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家长的智慧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10 10:06:04

序论:在您撰写家长的智慧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家长的智慧教育

第1篇

有一位70多岁的退休教师,他的儿子、儿媳都是哑巴,都不认字。他只有一个孙女,成绩一般。他想改变孩子的命运,于是每天戴着眼镜和孙女一起做作业、给孙女写日记,祖孙二人乐在其中。经过努力,小孙女成了全年级的尖子生……

我们从这个故事受到启发:如果在全校推行互写日记,老师给学生写,学生给老师写,那会产生怎样的教育效果呢?这就是我校推行教育日记的由来。就这样,2004年,全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师生互写教育日记的活动。一段时间后,教师们通过教育日记提高了素质,学生们通过教育日记提高了学习成绩和道德水平,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教育日记的巨大推动力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如果在最关心孩子进步的家长中推行教育日记,那么不仅学生能受益,而且能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家长自身的素质。于是,根据我校家长的具体情况,我们连续举办了三场大规模的教育日记报告会。报告会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打消家长写教育日记难的顾虑。我们告诉家长,写教育日记很容易,只要把每天想对孩子说的话、讲的事写下来,就是教育日记。二是让家长认识到写教育日记的积极意义。要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给孩子写教育日记是最好的方法。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为了孩子,任何困难都是能克服的。写教育日记不过是占一点打扑克、打麻将、喝酒、聊天和看电视的业余时间,既不花钱,又不费力,还能和孩子共同成长,何乐而不为呢。三是让家长意识到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我们告诉家长:孩子是否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并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更取决于家长。家庭气氛如何,家庭教养如何,家长素质如何,都将决定孩子的一生!家长在多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孩子就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他所期盼的有出息的人。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多种方式鼓励家长写日记

在敦促家长们写教育日记方面,学校做了多种尝试。

1.具体指导家长写作

学校统一印刷优秀教育日记,通过范文指导家长写作。

2.日记形式,内容不拘一格

家长教育日记可长可短。可以是一个固定的人写,也可以是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轮流写。形式可灵活多样。学校住校生达700人,这些学生每周回家一次。学校就让这些学生的家长准备两本教育日记,将两本教育日记隔周交到学校。

3.教师及时反馈

教师定期阅读家长日记,对家长在日记中提出的个别问题给予及时反馈,或回信交流意见,或进行家访,与家长联手解决问题。

4.学校设教育日记板报专栏

在黑板报上,学校摘选一些家长的优秀日记,表扬近段时间内在家长的帮助下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激励学生们回家动员、督促家长写教育日记,鼓励家长将教育日记坚持写下去。

5.学校保存优秀的教育日记

学校教科处专设4位教师阅读教育日记。每周每班挑选出10篇比较优秀的家长教育日记交到教科处,教科处教师认真批阅盖章后,将优秀的教育日记装订存档。

教育日记的效应

小小的教育日记,引发了许衡中学教育教学方式的一场深刻的变革。

有很多感人的事情发生。有位母亲,50多岁,小学毕业,已有20多年没读过书、写过字。孩子让她写教育日记,说是学校要求写的。没有办法,她只好一边查字典一边写。每天晚上孩子做作业,她查字典、读书、写日记,和孩子一起进步。有位女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不识字。她只好以家长的身份自己给自己写教育日记,鼓励自己好好学习。经过努力,她成了全年级的尖子生……现在许衡中学已将优秀的教育日记汇集成册,发放到每个家长的手中。

教育日记成就了心与心的交流,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使师生、家校的联系更密切。不少家长由原来对教育日记的冷漠、不理解、抵制,变成了对教育日记的认可、赞同和痴迷。一位家长激动地说:“刚开始根本没想到教育日记有多大的用处,认为学校是在搞花样。没想到,写着写着与孩子的关系走得更近了,能说上话了,最主要的是孩子理解了我们的苦心,我们也知道了孩子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孩子好‘管’了。孩子在这个学校上学,我要坚持写;不在这个学校上学了,我还要写,上瘾了,不写还真不行。”

不少学生刚开始认为,学校让家长写教育日记是让家长监督自己,老师与家长沟通不就是给家长打小报告吗?可是,随着教育日记的推行,读着家长、老师充满爱意的文字,孩子们被感动了。刘杰本来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可是一谈到教育日记,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我真的不知道,原来我的父母是那样的爱我、关心我,我要是不努力,真的觉得对不起他们,我真的感谢他们,更感谢带给我很多的教育日记。”

