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培训感悟范文

时间:2024-03-21 14:56:29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数学培训感悟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数学培训感悟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

一、创设初中数学生活实例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之所以在课堂上设置生活实例问题,是因为数学与生活实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知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去生活中感受数学,领悟数学中的奥妙与神奇,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大家都知道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那时候需要许多的志愿者,现在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境,想要报名参加志愿者的初中生需要进行培训,合格的人员可以培训第一轮成员,再由前面合格的人员培训第二轮人员,以此,完成培训任务,如果,我们班级内的一名学生有幸成为志愿者,让其培训我班学生,若每轮培训中每个志愿者平均培训x人。(1)已知经过第一轮培训后该我班共有11人合格,请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2)若两轮培训后我班共有31人合格,你能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吗?这个问题来源于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想要计算,想要理解的意愿,经过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得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答最佳。

二、创设初中数学实验性问题情境

在初中,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性活动,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体验数学知识,感悟其中的奥妙,使数学知识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大脑。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地设计一个黑色的袋子,拿一个黑色的笔与一个红色的笔,一起放在袋子里,在袋子里摸取三次,发现有什么规律?之后,要求学生自由讨论,相互探讨、分享摸取黑色笔与红色笔的规律。通过创设实验性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在短时间内热情投入到随机事件的概率学习中,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生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实践性的数学问题,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中,有助于学生大脑和手的协调运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第2篇

但是当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很少甚至不愿意去运用探究性教学,甚至认为数学探究性教学是“花哨”的东西,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公开课、观摩课;在一些初中学校,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学校,数学探究性教学还没有真正走进课堂,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情况依然存在.

鉴于此情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当前我国数学探究性教育的主要原因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初中数学教师自身的内在因素;二是初中数学教育的外部环境.

一、初中教师的内在因素

1.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理念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对探究性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只要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数学书本知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都是可行的;认为数学探究性教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通过比接受式教学更好的方式去掌握知识,却没能理解数学探究性教学有着比获得知识更丰富的意义.

2.初中数学教师驾驭探究性教学的能力欠缺.

探究性教学的实施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教学技能.由于初中数学教师自身的探究教学能力的限制,使得数学探究教学过程力不从心.如有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中有完整的探究教学程序,却没能关注学生完整生命的成长;给学生数学探究的时间,却没给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张学生自己探究,却不能善待差异;让学生尝试探究,却不能宽容学生的失误.

二、初中数学教育的外部环境

1.探究性教学文献缺乏.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我国目前也有大量有关探究教学的著作和论文出现.然而它们的理论性太强,中小学初中数学教师比较喜欢的直接结合学科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案例以及教学视频却很少,初中数学教师很难将一些宏观抽象的探究教学理念和实际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也是束缚初中数学教师放不开手脚的一大因素.

2.体系的滞后.

自从探究性教学引入基础教育以来,评价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也理解探究性教学的优势及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中考命题也正在一步步地向着新理念靠近,但在操作方法上却相对滞后.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评价体系,很多学校仍然沿用原有的评价机制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评价.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迫于中考、高考成绩等评价的压力,而更加倾向于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

3.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中也常常使用演示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或一些偏远山区,学校很难负担得起学生探究实验甚至初中数学教师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初中数学教师外出交流、培训需要的经费,学校无法满足,初中数学教师对于探究教学的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掌握,也就成为无源之水了. 三、从教师内在因素入手,促进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第一,初中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发出思维的火花,这些都应该在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数学学习的探究性.

第二,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数学探究的情境,创设情景、类比联想、问题开放和动手操作的探究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的过程,从本质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学会数学,发展数学能力.

第三,善于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完一个数学问题后,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要点:应掌握什么方法,弄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探究获得的数学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从而牢牢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是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关键,也是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

四、从教学外部环境入手,推动探究性教学的发展

1.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政策上进行支持.

由于数学探究性教学实践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从政策、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如制定激励制度、聘请专家或教研员深人数学课堂教学,对一线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专业支持.使他们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教学反思与评价等环节人手,亲身感受数学探究性教学如何从理论的庙堂走向实践.

2.探究性教学技能培训应落实在初中数学教师上.

