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6 16:21:35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历史解题方法与技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得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1)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包含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2)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犯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错误。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的考查方向。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理解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要用的重点。当然,有时关键信息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做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能否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与能否做到“六个注意”有关。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导后面的答案。
2.注意审准设问。在很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却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得分情况。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观点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最高要求,在高考题中的考查呈上升趋势。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基本观点,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同时,运用史学观点进行材料分析,还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增强对历史事物的主观判断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场、意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对材料进行辩证、历史的分析、理解。
一、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有效信息
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基础,找准信息是准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如果对材料一知半解时就去作答,容易造成观点以偏赅全。
历史主观性试题提供的材料一般是文字、图表、漫画等。
阅读文字材料,我们要把握全面、概括、分层、标注几个原则。全面,就是除了阅读材料内容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材料的标题和出处,它们可以给考生提供一些细节的提示,帮助考生对问题作出判断。概括,有些材料较长、信息量较大或者语意复杂,在阅读时需要概括每段材料的大意,找出中心句或中心词,为正确理解分析题意作准备。分层,阅读文字材料最好随手划分层次,这有利于分析一些概括、对比类的问题。标注,在阅读时对一些重要词句即有效信息作出标记,或画出横线,使线索更清晰,重点更明确。
对于图表材料,要详尽阅读图表标题、图表内容及图表注释,尤其注意图表中数据或图形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对于漫画材料,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因为题目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背景信息;然后再认真阅读图画,注意画中人物的对话及行为,理解其寓意,领会有效信息。
二、审题清楚,抓住设问的中心词
审题的过程非常重要,只有审题清楚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法。如果不懂题意就盲目作答,往往会造成答非所问,这就如同写作文跑题一样,丢掉的分值是很大的。
审题时,要注意理解问句。有的问题简单明了,比如问原因、特点、影响等,那就结合材料围绕这些中心词作答。但如果有些问题语意复杂、句子较长,就需要认真分析问题结构。一个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中心词、限定语、提示语。例如,“问题: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其中,“举措及其共同目标”是中心词,“政治上的”是限定语,“根据材料一、二”是提示语。只要学会分析问题结构,答题时就容易有的放矢了。
三、拟定提纲,组织重点
审题清楚之后,再将材料的有效信息和设问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简单列出答案要点,草拟答题提纲。
很多考生的答案往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围绕一个要点写上很多,却忽略了其他要点的组织。这正是因为考生没有草拟提纲,才造成答题的条理不清,思路混乱,想一句写一句。所以,在组织答题要点时,要有一定的次序安排,比如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就可分为根本原因、外部原因、直接原因等。
四、要点联系教材
一般来说,主观题设问往往让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相关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将材料观点和教材知识有效整合起来。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将材料观点回归教材才能更加准确全面地答题。
很多考生答题时往往不能从材料中“跳”出来,围绕材料观点绕来绕去,就是写不出全面而又具体的答案。这主要在于考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临场发挥时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加强复习多做练习。在考场上,要认真回顾教材中与材料信息相关的内容,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写出相关知识点。
五、语言规范,条理清楚
在审题清楚并列出答案要点后,就可以用规范的语言来写出答案了。
历史专业语言包括教材语言(史学观点)和材料语言。教材语言是解题的理论依据,材料语言代表作者的实际观点。同学们切忌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也不要使用所谓的“文学”语言或者大白话。
在答题时条理一定要清晰,无论是纵向、横向或者类比作答,都要层次分明,切忌一段话写下来,标点不明,主次不分。
六、主观题答题的几个误区
1.以为写得越多越好。高考答题时间紧张,每道试题的分值有限,因此,考生组织要点时需准确、简明、全面,切忌长篇大论。
2.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材料观点之上。有些同学答题时会将“我认为”这样的个人观点强加于材料观点之上,从而忽略了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最终造成跑题现象。
3.天马行空发表“启示”或“感想”。主观题的几则材料之间总有某种线索将其联系在一起,回答“启示”或“感想”的时候不能抛开材料胡编乱造,而是要从几则材料中找出它们的联系或个性特点,再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作答。
【关键词】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题;解题方法
一、分析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现状。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教学的发展现状。历史在我国高中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但是现如今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高考型”教学,一切为了高考的分数,这样对学生的深入学习造成了阻碍,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深入学习,因此需要对高中历史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思考。很容易发现的教学问题就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最大的缺点就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分数,没有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历史知识,仅仅重视试卷教学与书本教学,导致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仅限于分数,大大影响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影响学生终身投入历史的学习中。
二、我国开展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原因与重要性。
(一)进行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重要性。我国新课标教学中要求对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认识,而利用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考试方法能够最大程度锻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与解读,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与理解的浓厚兴趣,完善学生的历史思维,大大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学素养,是考核学生历史能力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讲解,是我国高考历史教学改革的新手段与新方法。
