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4 11:15:21
序论:在您撰写经营战略及目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集团战略 多元化经营目标 范围经济 核心能力
多元化经营,历来有成功和失败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成功的海尔集团、失败的巨人集团,还有,重新回归主业的首钢集团、联想集团,均令人叹息不已。企业多元化经营成功需要许多特殊条件和选择,无数实践证明,多元化之路并非那么好走。欲健步前行,最要紧的是必须战略目标定位准确。本文拟深度分析企业集团如何准确确立多元化经营目标的实务问题,为和谐经济管理献计献策。
企业由于经营环境、拥有的资源、自身能力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因而其多元化的动机就不同。总的说来,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如下图所示:
一、战略性――战略性行业转移目标
当企业从事的现有行业处在衰退期阶段,企业为了避免“死亡”,就必须进行多元化经营。这种情况下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战略性行业转移,即通过进入新的行业,企业逐步从现有行业中撤出,并将“生命线”建立在新行业领域中。
实现战略性行业转移目标的多元化经营以现有行业衰退为充分条件,其结果有两种:一是进入新行业后,企业同时在原行业和新行业领域经营,但原行业比重逐渐下降,而新行业比重逐步上升;二是进入新行业后不久,企业彻底放弃原行业经营,集中资源来经营新行业。
二、战术性――战术性发展目标
这是与战略性转移相对的战略目标,其特征是:
1.可选择性。即其战略目标可为也可不为,而战略性转移目标大多是无选择性的,否则企业将会进入“死亡期”。
2.局部性。企业为实现这个目标的资源投入相对其总量而言是较少或很小的;而战略性转移的多元化经营则是资源投入较大和很大,具有全局性。
3.“不以成败论英雄”。这类经营活动成功最好,但即使失败了,对企业总体的影响也不大;但战略性转移是“只以成败论英雄”,必须成功而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将影响企业总体的命运。
三、范围经济――“2+2>4”目标
范围经济,是指企业同时经营多个行业时,会产生比单一行业经营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即通常所说的“2+2>4”的效果。这类经济效益产生的原因在于诸行业间资源的依存性所决定的“相乘”(或称为“协同”)效应以及企业内部具有未利用资源的客观性。
范围经济作为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往往是由许多子目标所组成的:
1.充分发挥企业技术装备能力。
2.充分利用原材料和副产品。
3.共享技术,以节约研究与开发费用。
4.利用企业已建立的品牌形象和销售网络,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费用。
这类多元化经营活动的典型行业是石油化工、普通化工、冶金工业等。这些行业的企业一体化程度较高,垂直链较为完整,因此决定这类行业的企业较为容易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实现范围经济的战略目标。
四、核心能力――提高或获取目标
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使得企业不可能仅凭有限领域内的服务和产品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客户更需要企业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必须开展其核心领域以外的产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提供多元化的一揽子服务,最终加强其核心竞争力。
以提高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经营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现有核心能力在新行业领域的运用来提高核心能力水平;二是从新的行业领域获取新的核心能力,再将现有的和新的融合为一个整体来提高核心能力。当企业尚未拥有核心能力,但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范围时,企业也可将获取核心能力作为多元化经营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设定及经营活动的展开应该考虑到企业现在经营行业与新行业的关联程度。一般而言,关联程度越高,其获取核心能力的目标实现的成功率就越大。同时,新行业的选择不应超出设定的核心能力存在的行业领域,否则,获取核心能力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五、风险性――分散风险目标
当企业现经营的行业由于市场、技术等变化导致经营风险加大时,企业通常采取多元化经营来实现分散风险的目标。
如何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呢?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新行业的选择,但是我们要注意行业间的关联性。
很多研究证明,多元化经营与风险的降低没有直接关系。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造成的安全感往往会引起心理疏忽,同样会使鸡蛋全部被打破,有时还不如全部放在一只篮子里再全力以赴看住篮子的效果好。认为“多元化经营一定可以分散风险”是不正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从事和从事什么样的多元化经营。
六、成长性――加速企业成长目标
这一目标强调的是企业资产、经营和盈利规模的扩大,而并不赋予企业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在这一目标下,企业的使命就是通过资本运作介入到高成长性的市场,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当企业现有市场容量达到饱和或产品竞争力不强时,企业只有通过多元化经营方可实现其成长的目标。而在其他条件下,实现企业成长目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国际化、专业化、垂直一体化、多元化等。
