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思想政治方面风险点范文

时间:2024-03-22 16:45:28

序论:在您撰写思想政治方面风险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思想政治方面风险点

第1篇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浆果等彩色水果中富含的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促进健康、预防口腔癌的作用。

科学家利用从草莓、蓝莓等浆果中获得的提取物,对14名参试者进行了唾液测试研究。结果发现,浆果中的花青素能抑制口腔中有害细菌的繁殖,在改善口腔健康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有关专家表示,这项新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出可以预防或治疗牙周病和口腔癌的新型食品。

寿司热量超汉堡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本寿司在英国很受欢迎,在过去两年内销量增加了88%。但是,营养学家指出,看似清淡的寿司午餐可能会让人摄入过量热量。一个加州卷(寿司的一种)的热量相当于两个三明治、一个鳄梨和少许蔬菜。考虑到一份寿司午餐包含2~3个这样的寿司卷,其热量比一个巨无霸(一种汉堡)要多得多。

儿童过量看电视成年后易犯罪

新西兰科学家日前的一项研究成果称,儿童若观看过量电视,成年后更有可能触犯法律,且将拥有更具侵略性的性格特征。

科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调查了近1000名5~15岁孩童的电视收看习惯。当调查目标成长至26岁时,研究人员对电视收看习惯所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儿童时期收看电视的时长,与其成年初期行为联系紧密。过多收看电视可导致侵略性的性格特征,同时经历负面情绪的可能性也会增高。另外,即使将智力水平、社会地位以及家长的控制度等因素综合在内,儿童时期收看电视时长与成年初期行为依旧联系紧密。

乐观能降胆固醇

一项新研究表明,性格开朗的人患上高胆固醇血症的几率大大降低。研究发现,乐观中年人体内“好胆固醇”水平更高,这类胆固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有助于抵消“坏胆固醇”。同时,乐观中年人体内甘油三酯水平也更低。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乐观的人倾向于拥有健康体重和饮食习惯。

研究负责人表示:“这个证据表明,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影响、错综复杂的,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能给健康带来一些切实好处。”

常喝饮料易患抑郁症

无色无味的白开水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抛弃,很多人更愿意用各种口味的饮料来解渴。专家提醒,这种生活方式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不小的隐患,甚至让您患上抑郁症。

研究人员对263900名50~71岁的美国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每天喝4罐以上苏打水饮料的人比没有喝的人患抑郁症的几率要高30%左右。其中,每天喝4罐以上果汁类饮料的人患抑郁症的几率最高,比普通人高51%,而喝无糖型碳酸饮料的人反而低于这两者,但也比普通人高出21%。在排除一些干扰因素后,研究人员认为,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人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

孕妇太胖连累孩子心脏

澳大利亚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母亲孕期体重超标或肥胖,其孩子一出生就会出现血管壁增厚,日后患心脏病的危险也将随之升高。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平均年龄为35岁的一组女性,这些女性在怀孕16周内体重指数从体重不达标到严重肥胖不等。研究人员在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对其腹部大动脉进行了扫描检查。扫描结果显示,母亲孕期肥胖或体重超标的孩子比母亲体重正常的孩子血管壁更厚。母亲越重,新生儿血管壁就越厚。血管壁增厚是孩子日后患心脏病和脑卒中的一大危险因素。研究还发现,新生儿血管壁增厚现象与其出生体重没有关联。

因此,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孕妇应当适当控制体重,避免过于肥胖。

吸烟增加老年痴呆症风险

由安徽医科大学以及英国、美国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60岁以上吸烟和被动吸烟人群罹患重度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达到13.6%,远高于非暴露人群的8.9%。

科研人员选择山西、广东、黑龙江、上海和安徽5个省(市)的5921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调查他们是否有吸烟或被动吸烟经历、被动吸烟地点(家庭、工作单位和其他地方)及持续时间等。调查结果表明,暴露组重度老年痴呆症发病率达到13.6%,非暴露组发病率约为8.9%。

调查结果还表明,这一风险与暴露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关系。也就是说,吸烟或被动吸烟时间越长、程度越强,罹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就越大。吸烟或被动吸烟时间达40年以上的人群中检出重度老年痴呆症121人,发病率达19.3%。

睡眠质量影响老人记忆力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发现,因年纪增长引起的大脑衰退,使得老年人睡眠质量下降,从而导致其记忆力减弱。

据了解,人的正常睡眠可分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其中慢波睡眠是人体得到最充分休息的深度睡眠,其时间长短被认为是睡眠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研究人员对18名平均年龄为21岁的年轻人和15名平均年龄75岁的老年人进行睡眠和记忆测试。结果显示,老年人的测试成绩比年轻人差大约25%。而在8小时睡眠后的次日,老年人的慢波睡眠时间比年轻人平均少75%,单词配对测试成绩比年轻人差55%。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刺激大脑适当区域有可能会增强睡眠质量,有可能减缓老年人记忆衰退。