天底下最美女子的爱莫过于舐犊之情,尽管家长们的文学功底有限,有些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可是,他们都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自身文化水平和教育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学生们在行为习惯、性格脾气、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学校形成了家校双方紧密配合、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附: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互动日记

[学生的日记]

2005年9月18日 星期日 晴

妈妈,你知道吗?我今天真的很恨你。

你知道吗,今天是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可是我回到了学校。在睡觉前我突然想给你打个电话。当我打通电话,只叫了一声“妈”,你便大声说:“干啥?不是刚走吗?又没带钱?”我没等你说完就挂了电话,因为我听到了麻将声。我知道你又在打麻将,中秋节对你的思念变成了止不住的泪水。

我真的恨你!

[教师的日记]

2005年9月19日 星期一 多云

孩子,我看了你的日记真的也很内疚。

老师没有在中秋节的晚上去宿舍看望你们,没有和你们一起赏月、吃月饼,老师感觉很对不起你们!明年的中秋,老师一定要和你们在一起。

娟娟妈妈,当你看到孩子在18日写的日记时,我不知道你会怎样想。你大概不会想到孩子是那么依恋你,你大概不会想到中秋节的晚上当你打麻将时,孩子只想对你诉说对你的思念。你可能也没有感觉到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你更不会想到那天晚上的一切会给娟娟带来多大的伤害。

娟娟妈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我们的未来,我想你肯定后悔自己的行为,一定会做一个好妈妈的。

娟娟,你也一定相信,妈妈是爱你的。

[妈妈的日记]

2005年9月24日 星期四 晴

娟娟,妈妈从你到家的表情中就已经感觉到肯定有事了!我连忙和你爸爸看你的教育日记,当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时,我哭了。娟娟,妈妈真的对不起你,妈妈让你受委屈了。妈妈知道错了,好女儿,妈妈向你保证,以后绝不再打麻将了。

第2篇

在我国,家长对孩子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道德观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众多的家长成为孩子教育的终身陪伴者,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者,所以现在社会出现的陪读、送读等现象也见怪不怪了。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分子,家庭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力量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与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进行合理沟通和交流,就是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总之,及时合理地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要求必须加强教师同家长的合理交流与沟通。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他们教育的对象都是孩子,教育的目的都是一致的。这种目标的一致性在给教育质量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伴随着负面影响。一些家长空有满腹激情却因教育理念陈旧而不知从何下手;而教育工作者虽有一肚子的教育经验,却无人配合。

其次,教育目的的不一致性也要求教师同家长要进行合理沟通与交流。许多家长教育的功利性太强而不顾及孩子的现状,从而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紧张;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育,对孩子的教育要求面向实际,面向未来。这样家长与教师之间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分歧,这种分歧呼唤他们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最后,教师与家长教育地位的不平等性也要求教师与家长进行合理的交流与沟通。地区教育不均衡是造成教师与家长教育地位不平等的重要原因,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沟通与交流。

二、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

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性的,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所以教师与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上就存在分歧,在工作实践中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

周一上午第一节是我的课,课刚进行了一半,我一抬头,发现张松(化名)低着头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我不动声色地走到他的身边,果然正在玩手机。上周也是我的课上,刚收走了他的手机,周五的时候给他的家长打过电话进行过沟通,然后将手机交还给他。我想通过这次教训,他应该有所收敛,没想才两天,手机又出现在他手上。顿时我的心头有一股无名的怒火,无奈、焦虑、烦恼、急躁一起占据了我的内心,一瞬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但我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怒火,没有让这次不愉快的事件影响我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下,我没收了他的手机,继续坚持把课上完。

