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6 08:14:13
序论:在您撰写学校管理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实际
一、加强小学学校管理的意义
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学校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要想提高学校教学水平、质量,必须加强小学学校管理,并切实地进行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才能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发展。做好小学学校管理,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能对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是驱动学校持续、能动发展的动力,能保证学校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抓好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更好地执行日常行为制度和德育制度、激励制度,促使学校管理焕发出文化活力。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加强改革创新,能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加快学校价值观的内化,提高管理效率,使管理决策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更需要注重文化立校,从而保证学校教育、可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小学学校管理问题及原因
现在很多小学都实行校长负责制,提出自主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严格执行教育部制定的小学课程计划,紧抓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领导班子、少先队、班级共同参与,相互协调,学校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学校重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成绩取得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现行的领导体制不利于提高领导的办事效率,在某些事情上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一致,也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校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凝聚广大教师的力量。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课程改革的推广,所谓的科研研究给一线教师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并且社会对广大小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能推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进程,因为科研仅仅成了追随新课程改革的一件时髦事,没有认识到真正的科研是揭示教育规律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暇从事真正意义的教科研活动,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不利于提髙教育教学质量,不应是最后结题时召集大家弄一个结题报告,这样看待问题缺乏广度、深度。小学教师管理是小学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学教师心猿意马,小学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可低,教师管理存在挑战,小学教师生存现状堪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随着事业单位编制改革的推进,光环是荣誉但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教师工作是铁饭碗时代一去不复返,小学老师的社会压力大,社会竞争加剧,对职业操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小学教师必须不断“充电”学习来更新知识,这有时也演化成一种压力;另外,小学教师收入水平太低,小学教师的收入只能勉强满足生活需要,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力度不断地加强,超负荷工作,使老师出现了很多职业病,新时代的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挑剔,使得部分教师管理学生畏首畏尾,每一种关系的处理都是一种挑战。不愿甚至不敢管理一些学生不良行为,部分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小学生管理方面,教师在小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力,有的教师不敢管孩子,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小学教师的影响力在减弱,缺少主动管理学生,做学校主人翁的意识。来自社会不公平的影响,教师作为管理者却丝毫不敢批评孩子。部分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欠缺,处理的方法欠缺艺术性,他们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另一方面,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存在欠缺,有的父母以暴制暴,有的家长采取“完全放养”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行为习惯就比较差,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周到地关爱,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是非观念,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加强小学学校管理
针对大多数小学学校领导体制的现状,要对校长权力责任加以监督和追宄,有效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避免在学校重大问题决策上出现失误,有利于校长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办学上。加强小学教育科研建设,小学校长应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设立教学科研机构,建设科研队伍,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活动。根据小学现有的教育科研混乱,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应成立教育科研机构——“教学研究室”,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优化小学教师管理,提髙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为提高小学老师的经济待遇而努力。优化学校对小学教师的管理,减少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加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减轻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中,严禁小学“择校”政策,发挥教师主人翁的作用。学校应结合个体情况,加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提高小学教师作为管理者的素养,要想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加强学校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约束媒体报道不实的行为,不能对教师师德“一棍子打死”,重塑教师正面的社会形象。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还应幵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改善教师管理学生的方式方法,加强班主任的道德修养和管理水平。构建小学生管理多元化体系,让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各种社会力量辅助学校管理。建立合理的小学生规章制度,一个规则里面应该细致具体,让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
