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6 08:14:12
序论:在您撰写环保新要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环境保护; 会计信息; 建议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加快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推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环境问题在我国表现得尤为严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资源消耗量大,很长时间以来都实行一种粗放型的发展,企业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我国社会经济面临着环境方面的巨大压力。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肩负着为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会计信息,为其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服务的使命。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会计信息披露也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应该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
一、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特殊重要性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现状的要求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拥有量少,耕地人均拥有量1.2亩,约占世界人均水平的2/5;淡水人均拥有量2 8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28.1%;森林蓄积量人均拥有8.4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10;草地人均拥有量为平均水平的32.3%;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拥有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有众多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将是自然资源。然而,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来的却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等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能源利用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都在40%以上;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为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韩国的4.5倍;12种主要原材料的消耗,我国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我国3 496个矿山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比世界水平低20%,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的结果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2 830亿元,其中水质污染损失500亿元,大气污染损失200亿元,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损失2 000亿元,其他污染损失,如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损失130亿元。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严重影响着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已成为我国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而这一切与我国对资源的无偿耗费和对环境污染防治的不加计量、披露不无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实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已是十分必要。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需要
随着贸易和环境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环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分量正在加重。贸易保护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障碍,也是经济全球化和世贸组织规则所不容忍的。但是技术壁垒例外,这是世贸组织协定允许的,且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贸易保护的常用手段。通常,技术壁垒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环境保护是技术壁垒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许多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名,为贸易保护设置更加严格的绿色壁垒;另一方面许多公众,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公众,绿色消费需求日益高涨,形成各国抬高贸易门槛的社会基础。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正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需求正向多元化转变,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人们开始青睐于绿色产品,并更加关注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情况及其作出的贡献,另外,资本市场上也开始注重企业的环境形象和环境业绩。社会各方面对企业的环境问题提出信息需求。因此,企业必须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向外界提供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已是责无旁贷。因此,准确地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已成为必然。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从披露形式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大多是在企业的报表附注或招股说明书中作简单的描述,文字性的内容多,数量化的指标少,披露的内容也比较泛泛。即使是强污染企业,大多也只是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简单的环境问题的介绍,许多内容没有量化指标,在以后的年度业绩报告中也很少提及。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从披露内容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有:
1.环保问题及对策,介绍主要污染和污染设备的分类,新投资项目环保因素考虑等。
2.环保因素限制及对策,介绍污染的产生、治理情况、是否达标、环保治理投资金额、治理污染费用金额、今后法律法规的执行对费用及成本的影响程度、是否列入国家治理名单等。
3.环保风险及对策,介绍采取的治理污染措施、新投资项目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建立监测站、治理污染所增加的投入、进行技术研究、推行清洁生产的情况、是否有排污证及通过国际环境认证等。对于涉及企业与环境事项有关的可能支出和负债、公司对环保法规的遵守情况、是否存在潜在环境负债风险、环保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较少。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机
从披露动机上看,企业缺乏披露环境信息的主动性。由于目前我国已出台的相关法规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规范,加之企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淡薄,因此企业没有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自觉性,只有在法规的要求下作出有选择的、有限的披露,存在避重就轻现象,对问题的分析缺乏深度,提出的措施也不够全面,可操作性较差。