课后,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通知了张松的家长。

上午离放学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他的母亲急匆匆地赶了过来。我把她让进了办公室,还没坐定,她就急着问我:“是不是孩子又玩手机了?”看来孩子已经告诉了她,她心里早有准备。“哪儿啊!”看看她一脸的无奈,我把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上午上课的时候,有一个知识点孩子与我的观点不太一致,他就用手机上网查了一下。这次我叫你来是想告诉你,孩子在学习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可能与平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张松母亲听完后高兴地说:“真的吗?孩子知道学习了吗?”虽然有些不太相信,可从她兴奋的眼神看得出,她内心充满自豪。我趁热打铁,接着说:“孩子的确有了进步,但学习习惯上还是有一些问题,凡是要求他做的事情,都得先说一些好话,有点顺毛驴。”家长一听这话,马上接话说:“这都怪我,平时对孩子有些溺爱,要求不是很严。”见到家长自己将问题说出,我心中稍微松了口气。“这次孩子上课使用手机,本意是好的,但是这种方式与学校的管理要求相违背。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制止,孩子在学习上刚刚树立起的信心就会消失,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孩子带手机来学校,用在学习上的机会不多,经常是在一种脱离监管的状态下,手机的作用会适得其反。”“老师你说得很对,这次孩子带手机来学校也是我监管不严,是我的责任。一会儿我就将手机带走,再也不让他带到学校来了。”看着孩子家长一脸的真诚,我也由衷地高兴。

在随后的日子,张松再也没有将手机带入学校,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一切跟老师用智慧与家长积极真诚的沟通分不开;与沟通后他的家长积极配合与及时监管分不开;与老师的及时鼓励与引导分不开;与沟通后孩子的努力分不开。

那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要以礼待人。与家长沟通,最重要的是对对方的尊重。礼节要周到热情;即使是面对家长的指责,也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这样才能体现老师的宽容与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与认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从而在孩子教育上达成共识。

其次要以理服人。孩子需要教育,这是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的问题,家长的角色本身多多少少会造成对孩子的一些偏袒,家长们往往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这种偏袒的认可。所以教师在处理问题或是在给家长的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批评有理,表扬有据;建议要中肯,意见要明确;不能让家长感觉老师也在有意袒护孩子,一定要树立老师公正严明、大公无私的形象。

最后要以情动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多站在家长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会赢得家长和孩子的尊重。只有在情感上形成共鸣,才能在认识上达成共识。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不能通情达理的人,只有不会“煽情”的人。

第3篇

【关键词】农村科技教育;双重社会价值;农业技术;农民科技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并逐渐开始走向国际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看到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9亿都是农民,他们是农业产业建设的生力军,但是在农村农业发展方面,农业技术的落后和农民科技素养的低下是阻碍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要想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必须要对农村科技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从整体上和根本上提高农业发展资源,这是“科教兴农战略”真正的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

1.农村科技教育提出的意义

农业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与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关系,是人民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只有将农业发展起来,国家的经济才能够获得快速、稳定的发展。农业要想获得迅速的发展就要从生产技术、生产组织方式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来进行,其中农民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生力军,对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大多数农业劳动者都是凭借老一辈或者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来进行农业活动的,这种农业生产具有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含量不高以及经济效益低的特点,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再加上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农业产品受到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出现结构性过剩的现象,并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劳务收入的增长减慢,这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要想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农产品的优质、高产、生态、安全,除了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之外,还必须要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高素质劳动者,由此我们提出科教兴农的战略。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教育培训,使农业劳动者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管理中,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农村科技教育的目的在于加速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转移,从小的方面来看,农村科技教育更加强调的是社会价值,这主要表现在其教育在传递农业技术和提升农民科技素养上的重要意义,农村科技教育通过科技的作用改变农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并激发农民的潜在发展能力和素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有的农村科技教育资源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对农业科技教育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限制作用。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是,农村科技教育资源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整合,教育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及信息资源比较匮乏。农村科技教育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以及农业科技推广教育。由此可见,农村科技教育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素质教育,它需要各个地区的科技、农业、教育等多个部门站在同一的战线上,为教育提供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一些农村的农业科技部门和教育部门各自为政,在规划上不能达成共识,也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2]。再加上农村教育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在硬件设施方面比较落后,教育中不能通过较快、便捷的途径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源,很多教师因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且工资低、福利少,而不愿意到农村来进行授课,这就导致农村科技教育在师资力量上有所不足。

二是,农村科技教育的受教育主体农民不能充分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都开始向城镇转移,而剩下的劳动力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人,他们具有科技文化素质低的一般特点,在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科技知识宣传中只会被动接受,而无法成为其有效的受体,不能发挥主体作用。再加上,农民的居住比较分散,平时也大多都忙于农事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一般教育方式的科技教育很难带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影响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因素。

