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资金保障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19 10:45:27

序论:在您撰写资金保障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资金保障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重要性;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

一、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资金是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关键,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是确保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条件,提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质量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一)从社会保障资金自身运行的情况来分析审计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资金的自身运行情况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提出了实质性的要求。一方面,养老保险的个人空账数额在进一步扩大,截至2008年底个人空账规模就已经达到了1.4万亿;而开始于2001年的“做实”试点工作,虽已取得13个省份做实、累积资金1100多亿的成绩,但对于庞大的个人账户空账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做实”后的资金保值增值,同样构成对社保经办机构的考验,社会保障资金结余数目大且呈不断膨胀的趋势,使得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大量增加。根据国家审计署2012年8月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显示,2011年末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18项社会保障资金累计结余高达31118.59亿元,比2005年增长四倍多。积累数额巨大成为现状,收入过多但社会保障的力度依旧很小、个人空账现象严重等问题让各级政府面临相当大的压力。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能否健康运行,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由此,审计部门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审计部门作为第三方的经济监督职能,在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有效监督的基础之上,针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并在评价之后给予宏观性的、可行性方案对策,促使社保经办机构不断完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二)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自身的发展来分析审计的重要性

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自身的发展情况分析来看,传统的审计模式已不能充分发挥对于现代社会保障资金体系的审计作用,审计工作效益化趋势迫在眉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财经法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各部门对国家方针政策执行力不断加强、国民社保法制意识逐渐增强,行政经费挤占、建设工程投资出错、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等社保资金的传统安全问题大为减少,以往审计重点关注的真实性、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和强化。因此,必须转换审计思路,探索提高审计效益的新途径。要提高对宏观性、全局性、热点性问题的把握和认识,更多的从体制机制、从国家治理角度思考问题。要在关注真实、合规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效益情况,将单一的财务审计转向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综合审计中去。这对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内容及现状

社会保障资金不仅涉及到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涉及面及支出范围广、保障种类和收入渠道多。从种类上看,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基金,救济、救灾、扶贫等社会救助资金以及用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基金。按照收入渠道进行分类,社保资金的来源包括各级财政部门的拨款、单位及个人的缴纳、社会人士捐助、基金存入银行后获得的利息、结余基金购买国库券所得利息、滞缴罚款等收入。从支出范围上看,主要用于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下岗、低保、救灾、扶贫、助残、退伍、福利院、五保户和贫困户的临时救济。由此可见,开展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能够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有效促进社会保险、救助、优抚以及福利等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鉴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加以完善。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继续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针对社保资金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社会保障属政府公共服务,必须有法律规范,依法进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成,但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法律体系却仍不健全,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法规经常会发生改变。这就导致了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稳定性,给广大国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此外,由于社会保障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国家社会保障政策之间在对社保制度进行规范时产生的不完整性,使得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部门没有专门的法律依据对工作实施进行明确规定,给审计监督工作带来障碍,不利于对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有效改善。

(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难重点不易把握

社会保障资金的内容种类十分繁多,这个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社保资金涉及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城市居民以及其他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的人群;来源于政府拨款、企业、社会、个人的缴纳捐助以及投资管理收入等等;支出渠道包括救灾、助残、低保、扶贫等;涉及的管理部门有机关缴费单位、各级财政部门、民政部门、税务部门和社保部门等等。多种复杂因素导致了审计工作的内容繁多,不容易把握具体审计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审计难度非常大。即使不断增加工作成本,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也不一定能取得预期效果。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完善的资金监督机制是保证社会保障资金被合理使用的前提。对于监督机制的制定,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部分。内部监督指的是社会保障体系内部的有关管理部门对自身业务活动进行制约与控制。外部监督是指政府专司监督的部门和权力机关的监督以及用人单位、投保人或权益人、新闻舆论等所形成的社会监督。我国专门设立了社保资金监督机构,但由于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于对资金缴纳环节的监督,从而使得对资金管理和使用环节的监督有所缺失。虽然在一些地区专门成立了用于监督的专门组织,但其应有的监督职能却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审计在社会保障资金中的运用

