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5 09:56:40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课前预习
教师每上一节课,课堂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信息,先要请学生课前自学教材,或请学生搜集资料。预习时,教师可以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答案,找不出答案的要特别留意做上记号,或找同学探讨,或查阅资料,仍然解决不了的待课堂解决。课前预习目的是对以往知识储备进行整理加工,并在自学教材中获取新的信息,或在搜集资料中归纳整理,将旧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结合,形成新的知识储备。学生课前预习处理得好,课堂教学效果就好。
二、交流互动
课堂教学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师生可以广泛的交流讨论,在互动中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集中起来,发挥课前预习的实际效果,让学生的知识潜能最大的再现,集中大家的智慧讨论解决所有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交流时,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必要时教师可以稍作点拨。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或许学生在预习时所发现的问题,某些真知灼见即便是老师也自愧不如,这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及时鞭策;当然也可能出现没有问题或见解浅显之类的现象,教师不得讥笑,应正确引导。
交流互动环节,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观念,放下权威,下大力气激发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全班交流时,要确保发言人的发言能代表本组成果,形成“想说”、“会听”的良好局面,让学生体验到:表达给大家听是一种享受,得到大家的评价是一种进步,质疑同学的发言是最大的收获。惟有这样日积月累,教师才得以解放,学生才得以发展,一言堂才变成真正意义的群言堂,学生才会有收获,有发展,有提高。
三、引导点拨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道”,“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和点拨,即在学生实在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再进行释疑。教师点拨起一个层层深入的作用,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将认识逐渐引向深入。
因而,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点拨”,讲究方法。方法一、顺势诱导,逐渐深入。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也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确,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应该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启发诱导,顺势点拨,使其认识更系统深入。方法二、搭阶梯,点迷津。当学生遇到难度较大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应在认识陡坎上造阶搭梯,适时地扶一把,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方法三、归谬正误,转变认识。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难以使学生信服,且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就应指出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所在,使其幡然醒悟,转变为正确的认识。
四、训练操作
任何一种学习不通过亲自动手都是不牢固的。有人认为,教师就是在讲台上向学生宣讲,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学生接受了就完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主要方式是让学生积极地训练,让他们动手操作,在主动训练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只有训练才能培养能力,不练就不能提高能力,不练就掌握不了知识,就不能加深印象,就达不到提高能力的目的。练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精选训练题,采用那些以一当十有代表性的题,教师要在必要的时候告诉学生怎样练习、怎样操作。当堂的训练任务当堂完成,千万不要放在课外,那种课内损失课外补、课堂松松垮垮课外紧紧张张的做法要彻底改变。
五、拓展思维
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是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关键所在。之前,教师在操作训练时选择精深的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要提醒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使自己在潜意识中有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并且有以此题为范例进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使之养成习惯,这时课堂目标就初步达成了。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5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31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教师要不断改变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学好历史。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历史知识,并且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给予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浅谈如何做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一科目,就很难用心学习,自然也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则会轻松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快乐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还是和传统的教学一样,一上课直接平铺直叙进入新课,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课堂教学效果不会理想,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积极有效的导入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紧抓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堂导入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二)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恰当地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更贴近历史学科,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声音、图片、动画等资源的有机结合展示,能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综合感官被有效调动起来,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不论是哪一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亲身的体验与参与,深入了解和研究。要想真正激发起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验的机会和平台。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便是很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运用、巩固了课堂所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一般来讲,历史课堂的教学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历史剧,开展历史辩论会、历史知识抢答竞赛等。
二、 给予学生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探索学习保驾护航
兴趣是学好历史的前提条件,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有力因素。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可以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得到更多的拓展与延伸。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呢?
