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9 15:00:10
序论:在您撰写煤炭产业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市场集中度的涵义。
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通常市前四位或前八位)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是衡量某一市场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的指标,反映着该市场的寡占程度。
(2)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指标分析。
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我们对这几个时期的集中度指标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程度的走势。
①2004-2006年,市场集中度急速上升,CR4由2003年的14.7%上升到2006年的18.1%,CR8也由2003年的12.45%升到2006年的24.80%。表明落后企业被强制性淘汰,竞争个体减少,优势企业迅速壮大。
②2007年行业集中度计算(CRn=∑x/X)选取中国神华集团、河南郑煤集团、同煤集团、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八家煤炭企业进行分析。2007年整个煤炭产业的年产量:25.23亿吨;前四家行业的年产量:2.08+1.58+0.665+0.506=4.831,CR4=4.831/25.23=0.19;前八家行业的年产量;2.08+1.58+0.665+0.506+0.501+0.49+0.481+0.456=6.759;CR8=6.759/25.23=0.268
③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加强对煤炭产业的整治力度,多家相继出台了很多措施,例如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以煤炭基地为依托,建设大型煤炭集团”,拉开了煤炭重组并购的序幕。这些煤炭集团与山东兖矿集团、中央所属的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一起,将占我国煤炭产量的60%以上。重组的目的是消除二元结构,提高产能、效率、机械化程度,增强竞争力,但目前企业集团多为行政性重组。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煤炭产业将形成高中型的寡占市场结构(根据植草益的分类法)
1.2煤炭产业产品差异程度分析
(1)差异化的涵义。
产品差异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向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利地位的目的。
(2)产业的产品差异化指标分析。
一般来讲,煤炭产品的品牌、文化和功能的差异极其微略,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同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煤炭产品本身的差别。而这些性能差异(如煤灰、发热量、含硫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煤的自然状态及赋存状况和质量,产品的品牌效应弱。
二是购买者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产品存在的差异,这是由于购买者拥有不完全信息、或煤炭企业通过加强顾客的产品忠诚度,从而使顾客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的产品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偏好这是一种购买者主观概念上的产品差别所形成的人为差异。
1.3我国煤炭产业市场壁垒分析
我们对煤炭产业的市场壁垒分析主要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
①进入壁垒定义
进入壁垒,是妨碍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某一产业的因素或障碍,其作用是增加竞争对手的进入成本,使他们与在位企业相比在竞争上处于劣势,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进入动机,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行为。
②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原分析
从我国煤炭产业的实际情况看,其进入壁垒表现较为复杂。
第一,不同时期的不同煤炭产业政策形成了不同的进入壁垒。1994年政府又提出了“扶持、整顿、改造、联合、提高”的十字方针以促进乡镇煤矿的发展,中小煤矿的进入壁垒进一步降低。2007年初以来,国家改变了煤炭的产业政策,一是扶大汰小;二是节能减排,抑制煤炭需求;三是提高煤炭资源的各项税费,保证煤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不同经济类型的煤炭企业进入煤炭产业的自由程度不同。国有煤炭企业的进入壁垒高于地方、乡镇和个体煤炭企业。
(2)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
①退出壁垒的涵义
退出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欲退出该产业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挠,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的状况。
②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分析
我国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极高,尤其国有煤矿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
第一,煤炭产业资产的专用性太强。首先,是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在煤矿的固定资产中,井筒占了很大的比重(国有重点煤矿井筒要符合一定要求,造价更高),如退出煤炭生产,几乎毫无用处,矿山的专用设备也很难改作他用,因此煤矿从煤炭生产退出转移到其它产业的话,其转移成本(或称沉没成本)太高。第二,煤炭产业的无形退出障碍巨大一是来自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阻力。政府上各种煤矿项目就是为了增加地方收入和解决就业等问题,如果煤炭企业因经营不好或亏损严重要退出,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无论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还是从安顿企业职工、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都会加以劝阻甚至用行政命令施加影响。
2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自组织行为)对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分析。
2.1定价行为分析
2.1.1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从1997年至2003年,我国的煤炭价格的变动幅度都比较小,但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煤炭价格的上涨幅度比较大。进入2007年四季度之后,在冬季用煤高峰、节日储备因素以及“12.5”山西洪洞煤矿爆炸事故之后煤矿安全治理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山西省、秦皇岛等主要集散地区和重点煤炭消费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煤炭资源不足现象,促使市场煤炭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急速上涨。
2.1.2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1)从2007年开始,中国煤炭定价机制已接近完全市场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已有50多年历史的全国煤炭订货会议从2007年开始不再召开,取而代之的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而在相关企业领会有关文件精神之后,供需双方将进行自主衔接。(2)下游行业需求较为旺盛,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32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2%;全国发电量32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4%。其中,火电发电量2698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82.86%,同比增长13.82%。
(3)生产成本上升。2008年,煤炭行业将迎来资源税的改革。煤炭行业上缴的资源税将从目前从量计征,变为从价征收。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平均征收比率由目前的1.18%逐步提至3%。煤炭生产成本提升已成为必然趋势。
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有关专家的预测,中国煤炭的市场价格在今后两三年可能呈现出“总体平稳、略有上调”的走势,将可能出现大约20%的上涨幅度,其中发电用煤由于取消了过去实行低于市场的计划合同价,可能涨价幅度较大,其他行业用煤涨幅较小。
2.2自组织行为
所谓企业自组织行为是指企业在利润冲动和竞争压力的作用下,为适应外部各种条件的变化而自动进行的相应组织结构调整或组织创新,企业自组织行为是企业行为的核心,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企业自组织是实现产业组织优化的能动力量。
2007年,国家加强了对整顿小煤矿的整治力度,同时各大煤矿集团也利用这个机会兼并和整合小煤矿。例如河南郑煤集团借国家整合煤炭资源的大好机遇,整合了43家小煤矿,这些煤矿投产后,每年新增煤炭产量1300万吨。
3煤炭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3.1我国煤炭产业供给能力分析