第3篇

关键词:数学史;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实践探索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穿插一些数学史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问题,教师要根据数学内容的设置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明确教学目标,适当的拓展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等式,为以后高难度的数学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数学史对于初中数学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快的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我国更加注重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导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更加重视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条件下,将数学史与初中数学内容相互结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水平。比如说,在学习数学坐标系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融入数学史中的知识,讲解一下直角坐标系的由来和发展历程,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对于不同的数学专题模块适当的加入一些数学史的内容知识,能够拓展初中学习视野,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分析,为初中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初中数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比较多,有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在理论知识讲解中插入与理论知识相关联的数学史,能够将所有的细节内容贯通起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整合实践程序中,使得学生能够从多种角度去理解题,培养他们养成实践探索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二、将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整合探究策略

(一)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养。

教师要提前对数学史和初中数学中相互对应的要点知识进行分析规划,只有教师对数学史知识了解足够透彻,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要构建一批专业技能较高的教师队伍,定期做好课题研究整理工作,从而有利于数学史的深入传播和融合。一方面,可以定期为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和深造,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考核;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校外实践走访,吸取他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创新,并依照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应用,从而在重重联合的条件下提升教学质量。

(二)拓展数学史资料收集渠道,进行辅助教学实践。

我国的数学史专家十分注重数学史资料的撰写,编著了诸多数学史教材。此类资料分别以不同的角度编著,一些资料是依据年代的先后进行编著,一些资料是依据学科的发展线索进行编著,一些资料是依据各方内容的综合角度进行编著的。大量的数学史资料为我们呈现了丰富的数学史精华,然而如何将此类数学史资料有效的融入数学教育,从而辅助教学实践,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例如,对于初中一年级学生而言,因其刚刚接触到初中数学知识,数学史资料的融入意在拓宽学生的视角、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因此,应选择数学史当中的一些初等内容,并配合专题性探究。如此,能够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初中三年级学生而言,因其已经对初中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数学史资料的融入意在使学生借鉴、吸取数学专家的研究方法,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实践提供一些启发,达到学用融合的效果。总之,将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首要步骤是:立足初中数学教学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自身特征,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将数学史资料加以合理的选择、加工和重构,使其能够更加容易的被学生所接收,从而为教学实践提供相应的辅助功能。

(三)将数学史知识由浅入深进行研究。

就数学领域的整体内容来看,数学史是组成数学体系的元素之一,是前人进行的数学研究。将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即将同一理论的前人研究同现代研究加以对比,发现二者之间的不同点,从而揭示数学发展的进程变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引导作用。例如,就初中数学的函数内容来说,为了使学生清晰的理解函数的基本内涵,就要立足历史角度进行阐述。从古至今,函数概念的界定发生的不断的改变和修订。为学生讲述函数概念的修订过程,才能是学生真正了解函数的基本内涵。对比现有函数概念和初始函数概念,二者在表述方式上存在显著的不同。在进行函数概念的阐述时,应从历史角度出发,置身于函数概念产生的初始状态,从而感悟当时的背景和方法。并逐步向现有函数概念进行过渡,利用恰当的比喻和贴切的生活例子展现前沿研究理论,使学生触及函数概念的最终研究成果。

三、结语

总之,数学史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数学的发展历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帅,王婷婷,周仁元,张久军,赵琪.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

[2]刘帅,王婷婷,周仁元,张久军,赵琪.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3]王岩,陈广.几何画板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9).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教学过程和结果;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82-02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初中数学主要研究的数量关系、空间,符号体系具有严密性,公式结构也是独特的,图像语言非常形象。和小学数学相比而言,初中数学拥有逻辑性的教材结构、更强的系统性。首先在知识衔接上,后边学习的基础往往是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表现在数学知识掌握的技能技巧方面,已有的技能技巧是新的技能技巧形成的前提条件。概括起来讲,初中数学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

(一)抽象性

数学和其它学科的抽象性相比,初中数学在对象上、程度上都不同。借助于抽象才形成起来的数学,也是凭借抽象发展的。对象的具体内容是抽象的数学撇开的,而只是保留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运算数学、推理数学、证明数学、理论数学的合理性等,而不同于可以借助可重复的实验来检验那样,严密的逻辑方法才能保证其实现。

(二)逻辑的严密性

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任何被承认的数学结论都是经过了严格的逻辑推理的。也并非数学所独有严密的逻辑性。任何科学都会有逻辑工具的应用。但和其它科学相比数学对逻辑的要求不同。

(三)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运用在科学技术及一切社会领域中。数学化各门科学,是一大趋势。互相联系的三个数学的特点,抽象性的高度,决定了严密性的逻辑,同时又确保其应用性的广泛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

新课标形势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包含以下几个过程:

(一)教师专业化的学习

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推进教学改革数学新课程,数学教师应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对大众数学、新的教学理论的了解;加强对当下数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的了解,把握数学学科改革的大体方向;加强对《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和把握;加强对本学段全套数学教材的钻研;各个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应积极参与,学校数学课程的培训和研究应主动参加,理论素养不断提高,不断加强数学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教师学科备课

(1)制定长期和短期教学计划。

(2)了解国家精神和学校要求,明白教材理念和精神。

(3)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安排和内容,巩固好本阶段和上阶段已完成的阶段性的胜利。

(4)制定复习计划。

(三)教师课堂教课

1.数学课堂的教学要求

(1)实施的教学目标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此阶段的心理基础、特征、认知水平。

(2)学习资源、素材应提供丰富、恰当,教学媒体的运用有助自主学习课堂的建构。

(3)有学习组织的有序,数学教学过程清晰。

(4)学习指导的合理有效。数学问题情景的合理创设,学生探究心理被激发;

(四)批改作业

1.布置作业紧扣新课标,习题的精选,适当的难度,适中的份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得到减轻。

2.题型避免单一,注重弹性,不同的作业要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必须批改统一布置的作业。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落后的观念,学习积极性缺乏

目前,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老师为主,讲的越多越好,学生只是被动的听,练习也很机械,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二)只注重形式,忽视教学本质

有些老师课堂上只一味的和学生进行互动,对互动的目的并没有很多思考。随意的带动学生,随意的开展讨论,只是对新课标的理解的流于形式。

(三)单调的形式,没有互动

和上一条相比,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只是讲解各个知识点,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是这样,更有甚者让学生自己死记硬背公式,或者例题,课堂上根本没有和学生有互动,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四)互动没有深度,层次停留在表面

在和学生的互动中,老师经常一味的提问,学生机摸不着头脑的回答,很机械。我们还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样的,问题在于老师的提问很有问题。

(五)教师只是喜欢数学好的学生

我们都喜欢好孩子,老师都喜欢好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老师关注,成绩会越来越好,但是有些本来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成绩会愈来愈差。

四、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要想上课有东西可讲,老师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保证其理论知识不断的更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理论水平很大程度了影响了学生的水平。

(二)课堂气氛要平等,和谐

教师要亲切,和蔼可亲,讲堂上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细致的对待自己的学生。

(三)扩大互动范围

教师要注重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某些特别的学生。师生互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的收益,我们应该坚持师生互动,提高教育水平,个性化的制定教学方法。

(四)深化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结果,实现过程和结果的和谐统一(下转147页)

(上接182页)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同时又能学习到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成长,获得人生的感悟和总结。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制定该阶段的教学过程和适用的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五、小结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其该时期的特点,该阶段的数学教学也有其独特的特点,我们应该深化教学过程,找到最优教学办法,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快乐的同时,又能学到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2010.张传敏

[2]《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2012.镇江四中.将红

第5篇

【摘 要】体验式探究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数学是一种以理论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在现代学习中,仅仅在课堂上以理论形式讲授,难以赢取学生们的兴趣,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体验式模式应运而生。通过体验可以更有效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发展和只是形成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实际的操作,更深入的感受数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体验式模式;教学;苏科版

一、体验式教学的定义

1.体验式教育的来源

体验式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培训和教育形式。它最早出现在库尔特-汉恩的外展训练学校(Outwad Bound),通过野外训练让参加者提升生存和人际能力,改善人格和心理素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体验式教育迅速发展。特别是体验式培训,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显示出突出的优势,各式各样体验式培训机构和公司应运而生。同时,体验式教育在广大的大、中、小学也得到推广。

体验式教育是教育人根据德育的目标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教育场景,让未成年人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和体验内化成个人的知识能力、道德意识和思想修养,在反复的教学体验中构建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未成年人在教学体验中主宰自己,修正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去构建社会与时代所希望他们拥有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正确的时代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此来获得个人的成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体验式教学的现实实践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记忆的规律,通过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实践或重复经历的现场情景和机会,表现或再现、还原教学现场,让学生自己体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自教学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并构建知识框架、发展沟通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与老师产生共鸣,对于课程产生情感、声称有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扩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这种方式所关心的不仅仅是学生可以由教学体验中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学生的学习生涯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上应用的原因及其过程

