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06 16:21:36

序论:在您撰写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国有资产基础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非经营性高校国有资产会计基础作用

高校国有资产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其属于非经营性资产,是指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诸多形式进行投资或者接受的利益。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是对高校一切经济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大,高校规模也随之愈来愈大,也就决定了高校国有资产出现诸多新情况,本文就高校国有资产当前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会计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提供可参考依据。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现存问题

诸多实践经验表明,会计工作在高校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制定任何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其中的基础作用也更加凸显出来,但在实际的高校资产管理中,会计的作用还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也亟待我们深入探究。

(一)缺乏总括会计信息

高校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主要是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涉及到资产的形成、组织及使用等诸多环节,而在整个管理环节中,财政只有充分掌握国有资产的增量与存量的情况,才能依据当前实际进行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而这些基础性的资产数据,则都是有会计系统来完成的。但是,就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实际来看,预算会计制度的制定还是主要为财务收支核算提供服务,而忽视了对资产负债管理及运营绩效等内容方面的核算,财政总预算无法实现对资产存量的会计核算。也就是说,一旦存量资产的财政资金被拨出使用后,就不会将其计入在财政总会计的核算范围,这样的后果就是直接使财政部门无法实现对高校国有资产所有存量及其变动的掌握,造成在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及监督方面难以开展有效工作,而财政会计的监管职能自然也无法在此活动中实现。

(二)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校的拨款量也愈来愈大,这也就决定了高校国有资产数额巨大。在当前预算会计制度下,高校资产的使用通常是一次性计入到经费或者是事业支出中,这样就使其资产的账面价值被严重高估,而通过账面所显示出的原始价值也无法将其实际价值体现出来,除了对当时资金活动的发生体现外,无法说明其它任何问题,导致其经济意义也就是资源价值的变化情况不能得到准确、全面的反映。另外,高校在资产使用的过程中不记提折旧,无法将资金使用的效果与经济性体现出来。甚至有的高校在长期资产管理过程中还未完善资产核算制度,不能实现对国有资产真实、全面的检验,不能及时针对资产的使用发生入账,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造成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困难。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会计基础作用的发挥

(一)完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由于高校国有资产的规模相当庞大,对会计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也就成为了必然。它一方面会将高校国有资产的增值及结余情况反映出来,使其得到财政的有效监督,确保资产的运行、使用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与制约,实现在高校教育活动中的合理使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另外,该系统的构建也可以综合国有资产使用的诸多情况,为高校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对其使用结果予以有效分析,找出其中潜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二)更新会计核算方法

?随着国家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财政资金的收支活动也已经通过财政总预算会计得到如实反映,高校会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重点也应该着重放在对于支出的控制及管理上,做好资产的明细核算工作。不仅要实现对资产活动增减变化的明确记录,将资产的动态变化反应出来,而且还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实现对存量资产的折旧与摊销,将存量资产的新旧情况全面反映出来。实现对高校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为高校预算提供准确数据,确保高校做出的预算编制更加符合实际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切实落实财务管理工作,减少资产的流失。

(三)完善财务总会计的核算范围

高校的财政部门是实现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部门,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不仅应该实现对增购资产问题的解决,更要注重对资产的维护、使用。因此,财政部门必须要实现对高校国有资产的形成、组织、使用等方面信息的把握,发挥财政总预算会计在其中的有效作用,对于何时使用的资金、使用资金的目的、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记录,为高校资产核算工作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在高校会计改革的准备阶段中,财政总会计可以将资金收支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明确区分,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资产折旧与摊销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高校国有资产的持续管理,而且有利于为高校管理者的资产决策提供可参考依据。

三、结束语

想要做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清楚认识到会计在其中发挥的基础作用,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完善管理手段、健全管理制度,通过发挥会计的基础作用,解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使用、组织及管理等诸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国有资产发挥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第2篇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

