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据化运营管理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3-11 14:44:25

序论:在您撰写数据化运营管理的意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数据化运营管理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校园,建筑设备,运营管理,BIM

1概述

目前,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概念被建筑行业所接受,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了建筑从设计规划、建设施工,到运营使用和最终的废除四个阶段,由于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在这四个阶段中,运营使用阶段成本占据了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成本的80%以上[1]。校园建筑一直以来结构简单,使用功能单一,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校内建筑物使用功能趋于复杂,不但要满足多媒体化的教学、信息化的办公,还对室内的温湿度、含尘量、防静电等级等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校园建筑引入了大量的设备,这些设备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包含了各种空调、电梯、节能控制装置等,在装设阶段固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运营维护阶段更是对运营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以往在建筑设备的运营管理时,管理方多采用的方案是将施工方、设备供应商等提供的资料和设计图纸以纸质方法保存,这些信息存储分散,很难进行各个方面的关联,更新困难也容易丢失损坏,在信息查询时,往往需要翻阅大堆的资料和图纸。

2校园建筑设备运营管理系统

以上问题导致了在后期运营管理阶段,往往会因为校内建筑设备的信息不完整,图纸过于专业,无法实时的快速准确的维护好运营中的设备,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被浪费在无意义的资料查找和读图识图中,使得管理效率极其低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校内建筑设备的运营管理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和数据库调用技术的建筑设备信息运营管理方案。BIM技术因其完善的信息融合能力,在行业内被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对于BIM技术的使用主要是由施工方牵头设计方跟进,在造价和施工管理上使用较多,在后期的运营管理时,由于工程图集本身没有整合到建筑内部设备的合同信息、状态信息、维护管理信息等,往往不能发挥有效的效用,管理方也就忽视了在建筑设备运营维护时使用BIM的信息集成及可视化功能的可能,既浪费了前期的设计投入,又增加了后期的运营成本。本方案是利用BIM的信息融合能力和3D视图方法,将设计方和施工方提供的建设工程BIM图集进一步精细化,通过通用数据库接口,将复杂的建筑设备的信息,引入到BIM的数据库中,再利用VB建立一个登录及管理程序,简化整个程序的使用难度。研究该方案能够使复杂的建筑设备信息被整合,便于快速查询;使建筑设备信息在管理终端上实时共享,无损传递;使得原本复杂平面的建筑设备信息变成3D可视化的图像,使非专业人员也能够快速的掌握建筑设备信息;综合建筑设备的基本信息,方便对于建筑设备运营维护的综合管理,提高了设备的管理效率和整体的管理水平。

3建筑设备管理

建筑设备管理,是指应用多种理论方法,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使得建筑内设备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增强其使用寿命,减缓设备损耗,发挥出各类设备的综合价值,以提高经济收入,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科学管理[2]。在校园建筑运营使用中,设备管理需要详细记录各方面信息,制成表格,形成一个数据库,表格内容主要包含:设备的基本信息、维护维修信息、合同信息、成本信息四项内容[3]。其中,设备的基本信息记录了设备的最基本性能和使用组别等,是设备基本功能的体现,也是设备运营管理的依据;维护维修信息记录着设备的日常维护状态,体现了设备的使用状态,这个信息不但需要保持实时性和共享性,还应包含维护人员和厂商的讯息;合同信息的引入能够完善建筑设备的基础信息,明确管理中的责权和内容,对于维护管理也具有指导意义;成本信息是最后一个信息,它是建筑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信息,记载了整个设备从购买安装到投入使用,维护维修和最终废止这一过程中的全部成本,是建筑设备管理经济性的体现[4]。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能够基本表示出校内建筑设备方方面面的情况,以往这些数据被分类汇总保存在不同的地方,但通过BIM软件,这些信息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保存在建筑模型中,不但便于观看还能够便于查询,生成表格,如表1所示建筑设备的基本信息。