作者:王敬雷 单位:德惠市万宝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吴秋芬:文化视野下的中小学校管理变革[N].合肥师范学院学报.第31卷第2期2013(3)
2.杨雪.张百钢.张军:学分制下的??学选课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教M,2000年第9期
3.苏榕娜:结构组合与运转情况一福建省中小学、中职学校管理队伍调查报告[J].继续教育研究2006(4)
一、现状分析
白城市位于吉林西北部,十年九旱的生态环境使得这里的风沙盐碱十分严重。由于优质资源相对欠缺,从这里走出去的大中专学生不愿回家乡工作,致使大量人才外流,并且原有教师队伍基础薄弱。就我校而言,128名专任教职工,32名教师是师范毕业生,其余全部是民转公。年龄老化,素质偏低,专任教师少已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一大突出特点。由于教学点分散,除中心校教师多一些外,一般村小人数都在5人左右,因为人员少,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氛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中心校的来往交流很不方便,也难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知识老化,教法依旧表现尤为突出。
二、改进重点
1.担负重任的农村教师现状与现代教育形势下的教师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特别是整体素质偏低,已形成制约农村教育振兴乃至人才兴国战略和社会进步的“瓶颈”,建立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2.通过反思教学、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研究策略等过程,使全校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
三、改进措施
1.教师队伍的管理
一所学校的风貌主要表现在全体教师的精神面貌上。本着以德治校、依法治校并举的原则,以提高全体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师德八条为准绳,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树立无私奉献的师魂。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岗前培训、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全体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无论哪一级、哪一项培训都与评职、晋级、选模直接挂钩。
2.加强教学管理
对备课、授课、辅导、作业等教学环节作明确规定,使教学程序制度化、规范化。如:在备课时要做到“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学具。明确本科指导思想及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体系,弄清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必须通读教材,掌握本册教材知识和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要求及重点,教学质量分析等形式,掌握班级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能力及智力因素情况,严明教学纪律。也就是说,我们对教师的年终考核应以平时的考核为主。
3.加强学生管理
我校还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制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有关规定、规划,要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结合《德育大纲实施纲要》,我们制定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要开展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珍惜劳动果实的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养成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结合我校实际,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二十条行为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漫长、复杂的过程,单纯从一方面达不到管理的目的,必须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因此要不断更新观念,探索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读懂教育、读懂管理,在成就教师、成就学校、成就教育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1.1为个人的成长加好油
学习是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作为校长,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校长要坚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发展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从而增强了引领学校发展的能力。
1.2为自己的角色定好位
校长不是一个职位,而是一个职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服务者的代名词,它服务于学校、服务于老师、又服务于学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解,我为自己定下了感悟至深的工作格言,并努力地实践着:不以权威治人,应以威权服人;不靠制度管人,应凭人格育人;不看表面顺从,但求内心相融。
1.3为学校的发展掌好舵
目标是学校发展的先决条件,校长要找准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工作思路,抓方向、抓大事、抓难事。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以人为本、传承文化、发展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制定完善了学校发展规划,部门工作目标,岗位工作职责,具体落实办法。
2勤政务实,真抓实干,全力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是大家的,学校的工作要大家干,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学校办好。
2.1创新德育途径,增强德育实效,培养健全人格