心情差导致胃酸反流

奥地利一项研究发现,心情不好容易增加胃食管反流的患病几率。

第2篇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评估准确评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是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困境、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西方思潮冲击、社会结构变迁、信息网络化等外向性风险,又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运行体系、课程体系、理论研究体系衍生的内源性风险。当前,可以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危机评价等环节着手,借助可视化、可量化、可感知的评估方法,有效提升高校防范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能力,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一、风险识别:发现风险项目与辨认危害要素

风险识别是评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辨识是一个发现风险、辨认风险并描述风险的过程。这一过程旨在发现风险项目、辨认危害要素、描绘风险要素特性并输出风险清单。1.治理风险的识别因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识别的要素主要包含危害要素和风险源、确定的风险事件、潜在的风险征兆等。其中,辨识源头类危害要素和衍生类危害要素是第一步。只有做好危害要素的识别工作,才能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真正诱因。识别风险事件和潜在征兆则属于风险识别的中心任务。一切风险皆由事件触发,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的确定性事件和潜在征兆。2.治理风险的识别程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识别是一个发现、辨认、描述、清单输出的完整过程。其中,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范围和对象是风险识别的首要环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范围大体可划定为国际国内两大变局,对象则是各危害要素。把握风险项目是识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第二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由危害要素、确定的风险事件和潜在的风险征兆构成。归纳风险类别并凝练风险特质是识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第三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风险类别大致可分为外向性风险与内源性风险。风险清单输出是识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第四步。这一环节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识别的输出,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分析的输入。通过形成风险清单,既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识别提供可量化的依据,也可以为风险分析提供可量化的标准。3.治理风险的样态归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因教育环境的变化,产生了不同形态的风险。根据事物发展的外因和内因,大体可归结为外向性风险和内源性风险。其中,外向性风险源自国际、国内双重语境。从国际大局势看,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推行、教育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的运行造成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对的认同。从国内大环境看,社会结构变迁和智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的主阵地作用有所削弱。内源性风险则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存在的工作地位边缘化、工作机制滞后、政工队伍游离、主体资源流失、教学与科研绩效割裂等治理风险。如面对不断上行的社会竞争压力,部分高校为了提高院校的竞争优势,将关注点侧重于增设校园硬件设施、扩大招生规模、争取办学经费等方面,“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边缘化的风险”[1]。4.治理风险的识别方法。一般而言,治理风险的识别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安全检查表法、问卷调查法、Citespace计量分析法。其中,德尔菲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专家意见的反馈匿名函询法。该方法能够迅速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和风险源。安全检查表法则是辨识危害要素的“索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风险排查的全面性、广泛性。问卷调查法和Citespace数据计量法则属于定量分析法。其中,问卷调查法是识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常用方式,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某一时段学科体系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Citespace为代表的大数据识别方法利用科学计量软件Citespace进行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不仅可以直观、准确地识别风险点和风险源,还可以构建科学的知识图谱。

二、风险分析:寻找风险点与追溯风险源

风险分析是评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核心环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第二个子过程,对治理风险的致因分析着力于寻找风险点和追溯风险源的成因,侧重于从环境和主体风险源出发,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发展阶段、运行机理以及内在张力。1.治理风险的分析理路。首先,风险要素包括风险源、触发行为、风险点、传导路径等。其中,风险源包括确定性风险事件、引起损失的不确定因素、潜在导致风险的事物或现象等。触发行为则是风险引爆的“助燃器”,它能激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风险事件。风险点是连接潜在风险源和外部环境的媒介。传导路径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中的线索。通过这一线索,风险点、风险源、触发行为得以串联。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主要由环境风险源和主体风险源引发。前者指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严峻,后者指高校内部各权力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产生,实际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风险要素的动态互动过程,即在特定危险行为的触发下,导致风险点、风险源产生集群风险,进而通过传导路径不断延伸和扩散。2.治理风险的引爆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既受自身发展规律的约束,又面临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因而,我们大体可从环境风险源和主体风险源切入,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引爆条件。一是对环境风险源的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环境风险源可归结为国际风险源和国内风险源。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生活方式极易受到青年学生群体的追捧。隐藏在西式生活表象下的西方价值观念是冲击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市场经济中滋生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倾向,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漠视。此外,部分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知偏差以及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些新情况也会产生环境风险源。二是对主体风险源的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受教者和施教者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意识的多变性势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高校治理结构中各权力主体失调引发的学术权力地位边缘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异化,增强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财务管理和人事任命等各类权力运行过程的不确定性。[2]3.治理风险的分析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事件树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根原因分析法、Citespace计量分析法、智能算法等。其中事件树分析法属于事故概率分析范畴。只有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才能确认该事故能否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风险。因果分析法主要结合“‘是/否’逻辑”来识别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有相关的原因和潜在结果”[3](P53)。因而,它能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病因。根原因分析又称损失分析,是一项结构化的问题处理方法,旨在逐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加以解决。[4](P43)Citespace计量分析法和智能算法则可以帮助人们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存在的隐性风险明晰化。这两种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三、危机评价:划分风险等级和确立优先次序