3.彰显农村科技教育双重社会价值的有效措施

要想使农村科技教育在传递农业生产技术和提高农民科技素养方面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一方面,农村科技教育应对自身的内容进行拓展,创新农业科技教育的形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农业逐渐加速产业化进程,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依赖性也随之增强,单纯的针对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进行教育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农业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3]。根据现阶段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科技教育除了进行常规农业技术知识的普及推广还有技术改造培训之外,还应该包括新兴种植、养殖技术的推广,并且要增加生物以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知识的教育。另外,现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也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农业科技教育还应该对产前的各种农产品的新品种、新农资以及新农机等优良品种和苗种的选育,以及产后的加工、存储、营销等方面的过程和技术等进行教育。

另一方面,农村科技教育应在实用农业科技的推广上加强力度,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应用率,只有使农民在实践中深刻的体会到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才能真正的提高对农业科技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农业科技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农民的教育必须要在实践中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由此我们提出,在各地农业部、教育部以及农技站等所属的农业科技教育单位的领导下,并利用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所提供的技术,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农业技术传播和推广队伍,对农民实施科技教育。队伍可选择几个农村科技教育中比较关键的重大课题作为起点,通过构建面向广大农业劳动者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大课堂对各项实用技术进行应用和推广,使农民对新农业技术进行掌握和运用,并逐渐培养其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4.总结语

农村科技教育在发展中不断寻求更加贴近农民实际的教育方式。教育是农业科技教育的核心,农民是教育的主体,通过加强农村科技教育对自身内容的丰富以及对新技术的实践和推广,整合农村科技素质教育的可利用资源,对农民实施科技教育,转变农民的生产观念,这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传递以及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实现农村科技教育的双重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新辉. 农村科技教育的社会价值重建[J]. 广西社会科学. 2011(05):73-74

[2]谭代全. 开县农村科技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10(04):105-106

第4篇

关键词:学生教育;教师教育;家庭引导;社会影响

一个孩子的教育不单单只与老师有关,一个孩子教育的成功

与否和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相关。那么该如何处理三者关系呢?

一、作为教师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学生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其言论行为,为人处世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教师该怎么做呢?随着社会的开放,学生教育难度加大,教师待遇有着严重的不平衡,在现在的条件下很多教师的待遇其实很低,很难满足现在的经济环境,很多老师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那么如何处理呢?那就是守住教师这份责任,保持淡定的心态。首先教师要尽力、尽职、尽责。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他尽到责任的人”;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师责任的有限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无限的。不要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来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因为我们知道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整体工程,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多方因素。学校教育仅仅是一部分,最多占三分之一,所以教育不是万能的。再次我们要有合理的职业期待,不要追求完美。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爱的教育。

二、作为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起点和基础,每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最高学府。古语有云“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

塑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由此可见家庭在塑造儿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岗位都存在资格准入制度,如医生的执业医师证;教师的教师证,司机的驾驶证等,而关于怎样教育孩子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无证上岗”,因而很多家长感到力不从心,孩子难教就是理所当然。据2005年北京“学大个性化教育发展中心”对北京部分初高中家长做了一个题为《中学生学习与家庭教育环境研究课题》的调查。结果发现58%的家长对孩子是说教式,11.9%是命令式和打骂式,只有18.5%是朋友式,北京的教育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家庭教育同样也有着不少的误区。

家庭教育的误区:

1.攀比成风。家长常在孩子耳边说:“你怎么才考××分,你看××考了××分,指责孩子没这个人好,没那个人好。结果孩子失去信心。

2.不准失败。许多家长要求孩子只能成功不准失败,失败了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给孩子增加了许多心理压力。

3.强行塑造。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家长望子成龙采取了很多激烈的手段。比如,前期新闻中爸爸因为儿子不做作业而失手将孩子打死,如果父母以专制的手段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自己孩子身上,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4.过分溺爱。现在很多报道说25岁的博士生、研究生都还没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明白了以上误区,我们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心灵舒展,健康成长。

三、做孩子心目中的好家长,积极走进孩子的心灵

1.平等对待,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权利以及个性。

2.积极期待,信任孩子。不管孩子犯了多么大的错误,家长都应该无条件地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一位“有缺点的好孩子”。在这种道德自信下孩子才有可能自觉地改正错误。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信任孩子的品德。

3.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学习用孩子的眼睛,从孩子的角度去推断、去观测世界,理解孩子的思想,接纳孩子的失败。