第一,确立“全员德育”的意识,把培养健全的人格,培育良好的德性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学生的道德基础和心灵需求出发,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把常规教育与即时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使之系列化、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形成了事事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人人育人的德育网络。第二,贯穿“行为规范”训练这条主线,坚持不懈地狠抓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的核心。以“严抓严管,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作为养成教育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日常行为规范周周评制度,充分发挥班主任教育管理作用,值周教师检查评比职能,通过进行表扬与批评,争夺流动红旗,弘扬正气、杜绝歪风。第三,加强家校教育研究,健全与家长的联系制度。通过家访、教学开放周、学生家长会等形式,密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交流与指导,增加家庭环境中的德育含量和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强化队伍建设,提升育人素质
第一,强化师德教育。深入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推动工作。把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开展学习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打造了一支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德能兼备的教师队伍。第二,加强班子建设。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实行民主管理。加强班子政治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水平,讲究科学民主管理方法,树立良好的威信,按照“整体管理一体化,分级管理目标化”的原则,实施分级、分层、分项管理,充分发挥班子成员、教研组长、班主任、课任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做到职权责分明,管理无盲区。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师德学习,努力培养教师团结拼搏的协作精神、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不断进步的进取精神、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努力构建一支“和谐、上进、互助、坦诚、友爱”的教师队伍团队。同时重视业务学习,增强读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育理论素养。第四,加强班主任工作,提升班主任精神境界。向班主任推荐学习有关班级管理的文章,举办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学习新颁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由“优秀班主任”老师引领全校班主任工作。不断探索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
2.3狠抓教学常规,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深入参与式教学,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第二,把“五认真”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教导处围绕备、教、改、辅、考等教学环节,制订具体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深层细化教学微观领域的管理。第三,加大教学检查力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健全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明确教学检查的实施时间、方法措施、要求指标和处理办法。教导处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总结、反馈,并督促教师整改。实行推门听课制度,不定期地检查教师教学,研究、指导、改进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师及学生评价机制、评价标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同力提升学校形象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利与弊;建议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所谓“九年一贯制”学校,通常指该校的小学和初中施行一体化的教育,小学毕业后直升本校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年级通常被称为1年级、2年级……,至9年级。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目前我校就是这样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我校在职教师74人,中小学学生1300人左右。小学部17个班级,中学部9个班级。那么,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存在的利弊有哪些呢?又如何客观的才能减少负面的影响?现就我校实际进行分析。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利与弊
(一)、有利的一面
1、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九年一贯制学校弥补了中小学分散办学的不足,集中了中小学的办学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行统一的学校行政、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管理人员由原来的两套领导班子精简为一套班子,相对来说教师所占的比例就扩大,投入到教学一线过程中的资源和精力就会更多。我校现有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共计五位行政,如果分设中小学学校,那就要10人来承担相应的行政工作。
3、就近入学、取消招生考试、缓解了小升初的压力。本镇全体小学生升初中不用考试、选拔,学生直接升入我校初中,家长不用向城里那样操心孩子就读那所初中,孩子也就没有升学的压力。
4、能较好地体现教育的连贯性。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可以从基础年级抓起,学生从一年级至九年级,相继完成小学至初中教育,其间也不间断。
(二)、有害的一面
1、对教师管理的影响。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其教师也是大体由原来的中小学教师组成,一贯制后,虽然人都在一个学校里,但是各人的心理角色转换却并不那么容易。“一贯制”教师的思维常常受到“定势”的影响,面对这样的话题,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常常有较大的分歧。小学教师常常讨论的是在小学很好的学生咋到了中学优生就愈来愈少了呢?同样中学部的老师也常常在议论,小学教的学生为什么基础就没有打好呢?九年一贯制是学校规模的扩大使得学校年级跨度大,教师在中、小学融合后,管理难度增大,小学教师参与考核的学科只有语文、数学、英语,但是对于中学的教师来说,他们面临的没一节课都是要考核的科目。并且经济待遇、考核标准、人事编制等问题也对教师管理带来相当的难度。尤其对教师实行了“绩效工资”后,要求优绩优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中学教师课时负担量比小学高,实际效量却要低。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同样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对学生管理的影响。学校也无相对独立的教学环境,中小学生会相互干扰。同处一个学校学生年龄跨度大,最大的15岁左右,最小的只有6岁,这样小学生就很容易被初中生影响,特别是女同学,变的爱美,讲究时尚,小学生成人化,失去了那份天真与可爱。另外,学生所处的环境相对固定,具有相当的封闭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在一个学校一待就是九年,也太漫长了!且不说小学生没有了学生的目标,仅说六年级学生吧,他们恐怕再没有毕业回报母校的激情与豪言了;初一学生也没有了初入新校的那种紧张与新鲜感了吧。一切都太平静,平静得如同一潭秋水!