一、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完成,科研单位在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创新和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日益凸显。科研事业单位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才能保证科技创新事业成为有本之木、有果之花。诚然,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规框架内,科研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来增加自身收入并依法提高分配比例,但事实上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其收入能力和水平存在着很强的波动性。那么,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哪里呢?正如前述,将现有功能完备的固定资产对外进行出租出借,可以有效补充人才培养经费甚至弥补单位自有资金不足缺口,这对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尤显重要。加强资产出租出借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升国有资产效益,是科研单位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

二、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行政管理部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业务,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明确出租出借资产管理要求。但事实上,科研事业单位在具体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还是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其中也涉及到有关房屋、土地、设备等出租出借方面的管理规定,但部分单位未制定本单位详细实施细则,只是参考上级单位相关政策,导致有些规定内容不适合单位自身情况,存在程序不明晰、批备不规范、监管存漏洞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严密性、规范性、全面性、灵活性的欠缺。

(二)管理程序不严格

出于局部利益考虑,科研事业单位对外开展固定资产出租出借业务时,会有意无意地出现以下管理程序上的问题:(1)不严格履行报批、报备手续,擅自对外出租出借国有资产;(2)不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而是由主要领导一人拍板定调执行;(3)不经有资质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或采取评审程序确定出租底价,导致资产收益流失风险增高;(4)未履行公开招租程序,缺乏出租出借合理性、合规性的有效证明;(5)未履行有效监督程序,对于承租方擅自转租局部面积和行为制止不及时,导致出现法律纠纷。

(三)合同签订不规范

合同文本式样繁多,不能做到统一规范。部分单位合同有的是自拟的,有的是借用商用合同,甚至还有的是用网上随意下载未经修改的范式合同。虽然这些文本合同对于主要条款都有明确,但缺少与单位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细节条款,给合同执行带来诸多潜在风险。有的单位为了取得长期效益,合同签订日期超过规定上限5年。有的单位签订中长期合同,未充分考虑市场变化、经济发展、地方政策等因素,为工作方便签订的合同租金每年相同,这样容易存在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益流失风险,可能为单位带来一定经济损失。

(四)监督管理不到位

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甚至根本未建立,监督部门不明确,监管不过是一个空架子;有的虽然建立了严格的内控和监管机制,但监管人员不认真履职,出租出借资产备查簿及资产台账等基础信息资料收集不及时、档案不完备;有的单位甚至完全忽视多部门间联动监督管理,资产出租出借只授权一个部门办理,致使岗位制衡相互监督职责失范。

(五)收入管理不合规

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益账务处理比较随意,财务核算不够规范。有的不纳入单位预决算,未统一核算管理;有的将租金收入直接作为单位“小金库”或挂入往来账目;有的故意隐瞒、截留、坐支或挪用出租出借收入,导致租金收入收缴不及时等违规现象发生。

三、加强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细化制度,规范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规章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制定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具体实施细则,从而对工作流程进一步细化,真正实现有章可循。明确部门职责、审批程序、合同签订、日常管理、收入管理、监督检查等综合职能,防范风险,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二)规范手续,严格程序

单位对外出租出借资产,严格按程序办理报批手续。1.可行性研究。在明确对外出租出借资产对象、提交具体申报材料前这段时间内,科研事业单位内设相关管理部门应协同组织调查或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拟出租出借资产底价进行评估,完成《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为出租出借资产决策提供客观依据。2.公开招租。对拟出租出借资产通过专业网站或报纸等公开媒介出租出借公告,公告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综合分析出租出借资产成交的可能性。3.内部申报。相关部门向领导班子提交内部书面申请,并对提交的《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可行性研究报告》、资产出租出借成交概率分析等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4.内部审核。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对提交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合规性、出租价格合理性等进行审核,并报请本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5.集体研究。经本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意向承租方,并对出租出借事项中的各项条款形成会议纪要。6.内部公示。经单位领导班子(必要时须党委批准)集体决策同意对外出租出借并明确具体承租方后,应向单位职工公开拟出租出借资产相关信息,包括资产地点、公允价值、会议纪要、拟承租方情况、出租期限、成交价格等,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之后方可进入文件批复和合同签订环节。7.正式批复。在单位内部公示无异议后,以单位名义出具正式批复文件,并将相关材料报上级主管单位备案,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上填报。单项或批量价值(账面价值)800万元以上的,6个月以内(含6个月)报农业农村部审批;6个月以上经农业农村部审批后报财政部审批。8.合同签订。按审批权限获得正式批复后,单位与承租方在规定时间内签订规范合同,出租期限一般最长不超过5年。9.年度公示。单位在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资产出租出借情况和租金收入向全体职工公示,期限不少于10个工作日。