四、环境

第5篇

开展培训,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发展

学生本人参与到自我评价中,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发展状况等定期进行反思,这种转变将有利于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生指导中心在高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全面介绍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高中生活伊始就树立“我是学习主体”、“发展是我自己的事情”的意识,时时关注自身发展,事事对自己负责。同时,在高中三个年级都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利用每周一节固定课时,向学生宣讲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发展,挖掘潜能,确立面向未来的生涯发展目标,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科学决策,在行动中增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调整理念,让他人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我们通过年级教师会、班主任会、家长会和班会等形式,向参与学生评价工作的多元评价主体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念的宣讲和评价方法的培训。

学校借助年级家长会,向家长宣讲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义,评价结果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等,与家长达成共识。学校还要求家长在全面了解孩子发展状况的前提下,每学期给孩子撰写一次家长寄语。

同伴互评主要侧重于“思想道德”和“合作与交流”。从班级建立伊始,就要确定以自然组为单位的互评小组和组员分工。自然小组成员便于班级管理和评价的实施,评价主体与被评价者接触比较频繁,联系比较密切。由小组成员参与这两方面的评价将有助于补充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平等意识,发挥民主监督的力量。

成长记录,真实全面地呈现发展轨迹

我校设计的“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对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的有益补充。成长记录袋是把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性的、有代表性的信息及时记入其中,是多主体评价和共同构建评价结果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成长记录袋中主要包括《北京市学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评价手册》和反映个性、特长发展的各种实物证明材料两部分内容。

第6篇

一、国家、市场与社会的界定

在对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即广义的社会)进行研究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结构分析模式,最为常见的是二元分析模式和三元分析模式。二元分析模式的典型是“国家一市民社会”构架,洛克、黑格尔、马克思等人曾以此作为理论分析的框架之一“。在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一经济一国家“的构设,开创了三元分析模式。此后,柯亨、阿拉托提出了”市民社会一经济一国家“的模式,莱斯特·W·萨拉蒙提出了”政府部门一营利部门一非营利部门“的分析框架。我国学者康晓光在系统分析上述理论后,又具体阐述了”政治领域一经济领域一社会领域“的范型。

除萨拉蒙模式外,上述各类三元理论的架构,主要是概念的差异,其内涵基本相同。其中,“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社会领域”相对应,“经济”与“经济领域”、“国家”与“政治领域”也分别是一致的。萨拉蒙范型的三个领域与其他理论的三个领域也具有对应关系,只是前者讨论的主要是家庭以外的组织领域,后者还包括家庭和个人。

三元模式划分的基础主要是活动主体、主要产出、资源来源、组织目标。政治领域,又称国家领域,政治领域的活动主体为政府组织、政治团体及从事政治活动的个人;它提供垄断性公共物品;资源主要来自财政收入,其次为捐赠;组织目标为实现公共利益。经济领域,又称市场领域,经济领域的活动主体为营利组织及进行经营活动的家庭和个人;它主要提供私人物品;资源主要依靠经营收入;组织目标是实现个人利益。社会领域,又称市民社会,社会领域的活动主体主要是非营利组织、家庭及个人;它主要提供非垄断性公共物品;资源主要来自于捐赠、政府资助和收费;组织目标为集体利益。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家(政治领域)、市场(经济领域)和社会(市民社会领域)分别以不同的机制发挥着作用。国家以强制性作为其行为的依据,市场通过竞争提高效率,社会依靠合作与互助发挥它的功能。不同的国家,其社会保障制度依托的机制又有所侧重。

二、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家、市场、社会作用之比较

从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角度看,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颇具特色,并且被不少国家仿效。比较分析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家、市场、社会之作用,对于中国等社会保障后进国家构建、完善其制度有重要借鉴作用。

(一)社会保障的模式

商业保险依市场规则运转,国家可强制雇员、雇主参与,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社会保障的目的。社会保险有三种常见模式,即现收现付社会统筹式、个人账户基金式、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部分积累式。三种模式都由国家强制实施,都体现国家责任。除此之外,第一种模式主要突出了大家共同分担风险的社会机制,第二种模式则运用了市场机制,第三种模式结合了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普遍待遇和国家救助完全由政府承担费用,前者对所有人给予相同的待遇,后者对收入低于一定水平者提供帮助,二者皆体现国家责任。

英国在基本制度各项目的社会保障模式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工伤、失业方面采用的是社会保险方式,在老年、残疾、死亡方面兼采社会保险和国家救助方式,在医疗领域则是普遍待遇。这些差别反映了英国在社会保障各领域价值趋向的不同。在医疗和养老这两个主要项目上采用普遍福利和国家救助模式,体现了其注重发挥国家作用的倾向;在工伤、失业方面主要采用社会保险方式,在老年、残疾、死亡方面兼采社会保险,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除了依赖国家外,还愿意发挥社会的作用。