七、增长性――培育企业新增长点目标
任何行业都面临一条生命周期曲线。当所处的行业步入成熟、即将衰退的时候,企业就必须思考两条道路,一条是通过技术上、市场上、管理上的不断创新,使行业从一条生命曲线过渡到另一条上升的曲线上;另一条道路是将企业引导到别的新兴行业,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未来的现金流入。多元化经营目标就是要在恰当的时候,将企业引入更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而脱离原来趋于饱和、衰退的行业。
八、存在性――挖掘企业现有资源和优势目标
这一多元化经营目标是基于各产业间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使得企业的资源和优势能拓展到现有产业之外并得到充分利用。各产业之间的资源与优势共享体现在企业品牌、现成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企业可以把其在品牌、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拓展到其他经营产业,以规模经济降低多元化经营的成本。青岛海尔过去是一家冰箱制造厂,如今成功地把海尔这一品牌导入其生产的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电脑等产品上,发展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家电制造商。联合利华凭借其对市场、消费者心理、品牌营销的深厚经验,以及在应用化学方面的技术积累,在全球的个人护理、清洁和食品领域都赢得了市场。
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这一战略目标意味着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兼顾内外的:对内,充分分析和挖掘自身优势并有意识的通过多元化经营使这种优势最大化;对外,紧紧把握市场机会,把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自身优势分析是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不能脱离自身优势而去谈市场机会,否则企业就偏离了根本的战略目标,很容易滑入自己毫无优势可言的细分市场。
综上所述,企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时,首先应考虑给多元化经营确定合适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确定不仅决定了投资行业的选择,而且指导着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经营和投资方针。缺乏一个合适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目标,企业在竞争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就很容易迷失方向,有限的企业资源将最终被耗散在盲目的多元化投资经营和内部的冲突协调之中。合适的战略目标才是最好的,谨以此文与企业管理家共勉。
参考文献:
[1]李明玉:《延长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之路》.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关键词]集团战略多元化经营目标范围经济核心能力
多元化经营,历来有成功和失败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成功的海尔集团、失败的巨人集团,还有,重新回归主业的首钢集团、联想集团,均令人叹息不已。企业多元化经营成功需要许多特殊条件和选择,无数实践证明,多元化之路并非那么好走。欲健步前行,最要紧的是必须战略目标定位准确。本文拟深度分析企业集团如何准确确立多元化经营目标的实务问题,为和谐经济管理献计献策。
企业由于经营环境、拥有的资源、自身能力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因而其多元化的动机就不同。总的说来,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如下图所示:
一、战略性——战略性行业转移目标
当企业从事的现有行业处在衰退期阶段,企业为了避免“死亡”,就必须进行多元化经营。这种情况下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战略性行业转移,即通过进入新的行业,企业逐步从现有行业中撤出,并将“生命线”建立在新行业领域中。
实现战略性行业转移目标的多元化经营以现有行业衰退为充分条件,其结果有两种:一是进入新行业后,企业同时在原行业和新行业领域经营,但原行业比重逐渐下降,而新行业比重逐步上升;二是进入新行业后不久,企业彻底放弃原行业经营,集中资源来经营新行业。
二、战术性——战术性发展目标
这是与战略性转移相对的战略目标,其特征是:
1.可选择性。即其战略目标可为也可不为,而战略性转移目标大多是无选择性的,否则企业将会进入“死亡期”。
2.局部性。企业为实现这个目标的资源投入相对其总量而言是较少或很小的;而战略性转移的多元化经营则是资源投入较大和很大,具有全局性。
3.“不以成败论英雄”。这类经营活动成功最好,但即使失败了,对企业总体的影响也不大;但战略性转移是“只以成败论英雄”,必须成功而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将影响企业总体的命运。
三、范围经济——“2+2>4”目标
范围经济,是指企业同时经营多个行业时,会产生比单一行业经营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即通常所说的“2+2>4”的效果。这类经济效益产生的原因在于诸行业间资源的依存性所决定的“相乘”(或称为“协同”)效应以及企业内部具有未利用资源的客观性。
范围经济作为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往往是由许多子目标所组成的:
1.充分发挥企业技术装备能力。
2.充分利用原材料和副产品。
3.共享技术,以节约研究与开发费用。
4.利用企业已建立的品牌形象和销售网络,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费用。
这类多元化经营活动的典型行业是石油化工、普通化工、冶金工业等。这些行业的企业一体化程度较高,垂直链较为完整,因此决定这类行业的企业较为容易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实现范围经济的战略目标。
