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5 09:56:40
序论:在您撰写产业发展思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创新不足导致行为滞后
思想的不开放,导致山西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不明确,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我省许多高校的大部分与体育相关的活动局限于校园之中,基本没有与社会的交流与市场的合作,高校体育的功能延伸不到社会,体育资源优势体现不足。高校拥有数量庞大的优质的体育类人力资源和一定的相对专业的运动场地,因体制等的原因,这些人力资源与场地在课余时间容易出现大量闲置,大量的专业体育指导人员也不能为社会所用,体制与市场两张皮的情况严重。
1.2山西省高校体育设施建设滞后
我省高校的体育设施总体来说严重不足。作为山西省唯一一所“211”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目前拥有体育场5个,体育馆3个,篮球场6个,网球场1个以及少量的群众体育活动场所,如乒乓球室、健身室和一个游泳馆,这些设施分布在5个校区,这些运动场所仅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没有办法为社会服务。其它院校,如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的各类体育设施建设使用状况也大体相当,与其它省、市的许多高校相比是比较落后的。目前我省高校体育设施的社会化使用状况是:部分体育设施(体育场馆)等实行有偿开放,且数量非常有限。基本没有相关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能够对社会开放的相关的健身技能培训和辅导很难开展。我省各个高校的体育设施和场馆一般是由部门申请,上级拨款建设。各个高校的体育部门基本上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缺乏新思路,没有把高校的体育建设与社会和市场相结合,没有站到体育产业的高度去思考问题。
1.3山西省高校自身的发展思路落后
高校体育是否能向产业化发展,往往取决于高校自身的发展思路。我省的高校一般没有把体育产业发展作为硬性工作指标去要求,这就造成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创造力缺乏。高校的体育设施建设首要是为学生服务,但学生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服务的局限往往使我们的管理者只顾眼前,忘了长远。
1.4我省高校体育产业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和运作环境
由于我省的自身特点,我们只能借鉴其它省市相对成功的经验,在理论体系与具体实践方面还要根据自身要素逐步探索。现有的高校体育与市场的契合点主要还停留在企业的广告赞助层面,去掉广告,则只有主管部门的行政经费和公益活动。这种单纯商业赞助使高校体育与市场的结合力度不够、资源竞争优势不足、纽带关系脆弱。如我国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太原理工大学连续十五届全部进入全国八强,13次西北赛区冠军,2次荣获全国总冠军的好成绩,支撑这些活动的经费一部分是一些企业赞助,还有一部分则是政府和学校的资助,还远远没有一个良好的体育产业化机制来运作。由于缺少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我省高校之间的各类体育比赛很难开展,参加全国性大型赛事的机会就更少,严重阻碍我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1.5缺乏合作机制影响产业发展
我省各个高校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大而全,为了教学的需要,每个高校都拥有自己的体育场馆。如何能够把这些分散在各个不同地区的体育场馆整合利用,如何调动各个高校的专业体育人才,如何发挥这些物与人的积极性,将对我省高校体育产业跨越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山西省大学城的建设和陆续投入使用,拉近了各个高校的距离,为将来的体育设施资源整合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但大学城各个高校仍处于建设阶段,各种体育设施还不十分完善,各个学校的体育设施仅够完成自身教学任务,没有体现出各自的特点,相互之间的配合也不够紧密。要想真正使我省高校体育向产业化发展,就要真正从思想上打破校与校的界限,要能抓住市场机遇,充分利用各个高校现有的场馆设施和人力资源,积极开拓市场,促进校与校的相互合作,积极开拓市场,使其向体育产业方向发展。
2我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思路探索
2.1教学与社会并重,管理与市场共存
高校体育产业拥有极其广阔的市场。但是高校体育产业化不应等同于社会体育产业化概念,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前提仍然是教育,目的是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使高校体育资源既能服务教学,又能服务社会。而高校体育资源的市场化、服务化和产业化则能够从另一方面解决社会体育资源短缺的状况,反过来也能够提高高校内部“造血”功能,是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采取各种引资、联办、资源共享的方式,广泛吸收社会优质资金资源,弥补自身资金、信息和服务不足的缺陷,加快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2.2积极开拓市场,建设特色体育产业
高校体育拥有一批专业的、相对年轻的、高知识的体育人才,同时也具备一定水平的基础体育设施,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样的自身优势,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面向社会公共群体开展一些有偿和无偿的社会服务,树立自身品牌效应,实现育人、服务和创收等方面的多赢局面。
2.3利用大学城集群优势,实现区域体育产业协同