(一)规范社保资金审计,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监督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由于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在运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因此,审计机关要做好社会保障的资金审计工作,应该制定一套长效的审计监督机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社保资金审计的主体、内容、方式进一步明确,使得社保资金审计工作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要积极运用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者相结合的审计模式,整合监督资源,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在审计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严格追究违法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步入法制化轨道,提高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的质量。

(二)改革审计工作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渐被应用于各行各业。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工作面对的社保基金数额巨大、种类数目繁多、业务数据庞大,传统的审计方法和工具已不能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改革,才能够提高审计水平、质量和效率。对于参保人数众多的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保资金的管理情况,普通的审计工具无法实现快捷准确的系统化分析。这就需要计算机网络系统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对社保资金管理部门财务数据和相关部门业务数据进行采集,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和特殊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筛选,采用验证、检查、核对、重算等审计方法对筛选的数据进一步分析,检查社保资金内外部数据的一致性,寻找社保资金的异常流动,从而得出审计结果,对社保资金管理作出测试评价。

(三)构建公平市场秩序,促进审计风险导向

目前,部分会计师事务机构为降低审计成本而降低了审计质量,阻碍了风险导向审计实施。对此,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针对审计收费问题制定相应的标准,并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增强审计行业内部的自律性,督促各会计师事务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理论和实务中体现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有着很大的意义。为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我们提高风险评估和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对审计风险准则推出后的发展情况进行实时关注,在吸取国际审计工作经验的同时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结合利用,提高审计质量,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2010).

[2]林青.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探析[J].现代商业,2009(29).

第2篇

关键词: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加快了和谐社会发展步伐。但是,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蒸蒸日上,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情况也备受关注。现阶段,许多部门借用职位的便利性,挪用社会保障资金,使得原投入到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不能及时下放,影响到社会保障高工作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财务管理工作,专项资金被挪用、贪污的现象就能得到有效的制止,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更好发展。

一、社会保障工作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保障已经涉及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等层面,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渐形成。社会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国家在社会保障事业中的投入越来越大,社会保障资金量不断增多,社会保障资金有没有落实到相关社会保障工作中去是民众比较关注的问题。然而,许多部门借用职位的便利性,挪用公款、中饱私囊,造成社会保障资金成为了个人专项资金,进而影响到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社会保障工作的财务管理的目的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防止社会保障资金被挪用和不当使用。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财务管理,可以降低社会保障资金风险的发生,确保社会保障资金更好地服务社会保障工作,为民众谋福利,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我国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参照的法律依据主要是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而我国社会保障体现正在不断完善,与社会保障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以至于相关部门在落实相关社会保障工作时没有参考性,不利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另外,我国社会保障养老事业、医疗各自分家,还没有达到五险的真正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社会分配不公。

(二)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较窄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范围已经从城镇扩大到农村,但是,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需要进一步扩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数量庞大,在农村的社会保障上还有待于扩大,如果不能真正落实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就会造成农民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农民越来越穷,恶化“两极化”现象,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社会保障资金支付能力较弱

现行社会形势下,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必然会加重我国财政负担,使得财政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大。就目前来看,我国用于社会保障事业上的支出还比较小,社会保障资金支付能力相对较弱,由于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社会保障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

三、社会保障工作财务管理的新思路

(一)提高认识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资金是社会保障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保证社会保障资金安全、合理利用,社会保障事业才能取得良好发展,为民众谋福利。而财务管理是社会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高校开展,相关部门就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要加强社会保障的财务管理工作,将社会保障工作的财务管理提上日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从而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

(二)加强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社会保障财务工作比较特殊,且专业性强,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水平和素养。因此,要想提高社会保障财务管理效率,相关部门就必须强化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首先,加强财务管理人员法治观念和道德的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其次,强化专业能力的提升,结合社会保障财务管理要求,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再者,要落实责任制,将社会保障财务工作相关责任落实下去,从而更好地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作为财务人员,更要报纸谨慎、积极的态度,

(三)完善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执行的依据和保障,只有加快完善相关制度,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因此,相关部门要结合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实际,完善相关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如监督制度、核查制度、责任制度、专项资金使用制度等,以健全的制度为社会保障财务工作提供保障和依据。同时,要明确社会保障财务工作流程,规范社会保障财务工作,推动社会保障财务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加强社会保障资金财政风险的防范