四、核心能力——提高或获取目标
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使得企业不可能仅凭有限领域内的服务和产品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客户更需要企业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必须开展其核心领域以外的产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提供多元化的一揽子服务,最终加强其核心竞争力。
以提高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经营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现有核心能力在新行业领域的运用来提高核心能力水平;二是从新的行业领域获取新的核心能力,再将现有的和新的融合为一个整体来提高核心能力。当企业尚未拥有核心能力,但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范围时,企业也可将获取核心能力作为多元化经营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设定及经营活动的展开应该考虑到企业现在经营行业与新行业的关联程度。一般而言,关联程度越高,其获取核心能力的目标实现的成功率就越大。同时,新行业的选择不应超出设定的核心能力存在的行业领域,否则,获取核心能力的目标将难以实现。五、风险性——分散风险目标
当企业现经营的行业由于市场、技术等变化导致经营风险加大时,企业通常采取多元化经营来实现分散风险的目标。
如何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呢?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新行业的选择,但是我们要注意行业间的关联性。
很多研究证明,多元化经营与风险的降低没有直接关系。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造成的安全感往往会引起心理疏忽,同样会使鸡蛋全部被打破,有时还不如全部放在一只篮子里再全力以赴看住篮子的效果好。认为“多元化经营一定可以分散风险”是不正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从事和从事什么样的多元化经营。
六、成长性——加速企业成长目标
这一目标强调的是企业资产、经营和盈利规模的扩大,而并不赋予企业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在这一目标下,企业的使命就是通过资本运作介入到高成长性的市场,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当企业现有市场容量达到饱和或产品竞争力不强时,企业只有通过多元化经营方可实现其成长的目标。而在其他条件下,实现企业成长目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国际化、专业化、垂直一体化、多元化等。
七、增长性——培育企业新增长点目标
任何行业都面临一条生命周期曲线。当所处的行业步入成熟、即将衰退的时候,企业就必须思考两条道路,一条是通过技术上、市场上、管理上的不断创新,使行业从一条生命曲线过渡到另一条上升的曲线上;另一条道路是将企业引导到别的新兴行业,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未来的现金流入。多元化经营目标就是要在恰当的时候,将企业引入更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而脱离原来趋于饱和、衰退的行业。
八、存在性——挖掘企业现有资源和优势目标
这一多元化经营目标是基于各产业间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使得企业的资源和优势能拓展到现有产业之外并得到充分利用。各产业之间的资源与优势共享体现在企业品牌、现成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企业可以把其在品牌、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拓展到其他经营产业,以规模经济降低多元化经营的成本。青岛海尔过去是一家冰箱制造厂,如今成功地把海尔这一品牌导入其生产的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电脑等产品上,发展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家电制造商。联合利华凭借其对市场、消费者心理、品牌营销的深厚经验,以及在应用化学方面的技术积累,在全球的个人护理、清洁和食品领域都赢得了市场。
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这一战略目标意味着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兼顾内外的:对内,充分分析和挖掘自身优势并有意识的通过多元化经营使这种优势最大化;对外,紧紧把握市场机会,把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自身优势分析是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不能脱离自身优势而去谈市场机会,否则企业就偏离了根本的战略目标,很容易滑入自己毫无优势可言的细分市场。
综上所述,企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时,首先应考虑给多元化经营确定合适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确定不仅决定了投资行业的选择,而且指导着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经营和投资方针。缺乏一个合适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目标,企业在竞争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就很容易迷失方向,有限的企业资源将最终被耗散在盲目的多元化投资经营和内部的冲突协调之中。合适的战略目标才是最好的,谨以此文与企业管理家共勉。
参考文献:
[1]李明玉:《延长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之路》.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关键词:财务运作;经营战略;证券市场;证券公司
作为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主要从事证券经营活动,以经营范围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类,可分成综合型与经纪型,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可分为经纪型、自营型和承销型。公司的经营战略是企业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长期追求的结果,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其出发点以及依据,也是最终成果的期望值。
一、经营战略分析
通常来说,中国券商未来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三步:第一步,以证券经纪业务为基础,增大市场占有率,提升综合服务质量;第二部,放眼亚太甚至全球,逐步发展以资本营运为核心业务的大型现资银行,逐步走向国际金融市场;第三步,立足企业价值,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植全球,发展以大规模金融投资为主的综合性业务。现阶段,中国证券行业发展尚未成熟,仍在起步阶段,承销业务因证券的大量发行而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项传统业务,它对证券公司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是,发行业务缩水的问题却出现在了拥有雄厚实力的老牌券商,而反观部分地方性券商,其规模因增资扩股而不断扩大[1]。因此,为保证效率需正确选择经营模式,全面出击并不代表高效率,券商应理性选择,以自身优势为依据选择重点业务。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的竞争均十分激烈。部分老牌券商虽在排名上占有优势,然而分析市场占有率可知,老牌券商下滑迹象明显,而部分中小型券商却逐渐上升。现阶段,手续费折让是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这就给券商造成了无形的压力,且易导致恶性竞争问题。投资者对券商进行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咨询服务质量、市场信息的提供等,这是营业部各硬件技术提升的结果,因此,券商应注重高质量的经纪业务,促进顾问业务的良性发展。相关资料指出,国有资产在超过万亿的情况下其效益的发挥需通过资产的证券化[2]。因此,资产证券化业务因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对拓宽券商的发展空间也有其意义。政策性风险是券商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分析当前基本情况,对一级市场的抢占局势进行推断,愈演愈烈是必然。严格限制额度是现行证券发行制度的要求,普遍存在上市难的现象,最大的卖方市场为发行市场;对比两级市场,二者的市盈率差距较大,因此,证券承销业务表现出了高收益与零风险特点。与国际证券业发展相结合进行分析,定价转为竞价为发行方式的发展趋势,审批制转为注册制为发行制度的发展趋势,国内证券业发展必然也会顺应这一趋势。证券业的发展会转变证券发行业务,使之成为高回报、高风险业务,券商需以实际为依据调整业务才能彻底变革一级市场。
二、证券公司筹资运作
(一)途径分析
对于证券市场资金来源,《证券法》中有着明确且严格的规定,证券市场中不可有银行资金流入,投资者的结算资金不可挪用,这些规定对券商的资金来源造成了一定的限制。通过证金公司开展转融券、转融资业务可为券商融资,在解决资金问题方面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融资渠道有限的问题依然对证券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采取措施将券商融资渠道拓宽。同业拆借市场的开辟可对市场起到活跃作用。资金的融通可采取债券回购等方法实现,以连接资本与货币市场的方式来调控货币政策。同时,将拆借市场设立于各大券商间,有效利用闲置资金,并对头寸不足问题进行解决[3]。拆借协议的签订需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双方需明确拆借利率、拆借期限等条款。债券发行。美国投资银行融资主要通过发行债券,在我国,无一家证券公司为债券发行者。但关于债券发行,券商具备一定的经验,因此,若证券公司资信良好可鼓励其以发行债券方式融资,不对证券公司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证券市场。特种贷款。若投资银行业务所需资金支持数量较大,可开设特种贷款,获取贷款的方式为凭借有价证券的担保或抵押。两融资产证券化、收益权转让,以银行为对象转让两融资产收益权,或将资产经资产管理计划实现证券化。
(二)融资资金结构
现阶段,证券市场相关机制还未完善,证券市场的发展尚在初级阶段,从券商发展角度出发,两步走战略为实现资金结构发展的主要途径。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主要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以及负债增加,为支持券商的融资运作可采取国债回购市场、设特种贷款、开辟同业拆借市场等措施。到下一阶段时,其表现为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券商资本积累增加。如此一来,券商资金筹集就可经证券市场进行,从而获得持续性股权资金,这对其运营的透明化也十分有利。
三、结语
券商在制定经营战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以及影响因素,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合理地进行调整。同时,券商应拓宽融资途径,多元化资金来源,促使资金运作模式不断完善,适应证券业的发展趋势,确保自身的长久发展。
作者:范西萍 单位: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施生旭,谭婧园.我国A级以上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01):92-99.