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累计完成25.23亿吨,同比增加22.95亿吨,同比增长9.3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12.4亿吨,同比增加1.21亿吨,增长10.8%;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3.24亿吨,同比增加400万吨,增长1.3%,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完成9.59亿吨,同比增加6700万吨,增长7.5%。
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炭产业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在冰雪灾害导致南方多省电力供应红灯频闪的同时,全国电煤告急的紧张现实,无异于“雪上加霜”。值得注意的是,和雨雪冰冻灾害呈现的区域性特征相比,目前电煤短缺的事实和影响已在全国和全行业显现。
3.2我国煤炭产业的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3.2.1我国现有的设备利用率和新设备的研况
受煤炭价格的推动,我国现有的煤炭企业均充分利用了自有的设备进行生产,据统计我国煤炭产业的设备利用率达到85%。
煤化工的发展带动了煤化工装备行业的发展。煤化工装备行业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同时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研制开发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已被列入今后国家大力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任务之一,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是重点内容。这样的大背景下,煤化工装备行业在2007年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2.2采用新技术的情况
2007年我国煤化工行业逐步摆脱了单一引进技术的现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蓬勃发展,有些技术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其中以即将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神华煤直接制油技术、开工建设2000吨/年催化剂工厂的大连化物所DMTO技术、出口国外的兖矿-华东理工大学水煤浆气化技术和12月在云南解化投产的甲醇制汽油技术为代表。2007年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受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相关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等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稳步发展。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等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即将投入生产;醇醚燃料得益于产品标准的出台蓬勃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始取得领先优势并出口。
参考文献
摘 要:从煤炭产业与陕西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和内在结构着眼,利用陕西省2007年42x42部门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的数据,借助Excel、MATLAB数据分析软件,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以陕西煤炭产业为例,定量地分析了煤炭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进而提出了促进陕西省煤炭产业与其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产业;投入产出模型;关联度
一、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在煤炭发展的“黄金十年”,陕西省煤炭产业伴随我国经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陕西省支柱产业之一,成为陕西尤其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但随着煤炭消费增速放缓、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大幅增加、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炭价格大幅下跌,行业经济效益减少,使得以煤炭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陕北地区经济发展遭受重创。在此背景下,研究煤炭产业对整个经济的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产业关联度相关理论
1.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法是世界通用的分析特定经济系统内投入与产出间数量依存关系的原理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需要将其他产业的产品或服务作为本产业的投入要素,而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也同样将该产业的产品或服务作为投入要素,投入产出分析则是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来反映和分析国民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这种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的经济技术联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2.产业关联度相关理论
(1)产业关联形式。前向联系:指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这样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为止。
后向联系: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品,以此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消耗。
(2)产业关联指标。前向关联――直接分配系数:第i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作为第j部门的中间产品的直接使用价值占该产品的总产出的比例,直接分配系数越大,说明产业之间的直接关联度也越大,其公式hij=xijXii,j=1,2,…,n。
后向关联――直接消耗系数: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产业之间的直接关联度也越大,其公式为aij=xijXji,j=1,2,…,n。
三、陕西省煤炭产业关联度分析
陕西省煤炭产业现状:陕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地区较广,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60多个县有一定规模的煤炭生产能力。据我国第二次煤炭资源预测资料显示,陕西省探明和预测的煤炭资源总量在约为2922亿万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11%。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我国的外向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使得当前煤炭价格低位徘徊,经济低位运行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陕西省煤炭经济也不可避免的受到阻碍;其次,国际国内关于减少高碳能源使用、控制碳排放等煤炭政策对陕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炭产业关联产业的选择方法是:将关联指标降序排列,指标系数高于平均指标系数值的产业作为煤炭产业的关联产业。
1.陕西省煤炭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
利用陕西省2007年42x42部门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的数据,借助Excel、MATLAB等数据分析软件,计算得到直接消耗系数,见表(2.1),其中直接消耗系数均值为0.008339048,直接消耗系数大于均值产业如下:
表3.1反应的是与煤炭产业密切后向关联的11个产业,依次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融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其中,煤炭产业每生产1000元,需要直接消耗以上各产业37.9元,34.1元,33.1元,27.7元,27,6元,25,66元,24.49元,22.19元,14.67元,11.99元。
2.陕西省煤炭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
利用陕西省2007年42x42部门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的数据,借助Excel、MATLAB等数据分析软件,计算得到直接分配系数(见表2.2),其中直接分配系数均值为0.021273375,直接分配系数大于均值产业如下:
表3.2反应的是与煤炭产业密切前向关联的六个产业,依次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建筑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中,煤炭产业每生产1000元,被以上产业作为中间投入使用355元、242元、160元、39元、28元。
分析表明煤炭产业的发展几乎对各个产业都有一定的供给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力有大有小,并且产业之间的间接作用也在影响着产业关联度的大小。比较可得出,我们可以发现煤炭产业对其前向关联产业具有不可比拟的巨大推动动作用,包括间接作用。
四、政策性建议
1.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的煤炭企业管理制度仍然较为落后,应该往科学管理、科技创新的目标发展。