(三)规范合同,确保权益

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统一规范出租出借合同文本,不得擅自对外签订未经本单位领导班子同意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合同。签订合同前应对承租方资质、信用、经营范围、经营情况等进行调查核实,确保不影响租金收缴和合同履行。要特别注意对合同内容主体及重要内容条款的合规性、准确性进行确认。具体包括:租赁期最长不超过5年、原则上承租方不许对外转租、结算方式、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水电暖气费用等承担与支付、双方安全责任、争议解决途径等。

(四)加强监督,明确责任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协调统一、环环相扣的资产出租出借监督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邀请单位纪检监察部门、财务部门人员参与其中,明确资产评估和组织招租程序,把责任落实到人,将监督贯穿于资产出租出借全过程。坚决制止和纠正国有资产使用、出租出借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建立责任倒查与追究机制,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五)强化管理,防控风险

单位资产经营管理部门要与各部门密切配合,按时实现租金收入如期到账。其中,资产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催缴,财务部门负责监督提醒,以做到应收尽收,防控和化解非系统风险。租金收入应纳入单位预算和决算管理。对于因单位管理不规范或因个人失职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不但要追究单位或当事人责任,而且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通报或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结语

科研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工作,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和监管责任,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确保有效盘活资产,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发挥资产使用效应的双重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长宏,李树本,赵晗月,朱再明.高校国有资产出租出借问题及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1):1-3.

[2]农业农村部行政事业单位房屋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农办财[2018]81号).

第3篇

一、县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监管对象特殊,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人员少,管理难度大。

二是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资产管理不到位。存在“重收入、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缺乏一套规范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

三是单位基础工作不规范,制度执行不严格。由于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互脱节和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导致国有资产产权不明、职责不清、账实不符和形成账外资产的现象产生。

四是单位资产处置不规范,资产监管力度小,不按规定报经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擅自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五是纪检部门、审计部门在日常监督、审计过程中侧重于财务审计,对资产购置、处置环节关注较少,容易导致一些部门和单位钻空。

六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相脱节。目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还停留在账簿与报表的管理上,不能动态地反映国有资产的变化情况。资产管理尚未建立信息化系统,落后的管理方式造成管理的漏洞与安全风险。

七是希望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化管理经验有待提高,缺乏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很多非富的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现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创造出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县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措施

一是明确改革思路,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由财政部门管理的国有资产“1+3”管理体制,即“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财政部门管理、单位占有使用”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二是完善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体制,探索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制定资产配置标准,以现有资产状况与配置标准作为预算安排的依据,逐步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相结合的工作流程。

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的基础性工作。具体表现在: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妥善保管产权登记表,并建立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档案和电子数据,了解和掌握国有资产存量增减变动情况;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集中、统一、规范、科学的管理。管理模式应是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财政、执收单位资源共享,使财政掌握资产资源,完善信息系统。使预算、采购、支付和资产管理能有效的衔接;加强国有资产资产清查工作,定期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明晰产权,真实反映资产、财务状况及单位基本情况,为制定科学的资产定额标准提供真实的依据。对调整工作岗位或调离本单位的人员,要对其管理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离任核查,按规定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国有资产处置工作,尤其是乡镇的国有资产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处置机制,修改完善资产处置办法,明确资产处置范围和权限,建立严格的资产处置程序,抓好处置收入管理,严格按非税收入进行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建立节约高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制度,建立健全预算单位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内部管理制度和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规范国有资产使用行为;完善国有资产调剂制度、办法及程序,对一些长期闲置不用和超标准占用的资产及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部门按规定的标准进行调剂。