[关键词]基于战略目标;西部民族地区;马铃薯;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3-0042-02
1 前 言
四川省的民族地区之一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均气温16℃~17℃,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特色农产品马铃薯的种植。地区内土壤有机质丰富,耕地面积的80%以上均适合种植马铃薯。凉山彝族自治州由于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当地悠久的民族生活习惯和种植历史形成了适合当地生产水平和环境条件的种植模式,相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种植经验相结合,是筛选培育优良品种、繁殖脱毒种薯和生产优质马铃薯的理想地区之一。近年来马铃薯的种植和加工在凉山州地区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尽管该地区已经为马铃薯确定了品牌发展战略,取得了产业化的一些成就,但与发展战略相关的产品区域布局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产品产业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 产业化经营中的问题
2.1 产业体系投入不足
虽然在区域内马铃薯是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对马铃薯的生产重视仍然不够,投入较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科研投入不足,缺乏技术储备,推广项目资金绝大部分投向生产,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也很少;二是农户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种植方式粗糙,精耕细作不足;三是企业投入不足,表现在马铃薯加工品种较为单一,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忽视原料基地建设;四是缺乏项目支撑,由于农户分散经营,致使对马铃薯的科技研发、品种选育和新品种推广应用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这些均制约了区域内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产品品种结构单一
长期以来,马铃薯的科研推广工作一直只重视高产、抗病的品种,马铃薯加工专用品种的研究和大规模生产刚刚起步,造成品种选育同加工需要相脱节;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缺少专用的优质原料,形成了品种与目前市场脱节;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的局面,严重阻碍马铃薯生产进一步发展。区域内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主要以高淀粉型品种为主,但适合工业加工的品种如全粉型、菜用型品种缺乏,现引进生产的新品种如大西洋等对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产量相对较低,种植难度大,大面积种植有一定的困难。
2.3 种植技术及应用技术落后
区域内的马铃薯种植多分布在山区,交通十分不便,经济欠发达,多为一家一户操作,马铃薯种植技术水平不高,病虫危害严重。受自然和人文条件的限制如科技成果转化不够,优怠品种少,品种退化严重,种薯质量不高,储藏设施不配套,无论种薯还是商品薯,多是地窖储藏,不但分散、规模小,而且储藏损失大,很难适应现代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栽培技术不到位,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4 生产和市场矛盾突出
首先是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质量监控体系尚未建立,马铃薯的专业化生产进展缓慢,加工原料生产型不成规模,过度分散的小农经营无法生产质量稳定的马铃薯原料。马铃薯收购上没有专门的品种质量标准和相应的价格体系,只能混收、混储、混销,很难满足加工业的要求;其次是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企业与农户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2.5 加工企业起点较低
区域内的大部分马铃薯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缺乏人才、资金和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多为淀粉、粉条等初级产品,全粉、变性淀粉等高端产品占比很低;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尚未形成。同时,由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优势资源未能形成优势产业。另外,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无力配套建设废水处理设施,环保问题也严重地制约着企业发展。
2.6 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马铃薯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带动,以不同形式把市场、马铃薯基地和农户紧紧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系有了明显增强,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了合同收购和保护价收购等方式。但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还不够完善和规范,大面积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管理体制不适应,扶持政策不到位,人才、技术、资金缺乏仍然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瓶颈”。企业和薯农的联系还是以合同契约型为主,缺乏紧密联系型的,企业和农户双方的利益缺乏制度保障,二者的利益分配关系还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还不能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
2.7 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难以获得粮食直补等粮食作物的优惠政策。二是外部信用环境不宽松,贷款困难。三是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滞后。四是企业间无序竞争问题突出,产业发展需进一步规范。五是马铃薯协会等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订单农业合同履约率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销售方面,外销鲜薯品种未能细分,大量高淀粉品种作为菜用薯外销,严重影响了区域内马铃薯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
3 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3.1 加大投入,培育龙头企业
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涉农企业显得更为突出,农产品是季节性产品,加工企业在特定的生产周期内需要大量资金以储备原材料,维持其设备的持续正常运转。各级政府在企业融资方面要提供优越的政策支持,为龙头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搞好配套服务。目前可与国内外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食品生产厂家接触,与其合作建设初级产品和原材料生产基地,积极吸引外资;二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户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对种植面积大、积极推广新品种、采用新技术、种植投入大的农户,政府可专门派人负责提供技术服务,优先组织其产品的收购等,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户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三是积极协调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关系,争取信贷资金的投入。
3.2 加强政府职能,搞好社会化服务
马铃薯产业经营过程中,必然涉及诸多部门、诸多环节的利益关系问题,注意抓好生产关系的调节和机制创新、生产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和销售诸多环节经济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与协调、市场体系的建立完善等,这一切问题如果没有政府的组织、管理、协调是不可能解决的。政府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强领导和组织管理职能,努力搞好社会化服务,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同时对实行产业化经营的经济组织和企业,应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优惠。