在社会保障财务管理中,财政风险防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只要做好财政风险防范工作,才能保证社会保障资金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首先,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征管,确保资金目标顺利完成,在社会保障资金收缴征管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财政税收政策,统筹安排社会保障资金收缴征管[5]。其次,要优化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结构,明确社会保障资金支出范围,减少非必要支出,集中资金用于社会保障。

(五)加强社会保障财务预算

在社会保障财务工作中,预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做好财务预算,可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利用率。因此,相关部门应当认识到社会保障财务预算的重要性。首先,健全社会保障预算管理体系,加强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监管;其次,要善于借助法律手段,以税收形式代替现行的缴费形式,开征社会保障税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从而早日实现“让更多的人享有保障”这一目标。

(六)促进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协调发展

首先,做好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统筹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跨部门领导协调机制,强化社会保障领域的政策规划和素质协调。其次,借助法律手段,明确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再者,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财税支持政策,适当提高保费税前列支比例,进而更好地利用社会保障资金,服务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七)加强社会保障财务的监管

监管是提高社会保障财务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相关部门应当重视社会保障财务的监管工作。首先,要安排专业部门、专业的人附着社会保障财务监管工作;其次,要不定期对社会保障财务工作进行核对、抽查,检查是否存在、贪赃枉法的现象存在,从而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另外,要全面跟踪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要知道社会保障资金的具体明细,确认社会保障资金到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工作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社会保障资金也在不断增加,对社会保障财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想。社会保障财务管理是实现社会保障资金高效使用的关键,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只有做好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雪梅.浅析社会保障工作财务管理的新思路[J].科技与企业,2012,(10):8-9.

[2]张泗军,刘利.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的战略思考[J].中国劳动保障,2006(12):38-39.

[3]冯舒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管理的困境与突围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5(33):178-178.

[4]王江欣,李健.财务管理和服务在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01):123+125.

[5]高战荣.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工作[J].财税与会计,2001,(08):17-18.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 住房公积金 住房保障措施 重要性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住房要求的提高以及住房用地的减少、房价的飞跃性提高,人们对自己的住房和是否能够安居越来越关心,由此,房地产应运而生,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自进入20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在意国民的住房问题,在制定许多政策时都会受到这一问题的影响,国家为了社会能够安定、人们能够安居、经济能够平稳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各种基础措施能够顺利建设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住房保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住房公积金作为整套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那么它到底有何重要性呢?本文将对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展开分析。

1、住房公积金的主要内容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让人们安居乐业,我国在2002年制订并完善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住房公积金是指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在房地产经济出现、发展之后应运而生的制度,是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是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必须依法履行的法律义务。住房公积金具有三个重要性质,第一个是保障性,这一性质是住房公积金制度能够保障职工可以较快的、较好的获得住房,解决住房问题,维护社会安定;第二个是互,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能够很好的促成有房的职工帮助无房的职工,并且这一制度也为无房职工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能够让无房职工尽快获得安身之地,体现了这一制度的互,同时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公平性和协调性,能够更好地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第三个是长期性,这一性质主要体现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对职工的长期保障和对房产的有效管理,这一性质的主要内容是在职职工自从进入这一单位参加劳动开始就要缴纳住房公积金,并且一直缴纳到退休为止,住房公积金中规定单位必须按照规定对职工进行补助。从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以看出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可以很有效的缓解住房问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的住房保障措施。

2、住房公积金的重要意义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重要阶段所有制度都在逐步完善,和人们息息相关的住房保障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自“房改”进行后同步施行,在1997年颁布的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条例中明确规定,凡是在职职工和职工所在单位都要依法对住房公积金进行缴纳,职工通过每月缴存一定数额的住房公积金获得单位提供的长期性住房,在这一过程中职工缴存的等额住房公积金不但可以推行个人住房储蓄,而且这比缴存的资金可以运用到住房保障中去,为我国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住房保障体系不断趋向完美;从与我们自身更贴合的角度来说,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人们的购房能力,这些资金的积累也可以增加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保障资金,增加低级收入人们的购房能力,另一方面,住房公积金的住房贷款的利息低于银行利息,可以减轻购房人们的经济负担,增加他们的购买力。