4基于BIM的校园建筑设备运营管理模型

本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利用BIM能够在三维图纸上汇总建筑信息的特点[5],利用施工方最终提交的BIM图集,把能够输入到BIM自有数据库的建筑设备基本信息输入进数据库中,在模型中实时体现,让管理人员能够方便的查询到校园建筑内每个设备的基础信息,运行状态。把运营维护阶段大量复杂无法整合进BIM的管理信息,利用Access数据库建立表格,在BIM中利用内含的开放数据库互联软件接口调用Access数据,使得管理者能够在BIM中查看合同信息等不属于建筑模型基本信息的内容。

5校内综合楼模拟运营管理

根据上文所述的方案和程序调用关系,本文采用了已有校内综合楼交付的BIM工程图集和工程资料建立了一个运营管理系统,对该楼进行了模拟运营管理,如图2所示为在VB程序中观察中央空调F8-1的状态展示图。

6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运营阶段设备管理的方案,并在实践中开发了具体系统,模拟运营管理,该系统能够实时的观测到全楼的设备状态,汇集全部建筑信息,方便建筑设备运营管理,尤其适合应用于学校多栋大楼的综合管理。

作者:义勇正 单位:山西大学后勤管理处

参考文献:

[2]董晋兴.现代建筑设备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3-5.

第2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成,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不仅使国内的商品经济流通加快,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为各地对外招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可见,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管理,以及构建于其上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伴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脚步,政府对高速公路管理的干预范围不断缩小。于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的评价方式走上历史舞台。

1.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组织目标,运用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对组织运行效率和结果进行控制与掌握的过程,包括长期绩效管理与短期绩效管理。长期绩效管理主要通过战略规划系统来完成;短期绩效管理主要通过经营计划与经营检讨、工作总结来完成。绩效管理包括了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辅导、评价反馈、结果运用。

2.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行绩效考核评价的意义

2.1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落实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会对个别违章违纪、表现差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扣分,而且有连带责任的,也要接受处罚。要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这样,奖罚分明,就可以大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工作态度端正了,工作效率就可以提高,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益。

2.2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意识

作为路政部门,创新意识非常关键。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绩效考核中,对于取得创新成果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加分和物质奖励。这样,就可以引导员工进入创新工作的氛围,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于拓展工作思路,推动路政工作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现状

3.1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速公路管理,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体制还比较僵化,大多数采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有部分单位完成了企业改制,但是,运营管理机制还是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

3.2落后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损失

3.2.1高速公路寿命缩短

3.2.2影响使用安全

3.2.3造成严重的质量后果

4.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

4.1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

4.1.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一方面,要确保评价工作过程中所提供的基础资料真实、准确;另一方面,确保用于绩效评价的方法体系要科学。

4.1.2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考核采用的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基础数据、指标口径前后一致。

4.1.3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指,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不带有任何的主观与成见,也不受评价单位和外来因素的影响。

4.1.4稳健性原则

稳健性原则是指,对被考核单位的评价过程中,采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价结论要慎重,要有充分和令人信服的依据和理由,尽量做到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4.2建立科学的高速公路营运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见下表)。

4.3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流程(见下图)。

4.4完善过速公路绩效管理的几点措施

4.4.1强化绩效意识

由于长期收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企不分的现象严重存在,行政性垄断特征明显,这就造成管理者的绩效意识不强。为此,必须改变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垄断地位,在服务或管理过程中,引入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真正把绩效考核同每个人结合起来,鼓励所有成员,积极参与绩效考核。

4.4.2绩效管理制度化

作为一种独特的管理活动,绩效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方式,必须在制度的保障下开展。高速公路的绩效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连续性。同时,在立法中也要体现出高速公路的特性,给予高速公路绩效管理合理准确的定位,保证高速公路各方的责权利对称。在此基础上,完成各项技术性的立法工作,并全面落实绩效管理,真正实现依法治路。

4.4.3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

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改进组织绩效,所以,在绩效改进方面,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具体的。要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总体目标与现实目标结合起来。

尽管不同部门进行的规划千差万别,但必须与总目标的方向一致。在设计绩效目标时,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设置有差别的绩效目标。

4.4.4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项目

行政业务:收费车次;发卡数;征收额;销票数;车型小改大;长、短款;报表差错。

行为规范:行为扣分;业务扣分。

综合评议:请假;调班;基础扣分;班长评议;站长评议。

结束语

员工绩效考核,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性依据。作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绩效管理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提升企业利润水平和服务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影响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因此,加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关系重大,而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迈出了科学管理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探索,继续前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实际,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叶勇,胡绍刚,王德财.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5(2).