1.原因

在我国现实中有很多学生在小学时数学很好,但是在上了初中之后就会被其他同学超越,并且,这种现象在越高年级越明显,其中原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没有好好学的问题。其中,还有初中数学知识的原因。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是一脉相承的内容,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初中数学承接了小学数学的内容,并且进行了延伸和扩展,另一方面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注重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应用,同时,更加注重解题技巧的使用,如换元法,配方法等中学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换句话说,也就是会更加接近数学的核心,就是研究数学的主要思想与方法。

并且,初中数学在学习内容上、知识难度上、范围广度等等上,相较于小学数学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初中的学习生活比之于小学也有了难度,初中课程增加,学生在学习一门课上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初中老师在课堂上有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时就不会像小学时在一个知识点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去反复讲述。所以,非常需要同学自己去消化吸收知识。但是学生在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时却无法抽出身来,最终导致知识的吸收不彻底,从而花费了时间却没有良好的成绩来作为回报。也使得教学的老师产生挫败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获得想要成功,这是非常让人沮丧的一件事。并且,同学和老师也会产生误解:老师认为同学没有好好学习,从而导致了如此后果;同学认为老师过于苛责,认真学习却没有好的效果,并不一定就是我们的错啊。最终导致学生和老师无法良好的沟通,产生了信任危机,使得后续的教学无法良好的持续的发展!

所以,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上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应该的。

说它是必要的是因为初中数学的变化,而说它是应该的是因为初中生的特点。

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由于在生理方面出现了急剧的变化,对他们的心理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表现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就产生了诸多与其他年龄阶段非常不同的特点。有特点如下:初中生生理的成长,使得他们产生了成人感。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对与一切事物的反对和对长辈的不顺从,认为自己就是真理,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表现在心理上,就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理论,但是由于年龄、阅历等因素的限制,所以极易偏激。在学习心理方面,初中生的各方面发育又相较于小学有了很大的进步,观察力、耐心、逻辑能力和抽象表达能力都有了发展。同时,相较于成年人,他们的思维跳跃度和独立创新能力都极其让人叹服!

以上综合来说,让在初中数学学科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

2.过程

体验式教学包括四个阶段:亲历阶段。即个体亲身经历某一件事或某一情景的阶段。形成阶段。即个体对上述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阶段。检验阶段。即个体在新情景中检验所形成的概念或观念的阶段。反思阶段。即反思已经形成的观念或概念,以此产生新的经验、新的认识,并且不断产生循环。

在苏科版初中数学的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解释数学知识,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他一定会在课前进行预习,与此同时,因为心里有了一种责任感,所以对待这项学习任务,他的态度一定非常认真。拥有这样的过程,结果想必也会令人满意。

三、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化程度也在逐渐扩大。在讲求与国际接轨的今天,面对国外体验式教学越来越发展的现状,中国体验式教学的实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6篇

1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尽管表现性评价具有实施费时费力的明显不足,当前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推广度、实施度及落实度都不尽人意。但事实上,简要来讲,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新课改的实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在《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正处于身也发展关键期、迫切希望得到他人认同的初中生们,我们不能局限于单一方面的关注(如学业成绩),而应多角度关注、多方面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长处,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标准》的“实施建议”版块给出了详细的评价建议,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即应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数学学习过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他,评价重心也转移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非最初的检验学习结果(即数学成绩)。根据表现性评价的特性,在完成实际任务时,随其具体内容的不同,其评价标准也会有一定的不同,并非一成不变、不可更改的。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多维性,能够较为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不至于太过片面。同时表现性评价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结语,有利于消除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

1.2 当前教师培养模式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当前,多数学校都会利用暑假期间对在校教师进行再培训。通过送种集中培训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必备的教学技能,更新教育理念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们的综合素养。同时,随着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的不断加深,表现性评价的传播度与应用度正逐渐加大,这些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1.3 大众的认可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给予实施便利

一个评价体系要想得到良好应用,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优越性,更取决于大众的认可度。基于教育体系中评价体系的主要实施场所为学校,要想获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必须首先获得学校的认可W。同时,由于评价的对象为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可更是实施的关键。此外,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家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也要争取获得家长的认可。而表现性评价其特有的实践性、过程性、发展性、整体性及人性化,获得了学校、学生及家长的一致认同,为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给予实施便利。

1.4 教材编制与考题设计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充足条件

作为一口逻辑严密的自然学科,数学学习的目的不是定义、定理及运算规律的简单记忆,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际生活应用题被编制于初中数学教材中,同时开放性试题在中考考题中的设计比例正日益增大,促使教师对于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越来越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这些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充足条件。