3、对学校管理上的影响。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小学生没有升学任务,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多看一个学校初三的成绩,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中学。在授课时间上,中小学不同无法则取,按初中生学习任务来定时间每节课45分钟小学生坚持不了,按小学生学习任务来定每节课40分钟中学授课时间又不够。对于做阳光体育课间操来说到底是中学的还是小学的呢?九年一贯制使学校规模扩大了。一贯制后,“中小学教师”分散在多个办公室。如何才能确保即时掌握教师中的各种动态,实施高效的教师管理?这同样是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很多方面都不应同样对待,而事实上又不得不整齐划一。
4、领导素质对教师管理的影响。对管理人员的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领导大都是原中、小学的领导,原先小学的领导对中学教学不了解,对“中学老师”不熟悉;原先中学的领导则对小学教学不了解,对“小学老师”也不熟悉。由于跨度较大,既要懂小学,又要懂中学的管理人员难免在教师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权威性。
二、几点建议
对于九年一贯的办学体制对教师的全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如何减少这些负面影响?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领导教师观念要全局、统筹。
“人心齐、泰山移”充分说明了全体领导和教师全局观念的重要性。在“一贯制”学校里,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应该体现在顾全大局上。为此,要特别强调校领导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当好沟通“中小学教师”的桥梁,在“中学老师”面前多谈谈“小学老师”合理的成分。同样,在“小学教师”面前要多谈谈“中学教师”的尽力之举。“中小学”老师间的互相了解与理解必将不断增加,这一定能有效地推进学校办学内涵方面的“九年一贯制”。多让教师们换位思考。有了领导的全局观念,有了“中小学领导”的换位思考,才会有“中小学教师”的人心一体化。另外,校领导要能吃亏,利益面前让教师先上。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只有建立在全校教职工人心“一贯制”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二)决策要民主,规范。要妥善解决因体制变化造成的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光靠几个领导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一些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如:年度考核细则、教师晋升晋级、年终绩效工资分配等,更应放手让大家讨论。“面临重大决策开教代会”,“遇到难题让教师讨论着解决”,这同样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基本、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另外校领导还要能放权,不能事事把权抓住不放,该工会主席处理的自己绝不插手,该教导主任安排的就教导主任去安排。放权既是对下属工作能力的肯定,也是广集善意的举措。
(三)学校管理要分段。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强调“一贯制”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不同年级段之间的差异。六七岁的儿童不同于十六七岁的少年,教育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有着诸多不同。因此,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教师管理应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兼顾其个性。要做到这一点,“分段管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分段的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如:三、三、三制,即一至二年级为一段,三至六年级为一段,七至九年级为一段。分段管理”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因学校规模扩大给教师管理带来的诸多不便,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各管理人员的长处,提高管理效益。我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一、二年级年龄小特点,每天放学时间为2:05,三、四五六年级为3:05,七级为4:05,便于家长接送,取得较好效果。当然,分段不等于分家,分段管理不是各自为政,它强调的是“一贯制”前提下的分段.这种管理,在尊重各段个性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各段之间的衔接.
关键词:学校管理 奖罚制度 思考
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学校管理必须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但从制度本身及执行情况上看,不尽如人意,甚至给学校的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奖惩制度的制定与管理者认识之间存在着差距;奖惩制度的严肃性与执行不力之间的矛盾;制度的完善与管理层工作时效的不同步。
鉴于此,我对学校内部管理和奖惩制度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纠正认识,以人为本,调查研究,确立制度。
教师是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情感的群体,绝大多数都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尽职尽责。教师的荣辱感普遍较强,地位的低下与维护其人格的完整性之间常产生矛盾,促使其特别注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尤其渴望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尊重,心理上处在一种下意识的亢奋和敏感状态,个别教师甚至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极容易产生抵触和对立情绪,在外人看来,就是“书生气太浓”,心理学上叫反常的“孩童心理”。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从全体着眼,充分认识教师的人格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制定各类制度的时候,本着约束少数,惩罚个别,鼓励大多数的原则,绝不能把制度当作“紧箍咒”,打算套在每个教师头上,然后不分邪正,只顾去念“咒”,这样做,便是人为地把自己和教师摆在了对立的位置。
学校管理者还必须认识到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不是机关公务员,干满点就能完事,他们在下班后仍想着或干着其分内的工作;教师也不是工人,完成工件,验收合格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学生的差异,评价的偏倾,往往使他们的劳动得不到显示,得不到认可,更别说等量的报酬了。在两难的境地中,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而管理的根本也正在“知心”,所以,管理者必须及时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情况,适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并把它作为制定和完善各类奖惩制度的必备的主要依据。
