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2 14:45:40
序论:在您撰写物流信息化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是通过基于信息网络的供应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农产品生产者、供应商、经销商通过信息平台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运作,各个环节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农产品物流不仅包括供应商到消费者的物流链,而且包括信息链、资金链,农产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价值,给农户和企业都带来相关收益。
一、新疆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新疆农产品流通方面信息化应用总体上还处在“网上传信息,网下做交易”的初级阶段,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所需的配套条件和市场机制尚未成熟,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尚未出现。新疆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应用已成为制约新疆农产品经济发展的瓶颈。
1.信息意识淡薄,交易主体信息化参与程度不高
受传统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交易思想在广大消费者和生产者中根深蒂固。人们对农产品电子物流的认识不深,信息化的参与程度不高。电子商务形式上的虚拟性和目前国内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低,尽管电子商务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很多便捷,但观念上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主要是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交易,信息传输基础设施的搭建是否完备,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以及信息传播量的多少对于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工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新疆的信息化程度逐年提高,但网络的建设和利用仍赶不上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速度,一方面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都没有网站,能实现联网并能进行网上交易的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还没有专门针对批发市场应用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有些市场开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现代信息技术仍未在批发市场中普及应用;有些市场采用传统的广播、板报等方式少量品种、价格信息;有些市场根本没有信息服务,更谈不上为农户生产、产品流通、产品加工提供全面、持续的信息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市场信息的价值。
3.信息采集、整理、运行机制不健全,信息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新疆虽然部分建立了市场信息采集、的组织体系,但运转机制还不能与发达省市相比。市场信息怎么采集,谁来采集,怎么处理,谁来处理,怎么,谁来等问题也没有明确的划分。同时信息采集对国内其他省市农产品信息涉足不多,而且没有专业的信息分析从业人员,市场信息质量良莠不一,缺乏实用性和权威性。
4.电子商务网站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
新疆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经营数量较多,但形式和内容大多雷同,缺少特色,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目前,除了个别有影响的网站外,大部分网站建设水平还不够高。涉农部门网站以宣传本地农业、政务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同时,部分电子商务网站,虽然设有农产品行情和供需信息,但很少市场需求的评价或预测,更没有指导各地农民种植、养殖情况的信息,市场信息分析专家的作用没有形成。
5.农产品流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较慢
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在我国应用也是刚刚起步,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如POS技术、EDI技术、GPS技术、GIS技术、RFID技术、条形码技术等在新疆农产品流通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如算法密码的政策支持、密钥使用的标准、软件开发以及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等都是目前农产品流通信息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快新疆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增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意识
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应通过教育培训,来增强农民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市场经济观念。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切实转变单一运输经营的观念,彻底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运用系统优化原理、最小总成本方法、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方法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2.明确和强化政府在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中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必须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政府要在这方面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根据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建设方向、目标、重点,并具体落实相应部门提供服务职能。重点扶持本地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把农业信息工作当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来对待。
3.加大对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当前要着力抓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广大农民的素质提高两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信息服务和管理人员的信息质量意识、信息商品意识、信息产业意识,加快建立一支能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信息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农村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提高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广大农民及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信息意识和文化素质,把当地农村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与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职业教育、科学普及等农村科技工作相结合,制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通过宣传、授课等多种手段、多种形式,进行农业信息化的普及教育和相关的培训。
4.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的灵魂是信息,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把农产品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并及时传递给农民,引导他们按照市场的需求从事生产经营,避免因信息不灵而导致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5.加强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物流园区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化
一、物流园区的定义及内涵
1、物流园区的定义
目前在国内物流园区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物流园区应是指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形成的物流节点活动的空间集聚体,是在政府规划指导下多种现代物流设施设备和多家物流组织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大型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它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园区内各经营主体通过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进而实现物流集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应,促进载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物流园区的内涵