[2]蔡守,周明耀,叶志才.工程项目管理效绩评估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2002(5).

[3]邱菀华.项目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公路施工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成,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不仅使国内的商品经济流通加快,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为各地对外招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可见,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管理,以及构建于其上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伴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脚步,政府对高速公路管理的干预范围不断缩小。于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的评价方式走上历史舞台。

1.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组织目标,运用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对组织运行效率和结果进行控制与掌握的过程,包括长期绩效管理与短期绩效管理。长期绩效管理主要通过战略规划系统来完成;短期绩效管理主要通过经营计划与经营检讨、工作总结来完成。绩效管理包括了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辅导、评价反馈、结果运用。

2.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行绩效考核评价的意义

2.1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落实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会对个别违章违纪、表现差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扣分,而且有连带责任的,也要接受处罚。要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这样,奖罚分明,就可以大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工作态度端正了,工作效率就可以提高,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益。

2.2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意识

作为路政部门,创新意识非常关键。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绩效考核中,对于取得创新成果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加分和物质奖励。这样,就可以引导员工进入创新工作的氛围,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于拓展工作思路,推动路政工作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现状

3.1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速公路管理,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体制还比较僵化,大多数采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有部分单位完成了企业改制,但是,运营管理机制还是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

3.2落后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损失

3.2.1高速公路寿命缩短

3.2.2影响使用安全

3.2.3造成严重的质量后果

4.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

4.1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

4.1.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一方面,要确保评价工作过程中所提供的基础资料真实、准确;另一方面,确保用于绩效评价的方法体系要科学。

4.1.2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考核采用的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基础数据、指标口径前后一致。

4.1.3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指,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不带有任何的主观与成见,也不受评价单位和外来因素的影响。

4.1.4稳健性原则

稳健性原则是指,对被考核单位的评价过程中,采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价结论要慎重,要有充分和令人信服的依据和理由,尽量做到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4.2建立科学的高速公路营运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见下表)。

4.3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流程(见下图)。

4.4完善过速公路绩效管理的几点措施

4.4.1强化绩效意识

由于长期收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企不分的现象严重存在,行政性垄断特征明显,这就造成管理者的绩效意识不强。为此,必须改变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垄断地位,在服务或管理过程中,引入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真正把绩效考核同每个人结合起来,鼓励所有成员,积极参与绩效考核。

4.4.2绩效管理制度化

作为一种独特的管理活动,绩效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方式,必须在制度的保障下开展。高速公路的绩效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连续性。同时,在立法中也要体现出高速公路的特性,给予高速公路绩效管理合理准确的定位,保证高速公路各方的责权利对称。在此基础上,完成各项技术性的立法工作,并全面落实绩效管理,真正实现依法治路。

4.4.3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

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改进组织绩效,所以,在绩效改进方面,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具体的。要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总体目标与现实目标结合起来。

尽管不同部门进行的规划千差万别,但必须与总目标的方向一致。在设计绩效目标时,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设置有差别的绩效目标。

4.4.4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项目

行政业务:收费车次;发卡数;征收额;销票数;车型小改大;长、短款;报表差错。

行为规范:行为扣分;业务扣分。

综合评议:请假;调班;基础扣分;班长评议;站长评议。

结束语

员工绩效考核,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性依据。作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绩效管理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提升企业利润水平和服务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影响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因此,加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关系重大,而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迈出了科学管理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探索,继续前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实际,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叶勇,胡绍刚,王德财.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5(2).