作为风险评估的第三个子过程,危机评价主要是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风险准则进行比对,以此决定风险等级或其大小是否在主体容忍的范围之内,并依据损害程度确立防控的优先次序。1.治理风险的评价要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评价对象是指风险后果或损害程度。一般可将风险带、风险等位线、风险等级等因子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评价要素。其中风险带确定风险评价的范围。按照风险的容受程度,可将风险带划分为风险上带、风险中带、风险下带。如我们可以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过程中的环境作为风险带,其中国际环于风险上代,国内环体处于风险中带。风险等位线是风险评价的中介。我们可以通过不同风险等级数值,规定风险评价的指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风险评价中,风险等位线一般指风险的阈值点。风险等级是风险评价的关键,它确认风险评价的结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风险评级中,可以通过评分的方式来确定风险等级数量以及风险等级的范围。2.治理风险的评价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评价,本质上是对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概括与总结。它侧重于关注治理风险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工作乃至社会运行带来的消极影响。因而,可以从政工队伍、师资力量、教育客体、教育环体、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风险产生的后果。一是对政工队伍的评价。高校政工队伍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重要力量。对政工队伍的评价要围绕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展开,既要充分肯定高校党委领导班子过往取得的成绩,也要立足现实,客观陈述各院校、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对师资力量的评价。师资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资源,对师资队伍的评价应当包括理论知识水平和价值倾向。三是对教育客体的评价。当代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成效最直观的反映。要善于根据上课出勤率、志愿活动参与次数等具体指标来对大学生进行评价。四是对教育环体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环体从范围来看可分为国际大环体和国内小环体,其中国内小环体又可分为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的评价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准。因此,有必要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深入认识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联。五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社会效益的评价。通过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成果,能正确引导社会舆情的发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工作的社会认可度。3.治理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价,就必须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我们要推动风险评价的定性指标朝民主化、法治化、高效化、协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引入可量化的指标,如可以将评价指标与监控指标、预测指标相协调,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治理风险的评价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后果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目标检验法、比较法、效益评定法、接受程度评定法等,此外还有定期评估和不定期评估等。以比较法和效益评定法为例,运用比较法来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驻地环境之间,教育过程、目标、内容、形式和效果之间,甚至教育单位之间”进行共时性与历时性比较。[5]效益评定法则是一种量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大小、高低,可以通过确切、直观的社会效益进行评定。换言之,如果投入远大于产出,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如果产出远大于投入,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等级较低,质量较高。

参考文献:

[1]魏明禄,丁烈云.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风险及其规避[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9,(31).

[2]许迈进,章瑚纬.高校内部治理风险的结构性探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

[3][4]张增莲,编著.风险评估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第3篇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评估

准确评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是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困境、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西方思潮冲击、社会结构变迁、信息网络化等外向性风险,又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运行体系、课程体系、理论研究体系衍生的内源性风险。当前,可以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危机评价等环节着手,借助可视化、可量化、可感知的评估方法,有效提升高校防范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能力,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一、风险识别:发现风险项目与辨认危害要素

