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服务质量范文

时间:2024-03-05 16:29:00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健康教育服务质量

第1篇

【关键词】 医院,儿科;健康教育;护理质量审核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功能已从单纯的护理转向护理、预防、康复和保健等综合性护理。护士的职能在扩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近年来,使用科学的护理程序,在儿科门诊开展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属在就诊及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改善了服务态度,从而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使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从原来的85%提高到95%。

1 儿科门诊健康教育的程序

1.1 收集患儿及其生活资料 由于儿科门诊量大,患儿起病急、变化快,家属就诊心切。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应在患儿候诊过程中,首先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并了解其就诊原因、心理问题、生活习惯等。在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缓解后可针对性进行有关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的宣教。

1.2 确定目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我院在发放问卷表调查患儿其家属对健康的需求中发现,家属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用药的指导、疾病知识的指导、家庭自我防护的指导的需求是重点。我院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保健意识。我院制订了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介绍、治疗、用药、护理、预防等,编订成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以便取阅。并每月定期召开患儿及其家属工休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每月根据季节性出板报,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3 健康教育的实施

1.3.1 对护士的要求 由于小儿发病急、变化快,受环境影响大,所涉及科室多,需反复排队等,患儿及其家属易产生心理波动。要求护士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水平,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护士要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增加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护士长可根据患儿就诊时间、门诊量适当调整护士上班时间,以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

1.3.2 加强护士的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在各个环节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儿科门诊对象特殊,要求也高,我院对儿科门诊护士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包括操作技术培训考核、与患儿的沟通、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对家属的指导等。例如:2岁以下的患儿可以利用声、光、色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学龄儿童可通过讲道理、正面鼓励其克服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1];对其家属则注重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对静脉穿刺部位的保护、对患儿的喂养及护理、复诊的注意事项等。

1.3.3 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就诊须知、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1.3.4 健康教育的方法 (1)口头宣教: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应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感受、期望,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针对不同个性,及时、恰到好处地提供宣教。在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要注意掌握治疗性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宣教的预期目标。(2)发放宣传材料:将健康教育内容制订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宣传卡片,交给患儿及其家属阅读。护士仍然要给予必要的解释,以保证患儿及其家属能正确地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3)出板报、播放电视录像:可根据季节性宣传带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4)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举办学习班:制订相关疾病健康教育学习计划,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认真讲解,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家属做相关操作的示范,家属们互相交流、讨论、提问,从而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5) 开展咨询热线电话:解答各种有关疑问,指导有关健康知识及相关应对措施,使其能针对性地了解有关疾病知识,解除顾虑,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4 健康教育的评价 我院护理部制定了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及评分表,要求门诊护士长定期抽查,评价患儿及其家属是否接受与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强调护士要更注重健康教育实施后的效果。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及时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反馈意见,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更进一步地提高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2 讨论

2.1 开展儿科门诊健康教育,满足了患儿个性化需求,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在实施儿科门诊健康教育中发现,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处处以患儿为中心,随时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患儿及其家属也逐渐主动参与配合治疗护理,建立了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2.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实施后的效果,已使护士们深刻地认识到进行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强化了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护士大多数是中专毕业,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是以往护理教学涉及较少的领域,大多数临床护士未受过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学习。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改变后,人们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以及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迫切需要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实施健康教育,促使护士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学习沟通技巧,使护士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不断增加,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2.4 改善了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护士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护士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第2篇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庆 400042

[摘要] 儿科门诊工作内容繁重,责任重大,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主要是针对患儿病情予以护理。该科室通过在门诊科室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改善了儿科门诊的护理效果,现将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要点进行总结和报道。

[

关键词 ] 儿科门诊;健康教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59-02

[作者简介] 钟林莉 (1981-),女,重庆人,本科 ,护师,研究方向:儿科。

[通讯作者] 陶光宇(1966-),女,重庆渝北人,专科,护师,研究方向:儿科护理。

由于儿科门诊具有病情复杂,患者脆弱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原因,使得儿科门诊的治疗和护理都具有较高的难度[1]。随着新型护理理念的不断出现,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加强患儿自身的治疗依从性并增加监护人对患儿病情的了解,提高自护理能力,改善患儿预后[2-3]。健康教育在儿科门诊的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儿科门诊的健康教育展开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儿科门诊健康教育步骤