(一)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历史教材,提高学生的读史能力
在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或者进行课堂阅读学习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教材的建议,告诉学生应该把学习的注意力放在哪些知识上,并且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一边读一边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有疑问的地方做出标记,以便在教师讲授时有重点地听课。学生在预习学习中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和质疑,了解了相关的历史知识,不仅能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学生便会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深化,有效提高读史能力。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这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针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降低背诵的难度,提高记忆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进行纵横比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比较中发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一般而言,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会纵向的比较和横向的比较,能够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比较,更加准确地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一、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课标》(大纲)核心课程理念,把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紧密的结合,
通过对课标的解读,核对该可对应课标内容标准。认真钻研课本,把课本中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张、每一节的具体要求和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何种程度都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既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便于学生找准学习的方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只有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的放矢,避免教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预期。本人认为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针,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目前的《课标》都是以“三维目标”的形式呈现,它体现的是对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也是对全国各地教学的统一要求,尽管教材可以有很多,具体课堂教学标准千变万化,但都必须达到共同的指标要求。
2.紧扣教材内容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具有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概括,往往以大字呈现,也有丰富的案例、图片资源成为教学的有效补充,由于教师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在加上各地考试命题的难易程度的差异等因素,教师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时,可能比《课标》的“三维目标”更具体,更系统化,甚至会有所补充和增加。
二、 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他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 探索学习历史知识共性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如《》、《》、《》中都有赔款,俄国1861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一战、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
2、 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如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秦朝推行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最佳方法。
三、 引导自学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鼓励学生思考,养成动脑筋的习惯,我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发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教学中,我总是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如我在教《美国的南北战争》这一课时,在教学中引导提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再分析“北方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需要大批的劳动力,但南部奴隶制度的存在,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两种观点正确与否,最后得出战争的原因是奴隶制度的存在。这样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搞清楚的问题,其印象是深刻的,记忆也牢,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得重要方法。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提出的见解(观点、结论)提出质疑,并调动学生参与,如引导若干学生支持或反对教师的某一观点,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能人之所不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智能,使之成为创造思维的策源地。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已有经验
进入21世纪以来,新的时代背景对历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引导国民在急剧的变化中熟知本国的发展历程,坚守住自己的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拥抱变化、积极创新。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是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的开始,对于学生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及正确的历史观有着奠基性作用。因此,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不仅对学生个人有着重要意义,对国家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发挥历史教育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地变革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索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深化认识。然而,目前的状况是,不少学生并不重视历史学习,只是在考前背背知识点。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展教学是将学生带入历史知识殿堂的有效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讲授到的历史知识及理解运用以往所学历史知识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更为容易地接受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下面,本文将对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几点策略,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分析。
一、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课堂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设计好一堂课的开头,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这一课时,由于本次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为何以及各国的概况、明白这个时期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开始前首先以学生在幼儿园或小学学习时所熟知的历史故事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荆轲刺秦王等以及一些历史人物如孔子、老子、晏子、孙子等作为导入,指导学生回忆起这些故事的情节、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情发生的背景、事件间的关系,然后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开启本次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觉陌生,学习知识时印象更深。
二、巧用学生已有经验理解知识
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只是以往学习过程中所了解的知识,也包括其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这一课时,由于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和各个关键的历史阶段,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教师在讲授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首先提问学生“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是以什么为主”,指导学生回答是以农业为主,然后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思考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即土地、劳动力、生产技术等,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每一个经济南移阶段的共同特点,即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开发地广人稀的南方等等。使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推导中深刻理解知识点,学会总结历史现象的
原因。
三、引进翻转课堂模式,促进有效教学