蔡守,周明耀,叶志才.工程项目管理效绩评估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2002(5).

邱菀华.项目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第4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成,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不仅使国内的商品经济流通加快,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为各地对外招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可见,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管理,以及构建于其上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伴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脚步,政府对高速公路管理的干预范围不断缩小。于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的评价方式走上历史舞台。

1.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组织目标,运用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对组织运行效率和结果进行控制与掌握的过程,包括长期绩效管理与短期绩效管理。长期绩效管理主要通过战略规划系统来完成;短期绩效管理主要通过经营计划与经营检讨、工作总结来完成。绩效管理包括了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辅导、评价反馈、结果运用。

2.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行绩效考核评价的意义

2.1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落实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会对个别违章违纪、表现差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扣分,而且有连带责任的,也要接受处罚。要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这样,奖罚分明,就可以大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工作态度端正了,工作效率就可以提高,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益。

2.2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意识

作为路政部门,创新意识非常关键。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绩效考核中,对于取得创新成果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加分和物质奖励。这样,就可以引导员工进入创新工作的氛围,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于拓展工作思路,推动路政工作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现状

3.1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速公路管理,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体制还比较僵化,大多数采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有部分单位完成了企业改制,但是,运营管理机制还是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

3.2落后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损失

3.2.1高速公路寿命缩短

3.2.2影响使用安全

3.2.3造成严重的质量后果

4.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

4.1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

4.1.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一方面,要确保评价工作过程中所提供的基础资料真实、准确;另一方面,确保用于绩效评价的方法体系要科学。

4.1.2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考核采用的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基础数据、指标口径前后一致。

4.1.3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指,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不带有任何的主观与成见,也不受评价单位和外来因素的影响。

4.1.4稳健性原则

稳健性原则是指,对被考核单位的评价过程中,采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价结论要慎重,要有充分和令人信服的依据和理由,尽量做到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4.2建立科学的高速公路营运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见下表)。

4.3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流程(见下图)。

4.4完善过速公路绩效管理的几点措施

4.4.1强化绩效意识

由于长期收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企不分的现象严重存在,行政性垄断特征明显,这就造成管理者的绩效意识不强。为此,必须改变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垄断地位,在服务或管理过程中,引入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真正把绩效考核同每个人结合起来,鼓励所有成员,积极参与绩效考核。

4.4.2绩效管理制度化

作为一种独特的管理活动,绩效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方式,必须在制度的保障下开展。高速公路的绩效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连续性。同时,在立法中也要体现出高速公路的特性,给予高速公路绩效管理合理准确的定位,保证高速公路各方的责权利对称。在此基础上,完成各项技术性的立法工作,并全面落实绩效管理,真正实现依法治路。

4.4.3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

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改进组织绩效,所以,在绩效改进方面,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具体的。要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总体目标与现实目标结合起来。

尽管不同部门进行的规划千差万别,但必须与总目标的方向一致。在设计绩效目标时,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设置有差别的绩效目标。

4.4.4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项目

行政业务:收费车次;发卡数;征收额;销票数;车型小改大;长、短款;报表差错。

行为规范:行为扣分;业务扣分。

综合评议:请假;调班;基础扣分;班长评议;站长评议。

结束语

员工绩效考核,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性依据。作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绩效管理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提升企业利润水平和服务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影响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因此,加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关系重大,而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迈出了科学管理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探索,继续前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实际,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叶勇,胡绍刚,王德财.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5(2).

[2]蔡守,周明耀,叶志才.工程项目管理效绩评估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2002(5).