1.1收集生活资料

实施合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对患儿及其家属具有充分了解[4]。因为患儿一般发病较急、病情变化速率快、加上家属亲人由于非常担忧迫切希望马上就诊,所以护理人员应在儿科患儿等待诊断的时间中,监测患儿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询问家属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心理情绪及生活习惯等基本资料并详细地记录下来,同时护理人员应尽力安抚患儿的激动情绪及家属的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待患儿和家属的不良情绪平复之后,护士可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宣传教育与该疾病相关的饮食限制、营养需求、治疗方法等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患儿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方法也有所不同,且随其监护人学历不同沟通方式也需要一定的变化。因此在患儿候诊时应当由护士依据病情进行分诊,在等待过程中可以分发调查问卷以了解家属健康需求。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块:①家长对合理用药、疾病防护和自我护理的了解程度;②合理喂养,保障患儿身心健康的能力。通过调查问卷对患儿及其家属有基本了解。

1.2制定教育内容

依据患儿的年龄确认是否需要对患儿开展健康教育,我们认为对于3岁及以上患儿可以通过口头沟通和鼓励的方式指导患儿服从医生或护士的安排,接受检查。让患儿了解到他们的配合可以减轻自身的痛苦。回收调查问卷,并统计相关数据:患儿或家属对儿科药物的了解程度、对合理用药的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了解,相关疾病的防治方法的了解,自我护理知识的了解,家庭饮食习惯,膳食结构,营养供给情况,生活作息习惯。同时依据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护理的认识开展健康教育,确保家长对于合理用药、按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对家长平时的喂养习惯进行纠正,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或加重,提高家长自护理能力,预防因家长护理不当而导致的患儿二次伤害。使护理人员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有关疾病内容的认识了解,缓解其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家属的配合程度,及早发现自己的不良生活、饮食、作息、卫生习惯并予以改正,提高患儿和家属的健康保健意识。

1.3健康教育实施

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包括:①口头教育:由于门诊接诊时间较短,因此口头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门诊护士应当结合患儿的病情对家长和患儿实施健康教育,依据患儿的候诊时间调节健康教育的内容,优先说明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内容,以增加患儿和家属的治疗依从性,提高预后。护理人员进行口头教育于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时需态度温和、诚恳,语气亲切自然,应灵活应用语言技巧,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以便达到更好地诱导患儿和家属回答提问,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②分发宣传材料:由于门诊时间有限,因此难以做到让家长完全了解所需知识要点,因此需要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供家长阅读。护理人员应根据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制订一份宣传材料,其内容应包括:各种儿科常见疾病的内容介绍、主要临床症状、预防与治疗的具体方法、合理用药注意事项、健康护理方法,最好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同时,宣传材料还应当做到准入低,即简单易懂,不会让家长存在理解困难;无歧义,即不会误导家长或让家长推测教育内容的实质含义;趣味性,对于已具有阅读能力的患儿也应当发放宣传资料以增加患儿对疾病的了解,在为患儿提供的资料中不仅需要运用更为通俗简易的语言还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有趣的插图以增加患儿兴趣。③播放宣传片,在门诊循环播放宣传片,宣传片的主题应与多发病和季节性疾病为主,如流感,小儿咳嗽等使家属在候诊过程中增加对疾病的了解。④设立咨询热线,在患儿诊治过程结束后发放咨询热线电话,以方便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方便家属随时咨询各种疾病知识、防治方法、护理措施、指导合理喂养,不仅给患儿和家属提供方便简捷的解答疑问的方式,同时也方便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进一步使患儿和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增加。⑤每个月组织1次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业知识全面,治疗、看护患儿经验丰富,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操作技术水平熟练的医护人员作为演讲嘉宾,且应留足时间让家属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相互讨论及提问。

1.4健康教育的评价

护理人员应根据需要制定健康教育的评价标准、评分表,每3个月进行1次抽查,了解患儿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并且依据评价准备和评分表进行评估和打分,以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和统计健康教育实施后的临床效果,并且找出健康教育实施的不足,制定措施不断改进。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定期调查患儿及家属对护理质量、医疗质量、医护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具体不满处,以便收集患儿和家属对医院的反馈和建议,从而吸取经验制定措施使医护工作得到改进,使健康教育得到提高,促进儿科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患儿和家属的需求得到尽可能地满足,尽心尽力地服务患儿,为患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和保障。