三、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建议
采用何种形式披露环境信息,目前国内外均无统一规定,本文建议重度污染企业应采用独立报告模式来披露环境信息,中度和轻度污染企业可采用补充报告模式来披露环境信息。
(一)独立报告模式
独立报告模式,是指企业以年为单位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书,单独披露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独立的环境报告书可以使用表格、图形、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采用货币计量和实物量度、技术指标等多种计量方法,可以印刷成单行本,也可以作为全年工作报告的一个独立章节。如果采用印刷成独立小册子的形式,分发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还可以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树立企业良好的环保形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
环境报告书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管理人(通常为总经理)对企业环境报告书所做的序言、公司概况、报告书涵盖的范围等;第二部分介绍企业环境保护的经营方针、环境保护目标、计划和环境保护成绩等;第三部分介绍公司环境管理情况,包括环境管理系统、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技术、产品、服务的设计开况,对环境法规的遵守情况,以及对环境的社会贡献情况等;第四部分说明企业为降低环境负荷所做的努力以及成效等。
(二)补充报告模式
补充报告模式是指在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增加环境信息内容。增加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表内披露。表内披露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加环境信息项目,或者编制环境会计报表,作为传统会计报表的附表,与传统会计报表一并报送。具体做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权益,同时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说明环境资产、负债和权益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在利润表中,增设环境费用和环境收益项目,同时在利润表附注中说明环境费用与环境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基础。
2.表外披露。主要是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重大事项公告和会计报表附注中,以文字描述方式披露环境信息,这是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方法。披露的内容: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和未执行的原因;企业环境质量状况,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绿化指标及其达标率;环境保护和废弃物的利用情况,包括企业在环境保护中投入的资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等。
四、对强化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其他建议
(一)加快制定有关环境会计准则及制度
财政部门可制定“环境会计制度”,来引导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税务部门可以从自身税收监管的角度要求企业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司法部门可以制定要求企业必须承担环境保护义务具体内容的相关法律,并对破坏环境和未完成法律义务的行为明确惩处措施;国家环保部门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环境指标,也可以引入国外先进环保经验对企业环保工作进行总体指导。
(二)强化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内在驱动力
观察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企业积极发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最初目的是希望自己的产品更顺利地进入欧美市场。当企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成功地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同时,它们也切实得到了更大的收益,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树立了“绿色、健康”的企业形象,为全世界消费者所认可。企业环境信息的全面披露,不仅使企业可以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还可以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的进程。
(三)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是推动环境会计体系建设的内在力量。我国的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正在积极地开展,如果能同时投入一些人力物力,开展对环境的经济影响乃至环境会计的体系的研究,将会增强环境会计推行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 魏素艳,肖淑芳,程隆云.环境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类在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使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进入21世纪,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美国、瑞典等国家纷纷出台了专门纳环保税的相关政策。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开征专项环保税更是具有必然和战略意义的。
一、专项环保税会计处理目标
综观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学者们经过深入探讨提出了在中国进行环境税收改革的基本思路。然而,从税务会计的角度看,现行的环境税理论既没有着重提出专项环保税的设立并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对此税种进行税制设计,更没有专项环保税会计处理方面的探讨。有学者提出了环境会计核算的整体思路,建立了初步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将现行的会计科目作了重大改变,新设了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会计科目,应该说出发点是好的,但要将现有的整个会计体系做如此重大的改变,难度非常大,所要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如何依托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在核算方法上作一定调整的基础上较完整地进行专项环保税会计核算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简而言之,专项环保税会计处理目标是:在税收法规约束下,在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基础上,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对专项环保税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等税务活动的全过程中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以确保环保税款正确、及时地上缴。
二、专项环保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一)纳税会计主体