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还可以转变住房分配机制,将住房的实物福利分配有效的转变为对于相关资金的分配,这一分配制度的转变可以将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有效的统一起来,从而形成利益的共同体,这一共同体的形成能够促进我国住房分配、资金使用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政策性抵押贷款制度的建立;对于社会来说,这一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会为社会减少许多、方方面面的压力,减少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和户籍管理方面的难度,更有利于发展和分配医疗卫生、教育和公共资源;对于集体来说,这一共同体的形成可以增加职工人员的向心性,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新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激发职工的创新能力,有利于集体与时俱进,增强竞争力;这一共同体的形成对个人也有重要意义,由于社会和集体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职工的待遇和福利将会获得提高,同时获得更加合理的补助,增强自身的购房能力,降低贷款还款负担,减轻自身在医疗、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压力。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这一制度有效的缓解了备受人们关注的住房和住房保障问题,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安稳的国内环境,国家将有更多精力放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上。另外,由于国家通过这一制度可以筹集到一批资金,可以运用这批资金加快城市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进一步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3、如何更好地发挥住房公积金的重要作用

虽然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暴露出来,因此只有找到这些问题并且解决好这些不安定因素才能更好地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重要作用。

住房公积金的操作流程中主要有归集、支取、管理和贷款,由于住房公积金在实施过程中在这些环节所暴露出的问题,有人开始质疑这一制度,甚至说这一制度应该取消,根据调查显示,主张取消这一制度的大多是中低收入者,这一部分收入者虽然得到了单位和国家的补助,但是购房仍有困难,因此,解决好中低收入者在住房公积金缴存过程即资金的归集、支取、管理和贷款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也就能够有效的弥补住房公积金的不足,更好地发挥这一制度的重要作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首先,国家应该担起宏观调控、把握大局的重担,多听取基层人大代表所反映的人们的心声,完善相应的制度,在权利实施过程中增强监督力度,适当的进行权力的制衡和约束。另外,社会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会保障,加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管理,健全社会医疗卫生、学校教育、道德宣传、法律普及、户口登记管理、人口流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维护大环境的稳定。再有,集体应该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住房分配上做到一视同仁,对于低收入者进行补助,加大对极其贫困者的帮助力度,缴存资金合理应用。最后,在职职工应该多了解住房公积金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了解相关流程,及时向所在单位反映自身情况,也可向政府寻求帮助。

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促进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是要进行分析,然后抓住主要矛盾,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更好地发挥这一制度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4、正确认识住房公积金的作用

住房公积金的产生具有其必要性,虽然在实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住房公积金价值观,肯定它的重要意义,直面它的负面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这一制度的成熟,使它更好的发挥它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5、结语

住房公积金在房地产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完善,这一制度的重要作用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更好地将国家、集体和个人联系起来,促进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增强集体的竞争力和职工的购房能力。但是它仍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些不足是无法逃避的,只有直面它,找到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使住房公积金制度更好的发挥其重要作用,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年3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0号.

第4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医疗改革;管理;重要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2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17-02

当前我国正在不断深化改革医疗体制,在改革的进程当中,其与医院的财务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科学合理使用政府资金以及医院内部存在不规范的财务操作行为这两种角度而言,决定了医疗改革需要依托于医院财务管理创造的良好改革氛围[1]。换句话说,医院财务管理在医疗改革当中愈来愈重要。医疗改革的深化,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更加重大。工作的内容已不再是处理简单的医院账务,而是还要综合医院的整个经营战略与行业的发展。所以,在医疗改革的形势下,医院财务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要加强财务管理。这也反映了医院财务管理在医疗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性。

1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受到的影响

医疗保险制度与保障制度是医疗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该制度的实施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改革后的医疗保险制度对医院的收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针对现有的已无法适应改革趋势的医院收费标准,医院就必须得加强财务管理,使其财务操作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而改革后的医疗保障制度也明确了医院医疗服务的规范要求,规定参保人员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综合考虑医院的规模大小、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与医疗费用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医疗服务[2]。无形中就给医院带来更激烈化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使得医疗保险工作的负担增加了。针对这种形势,医院为增强竞争力与提高效益,就只有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并降低费用以保障社会的医疗服务需求。当医院的财务服务水平低下,则会减弱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普通医院还有可能难以在激烈化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实行医疗改革后,除了医院的物价部门不在收费监督的范围之外,医疗部门、参保人都受到收费监督部门的监督,这就增加了收费的透明度,在此情况下,医院就会改进财务管理的工作,使收费更合理化。