风险识别是评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辨识是一个发现风险、辨认风险并描述风险的过程。这一过程旨在发现风险项目、辨认危害要素、描绘风险要素特性并输出风险清单。1.治理风险的识别因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识别的要素主要包含危害要素和风险源、确定的风险事件、潜在的风险征兆等。其中,辨识源头类危害要素和衍生类危害要素是第一步。只有做好危害要素的识别工作,才能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真正诱因。识别风险事件和潜在征兆则属于风险识别的中心任务。一切风险皆由事件触发,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的确定性事件和潜在征兆。2.治理风险的识别程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识别是一个发现、辨认、描述、清单输出的完整过程。其中,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范围和对象是风险识别的首要环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范围大体可划定为国际国内两大变局,对象则是各危害要素。把握风险项目是识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第二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由危害要素、确定的风险事件和潜在的风险征兆构成。归纳风险类别并凝练风险特质是识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第三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风险类别大致可分为外向性风险与内源性风险。风险清单输出是识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第四步。这一环节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识别的输出,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分析的输入。通过形成风险清单,既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识别提供可量化的依据,也可以为风险分析提供可量化的标准。3.治理风险的样态归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因教育环境的变化,产生了不同形态的风险。根据事物发展的外因和内因,大体可归结为外向性风险和内源性风险。其中,外向性风险源自国际、国内双重语境。从国际大局势看,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推行、教育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的运行造成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对的认同。从国内大环境看,社会结构变迁和智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的主阵地作用有所削弱。内源性风险则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存在的工作地位边缘化、工作机制滞后、政工队伍游离、主体资源流失、教学与科研绩效割裂等治理风险。如面对不断上行的社会竞争压力,部分高校为了提高院校的竞争优势,将关注点侧重于增设校园硬件设施、扩大招生规模、争取办学经费等方面,“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边缘化的风险”[1]。4.治理风险的识别方法。一般而言,治理风险的识别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安全检查表法、问卷调查法、Citespace计量分析法。其中,德尔菲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专家意见的反馈匿名函询法。该方法能够迅速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和风险源。安全检查表法则是辨识危害要素的“索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风险排查的全面性、广泛性。问卷调查法和Citespace数据计量法则属于定量分析法。其中,问卷调查法是识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常用方式,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某一时段学科体系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Citespace为代表的大数据识别方法利用科学计量软件Citespace进行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不仅可以直观、准确地识别风险点和风险源,还可以构建科学的知识图谱。

二、风险分析:寻找风险点与追溯风险源

风险分析是评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核心环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第二个子过程,对治理风险的致因分析着力于寻找风险点和追溯风险源的成因,侧重于从环境和主体风险源出发,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发展阶段、运行机理以及内在张力。1.治理风险的分析理路。首先,风险要素包括风险源、触发行为、风险点、传导路径等。其中,风险源包括确定性风险事件、引起损失的不确定因素、潜在导致风险的事物或现象等。触发行为则是风险引爆的“助燃器”,它能激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风险事件。风险点是连接潜在风险源和外部环境的媒介。传导路径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中的线索。通过这一线索,风险点、风险源、触发行为得以串联。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主要由环境风险源和主体风险源引发。前者指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严峻,后者指高校内部各权力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产生,实际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风险要素的动态互动过程,即在特定危险行为的触发下,导致风险点、风险源产生集群风险,进而通过传导路径不断延伸和扩散。2.治理风险的引爆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既受自身发展规律的约束,又面临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因而,我们大体可从环境风险源和主体风险源切入,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引爆条件。一是对环境风险源的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环境风险源可归结为国际风险源和国内风险源。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生活方式极易受到青年学生群体的追捧。隐藏在西式生活表象下的西方价值观念是冲击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市场经济中滋生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倾向,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漠视。此外,部分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知偏差以及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些新情况也会产生环境风险源。二是对主体风险源的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受教者和施教者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意识的多变性势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高校治理结构中各权力主体失调引发的学术权力地位边缘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异化,增强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财务管理和人事任命等各类权力运行过程的不确定性。[2]3.治理风险的分析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事件树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根原因分析法、Citespace计量分析法、智能算法等。其中事件树分析法属于事故概率分析范畴。只有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才能确认该事故能否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风险。因果分析法主要结合“‘是/否’逻辑”来识别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有相关的原因和潜在结果”[3](P53)。因而,它能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病因。根原因分析又称损失分析,是一项结构化的问题处理方法,旨在逐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加以解决。[4](P43)Citespace计量分析法和智能算法则可以帮助人们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存在的隐性风险明晰化。这两种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风险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风险意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183-04

一、风险及人生风险意识含义

风险指具有一定危险的可能性和由自然现象、自然灾害造成的客观危险[1]。伴随着人与环境的密切关联,风险日益渗透到社会各方面,体现出高概率性、渗透性、侵害性、扩散性等特征。

人类生存总有一些风险伴随,因而“现在人们想必很有可能还会把风险概念扩展到人生;扩展到一系列问题上,如劳动力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以及离婚、疾病等方面的不可预测性”[2]。所谓人生风险,就是人生活在世界上,在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实践交往活动过程或结果中所面临的损失或失败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从社会层面看,可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生态风险等;从个体层面看,可分为人际风险、价值取向风险、道德风险、生命健康风险、情感风险、就业风险等;从造成风险的方式看,可分为自致性人生风险和非自致性人生风险。

人的一生都会在一定范围内处于某种风险的不确定状态中,这加剧了人们对人生风险的深化认识与反思,并逐步建立起人生风险意识。人生风险意识就是指个体在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人生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危险的一种能动的主观反映。这种反映不是机械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

二、对大学生开展人生风险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风险频发现象为人生风险意识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

近年来,地震、海啸、雪灾、干旱、禽流感、疯牛病、核泄漏、矿难等各种自然灾害、社会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直接冲击和迅速蔓延至个体生命、生活、精神世界,造成巨大的毁灭和伤害。与此同时,社会转型的急剧变化,使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学业、交友、情感、财产、健康、社会实践、就业等领域凸显出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诱因加剧。这些都为加强大学生人生风险意识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和任务。