物流园区将众多物流企业聚集在一起,实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发挥整体优势,促进物流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共享相关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其内涵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物流园区是由分布相对集中的多个物流组织设施和不同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构成的具有产业组织、经济运行等物流组织功能的规模化、功能化的区域。这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概念一样,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拥有集中连片的物流用地空间。
(2)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作为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管理中心等适应城市物流管理与运作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
(3)物流园区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功能区,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就近生产、区域生产组织所需要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3、物流与物流信息
物流不仅仅运输物,同时也在传递信息。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所生成的信息,一般是随着从生产到消费的物流活动而产生的信息流,并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各种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信息是事物内容、形式及其发展变化的反映。物流信息和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关系密切,起着相当于人的大脑的神经中枢的作用。
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的作用类似于神经系统,主要通过它的几项基本功能来实现。
(1)辅助市场交易功能。市场交易需要记录接货内容、安排储存任务、作业程序选择、制定价格及相关人员查询等。物流信息的作用就是记录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其主要特征是程序化、规范化、交互式,强调整个信息系统的高效性、精确性和集成性。
(2)业务控制功能。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要有信息系统做相关的控制,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对作业计划和绩效进行评价和鉴别。这里强调了信息系统作为控制工作和加强控制力度的作用。
(3)工作协调功能。在物流运作中,加强信息的集成与流通,有利于加强工作的时效性、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和减少劳动强度系数。这里,物流信息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4)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信息管理协调工作人员和管理层进行活动评估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这是强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决策和战略定位作用。
二、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化现状
2005年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再次对中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和趋势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物流信息化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提高
企业每年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高。根据调查,大约1/3(35.7%)的企业每年IT投入不足10万元,10-30万元的占23.2%,二者合计接近60%的比例。企业每年IT投入超过100万元的不足18%,与上述超过亿元营业额的企业47.4%的比例形成一个明显反差。这说明即使是大型企业,其信息化平均投入占企业营业额的比例也不足1%,与发达国家比较相差甚远。从信息系统投资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来看,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低于5%。
2、应用整合困难
(1)企业数据库整合的比例低。采购、库存整合比例最高,但也仅有54%和43.7%。单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整合的比例不足40%。供应商评估、运输、配送整合的比例尚不足30%。
(2)与合作伙伴或上下游企业实行系统对接的比例低。根据调查,只有订单系统对接的比例超过60%,输配送系统对接比例不足35%,库存系统、共用操作平台和数据库共享对接的比例分别仅有24.6%、24.6%和21.7%。
3、对系统建设总体评价不高
(1)缺少科学、统一的方法论指导。已建信息系统的企业,在系统建设中进行项目规划和人员培训的比例最高,但也未到60%。系统评价和系统维护的比例最低,说明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缺乏统一的方法论指导。
(2)信息系统对决策的支持力度不强。从调查结果来看,约一半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决策的支持力度不强,其中38%起到初步的支持作用,13%基本与决策无关。另一方面,大约39%的企业正在利用数据分析对决策进行优化,大约10%的企业开始采用数据挖掘和智能系统。这也说明,通过信息技术对企业决策支持的潜力和市场空间十分巨大,目前仅仅是个开始。
(3)系统开发费用高、功能不够、跟不上业务流程变化是最主要的三个问题。
(4)信息化的作用不十分明显。已建信息系统的企业大约有三分之一对系统比较满意,满意的原因主要是信息系统提高了效率和规范管理水平,分别占51.3%和38.5%。还有约三分之二的企业对所建信息系统不满意。
总之,国内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研究及建设还处在起步的摸索阶段。但可以肯定,物流园区信息化的建设将成为中国物流园区未来信息化的主流应用模式。
三、中美物流园区信息化的差距分析
物流概念起源于美国,美国的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高度发达,也最具代表性。因此,国内外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差距分析,主要选择美国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水平作为参照进行。见表1。
从国外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看,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我国应大力加强对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使国内的物流信息化跟上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潮流,提高物流效益。和国外相比,我国信息化水平有待大力提高。
四、建议
1、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化必须服从物流园区整体战略目标
物流园区信息化的建设作为大的物流园区规划的一部分,要在物流整体规划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要符合物流规划的目标和原则,服务于物流规划,使物流规划的效果能够真正发挥出来。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物流信息平台应该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信息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稳步前进。
3、政府推动,第三方实施,市场化运作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各类物流企业及货物的供需双方,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需要有政府的协调和推动。物流信息平台需要采取第三方实施的原则,确保平台具有独立性,从而实现其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提供有序竞争的环境,满足广大客户对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功能的需求。物流信息平台的经营要实行市场化的运作。为了调动主要经营者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主要经营者持股方式,并实行风险抵押,使经营业绩和经营者的利益挂钩,增加实体运行活力。
4、加快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现在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还是封闭运作的,信息在内部网络按共同的标准协议进行数据交换。物流信息平台要对不同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进行交换,就特别需要标准化的物流信息,以实现不同物流信息系统数据的顺利交换。如果物流信息数据不是标准、规范、统一的,势必加大数据交换的难度,降低物流信息平台的利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失真。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建设。
5、加快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专业的物流信息人才,因此必须加快对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机制,增强对内部人员物流信息技术的培训。同时,应积极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加大对物流信息人才培养的投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如果需要,也可以从国外引进高质量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1).中国物质出版社,2002.7。
[2] 王谦:电子政务.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物流行业;信息化;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16