四是加强闲置或“非转经”的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对各单位资产集中信息化管理基础上,将各单位闲置或“非转经”的国有资产集中管理,产权全部变更至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名下,并经县政府授权由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履行所有者职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各单位的闲置或经营性国有资产委托给县希望投资公司统一管理和经营,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进行运作,对统管资产(包括我县可开发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可以进行市场化“资本运营”,采取资产抵押、招商引资、出租、投资参股(基础设施投资、地方优惠政策等形式入股)、担保贷款等方式,使长期闲置、沉淀的资产在金融市场上融资,变“死资产”为“活资金”,不断盘活存量资产,使闲置及“非转经”资产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筹集必要的资金。

五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管理,逐步实行公务用车管理改革,使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分开,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走企业化、市场化运作路子,通过收入竞争机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使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不再由本单位自行管理,逐步与市场接轨,实行有偿服务,自负盈亏,减轻财政负担。

第4篇

关键词 行政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相关概念

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指法律上承认且国家所有的,行政单位占有使用并可以采用货币计算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国有资产是确保行政单位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为人民服务并确保行政单位顺利开发工作的基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是资金数量数额大、比重大。针对此得出,行政单位能否充分利用国有资产将直接关系和影响到行政单位的管理和运行。

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缺乏行政监督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中,上至领导下至普通职员都缺乏约束机制。国有资产与私有资产相比,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不少人错误地认为,行政单位的资产时无偿取得的,不需要进行节省。因此,行政单位中经常出现购置重复、管理混乱的现象。出现重复和混乱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监督。此外,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行政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比较混乱,职责划分不明确,容易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此外,出现一些资产列入经营活动的范围内,在失利之后容易造成资产的流失。

(二)国有资产的购置缺乏规划

行政单位管理机制比较落后,多数的决策都是由单位领导独自决定的。在具体的购置时,缺乏规划和预算容易导致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大量堆积。资产的使用效率一般较低,容易造成资产浪费。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折扣,所以行政单位中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上缺乏效率且缺乏准确的经济效益分析。甚至有些事业单位在购置国有资产的过程中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考虑,片面追求资产的高技术和高功能,导致资产购买后无人使用或者无人会用。因行政单位中国有资产的处理环节模糊,存在多数人为因素的干涉,所以在没有按照严格程序和环节的处置下,资产容易流失。

(三)国有资产管理执行力度不足

当今,国有资产的管理基础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在固定的配置中,需要一定的购置和审批制度。因不少人错误认为国有资产不需要节省,所以经常会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另外,在固定资产的购验环节中,缺乏严格的验收、交接、记录及手续。此外,国有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因单位缺乏相关规定,所以在出现问题时也难以将问题的对策落实到实处。针对此,车辆、机械等资产的相关寿命缩短,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时,因缺乏严格按照资产的处置方法执行,在缺乏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对资产处置,导致固定资产出售给他人,使得国有资产遭受损失。

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的传统观念

因领导政绩考核与国有资产的管理挂钩,所以领导需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的重视。此外,需要区分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应职责,按照权责发生的关系进行追究。针对此,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首先需求对传统观念进行改变,这是事实管理制度的前提,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是因为管理意识的淡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差,就需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对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观念进行转变。

(二)行政单位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和招标制度

因行政单位资产开支较大,应建立采购预算制度,按照资产购置需求,在单位内部进行调剂。行政单位中,核对购买,在采购之前做好市场调研。如果遇到大型物资额必须进行公开投标,招标到定标的过程中,应有不同部门的队员进行组队,避免违规操作。行政单位做好采购预算不仅仅是单一的采购预算,需要从单位配置的使用情况进行长期规范,结合相关实际情况作出局部的调整。