(二)开展人生风险意识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事业的成功,具有健康成长成才的迫切愿望。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在风险频发的社会和人生领域,用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防范、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风险和灾害。

(三)为大学生步入社会,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提供经验和方法准备

风险所造成的灾难总是与幸福相背离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人生风险意识的超前性、主动性教育,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具备预见风险和果断应对的能力。一方面,能够为大学生积累一定的风险防范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又能深化他们对人生曲折经历的认识和理解,为将来步入社会,正确面对和处置人生实际遭遇的困难和风险奠定基础。

(四)丰富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视阈

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解决现有的思想矛盾和已经发生的问题,而要尽可能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挫折,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所要求的主动性、预防性”[3]。人生风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回避。人生风险意识教育作为全新的话题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正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领域内涵的丰富和拓展。

三、大学生中开展人生风险意识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关于风险及人生风险的意识淡薄

大部分学生通常将风险作为小概率事件而疏忽大意地对待,总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缺乏对风险危害事件的知觉、预测和防范意识。同时,大学生社会经验、阅历不足,对周围事物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态势估计不充分,对人生风险的发生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虽然大学生价值观和判断力正处于趋向稳定时期,但对复杂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难以自发形成洞察、预防风险危害事件的正确观念,更谈不上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进行处置。

(二)大学生人生风险意识的教育比较缺失

长期以来,社会外部环境缺乏对公民大众进行自然灾害、社会灾害、突发灾难事件的教育、防范与演练,这与发达国家建立日常宣传和全民教育、防范的机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高校也没有专门开设灾难和风险防范的课程,教师主要专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风险危害防范的系统分析和指导。家庭教育中,由于受文化知识和视野的局限,家长普遍关注学生的智育、特长培养,一切都寄希望于学校的教育和对未来成长的美好规划,普遍缺乏对人生领域风险危害的充分估计和考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缺乏对人生风险意识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指导

人生风险意识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或“大德育”范畴内容。但学科研究长期关注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对实践领域急剧变化的问题与现象反映不敏捷、回应乏力、解释力度不够,没能够及时满足大学生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对成才的渴求和对人生风险防范的科学指引。至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人生风险意识教育所包含的人生风险的基本概念、特征、类型、表现、传播、控制、化解、处置等问题,都还没有完整、系统的研究,也缺乏实践指导的科学理论和有效经验的借鉴。

四、加强大学生人生风险意识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把人生风险意识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野

思想政治教育要用理论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和“三贴近”,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回应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植根于丰富的社会实践,找到学科发展和指导现实的新的理论增长点。在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信息网络化的崭新时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把人生风险意识教育纳入学科视野,需要重点研究风险产生的自然和社会根源、风险发生和运动的规律、外部环境风险的类型和影响、风险在人生领域的表现和影响、风险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利弊和学校与大学生个体如何应对风险的防范与处置,以及一系列操作范式的内容等。同时,还需要在实践工作中认真研究和积累开展人生风险意识教育在大学生中的接受心理和传播规律等方面的经验,通过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强化大学生的人生风险意识,形成风险防范的辨析、洞察、实践能力,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渴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质量。

(二)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展教育和实践活动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结合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开展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多样的教育形式。高校应当利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经常性、持续性、广泛性、渗透性、潜隐性等特征寻求合适的载体、方式和途径对在校大学生开展风险和人生风险意识方面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其一,学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可以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形势政策》等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安排一定的课时或专题对大学生开展风险和人生风险意识方面的教育;其二,学校还可利用军训、运动会、实践活动等机会,开展灾难教育、风险教育、生存教育和一定的实践演练活动;一些有条件的院系和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研究专长,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和讲座,编撰科普书籍或专著,面向全体学生普及有关灾难、风险、事故、情感恋爱、流行疾病、生活安全、就业风险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人生领域有关风险的关注度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其三,学生个体和班级,可以自主设计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活动,参加社团协会、兴趣小组等,开展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和校友举办讲座和座谈交流会,讨论人生和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危机、风险事件的处置,增强大学生的真实感力度,提高理性思维和实践处置能力。

(三)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大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和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客体关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生风险意识教育和日常组织、实施工作,都必须要建立在教师具有某领域的丰富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加强教师这方面的素质建设,构建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在课程开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设计、规划、管理、组织、协调、实施等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并有效带动受教育对象积极参与,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对自我人生规划的责任,提高受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双向互动的良好局面,把教育和实践活动效果引向深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促进大学生知晓风险知识,了解风险规律,警惕风险危害,提高防范处置风险的能力具有关键作用。学生在教师主体性充分发挥的激化状态下,调动自我的全部信息参与,通过内化和外化过程,形成信念、意志和一定条件下的自我行动,达到良好的教育和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晓源,周战超.全球化与风险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第5篇