大学城一般是由几所或几十所高校共同成立的大区域教学示范区,它本身具有人员优势、区域集群优势、资源环境优势和政策倾斜优势的特点。我省高校园区是由10所高校共同建立组成的,它也具备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特性,为我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机会和局面。如何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作为邻居的各个高校之间如何利用相互的公共体育资源,开发体育产品、实现体育市场拓展和社会服务,是摆在现有10所高校面前的现实问题。“大学城”作为我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可以快速提升高校区域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各高校之间的知识共享和资源优势,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绩效。还可充分利用一些现代媒体的力量,展现高校品牌优势,促进我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3结语
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山脉南端西翼,省西南部,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2.89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梁峁层叠,3大山系9座大山成“川”字排列,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土地支离破碎,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海拔最高1521米,最低511.9米,年均气温9.5℃,年降雨量在500mm左右,十年九旱,是雨养农业县。全县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314个自然村。
1、文明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据专家考证,县境内芝河两岸有旧石器遗址,有罗仓、下退干等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片,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石佛头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规格很高的文物被国家、省博物馆珍藏,楼山龙王庙、县城文庙大成殿为元代建筑全国罕见。
2、旅游资源奇特。全县有62处旅游资源单位有80%以上集中分布于县境西部沿黄河一带。特品级旅游景观有乾坤湾、黄河峡谷地貌,四级旅游景点有六处,三级旅游景点有23处,可以划分为八个旅游资源开发对象:关资源群、乾坤湾资源群、仙人湾资源群、楼山资源群、望海寺资源群、阁底资源群、芝河资源群和四十里山资源群,其中乾坤湾资源群为核心资源,位于全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批准黄河蛇曲(乾坤湾)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被临汾市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可开发形成核心旅游区。
3、红色文化厚重。1936年率领东征,途径,在赵家沟、前龙石腰、上退干等地居住和战斗了十三个日日夜夜,是东征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主席在临汾市境内唯一住过的地方。在时期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建国前后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接纳和帮助了20多个省市逃荒求生的人民共渡难关。1971年将曾居住过的上退干村改名为东征村,并修建了东征纪念馆,当时的临地委在此召开了第一届全委会。5月12日重新修复了东征纪念馆,剪彩开馆,有霞光普照、阳光雨露、殉义柏等景观,境内还有回师西渡渡口、沙发石、井、石、崖、毛字石等红色旅游资源(来源:文秘站 )。
4、生态资源丰富。境内盛产红枣、核桃、绒山羊、小杂粮、蓖麻、酸枣、野生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品质上乘,闻名遐迩。尤其是红枣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奖章,是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在我省干果类农副产品中率先获得了有机食品转换认证,目前,全县红枣树总量达到30万亩900万株。发展绿色观光、采摘旅游、建立果品加工基地,转化原枣为旅游商品,开展绿色生态旅游。
二、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提出了“绿色产业富民、能源工业强县、旅游开发兴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和出台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县打造以东征纪念馆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主的黄河文化旅游和以红枣品尝采摘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三大精品旅游线路,牵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1、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以东征纪念馆为主体,新建展览馆,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东征纪念塔,开展追寻东征足迹、寻访东征老及其后人,祭奠崖英勇牺牲的无名烈士等主题活动,努力把东征纪念馆打造成全省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2、打造黄河文化旅游景区。加大以乾坤湾为主体的重点景区建设,修建黄河地质博物馆、观景台、乾坤道、天脊台等景点,挖掘保护河会里民间艺术村、黄家岭民俗村等资源。开发黄河观光体验项目,开展水上漂流、黄河游艇、空中热气球等活动,饱览黄河地质公园奇特景观。开发游乐服务项目,修建服务中心、农家宾馆,推出特色产品、农家饭菜,开展黄河沙浴、黄河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打造全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3、打造绿色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绿色生态园,营造十里绿色果林带,开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采摘等旅游项目,建设绿色旅游林果超市,游客可在不同季节采摘果实,建设果品加工基地,培育品牌产品,打造成返璞归真享受自然的首选地。