纳税会计主体与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有密切联系。会计主体是对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界定,会计主体拥有独立的、可供运用的资金并且独立核算以收补支,而纳税会计主体还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纳税义务的纳税人。作为环保税会计的一项基本前提,应侧重从会计主体的角度来理解纳税主体。只有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才能独立核算其应计量和缴纳的专项环保税。应特别指出的是每一纳税主体在从事自身活动的同时,不仅要与其他主体发生一定的经济关系,还可能对其他主体或社会的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虽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但由于它难以通过交易价格确切反映,使得现有的会计体系对此无法确切反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使用者对特定主体环境信息的需求。因而专项环保税会计中的主体假设不仅要求纳税主体报告其自身的经济性,还应将其承担的环境责任和自身行为所导致的外部不经济等信息包括在内。
(二)持续经营
传统会计持续经营前提假设企业将继续存在下去,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清算解散,企业的各种资产将被正常耗用、出售。但该假设忽视了企业资源与生态人文环境资源的关系,忽视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环境资源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容易导致企业成本外化,收益内化,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眼前利益与未来利益失衡。因此,在专项环保税会计中应考虑将持续经营假设进行拓展,将其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战略能指导环保税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使用不枯竭,生态资源损耗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持续不间断地发展。
(三)纳税会计期间
纳税会计期间是纳税期间与会计分期的合并,会计分期前提把会计主体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经营期间,以便定期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与传统会计一致,专项环保税税务会计应该继续全面坚持该前提,分期确认、计量和核算环保税。从纳税期间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纳税会计期间是指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如果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的中间开业,或者由于改组、合并、破产关闭等原因,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限小足12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限为一个纳税年度。
(四)联合基础
联合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2006年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在进行专项环保税会计核算时大多也应以此为前提,凡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税金,不论款项是否付出,都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但我国行政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处理经济业务,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因此,在专项环保税会计核算过程中应注意因会计主体不同而作一定的调整。
(五)多元计量
传统会计核算一般采用货币计量假设,多重计量形式是对货币计量假设的拓展,指环保税会计核算除采用货币单位外,还可同时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在非货币计量形式中包括实物计量、劳动计量和混合计量等,运用货币计量可以形成一些财务指标来揭示企业环境税收会计信息,运用非货币计量会形成实物指标、劳动指标、技术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总的来说,专项环保税会计的计量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货币计量为主,同时兼用实物单位,甚至文字说明等多种计量属性,以全面揭示纳税会计主体的环保税信息。
三、专项环保税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多方面息息相关。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是会计人员从事税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则和指南。然而专项环保税会计又有其特殊性,应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一)可以继承的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与专项环保税相关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包括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明晰性。企业提供的专项环保税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专项环保税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谨慎性。企业对专项环保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相关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7.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专项环保税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二)应有所创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合法性。税务会计是一门具有法律效力的特种专业会计,在进行专项环保税核算时,必须以税法为准绳,体现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的要求,其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确认应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制约,严格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2.非重要性。在传统会计中重要性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对于重要性的判断,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当某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事项;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则属于重要事项。但税务制度不承认重要性原则,要求纳税人在记录、计算和缴纳税款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企业的纳税活动、税款计算、缴纳期限准确与否不论其是否重要,均应以税法为判断标准。
微信网友
发来“丰厚”红包
9月30日下午3点过,朱女士的微信突然响起,打开一看,是微信好友小甘发来的,没有多余的话,小甘直接给她派发了一个红包。
朱女士觉得诧异,毕竟与小甘只是因为工作原因认识,打过一两次交道,算不上熟识,但转念一想,国庆节到了,小甘图高兴发个小红包也不稀奇。可拆开一看,却足足有200元。
来不及表示感谢,小甘又说道:“微信红包一次只能发200元,明天发剩下的130元。”看到如此信息,朱女士高兴之余,更摸不着头脑了:关系一般的网友为何发来如此“丰厚”的红包?
几分钟后
对方竟要求返还
没想到,过了七分钟,小甘连续发来多条信息:“请把红包还我”、“可以还我吗”、“发错了”……
原来,这笔330元的款项是小甘打给别人的货款。因为朱女士的微信名与收货款的人相仿,加上小甘发红包的时候没注意看,就将钱误发给了朱女士。
碍于情面,朱女士将钱如数返还给了小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小甘也发了一个10元的红包作为“补偿”。
微调查
如果是你,你会归还吗?
你愿意还吗?商小妹的朋友圈炸开了锅,在10位表态的网友中,2人表示不会要回,3人表示坚决要回,5人表示是否要回看朋友亲属关系以及金额大小。
微信名为“hudi088”的网友表示,微信添加的都是朋友,红包金额一次只能发200元,即使发错,损失也不大,要回的话,可能会让朋友觉得小气,甚至还会伤了彼此感情。
另外10位表态的网友中,收到错发红包会归还红包有8个,1人表示对方索要就归还,1人表示不会返还。
微信名为“jyh9299”的网友表示,无功不受禄,既然红包不是给你的,你就应当返还。不过,如果是关系好的朋友,而且数额不大,就“没收”,当开个玩笑。
不过,网友“小雨点”则表示,别人发错红包,那是别人的错,自己不应该为错误买单,如果对方不问,那就收着吧。
律师告诉你
“错发红包”不属于赠与应予以返还
情理上,可以把红包归还,但是法理上,收到别人错发的红包,是否有归还的依据呢?