2讨论

在儿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在满足患儿和监护人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对护理的认识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必须以患儿为服务中心,为患儿提供随叫随到、周到、细心的全面服务,主动询问患儿的需求并及时满足,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年轻父母对于婴幼儿的护理和喂养知识缺乏,同时存在较多误区。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父母获取喂养知识和护理知识的途径也在发生变化。由于网络资料良莠不齐,因此家属的喂养和护理知识也存在较多误区。通过在门诊实施健康教育,一方面及时纠正了患儿家属的错误认识,改善了护理和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门诊健康教育为患儿家属提供了获取正确知识的来源和通道。要求家属需积极主动地配合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逐渐形成护理人员、患儿及其家属一起共同积极参与、配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潘素关[5],证实通过在门诊实施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可以增加护理人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素质。且已有研究证实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护患关系[6]。在本研究中发现,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处理方法具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增加家属对疾病和护理的认识增加了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可。而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家属了解到医院一切为了孩子健康的服务理念。让家属了解到部分有创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戒备。

综上所述,通过在儿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增加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的配合度,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护理质量,降低及改善护患矛盾和纠纷,增加患儿和家属对护理质量、治疗质量及医护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通过积极配合治疗和自护理增加患儿预后,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

参考文献]

[1]CoddingtonJ,SandsL,EdwardsN,etal.Qualityofhealthcareprovidedatapediatricnurse‐managedclinic[J].JournaloftheAmericanAcademyofNursePractitioners,2011,23(12):674-680.

[2]王俊霞,徐桂芝,韩焕英.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河北医药,2011,33(21):3356-3357.

[3]ChengA,LangTR,StarrSR,etal.Technology-EnhancedSimulationandPediatricEducation:AMeta-analysis[J].Pediatrics,2014,133(5):1313-1323.

[4]PérezMA,LuquisRR.Culturalcompetenceinhealtheducationandhealthpromotion[M].JohnWiley&Sons,2013.

[5]潘素关.通过开展门诊健康教育来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271-272.

第3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 医患关系; 医疗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82-01

健康教育与医患关系,这两码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由于医学专业知识及健康知识的不对等,使得医患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一定的医学科普知识,有助于帮助他们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医院和医生,理解医疗过程所面临的风险,并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更好的疗效。与此同时,医生通过向患者传播医学科普知识,能够更多的了解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患者答疑解惑,有助于医生在医疗技术层面的更多思考,也有助于强化“以人为本”的行医理念,给与患者更多的关怀。

1健康教育是医患沟通的桥梁

1.1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和医疗风险客观存在。当前,随着社会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尽管我们处在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是很多人意识不到,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医学科学目前仍然处于经验科学阶段,还不是一门真正的精密科学;这一领域充满未知数,人类仍有大批疾病尚未攻克,现有医疗水平远远达不到人们所期待的程度,每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都还需要医学科学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反复探索和验证[1],因此,对治疗效果的过高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医疗风险也始终伴随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这是不容否认而客观存在的。

1.2医患双方不对等需要健康教育。由于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在对疾病诊治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上均以医方为强势或主动方,所以,医院及医务人员更应承担警惕医疗风险的义务与规避医疗风险的责任,同时,也应在诊疗过程中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知情权。正因如此,健康教育工作就更加显得重要。

1.3健康教育是沟通医患双方的桥梁。健康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的边缘科学,传播学是健康教育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社会功能,如舆论导向、社会动员以及对社会大众思想、心理、生活广泛深刻的影响,在中国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更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一定的医学科普知识,有助于帮助他们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医院和医生,理解医疗过程所面临的风险,并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更好的疗效。与此同时,医生通过向患者传播医学科普知识,自己也受益颇多,医生能够更多的了解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患者答疑解惑,有助于医生在医疗技术层面的更多思考,也有助于强化“以人为本”的行医理念,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

2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2.1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医疗质量的相互促进作用。医患关系一般体现为医疗主体与求医客体之间利益矛盾的冲突与平衡,即医院对医疗保健服务的供给与不同层次人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的矛盾,医患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他们的共同目的是医治伤病、解除痛苦、保护健康。正常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寻找医院主体与就医客体在动机、感情、语言、行为、态度等各个方面的最佳配合点[2]。因此,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必须做主客体关系的融合剂,以消除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使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接纳状态,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自身免疫力,促进机体早日康复。因此,医患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疗质量,也关系着医院的声誉。