关键词:风险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路径

一、风险社会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风险社会对教育主客体带来价值危机

从哲学的视角看,风险社会是人类自身实践活动的产物。正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的价值,推动了人的价值发展。但是人在实际价值追求中,往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肆无忌惮地改造世界,致使工业社会中生命存在的条件日益恶化,形成人造风险。风险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身及他物的价值定位不当所致。这种价值定位不当颠覆了人与世界的传统价值序列,造成了人与世界关系的物化、人格的商品化、价值的虚无化、人生的无意义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出现价值危机。

(二)风险社会对教育主客体关系形成挑战

在风险社会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信任缺失是事实,主要表现为大学师生关系紧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真实性缺乏信任,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排斥等。原因在于风险社会中的未来充满不可预测性以及专家自身的知识存在局限性,专家在风险社会已不再享有绝对权威,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然强调教育主体的个体权威,采用居高临下的“填鸭式”灌输手段。这只能加剧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厌食症”和对教育主体的不信任。

(三)风险社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带来冲击

全球风险社会背景下,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如“生产力”概念,它是指改造外部自然界获取物质财富的能力。但是,风险社会的现实表明,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威胁,生产力之外出现了“反生产力”。因此,生产力概念的内涵需要拓展。事实上,在风险社会条件下,生产力不仅包括人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也包括防范和化解自然界的破坏性反作用的能力。风险社会环境下,重新阐释原理,是对理论在当代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四)风险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出新要求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在于它以培养人的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为重要任务。但是,在风险社会环境下,如果教师对学生关注的就业风险、情感风险、信仰危机、信任危机等现实问题阐述较少,就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受教育者需求之间出现背离。因此,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更新,要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社会风险意识教育、现代公民教育等新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人们对风险社会进行深刻反省,寻找风险造成的“裂痕”与“伤口”的医治方法,对人们的心灵进行抚慰,对其价值观进行引导。

二、风险社会环境下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的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如何在风险社会中经受洗礼,反思得失,突破发展困境,寻找新的理论和实效生长点,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

在风险社会环境下,当人们必须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选择时,就等于是被从传统安全中剥离甚至抛弃,因为对生活控制能力的减弱会大大增强个体的不安全感,并自动转化为风险意识。适度的风险意识是必要的,但是过度的风险意识会加重社会的脆弱感,各种担心、忧虑、怀疑、脆弱会聚在一起并转化成社会意识,会变成一种对现实生活倍感不安的文化氛围,甚至会导致社会恐慌的弥散。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要求。一方面,教育有责任排除人们对风险本身的恐惧,并赋予受教育者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另一方面,教育有责任使学生掌握未来社会角色所需要的规范、知识和技能,这也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在风险社会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必须依托现有课程教育,贯穿“风险社会”对学生个体素质的新要求,拓宽新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认知风险、分析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1.加强风险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认识并理解风险。学校要运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知识和风险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风险管理理论;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风险是可以化解并超越的。通过风险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风险分析方法,区分不同性质的风险,掌握基本的风险处理技能。

2.加强公民责任伦理教育。风险社会对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培养有“责任伦理”的高素质公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性目标,唤醒人们的责任意识,培育其责任伦理意识,引导其以“责任原则”衡量自己的行为。我们生活在风险不断增多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反思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3.加强公民公共精神培育。多风险事件的发生往往涉及的是广大公众的利益对公共事务积极关注、热情参与,是维护公共利益,更是风险社会维护自身权利所需要的。培养大学生的公共精神,教育学生在面对风险事件时,如何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并在风险与利益之间作出权衡,在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一致之间取得平衡,这涉及民主参与技能的培养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在我国社会风险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方式,实现由理论灌输向理论解答实际问题的转变。面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风险和问题,部分学生对教材理论有所怀疑。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学内容,并对学生关心、困惑的相关问题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教师在遵循所阐述理论体系完整性和观点准确性的前提下,要提炼某些“热点问题”,使之成为某一理论观点阐述的“问题背景”,从问题出发,将概念和观点置于对“问题”进行的揭示、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才能为大学生分析社会矛盾和思想困惑提供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

1.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大学生网络化生活正在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提高对互联网信息的鉴别力,有效化解网络风险。

2.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能力、砥砺品格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在风险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另外一层更加重要的意义。在社会实践选题上,可以从社会风险的客观存在中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认真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启发他们理性审视和客观辩证地分析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深层次理性认识,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3.增加以风险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风险意识方面大有作为。在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通过辩论赛、演讲赛、征文比赛等形式,扩大学生对社会风险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应对社会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也可以通过就业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强化就业观教育,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化解就业风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对风险社会的挑战,注重对于社会政策和风险现象本身的解释,客观分析社会风险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多一些理性化的教育引导,以提升学生在风险社会环境下适者生存与健康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宗南.教育和谐对风险社会理论的超越[J].理论界,2010,(3).