2.鼓励煤炭企业加强与关联产业如化工、交通运输等企业合作,利用产业之间的关联,促进煤炭产业与前后关联产业协调发展。
3.延伸产业链,提高煤炭产业的附加值。应该致力于在相关领域逐渐进入、生发、扩展,延长煤炭产业链,借助于煤电、煤电化等产业链的延伸,获得垂直一体化的成本优势。
4.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目前国内的煤炭勘探、开采、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仍然不够成熟,也缺少在国际上领先的技术,这是制约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致力于提高煤炭科技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投入产出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关键词:煤炭产业;SCP模式;市场结构
1、 贵州省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1)煤炭资源勘查现状。贵州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左右。经过50年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截止2005年底,贵州已发现的井田或矿区331处,累计煤炭资源储量504. 3亿吨。在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储量中,达到勘探程度的106处,煤炭资源储量112. 9亿吨,占煤炭资源储量总量的22. 39%,详查62处,煤炭资源储量86. 7亿吨,占煤炭资源储量的17. 19%,普查80处,煤炭资源储量48. 2亿吨,占煤炭资源储量总量的9. 56%,预查83处,煤炭资源量256. 4亿吨,占煤炭资源储量总量的50. 86%。详查、勘探程度的含煤区域主要集中于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西南州和遵义市,已发现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盘县、黔西等地,其余地区多数矿点尚处于预查或普查阶段。
(2)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从贵州省的煤炭产量发展速度看,2006年以来贵州省的煤炭生产增长很快。如图1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贵州省的煤炭产量基本是逐年上升的。
2、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1) 贵州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由于历史的原因,贵州省煤炭矿权的设置不合理,一些适宜建设大矿的矿区被肢解成若干小矿,大矿小开的情况较为普遍。2006年以前,乡镇煤矿的原煤生产产量已经占到总产量的75%以上。2007年,由于实施煤矿整合、整顿关闭,比上年减少8.06%,也仍占全省总产量的74%。全省集体、个体煤矿1444处,其中年设计生产能力大于30万吨的仅有12个。如图2所示,贵州省大型、中型、小型、小矿煤矿矿井数的比例约为1:3:76.7:37。由此可以看出贵州省的煤炭产业只能被归为最松散的“原子型结构”,属于极度松散的产业。
(2) 贵州煤炭产业产品差异化分析。煤炭产业产品差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而:一是体现在煤炭产品主体上,不同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煤炭产品本身的差别;二是体现在企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条件差别上。贵州省的煤炭产品的品种较为齐全,主产无烟煤、贫煤和瘦煤。但是贵州省的深加工能力差,大部分以原煤形式直接外销其他省份,没有中间产品加工过程,煤炭深加工产业规模小,高附加值产品少,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
(3) 贵州煤炭产业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进入壁垒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市场关系的调整和变化,考察产业内已有企业与准备进入的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反映的是市场中潜在的竞争强度。本文根据大型煤矿、中型煤矿、小型煤矿以及小矿的个数占贵州省煤炭行业企业的百分比来确定产业进入壁垒的高低。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进入壁垒能够限制企业进入,所以根据得到的比重值可以确定进入壁垒的大小。如图2所示,小型煤矿企业在煤炭产业总产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较低。
3、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1)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竞争行为分析
1) 定价行为。我国煤炭价格从1985年的逐步放开到2003年的实行市场定价,经过了18年的漫长岁月。煤炭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可以发挥先进煤炭企业的产销优势,促使调整、解决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推进煤炭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改组。实际上,贵州煤炭产业市场结构不合理致使煤炭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呈现拉锯、顶牛状态。
2) 兼并行为。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贵州省的煤炭产业已经进行了两次兼并重组。第一次是2006年,第二次是2012年,根据此次整合方案,到2015年,贵州将形成1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矿企业,2个年生产能力3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矿企业,10个年生产能力500万吨级煤矿企业。可以预期,经过这两次兼并重组贵州省的煤炭产业结构将更加趋于合理化。
(2)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协调行为分析。市场协调行为是指同一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煤炭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引进先进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地方政府战略合作,扩大资源储备,延伸产业链,改造和提升煤炭产业。例如贵州煤炭行业的“老大”盘江集团2011年设立了贵州盘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正式进军矿山机械领域。
4、 贵州煤炭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1) 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绩效是反映资源配置效率的最重要的指标。市场上的竞争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价格竞争,二是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中,过度的销售费用和过于频繁的产品改型,尽管从企业的角度看或许是必要的,但对整个产业来说却造成了浪费。因此,销售费用水平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也被作为一个衡量市场绩效的重要尺度。贵州煤炭产业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变化逐年降低,2003年为8%,2007年为4.6%,2011年为4%。
(2) 煤炭资源利用。回采率是反映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回采率与煤炭企业技术设备和采矿方法密切相关,回采率越低,说明煤炭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越严重。尽管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的采区回采率高,都在70%以上。但是贵州省现在的煤炭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由于他们的采矿方法和开采技术落后对贵州省的煤炭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有很多矿坑并不能很好的开采,他们往往“吃肥丢瘦”、“采厚弃薄”。
5、政策建议
(1)贵州煤炭企业退出机制设计。贵州煤企退出方式分为四种:一是关闭破产,即企业实体从市场中退出;二是产业转型,即企业从原资源产业的退出;三是改制重组,即所有制意义上的退出;四是异地迁移,即从资源所在地的退出。无论采取何种退出方式,都应结合公司的本身经营情况定。
(2)贵州煤炭价格保障机制设计。对于贵州煤炭价格长期偏低的现象建议:一是大力建设运输通道,缓解运煤压力;二是建立区内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稳定煤炭价格;二是打造本区煤炭品牌,倡导优质优价。
(3)加大煤炭企业自由并购力度。让有实力的煤炭企业走上市之路,依靠资本市场,积累强大的资本实力,以纵向并购、横向并购、混合并购等方式迅速提高煤企竞争力水平。
(4)提高员工待遇,加强员工培训。为了降低员工流动性,增强员工积极性,应该加大对他们的福利待遇。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定期培训,使得他们能与现代机械化生产相匹配。
(5)加大结构调整,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在生产技术结构上,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整改中小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结构优化;在产业、产品结构上,促进煤电、煤化等产业多元化发展,并注重产业地区的合理布局规划。(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欠发达经济研究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水.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029-02