"十五"期间,我区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三产强区"战略,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累计实现三产增加值24亿元,占GDP的比重87.3%,累计实现税收3.07亿元,约占全区税收总额的85%,在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区将紧紧围绕"三产强区"目标,继续强化第三产业优势,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三产和发展新兴三产并举,加快资源整合,完善商业布局,优化三产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与综合效益。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房地产等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流配送、信息、咨询、评估、旅游等新兴三产,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
1、全力促进商贸发展。坚持把商贸流通业作为全区三产发展的重要支柱,按照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方向和"发展大商业、建设大市场、加速大流通"的思路,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实现城市商业中心建设、特色街打造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的新突破。
一是建设"一主二副"。充分挖掘老城区商业中心的潜力,以淮河路商业街提档升级和建设"皖北第一街"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淮河路商圈的龙头地位,积极谋划淮河路商业街的规划和建设,推进二马路地块的综合开发,同时鼓励和扶持百大、百惠、新世纪广场等现有商业骨干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自身改造提升,优化业态,壮大规模,做大做强,全力打造淮河路核心商圈;加快推进朝阳路和宏业村两个商业副中心建设,形成"主副呼应,东西互补,整体推进,点线面全面发展"的商业格局。
二是做大做强商贸项目。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好重点三产项目的选择、储备、和包装等前期工作,加强与国内知名流通企业的合作。抓好已签约或在建重点商贸项目的建设落实和跟踪服务工作。
三是抓好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光彩大市场二期建设,强化二马路、太平街市场管理,引导三大市场错位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功能。引导南山文化市场、仿古玉器市场等特色商业街发展,鼓励、引导知名企业设立品牌产品专卖店、连锁店,发展独具特色的精品、名品商业街,逐步提升品牌效应,形成特色示范街。
四是规范发展社区商业。积极开展社区商业示范工作,鼓励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经营争创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五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以繁荣原产地物流客体,提高物流主体实力为重点,推进姜桥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全方位服务促进我区物流企业群的形成,增强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升层次的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与区域经济具有联动作用的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中介咨询业和社区服务业,不断增强全区服务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综合商务经济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落户我区,让区域性企业集团把结算中心、产研中心、营销中心和物流中心放在我区。
3、发展提升餐饮娱乐业。以大众化经营为重点,发展各具特色、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饮业。积极引导餐饮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餐饮企业通过采用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提升档次,扩大规模。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鼓励国内外知名餐饮连锁企业落户我区。充分挖掘培育特色餐饮,发展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品牌餐饮,积极引导本地"龙虾美食"产业化经营,促进餐饮业良性发展。适度建设休闲娱乐场所。在建成蚌埠大厦、裕华大厦、新世纪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基础上,选址适度建设一批集餐饮、娱乐、健身、文化休闲于一体的中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和扶持形式新颖、各具特色的休闲娱乐企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全区娱乐业的结构和品位。
关键词:岳阳;旅游产业;SWOT;对策
一、引言