引进先进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与课堂质量,“翻转课堂”是一种较为前沿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即在新型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数字化平台,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_展教学。教师制作导学视频并下发给学生,学生通过在线自学视频、阅读相关电子书、在互联网上广泛搜集材料、与同学们交流等方式学习并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和呈现知识的方式,课堂就主要以讨论探究的方式开展。在历史教学中引进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这一课时,由于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四大发明以其意义,而且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对此有过接触,教师在课前做好导学案,布置学生课下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四大发明,在课堂上分享学习心得,并重点讨论四大发明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但是也应注意到,基于学生已有经验之上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认知水平十分了解,并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的有效教学,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推进初中历史教育的变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本身的价值就在于激励学生,指导学生。然而,历史以来因为受到老式教学思维框架的束缚,在初中阶段历史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一直表现着不具趣味性的欠缺。从而导致历史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不能高效地开展,因此特别期待让老师的历史课程教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应当由恰当地设置课堂开头过渡语、紧密联系其他科目内容、融入时政大事、娱乐内容资原、关注同学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要素作为实现目标的操作切人点。巧妙地实施带有浓厚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这样能够把抽象、古板的历史记载内容变得形象化,使古老的历史故事和过程再现化,对培养同学生的学习历史知识兴趣,进而实现传播知识过程于快乐兴趣当中,对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本领有相当关键的功效。
要实现促使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讲,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这其中需要老师持续地在自身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工作中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丰富和完善每一个教学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的求取历史知识的热情。究竟怎样才能加大历史课程教学课堂的趣味性,营造同学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爱好和激情,增强历史课程教学效果,它依然是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做出以下几点总结。
一、漫画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历史漫画生动形象,直观新颖,诙谐幽默,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猎奇需要,其蕴藏在笔墨深处的寓意往往给人无尽的历史韵味和丰富多样的联想,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欲和求知欲。因此,在新课伊始阶段,教师可借助漫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课学习当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幅漫画,往往由画中的人物或事物,画中的文字、符号,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因素组合而成。只有将这些要素与整体联系起来,才能明确漫画背后深刻的意蕴。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用历史漫画时,教师要注意漫画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把握漫画要义,进而挖掘漫画蕴含的深刻寓意,深化知识理解。
如在教学《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笔者以漫画“赶英超美”作为新课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并告知学生该漫画的创作背景,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该漫画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愿望? 该愿望说明了什么问题? 你认为此愿望能否实现? 为什么? 这样通过漫画制造悬念,学生兴趣盎然,热情倍增,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新知识,既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激活了课堂,为接下来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关注过程,自主探究
在新课程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是重要课程目标之一,由过去的“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变为当前的“强调学习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体验与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在过程教学中,教师也关注了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个性差异与能力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促进学习热情的提升。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多样教学方式与活动,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感知、探究与理解历史; 创新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自我反思,相互评价,共同发展。
如学习《秦王扫六合》,分析秦的统一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假设你们是秦王嬴政,为何选择此时统一全国? 换而言之,这时有哪些条件让统一变成可能? 请结合教材内容与《秦灭六国》的地图册,交流讨论。”而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评析与补充。这样,可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思维,使其学会在教材内容中灵活筛选、提炼所需信息,由于是自己探索所得,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分析“焚书”和“坑儒”含义时,要求同学们自读教材,概括焚书坑儒的原因、目的,说说具体情况,结果怎样。而后自由讨论: 倘若你是秦朝统治者,对儒生的反对,会怎样处理。说说你们对“焚书坑儒”的想法,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调控好时间。这样,可营造开放氛围,也促进信息反馈,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便于有针对性的启发与引导。最后在小结环节,呈现秦始皇画像以及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要求同学们说说诗中含义,说说秦始皇所起的历史作用,又该如何评价秦始皇。这样,在思维碰撞中深化认知,提高学生总结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诗词,加深印象
慈禧太后无疑是晚清最大的卖国贼,她腐朽的统治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百年的屈辱,讲述这段历史时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章炳麟的《讽慈禧太后七十生辰诗》可用。“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 ,这样既可以勾画慈禧卖国求荣的一生,又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讲授、时利用同志的《七律・》和《七律・人民占领南京》,教师可以一边吟诗,一边勾勒出反攻的大致画面。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又巧妙地把历史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迎合了高考的大趋势,事实证明利用这首诗的教学效果很好。迎合了高考的大趋势,事实证明利用这首诗的教学效果很好。
四、结语
老师在历史课程教学课堂别有必要挑选经典典的历史人物或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型事件进行细心刻画、点铁成金,去付出最大努力争取达到将历史知识讲解的既生动,巧妙而又恰到好处、画龙点睛,从而持续培养同学们学习历史课程的爱好和激情,取得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洪飞.素质教育需要学者型历史教师[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21.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策略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50-01
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现状灵活调整、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充分保障教学行为落到实处。由于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都是以考试内容为依据,删减和选择教学内容,对于非教材和非考试内容缺乏有效的导入和补充,导致学生的知识链不完整;同时教师对历史知识多以点到为止的讲解为主,缺乏深度的分析和探讨,再加上一层不变的教学策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如何科学优化和有效构建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师一直思索的话题。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需要融入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全面深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层次,引导学生准确认识和深入探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是有效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是科学保障教学成果的重要步骤。由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繁多,课时受限,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受重视程度明显低于语数外学科,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被逐渐演变成教师一味讲学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照本宣科,按照考试范畴勾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探讨过程,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不能熟背教学内容,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科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内在驱动力,因此,结合历史学科性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保障课堂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让教师以学生的习得情况适时调整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以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将传统静态的课堂讲学模式转变成为与学生共同探讨和交流的动态教学模式,比如以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话题展开教学活动,这样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合理导入课本外的历史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深化学生的知识内涵