1 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1 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1)市场集中度的涵义。
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通常市前四位或前八位)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是衡量某一市场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的指标,反映着该市场的寡占程度。
(2)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指标分析。
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我们对这几个时期的集中度指标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程度的走势。
①2004-2006年,市场集中度急速上升,CR4由2003年的14.7%上升到2006年的18.1%,CR8也由2003年的12.45%升到2006年的24.80%。表明落后企业被强制性淘汰,竞争个体减少,优势企业迅速壮大。
②2007年行业集中度计算(CRn=∑x/X)选取中国神华集团、河南郑煤集团、同煤集团、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八家煤炭企业进行分析。2007年整个煤炭产业的年产量:25.23亿吨;前四家行业的年产量:2.08+1.58 +0.665+0.506=4.831,CR4=4.831/25.23=0.19;前八家行业的年产量;2.08+1.58 +0.665+0.506+0.501+0.49+0.481+0.456=6.759;CR8=6.759/25.23=0.268
③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加强对煤炭产业的整治力度,多家相继出台了很多措施,例如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以煤炭基地为依托,建设大型煤炭集团”,拉开了煤炭重组并购的序幕。这些煤炭集团与山东兖矿集团、中央所属的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一起,将占我国煤炭产量的60%以上。重组的目的是消除二元结构,提高产能、效率、机械化程度,增强竞争力,但目前企业集团多为行政性重组。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煤炭产业将形成高中型的寡占市场结构(根据植草益的分类法)
1.2 煤炭产业产品差异程度分析
(1)差异化的涵义。
产品差异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向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利地位的目的。
(2)产业的产品差异化指标分析。
一般来讲,煤炭产品的品牌、文化和功能的差异极其微略,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同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煤炭产品本身的差别。而这些性能差异(如煤灰、发热量、含硫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煤的自然状态及赋存状况和质量,产品的品牌效应弱。
二是购买者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产品存在的差异,这是由于购买者拥有不完全信息、或煤炭企业通过加强顾客的产品忠诚度,从而使顾客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的产品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偏好这是一种购买者主观概念上的产品差别所形成的人为差异。
1.3 我国煤炭产业市场壁垒分析
我们对煤炭产业的市场壁垒分析主要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
①进入壁垒定义
进入壁垒,是妨碍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某一产业的因素或障碍,其作用是增加竞争对手的进入成本,使他们与在位企业相比在竞争上处于劣势,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进入动机,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行为。
②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原分析
从我国煤炭产业的实际情况看,其进入壁垒表现较为复杂。
第一,不同时期的不同煤炭产业政策形成了不同的进入壁垒。1994年政府又提出了“扶持、整顿、改造、联合、提高”的十字方针以促进乡镇煤矿的发展,中小煤矿的进入壁垒进一步降低。2007年初以来,国家改变了煤炭的产业政策,一是扶大汰小;二是节能减排,抑制煤炭需求;三是提高煤炭资源的各项税费,保证煤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不同经济类型的煤炭企业进入煤炭产业的自由程度不同。国有煤炭企业的进入壁垒高于地方、乡镇和个体煤炭企业。
(2)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
①退出壁垒的涵义
退出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欲退出该产业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挠,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的状况。
②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分析
我国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极高,尤其国有煤矿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
第一,煤炭产业资产的专用性太强。首先,是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在煤矿的固定资产中,井筒占了很大的比重(国有重点煤矿井筒要符合一定要求,造价更高),如退出煤炭生产,几乎毫无用处,矿山的专用设备也很难改作他用,因此煤矿从煤炭生产退出转移到其它产业的话,其转移成本(或称沉没成本)太高。
第二,煤炭产业的无形退出障碍巨大一是来自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阻力。政府上各种煤矿项目就是为了增加地方收入和解决就业等问题,如果煤炭企业因经营不好或亏损严重要退出,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无论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还是从安顿企业职工、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都会加以劝阻甚至用行政命令施加影响。
2 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自组织行为)对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分析。
2.1 定价行为分析
2.1.1 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从1997年至2003年,我国的煤炭价格的变动幅度都比较小,但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煤炭价格的上涨幅度比较大。 进入 2007 年四季度之后,在冬季用煤高峰、节日储备因素以及“12.5”山西洪洞煤矿爆炸事故之后煤矿安全治理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山西省、秦皇岛等主要集散地区和重点煤炭消费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煤炭资源不足现象,促使市场煤炭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急速上涨。
2.1.2 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1)从2007年开始,中国煤炭定价机制已接近完全市场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已有50多年历史的全国煤炭订货会议从2007年开始不再召开,取而代之的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而在相关企业领会有关文件精神之后,供需双方将进行自主衔接。
(2)下游行业需求较为旺盛,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 3245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4.42%;全国发电量 3255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4%。其中,火电发电量 26980 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 82.86%,同比增长13.82%。
(3)生产成本上升。2008 年,煤炭行业将迎来资源税的改革。煤炭行业上缴的资源税将从目前从量计征,变为从价征收。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平均征收比率由目前的1.18%逐步提至3%。煤炭生产成本提升已成为必然趋势。
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有关专家的预测,中国煤炭的市场价格在今后两三年可能呈现出“总体平稳、略有上调”的走势,将可能出现大约20%的上涨幅度,其中发电用煤由于取消了过去实行低于市场的计划合同价,可能涨价幅度较大,其他行业用煤涨幅较小。
2.2 自组织行为
所谓企业自组织行为是指企业在利润冲动和竞争压力的作用下,为适应外部各种条件的变化而自动进行的相应组织结构调整或组织创新,企业自组织行为是企业行为的核心,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企业自组织是实现产业组织优化的能动力量。
2007年,国家加强了对整顿小煤矿的整治力度,同时各大煤矿集团也利用这个机会兼并和整合小煤矿。例如河南郑煤集团借国家整合煤炭资源的大好机遇,整合了43家小煤矿,这些煤矿投产后,每年新增煤炭产量1300万吨。
3 煤炭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3.1 我国煤炭产业供给能力分析