二.抓大放小,理顺关系,改变作风,落实制度。
提倡领导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并不是说事无巨细,样样过手。在具体事务上,必须权责分明,即使是校级领导,也不应该有过多的“侵权”行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须则事不成。”学校上层者如果想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都要过堂定案反倒把事情弄得棘手,甚至因为权责不明而引起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推诿怨忿。校长是设计师,不是修鞋匠,要注重人、财、物的宏观调控,抓大放小,多给以指导,做好思想工作,注意消除磨擦,化解矛盾,理顺工作关系。关系顺畅,制度才能顺利地落实。
三.统一尺度,公正合理,以奖为主,完善制度。
完善制度,一要精简其类型和数量,二要使制度本身条目清楚、科学规范、易于操作。而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检查或验收工作时,很多学校便搬出数目不少的新旧制度,并把它作为“实绩”对照汇报工作;一个小小的学校,制度文件多达几十上百种,厚达尺余,并为之而沾沾自喜,不是很可笑吗?如果旧的不忍丢,新的又连连出台,那学校不就成了生产制度的工厂了吗?整个学校滥在制度里边,连执行者也搞不清楚的时候,这么多的制度还不是一纸空文吗?其实,好些学校的不少制度已是名存实亡,不是与实不符,就是执行不下去。再加上有些制度条目繁复、细则累赘、软项目太多、很难避免的交叉重复或冲突,以致往往正在操作中,却又只好停下来修改,越涂越黑,重蹈覆辙,犯了对人对事的错误。学校制度的这些特点与弊端,致使在操作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公正合理,随意性、主观性在有时是显而易见的。在有些时候,依据制度评判的结果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一线的走下线,二线的走中线,领导走上线;班主任干得多,“失误”多,受重罚,只代课的扣质量,受轻罚,不代课的吃软(项目)不吃硬(项目),平安无事,一不小心还捞个先进当一当;其结果只能是“促进”了少数,挫伤了大多数的积极性。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必要手段,而处罚制度只能是学校管理的辅助手段,不是万能的。学校管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管理,决不能简单套用其它行业的管理办法。这制度必须要科学规范、简便易行,要符合法规,着眼实际,切实保护、鼓励教师的合法行为,不管是制定,还是修定完善,必须要围绕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一中心;力求使其公正合理,以奖为主,鼓励大多数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是高付出的年轻教师。
四.“敢”字当头,率先示范,发扬民主,维护制度。
学校管理师德爱岗团结协作学校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要达到科学管理,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爱岗敬业,有无私奉献和创新精神;具有一支优秀师德的教师队伍。学校管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如何使学校的管理有序,关系融洽,校风良好,教风浓厚,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爱岗敬业,有无私奉献和创新精神
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农村,多数教师另一半在农村,家中有责任田园,生活负担重,部分教师不同程度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景响。有的教师以家庭生活为重,教学不认真,纪律松懈,得过且过,无心从教。针对这些情况,必须进行师德教育和理想教育。定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建设,使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做到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理想。要关心学校,爱岗敬业,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各项工作中,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学校管理的新模式与新方法,努力办好群众满意的学校,在改革中求发展。
二、培养具有师德的教师队伍
如何管好一所学校,关键在于努力培养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固然需要教师的业务水平,但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需要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满腔的热爱和投入。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校的教师做了一些调整,打破了以往跟班走的贯例,按照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能够胜任的班级做了班主任调整工作,把年轻的教师安排在低年级做班主任,通过实际工作表现,我觉得这样做比较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各位教师在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做到书本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培养有创新行为的人,使每一位班主任都感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所以班主任只有以自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校才能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印象,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正常开展。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上去。优良的校风是先进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所以要做到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二者尤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功能互补,缺一不可,努力转变观念,以身作则,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每天早上我第一个来到学校,环视一周,各处都去看看,就连现在的学生也都习以为常了,假如有一天没进教室,学生都会看到我就问,今天怎么没有上教室看看呢?从这件事当中,使我感觉到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同志们看到了我这样,也都能自觉地遵守作息时间,学校没有迟到、早退现象,也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从这里不难看出,良好的校风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教师队伍中,应注重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活跃校园气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扎实地打好教育教学基础。在活动中,强调人人参与,全程参与,逐步提高。如举行书法、美术、舞蹈、电脑等培训,让有能力的教师指导,或聘请有这方面特长的教师讲学,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还可以举行三笔字,演讲比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各种比赛。使教师生活充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全心全意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四、团结协作,民主治校