2.2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医疗质量起保障作用。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主客体都十分需要和期盼的,它有利于创造主客体宽松、和谐、舒畅的心态,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信赖,从而情绪稳定,精神愉快,这对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能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还有利于创造医院安定、团结的环境和正常工作秩序,这也是进行正常医疗工作的前提。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下,它也是实现医院和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内容,对医疗质量起保障作用。

2.3 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与排除医患关系激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病人对医方由传统十分尊崇的“感恩”和“宽容”,转变成如今更多的是“提防”和“埋怨”。随着对被视为“神医”、“半仙”的医方的绝对服从,到如今医师被看成为谋生的职业,医患双方不再有高低之分,相反患方被看成是医疗工作的“上帝”,人们在市场经济时代呼唤着平等。医疗诊治过程中语言不文明,解释不耐心,伤害对方自尊心;工作人员脱岗延误患者诊治;工作人员未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造成医疗差错;未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多收错收费用;工作人员向患者索要礼物,对患者不一视同仁;向患者提出不切实际的过苛要求等等都会激化医患矛盾,必须避免。

3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作用,提升医院形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按传播媒介和教育对象划分,通常为个人传播(医务人员或病人)、集体传播(健康教育人员或群众)、大众传播(健康教育人员或社会人员),它既有单向传播也有双向传播,能使医院在信息反馈中及时改变服务策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浪潮。

3.1 把医院作为一种品牌来营销,通过细致的病人研究和医患沟通,影响医院工作计划。医院健康教育实际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自我营销。要对本院的病人及潜在病人进行分析和理解,寻找他们的特征,包括病人结构、病人生活形态和医疗产品消费需求,以便恰如其分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医院的市场调研在各科室都能展开,尤其是门诊、急诊的导医、导诊,应变被动为主动,不仅仅满足于将病人送到他要去的地方,更要在不断的交流沟通中,传播健康知识,获取新的信息,并传达到院部。

3.2全方位开发多种类别、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医疗宣传产品,为病人提供更广泛、完整的信息参阅空间。医院健康教育应开发很多新品种的健康教育宣传产品,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广告超市”,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让最便宜到最昂贵的“货品”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满足社会群众从基本医疗服务到高档医疗服务甚至非医疗服务的要求。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网上宣传、电广宣传、闭路电视、电子触摸查询系统、健康教育处方等手段,将医院实力全力推向市场。

3.3提供与“广告”配套的多种专业优质服务,帮助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

市场需要的总和就是我们服务的总和,医院应尽可能采取多种服务手段,增强商业价值。应提出一个口号:麻烦自己、方便病人。从小处着手,减少病人就诊环节、往返次数、候诊时间,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3.4建立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队伍,在实践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健康教育营销队伍。医院健康教育的媒介地位及其面临的新形势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康教育人员应当是懂医疗、会经营、多谋略、精设计、善交往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可以通过专业而规范的沟通方式向病人正确地介绍医院,帮助医院进行市场策划,解决营销难题。

3.5坚定自我约束意识,增强健康教育的社会责任感,防止滥用其社会影响力。

医疗市场处在过渡和转换期,尚未形成基本运行规则;医疗产品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要坚持忠于科学、实事求是、规范操作的自律原则,以社会效益为基础,才能实现医患平等的最终目的。

健康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医患之间、以医学科普知识为内容的特殊沟通。因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患者多进行有易于健康的宣传教育,作为医方,必须在治疗疾患的同时,注重对患者心理健康的疏导与心理健康治疗,以求得到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减少双方误会。从而密切了医患关系,使他们从生理、心理上得到慰藉,并懂得了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预防及康复等知识。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使医患关系完全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从而更加有利于提升医院形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标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9-0013-03

我国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阶段进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在平台建设阶段,人们关注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谁来做、从哪些途径去做、工作开展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等问题。在内涵发展阶段,人们应该更关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是否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课及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如何、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否得到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否得到真正提升等问题。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化,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日益变得必要和迫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及其服务水平的带有导向性和评价性的相关指标的规定。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是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依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事实证明,没有这样一套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难以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因此也就难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部于2012年12月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要求。本文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当前我国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尝试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的主要指标作一论述,希望能对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标准的建立工作提供参考,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有所启发。