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累计完成25.23亿吨,同比增加22.95亿吨,同比增长 9.3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 12.4 亿吨,同比增加1.21 亿吨,增长 10.8%;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 3.24 亿吨,同比增加 400 万吨,增长1.3%,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完成9.59亿吨,同比增加6700万吨,增长7.5%。
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炭产业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在冰雪灾害导致南方多省电力供应红灯频闪的同时,全国电煤告急的紧张现实,无异于“雪上加霜”。值得注意的是,和雨雪冰冻灾害呈现的区域性特征相比,目前电煤短缺的事实和影响已在全国和全行业显现。
3.2 我国煤炭产业的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3.2.1 我国现有的设备利用率和新设备的研况
受煤炭价格的推动,我国现有的煤炭企业均充分利用了自有的设备进行生产,据统计我国煤炭产业的设备利用率达到85%。
煤化工的发展带动了煤化工装备行业的发展。煤化工装备行业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同时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研制开发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已被列入今后国家大力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任务之一,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是重点内容。这样的大背景下,煤化工装备行业在2007年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2.2 采用新技术的情况
2007 年我国煤化工行业逐步摆脱了单一引进技术的现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蓬勃发展,有些技术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其中以即将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神华煤直接制油技术、开工建设2000吨/年催化剂工厂的大连化物所DMTO技术、出口国外的兖矿-华东理工大学水煤浆气化技术和12月在云南解化投产的甲醇制汽油技术为代表。2007 年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受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相关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等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稳步发展。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等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即将投入生产;醇醚燃料得益于产品标准的出台蓬勃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始取得领先优势并出口。
参考文献
[1]植草益.产业组织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范中启,严霄蕙.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演化及其成因[J].统计观察,2006,(4):76.
[3]赵海勇,谭劲松.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29-30.
[4]贺继红,姚波.调整煤炭市场结构对策探讨[J].2000,(10):54.
[5]赵海勇,谭劲松. 我国煤炭市场结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
摘 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山西煤炭企业的市场结构是企业规模小,数目多,市场集中度偏低,从而存在着过度竞争的情况。从这一市场结构出发,山西政府制定了兼并重组的市场行为方案。这一方案提高了山西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同时也提高了山西煤炭产业的绩效。
关键词 煤炭产业 CRn 兼并重组
目前我国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但是在目前的经济情况和经济结构下,煤炭还是我国的第一能源。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煤炭都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的煤炭分布中,山西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山西的煤炭产量持续的位居全国第一。因此本文以山西为例研究我国的煤炭产业。
一、山西煤炭产业的介绍
山西作为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煤炭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煤田遍布全省三分之二的县市。原煤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煤炭出口创汇占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五分之三。
二、市场结构
哈弗学派从产业集中度以及进入和退出壁垒两个方面来考虑市场结构。
1.产业集中度
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能够反映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或垄断程度。在产业组织理论中衡量市场结构的指标有绝对指标(CRn)和相对指标(HI)两种。
绝对集中度是最基本的集中度指标:
N>n
式中:n――行业中前几位企业的个数;
N――行业中企业总数;
Xi――该行业第i位企业在某方面(如销量、产量等)的数值。
在一个市场中,如果生产相同产品的前4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即集中度总和达到40%以上,那么就属于正常的竞争。不会引发竞争低效率。但是如果CRn低于40%,就表明排名前四的企业规模不是很大,也就是这个行业的企业数目多,但是企业规模小。这样的话就会出现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意竞争。这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有着阻碍作用。
垄断会造成低效率,但是适度的垄断仍然具有积极的效益。山西CR4市场绝对集中度为0.3719,集中度偏低,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过度竞争,没有实现规模经济。这不利于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过度竞争甚至恶意竞争,从而导致过度的开发和环境破坏。
2.进入壁垒
山西煤炭储量丰富,遍地都是煤矿。而且由于采煤技术比较原始,所以山西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很低。并且山西的煤炭产业管理不是很规范,再加上煤炭产业的巨额利润,因此许多的乡镇企业和一些当地个体户都加入了这个行业。导致山西的煤炭企业特别多而且都是一些小企业,管理不规范,机械化水平低。而且由于是当地的一个个体户参与这个行业,各种社会关系及其复杂,给政府的煤炭产业管理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三、市场行为
煤炭产业市场行为主要是企业之间的兼并与重组。
由于山西煤炭企业的规模小,这煤炭价格制定上影响较小。而且煤炭企业数目过多,导致了过度竞争,过度开发。最后煤炭企业盈利状况不佳,而且也对山西的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有鉴于此,山西政府启动了山西煤炭企业重组方案。对一些小的煤炭企业进行重组。
通过煤炭企业的重组,山西的煤炭企业数目减少了,但是企业规模变大了,企业变强了。从而使得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这就是哈佛学派所说的市场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四、市场绩效
市场行为会决定市场绩效。山西煤炭企业的重组对于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煤炭产业的整体实力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山西省通过对煤炭企业重组兼并,2009年完成原煤产量6.15亿吨。2009年山西省煤炭行业销售收入3766亿元,同比增加266亿元,占2009年山西省GDP一半以上。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山西煤炭企业的重组的确改善了山西煤炭企业的绩效。
2.煤炭生产安全情况好转
由于煤炭企业进行了重组,淘汰了一批小企业,使得煤炭企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这就使得煤炭的开采更为安全,降低了煤炭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由于煤炭企业的减少,使得政府的监管更为容易,这也使得山西煤炭企业的安全情况得以好转。
2009 年全年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3283,比全国的0.892低0.5637,而2007年和2008年百万吨死亡率为0.726和0.47,全国平均为1.485和1.18,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兼并重组这一市场行为对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山西煤炭企业的市场结构是企业规模小,数目多,市场集中度偏低,从而存在着过度竞争的情况。从这一市场结构出发,山西政府制定了兼并重组的市场行为方案。这一方案提高了山西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同时也提高了山西煤炭产业的绩效。
参考文献:
[1]李承义.山西煤炭工业经济运行述评.山西中小企业网.2008(10).