3.3 健全完善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模式
组建由加工企业或营销公司牵头、技术部门和农户构成的产业开发集团,按照股份合作的运作方式,横向促使技术、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纵向促使研究、开发、生产、营销一体化,形成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合理,衔接紧密,循环畅通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支撑马铃薯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一是加工企业根据生产制订生产计划,提供马铃薯的需求订单,签订原料生产合同,组织好基地的生产、收购、加工和产品销售,培育开发市场;二是农户严格按照优质专用马铃薯生产技术标准(规程)和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规范种植,向企业或公司交售足量合格的原薯。 3.4 加强马铃薯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科技是农业产业化形成和发展的“精髓”。从实践来看,农业科技进步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农民增收可提高两个百分点。因此,注重科技,提高效率是当务之急。一是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二是推行全民科研和科技推广战略;三是推行产品生产的市场标准化。
3.5 合理布局,扩大基地规模
马铃薯基地是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抓好马铃薯基地建设,要把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培育结合起来。鼓励龙头企业参加基地建设,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户联合发展稳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马铃薯基地向最适宜区集中,由兼业向专业化转变,发展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逐步建成规模适度的集约化、专业化商品薯生产基地。
3.6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程。因此,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契机,以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依托政府职能部门,大力发展马铃薯市场化服务组织,逐步建立起网络完善、功能互补的马铃薯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7 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
关键词:零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市场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零售企业经营战略是指零售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总体计划和行动纲领,是确定零售企业在今后若干年内采取的总方针。零售企业战略将零售企业在战略实施期间的经营宗旨、经营目标、工作重点及控制机制扼要地提出来,描绘出一个未来的蓝图。零售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准确选择经营商品和服务的类别
零售企业的经营战略要求阐明企业经营什么,所以,零售企业经营者制定经营战略首先必须决定企业经营的商品和服务的类别。在选择经营的商品和服务时,应该考虑本企业的条件、能力、环境等是否与这类行业所要求的条件相适应,如果不适应就要调整经营战略的内容。
零售企业的经营战略要求经营者对自己所选择的各项经营业务具有适应性,因为经营者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时,个人才能的发挥取决于经营者对零售环境的适应性,对某类业态的爱好及取得成功的潜力、教育程度和有关零售业务与策略的经验和对零售的专业知识的掌握。零售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时选择经营的商品和服务类别时还要考虑企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否则制定的经营策略难以实现。
二、对商圈内的消费者进行了解,掌握其特点和需要
零售企业选择了所经营的商品和服务后,需要了解、判断商圈内购买这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特点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经营战略。
零售企业的目标市场是零售企业试图满足其需要的消费者群体,零售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时面对的目标市场有以下可以选择:第一是大众市场,零售企业可以设法把商品和服务出售给各类消费者,满足他们的主要需求;第二是细分市场,零售企业可以把商品和服务出售给某一类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第三是多片市场,零售企业可以同时占领几个细分市场,在每一个细分市场或几个细分市场上出售不同的商品或服务,或者出售相同的产品或服务。
不同的零售业态对目标市场的选择是不同的,超级市场、百货店选择的是大众市场,它们经营的商品和服务广泛,提供不同的价格及种类繁多的商品和差异化服务。专业店和专卖店则选择细分市场,它们经营的商品和服务只限于狭小的范围。选择目标市场就是选择消费者群,如何才能满足这一消费者群的需要,是制定经营战略必须解决的问题,对决定零售企业的位置、商品种类与品种、价格、销售手段与方法指明了方向,对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三、制定经营战略须注意的问题
零售企业在选择经营商品和服务的类别和目标市场以后,就可以制定经营战略了。零售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制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确定营业时间和销售服务战略,使其和目标顾客的需要相适应;二是确定经营的商品和服务战略必须适应经济、法律和竞争的需要。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前者是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包括:第一,区位选择和业务管理等内容,区位选择是经营战略成功的关键,在制定战略时必须慎重;第二,业务管理战略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营业时间、组织结构模式等内容,这些都制约战略的成败;第三,包括出售的商品和服务,制定经营商品和服务的质量策略、商品种类和品种的广度和深度策略、存货和进货策略等;第四,企业形象的树立,通过公关和广告进行宣传;第五是价格策略,零售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要从机制定价方法中进行选择。不可控因素包括第一,消费者,这是确定了的目标市场,要向其提供适销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千差万别,不能对其控制只能去适应;第二,供应商,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关系是利益合作关系,也可能是竞争者,零售企业的经营战略应该使供应商成为合作伙伴;第三,竞争者,这是指处于零售行业的现有的和潜在的零售商。面对竞争者,零售企业制定经营战略不可以掉以轻心,而是要密切关注;第四,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推动了零售业的现代化,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应用科技是零售企业制定经营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第五,经济环境,这是无法控制的因素,零售企业制定经营策略时必须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出预测,以制定和调整经营战略。此外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对若干零售商的经营也有约束和风险,在制定经营战略时也要给以关注。
四、制定经营战略的步骤
零售企业经营战略必须服务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和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在一般情况下,制定经营战略有以下步骤:
1.企业内部资源评估。内部资源评估是企业对内部资源的一个总体的分析。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内部资源评估可以按各个职能部门逐一展开。评估的具体对象包括:财务、销售、人力资源等部门。其中企业销售部门过去的绩效评估最为重要。要准确分析企业有哪些劣势和不足。