(二)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教学目标与存在的问题。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解题来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带动学生整体实力的提升。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讲解下,充分理解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法,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及历史影响能够灵活运用,由于历史时代距我们生活的时代有着相当大的不同,因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是不能太深入,因此我国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应当转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方面,通过学生对历史教材及工具书的使用,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达到如臂使指的地步,让学生的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能够了如指掌,这也是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巨大的重要原因。
三、探究我国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一些解题方法及加强教学的手段与措施
(一)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老师绝对不能采用对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高中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如果得到优秀的教学指导,对高中学生学习的道路有极佳的作用。而如果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率,从而影响老师进行教学的合理性。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及历史辅助书,积极备课,将历史教材的趣味性完全发挥出来,带动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投入到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教学中来,全面进行历史教学。
1. 带领学生对历史材料的中心事件进行材料分析。这是对历史材料分析的首要方法,是需要老师带动学生来剖析整个历史分析题的中心事件,老师可以从历史材料中的某一事件或是关键词句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从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入手,抓住解答的关键点,让学生去看到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的技巧,材料分析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需要学生从整个历史的宏观角度来评判该历史事件的功与过,不同的分析手段使历史材料分析题充满趣味性,应该让学生去努力发现历史材料的趣味性,带动学生解题的有效性。并且在进行某一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过程中,可以由老师带动启发,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串联与联系,锻炼学生的历史发散性思维。
2. 对评判历史人员的某一句化进行分析。通常在历史材料的后面都有某位历史评论家的一句话,来表达此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理解,应该让学生去认真研究这样的题面,对评论中的某个词或某个句子进行剖析,联想出学生对该历史评论家的理解,并辅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自身简介,这样的解题方法也叫做炼字,也是“小题大做”的一种解题手法,能够从侧面对历史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教学课堂上,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老师的讲解是一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吸收度要重视,老师在解题方法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探究与提问,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增加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思考意识。老师要通过教学来对学生来对进行解题思想上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个性解题思考,使学生的整体解题意识得到培训,使学生在解题中善于思考并发现问题。这才是历史材料分析题教学最根本的目的。
(三)积极进行教法改革,带动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教学的发展。高中历史老师要注意在解题教学的过程中制定教学计划,逐步进行教学。还有老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性,而不是一个劲的灌输知识,使高中生们失去了学习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知识的兴趣与劲头,这是最不妥善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先从初步的工作历史知识与基础解题的知识进行教学,对高中生的历史材料分析思想先进行教育,再将那些不易理解的历史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讲解,在历史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利用图画,声音等高科技教具的方式对高中生的头脑内感官造成记忆的刺激,有利于将高中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重点上,以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激发高中生的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教育,为我国培养未来的优秀历史知识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海川.怎样才能提高历史中考开卷考试的成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
[2] 叶尚杰.历史高考应试解题方法与技巧[N].福建科技报,2010年.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试卷评讲 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4-01
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高中历史教师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又能通过历史试卷更为清楚地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上,很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调查研究显示,学生之所以不愿意上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是因为教师在制作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的课件时,未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一、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误区
1. 对高中历史试卷进行通篇讲述
当前,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时,通常会对高中历史试卷的所有题型从头到尾地进行讲解,这种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方式是错误的。这种评讲方式,一方面会大大地延长教师的试卷评讲时间,造成课时的浪费;另一方面,毫无重点的评讲方式很容易会使学生无法耐心听讲,甚至厌烦听讲,导致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不高。
2. 仅仅核对历史试卷的答案,不进行详细讲解
当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为了节约课时,通常在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上仅仅核对历史试卷的答案,而不对试卷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是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中的一种误区。教师不对试卷进行讲解,学生就不理解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以及这个答案是如何得出的,这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于以往所学的历史知识的查漏补缺。
3. 对高中历史试卷进行重点评讲
对高中历史试卷进行重点评讲,就是高中历史教师挑出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的试题进行评讲。这种评讲方法比其他两种方式要好,但是也存在缺点。教师在进行评讲时,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是就题论题,学生不能触类旁通。
二、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策略
为了能够提高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的效率,本文认为教师在进行试卷评价时,应该采取以下评讲策略:
第一,在进行试卷评讲前,高中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先对学生的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进行记载。在对学生试卷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清楚掌握学生那些题目错误率比较高、在这些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中学生的答题倾向。通过对学生试卷的提前分析,教师能够清楚了解学生对于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对知识的掌握上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由此,教师在进行评讲时,可以有的放矢,提高评讲效率。