[3]邱菀华.项目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第5篇

关键词:财务运营管理 预算 内部控制

1、概述

企业经济活动就是通过合理配置各项资源,以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及长期稳定的发展。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和个性化需求,企业为了延续生命更好地发展必须与时俱进的开发新产品,推出多品种、高质量的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不断运用各种管理工具管控成本,提升效益,诸如精益生产、6西格玛管理、综合平衡计分卡管理和项目管理等等,使得企业对于投资的需求、投资回报率及企业将来的获利能力等关注度不断跃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财务运营管理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运营管理是组织企业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运营管理主要包括预算、核算、成本控制、收益管理等方面内容。搞好财务运营管理,必须要完成两项工作,一是要组织好本企业的财务活动;一是要处理好本企业与各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预测、计划、决策、风险控制以及监督环节,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管理与控制,企业财务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发展状况有着直接影响。充分利用财务的工作,发挥财务的效能,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提升,帮助企业战略决策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财务运营管理的基本职能

财务运营管理是通过会计人员的核算和监督来进行的,传统的财务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财务运营管理职能可分为核算、管理、决策三大类。

财务核算,是财务运营工作的基本环节,它是履行其它两项职能的前提。所谓核算职能就是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地以会计记帐方式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录下来,向管理层等报表使用者报送财务报告。

财务管理,是以资金为介质实现财务运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力争获取利润最大化。

3、企业实际中财务运营管理出现的问题

在企业实际中的财务核算,由于企业财务运营工作模式是根据基层上报数据形成原始凭证、汇成报表,财务人员对数据的准确性核实不够,又受基层单位票据上报延迟的时间差影响,加上企业财务人员往往与经营生产实际脱节,不熟悉产品的组成和流转,不免发生往来账串户、成本误转等疏漏,以致经营者无法从报表和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渐渐不关注甚至不信任财务报表,而因为数据欠缺准确,监督职能也就无法到位。另外,由于财务分析不全面,或者财务指标分析局限于理论层面,与实际工作贴合不紧密,因此企业对财务运营管理工作未能很好地利用,甚至有的经营者对财务工作认识片面,只简单地将其当成报税和对外报表的工具,财务人员的工作不能获得增值,企业也未能很好地从财务运营管理工作中受益。

企业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一方面固然是财务部门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经营者对财务运营工作的认识不足。企业应当巩固财务运营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财务流程的改善,提高财务运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的功用,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4、利用财务运营管理,改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财务运营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企业各部门几乎都会与资金发生联系,财务运营管理通过资金的脉络可能延伸到经营的每个领域,每个部门都需要接受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受到其监督和制约;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成果和成本费用,都将归结为利润的多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财务运营管理,能够满足企业稳定经营的需求,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监管和支持。因此,财务运营管理实践工作的加强有助于企业提高资金使用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如何利用财务运营工作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呢?从上述财务运营管理出现的问题来看碟,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重视财务运营管理的核算基础工作

(1)财务机构和人员:根据企业实际经营需要,合理设置财务机构,健全岗位配置,完善责任会计制度。

(2)财务核算流程:制定合理流程及规定,保证所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尽快流转到财务部门,保障核算的及时性;财务部门与各部门按月核对存货、往来、费用等数据,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将不尽合法的票据非正规票据(收据、白条等)列入完整的账务体系,以反映真实的经营状况。

4.2 健全全面预算管理

(1)建立全面预算,一是要做好财务预算管理的事前预测工作,运用以历史数据资料为基础的弹性预算方法,对不同方面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对销售预测,可以把历年的数据资料同当前的市场需求运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得出最优的销售预期值;对成本支出环节的预测,应按管理归口,对历年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合目前市场环境合理预测。二是预算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按照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进行编制,预算要与市场适应。

(2)健全全面预算,一是在预算的制定中注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顺序,强调与各部门进行充分及时的沟通和协调。二是在预算的执行中,要强调预算的刚性化,在预算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减单项费用预算,并及时纠正偏差。通过业绩评价发现实际与预算的偏差,分析差异原因,让预算执行单位对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整改。偏差如果是因为不可抗力造成的,要及时调整。

4.3 强化内部控制

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对于企业财务安全和正常生产经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存货和应收账款是营运资金占用的主要形式。运用授权管理、不相容职务分离和岗位轮换等措施强化内部控制和财务运营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企业财产不受侵蚀的重要保证。