(三)规范资产的执行力度

行政单位中,国有资产的购置过程中完善审批的程序,避免行政单位购置无用资产。针对此,规范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执行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行政单位改革已经开始实行逐层制约的预算管理制度,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预算,再由单位财政部门进行审核,当审核被批准后,避免单位任何部门采用任何形式和理由对费用进行追加。总的来说,国有资产管理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对控制、预防违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在国有资产的执行力度上,规范资产的处置,在处置的同时进行申报,办理报批手续之后再进行处置,严禁将固定资产私自出售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四、结语

行政单位中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严重制约了单位发展,还造成国家财产浪费,所以说,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上文已经简要分析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够使得国有资产得到恰到好处的利用。

(作者单位为盐城市明达中学)

参考文献

[1] 王燕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J].北京社会科学,2009(2).

[2] 李红莉,王清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山西财税,2009(1).

[3] 谭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第5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资产管理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1、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不相符

在传统管理体制之下,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存在着不记折旧、不评估、不核算、存量不清、产权混乱、账实不符的现象。有的单位疏于管理,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有的利用国有资产办企业、开公司,账外设账;有的单位利用占用的土地违规违法投资开发建设;有的单位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等等。如许多单位资产原始资料不全,房地产有房产证无土地证,或有土地证无房产证,甚至两证全无,“自留地”和“小金库”的资产更不能明确。近几年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改建,部分单位办公用房拆除,开发商将房屋建成使用后一直因未给原单位办理房屋产权证明,使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一夜之间变为乌有,账面未能正确核算。政府转让或出让一部分固定资产涉及部门单位没有及时进行核销处理,造成账实不符。

2、“非转经”管理不善

利益的驱动使单位加速行政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步伐,不仅增强了单位对国有资产尽可能多的占有欲望,而且由于分散管理运作“非转经”资产,加上体制方面的原因,在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工资收入不高、待遇偏低的情况下,存在大量的问题:一是“非转经”后所有权虚位问题更加突出,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容易造成流失。wWW.133229.COM二是“非转经”的资产在运营过程中补偿严重不足。作为经营性资产,其价值补偿是在营运中不提或少提折旧,而所创收入,在财政体外循环。三是“非转经”后资产经营效益低下。“非转经”后财务监督滞后,大部分都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四是收益分配中严重向个人倾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效益收入、租金收入均被提供这些非经营性资产的单位及其所属企业视为集体所有,甚至作为福利,进入单位的“小金库”,背离了“非转经”以弥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初衷。

3、资产利用率低

现行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被人为地夸大了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差别,而忽略了资产的共性。资产的购建、管理和处置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基本上是脱节的,无法形成系统的责任制度。

4、国有资产产权模糊

原则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应该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但实际上,目前仍实行的是分散管理体制。资产的购建预算掌握在各单位手中,造成资产际占用权、处置权等全部落在各个占用单位,要进行跨部门、跨单位的资产配置基本上不可能。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最大化地控制资产的相关信息。资产所有者和资产实际占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资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完善的资产管理没有便捷的信息流载体是不可能取得实现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助于更完整地掌握资产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所有者和管理者强化对于资产的监控,实现由“金字塔”型管理向“扁平”型管理的过渡,减少管理级次,提高管理效率;有助于强化对于资产生命周期全程的跟踪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增进交流和协作,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帐面资产与实物资产相符。

2、加强“非转经”资产的管理

建立“非转经”资产专项管理制度,依法进行专项管理。坚持经营性资产有偿使用的原则,以实际占有国有资产的价值,收取一定的资产占用费。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营合同须经内部审计,产权转移必须严格报批。对经营成果进行监督。对经营性资产要进行保值增值考核,准确进行成本核算。自办产业的承包方案中要明确单位投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对完成承包任务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单位、自办产业和个人,要进行奖励,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经营严重亏损的承包人,要追究其经济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3、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和采购制度,是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增量资产和处置存量资产,应该充分分析这个单位的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最后得出决策方案。这个匹配的过程就是编制资产预算的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制度既可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也可为细化部门经费预算提供直接依据,从而解决现行资产配置各自为政、随意性大等问题。在资产配置的具体方式上应引入市场机制下规范的作法,建立以政府采购制度为主的资产购置方式,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4、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设置和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这一部分资产的产权所有人和授权管理人设置不明晰,不能成为完整的市场主体,严重地妨碍了这一部分资产进入市场,提高其使用效率。因此必须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专职机构势。资产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实行资产的产权登记和产权鉴定工作,负责资产流动的处置工作,负责资产营运的收入管理和基金管理工作等。