岳阳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岳阳的旅游业曾火爆一时,但是三峡截流后,受到水路客源减少的影响,岳阳旅游业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将就岳阳旅游产业发展思路进行有益探索。岳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一江(长江)、四水(湘、资、沅、澧)、三省(湘、鄂、赣)的多元交汇点,北通巫峡,南及潇湘。岳阳不但有京珠、京广铁路由南而北贯通,也拥有方便的水路交通。岳阳北依武汉,南靠长沙,西边是湖南的大湘西旅游圈,东边亦可融入长三角旅游圈,其旅游区位可算是极佳,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互交融,是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岳阳旅游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占据优势区位,有利于发展旅游。岳阳位于湖南省东北,有“湘北门户”之称,北临长江,扼洞庭四水,有人形象地把岳阳所处的地理位置简化成为一个“q”字:q的一竖指湖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郴州-衡阳-长株潭-岳阳”经济走廊,q的半弧形代表洞庭湖周边地区,岳阳就是一竖与半弧交汇的顶点;在交通上,京广大动脉穿过岳阳,给岳阳带来大量的经济流和客流;在旅游区域布局上,在南部有现在正着手大力发展的长株潭经济区,往西有湖南的强势旅游区――大湘西旅游区,往北有经济枢纽武汉,在更大的范围上说,岳阳甚至可以融入更大的经济旅游合作,往东可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往南可以与泛珠三角区域进行密切的合作。
2、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多样性。首先,岳阳文化古老悠久,积淀丰富,有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齐名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另外还有被誉为“情岛”的君山,分布着二妃墓、柳毅井、飞来钟等等名胜古迹。在岳阳城区内还有小乔墓、鲁肃墓、文庙等等。自然资源方面,有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南湖风景名胜区、大云山、五尖山等等。丰富多层次的旅游资源为来岳阳旅游的游客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3、旅游产品丰富,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岳阳拥有很多高品质、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岳阳君山银针,以三起三落著称,古代谭元春还曾做诗赞许,可见其盛名;还有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岳州扇,与苏州扇、杭州扇同享盛誉,成为工艺扇中的三姊妹。被誉为鱼米之乡的岳阳有独特的食鱼文化,回头鱼、银鱼都深受游客的喜爱。
(二)劣势
1、资源分布分散,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岳阳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空间分布很分散,岳阳楼、文庙、南湖风景区等等在市内,但君山、慈氏塔等分布在市区以外,到核心景点张谷英村需乘车一个多小时,著名的屈原墓、屈子祠等都在汨罗市。
2、旅游定位不明确,线路缺乏有效整合。岳阳现在的旅游定位并不明确,各个资源缺乏统一的形象定位,洞庭湖、南湖是以其优美的自然风景而吸引游客,岳阳楼是以其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而屈子祠等又是以屈原的文化为切入点。零散的形象定位使岳阳难以树立一个强势的吸引形象来招揽更多的客源。
(三)机会
1、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大发展时期。今后20年,全球旅游人数将从2000年的6.68亿增至近16亿;旅游业的收入增长的幅度将在20年中增长3倍,达到36000亿美元。而且到2020年,中国的旅游人数将达到1.3人次,从而取代法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旅游大国,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岳阳的经济发展快速且平稳。2007年岳阳市全年实现GDP915.84亿元,连续10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同年,岳阳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3元,同比增长16%。这些数据都表明,岳阳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拥有更多的收入可以用于旅游,旅游的物质条件不断提高。
3、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大力投入资金建设公共设施,为旅游业提供良好的接待条件。岳阳市政府已经明确了将旅游作为岳阳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将大力招商引资,拉动岳阳的旅游业发展。
(四)挑战
岳阳北有武汉,其有利的地理区位和经济区位都必然会对岳阳的旅游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南临长沙,其综合实力远超过岳阳。在岳阳以西,是湖南强势旅游区――大湘西旅游圈,拥有世界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以及江南风景的代表凤凰等等。从更大的范围上看,岳阳南边有已有十几年合作历史的珠三角经济合作圈,东部又有长三角合作圈。这些区域都是岳阳旅游的强大对手,岳阳若定位不准、宣传不到位,很可能被这些地区争夺去大量客源。
三、岳阳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一)岳阳旅游市场定位
岳阳的一级旅游客源市场应该定位于省内,鉴于省内其他旅游资源的替代作用,岳阳应该与其他强势的旅游地区发展旅游合作,实现信息共享、线路整合,吸引大量客源。湖南的邻省应该视为岳阳的二级旅游市场,为了吸引其他省的客源,岳阳更要与其他旅游地区进行合作,进行整合营销,单凭岳阳现有的旅游产业实力还不够作为一个单独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作为一个旅游经过地或是与作为一个旅游系列产品中的一个部分进行营销将获得更好的客源市场。
(二)岳阳旅游产品定位
旅游最核心的内容还是文化,而岳阳拥有的文化是独一无二的,要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和定位,建立“文化-产品-市场”的有机关联。