[2]张鸿.山西煤炭储量概述.世界能源金融网.2009.11.2.
(乌鲁木齐谐正矿山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通过迈克尔·波特的五因素模型对新疆“十五”规划过渡期后煤炭产业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未来新疆煤炭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煤炭产业内部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来自煤炭用户的竞争。
关键词:煤炭;竞争;态势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725(20__)10—0003—02
AnalysisofXingjiangCoalIndustryMarketCompetitivePosture
YINDe——sheng
(MineTechnicalAdvisoryCo.Ltd,ofUrumqiHunter,Urumqi830000,China)
Abstract:TheXingjiangcoalindustrymarketcompetitiveposturebythefivefactormodelofdrisanalyed.
MichaelPorter’sandthinkthemostimportantfactorsisthecompetitivewhichbetweencoalenterprises,and
Occurbetweencustomerswhousethecoa1.
Keywords:coal;competitive;posture
0引言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除石河子市和博州外,区内地州市均有不同程度的煤炭资源分布,预澳4储量达1.82—2.19万亿t,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2%,位居全国首位。在新疆一次能源
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占6o%左右,但与全国相比,发展较慢,2OO4年煤炭工业产值仅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9%左右。20__年起新疆煤炭市场价格曾一度恢复性上扬,但这并不是新疆煤炭市场的未来走势。本文就“十五”规划过渡期完成后,新疆煤炭市场的趋势进行预测性分析。
l新疆煤炭产业结构特征
(1)煤矿企业空间分布分散。全疆85个县(市)中76个县(市)办有煤矿,煤炭年产量在30万t以上的有36个县(市),其中9个县(市)煤炭年产量在100万t以上。众多的产量较小的煤炭企业分布在广阔的新疆地域之中。“十五”规划新疆煤炭企业的地区分布结构见表1。
(2)新疆的地域特征制约着煤炭产品的大流通。受运力及运输成本的影响,伊犁地区的煤炭相对饱和但不可能大流通到缺煤的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
(3)矿井数量以9万a矿井为主,生产能力以9万a矿井和6o万t以上矿井并重。“十五”过渡期后,不含原保留矿井,全疆311处规划矿井中,年生产能力9万t及以下矿井274处,1530万a矿井29处,45万a矿井1处,6o万t以上矿井7处。年生产能力9万t占多数。煤炭企业生产能力分布情况如下:
表1“十五”规划新疆煤炭企业的地区分布结构
1伊犁州45441456
2塔城地区4432912657
3阿勒泰地区2215
4乌鲁木齐市35341336
5昌吉州9689611011
6吐鲁番地区25223273
7哈密地区5545
8巴州171412252
9阿克苏地区332571435
10喀什地区54136
ll和田地区1130
12克州3323
13石河子市
合计31127429173569
表2“十五”规划矿井生产能力分布表
(4)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煤炭产品的深加工不够。煤炭产量的45%用于一次性能源消费,煤电转换、煤油转换、煤化工等发展落后。从煤炭行业的技术含量来看,在不同所有制煤矿中,产品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差别很大,国有重点煤矿远远高于地方、乡镇和个体煤矿。
2新疆煤炭产业竞争态势分析
2.1现有煤炭企业间过度竞争
迈克尔·波特教授经过大量实证调查后得出结论:在一个相对统一的市场中,如果生产相同产品的前4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集中度)的总和低于40%,则该行业内极可能会出现无序竞争的现象。“十五”过渡期后,不含原保留矿井,新疆共有规划矿井311处,其中30万a及以下规模的矿井个数占全疆煤矿个数的97%以上,煤矿布局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四大煤炭企业神华新疆能源公司、新疆哈密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艾维尔沟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塔城铁煤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量之和占新疆煤炭总产量的比例cR4(集中度)为25.1%,最大煤炭公司神华新疆能源公司产量占新疆煤炭总产量的比例CR1为14.35%,虽然较20__年的(CR4)19.4%、(CR1)11.29%有所增加,但产业集中度仍极低,新疆煤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处于过渡竞争状态。以新疆最大煤炭企业一神华新疆能源公司为例,20__年其销量326万t,市场占有率为10.96%,平均价格为104元/t,2OO4年销售量为601万t,市场占有率为14.35%,平均价格仅为77.89元/t,企业效益严重下滑,亏损严重。
2.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产业的进入障碍很低,由于新疆煤炭赋存条件较好,仅需要少量专门的生产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及少量的资金即可见效。同时煤炭生产的技术含量相对不高,技术和工艺要求不高,产品的销售问题不突出。煤炭开采固定资产投资专用性很高,煤炭企业的退出会形成大量的沉淀成本,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退出行为。另外,煤矿多处于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退出,对当地经济发展不利,因此,当地政府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不愿意让煤炭企业退出煤炭行业。据目前全国煤炭工业发展趋势,东部地区资源消耗加快,煤炭资源逐步枯竭,有1,3的国有煤矿存在接续问题,到2O2O年东部将有4o%的国有重点煤矿和印%的国有地方煤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20__年以后我国的煤炭工业将逐步转移到西部,新疆将成为我国能源重要的战略接替区。
2.3和其它替代品能源产业间的竞争
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风能等,由于大量消耗煤炭是造成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优化新疆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的直接燃烧势在必行。石油及天然气的增加、电力、风能开发进程的加快对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造成了直接影响,也将进一步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中消费中的比重。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__年,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分别下降为69.4%和64.1%。
2.4来自煤炭用户的竞争
