了电子公文全部流程,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与电子公文处理工作融为一体,实现一体化管理模式,将传统意义的档案与公文两大管理阶段界限淡化。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可能一些单位仍存在形式上的文档一体化,误将文档一体化软件当做文档一体化,造成重复建设,需极力避免。实际上,若想实现真正的文档一体化管理,必须统筹安排电子公文流程,将电子公文的收集、鉴定、整理及归档等各环节均纳入电子公文管理系统,统一执行、统一管理。

四、结束语

总之,公文管理系统将不断发展与完善。一方面,通过跨平台的技术、集成信息等,与公文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文管理,将办公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确保各项公文审批迅速公布,避免任何内外干扰,在单位内部构建信息基础;另一方面,从公文的编制、审批、会签到签发、下发、归档、使用等若干环节,减少不必要的繁琐内容,优化流程,以先进的办公技术,支持公文管理系统的高效率、高质量,促进单位无纸办公。

参考文献:

[1]孔琳俊.基于WEB的无纸化公文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6)

[2]周春.基于J2EE的动态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沈阳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09

[3]李强.试论现阶段电子公文管理系统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2009(11)

[4]刘家真,程万高.我国电子公文文档一体化的障碍与对策[J].档案学研究,2008(1)

[5]詹晓阳,刘家真.论我国电子政务管理系统中电子公文文档的协同管理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8)

第6篇

关键词:儒家诚信 企业管理 人性化 道德诚信 制度诚信

过去,一些企业在诚信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注意到儒家道德诚信思想的价值,过度信任西方的制度诚信,结果导致人性化的缺失,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发展。由于没有认识到儒家诚信与其他伦理范畴的相异性,从而忽视了儒家诚信思想在促进企业员工人格平等、优化企业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积极价值。

1 儒家诚信思想的发展历程

1.1 儒家诚信思想的理论基础。孔子是先秦儒家的开创者。他是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而不是从人性的角度来思考诚信问题。他的诚信观主要源于天人关系和人人关系的体认和理解。孔子认为上天与人事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儒家以“天人合一”来描述这种关系;因为天人合一,所以人要相信上天,相信上天赋予人的道德和智慧。孔子自己对上天(天命)充满着无限信任,在逆境中仍然坚持着“知我者,其天乎”的道德信仰(《论语・宪问》)。对于上天赋予人的道德力量充满着信仰,这就是道德信仰。道德信仰不同于西方的神学信仰。西方神学信仰是以上帝为信仰对象,“上帝”是神学体系中产生的概念;而孔子的道德信仰是以“天”为信仰对象,“天”是在人学体系中形成的。这使得中西诚信观有显著差异:中国古代道德信仰不仅信仰上天,还相信人事。西方神学认为上帝创造人类、主宰人事、审判人命。所以,相对地说,在相信“人”上,神学信仰不及道德信仰。正是如此,孔子的诚信观不仅包括天人关系间的道德信仰,还有人人关系间的道德诚信。孟子、荀子都是从人性的角度来思考诚信的。孟子认为人性善是诚信产生的理论基础,诚信就是对人性的信任。与孟子不同,荀子认为人的本性中也有恶的因素,不能完全信任人性,如果不对人性加以规范和引导的话,那么就必然会造成诚信的缺失,所以,荀子主张通过改造人性来实现诚信。总之,儒家认为,诚信是在人学、人性论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诚信的培养和实现,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人性中善的因素,规范人性中恶的缺陷,从而实现社会中人文精神的提升。

1.2 儒家诚信思想的实现方式。孔子坚信道德信仰的力量,认为只有诚信之人才能取信于人,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因此,人不仅要信任他人,同时也要对上天有道德信仰。这就要求人们一方面需要通过“志于仁”的道德自觉的提升来取信于人,同时还要通过“克己复礼”的道德培养促进社会和谐。因此,诚信还可以运用于治国,孔子就曾主张诚信立国。如何做到这一点,那就要:“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孟子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善的,因此,人人都值得信任。他发展了传统“朋友有信”的思想,把“朋友有信”纳入五种基本的社会关系中去,推及到君臣、父子等人际关系领域。并提出了以“孝悌”为内核,以“义”为原则的诚信价值评判理论。这深化和提升了“朋友有信”道德诚信的社会价值。荀子处在战国末期,他比孟子更加现实地看到诚信缺失现象的无处不在。所以荀子主张不能完全相信人性,人性中也有弱点。但是,荀子与孟子一样,也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值得信任的人。荀子比较侧重于制度诚信,认为诚信的实现有赖于礼仪、法律以及教育的外在条件,并指出这些外在条件能够发挥作用,最终还是取决于将这些外在因素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诚信行为。