一、领导与管理

服务标准:学校应有校级领导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具体组织与实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现状与经验:一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从侧面体现出校长的现代化学校治理水平。目前,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由学校校长负责,有的由书记负责,大部分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负责。关于责任部门,有的由学校德育处或德育室具体负责,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成立了独立于德育处的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作为责任部门。关于具体的执行责任人,有的由德育主任兼任,比较重视此项工作的学校由具有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负责。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许多学校制定了学年、学期的工作计划,但计划的目标设定还不够明确,内容不够系统,措施不够具体有力。关于课时,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好的学校,安排了专门的课时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如天津实验中学在初一和高一年级隔周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在其他年级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由年级负责实施,安排讲座、咨询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

建议: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上,今后应注意扩大工作网络,加强与校外专业机构和社区的联系。应在年度或学期计划中,具体规定各项活动的内容与工作分工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

服务标准: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至少应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参加国家级培训或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轮训,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应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或活动,帮助教师学会心理调适,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现状与经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目前,整体上看,我国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包括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教师队伍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应通过引进专业人员、落实职称评聘、提高待遇、加强培训等措施加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提升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实践证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障。天津实验中学多年来重视心育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本科以上专职心理教师3名,其中1名为天津市特级心理教师。学校建立了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校级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为阵地,面向全校开展咨询和开设专门课程;以所在年级为阵地,由年级组长负责开展具有年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并纳入年级组工作计划;每位班主任都是持证上岗的心理辅导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一级辅导站自觉接受上一级辅导工作站的指导,从而保证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辐射到每个班级、每位学生。学校还成立了学生心理辅导社团,每个班级至少有一位学生参加。学校全体教师均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心理辅导教师持证上岗培训并取得证书。

建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今后应在专业化和全员化两个层面上下功夫。要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尽快落实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的相关待遇,使他们工作起来无后顾之忧。

三、专门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利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设以活动为主的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课程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时间分配和教材纲要;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布置合理、科学,定期面向学生和家长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辅导活动有记录,书写科学规范。

现状与经验: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利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目前,我国有些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专门课程,但内容和形式存在随机性和任意性,缺乏系统的教材大纲和活动设计。不少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但在心理辅导室资源建设方面,如心理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咨询记录图表、学生档案、学生心理素质测评工具及咨询和工作环境布置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有的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只有一个简易的房间。据天津市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1.2%的学校开设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活动课程,74.1%的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室做到固定时间经常开放的学校占32.5%,无固定时间、有问题时预约开放的占56.6%,基本不开放、形同虚设的占10.8%。由此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及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精细化程度亟待加强。

建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专业性较强,任务比较繁重,应组织相关专家与基层学校协同攻关,开展相关试验,积累经验,然后再大范围推广。

四、基本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学科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与经验:许多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重视利用课堂及各项教育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两条基本途径,甚至部分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仍有不正确的认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

建议:提高全体教师的心育意识和能力是利用好基本途径的前提,今后应加大全员培训,包括班主任和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以年级组为单位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过程渗透,以学科组为单位挖掘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搞好学科内容渗透,以学校和班级为单位搞好各类活动渗透。

五、支持性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利用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利用个别咨询、家访等途径对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利用校外资源,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现状与经验:家庭和社会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力量,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开展,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

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注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提高家长的亲子沟通技能;要注意开发和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与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不能只在教育内部开展,这是我们在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共识。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发展均比较成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取有所突破,开拓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

服务标准:学校及教师应有科研意识,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承担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有一批课题报告、论文、著作及调研成果等发表或获奖。

现状与经验: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处在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许多工作的深化和推进需要科研的引领。如心理辅导课程的建设、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均需要组织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开展研究,尤其需要科研人员与基层学校开展相关合作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拿出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典型经验加以推广。基层学校,尤其是学校专兼职心理辅导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边干边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2013年以来,随着校本研究的深入,基层学校普遍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来看,水平参次不齐,科研成果的转化效果尚不明显。

建议:应在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三个层面开展科研,形成教育科研工作的全覆盖,以此加强教育科研的力度;要注意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协同合作,保障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七、制度建设