第二,在进行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时,高中历史教师不能就题论题,应该注重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的讲解。例如,选择题可以分为很多类型(原因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以及复合型选择题),不同类型的选择题具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应该根据题型的不同进行解题方法的讲解。同时,教师还要在试卷评讲时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向学生讲授审题技巧。
第三,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过程中保持心态的平和。当历史成绩出来之后,如果班级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教师不应该立即批评学生,必须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打击学生自信心。对于成绩比较高的历史试卷,教师也及时提出表扬,并以此为范本,让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对于成绩比较不理想的历史试卷,教师不应该立即对其提出批评,应该耐心地进行分析,并帮助学生进行纠正,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做到越挫越勇,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四,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试卷的评讲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之间多交流。例如,在进行历史试卷的评讲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并对他人的试卷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制度。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号召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对于进步比较大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
三、结语
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试卷评讲课上,很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注重高中历史试卷的评讲策略,避免高中历史试卷评讲中的几个误区,以提高历史试卷的评讲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尚海丽.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试卷特点及复习策略[J].沧州
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2] 孙艳香.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
育),2010(02).
[3] 章银杰,刘松柏.高中历史试卷讲评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
2013(02).
[关键词]高中历史;解题能力;培养
高中的教学成绩和学习成绩评价很大一部分来自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为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对教材知识进行传授和拓展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分析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技能方面的不足,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问题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历史非选择题解题存在的问题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材料可简单分为文言文史料、学术专著节选、表格数据示意图、图画类等常见史料,考查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研读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文言文阅读功底较差,对文言文材料不能深入阅读甚至害怕阅读,过于依赖教师解读和参考答案,在考试中束手无策。(2)对于节选自专著中的史料所表达观点不能准确理解,常常按照教材的观点去分析问题。(3)对于图表类史料缺乏有效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4)对于图片类史料不能准确定位照片或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蕴含的深意,导致在回答题目时无从下手。以上问题是学生害怕面对非选择题的主要原因所在。
二、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思路
“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明确要求。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开展对史料的阅读,以提升其史料阅读能力。对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史料的搜集和认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调查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历史材料,然后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分类。对所搜集材料的认读主要包括字词的音、义,词语的外延和内涵的解读,以及段落划分等。(2)史料的辨析与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搜集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辨析,弄清材料的来源、性质和价值所在,然后对材料进行深入解读和运用。(3)联系教材探究史料。学生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深入阅读之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史料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等),从多角度(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运用多种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去理解并运用史料。
三、高中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的题型多样,题目繁多,只有在训练中善于总结归纳才能不断提高解答能力。
1.关于“指出、概括……现象”问题的解答技巧。这类题目出现于材料题的第一问中,较为容易作答,一般从材料中提炼重要词汇和语句即可准确作答。
2.关于“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解答技巧。解答这类题目要求能通过材料的阅读对材料所记载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时间空间定位,然后联系材料的观点作答。
3.对于文言文材料的做题技巧主要有:首先对材料大意做简单了解,然后结合问题进行理解;其次要注意文言文材料的出处,并据此大概判断出材料的时间和性质,以方便结合问题回答。
4.关于图表类问题可分两类:一类是漫画照片类。要根据图中出现的人物和地点来联系相应的历史事件,判断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另一类是表格示意图类。这类问题作答首先要仔细对比表中的数据或示意图的走向趋势,接着要非常重视表头信息或者是示意图的坐标轴所出现的信息,然后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其中时间、数据的变化,准确把握其中有效信息后再结合问题作答。
1.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首先,在高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把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搞清楚,分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出历史知识结构。其次,在构建完小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还要构建某一历史阶段的大的系统知识结构。例如,对封建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应当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理解和认识。这样同学们能够形成对封建社会的整体认识和理解,还有助于梳理历史知识,有利于同学们简化历史知识,比较方便地进行学习和记忆。
2.培养思维能力
(1)培养历史重现的能力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要想学好历史,应具有历史重现的能力。重现也就是再认和再现。再认、再现就是对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的知识形成记忆,在考试过程中能够在题目的提示下回忆起这些知识,并用其解决相关的问题。依据“能力要求”的提示,记忆的诸方面包括:①历史事实;②历史概念;③历史结论。这些要求中,包括能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演变的本质性内容,着重说明事件的基本进程及其前因后果;了解历史概念的确切含义;对历史现象作出基本判断和把握。总之,就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的再现。在平常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借助直观历史图像、历史文字知识等在头脑中再现历史场景,进行直观感受。
(2)培养历史阐释能力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规定了四个方面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其中,“描述和阐释事物”这方面又包含三个小的方面: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对考生历史阐释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目标之一。什么是历史阐释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用一种历史理论解释一种历史现象。这就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一个大的特点――史论结合。同学们要重视历史证据,重视历史思辨能力。