煤炭竞争的加剧,使煤炭用户具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在价格、质量、供货时间、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对煤炭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煤炭价格出现下滑,另一方面用户大量拖欠煤矿货款,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工作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煤炭产业的最大用户是以电网为单位形成的几大发电公司和地区性热力公司,它们
是大批量的购买者。新疆现有电力发电企业52户,电力发电企业市场集中度高,几大电力发电企业如新疆天山电力股份公司、国电红雁池发电厂、华电红雁池第二发电厂、苇湖梁发电厂等需求量约占发电企业煤炭需求量的40%以上,对电厂而言,煤炭购置费用又占电力成本相当大的比重,新疆煤炭产品基本上属无差别产品,选择余地大,转换成本低,电厂可以掌握充分的煤炭市场信息有选择地进行采购,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而煤炭产业企业多、市场集中度低,电力、热力行业的企业数量少、市场集中度高,煤炭企业在与电力企业、热力企业
的竞价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其结果只能是煤炭产业中的企业互相竞争削价以争取电力产业、热力企业中的定单。以神华新疆能源公司为例,20__年煤炭平均价格为104元/t,20__年平均价格仅为77.89元/t,下降了25.11%。
2.5来自煤炭企业供方的竞争
煤炭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矿山机电设备、电力等生产资料,而这些生产资料的供应者往往通过提价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服务向煤炭产业施加
压力,使煤炭企业因无法使产品的销售价格跟上成本的增长而失去利润。特别是电力等产品,在新疆现行条件下,煤炭产业难以对其价格的上涨施加影响。
3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十五”规划过渡期完成后,在煤炭产业的竞争环境中,最重要的、对煤炭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煤炭产业内部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来自煤炭用
户的竞争。而提高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发展大型煤矿,实施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产业组合,是解决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炭业;电力工业;能源生产;能源消耗
中图分类号:F416.21文献标识码:A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从煤炭分布情况看,在地理上总体分布情况为西多东少,北富南贫,且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往往为山区,如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省。但是,这些地区往往地形地势都较为复杂,造成铁路运输条件较难形成,严重阻碍了煤炭业这一产业链中的运输方。而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京、沪、津、苏、浙、闽、琼等地区,自身储煤量较少,且质量较差,开采条件较复杂,因而自身储煤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这样,就使得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运输煤炭的压力与成本,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与困难。
一、目前仍以火力发电为主,描述了煤炭行业与电力行业的密切关系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因此我国的电力工业是以燃煤火电为主,以下将从煤炭行业与电力行业的密切关系来对我国的煤炭业目前现状进行分析。
(一)从煤炭业与电力行业、运输行业的供、需、运关系来分析。电力产业是一个垄断性的产业,而煤炭业不是一个垄断性的产业,且煤炭业处于买方市场,始终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压力,这使得煤炭业与电力业作为煤炭的供方与需方,在进行谈判时煤炭业处于劣势。我国目前以燃煤火力发电为主,按道理说,电的利润较高,而煤炭作为火力发电的主要投入品,理应也是高利润。但是,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使得煤炭业的利润一直无法提高,且我国目前耗煤量较大的地区与储煤量较大的地区往往距离较远,这也就加剧了煤炭的运输成本,造成了煤炭业利润空间的压缩,且挖煤风险大、成本高,而运煤风险较小,故形成了挖煤不赚钱、运煤赚钱的格局。目前,我国的铁路与水路40%~50%都是用于煤炭的运输,而煤炭作为供方,在供与运方面往往受到需方和运方的限制。故如果煤炭工业的建设能与电力工业的发展相协调,就可以减少煤炭的长途运输,节约人力、物力,节约能源消耗。所以说,煤炭业、电力业、运输业的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从煤炭业自身来说,其成本很难转移。在我国,目前为了加强资源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合理发展,利用自然资源,国家对一些自然资源开征资源税,而煤炭也属于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因而资源税的改革也是悬在煤炭业头上的一把双刃剑。从可持续发展及关注能源排放的角度来说,若国家提高对煤炭资源税的征收,将加大煤炭业的成本,从而会增加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对电价上涨带来压力。但是,电价的决定权在政府,政府在上调电价的时候会考虑到居民承受能力及宏观经济形势,从而会加剧电煤之争。因此,资源税的提高,给煤炭业造成的成本的增加就将会很难转移,从而使煤炭业的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利润提升空间变小。
二、我国煤炭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经济运行的环境,短期内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下面对我国的煤炭市场,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退出壁垒三个方面进行市场结构的分析。
(一)从煤炭业市场集中度分析。我国的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等地,就全国范围而言,其分布十分不均衡,而且由于行政区的划分,权利的集中与相对独立,造成了我国煤炭市场结构的集中度很低的局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煤炭业的市场结构集中度经历了期初的微幅下行,期中的小幅上升和期末的集中上扬。但是,在煤炭产业进入市场化的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依旧是决定我国煤炭市场集中度变化的首要因素。虽然近几年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C4
(二)煤炭业产品差异化分析。我国煤炭储存量较大,分布不均衡,但是从其品种看,我国的煤炭品种较为单一,即很多煤矿开、采、挖的煤炭品种较为相似,从而使得产品差异化的程度较低,因此企业控制市场的程度也较低,且企业很难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也很难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性质而吸引顾客购买。对于煤炭产品而言,原煤是各煤炭企业的主力产品,在同一矿区的相同煤层,煤炭质量是天然形成的,基本一致,不会因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所以可以认为,就煤产品本身或内在质量特征上,煤产品的差异化不是太大。
三、煤炭行业的进入-退出壁垒