服务标准: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教师培训、课程开发、辅导室建设等方面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现状与经验: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方面,大部分学校还比较薄弱,开展得好的学校建立了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培训制度等,并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各类参与人员的职责。我国台湾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心理辅导的课程标准,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各级辅导人员包括校长、辅导主任、辅导组长、资料组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在辅导工作中的职责作了明确的界定。

第5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 护理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127-02

护理健康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念的改变 ,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愈来愈迫切。规范化的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这已成为建设品质化医院,创建品牌护理的护理管理者们的共识。我院在2007 年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方法与评价进行改进,用量化评分及满意度调查来衡量其效果,发现该方法大大提高了我院的住院病人与出院病人满意度,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方法

2006 年使用内容单一,各科统一的健康教育表进行考核,与2007 年自行设计内容细化、具有专科特点,有宣教时限、评价时限的健康教育考核表考核进行对比。2006年健康教育检查686 人、满意度调查1572 人,2007 年健康教育检查698 人、满意度调查1602 人,在检查与调查人数上无较大差异。

2006 年、2007 年均采取每个月由护理部健康教育考核组对各护理单元进行考核并量化评分。对科室的宣教内容、宣教效果、护理人员对科室标准宣教内容掌握情况、健康教育覆盖率、健康教育知晓率等进行评价。

每季度进行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一次、每个月进行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作为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的工具之一。

2 具体改进内容

2.1 健康教育表的管理

健康教育表存档进入病历作为客观资料保存。各住院科室在对每位病人宣教后,病人在健康教育表上签字表示接受认可,宣教后护士签字对宣教内容负责。

2.2 细化和统一全院存在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

根据患者住院治疗的共同特点,将具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规范化,全院统一,制定统一标准,如:入院教育中环境、设施、病区工作流程、主治医师、介绍主任及护士长、作息时间等作为全院统一的宣教考核内容,细化到配餐时间、地点,如何使用电话、呼叫设施、病区安全防范等等,各科室制作成有照片彩图的手册指导护士宣教,病人也能够直观地看到实物,易于接受。

2.3 制定专科健康教育内容

根据各个科室的专业特点,由科室制定专科内容作为考核项目,如糖尿病科低血糖的发生与防治、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骨科的关节肌肉的锻炼、肢体活动与锻炼等,妇产科的母乳喂养等。

2.4 规范健康教育时限

根据各科室的专业特点、护理岗位、班次等不同,规定了宣教时限,如入院宣教在入院当天完成宣教;疾病教育由于各专业科室平均住院日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内科系统平均住院日较长,在入院3天后开始进行疾病宣教,妇产科、儿科平均住院日短在入院后即开始选择时机进行宣教。

2.5 评价时限

评价是科室内部检查并补充巩固宣教的手段,根据宣教时限由科室宣教组长进行评价并评分,护士长抽查以检查宣教的执行情况,保证宣教质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7 年各项分值明显优于2006 年。通过改进健康教育实施方法和评价,使临床护士明确宣教内容,保证每位病人得到全面的健康教育服务,使满意度不断提高。

4 讨论

在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成为客观资料的健康教育表与病历归档,延伸了健康教育表格的法律保护作用,避免由于告知引起的法律纠纷,有效的起到保护了医务人员的作用。

规范统一全院具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考核量化性能提高,有利于达到目标管理。同时将细化和统一的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册,避免了因护士的能力水平不一、掌握程度不同而对宣教质量的影响。同时将宣教的阶段性融入到患者住院的全过程中,把握好宣教的时机 ,如外科病人的健康教育有明显的阶段性 ,入院宣教、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易于使病人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专科性健康教育内容的制定,促使护士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以完成宣教任务,避免了因护士的业务能力不同而造成教育内容偏差、随机性和盲目性。

第6篇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是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试图开发编制一份适合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量表。首先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编制了51个题项,在开放教育学生群体中进行试测。然后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保留了37个题项。最后经过检验,证明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可以作为测评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工具。

【关键词】 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编制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3―0046―04

一、问题的提出

需求“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是指个体当前的心理状态和理想的心理状态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状态”。[1]心理健康“即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其本质特征是个体主导其生命的活动的有效性”。[2]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就是与心理健康服务密切相关的各种需求。“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评定不同于一般的测定,它不是对已有效果的评价,不属于形成性评价,而是着眼于个人和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发展,为将要达到的心理健康目标进行评定和规划,是一种发展性评价。”[3]