岳阳的旅游产业应该定位在一个“忧”字上,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就是以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全国,表达了岳阳人民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另外,岳阳作为屈原的第二故乡,将传承并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屈原文化的精髓也正是“先忧后乐,团结求索”。岳阳应该扩大屈原文化节以及龙舟节的影响,并将屈子、屈原墓与岳阳楼进行很好的整合。君山二妃墓流传着娥皇、女英因为思念舜帝,泪洒于竹,哀号而死,这也是一种忧愁,同样可以以“忧”作为主题。
很多景区景点都推出休闲与喜乐为主题的旅游,当岳阳反其道而行之的时候,必将脱颖而出,营造出鲜明而独特的旅游形象,这是一个大胆而新颖的尝试。
四、岳阳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旅游管理部门
市场的确是进行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但是通过市场所进行的资源配置并不具有完全效率性,因为市场会出现失灵现象,仅仅通过市场是很难完成资源有效配置的,只有政府对旅游经济活动施加某种程度的干预,才能使旅游经济活动更有效率。政府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第一,政府要制定出完善的旅游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规范并激活旅游市场。第二,政府应该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旅游的核心是旅游接待物,而各个旅游接待物往往具有公共性。第三,构建灵活的旅游业经营体制。第四,加大岳阳旅游宣传力度,政府要投入人力财力致力于岳阳旅游的形象推广,做好宣传促销活动。第五,寻求政府间合作,协同打造旅游精品路线。
(二)旅游资源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旅游景点的维护和建设,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吸引力。景区要不断增加或是更新景点,一方面可以增加景区容量,另一方面也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
其次,旅游景点周围设施的建设要注重与核心景物的风格协调,以岳阳楼为例,其周围的饭店、餐馆、商店都可以设计成为带有明清风格的建筑。
最后,岳阳的旅游景点应该合作推出通票。岳阳旅游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留不住游客,来岳阳旅游的游客很少在本地过夜。推出通票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将岳阳楼、君山、张谷英村三个景点合为一张门票出售,通票价格只售到分别单买其中两个景点的门票的费用,这样将吸引更多的客源,景区也可以因为规模效应而盈利,游览这三个景点需要不止一天的时间,这必将拉动住宿业及相关行业的联动发展,凸显旅游的乘数效应。
(三)旅行社
旅行社是沟通旅游者与旅游景点之间的桥梁,发挥好桥梁的作用才能营造出游客与旅游景点的“双赢”局面。如何结合好“推”和“拉”的旅游市场营销,是岳阳旅游业获得更多客源的重要问题。如同国内当今大多数旅行社一样,岳阳旅行社也存在导游员激励制度方面的问题。岳阳旅行社管理人员应该敢于创新,推出合理的员工激励制度,员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随之提升,联合打造岳阳旅行社的品牌。
(四)酒店
岳阳现在共有酒店43家,其中大部分是三星级及以上级别的酒店,整体上说岳阳酒店档次构成偏高,经济型酒店较少。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岳阳还应该建设更多的经济型酒店,调整产业构成。另一方面,岳阳的酒店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接待游客的层面上,更应该创造事件,主动吸引客源。岳阳的酒店可以借助巴陵饮食文化推出“巴陵特色饮食节”,在活动期间推出从古至今岳阳地区特有的饮食,如回头鱼、蝴蝶过海、洞庭银鱼、洞庭腊野鸭条、君山银针鸡片等等。岳阳的特色巴陵戏也可以加到酒店活动中。这不仅将增加新的旅游项目也将提高岳阳旅游产业的盈利水平。
(五)旅游交通
岳阳现在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相衔接的交通网络,可进入性强。岳阳楼、君山、南湖风景区、文庙等主要景点都位于市内,而且距离较近,方便游览,张谷英村位于市区以外,但是有直达大巴,所以也很方便。应该提高岳阳旅游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丰富游客经历,像从市内去君山岛就可以首选水路,让游客乘坐精心设计的小舟前往君山岛,可以渲染出不一样的气氛,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唐召英,杨宁光,苏智先.岳阳市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04(4).
2、袁林,冯健.江西省永修县旅游发屡的SWOT分析及其组合战略[J].农村经济,2008(2).
3、刘飞龙.岳阳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5).
4、张华,谷人旭,程智.岳阳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5、易炼红.创造巴陵盛状[J].求是,2005(14).
6、林静.三明市旅游产业定位与市场营销对策[J].三明学院学报,2004(3).
7、把多勋,游喜喜.试论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机理和一般条件[J].开发研究,2007(1).
8、张艳.旅游市场中各利益相关者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
9、甘露.解析韩国旅游业成功的因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10、余芳芳.信息时代我国旅行社营销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3).
11、孙扬.中美两大鳌头旅行社成功之处比较――美国运通公司与中国春秋旅行社[J].商业经济,2008(1).