这就需要从体制机制上要求包括立法者、领导者和研究人员在内的所有环保工作者以信仰健康为环保根本。同时,这也意味着对健康的考虑要在所有的环保工作中体现出来,将保护国民健康写入环境保护的根本目标,环保科研工作者应做到以国民健康为研究出发点,环境影响评价做到以国民健康影响为重要指标。
明确治理重点,消除环境隐患
“十二五”以来国家明确提出,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实施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1.落实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完善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深化对二氧化硫及颗粒物排放的控制。以火电行业和机动车为重点,开展工业及城市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加强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全过程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完成电子废物集中处置区域污染调查和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继续深化工业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健全危险化学品准入制度。
2.开展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调查,确定重点防控区域、行业、企业和高风险人群,集中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扎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完成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及调整工作,制定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办法,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持续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违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所有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继续加大二级保护区内超标排放污染物单位和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码头的清理整治。排查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环境污染隐患,防止环境污染事故。
3.着力解决农村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优先支持重点流域、区域和扶贫开发重点县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村庄,在居住分散、经济条件差、边远地区的村庄,推广分散型、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模式,实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共享共用。
健全体制机制,倒逼发展方式转变
采取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形成环境优化发展的“倒逼机制”。首先要完善政绩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使地方政府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我国颁布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开展了“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应当减轻危害群众健康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制度建设,推动从中央到地方统筹开展环境与健康工作。同时把任务分解落实,以调查带动管理,使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在完成“硬”任务的同时,提高对环境与健康的管理能力。
其次,应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对违法违规项目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设备没有彻底取缔关闭的区域,实施“区域、流域限批”;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不能批准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以及不运行环保治理设施,仍然存在直排、偷排、整治措施不到位、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违法企业,严格限制其新建项目审批。
最后,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让守法的企业在经济上受益,违法的企业在经济上付出代价。加快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环保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形成环境保护的有利氛围和强大动力。
强化环境评价,降低环境风险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将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纳入其中。确定外源性化学物质在暴露条件下对人和环境产生的不良效应或健康危害。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健康风险评价EHRA方法,对暴露量和不良健康效应的定量分析。从环境浓度、暴露水平和体内剂量等要素评价出发,研究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接触的剂量、时间和特性。尽快建立和扩大健康风险评价的专业人员队伍,建立针对工业和基本建设项目人群健康风险的科学评价和预测预警机制,建立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与风险预防协调机制。对某些化学物质造成暴露人群健康效应的反应概率和预期危害进行估计和预测,并向有关部门提供暴露人群可能的反应概率和可能的健康风险分析,提出某物质的“每日可容许摄入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严管“两高一资”行业,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集中整治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有色金属及相关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严肃查处未经审批擅自开工或已经建成投产的违法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和生产;取缔关停国家明令淘汰的小电镀、小制革、小冶炼等落后工艺装备和生产能力;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暂停新增重点防控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严厉打击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违法排污行为;对涉砷的冶炼、化工等企业和生产过程进行重点检查,加强原料、生产工艺、废渣贮存、污染防治的全过程监管,严格禁止向城镇下水道排放重金属超标的废水;严格禁止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坚决遏制各类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减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风险。
切实落实责任,实现和谐发展
健康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公开政府掌握的环境与健康信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与健康意识,引导公众监督,在发现可疑的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问题时,可以及时反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管理者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普及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的应急知识、应对措施和防护办法,还可引导媒体报道、帮助公众形成正确的环境与健康观念。
加强宣传报道,曝光典型案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一批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做好专项行动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和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环境保护 风险管控 应用