1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性的交际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在这个大环境下,商品物流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商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由于商品发展种类越来越多,在质量、规格、客户需求等方面都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外物流行业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物流行业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影响。
2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2.1 信息化水平低、差异大
信息化水平是反映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信息化的重要价值,国内物流行业对信息化发展已经提高了重视,但是由于资金、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国内物流信息化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存在物流行业间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差异大的情况。许多物流行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在功能应用、统一标准等方面水平较低,制约着物流行业的发展。
2.2 商品信息识别技术普及率低
商品信息识别是提高商品信息交流以及促进商品运转的重要技术,目前商品识别技术主要以条码和射频技术为主,虽然这在我国商品识别中应用比较早,但是并没有广泛普及,多数商品在储存、运输等环节都没有很好的应用单元条码技术,这直接导致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的效能低下。此外,由于商品信息识别没有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物流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交流障碍,影响商品信息的有效交流,难以形成共享平台。
2.3 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水平低
为了提高全球物流效率,提高信息交换成为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但是当前我国行业信息交换技术应用总体水平不高,许多物流企业并没有能力开发数据交换技术,无法与国际互联网互通互用,影响了物流行业全球化发展。此外,物流企业的网络信息应用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多数物流企业只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简单的商品信息采集与交换,无法形成局域性或者大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信息交换,影响物流业务深度拓展。
3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物流行业全球化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也离不开信息的共享与交流,给予这种发展以来要素,笔者认为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3.1 物流行业信息网络化、自动化
物流行业的全球化发展突出表现为商品能够在全球国家快速的流动与销售,而物流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订单业务,就需要快速获得信息、快速形成物流,这其中物流信息网络化平台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发现、交流物流信息,并通过互联网接洽订单,促进物流业务开展。因此,物流企业将来的发展将会在条码和射频技术应用方面有所提升。
3.2 物流行业信息标准化、集成化
由于物流行业环节较多,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如果衔接不通畅,就容易造成物流滞后,影响物流行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建立物流信息标准,能够有效保障商品在运输、装卸、储藏、保障、流通等各个环节信息无缝对接,物流企业间也能够快速识别商品的全套物流信息,便于提高物流识别效率,有效促进商品全球化;另一方面,物流信息集成化重点在于整合物流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由于物流企业从接订单到送达订单,中间经历诸多环节,业务处理流程中的各类信息需要在统一的平台上集成化运作,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物流信息使用效能的提升,为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具有重要帮助。
3.3 物流行业信息全球化
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将更加注重全球化,物流行业全球化发展离不开信息的全球化,承接物流业务需要面对全球的消费者,需要获取消费需求信息,跟进物流服务,拓展全球物流信息品牌,以保障物流行业能够不断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此外,物流信息全全球化更容易了解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能够从中及时掌握物流行业的各类风险、商机,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物流行业的安全发展。
4 结语
物流行业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物流行业的全球化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是一种趋势,也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机遇,物流行业应该对信息化提高重视,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重点倾斜,突破自身障碍,形成信息化系统运作,为企业全球化发展夯实信息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物流信息化;意义;现状;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25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333-01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现代物流业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并且作为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纽带进行着资源的优化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1 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狭义的物流信息化主要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1-2]。笔者认为广义的物流信息化不仅仅是指物流企业内部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更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甚至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信息的共享,以实现整体物流成本最小的目的。
实现物流信息化,有利于商流、资金流和现金流的沟通和实现[3]。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商流、资金流和现金流的完成都要依靠信息流的传递;有利于工商企业节约经营成本和物流企业实现更大的利润[4]。通过第三方物流,工商企业可以集中自己的优势产品和服务,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信息化的实现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实现物品流通过程的高效化,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成本,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顾客的服务质量。物流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物品从供应商更快地运输到需求方,实现顾客的快速响应,以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加强供应链之间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企业之间以及供应链之间的物流信息化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多余成本,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5]。
2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1)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物流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10%左右,而我国已接近20%,物流成本的差距反映了物流信息化的落后。主要原因就是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较为缓慢,物流信息沟通不畅。据调查,在现存的物流企业中,以中小企业居多,它们规模小、资金少,本身资金不足以用来发展物流信息技术,再加上少数企业管理者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意识相对薄弱,这就直接导致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2)各个企业包括一些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不够,一些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发展的阶段,这对于发展现代物流是很不利的。此外,物流信息技术未被广泛地应用。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信息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本的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如条码技术,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条码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运用率已基本达到100%。而在我国,只有大约25%的企业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有条码标志。而RFID(射频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信息化物流技术的应用更为有限。