4.3.1 存货控制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寄外成品等。

(1)对供应商可采取上线结算方式,以减少企业在制品和原材料资金占用以及相关的质量风险;(2)关注存货流转的数量控制。设定最低安全库存,采取限额领料限额发料,严格执行超定额领料审批制度及过错赔偿制度。建立成品入库数量与生产投入数量之间的勾稽关系,核实差异原因,提高投入产出率。(3)建立二级财务核算,在车间记录实物的领用、入库数量和金额,按月与财务账目核对,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定期清查盘点,查明差异,及时处理。

4.3.2 应收账款控制

完善岗位考核制度,责任到人。企业应根据顾客回款周期计算月度(或季度)到期未回款,按到期未回款的一定比例对责任人进行综合考核。

4.4 开展增效、降成本工作

制定增收节支计划,从挖潜开源两方面入手。增收节支计划要能支撑预算目标的实现,从最直观的角度严格成本及费用控制,降低企业支出,保障企业利润空间。例如,通过适当的资金调配,保证原材料采购资金,以规模效应及优惠的付款条件降低采购成本或对材料采购及外部加工费加强管理,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供应商价格等。

在成本的控制中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在企业建立标准成本模型。年度销售合同的评审中,对照标准成本,低于企业规定的毛利率时,通过向供应商转移降价损失以保证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

4.5 加强资金调控力度

制定年度目标时,根据企业规模、发展潜力、风险控制度等因素确定企业总体资金规模,按月度及中期调控资金。每月底以前销售部门报出当月回款计划,各部门报出下月资金使用计划,财务部门负责关注银行贷款的到期项等融资事宜,预计当月现金流量及现金流动时间。如遇市场格局的调整、大额投资及项目建设等,必须与企业现金净流入及融资进度紧密结合。通过以资金为纽带的综合调控,做到整个企业发展的有序,规避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4.6 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

善用会计报表的分析和指标,利用指标监控企业的财务运营现状和经营优劣。企业经营中会逐步形成自己的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经营能力指标的合理值。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围绕财务运营指标规划经营行为,用指标指导日常经营行为,力求指标达到最佳平衡点;合理确定公司各项财务指标的最优值,并以此为参考系来计划并规范各部门的经营行为。

总之,企业在效益角逐激烈的市场经营竟争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财务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积极正确地发挥运用财务运营管理,有助于企业改善效益提升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则应当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理念,以服务的心态,主动深入企业实际,提供实用的分析报告和决策意见,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与企业经营者共同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满足各方利益要求,实现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9.122[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9-0220-02

1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轨道网络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服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城市轨道网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国省干线城市轨道等级逐步提升,农村城市轨道行车条件不断改善。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市轨道总里程突破423万千米,其中高速城市轨道9.6万千米;二级及以上城市轨道50.19万千米,占全国城市轨道总里程的11.9%;国省干线城市轨道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96.9%,乡镇城市轨道通达率达到99.97%,以高速城市轨道为骨架的干线城市轨道网络基本形成。同时,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国省干线城市轨道通畅率达到96.6%,干线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更趋规范,全国18个省市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路网管理与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有效应对处置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交通保障,以及汛期防洪与冬季强降雪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

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轨道交通车站将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技术创新、高效化、智能化”为指导方针,利用依托单位的科研条件及人才优势,建立一个开放的、行业资源共享的技术研发转化平台,与科研院所进行责权利明确的产学研合作,以理论与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技术转化为目标,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尽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与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建设和日益高涨的公众出行需求相比,城市轨道运营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交通车站缺少轨道交通管理的实施资质和大宗智能设备,智能化车站实施和业务推广相对较难,企业影响力和业务开拓渠道会受到一定限制。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1)交通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城市轨道网尤其是普通城市轨道的监控设施不够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数据库的动态更新机制和应用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路况信息采集和机制缺少自动化和智能化,城市轨道服务信息量少且更新不及时,服务难以满足公众出行服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2)交通运营管理的基础支撑仍然薄弱。地方城市轨道管理体制不适应城市轨道网络化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有待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轨道施工技术和工艺难以满足快速、安全、环保的要求;预防性运营管理技术体系和科学决策体系尚待完善;城市轨道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部分城市轨道安全技术难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的意义