2医院财务在医疗改革管理中的重要性

医院的经济命脉掌握在财务部门手中,而医院财务是否管理到位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运转与发展[3]。医院的财务管理就是在遵循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以资金的运作规律与特点为根据,对医院的资金运作进行有效组织,并对财务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具体的财务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筹集医院发展的资金以为医院经营与服务活动的正常运转及顺利开展提供资金基础;对收入进行合理组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对财务活动进行分析与预测,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分析与总结医院的经营经验,以改进不足,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说财务管理在医院的发展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并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动力。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保障。实行医疗改革之后,医院的风险增加了,面对的市场竞争已愈来愈激烈,为增强经济效益,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医院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以保障医院能够顺利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与服务活动。医院财务在医疗改革管理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其重要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强化医院的资产管理与资金的使用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是医院资产的两种形式,在进行管理时,应向财务管理部门上报各科室或者各部门的计划编制,由领导对资产管理进行审批。在医院资金的使用上,必须经过预算,资金支出数额大的还需相关领导的审核,经批准后再采购相关的医疗设备、卫生器材与药物,只要强化资金管理,才能落实每笔资金的去向,减少不合理的支出,避免资源浪费,确保收支平衡,医院的经营与服务活动也才能够正常运作。

2.2慎重、合理投资,以同时实现质量与效益双丰收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双丰收,要达到这个目标,医院在进行投资时,就必须了解并分析经济形势,如对市场环境、成本价格等进行调查。同时还需综合考虑相关的财务投资管理知识与计算机信息,另外,由于投资时具有一定风险的,且医院缺乏投资的专业人才,所以在投资时应慎重,需对利弊进行权衡,以保证做出的决断应不会影响医疗质量,同时能够实现经济效益。

2.3强化成本核算,以降低成本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医院已经逐渐意识到在增强竞争力的作用上,加强成本核算与提高工作效率同等重要。传统的核算体系往往会产生实际成本与账目成本不一致的问题,引进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二级核算可以将相关的间接费用分配到各科室,有利于实现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吻合[4]。但是,医改后对医疗价格进行了限定,收费项目上的弹性缺乏,控制成本就成为重要的财务管理手段。只有加强并细化成本核算,才能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进而增强经济效益。

2.4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完善健全的制度能够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可以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与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可以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尤其是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对医院财务管理很重要,其能够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科学、更有效,进而促进医疗改革的深入,并推动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总之,医院的财务管理在医疗改革的进程中十分重要,加强财务管理既是适应当前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趋势的体现,又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医改的深入开展,医院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采取各种手段,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聪妫.医疗体制改革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0,13(04):51.

[2]林倩.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24(12):155-156.

第5篇

关键词:消防部队 财务管理 重要性

消防部队作为国家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部门和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公安消防保卫任务和应付突发事件的双重职能。加强消防部队的建设对促进公民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正常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财务人员思想素质的加强,消防部队的财务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影响着消防部队的财务运营和发展。财务管理作为一项集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功能为一体的经济管理工作,是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有机融合。

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在分析当前消防部队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财务管理在消防部队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消防部队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消防、抢险、救援工作任务的增多,消费部队所需的消费事业经费亦不断增多。而部队的财力有限,在后勤保障工作千头万绪,点多面广的局势下,如何规范部队的财务开支,提高财务工作水平成为当前消防部分财务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当前,消防部队在财务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影响着部分的财务建设和发展。

(一)财务资金使用混乱

消防部队在性质上属于非生产单位,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家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拨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消防部队在财务资金的使用上必须注重使用效益。而部分消防部队时常出现经费入不敷出,资金使用紧张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则是财务资金使用混乱而造成,如:理财观念淡薄,超支、预支行为屡见不鲜;无视资金领用手续,缺乏资金使用权和审批权的监管力度,资金浪费现象严重等等,严重影响着消防部队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财务预算执行不到位

保证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是规范财务资金使用、优化资金管理的关键。然而目前部分消防部队虽编制了财务预算计划,但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力度。或未按照预算的开支项目及数额支出,或未制度规定及时追加(减)预算,导致财务资金使用控制实效,严重影响着消防不断财务工作的有效运转。