2.外部竞争环境分析。企业要能准确判断出企业现在所面临的机会和机遇。一般来说,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能为顾客提品或服务、能进入新的细分市场、能扩大新的细分市场、能扩展商品经营以满足客户更大范围的要求、能获得较快的市场增长以及竞争对手出现自满情绪等。
3.明确经营目标。经营目标是经营战略的最终体现。经营目标有以下几种:利润目标、发展目标、服务目标、纳税目标、人力资源目标等。这些目标构成了企业的经营战略的主要内容。
4.确定经营战略。经营战略的制定必须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包括企业的使命、目标体系、总体行动计划和控制措施等。这些内容必须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关键词:航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1 航空企业战略重要性分析
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核心分支的航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不像一般企业模式一样。航空企业不仅担负着为我国国防军队及附属部门提供完整航空作战装备的重大责任,还具有推动社会建设、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使命。以航空技术作为经营主体的航空企业将航空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不断研发新型航空技术以满足我国高科技领域的需求。航空企业生产的产品通常具有投资大、回收慢、高质量、高难度、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需要国家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大力扶持,才能够继续经营发展。
航空企业不但要发挥保证军用武器支撑的作用,还要发挥为航空领域研发高科技航空产业的作用,在维护国防队伍进行国家保护工作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市场,不断吸引更多机构前来投资支持,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以便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如此看来,我国的航空企业日前正面临严峻的形势,采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及手段,已经无法使航空企业具备压倒性市场竞争优势,而且无法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及时调整,无法具备面对国内外各实力企业的冲击的能力。基于此,加强航空企业经营战略研究,是社会进步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航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关乎航空企业的发展前途。
2 航空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2.1 企业战略经营概念及特征
企业战略经营就是在市场大环境下,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在市场冲突下更好生存,结合市场环境及自身内部结构,在长远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制定针对性企业发展方针,并将上述发展理念和战略方针贯彻落实在发展过程中。正确无误的企业经营战略能够明确企业的市场地位,指导企业向着最准确的目标发展,同时避免企业发展中走入误区,在战略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经营战略及未来发展规划,是企业进入市场后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
总体来说,企业战略经营具有强竞争、稳定、可行、含有风险、长远等特征,基于上述特征的战略经营可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长久发展。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工作,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属于面向市场进行的战略管理。
2.2 经营战略分类
关于企业战略经营研究,本世界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就已经研究此战略理论,并将该理论成功应用实践当中。国内方面,目前我国社会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并不长久,因此,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企业经营战略理论及实践应用历程也不多。近一二十年来,企业经营战略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果。
从不同角度来看,企业经营战略也有不同分类,不同的层次、战略导向需要制定的企业经营战略各不相同,但是出发点都是为了保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企业持续带来经济效益。企业经营战略内容要从下面部分着手:首先,要认真分析企业所在的外部、内部环境,为了解航空企业的发展潜力。其次,根据内外市场环境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企业每一个阶段制定合理的目标。再次,从企业生产的产品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方向。最后,依据制定的大目标和各阶段战略目标展开工作,推动企业经营目标的快速实现。
3 航空企业经营战略合理制定的注意事项
企业经营战略从酝酿、指出、决策到实施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规划,还要涉及到战略评价。因此,航空企业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时,同样需要重点关注下面几点。
3.1 按照正确思想,制定战略
航空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不是为了短期利益,而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打算。在当前社会,众多利益冲突让许多企业防不胜防,因此,必须要选择长久发展,从大局出发维持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为了应付上级而选择短期利益,既影响了企业的长远战略制定,又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不利于航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风险规避。
3.2 借助信息系统,制定规划
信息化发展推动了社会各企业的快速发展,借助于信息技术,航空企业能够发掘自身最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可以将信息系统用于企业发展的各部门管理当中,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应用能够为企业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指导和依据。因此,企业要与时俱进,将企业战略制定的重点放在信息系统管理上,为推动航空企业经营战略制定,要挑选精通电子技术的人,成立专门的企业信息管理部门,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决策数据支撑。
3.3 合理评价战略规划
航空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及规划不能盲目进行,航空企业的经营计划部门也应用心进行,与企业各部门联合为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和规划。制定经营战略并非只是按照上级指示完成的一项工作,而是对企业发展及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战略实施效果作出的正确反映,制定航空企业经营战略需要谨慎对待发展中的任何环节,方方面面都会影响战略决策和实施。只有对经营计划部门制定的众多战略方案合理抉择、客观评价才能发挥经营战略的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航空企业的顺利发展直接保证了国防武器防备生产及市场航空用品的制造,航空企业不仅要完成一般企业的业务,还要额外担负其他责任。因此,航空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切实制定战略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一定要从长计议,加强经营战略管理,推动企业在市场中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峰.上海XX航空货运公司经营战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
[2]余莹.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多元化战略风险[J].现代商业,2013(12)