环保政策的落实、节能减排指标的实现,与商业银行信贷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贷款起着配置社会资金、左右社会资金流向的作用。银行信贷在这种社会资金调配中的作用,决定了银行信贷决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必将承担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从保护自身信贷资产安全、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都要顺应国家环保政策的指导方向,严把环保政策关,对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落后产业控制准入门槛、加快退出力度。因此银行信贷对贷款企业的环保要求贯穿企业项目立项、建设、竣工投产、经营运行等全过程,是授信客户风险管控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阶段
固定资产项目建设的环评评价是银行信贷业务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具体是在进行项目贷款评估前业主必须出具有权部门的环评审批文件,有权部门主要为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其根本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批制度。 在项目建设阶段,银行相关部门应首先关注环评审批的合规性问题。其具体操作如下:
1、项目环评文件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划分为三类:“(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因此,商业银行在确定环评文件有效性时,需注意调查分析项目实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包括项目建设、生产过程对社会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生态平衡,拆迁等),环境保护治理的主要措施等,必要时说明项目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通过以上手段,能够有效判断项目应采取的有效的环评形式。
2、分级审批权限:以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权限为依据,同时兼顾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性质和程度。一般来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的建设项目,一般需由国家环保部进行环评审批。另外,各地环保部门根据授权对相应的项目出具环保认定。商业银行在项目贷款时有必要在相应的保环批复部门采取实地走访、网站查询、文件认定等方式,对其环评真实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制造企业生产工艺、主力装备、能耗等水平等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环境经济政策配套综合名录》和各行业准入标准等进行判定,也有助于防范环评带来的风险。
二、建设项目竣工阶段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建设项目的环保监测力度,先后出台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和《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等文件,要求建设项目投运前,需向相应环保机构申请试生产,环保部门按程序实地验收检查后为企业办理项目验收审批手续。商业银行项目贷款管理中对于未取得环保验收手续以及试运行的环保批复即擅自投产的项目,应暂停后续项目贷款的使用,避免政策风险。
三、生产经营阶段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指凡是需要向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办理申领排污许可证手续,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获得排污许可证后方能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制度。 该环节的也是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流程中对企业项目这排污情况的管控的最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相对企业来说,商业银行从环保部门获得环境违法信息的难度大、成本高。同时,各行各业排污标准不同,排污监测和评估技术的专业性强,商业银行在该专业领域属于弱势群体。针对以上问题,商业银行应采取加强贷后管理、加大实地走访密度、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等方式消除信息缺失,同时加强信贷人员整体素质,做到专业专注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除最常见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意外,企业运行过程中还需要遵守的环保政策是限期治理制度:指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人民政府决定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企事业单位必须如期完成的制度。其中,限期治理的决定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出,限期治理的范围可分为:1、区域性治理:是指对污染严重的某一区域、某个水域的限期治理。如: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等是限期治理的重点区域;2、行业性限期治理,是针对某个行业某项污染物的行业性限期治理;3、企业限期治理。是针对某个企业的排污超标情况进行限期治理。同时限期治理的期限法律中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一般由决定限期治理的机构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治理的难度等因素来确定。一旦企业被要求限期治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环保政策风险已经变为现实,应立即采取冻结贷款额度、暂停贷款投放、启动第二还款来源、关注抵押物价值变动等措施,进行资产保全。
在环境保护政策成为“一票否决制”的今天,其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学习理解相应的环保政策要求越来越成为当下信贷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同时将国家环保政策的审核升级到信贷制度层面则具意义。目前,已有国内商业银行的环保审核的制度设计,如中国建设银行对企业项目的“五项基本原则”等,对防范环保政策风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 风险管理 中国金融出版社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类型 优点
我国作为负责人的大国,在世界治理环境气候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巴黎协议的签署,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已经成为我国履行巴黎协议,体现大国形象的重要举措。
1 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区别去传统能源动力的汽车,包括燃料电池动力汽车(FCEV)、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纯电动动力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其他动力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各类型产品。