[2]黄英.风险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新境遇的思考[J].前沿,2012,(6).

第6篇

[关键词]银行风险 风险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32-02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银行作为居民日常生活最常用的储蓄机构,成为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由于体制不健全、人员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在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暴露出种种风险,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纵观银行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银行的生死存亡与风险管理紧密相关。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银行不仅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手段构建主体,也需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为科学识别和有效防范风险做支撑,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风险管理的推动力量。

一、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

(一)银行风险及几种主要风险类型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标准,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类。①

其中,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或其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普遍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银行声誉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这种信心一旦失去,银行的业务及其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都将不复存在。②

(二)银行风险管理

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回避、排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安全。确切地讲,银行风险管理是通过了解自身及市场情况,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设计并实施风险管理方案,不断监测风险管理过程而使银行达到战略目标的决策与行动。③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监控和信息反馈,包括对营销前台的风险监控,控制经营风险的承担范围;为战略决策后台提供信息支持,经营过程风险的信息分析、整理和反馈。

(三)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银行面临信用、操作、声誉等风险的压力日益加大,通过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制定审贷分离、审计稽核、岗位轮换等内控制度,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风险管理意识层面,仍有诸多问题:

第一,风险管理意识偏差。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在实践中很多银行领导及员工过分追求经营规模、看重短期目标,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有的甚至把风险管理看成是获取利润的绊脚石,将其与业务经营对立起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人无法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违规经营,扰乱金融秩序,严重威胁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

第二是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银行风险涉及业务经营的全部领域,例如,随着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存款、票据业务成为重要的风险源。另外,由于个别员工道德缺失,基层营业网点和柜员也已成为重要的操作风险发源地。因此,风险管理必须是全面的、立体的,对整个机构、各类风险进行通盘管理。应当通过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型、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培养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形成全面风险管理。④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银行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对风险的复杂性认识不够,风险管理方法单一,在风险识别、监测方面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三是缺少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一种融合了现代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控制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力。⑤健康有序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能对每位员工产生深刻影响,引导员工主动发现和暴露风险隐患,使各项规章制度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在实践中,银行员工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对于什么是风险、什么是风险管理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在银行日常经营中的重要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风险管理中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政治舆论宣传和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法宝,更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全局性工作。目前银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现象,在方法上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银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当深入和细化。

在长期的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些新的思潮和观念对人们的思想造成巨大冲击,新型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部分银行员工缺乏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工作积极性不高,疲于应付工作,对政策、法规置之不理;在待遇、报酬方面盲目攀比,以自我为中心,心态失衡;法律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触犯法律,将发放贷款的“权力”视为对别人的恩赐,借机谋财。

防范和化解风险,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需要针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提高银行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做好银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协调思想、统一行动、增强凝聚力有重要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有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是识别和防范风险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主要风险进行针对性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面对新形势,银行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采取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网点布局、完善设施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投身公益活动等方法,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应当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合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风险管理的推动力量,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凝聚共识、激发活力,促进银行的转型和持续发展。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防范风险是每位员工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员工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风险管理仅仅是特定部门的责任,与自己无关,不从根本上去理解和支持风险管理工作,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迫切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危机感,甚至将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对立起来,将其视为一种影响业务经营工作开展的负担。银行应当在经营管理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风险管理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与单位发展和个人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风险防范。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全面导入符合经营管理要求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将风险管理深入到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是对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银行在推动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各种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从制度上强化员工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使这种意识贯穿到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切实增强广大员工防范金融风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使全面风险管理在银行上下得到有效落实。

(二)关注员工举止,重视员工个体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银行网点多、覆盖面广,员工群体庞大,内部人员容易引发风险。在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用人关口加强把控,严格审查员工背景。在录用新员工时,除注重学历、能力之外,还要对员工的道德品质进行了解,以防范道德风险。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当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动态管理,开展员工行为排查,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对重要岗位定期不定期开展岗位轮换,以防范操作风险。

此外,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经常倾听员工心声,了解员工需求,与员工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有针对性地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对员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采取适当形式,说服、教育员工正确地认识风险管理,增强员工风险管理责任意识,使其主动学习和了解风险管理的相关管理政策、法规,激发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去。

(三)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加强风险管理教育

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银行各级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实现发展目标。银行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将风险管理提升到文化层次去认识,构建和谐的风险管理文化,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风险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达成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方法,自觉投身到防范风险工作中,使风险管理植根于员工脑海,落实于员工行为,引导其主动发现和披露风险隐患或问题。

在实践中,有些员工不配合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推行的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和考试存在被动应付的消极心理。对此,银行应当完善职工教育考核制度,通过教育和培训,建立一支能够运用现代工具,有效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的风险管理队伍。此外,还应当通过加强对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纪观念教育,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律性、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注释:

①巴塞尔委员会是1974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L倡议建立的一个由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为成员的委员会,被广泛视为银行监管领域的首要国际组织,其制订通过的《巴塞尔协议》建立了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

②宋清华.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9.