为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和“低碳”交通发展,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更高效、更经济、更和谐”。其中,交通车站需遵循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理念,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构建智能绿色交通体系,做到既节约资源,又节能环保。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受到各级城市轨道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科技攻关以及国外先进运营管理技术的引进应用,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的一些问题。虽然运营管理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运营管理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研究不系统、不完善,没有进行跟踪评估;二是由于我国路况等因素与国外的差异,部分引进的运营管理技术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三是运营管理人才储备不足,急需一批运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为解决以上问题,迫切需要开展以下技术难题的研究:①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行业需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②搭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平台,为全省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提供一流的人才、技术、装备和管理;③增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交通化水平,加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技术环节,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4结语

在推进城市轨道智能化运营管理与科学决策上,相关人员需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部省两级城市轨道数据库,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以下是建议:①以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技术和“高精尖”技术难题为依托;②充分利用合作单位及社会优势资源,开展相关产品的关键技术研究;③充分发挥交通车站的作用,加大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拓宽产品范围;④加强与国家和省部相关部门联系,争取政策支持。本文的研究尚存在资料收集的难度,但本文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可为日后的实践提供研究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利锋.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J].民营科技,2014(2):118.

[2]任红波.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J].都市快轨交通,2014(1):4-7.

第7篇

【关键词】标准化;信息化;财务管理;全面预算;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126-1.5

一、通过完善标准化、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

重塑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标准化是以不断提高效率、压缩成本空间为目的的财务管理战略性举措。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综合财务体系,以核算数据与统计数据联动分析作为突破口,逐步覆盖全面的公司运营分析;以整合疏通业务板块接口为手段,提高稽核与报错效率,呈现数据之间的风险辨识度,完善运营管理层面,加快对异常情况与预测问题的反应与解决速度。从而建立反应敏捷、指向清晰的运营管理平台。从而呈现出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电脑化、电脑数字化、数字指标化、指标问题化、问题精进化的标准高效的企业管理体制。

同时,创新财务管理模式需要致力于能将财务管理模型与信息化系统进行良好融合,信息化不仅是高效率的代名词,同样也是管理控制的一种类型,信息自动化手段可以保持工作的稳定性,使控制得到改善;信息化的刚性更能够对员工产生行为限制,有助于习惯的养成。故而在模型的渗透过程中强调标准化与信息化是极为必要的。

二、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财务实务中,由于同种业务中不同方向也逐渐趋于个体专业化,这样带来传统财务预算、科目核算与财务决算之间逐渐形成条块分割,自成一体的业务壁垒;而且,传统的核算规则与决算格式主要与编制外部报表要求一致,但是外部报表的格式很难满足内部管理分析的需要,然而公司的财务预算却是从指导内部管控的角度编制,与外部报表格式存在较大差异,但公司的财务预算又作为指导核算记账与决算编制的基准数据。致使财务预算、科目核算与财务决算之间在信息传递时存在业务屏障,这种业务屏障是造成内部信息传递效率低,问题处理及时性弱的症结问题。解决症结问题就是要能使整个链条贯穿顺畅。

企业预算不仅是会计活动的起点、更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点,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它是从财务角度体现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与目标,有导向性地支持公司年度经营计划,以此作为后续财务与业务工作的管控标准。

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以切实发挥预算指导资源配置的作用,确保公司顺利完成经营目标。这里主要强调的是预算中的经营预算编制过程,尤其是各类费用预算,并以完善经营预算为起点逐步推进公司滚动预算与全面预算体系的建设,强化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公司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指导各部门专项预算编制管理人员如何开展预算工作,实现上下结合的良性沟通,让各部门切实成为优化本部门资源配置的经营者。