(1)燃料电池动力汽车(FCEV)。是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店里,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的。(2)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采用传统燃料,同时配以电动机或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混合动力汽车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汽车和柴油混合动力汽车两种。目前在国内,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为主,而国际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展也比较快速。(3)氢能源动力汽车。就是以氢气燃烧提供动力的汽车。由于氢气燃烧产生的只有水,所有氢能源动力汽车是真正实现了动力燃烧零的排放,氢气动力具有燃烧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实现环保发展的最佳方案。不过,氢燃料电池成本过高,而且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相对有点困难。(4)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主要是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目前,大部分车型是直接采用电机驱动的,有一部分车辆则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而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5)其他新能源汽车。包括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和乙醇等作为燃料的汽车。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了较大的推广,这也将成为未来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
2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1)解决能源危机,我国石油依存度已接近60%,能源危机威胁国家安全,从国家战略角度,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替代能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2)处理环境危机,汽车对PM2.5的贡献超过20%,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减少雾霾天气。(3)实现产业升级,传统汽车产业我国远远落后发达国家,但在新能源领域却差距不大,通过发展新能源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4)能源效率高,来源多样化。通过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应用,在一些城市运行时,由于城市拥堵问题,汽车行驶速度不高,传统能源汽车在市区路况,燃料燃烧不充分,能源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高,新能源电动汽车则比较适宜市区路况,因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停止时不需要能源动力,并且在制动过程中,电动机还可以自动转化为发电机,实现减速制动时能量的回收利用。 另一方面,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应用可有效地减少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向蓄电池充电的电力来源可以由水力、核能、太阳能、风力、潮汐等清洁能源转化而来。(5)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新能源电动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需要维护和保养的部件就少,而且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机无需保养维护,并且电动汽车容易操纵。
当然,我们在看重新能源汽车的优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的不足,例如:混合动力汽车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起到节省能源的效果。纯电动汽车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电动车的电池较贵,购买价格较贵替换成本高,以至于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比传统能源汽车还高,一些费用还要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氢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成本也过高,因为氢分子非常小,极易透过储藏装置的外壳逃逸,所以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按照技术条件要求高,以至于技术能以转化为实际应用,这些不足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要改进的。
3 作为新时期的学生我们要怎么做
3.1 J识到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政治学中我们知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生活的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相互依存的整个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个人之间,社会之间,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活动之间,同样也是紧密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关系。而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正确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3.2 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尊重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和自然规律,秉持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社会活动。因此我们应当了解自身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认识自然规律,减少和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尊重自然规律,肆意破坏环境的负面例子,正是在反思这些盲目活动的基础上,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上加强交流、理解与合作,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保护好作为后代人及生存和发展基础的资源与环境。
3.3 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作为即将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高中生来说,我们首先要树立科学意识,以科学的态度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其次要掌握和了解一些国际国内的科学动态,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目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主要是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空间科学,新能源科学,信息科学这几个领域。最后要加强科学应用能力,科学技术最终要转化为生产力。
事件发生时间:2016年9月8日
被投诉的企业或服务:西门子冰箱
本人此前购买了型号为KM40FS20TI的西门子多门冰箱,生产日期为2013年8月8日。根据保修规定,冰箱在2016年7月25日出现故障不制冷时仍在三包期内。于是便通知西门子售后上门维修,售后次日更换电脑板后告知维修完毕。维修后冰箱制冷,但发现冰箱冷藏室温度过低。
8月6日,冰箱再次故障不制冷。售后次日上门维修,更换电脑板和操作模块。但我发现冰箱的冷藏室温度过低,放在冷藏室的蔬菜和鸡蛋均结冰炸裂。故在8月11日第三次致电售后,售后人员于次日上门维修,简单查看后解释为冰箱设置问题,称不要设置为节能模式,然后调整设置后离开。但这次维修后,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该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仍过低,鸡蛋结冰炸裂,冬瓜冻坏。于是8月14日我第四次致电售后,售后次日上门维修表示需送工厂返修,如未维修好,将协调做更换处理。8月20日售后将冰箱拖回工厂维修,10日后送回,但维修后的冰箱冷藏室温度依然过低。9月3日,售后再次上门,这次又更换了电脑板和操作模块并要求我再观察几天。9月7日,我发现放在冷藏室的鸡蛋又冻裂了,次日售后带来了冰箱性能测试仪检测,承认冰箱性能有问题。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对西门子售后非常失望。1、作为一款售价13000元的冰箱,其质量与售价不成正比; 2、冰箱出现故障后,售后连续6次上门维修、1次返厂维修都没有解决问题,造成本人生活上的诸多不便; 3、不能接受后来售后提出的“要么^续返厂维修,要么折旧6000元左右的费用更换新冰箱”的方案,并怀疑西门子售后的能力是否真的可以修好冰箱。
后来,我向第三方维权平台“消费保”进行投诉,寻求帮助,希望西门子能够给本人更换一台同型号同规格的新冰箱。最终在消费保的协调下,西门子给本人更换了新冰箱,我十分感谢消费保平台。
【杨河律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