2 现代企业诚信管理中的三个思想误区

2.1 第一个思想误区。认为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价值是在道德诚信领域,在法制诚信方面略显不足,因此应当借鉴西方制度诚信来加强中国现代企业的诚信建设。这使得中国现代企业的诚信建设过分倚重于诚信的法律化、制度化。认为只要完善了诚信的法律规范、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手段,就能改善当前企业诚信的缺失。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可以在短时期迅速见效的方案,但从诚信建设的长远来看,这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措施。这是因为:首先,现代企业诚信的制度化建设也多是停留在诚信运行方式的制度化。比如主张建立诚信的可量化评价体系,可操作的赏罚体系,可追踪的反馈机制等等,这是必要的,但也是需要谨慎对待的。诚信制度化就是把诚信用外在的制度形式规定下来,其实质是把道德规范加上承认规则、改变规则和审判规则。但这样一来,道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特性,变成了法律规范,即使可称其为道德,也不过是道德须知之类的东西。其次,诚信的制度化使得规则、制度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概念,个人的道德修养最后会缩减成为一种性向。这种性向就是人对道德规则的奴化顺从。所以,在一定意义上看,诚信制度化就是对人性的剥离,严重背离了儒家诚信思想的人文精神。

显然,现代企业诚信管理要想走出既需要制度化又不能制度化的悖论,避免诚信管理背离人性化原则,就必须在一个更高的、更宽泛的文化背景中来反思诚信制度化。先秦儒家诚信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的基础上的,它认为诚信就是对人性的信任,是源于人性的坚定信仰,这为诚信行为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也就是说,儒家的诚信建设并不是要让人对诚信制度的奴化顺从。过分倚重诚信的制度化,就会造成诚信管理过程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和文化生产力的枯竭。

第7篇

一、概念

经济管理现代化就是使经济管理活动达到当今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水平,即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广泛利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一系列管理科学的现论成果,采用先进管理手段和工具,建立符合组织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从而使经济管理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1.经济管理现代化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追踪历史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都带来了管理科学和实践的深刻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步,变更了传统管理的方法,促进了科学管理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则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发展,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开发人的本性中的积极因素,使古典管理不断完成,向行为科学阶段不断靠拢;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变革,则推动着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大踏步迈进。现代信息传播和处理技术,导致了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新的变革,使管理指挥的有效性、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管理方式的民主性、管理组织的合理性、管理手段的先进性,都在更高层次上丰富了现代管理的内涵。

2.经济管理现代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专业化和联合化将会更加细致和广泛。经济生活的复杂化,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水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两个方面对经济管理现代化提出了客观要求: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不断变革,引起生产力的诸要素在新的水平和规模上的重组和配置,同时也不断改变着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式,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合理组织生产力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水平的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某些方面的变革,相应要求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与之相适应。

3.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提高经济管理效益的迫切要求。管理作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它与直接社会劳动形成一个整体。但管理劳动又具有不同于直接社会劳动的功能,它主要是把直接社会劳动协调组织起来,以较高的管理效率来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若要提高管理效率,就要是管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时期,我国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不少新技术、新设备,但是却往往生产不出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或不能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其主要原因不是掌握不了生产技术,而是管理方式方法落后,管理水平跟不上。特别是引进和建设中的盲目重复,不分轻重缓急,不从实际出发,不注意协作条件和可行性研究,造成大量资财的浪费,更是由于管理水平落后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改变目前我国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子,就要重视解决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把经济管理现代化放在首要地位。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并且各个方面的内容相关关联和依赖,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为了有效的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必须了解相关内容,并综合抓起,整体上促进经济建设。

1.思想组织现代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管理的思想要解放,组织要跟进,经济的活动应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保证管理的原则、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共识,达到共鸣,努力把自己的实践纳入到管理活动中去。从现在的管理活动中,我们也应不断关注时代的发展。管理组织是需要根据科技的进步而不断进步的,并随着生产程度的提高显现出新的特点,而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不断包括宏观调控主体,而且包括微观管理组织,这两个方面相扑相成。

2.人员专业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是现代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现在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精通本行,对经济理论与政策、法律法规、相关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都要懂得,这样才有利于管理的执行。

3.形式民主化。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得益于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由于管理民主化的扎实开展,同时促进了创造性的深化。管理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优势所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赋予了人民做主的权利,也为民主化的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4.方法科学化。科学化的管理,可以实现一定的目标,并能将各项经济指标纳入到经济管理的程序化活动。它可以吸收和运用最近的科技成果,经济简单的提高管理的及时、准确和有效性。

5.方式自动化。方式自动化是根据相关需要,在管理活动中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方式,对经济管理进行有序的调控和指挥,不断的增强工作的效率。

三、实现途径

为了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我们不但要考虑国内的情况,更要考虑国外的经验,只有从两方面扎实开展工作,才能顺利的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

1.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现代化。由于我国的国情,我们的管理现代化,一定要基于中国特色,并且考虑与国际接轨。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与地域有很大关系,表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社会生产力的差异化较大,导致了管理方式的不同。不但如此,我们的经济所有制还是多种方式的共存的,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我国的管理水平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根本上树立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意识,多方面促进发展。

2.借鉴运用国外先进经验。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多年实践,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我们应该合理运用。但是也应该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并合理运用,使我国的发展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经济管理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