就补充制度而言,无论是养老保障领域的职业年金和私人年金,还是医疗领域的收费制、国家干预的商业保险,主要按市场方式运作。所以,其规模的大小反映的是市场作用的强弱。1997年,英国的职业年金和私人年金之和占养老金总支出的 33%。1989年,英国的医疗保障开支中,通过市场实现的部分占总开支的13%。因此,在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方面,英国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

从主导制度和补充制度看,英国仍最重视国家功能的发挥,同时也不忽视社会责任,但市场的力量很弱。

(二)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个人和雇主缴费、一般税收、投资收益、捐赠。个人和雇主缴费、捐赠是社会力量的体现,一般税收是国家功能的显示,而投资收益既包括基金的市场所得也包括按市场价格取得的服务收入,因而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在资金来源方面,国家、市场、社会的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993年,英国的国民保险、社会救助、国民卫生服务、社会服务的总支出为774亿英镑,四个项目分别占33.9%、28.5%、32.5%、5.1%。其中,社会救助的资金几乎全部来自财政,国民卫生服务和社会服务的费用有88%来自政府资金。国民保险资金中有86.2%来自雇主和雇员的缴费,11.5%为财政补贴。如果按上述标准计算,1993年,英国的社会保障资金中有65.5%来自政府财政,30%采自雇主和雇员交费,4.5%来自投资收益。

由此可见,英国在保障资金的筹措方面,个人和企业承担了较小责任,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由于英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基本上是现收现付,没有形成大量的可以长期投向市场的资金,因而难以通过市场来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的大规模增值。所以,英国通过市场筹得的社会保障资金很少。

(三)社会保障的经办机制

英国的社会保障以国家经办为主。就国民保险和社会救助而言,社会保障部不仅是其管理机构,而且是直接办理组织。从个人保障账号的管理、待遇资格的审查,到资金的发放,都是社会保障部负责,社会保障部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执行者、监督者。在国民卫生服务方面,政府用税收提供的财政资金办医院、雇佣医务人员,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向私人开业的医师购买医疗服务,向制药公司购买药品,给全体公民提供近于免费的医疗服务和药品。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出现了弱化国家功能、强化社会功能和市场功能的倾向。在社会服务领域,除了政府外,非营利机构和私人提供的服务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府也愿意向非政府办的机构按照市场和“准市场”规则购买社会服务,然后提供给居民,或者由接受服务者向服务提供者交纳部分或全部费用。同样,在医疗服务领域也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是,在整个社会保障领域,这种新的制度安排仍不明显。

(四)社会保障中第三部门的作用

在英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运转依赖国家、市场、社会,社会领域里的主体包括非营利组织 (总称为第三部门)、家庭和个人,其中,非营利组织在许多国家社会保障领域里的快速增长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与德国、美国相比;英国在社会保障领域里的非营利组织仍然不够发达。

1995年,英国、德国、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6.2%、4.9%、7.8%。非营利组织中服务于健康和社会服务领域的雇员,英国分别为4.2%和12.7%,德国分别为31%和39%,美国分别达46.3%和13.5%。就相对规模来看,三国的非营利组织规模虽然相差不大,但活动于社会保障领域里的非营利组织的人数却相当悬殊,美国是59.8%,德国达70%,都超过了一半;英国仅为16.9%.

在美国,超过一半的医院是私立非营利机构,规模都相当大;2/3的社会服务机构是私立非营利组织。1990年,德国90%的助残服务、70%的家庭服务、60%的养老服务、40%的医院病床由非营利机构提供。在英国,国民保险、国民卫生服务、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机构举办,非营利机构的活动余地很小。

与美国、德国相比,英国的非营利部门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地位不突出,差别主要在于卫生保健领域。德国实行的是医疗保险,美国的医疗保险仅仅覆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残疾人、永久性肾功能衰退者,这些都为非营利组织留下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英国于二战后确立了政府主导的全国卫生服务体系,由于英国为其公民提供了几乎是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因而非营利组织难以发挥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为弥补市场对人们生活保障之不足而建立的制度,制度的维护者主要是政府。但是,国家不应在这一领域支配一切。英国的社会保障以国家为主导,但社会和市场也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三、优劣分析