(3)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建设也未起步,物流市场信息化程度较低。近年来,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生产制造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满意度很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高、信息不及时和不准确、服务速度慢且内容不全、没有网络服务、不能满足需求波动、不能提供供应链整合等[6]。从局部来看,第三方物流是高效率的,然而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整体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这种加和的结果很难达到最优,难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瓶颈,尤其是电子商务中新的物流瓶颈。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化沟通障碍也成为降低整个社会物流总成本的瓶颈。
(4)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健全;信息类专业人才缺乏,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较低[7]。
(5)信息资源缺乏统筹开发,共享率低,更新速度慢。
3 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对策
(1)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无限射频技术、GIS技术、GPS技术、EDI技术和QP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实施,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质量。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3)政府应大力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要加强各级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8]。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地培养专业队伍。
(5)重要的政策和法规主要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制定。政府部门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措施保证,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权威、可靠的政策、法规、经济与技术等信息。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促进社会各部门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使物流信息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6)资金保障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多方位地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9]。
4 参考文献
[1] 邵举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薛化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燕虹剑.国际贸易[M].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
[4] 唐玉兰.物流学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5] 孙恩利.我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之路[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3):11-12.
[6] 常军林,梁俊鹏.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31):133-134.
[7] 李光荣.物流信息化:我国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之路[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60-62.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自人类从事生产活动起,就有了储存和搬运活动,可以说物流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然而,直至上世纪60年代,尽管生产工具的进步彻底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但物流仍局限于表面的“储平余缺、运通有无”的低水平状态,显然,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自工业革命以来,延续了数百年的疏忽。那么是什么一直在阻碍着现代物流理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呢?鲍尔索克斯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清晰地指出,在计算机技术可以广泛使用之前,没有理由认为物流的各种功能能够被综合,或者这种交叉功能的综合会提高整体性能。可见,物流的发展与信息及其技术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
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分业界限,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对企业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完成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和运营,将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某种角度上讲,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的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之目的。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距离物流信息化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从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结果看,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这种现状无法满足物流市场的竞争,但是追赶的脚步却从未停歇过。进入21世纪后,我国物流市场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发展,物流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呈现出以下特点:
1.需求仍以作业控制为主
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仍以作业控制为主,即在规范流程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决策、控制依赖于信息的机制。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较低的需求层面,即要用较少量的投资,解决业务各流程的信息化问题,建立决策要依赖信息的机制,其别是将财务核算深入到各业务环节中去。此类需求是市场的主体,占80%以上。少部分基础较好的企业已经进入了较高层面的需求,即优化流程设计和运行操作。这样的企业应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可以为流程再造提供制度保证和数据基础。此类需求占有的市场份额虽然还不大,但增长比较快。而真正进入供应链管理这种最高需求层面的企业目前还是凤毛麟角。
2.信息化意识提高,整体规划能力较低
近年来,我国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信息是物流的灵魂”已得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同,各类企业呈现出开发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综合性或专业化物流信息系统的态势。2004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等九部委联合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物流信息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也已经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并进一步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的投资力度。但是,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深。我国在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战略上尚未形成体系,标准化工作发展缓慢;同时,物流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未来发展也缺乏规划,缺乏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目前真正去搞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企业寥寥无几。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达94.3%的物流企业内部使用了管理软件,81.4%的物流企业拥有自己的外部网站,企业大部分已应用相关的“物流管理软件”,但这些软件相对简单,大部分只是整个物流环节的一小部分,如车辆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票据管理软件等,很少有企业实现了整个物流过程的信息管理,仅有14.3%的用户对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规划。这说明物流企业由于本身不成熟等原因,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多用户对自己的信息化需求并不了解,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结果导致“信息孤岛”现象非常严重。