二、财务管理在消防部队管理中的重要性

针对当前消防部队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财务管理作为一项集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功能为一体的经济管理工作,是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有机融合,在促进消防部队财务工作建设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财务管理是提高财务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

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财务工作的各项职能,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在经费决策、管理、使用三个环节上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在保证兼顾全局的同时实现综合协调,从而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益。

首先,在经费的决策上,通过财务管理工作,以科学理财、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为导向,依据市场变化规律制定行政性经费开支办法,对各项行政费用设定合理的开支限额和标准。并按照标准实行一次性货币支付,使用过程中超支部分由个人自理,将经费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的责、权、利有机结合,形成了权责一致、疏堵结合的货币化支付运行机制。从而做到未雨绸缪,兼顾全局,保障重点,实现高效的经费决策规划,从源头上保障了经费的合理分配。

其次,在经费的管理上,通过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与财务控制职能,加强对部队日常支出经费的管控。并革新管理方法,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制度,提高了经费资产综合效益。

最后,在经费的使用上,通过财务管理工作,对经费的使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析其是否合理恰当。并且通过与上年同期经费使用情况的比较分析,分析各项经费使用是否存在显著超出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对其进行控制。从而确保每一笔支出都用在刀刃上,最终实现财务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是加强财务预算执行力度的重要保障

科学的编制财务预算并发挥其约束的效力是保证消防部队财务工作有效运转的重要途径。而科学的编制财务预算只是预算管理的起到,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则是预算管理的关键。针对目前消防部队财务工作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力度的问题,通过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建立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的制度,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经费预算执行管理机制,从而保障财务预算执行力度的加强。

一方面,通过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对消防部队日常的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包括对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资金的运转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得到各种经费开支的增减幅度和数额以及开支进度,从而加强控制,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通过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将会计规范及财务管理制度融入财务预算执行中,构建出适宜消防部队执行的特色性内控制度。并坚持依法施管,通过强化经费支出管控,规范业务程序标准。在年度预算、重大项目开支、大宗物资采购等财经事项上,坚持做到超出财力可能的不予考虑、未经调查论证的不作提案、未经党委集体研究的不组织实施,从而强化财务预算执行力度。

三、结束语

消防部队的财务建设工作对促进公民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正常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财务管理在消防部队财务建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消防部队管理中的重要性,从而通过财务管理来消防部队的财务建设对提高部队的经费使用效益、规范财务制度以及监督财务行为。

参考文献:

[1]刘颖霞.浅谈如何加强消防部队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0 (03)

第6篇

理论上讲,风电机组上安装使用的各系统、各部件均可纳入后期备件管理的范畴内,这使得备件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据统计,一种风电机组备件就有几千种之多。由于备件用途、重要性、属性及特征的不同,在库存量预测时,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和计算模型。因此,本方案将备件按用途分为 A、B、C 3类,3类备件在库存中理论上所占资金应为7:2:1,而数量则应该为1:2:7。

A类重要备件一般指高价值、功能不可替代、缺少会造成直接停机或带来重大安全隐患的备件,具备修复再使用条件,且一般使用寿命较长。它的需求量取决于更换率及修理周期。这类备件数量只占库存总量的10%左右,而其价值却占库存金额的70%~80%,一般应严格控制,并保证较高保障率。由于采购需要较长的提前订货周期,如果缺货,会给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风电机组变频器及其核心部件、偏航减速器、变桨电机、液压站等。

B类一般备件是指那些从技术上可以将功能恢复、替代的备件,缺少该部件不会造成风电机组立即停机或带来较大安全隐患的备件。计算库存量时要求的保障率比A类备件低一些,其库存量及占总库存金额均为20%左右。可修复并重新使用,例如风电机组各种适配器、散热器、工控机、电源、板卡等。

C类消耗备件一般不可修复或修复性价比不高。消耗备件具有范围广、使用量大、占有的资金少等特点。消耗备件占库存数量的70%左右,金额只占总价值的 10%左右,因而对消耗备件可采取粗放式管理。例如设备中各种接触器、继电器、熔断器、通讯模块、辅助触点、传感器、阀体等零部件。