强调国家责任的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优劣并存。其制度优势十分明显。

第7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长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是社会和谐共同发展的价值规范,也是个人发展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对高中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其理论和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笔者试通过分析现阶段在高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困境,找到研究性学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所在,从而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长点。

一、在高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分析

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文化环境的多元性,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凝练性、抽象性等多方面因素对现阶段进行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挑战。很多时候,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是走“形”,而没有走“心”。

1.尚未成熟的认知对价值观教育造成困难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之所以如此认定,是因为16至18岁的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的身体、智力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一方面,高中生对世界的人与事心怀好奇,独立意识增强,思维日渐成熟,批判质疑意识增强,但仍然对直观、具体的事物比较敏感,而对抽象的理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不足,情绪和思维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思维和行动表现不能始终如一。

2.丰富多元的文化对价值取向造成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化推进,文化领域泥沙俱下。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良莠不齐的文化冲击着国内的主流价值观,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有研究表明,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中学生的个人取向明显,他们普遍将“自我的完善、个人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视为最重要。

3.抽象内隐的价值观难以评估量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尽管国家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具体的内容规定,但这些内容仍然难以评估和量化,这给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二、研究性学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1.开放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丰富情境

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综合开放的。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源于自然现象、社会热点、学科知识、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丰富的课题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载体。立足研究性学习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化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是开放的。其研究视角、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成果等可以各不相同,形式的开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多元的学习过程。

2.探究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认知体系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发现问题,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性学习区别于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它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调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过程。立足研究性学习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把已知现实与核心价值观的理想蓝图相链接,从而把未知纳入已知的认知体系,把新知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进而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3.实践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寻求情感认同

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通过实践积累直接经验,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的间接经验去解决现实问题。立足研究性学习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学生的直接实践获取直接认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找到情感的共鸣和认同。同时,实践还是检验学生已有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三、利用研究性学习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1.整合Y源,丰富教育素材

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是研究性学习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课内课外凡可供学生学习研究的人力、信息、物质等资源都可视为研究性学习的教育资源。挖掘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抓手。

一方面,挖掘学科知识与价值观相契合的研究点。课堂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德育学科,其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本学科有很多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充分挖掘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中具有探究价值又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部分。例如,在上《生活与哲学》模块“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时,结合学生自身参与学校的台风后的恢复家园活动,亲眼所见社会各界的抗台救灾行动,探讨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途径。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校外资源。独具特色的校本资源和地方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化、形象化的抓手。

2.实践体验,活泼教育形式

“行是知之始。”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用,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同步实现价值观的内化和外化。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分组辩论等形式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在校园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网络上,利用校园网开展集教育性、学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在社会中,借助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开展实践。例如:

在《红砖古厝》课题研究的中期,学生亲身走访了海沧新村的红砖古厝,并且采访了古厝中的原住民、租住者,采访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当地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他们对红砖古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获得了更多一手资料:收集了大量红砖古厝的照片,收获了前一阶段没有了解到的更多古厝的辉煌历史和感人故事,也了解到目前红砖古厝面临的危险境地。

走访过程中,学生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都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他们深刻感受到保护红砖古厝的紧迫感。实地调查、访谈等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沟通能力,更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现实,使自己的价值认识与现实结合起来,有利于使价值观内化于心。

在研究性学习的结题阶段,学生通过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材料,为红砖古厝的保护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政府从财政拨款修缮破旧房屋;承包给企业进行保护和综合开发,对部分民居进行商业开发,改做闽南特色餐馆、旅店;对典型的古厝进行挂牌保护,并介绍其价值;对古厝的木雕、石雕进行修复;开发旅游线路等等。他们还将收集到的资料做成了宣传小册,自发组织了宣传活动。这些行动表明,学生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丰富了关于红砖古厝的知识,增加了家乡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自身对保护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真正将所见所闻升华为爱乡爱国的价值观。

3.开放评价,注重教育过程

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价应该更注重形成性评价,这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不谋而合。研究性学习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老师、学生,甚至与活动有关的企业、社区等都是评价主体;学生参与活动的认识和态度,学生在研究中获得的收获体验,研究成果的呈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等都是评价的内容;他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都是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内容、方式的多元灵活,使得评价角度多面,评价纬度全面,评价结果准确。因此,采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能够完善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切实促进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小利.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的价值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8):45-46.

[2]刘峥,刘新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J].求索,2011(9):122-123,135.

[3]王睿.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94-195.

[4]王永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3(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