关键词 油茶;栽培;产业发展;安徽泾县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61-01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油茶除了可生产上乘食用油之外,还是优良的工业原料。油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且利用山地栽培,不与粮棉争地。泾县是国家规划油茶适宜栽培区之一,近年来泾县已发展油茶基地333.33 hm2。作为泾县发展的新型林业产业,就把握机遇,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分析。
1 油茶栽培技术
1.1 造林地选择
要求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厚度超过60 cm、排灌方便、近山、丘陵地区的向阳坡。不宜选用土层浅薄的阴坡、高山、山顶、山脊和陡坡。
1.2 品种选择
油茶属于两性花,异花授粉尤其是异株授粉结实多。因此,必须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特点、抗性强、产量高、含油率高、油质好的优良品种,并且每隔1 hm2配置5个以上花期相近、果期相近的品种。
1.3 整地
整地包括全垦、带状整地和穴状整地3种方式。坡度较小的的丘陵山麓一般采用全垦的方式整地,并间种豆类;穴状整地时,为了增加穴内土层深度,可在穴下方用石头、砍除物砌成一道拦水埂(半圆形,长约1 m);带状整地时,带面宽约1 m,带间只砍不挖[1-2]。整地前要将杂灌全部砍除,因油茶幼树偏阴有利,带状和穴状整地可适当保留一些阔叶树,待油茶成林后再逐步除去。油茶栽植株行距为2.0~2.5 m×3.0 m,种植密度为1 200~1 650株/hm2左右。整地栽植都必须挖穴,其规格为60 cm×60 cm×60 cm。
1.4 栽植
栽植时间一般选在春初。栽植时尽量选择小雨天气,最好在雨后或阴天栽植。可选择阴雨天通知苗圃起苗,取苗后抓紧运回,立即进行假植(用湿土将苗木根部围住);栽种前茶苗根部要全部用水田或水塘中较肥的田泥和塘泥均匀蘸浆。栽植时宜选用二年生苗,栽植前为了减少蒸腾,要修除叶片、干梢、根尖、部分侧枝,以提高成活率。植苗要领:穴土细碎,苗干栽正略为深栽,根系舒展,分层捶紧,根土密接,上覆松土[1-2]。
1.5 抚育管理
一是要防止人、畜危害,做到造、管、护一齐抓;二是要垦复施肥。每年3月中旬结合垦复(深度20~25 cm)进行施肥,以施复合肥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加施饼肥和有机肥;三是每年5―6月、8―9月要分别进行1次除草松土,松土要求不伤根、皮、枝,蔸边浅,冠外深;四是前3年可间种豆科、绿肥等矮杆作物,以耕代抚;五是要及时进行查苗补缺,确保合理种植蜜度[3]。
1.6 整形修剪
修剪应在茶果采收后到春梢萌发前进行,此时营养物质多积累在根部,不影响油茶生长,同时还能避免病菌感染。整形修剪要根据油茶的品种和树形而定,首先要形成高80~100 cm的主干,以方便管理及机械化集约经营。要严格控制油茶早期结实,以促使树体生长发育,使养分集中用于抽发壮枝,扩大树冠。幼林要全部修掉脚枝、病虫枝,酌情修剪密生枝、交叉枝、重叠枝[1-3]。
2 泾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泾县油茶种植没有大规模推广,一是受资金投入的制约。油茶栽植前期投入很高,需投入1.5万元/hm2以上的资金,且前4~5年都没有产量,直到8年左右才能达到标准产量[4],农民因为看不到远期的效益,而不愿意投资油茶;二是缺少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目前,泾县油茶产业仅处于原料基地建设过程中,只有当油茶基地达到规模生产,形成加工配套,才能取得较高的比较效益。
3 泾县发展油茶产业的思路
3.1 提高发展油茶产业的认识
茶油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油茶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泾县有栽植油茶的传统习惯和产业基础,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又宜于规模化发展。因此,要大力宣传油茶高产、高效的典型,改变认为油茶低产低效的传统观念,提高靠科技为油茶增产增效的认识,扩大、加深对发展油茶种植的认同度。
3.2 强化发展思路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开发生态型”的思路,把油茶作为林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纳入全县农村产业化建设总体规划,抢抓开发战略机遇期,立足实际,开拓创新,逐步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对重点乡镇,引导鼓励以行政村组建油茶基地建设合作社,带动油茶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
3.3 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
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与油茶优质、丰产、高效关系密
切。油茶实行粗放经营,则生长慢,产量低,盛果期短,大小年明显。只有实行标准化栽培、集约经营,根据不同油茶品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1-2]。
3.4 增强对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要加快油茶良种繁育和推广力度,以实现油茶苗木生产良种化、标准化和基地化管理,提高造林中良种的使用率。进一步开展油茶平衡施肥、树体管理、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实现油茶商品化生产。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因地制宜制订油茶栽植管理各项技术标准,确保油茶林培育按标准设计、标准施工、标准验收。加强油茶种苗运用质量管理,实行定点育苗、订单生产。
3.5 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油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政策引导,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导向和调控作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调动发展油茶生产的积极性。建立项目扶持机制,统筹涉农的退耕还林及后续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科技研发等投资项目,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油茶林基地建设,促进泾县油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叶茂,叶力明,郭国荣,等.赣中地区高产油茶造林技术[J].国土绿化,2010(11):44-45.
[2] 杨军.油茶的育苗栽培及防治技术[J].民营科技,2011(12):123,125.