这就要求企业创新财务管理过程中,注意建立完善的预算预测程序,确保预测项目全面完整、预算数据合理可信。各部门专项预算的提报人员在遵循正确的预算编制指导下,按照先期策划的思想,不断规范、完善专业预测资料,提高专业预测水平。一是该预算体系能指导编制人员系统性地识别出公司支持的、预测发生的损益类收支。同时强调编制人员对公司全年经营计划的熟悉,从而具备整体意识;二是该预算编制人员对识别出的损益类收支的金额进行有理有据地测算。预算编制过程中不仅指出了费用标准的查找方向,还强调应通过对历史资料、同类数据的有效积累与趋势分析,结合经营规模等因素分析作出费用金额的合理估计。建立预测完备的全面预算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了预算管控模式,为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加强企业管理奠定基础。

三、以运营管理指导财务管理思路,拓宽财务人员

职业生涯渠道,强化企业管理人才建设

众所周知,运营管理是统筹投入、转换、产出全过程,对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进行协调管控,是个何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若能将运营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现融合,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更有利于促进精进化的企业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方面财务人员本着对成本效益天然的敏锐性,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价值链改善。而本着对风险极强的敏感度能促进运营的内控管理,更好地防患未然;另一方面多领域管理丰富了财务人员的视角,将其从单一的经济导向拔升至全面统筹的高度,全局性的把握无疑对财务管理更具指导意义。

在中国,财务部门与人员的地位不被重视是个较为普遍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尴尬的事实:提供的信息不能支持业务决策;不能解释成本和利润的变化,财务部门在抱怨声中越来越封闭,不得不更多地向领导们索取“支持”;预算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的政治博弈,财务主管深陷其中腹背受敌;面对业务的变化和需求,不得不动辄以“税法”、“制度”、“惯例”、“系统”、“上级的指示”作为挡箭牌消极应付。之所以陷入困境,是由于我们更多地被定位在了低增值的财务会计尤其是核算层面,然而在整个公司中,只有财务人员拥有成本、战略、法规、风控、管理学等最综合的教育背景,但是财务人员的作用未被合理地发掘与利用。通过财务管理与运营管理的良性结合,让财务人员更多地参与公司业务过程,摒弃“斤斤计较”的传统形象,利用专业知识为公司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数据与权威分析,既是为公司创造效益,也是打开自己的职业“蓝海”之门。转型后的财务职能将是一个增值型的、支持战略和业务运营的、全新的财务职能。

四、强化财务管理中运营管理的指导意义,完善企业管理方式

全面了解运营过程,通过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来查找问题,优化业务计划,抓住控制的重点。而这些业务信息同时也是编制预算的重要来源。反之,通过预算分析也可以有指向性地发现统计薄弱环节,根据公司的运营需要,不同程度的完善这些识别出的统计缺失。

由于大部分企业预算采用的零基预算,所以预算编制主要依据预测年的经营规划与行动计划判断费用发生情况,计划与费用之间的关系规律与日常数据积累和分析总结息息相关,通过强化统计管理,多角度、多层面地完善公司运营管理的覆盖范围。对于业务的进一步了解,将使预算指导更具有说服力与权威性。

重视运营指标分析,建立持续改善机制。通过对业务环节指标的监控,我们会对已出现的问题、疑惑以及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下达运营管理建议书给予提示与参考意见,并提请各业务部门进行专业的调查与分析,就问题是否存在进行反馈,必要时需提供专题分析报告,促进运营管理环境的持续改进。

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始终,企业所有的经济投入,成本,销售额,营业额都要通过财务报告反映出来。而且通过财务报告数据能够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企业改进经营方式,提高管理质量提供很好的依据,为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进行风险评估。因此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财务管理。通过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内容,创新财务管理模式能进一步实现企业管理的精进化改善。

【参考文献】

[1]王棣华,吴真.浅议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6).

[2]周欣.试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J].现代商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