学校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的表率,更应注意团结民主的形象。“团结就是力量,民主就是科学管理”。学校领导要公正、公开,不能,以权压人。学校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都应团结协作,朝同一个目标奋斗。管理上实行民主化,共同决策,树立教育为大家,大家为教育的思想。这样一个学校的风气正,教风好,人际关系融洽,群体成员团结,凝聚力强,工作热情高涨,思想上进,纪律严明,就会把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管理好学校,要爱校如家,一心为学校着想,献身教育,学校的管理是多方面的,在现代社会中,校长所承担的责任是十分复杂繁琐的,经营、决策、指导、协调都是其分内之事,假如学校的一切事情都由校长来过问,插手,事无俱细,面面俱到。因此,必须学会将权力交给信任的下属,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因此,村小校长要具备全面和全新的管理理念。
五、做好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安全
【关键】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行为习惯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何发展?对于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门类的职业教育,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管理的更新,产品的结构调整,怎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受企业欢迎?职业教育需要在方方面面面进行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就业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企业的第一线培养出合格人才是职业学校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条件。
一、“以人为本”建立新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良习惯。父母给予理所当然的享受型思想。如何把这些学生培养成能吃苦耐劳、有独立能力的社会有用人才?学校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因此,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从职校毕业的学生只要有技术,这个学校一定就好,这种学生一定就会受企业欢迎。但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已经不单单看着一个人的技术的好坏。是否能适应企业的管理等等,已作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职业学校的管理模式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全新的学校管理制度。让我们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培养出技术过硬,其它综合素质也过硬的实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喜欢,必然使职业学校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专业之间的相容性
职业教育区别于义务教育,强调实用性。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混乱,导致内容繁琐,理论教学时数偏多。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会出现学生对专业的理论知识会比较熟悉,而对外工种甚至相近工种的有关知识却知之甚少的问题。所以,用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未来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市场是检验一个人能力的大舞台。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大舞台更具竞争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舍弃一些理论上不必要的课程设置,适当增加一些对学生有兴趣、有益的课程。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打破专一的专业学习,使学生获得两种以上的专业学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也更增强了职业学校的优势,使职业学校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学生就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就业制度的必然趋势。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如何帮助学生打开就业大门,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呢?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整体素质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熟练地掌握推销自己的技巧,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就很难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现实中很多学生在毕业前一直没有就业经验,并不是不具备就业的实力,而是缺乏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就业的现状或过高地强调自己对首次就业的期望值,还有些是缺乏起码的自信心而失去了一些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而处于就业等待的迷茫状态。很多学校都会选择在这时候进行一些就业方面的教育,或者一直开设有这门课程,但效果却不好。没有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就业,消除他们内心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惶恐。最终导致错误的择业又失业,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为学校的发展埋下隐患。
列宁说过:“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总而言之,社会是不断得发展,这需要我们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去适应。在将来,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一专多能的人才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我们职业学校需要改革,一场彻彻底底的改革,为自己赢得市场吧,赢得机会。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作者:李强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