在我国,煤炭行业的进入与退出是具有一定的壁垒的。
(一)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较低。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是较为复杂的,且在不同规模、体制的企业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企业所面临的进入壁垒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般所指的进入壁垒是对乡镇中小企业而言的。对于规模小的煤矿,开采规模要求不高,也不需要较高的技术与工艺,其进入较易,且成本较低,即只要投入少量资金即可出煤并赚钱。由于乡镇煤矿企业在我国煤炭产出总量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总体来说,我国煤炭业的进入壁垒较低。
(二)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一直很高。首先,对于煤炭产业而言,其资本专用性很强,且大部分的机器设备的专用型很强,很难转移到其他产业;其次,由于我国煤炭产业长时间内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都比较低,若解雇后重新就业需要很高的转换成本;再次,由于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地方税收和解决当地就业,同意上煤炭项目,因此煤炭企业在退出时会遇到较高的政策性退出壁垒。因此,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较高。
四、从市场行为看煤炭产业
当前煤炭产业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
(一)大、中、小型煤炭企业的竞争态势。由于存在大、中、小型的煤炭企业,且大、中、小型企业的成本结构不同,对于大企业而言,虽然其规模大,成本较高,但由于具有较大规模,往往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从而较中小企业而言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因此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主要为价格竞争。而中小企业之间,由于其主要承担自身的开采成本,社会成本、安全成本、处污成本则相应较低。且煤炭业激烈的竞争,将会导致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相互压价的情况发生,这将会使整个煤炭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二)从企业进行的一体化程度而言。对于大企业,其资金雄厚,且在开、挖、采、洗煤等的工艺上具有先进的技术,容易进行煤炭业的挖、运、电一体化的发展。煤炭产业开发非煤产业,电能丰厚是最大的优势。煤炭企业在产煤的同时,还能产铝、硅、钢,无论是电解铝还是高岭土等,都需要大量的电能。用自己生产的煤去发电,这样会促进冶金业成为非煤产业的首选。而煤电一体化,会促进煤炭、电力这两个上下游产业有机结合,实现煤炭业和电力业的优势互补,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一体化的煤电企业,其产业链已打通,盈利与抗风险能力都会强于非一体化企业,如西山煤电。而煤运的一体化,又解决了煤炭的运输瓶颈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所受到的制约,在进行一体化的过程中将会比较难,这将导致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对于国内目前许多大企业而言,竞争主要聚集在技术竞争上。目前,国内的大型煤炭企业之间竞争仍以价格竞争为主,而由于我国煤炭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小,因此煤炭企业若要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降低成本调整价格。而成本的降低,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因此,国内许多大企业都通过改进技术,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五、从市场绩效看煤炭产业
(一)从资源配置效率看,我国的煤炭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十分低。从市场集中度看,由于我国的煤炭业属于松散的原子型结构,产品差异小,市场进入的低壁垒和退出的高壁垒,使得我国煤炭业的市场集中度十分低。而在资源配置方面,常常会出现投资失误、重复建设等现象,煤炭业小而全的通病至今未得到很好的克服。
(二)从安全绩效水平看,其绩效水平较低,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且死亡人数较多。在煤炭资源需求量急速增长的当下,面对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造成国内目前小煤矿企业遍地开花,大企业超能力生产。“大矿大干,小矿蛮干”直接导致了我国“大矿大难,小矿多难”的局面。由于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但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各煤矿不考虑自身的规模大小、生产方式落后、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这些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我国煤炭业矿难发生的频率。
(三)从资源回收率看,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开采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采一吨扔两吨现象十分普遍。我国煤炭资源的回采率只有30%,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山西省为我国目前较大的煤炭产区,煤炭资源回采率只有40%左右,而一些乡镇煤炭回采率只有10%~20%左右,过低的回采率,会致使我国剩余的70%的未开采的煤炭资源有相当一部分因自燃而悄无声息的消失。我国煤炭回采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煤方法落后所导致。大大小小的矿主为了利益,采厚弃薄,采易弃难,以大量消耗资源,缩短了矿山的服务年限,使资源严重浪费,且矿产企业对煤炭存在的价值缺乏认识,对煤炭不够珍惜,没有意识到煤炭为不可再生资源,故而对其无序地开采及浪费,造成煤炭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六、对煤炭业发展的建议
(一)增大价格调节力度,尽快启动煤电联动机制。建议重点放在煤价与电价的联动机制上,首先要切实改革传统的国家集中组织煤炭订货分配方式,推动电煤价格的真正市场化,实现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协商定价,倡导和鼓励煤矿与用户签订中长期合同;其次考虑在用电高峰期,相应地适度调高上网电价。要看到,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对电价的承受力也在增强,高峰高电价也符合国际惯例。在此基础上,要尽早使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煤炭行业相适应。
(二)适当增加符合安全条件、验收达标的小煤矿复产。我国很多的小煤窑,安全事故较多,对资源和环境也多有破坏,但如果各级管理部门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多数小煤矿不仅不会成为“祸根”,而且能够有效地增加生产,吸纳就业,开发利用“散、小、边、角”矿,并抑制煤价的不断攀升。因此,适当增加一些符合安全生产条件,验收达标的小煤矿恢复生产,对缓解当前供求是有助益的。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薛敬孝.产业结构分析与理论基础.河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