在风电机组备件管理中影响库存量预测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备件保障率对备件的需求数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一般备件保障率为 85-95%,当保障率大于95%时,成本会陡然上升,因此对保障率会采取严格的控制。

更换周期。一般情况下,当平均更换周期小于风电机组年运行小时数时,则备件需要库存,且该参数为历史统计数据的累计;当更换周期大于风电机组寿命时,备件不需要储备;而更换周期介于两者之间时,则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分析判断。

采购周期是完成备件采购所用的全部时间,包括计划提报审批时间、采购询比价时间、备件生产及其辅材采购周期、运输时间和备件安装调试时间。采购周期是计算库存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对备件库存数量进行计算时,因为不同种类备件的特征均不相同,因而在对其进行计算时应充分考虑其各自的保障率和计算参数的不同,对A、B、C类备件的库存数量计算有各自的特性和规律。而且不同重要码代表影响风电机组运行的条件也不同,因而它们各自对应的保障率要求也各不相同。

此外,库存所涉及的风电机组规模、每台风电机组的年运行小时数等参数也会直接影响库存量的计算。虽然影响因素较多,但只要更换周期的值较准确,就能较准确地进行备件需求预测。

经研究风电行业特点及其备件库存方法后,决定采用泊松分布(或高斯正态分布)确定库存推荐量。计算模型及步骤如下:

首先计算出某项备件的期望需求量E。根据不同分类 (即A类、B类、C类),运用各自的计算模型,算出库存计划年限内各自的期望需求量。

其中, 模型中各参数具体意义如下:

FH为每台风电机组的年运行小时;n为装机数量;MTBUR为平均非计划停机时间;SP为库存供应周期;RTAT为备件更换所用全部时间(天);SR为备件报废率;OFR为运行比约等于10。

算出 E值后, 如果 E < 10, 则使用泊松方程来求大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亦即需要备件时,库存中存有该备件的概率。

这里,exp指自然对数, P (E) 即为备件保障率。备件发生故障时, 库存中有该备件的概率, m是所需的库存数量。将由式(1)、(2)、(3)求得的E值分别代入式(4)中, 可求得任意库存量 m =1、2、3、4下的备件保障率。当所得的备件保障率 P(E) 满足库存的系统保障率,即 时, 所得的m即为库存的推荐库存量。如果E , 则有:

随机选用3个已定库存备件计算它们的推荐数量。计算前,所需的备件参数包括:平均非计划更换间隔时间,备件分类码,备件重要性代码,重要码,装机件数;其他必需参数包括:风电机组数量,风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库存供应周期,平均修理时间,备件报废率,运行比 (本例取10),保障率 (本例取 95% )。

上述模型和算例主要是基于备件的可靠性参数,并没有考虑风电运营商的库存成本问题。风电运营商的库存最终目标是在保证备件供应的前提下,在备件服账平与库存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优化。

在上述算例中,我们考虑的是单个种类备件的保障率,而实际上,当需要订购某种备件时,如果供应商能够提供所需备件,公司就不会因缺件受到影响;反之,如果供应商不能提供所需备件,那么公司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风电运营商库存系统的保障率用系统服务水平来定义,应是每一单位价值提供的最大的可靠度增长的部件,即系统的搜索方向函数为 *100

对于本例中的系统,单个种类的备件在时间(0, t) 内的需求服从参数为λt泊松过程。则在时间 (0, t)内,单个种类的备件需求数 k的概率为:

因为泊松过程的叠加仍是个泊松过程, 其参数是各个泊松过程参数之和,因此,得出 m 种备件总的故障次数方程:

根据上式可以求出 k值, 再根据 BARLOW 算法的搜索方向函数来分配这 k个总量到各项备件即可。 BARLOW 采用逐步构造最优解的方法: 在每个阶段,都做出一个看似最优的决策,依照以下准则做出决策:增加的零件:

式中: 是第 i种备件的库存资金; 是第 i种备件的数量。

至此,我们可以构建模型如下:

式中: Ci 为总的库存资金; 为第 i种备件的库存资金; 为第 i种备件的库存量。本算例中, 由于我们不清楚风电运营商对每种备件具体的定价原则和实际价格, 因此我们考虑备件的重要性和工艺难度等。