参考文献

1、方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透视及对策研究》,《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第6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资产管理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1、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不相符

    在传统管理体制之下,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存在着不记折旧、不评估、不核算、存量不清、产权混乱、账实不符的现象。有的单位疏于管理,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有的利用国有资产办企业、开公司,账外设账;有的单位利用占用的土地违规违法投资开发建设;有的单位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等等。如许多单位资产原始资料不全,房地产有房产证无土地证,或有土地证无房产证,甚至两证全无,“自留地”和“小金库”的资产更不能明确。近几年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改建,部分单位办公用房拆除,开发商将房屋建成使用后一直因未给原单位办理房屋产权证明,使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一夜之间变为乌有,账面未能正确核算。政府转让或出让一部分固定资产涉及部门单位没有及时进行核销处理,造成账实不符。

2、“非转经”管理不善

    利益的驱动使单位加速行政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步伐,不仅增强了单位对国有资产尽可能多的占有欲望,而且由于分散管理运作“非转经”资产,加上体制方面的原因,在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工资收入不高、待遇偏低的情况下,存在大量的问题:一是“非转经”后所有权虚位问题更加突出,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容易造成流失。二是“非转经”的资产在运营过程中补偿严重不足。作为经营性资产,其价值补偿是在营运中不提或少提折旧,而所创收入,在财政体外循环。三是“非转经”后资产经营效益低下。“非转经”后财务监督滞后,大部分都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四是收益分配中严重向个人倾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效益收入、租金收入均被提供这些非经营性资产的单位及其所属企业视为集体所有,甚至作为福利,进入单位的“小金库”,背离了“非转经”以弥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初衷。

3、资产利用率低

现行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被人为地夸大了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差别,而忽略了资产的共性。资产的购建、管理和处置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基本上是脱节的,无法形成系统的责任制度。

4、国有资产产权模糊

    原则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应该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但实际上,目前仍实行的是分散管理体制。资产的购建预算掌握在各单位手中,造成资产际占用权、处置权等全部落在各个占用单位,要进行跨部门、跨单位的资产配置基本上不可能。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最大化地控制资产的相关信息。资产所有者和资产实际占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资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完善的资产管理没有便捷的信息流载体是不可能取得实现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助于更完整地掌握资产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所有者和管理者强化对于资产的监控,实现由“金字塔”型管理向“扁平”型管理的过渡,减少管理级次,提高管理效率;有助于强化对于资产生命周期全程的跟踪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增进交流和协作,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帐面资产与实物资产相符。

2、加强“非转经”资产的管理

建立“非转经”资产专项管理制度,依法进行专项管理。坚持经营性资产有偿使用的原则,以实际占有国有资产的价值,收取一定的资产占用费。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营合同须经内部审计,产权转移必须严格报批。对经营成果进行监督。对经营性资产要进行保值增值考核,准确进行成本核算。自办产业的承包方案中要明确单位投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对完成承包任务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单位、自办产业和个人,要进行奖励,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经营严重亏损的承包人,要追究其经济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3、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和采购制度,是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增量资产和处置存量资产,应该充分分析这个单位的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最后得出决策方案。这个匹配的过程就是编制资产预算的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制度既可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也可为细化部门经费预算提供直接依据,从而解决现行资产配置各自为政、随意性大等问题。在资产配置的具体方式上应引入市场机制下规范的作法,建立以政府采购制度为主的资产购置方式,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4、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设置和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这一部分资产的产权所有人和授权管理人设置不明晰,不能成为完整的市场主体,严重地妨碍了这一部分资产进入市场,提高其使用效率。因此必须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专职机构势。资产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实行资产的产权登记和产权鉴定工作,负责资产流动的处置工作,负责资产营运的收入管理和基金管理工作等。