一、茶产业现状
1.茶园面积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0.96万亩,新植茶园1.38万亩。品种主要以福云、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为主。
2.效益情况
年干茶总产量420t,产值4620万元,茶农人均收入4000元,占纯收入的60%以上;目前茶叶销售总体状况良好,省内市场以贵阳、都匀市为主,省外有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广东等省区。
3.企业情况
全县具有规模加工能力的企业有七里冲茶果场、牟氏茶场、斗底畜牧场、岗度盘龙茶场和摆若茶叶合作社五个。
4.品牌建设
现有己注册茶叶品牌2个,即:七里冲“九炉山”牌九龙毛尖茶和“牟氏珍珠”毛尖茶。其中“九炉山”九龙毛尖茶九四年荣获“中茶杯”二等奖,九五年又被评为“贵州名茶”。
二、资源优势
1.区位优势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与贵阳市接壤,县城距离省城50km,交通便利,有贵州高原第一大坝——涟江大坝,穿越惠水全境,并交会于县城附近的五条高速公路正在开工建设,预计5年后建成通车。将大大改善交通条件,推动惠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2463.8km2,有宜茶坡地30万亩,现有茶园种植面积2.2万亩,发展茶产业很有潜力。森林覆盖率41.3%,环境优美,无污染,宜适有机茶生产。电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力多,发展茶叶种植有充足的资源条件。并且旅游资源丰富,把观光茶园建设与旅游相结合,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惠水茶产业的宣传推介将起到积极作用。
3.气候、土壤条件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适宜,雨热同季,适宜茶叶生长。土壤以黄壤为主,PH值5.2-6.9,土层深厚,土壤等矿物含量丰富,根据贵州省理化测试中心对该村的土壤检测,重金属含量低于规定标准,适合有机茶生产要求。
4.发展优势
惠水县是黔南州“都匀毛尖”茶核心产业规划带,有茶产业发展的好机遇;农民对茶叶生产、管理、采摘、加工技术有所掌握,有一定的茶叶种植基础,对茶的商品意识较强,积极性高;有“都匀毛尖”茶品牌共享,严格按照《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体系》的要求进行生产和加工,茶叶产品走向市场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茶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发展起步晚,基地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缺乏统一品牌的意识,市场占有率低。
2.商品茶产量低,茶叶加工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
3.没有茶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形不成规模化生产,销售分散,市场竟争不强。
4.茶产业合作社发展速度缓慢,带动能力不强。
四、发展思路
1.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大力扶持的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茶产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加快茶园基地建设步伐,力争在三年内完成5万亩优质生态茶园建设目标。
2.加快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
以农户种植为主,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加工销售、统一质量、分散生产管理的“五经统一分”合作社经营方式,是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3.质量建设
抓好茶叶生产、管理、加工技术培训,加强质量监督,强化标准意识,努力提茶叶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生态高效茶叶产业,充分利用惠水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开发生产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提高惠水茶叶品质。
4.企业建设
加快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的步伐,重点打造“上连龙头,中连基地、下连农户”的产业链,以带动全县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5.统一品牌
根据茶产业“一心二带三区”发展战略。围绕市场主要打造以“都匀毛尖茶”为品牌,严格按照《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化体系》进行茶叶生产、加工,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做强做大都匀毛尖茶产业,推动惠水县茶产业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档次的方向快速发展。努力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以“都匀毛尖”为品牌稳定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关键词:茶产业;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203-02
一、茶产业在景东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景东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境内有无量山和哀牢山两个国家级保护区,澜沧江横越境内,川河(红河发源地之一)纵贯全境。境内有野生古茶园1.91万公顷,栽培型古茶树(园)0.25万公顷。景东种茶始于唐代,早在唐代史书中就有“茶出银生城(今景东)界诸山”的记载。在数千年的茶叶生产发展中,创造了景东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景东茶产业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这对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1.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景东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茶叶是涉及“千家万户”的产业,全县13个乡镇4.5万户24.5万人都在种茶,茶叶收入是重要的经济来源。第二,茶叶是景东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与烤烟、甘蔗、蚕桑等一起为农村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一次种植、长期受益和投入少、收益高等特点,还可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社会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景东县2009年底茶园面积达1.35万公顷,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0.59万公顷,无公害茶园认定面积达0.88万公顷,绿色食品认定面积达35.46公顷。采摘面积1.04万公顷。总产量6 100吨,总产值13 945万元。
2.茶产业是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景东县山多平地少,山区面积占95.5%,粮食和其他作物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但茶叶作为多年生植物,其生长受地形影响小,种植茶叶能使荒山荒坡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并且一次栽种可长期受益,在广大山区、半山区起着其他经济作物不可代替的作用,茶产业兴衰事关农民增收,关系到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景东县大部分人口主要居住在山区、半山区,而茶叶是适宜中、高海拔山区和半山区的经济作物,是山区、半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选产业。