3.建设步伐加快,整体应用水平较低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而物流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也相应提高,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但是不得不承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如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实用的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PS/GIS和EDI技术在我国物流企业的应用不够理想。同时,立体仓库、自动导向车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如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其网站的功能仍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事实上,目前较低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物流业迫切需要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4.缺乏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现代物流作业过程环节多而复杂,物流信息量大,还具有不确定性、难以捕捉的特点,因而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因此现代物流企业应属于人才密集型企业。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物流企业缺乏这种既熟悉现代物流信息化运作规律,又懂得生产管理的专业人才。
二、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1.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物流信息化首先要对物流活动中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信息共享将超越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的边界、企业的边界,使得供应链上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根据充分的信息来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市场定位,进行规范化的运作。
2.流资源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物流的很多技术手段是停留在设施能力和设施水平的提高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特别是供应链形成以后,更重要的不是单一的设施水平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也就是说,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服务的能力。
3.多重价值的实现
(1)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与普通的制造类企业不同,物流企业的业务承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体现出很强的非计划性。在项目接单后,又体现出极强的计划性,即整个项目必须遵循作业规范,一丝不苟地按规范执行,信息管理能力最直接地体现着一个现代物流企业的项目实施水平。任何一个物流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信息流涉及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企业落后的信息管理手段与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
(2)体现在物流企业的经营需要。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注重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要素就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客户需求信息获取、支持、反馈和交易的电子化;实现售后服务的自动化和长期化,从而保证长期而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利润空间。现代物流企业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向客户提供及时快速的仓储、配送等专业服务和实时的货物跟踪服务等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3)体现在物流企业物流合理化、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信息化使物流企业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并防止发货、配送出现差错;使库存适量化,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缩短了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提高订单处理的精度,提高搬运作业效率和运输效率;使物流合理化——物流一体化系统成为可能,而物流一体化系统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三、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积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快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首先,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应该相互衔接;其次,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及行业法规,协助行业制定物流的标准化工作,如物品编码的标准化,物流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包装、运输、装卸工具、托盘等的标准化,特别是物流信息标准化,都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督促;再次,需要政府多渠道地调动各方面的资金,提供资金、税收方面的扶持,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尽快实现高速信息网与企业的互联互通。
2.构建多功能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具有跨行业、跨地域、开发性好等诸多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力支撑。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企业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利用其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开放性的商务功能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交流、、业务交易等信息化管理。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3.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的精髓是以信息代替库存,以供应链作为库房,实现物流的敏捷配送。信息化库存是依靠供应链一体化优势使产品开发、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寻找供应商和生产商、融资、制造控制、包装、运输等在同一时间并行运作,从而使原材料能够准时送到加工厂,产品能够准时送到销售点,顾客能够便捷地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虽没有建立庞大的库存体系,但是信息化库存却使物流更具敏捷性,从而节约物流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
4.实施ERP项目
ERP是英文Enterp 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其功能核心是将企业人力、资金、信息、物料、设备、时间、方法等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和平衡。ERP的实质,就是先进的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将企业的管理与信息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为指导、以信息化网络为支撑、以实施ERP为基础的管理体系。ERP是实现企业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必经之路,只有实施信息化管理,才可以杜绝企业管理中的随意性和过多的长官意识。
5.打破传统运行模式,开发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它利用各种信息进行实时、集中、统一的管理,实现信息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与协调。其总体目标就在于从企业的商流和由商流引发的物流中提取与物流相关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汇总、分析和流程控制,从而得到提炼的、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信息,一方面服务于物流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需要;另一方面服务于客户的需要。因此,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能够打破传统的运行模式,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管理,实现对企业内外业务的支持,并能提供部分决策支持。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有多种方式,如购买成熟的操作软件、委托开发、与开发单位合作或独立开发,企业可根据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开发方式。