即系统总体保障率要不能小于风电运营商给定的最小值 R0;其中 Ri 为系统内第 i种备件的保障率, 为相应备件保障率对整个系统保障率的影响权重,即:

由式 (10)得出,备件总数 s应满足

第7篇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应对策略

土地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民正常生活的基础保障,在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被征地农民数量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农民的经济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要想科学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就需要贯彻落实养老保险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但是,从当前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待解决,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所以必须探索一条科学工作路径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加以落实。

1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现状

对我国现阶段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进行分析,在落实该政策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点明显特征。首先,养老保险模式较多,包括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纳入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有商业保险参与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等,不同模式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内容及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次,养老保险资金筹措方式不同,部分地区的养老保险资金全部由政府承担,而一些地区政府则承担部分养老保险资金,其余分摊至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最后,养老保险水平地区不均衡现象严重,养老金领取标准受当地经济水平影响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金领取标准远远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的标准。[1]

2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有效落实难度加大,部分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其中以下几点问题尤为突出。

2.1征地补偿水平较低

土地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被征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其主要经济来源途径便会被阻断,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容易引起失地农民养老隐患问题。为了减轻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经济负担,政府便会对失地农民做出相应的补偿,包括直接的补偿费用以及市场风险所带来的间接费用补偿。但是,当前大多数地区在开展征地补偿工作时,仅仅是落实了直接补偿费用,而对于市场风险所带来的间接费用补偿落实不彻底,导致征地补偿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失地农民的养老需求。

2.2现行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当前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不完善,养老保险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大部分地区在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停留在表面工作,或者以农民不愿参加社保为由进行推脱,没有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落实。并且,现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参保年龄、参保标准、缴费基数等各项指标与相关政策存在不配套现象,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整优化。[2]

2.3工作落实力度较弱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所需要的工作经费庞大,这部分费用一般是由当地县级政府进行组织筹措的,并且大部分费用都需要政府承担。但是县级政府财政支出项目众多,在支出养老保险费的同时,还需要开展各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重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无法保证养老保险资金的及时到位。并且,部分地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存在挂账现象,仅仅是向被征地农民做出书面承诺,却没有及时发放养老保险资金,该项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

2.4农民社保意识薄弱

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国家出台的各项法律政策了解较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刻认识,没有意识到养老保险与自身利益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缺乏积极主动参保意识,参保人数较少的现象比较突出。并且,政府缺乏对民众的正确引导,没有做好参保宣传工作,再加上征地补偿水平较低,只能暂时性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经济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养老保险费,降低了农民参保积极性。

3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的应对策略

3.1提高养老保险水平

提高养老保险水平是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有效落实的必要措施。首先,政府应该明确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从被征地农民角度进行考虑,加大对养老保险工作的财政支持,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作为核心民生工作,提高乡镇养老保险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3]同时,在开展征地补偿工作时,应该将间接费用的补偿与直接费用的补偿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确保征地补偿的有效落实,使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不会出现养老危机现象,满足失地农民的养老需求。

3.2建立健全政策法规

完善的政策法规是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国家政府应该对现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对参保年龄、参保标准、缴费基数等各项指标进行重新划定,要求符合参保标准的失地农民参与养老保险。其次,还需要明确不同模式养老保险界定范围,供被征地农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并加强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协调统一性,加快社保制度之间的接轨步伐,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3.3加强工作落实力度

加强工作落实力度,是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力度,下拨专项资金用作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经费,确保资金专项专用和及时到位。其次,应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保资金筹集模式,缓解养老保险金对当地政府造成的财政压力,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最后,还需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资金到位情况进行监督和核实,明确各部门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落实中的具体责任,确保参保农民都能及时获得相应的养老保险金。

3.4强化农民社保意识

要想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就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所以就需要强化农民的社保意识。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加大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等途径,对养老保险政策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使被征地农民了解到参保的重要性。同时,应该选拔觉悟高的农民代表进行集中培训,发挥参保带头作用,并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干部队伍,解答农民对养老保险存在的困惑问题。

4结论

为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消除农民失地后的后顾之忧,就需要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为主抓手,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综合我国现阶段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落实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征地补偿水平、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加强工作落实力度、强化农民社保意识等策略加以解决,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推行及有效落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仝文军,程云龙.银川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14):310.

[2]雷爱先.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团结,2015(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