课堂教学形式是教师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初中历史时间、事件和人物关系复杂,内容繁多,相较于一层不变的讲学模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范畴,并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达到学而深、学而精的地步。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设疑、课堂实施和课后总结,教师要科学设计这三个环节的导入形式。在课前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置问题,挖掘学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采用活动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面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充分活化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每堂课后,教师需要保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梳理和总结学习内容,并设置课后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论述自己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等等,全面深化学生的知识内涵。
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故事、电影、热门事件、纪念日等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既能有效激发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比如,国务院201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放假1天的通知,教师就可以以此为话题展开相关内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中国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了解典型英雄人物与英雄事迹,不忘过去,展望未来;向学生讲解中国与前来参加阅兵式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原由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拜访自己身边的抗战老兵,听他们讲述当时的抗战事迹等等,让学生明确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再比如,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公布,《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申遗成功意味着这段惨痛的历史被世界认可,教师可以以此展开教学活动,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共同缅怀同胞、勿忘国耻,以及中日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总之,以社会热点话题和热点事情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健全课堂评价机制,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
课堂评价机制和修正和完善学习情况的重要媒介。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考试成绩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但是考试内容却过于机械和单一,缺乏灵活性的、辩证性的问题,缺乏对学生知识系统的完整性考查。所以,教师要积极健全课堂评价机制,科学完善和优化评价方式,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积极拓展自身知识范畴。
综上所述,有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积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科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东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07.S2.
[2]赵九凤.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和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1 前言
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主要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以较高的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高效课堂在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以及教学任务量方面有了巨大的突破,可以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以及高质量。高效课堂可以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其基本特征包括“自主构建、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对高效课堂的衡量,一是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程度,二是看教学效果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是看师生之间是否经历了双向激发、愉悦交往的过程。
2 新课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1做好课前预习
在教学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对教材的把握以及相关资料的搜集,使得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教学内容,通过对以往知识储备的整理和加工,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结合,形成全新的知识储备。课前预习的效果越好,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主要知识点,从立足教材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就的性质、影响等,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其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摆脱固定思维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得学生可以在自我设疑和自我解答中掌握历史知识。
2.2加强师生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互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效果,对学生的知识潜能进行最大程度的挖掘。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留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其各抒己见,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进行评论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不仅如此,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观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课堂中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以“”为例,可以对教材进行延伸和拓展,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的意义和局限性,讨论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影响。
2.3重视课堂训练
无论哪一个科目的学习,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得到的知识都是不牢固的。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更要让学生积极训练,在训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课堂训练中,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从教材出发,对习题进行精挑细选,保证习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使得练习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非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或者大量的重复练习来保证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精讲多练,确保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对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利用。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应该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实现信息反馈,从全局上确保课堂教学效率,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应该及时矫正,而对于一些本就存在争议的问题,或者尚没有定论的知识,则不能强作结论,而应该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例如,在教材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将、第二次、以及等集中在一起,设置相应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训练,使得学生能够明确这些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及异同点,更好地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和掌握。
2.4开拓学生思维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内容进行迁移延伸,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正式上课前,应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应该在课堂上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历史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得学生能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对历史进行感悟,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从而激发其了解历史的欲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实现跨越时空的形象教学,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性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对知识进行迁移和延伸。
3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推进,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初中历史教学的需要,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结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探索出最适合自身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付英.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鸭绿江(下半月),2014(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