6.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普及信息化知识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专业的物流信息人才,因此必须加快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机制,增强内部人员物流信息技术的培训。同时,应积极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加大对物流信息人才培养的投入,通过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信息管理人员。如果需要,也可以从国外引进高质量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 信息化 现状 对策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广和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有90%是小型私营企业,其市场占领速度及整合速度有限,加之国内物流基础设施及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制约,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缓慢,使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制约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如何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是每个物流企业都需要认真思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根本不能适应现代物流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趋势,制约着第三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具体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首先,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其一,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软件投入。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硬件设施等看得见的东西舍得物力和人力的投入,而对于软件的投资觉得不值得,不能接受花上百万资金去买一张小小的安装光盘。其二,在企业中存在盲目信息化和消极信息化两种对立的错误思想。前者认为信息化无所不能,不顾自己企业实际盲目大手笔投资,后者则认为自己小规模企业,不必也无法进行信息化建设。其三,信息化建设缺乏耐心,误认为信息化可以立竿见影带来效益,没有预定时间得到预定的收益,就减少或终止信息化的后续进程,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信息化进程的缓慢。
其次,信息化建设目标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不匹配。目前,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的规划,不能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目标相匹配,对于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大多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办法,只能片面的解决某个作业环节的局部问题,致使整个企业的信息平台和各节点之间信息无法流通。另外,我国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致使沿用传统的揽货、装卸、运输等传统运作方式,面对低信息化程度的零散货主,缺乏应用信息系统的积极性,更无从考虑信息化战略。
最后,第三方企业信息人才短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从原来的货运或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信息化基础和实力普遍较弱,信息人才短缺。传统的货运仓储企业以体力劳动为主,改型之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固有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企业中缺少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信息人才,不能很好的完成信息系统的建立、应用和维护,直接影响了企业物流控制的信息化进程。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其信息发展策略
物流信息化是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服务的,其信息化战略的选择要由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和业务实力来定位,必须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首先要制定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来规划其信息化建设目标。第三方企业未来的发展,可以成为主导行业的大型企业,或者成为大型物流集团的具有少量物流资源的从业者。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相应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对于前一种发展目标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要提高要求,以增强在同类竞争企业中的竞争能力。对于后一种发展目标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以服务为主,主要用来满足企业和客户的物流活动需要。
2. 增强企业主体信息化意识,完善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大多取决于企业的总体素质,特别是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决策者要对物流信息化问题有科学长远的认识,正确对待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也必然性,科学对待其周期长、收益慢的问题,认清信息化的直接作用是改变工作效率,最终提高生产效益,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要损失某些人的利益,有这或那的阻力,企业的决策层要对这些方面正确对待,以保证信息化的持续建设。另外,物流企业还要加强自身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实施信息化全员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化项目的认识及管理操作方法和技术。并在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引入相应的竞争,以激励和约束员工,鼓励他们自觉的投入到信息化发展中去。
3 .以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分层分步实施
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与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相关,要与企业规模及物流服务需求相一致,切忌盲目建设而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外,物流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其实施过程的有效性,保证信息系统能够发挥整体可观效益,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策略制定相应的信息统筹规划,以给各部门的信息建设提供统一的规范,使其共同发展。各部门在企业的整体规划下,要根据部门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分步骤实施建设。另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分期分层实施物流信息化,以保证人力物流的持续投入。
4 .发展物流联盟式的信息化模式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为了建设耗资庞大的信息系统,走企业联合的道路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各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各企业相互合作,建立物流联盟,可以提高共同的信息化水平,以产生更高的效率,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
The Consideration about 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um and Small-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Bin Hou, Xiao Jun, Zhang Wei
(Econom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unan Industry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edium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are in a great majority of Chinese logistic enterprise. Most of them haven’t been provided with the ability of managing logistics information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wever, the enterprises that hold information systems require the bottom informatization demand. The primary content of pres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o build the basic information system. After describing the actuality of medium-minor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a few bottleneck problems that restrict medium and small-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evolution. Ultimately it summariz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medium and small-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evolution.