另外,要培养评价能力。在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要具备一定的“反向”思维。要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能够有一个客观正面的评价,不要超越时代背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评价。
(3)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虽然不直接影响解题能力,但是对历史主观题而言,文字表达能力是解题能力的落脚点,将直接影响考试分数。在解答历史主观题时,同学们要依靠文字表达来阐述解题思想和内容。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答好考}的重要因素。在解答历史主观题时,应当使用历史学科语言。语言要准确,逻辑要严谨。语言准确,要求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在概念和术语的使用上必须用词恰当和含义明确,语句要合乎语法,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逻辑严谨,要求陈述有序、结构完整和主旨明确,在条理分明的基础上达到逻辑上的一致。
3.培养时间敏感度
在高中历史教材当中,比较常见的时间复习方法就是公元纪年法,比如公元前841年、公元25年等。如果想要表示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一般情况下,都会利用XX世纪XX年代这种表达方式。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世纪的初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类型的表达方式,同学们要将这些时期的具体表达规律和方法弄清楚。弄清楚之后,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能够马上反应出来题目所指的到底是在哪一个时间段发生的。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理清题目要素,而且能够帮助同学们简化题目,为解题提供良好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使用,就展现了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优势和优越性。虽然微课是新兴起的教学手段,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和特点,不但满足了老师教学的需求,更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越来越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那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加以科学合理的应用的呢?本文给出了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微课的内涵应用分析
1.传授学习方法微课作为新的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手段,微课主要的应用特点是怎样的呢?根据应用的实践和对微课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知,在我们应用微课前,一定要先理解和掌握微课的概念和本质。每节微课就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微课的价值所在,微课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老师的授课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授课方法,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但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效率,就是学习其他学科也会把这种能力迁移过去,并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思路,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2.分享与传授经验高中的历史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各自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归纳和总结出了宝贵和有效的教学经验。而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经验的谈论与交流,是提高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促进历史教学高效的有效和必要的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达,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手段、高中老师的教学交流平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产生了。老师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公共微课平台,随着各个老师录制的微课增多和上传到微课平台上的微课的增加,更多的老师可以看到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微课,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高中老师的教学效率,特别是能够很快提高新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把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录制好后可以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平台。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且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对于自己的薄弱历史知识可以反复的多看几遍,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没有微课辅助的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的在课堂上问老师,如果老师不在,这个问题就不能顺利的解决,久而久之不理解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就会降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有了微课,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但没有了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了,只要学生有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二、微课的应用策略探索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的教学中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但却能得到快速地发展,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说明微课是非常适合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经过微课的录制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微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其应用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微课与教材内容结合高中历史老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录制微课,微课录制的内容仅仅和教材相符合,学生看到微课的内容就能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录制一些与教材不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历史老师可去互联网上收集一些与一战相关的素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学生看过微课后就能大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如果能把教材中提到的战争场面再现,就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战,理解战争的本质。2.利用微课构设教学情景微课是被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课堂教学,无论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历史老师都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需要录制成微课。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可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而微课的内容可构设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内容就能了解课堂将要讲授什么,从而从心理上做好上课的准备。3.强化微课的方法教学传统教学中历史的学习紧靠死记硬背,学生对此确实不感兴趣。因此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多利用微课讲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可把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制作成微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看,学生掌握了这个解题方法后,经过解题实践,就能很快地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总之,微课是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老师应把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的应用要做到科学合理,要以学生的方便使用和有效使用为前提,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并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的微课应用必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年16期
[2]王春波.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