2 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几点策略

(1)认真研究学生的身也发展规律,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任务。同时,基于学生所处年级、所在学校的不同,在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必须重视这种差异性,依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任务。例如,对于初中生,教师可制定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任务,当然难度要适中,测量等侧重考察计算能力的简单任务为主。

(2)考虑到一些表现性任务往往较为耗时,无法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教师在设定表现性任务时,应尽量避免实施时间过长、参与人数过多的任务。良好掌握代数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意识。

所谓数感,就是获取有关数量关系、数与数量W及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所谓符号意识,实际就是对于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的准确理解及灵活运用,能够运用符号进行运算与推理,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意识,并帮助其深刻认识到数学表达与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之一就在于符号的使用。而数感与符号意识的建立,是初中生进行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初中生们必须良好掌握代数送一部分内容。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初中代数中,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及建模过程,逐步建立数感与符号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将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巧中代数课堂教学时,应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归纳与总结,经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数学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与必要的运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作为代数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等式的证明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亦是难点。不等式的证明为应用案例,展开表现性评价研究。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生;学习策略;教学方法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显得尤为短缺,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教学阶段大多采取“大班制”的教学方式,甚至个别地区一个班级的学生多达八九十人。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教育背景存在较大差距,如果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会使数学优生产生“吃不饱”的感觉,在课堂上几乎不听讲,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1初中数学优生教学现状

1.1关注度不够

根据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初中数学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中等学生身上,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习题等大多针对中等学生,对数学优生的关注较少。由于优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即可掌握,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远不能满足优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主要针对班级内的大多数学生,问题难度和广度都不深,课堂问题和作业难度对于数学优生来说没有针对性。初中数学教师的上述做法久而久之会让数学优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出现不认真听讲、不及时完成练习等情况。

1.2数学优生类型不同

数学优生分为不同类型,主要由出类拔萃型数学优生、兴趣驱动型数学优生以及刻苦努力型数学优生三部分组成。出类拔萃型和兴趣驱动型数学优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内在动力也更强。但刻苦努力型数学优生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升学压力或满足自身的荣誉感,学习兴趣未必浓厚。无论是学习方式上还是学习习惯上出类拔萃型和兴趣驱动型的学生都要优于刻苦努力型优生,因此在教学时也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种类数学优生的需求。

2初中数学优生的学习策略和教学对策

2.1加强情感交流

数学优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领悟能力要强于普通学生,教师在教学时既要以多数学生为主,同时还要兼顾少部分的优生,以提高整个集体的数学水平。因此数学教师应秉承“激励为主、加强交流、构建情感教学”的教学原则。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较为敏感,教师如果不加大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会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充分交流,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交流的过程既是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此外,还要加强优生与优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让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满足感和自豪感,继而激发优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优生的学习成绩。

2.2备课的基本策略

备课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充分备好每一节课,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备课过程中既要考虑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教学需求,还要兼顾部分数学优生,主要从备教材、备学生以及备教学形式三方面入手。首先是备教材,教师在具体备课之前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教材着手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最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问题和习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基本需求。其次是备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个性,从学生入手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更要加大对数学优生的关注度,全面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是备教学形式,不同类型的优生偏爱不同的教学形式,出类拔萃型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教师只需简单的辅助和指导即可。兴趣驱动型优生喜欢一起探讨,教师可在课下或部分课堂时间与学生探讨数学问题。刻苦努力型优生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希望每个问题都能得到详细的讲解,因此教师要加大对刻苦努力型优生的关注度。

2.3课堂教学的基本对策

三种不同类型的优生学习需求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学内容、提问方式和练习题目也应有所差别。第一是教学内容方面,即便是同一个问题教师对优生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别,对于刻苦努力型优生而言,只需要掌握所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可。而对于其他两种类型优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和开阔,因此对这两种类型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以便更好的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提问方面,在对刻苦努力型优生提问时要更多的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其他两种类型的优生而言,提问的问题最好以发散型和创新型为主,以拓展这部分学生的思维。第三是课堂练习方面,教师在选择课堂练习题目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数,理清哪一层次的学生适合哪一类型的题目,尽量选择有梯度的练习以适应所有学生。当然,教师也可以选择几道思考题或附加题,满足优生练习的需求。为了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优生上台进行知识讲解,让优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同时还能增强优生的学习兴趣。

3结束语

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数学优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需要加大关注力度,从数学优生的需求出发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应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出发,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初中数学优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优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巧云.如何辅导初中数学“学优生”[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刊),2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