Key words: Medium and Small-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我国物流信息化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期的发展前景。但“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意识淡薄,物流信息化标准缺乏,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以及物流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仍是制约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是目前急需IT厂商和中小物流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
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中小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这时候,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经成为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尽管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较快,但是不得不承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整体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不少货运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真正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产品太少。
1、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
调查显示,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普遍采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在中国物流企业的应用不够理想。同时,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的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在中国的众多中小物流企业中却应用不多。
2、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
经过调查发现,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其企业网站的功能仍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同时,已建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而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所占比例却很小。
3、中小物流企业的实力较弱、技术有限,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管理软件,信息化程度很低
物流信息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是难以统一的,加之缺少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标准,造成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成本极高。而中小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资金相对缺乏,业务范围仅限于运输管理、仓储管理方面,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1]。
事实上,目前较低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物流业迫切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制约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几大瓶颈问题
由于中小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还没有定型,不同模式的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大不相同,信息化需求的模糊与混乱,成了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障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期的发展前景。经调查分析,目前制约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淡薄
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美国工商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更成为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更是将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而在湖南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中小企业都没有把物流信息化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往往是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为出发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忽视对客户物流信息服务的建设,这种观念上的差距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和实施效果。因此,必须将服务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核心,围绕提供客户服务水平来改造物流管理模式与运作流程,并以此为业务需求来建设合格的物流信息系统。
2、业务尚未定型,信息化标准缺乏
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都是在自己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这也就形成了中小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投入的资源浪费情况严重,由此产生信息交换断层,从而制约了整个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鉴于此,众多物流企业,均呼吁国家出台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以降低企业开发软件的投入成本。
3、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
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交流活动难以顺畅进行,削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小物流企业方面的应用不仅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较低,计算机应用多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拥有信息系统的中小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而且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在中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应用也很不理想。另外,多数国内中小企业物流设备也都比较陈旧,应用不多,包括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在内的物流自动化设施基本没有得到应用。与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物流管理自动化相比,差距很大[2]。
4、复合型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十分缺乏
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专业人才奇缺,尤其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十分匮乏,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当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技术。人才是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关键,目前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复合型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这直接导致物流信息化的实施与推进困难。
三、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
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大大加强政府监管水平与监管能力,极大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政府应制定法律法规,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做好物流信息化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物流业健康发展和规范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做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物流整体效益最优化[3]。
2、加快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中小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一批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物流人才匮乏、尤其缺乏具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技能的物流人才。随着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及相应设备大量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物流企业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要求进一步提高。所以,大量的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具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技能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已成为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推进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进中小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和物流活动相结合,促进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3S”技术、ERP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构建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普及和应用,制定物流信息的标准和网络接口规范,建立物流信息的共享机制,提高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水平[4]。
4、寻求政府的金融支持
客观地讲,我国的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是在一缺资金、二缺人才、三缺政府扶持的困境中发展起来的。政府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对于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政府对于中小物流企业的金融扶持也是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5]。就政府而言,①提供财政援助。国家应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量力而行,适当增加对中小物流企业的财政支持。②向中小物流企业发放优惠贷款。国家各金融机构在不突破信贷总体规模的前提下,应适当提供一部分资金,用以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尤其是对那些讲信用,效益好的中小物流企业可以采取倾斜政策,为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不断刺激中小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
四、结语
我国有远见的中小物流企业都在积极关注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发或引进基于互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EDI、GIS/GPS、ERP、EC等),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以求把本企业的业务活动提高到新的水平,并且尽快地融入一体化的全球物流网络。未来,随着物流国际化、物流高级化的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作业将会出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黄立君,陈立.中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物流科技,2006.5:57-58.
[2]张铎,柯新生.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8-10.
[3]王三武,腾靖.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ERP之路[J].物流科技,2006.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