③殷洪良.银行风险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3:3.

④郭保民.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3):80.

第7篇

摘 要 大型会议和赛事的公共卫生保障涉及到传染病风险评估、疾病监测、环境卫生监测、食品安全、等多方面,参与会议和赛事的保障人员多、任务重、压力大,思想政治工作在保障期间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层疾控人员应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迎接杭州G20峰会和亚运会等大型会议和赛事的召开发挥公共卫生基层保障基石作用。

关键词 基层 疾控 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4年北京APEC会议、2016年杭州G20峰会等大型会议与赛事相继在中国举办,既是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认可,也是一大现实公共卫生考验。大型赛事的公共卫生保障涉及到传染病风险评估、疾病监测、环境卫生监测、食品安全、等多方面,参与赛事的保障人员多、任务重、压力大,思想政治工作在保障期间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16年9月G20峰会将在杭州举办,接下来还有亚运会,现浅谈基层疾控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基层疾控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现况

(一)SARS、H1N1、禽流感等输入型疫情锻炼了一大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医、教、研”相结合的模式也提升了基层疾控的防病应急能力,大大改善了过去的工作环境和精神面貌,也涌现出了一批无私奉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但是基层疾控机构还是存在重业务轻思想的现象。

(二)基层疾控机构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和中高级卫计人员开展专项行风职业道德培训。党员实行“双报到”制度,中高级卫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一年4次的行风职业道德专项学习是必修内容。对于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及非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薄弱,往往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

二、大型会议和赛事中有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风险

庞星火等确定了传染病疫情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生活饮用水安全事件、病媒生物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等5类45种有可能对大型赛事产生较大影响的公共卫生风险。孙晓东等也归纳了大型活动相关的公共卫生风险主要涉及6个方面:伤害及伤亡事件、传染病暴发、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饮用水卫生、非传染性疾病和生物恐怖袭击。无论是哪类公共卫生风险,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层疾控人始终站在风险岗位第一线,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迎接大型会议和赛事中的作用

(一)具有减压抗压,缓减心理疾病的作用。在大型会议和赛事前,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前分析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做好风险评估,使基层疾控人员具有足够心理应对能力面对各类突发事件,能避免因工作量大、强度高、任务重而产生心理疾病。

(二)具有强大的导向和动员作用。基层疾控人员最直接、最频繁接触群众,一旦出现上述公共卫生事件,经过规范思想教育的高素质高水平基层疾控人员能带动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提高应急能力、参与力和执行力,能够及时做好导向引领,发挥宣传动员作用。

(三)思想政治工作对“能力提升”具有助推作用。综合素质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和管理能力提升是近年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主线,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思想道德高尚的人往往更能体现自我价值。

四、如何做好基层疾控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到位

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拟定思想政治工作方案,明确岗位职责。包括培训教育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心理咨询组、档案收集组等,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必要时成立一对一培养沟通疏导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岗位。

(二)专项活动紧跟,宣传重点突出,营造良好氛围

积极主动策划各类思想政治活动,形式多样,与各类健康日宣传活动、义务讲座、基层培训相结合,提升活动层次,在活动中无形感化。同时必须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微博、微信、互联网、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实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报道,宣传典型。

(三)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适当的激励机制是有效持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障,在迎接大型会议和赛事期间,必定会涌现出各类先进事迹与先进人物,作为基层疾控机构,应及时树立榜样、表彰先进。一方面可以使先进和榜样价值得以体现,继续努力提升;另一方面对其他人员也有激励和引导作用。

浙江上柏麻风村先进集体、杭州百丈乡村医生王妙芳先进事迹、“三严三实”活动等已逐渐渗透到基层疾控人的思想中,思想觉悟较以往有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基层疾控机构应当借助迎接大型会议与赛事这一契机,全程参与、全力保障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尤其是青年疾控人,更应当勇于承担、乐于奉献,发挥团队凝聚力,这将是职业生涯重要的经验积累,更是人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赵珊珊.大型赛事期间公共卫生保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

[2] 庞星火,刘秀颖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大公共卫生实践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J].首都公共卫生,2009.3.

[3] 孙晓东,郭翔,董晨.建立大型活动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初探[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