3.茶产业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景东县选择发展茶产业,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山区、半山区以发挥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协调发展原则,本着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和谐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以茶叶为主的一村一品,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茶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中介,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二、发展景东县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1.技术服务体系。重视培养、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茶叶知识的积累和推广,技术和管理创新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发展景东茶产业条件优越。近几年来,茶叶试验站科技人员先后推广云抗系列、雪芽100号、长叶白毫、紫娟等优良品种,形成了扦插育苗的一整套科学实用的新办法和嫁接技术实用技术。
2.产业政策。省、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根据云南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意见》(云政发[2005]62号)文件精神,结合景东县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茶产业发展规划、意见、措施、方案等文件,指导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打造“茶出银生”品牌。2004年成立了“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全县茶产业规划、论证、立项、发展与管理等工作。
3.需求环境。随着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茶叶的消费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消费档次不断提高。全国茶叶产销近50万吨,国内需求市场大,消费潜力不断增加。科学研究证明,茶叶富含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保健美容有明显独特功效,茶叶以其健康、天然、文化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
4.企业条件。景东县境内共有茶叶初制所146个,精制厂14个,专卖店5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有银生茶叶有限公司、老仓茶厂等,年加工、销售茶叶上千吨,茶叶远销广东、福建、上海、北京等地。并多次获国内、国际殊荣。
三、发展景东茶产业的思路
发展茶产业的战略选择是景东县茶产业结构调整和“银生文化”兴县的重要举措,主要可采取绿色经济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品牌战略、银生古城与茶文化振兴战略。
1.绿色经济战略。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应对绿色壁垒,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条件下,绿色产品以其高品质、高附加值而成为市场新宠。茶叶作为一种绿色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按照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注重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加大引进推广,扩大覆盖率,按照无公害有机食品标准生产,不断在种植、加工、储藏、保鲜、流通并进一步精细加工等方面提高水平,其必然成为人们喜爱的绿色食品。
2.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创新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从茶园管理、施肥直到茶产品生命周期中,积极创新,使茶叶加工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清洁化生产技术方面有创新突破,通过科技创新战略来提升景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品牌战略。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是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有效途径。当前,茶叶数量转为区域性、结构性过剩、竞争力不强成为景东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着力打造品牌,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茶产业是景东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发展景东茶产业的措施
做好景东茶产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确定发展目标,抓住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具体做法是:
1.着力抓好高优生态茶园建设,为产业发展打牢基础。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科学管理、突出重点、择优发展的要求,稳步推进高优生态茶园基地建设,为加工环节提供优质原料。一是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实现良种化;二是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规范茶园管理,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提高单产;三是加大对农药、化肥市场的监管整治力度,禁止使用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化肥,帮助指导茶农科学管理、合理施肥用药,提高种植水平,明确景东县茶叶“绿色”、“生态”的品牌形象;四是加强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五是加强古茶资源的保护工作;六是推进茶园管理机械化,降本增效。。
2.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政策,促进茶园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种植大户;二是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按统一标准对茶叶种植、管理、初加工等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全面提升茶叶的整体质量,走“农户+合作社+初制所+企业”发展路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析、责权利明确、管理规范、开拓创新力强、优胜劣汰的茶产业运行机制;三是加强茶叶专业人才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3.着力提高茶叶加工质量。一是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继续扶持银生茶业公司、老仓福德茶厂和无量山茶业公司,使其做大做强;二是以QS认证为突破口,严把加工环节质量关;三是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普洱茶加工;四是加强监管,确保茶叶产品的卫生和安全;五是积极扶持初制所技改,提升茶叶初制的能力和质量。
4.弘扬银生茶文化,打造银生文化品牌。对银生茶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考证,并系统挖掘、整理、弘扬银生茶文化。普及茶知识、茶文化,营造茶文化氛围,提升“银生古城”的文化品位。紧紧抓住普洱市普洱茶作为北京奥运会国礼的重要机遇,扩大对外宣传,着力打造“两山”生态品牌和“茶出银生”文化品牌。
5.建立领导机构,加强对景东茶产业规划与管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努力提高茶产业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作用的认识,加大宣传,确保茶叶产业健康发展,对茶产业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协调职能部门积极参与茶叶产业开发,做好服务。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景东茶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