[3]杨宝珍.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研究[J].企业经济,2012(12)
关键词: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当前,我国酒店、超市等行业企业大量采用连锁经营模式,通过连锁经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连锁企业经营战略则是企业为适应连锁经营的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环境而制定的长远的发展战略。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则是要对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考核以及修正等进行管理,以保障战略的有效性。
一、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发展性等特征,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深入把握其特征,完善管理方案。
1.全局性。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不能局限于某一单独的业务领域,也不能局限于某一单独的个体或者区域,不能局限于满足某一部分客户的需求,而是要从全局的视野出发,按照企业的整体部署,统一推进战略管理。
2.长远性。一般而言,企业采取连锁模式运行,则表明企业已经渡过了创业期开始扩张,也表明企业具有较远的发展规划,在这一背景下推进战略管理必须关注长远性,而不能过度关注短期利益得失。
3.发展性。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必须从动态的视野出发,以发展的眼光进行管理,而不能停留于企业某一历史时期的战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价经营战略的适应性。
二、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采取连锁经营模式即要推动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因此,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要分析企业经营环境,并对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考核以及修正进行管理。
1.分析企业经营战略环境。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分析主要是为战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战略失误,这种分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首先,要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要分析国家宏观政策,当前经济发展态势以及未来的走势。其次,要对行业环境进行分析,要分析行业政策、行业内部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分析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再次,要对区域环境进行分析,要分析连锁企业店面所处区域发展环境,区域内部政策,分析各区域发展环境的差异。最后,要对企业内部战略实施环境进行分析,包括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内容。
2.战略制定管理。战略制定的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战略目标的管理,连锁企业在对战略目标进行管理时,必须保障其合理性而不能是随意设定。其次,战略重点或者说任务的管理,连锁企业要明确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如人才战略、质量管理战略、品牌发展战略、区域经营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等。再次,战略路径的管理,要明确连锁企业通过何种途径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
3.战略实施评价管理。首先,要明确评价指标及其标准,连锁企业要从其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中选择便于量化观察、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并以战略目标为基准、参考同行业龙头企业或者同一发展水平企业确定考核标准。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为简化考核流程,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最终的评价结果,这就需要借助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避免简单主观赋权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再次,要推动评价结果的应用,在评价过程及得出初步评价结果后,要注重与战略实施部门的互动交流,在评价完成后,要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
4.战略调整或者说修正管理。一般而言,战略实施与战略方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进行战略调整。首先,要明确战略调整或者修正的条件,只有达到这种临界条件才能进行修正,而并非战略实际与预期目标存在差异就进行修正。其次,要明确战略调整或者修正的基本流程,一般而言要由战略管理部门提出,经连锁企业管理层审议通过后再付诸于实施。
三、完善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思考
完善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是保障战略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工具,实践中要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完善的经营战略管理体系并强化监督,以此推动战略管理的规范化、体系化。
1.强化组织领导。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必须有组织、有计划的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战略执行的有序性。首先,要加强组织建设,连锁企业要组建战略管理部门负责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并加强对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的研究,将战略管理工作常态化、实践化。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引进具有战略思维、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才参与到战略部门管理当中。其次,领导要带头并发动全员参与,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领导要带头参与,特别是积极的宣传、应用经营战略,避免经营战略表面化,对于广大员工而言,则要学习好企业的经营战略,并用这种战略指导日常工作,将战略应用于实践。
2.制定完善的经营战略管理体系。连锁企业具有异地经营、加盟经营等行业运行的特征,这就进一步加大了经营战略管理的难度,必须构建更为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才能适应连锁发展需求。首先,要制定细化的经营战略管理方案,预测经营战略实施的关键节点,分步骤的确定好每一个节点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并制定每一个节点战略实施的主要任务、战略目标,以此指导整个战略落实。其次,要建立经营战略执行情况动态监督体系,连锁企业要加强战略实施过程管理,通过信息化软件动态的对企业经营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了解战略实施进度,并在半年度以及年度末期撰写进度报告供决策者参考。
3.严格监督考核。要真正发挥管理的作用必须制定奖惩分明的监督体系,这样才能严格管理纪律。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奖惩方案,要明确各部门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将获得何种奖赏特别是物质性的奖赏,未达到目标将遭受何种处罚,以此形成一种硬性的约束,倒逼部门负责人率领其团队围绕预定的经营战略奋斗。其次,要构建有利于调动全体职员参与的战略管理体系,连锁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对经营战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个别部门甚至无法直接对经营战略产生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制定整体性的管理体系,调动这些部门职员的积极性,以辅助核心部门完成预定的战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