参考文献

1、方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透视及对策研究》,《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第7篇

关键词:公路机构 资产管理 对策

所谓实物资产,是指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中具有实物形态且使用期限较长的库存物资。本文所提及的实物资产,主要是指县公路局下属治超站使用的房屋、设备、交通工具、检测设备等。S着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机构调整、撤并在所难免,加强实物资产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是公路部门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基层公路机构包括路政大队、基层道班、治超站等,本文主要以治超站为例,谈一点基层公路机构实物资产管理粗浅的看法。

一、基层公路机构实物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了规范和加强全省公路系统实物资产管理,安徽省公路局出台了《 安徽省公路系统实物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在省级层面建立了实物资产管理的制度,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实物资产管理水平。但作为基层公路机构,实物资产的管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有:

一是实物资产的购置缺乏前瞻性。确定实物资产的经济寿命是实物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2010年,治超站建立之初,陆续购置了土地、车辆及称重检测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设备却利用率不高,无法发挥其经济效益。如高速预检、精检设备由于该路段限制大型货车通行,投入几十万元安装仅使用两年就停止运行,处于闲置状态。

二是实物资产处置范围和标准不明。按照目前模式,治超站是新设立单位,与公路局合署办公。虽然治超站实物资产依照财务规定程序处置,但其范围和标准不明晰,致使处置不能进行很好的分类和界定。实物资产家底不清,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三是盘点制度执行不严,缺少定期清查盘点制度。管理制度欠缺,容易出现前清后乱,甚至边清边乱的现象。以治超站为例,实物资产投入有点属于上级拨付资金购置,有的属于自筹资金购置,还有属于上级部门配发。资产管理部门定期盘点周期较长,制度流于形式,达不到实际管理效果。

四是管理部门职责交叉重叠。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缺少应有的联系和制约。实物资产的管理有重叠交叉现象,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

二、基层公路机构实物资产管理的对策

实物资产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实物资产管理,规范资产购置、建造、保管、使用、维护、报废、处置等各种行为,促进实物资产合理流动,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管理严格、流转通畅的现代管理制度,实现实物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合理有效使用。

一是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网络。要明确主要负责人到具体使用人的管理职责及要求,形成有效管理网络。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要对实物资产购置、建造、使用和管理等工作,及时沟通信息、确保信息共享。财务部门应会同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就其使用效率、效果和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资产、财审、纪检等相关部门要对实物资产的占有、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省、市公路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实物资产购置、建造、登记和保管办法,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基层公路机构是实物资产管理落实者和执行者,要进一步细化实物资产管理制度,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业务规程》要求,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使用等部门目标责任制,实现规范化管理。

三是严格程序,实现实物资产有效管理。实物资产使用应遵循因公、规范、节能、安全的原则。使用部门购置实物资产,应要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提前编制计划,逐级申请。购置后由财务部门及时进行登记。使用部门应按其技术性能要求,规范操作使用,确保安全运行。实物资产处置应依据《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财资[2009]392号)执行,对使用期限已满、灾害毁损、质量或技术不符合要求、长期不使用的实物资产,应当及时清理;符合报废条件的实物资产,及时申请报废。对经批准处置的实物资产,所有权单位的财务部门应根椐批复文件办理价值核销手续,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实物资产台账及卡片处理。处置收入按规定金额上缴非税收入账户,由省公路部门按规定上缴省财政专户。基层公路机构应当定期实行实物资产清查,清查情况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同时还要建立各部门实物资产管理奖惩激励机制,对管理好,成效显著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对管理不力或造成实物资产损失的当事人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情节严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结束语

实物资产管理是基层公路机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加强实物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使实物资产管理走上管理制度化,配置科学化,职责清晰化的有序轨道。

参考文献:

[1]冯丽华,浅析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风》2010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