目前,已有学者针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展开了研究,其对象涉及学生、企业人员、外来务工者、部队官兵等,其调查范围覆盖城镇、农村、沿海大城市和西部民族地区等。在现有的研究中,问卷调查成为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如何心展等人编制的《心理健康观念及需求问卷》[4]、刘影等人编制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5]、李珂珂等人编制的《重庆市民心理服务需求问卷》[6]、李琼等人编制的《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问卷》[7]、黄希庭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问卷》[8]等。众多研究发现,不同群体对于心理健康服务均有较高程度的需求,但并非所有调查对象都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服务;不同群体对于服务内容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对象在遇到心理健康需求时,倾向于向家人、朋友、同学等非专业人士求助。

然而,目前尚未有学者对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展开研究。有调查显示,开放教育学生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学习能力、职业压力等方面的确存在一定困扰[9],对心理健康服务有一定的需求。

因此,本研究拟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一份适合开放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以此丰富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

二、问卷编制与施测

1. 收集原始资料

以“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服务”和“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服务”为主题,开展访谈。访谈选取了上海开放大学系统在校生20人,提前告知访谈主题,征求其同意后进行集中访谈,并告知其访谈内容不涉及隐私及社会评价,内容会严格保密。访谈提纲包括:① 您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服务?② 您需要哪些方面的心理健康服务?③ 您希望接受什么样的机构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④ 您希望谁来为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⑤ 您希望通过什么方式、途径接受心理健康服务?⑥ 您认为哪些因素让您对心理健康服务产生怀疑?

2. 编制问卷题项

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筛选出七个部分,分别是“服务意愿”“服务人员”“服务机构”“服务内容”“服务途径”“服务性质”“影响因素”,拟定了56个题项。问卷编制好后,邀请专家及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进行评议,对部分题项进行删减和增补,尤其对“服务内容”进行了较大改动。最后筛选出51个项目,编制成了封闭式的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问卷采用Likert 5点法记分,按照“毫无需要”“很少需要”“可能需要”“比较需要”“非常需要”的强度进行排列。

3. 问卷施测

选取上海开放大学系统在校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7份,回收率为87.4%。其中男生176份,女生261份,平均年龄26岁,涉及文学、管理学、工学、医学等专业。

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旋转采用最大变异正交旋转。采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三、量表结构分析

1. 项目分析

对51个题项从低分到高分进行排列,将得分位于前27%的被试归为低分组,得分位于最后27%的被试归为高分组,再对每个题项逐个进行项目分析,求出每个题项的临界比率值(CR值),发现每题的CR值均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题项具有一定鉴别力和区分度。分析题项与总分的相关性,各题项与总分的相关性在0.515~0.801之间,说明各题项与总分均呈现中高强度相关,符合项目分析标准。

2. 探索性因素分析

在KOMO的适当性考察中,分析得出KMO值为0.964;Bartlett’s球形检验的X2值为23446.996(自由度为1275),P值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相关矩阵中,取样适当性量数(MSA)在0.931~0.995之间,说明该问卷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不设定因子数,进行最大变异正交旋转。根据因素结构的碎石图,结合特征根和构想假设,经过几次探索,最终确定37个题项,六大因子,总解释率达76.366%,其题项、特征根、共同度以及负荷值见表1。

表1 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题项及因素\&负荷值\&共同度\&因素一:需求影响因素(特征值:6.313,解释率:17.062%)\&个人心理咨询意识的开放度\&0.849\&0.889\&解决问题的有效性\&0.838\&0.881\&费用承受度\&0.831\&0.873\&个人时间和精力\&0.826\&0.854\&服务的便利性\&0.821\&0.855\&安全保密性\&0.806\&0.791\&社会舆论压力\&0.787\&0.798\&因素二:需求服务内容(特征值:5.866,解释率:15.854%)\&人际关系问题\&0.820\&0.783\&学业问题\&0.818\&0.779\&择业和职业发展问题\&0.815\&0.791\&自身管理问题\&0.746\&0.758\&恋爱婚姻问题\&0.734\&0.736\&子女教育问题\&0.657\&0.591\&心理保健知识\&0.626\&0.694\&精神疾病预防\&0.499\&0.601\&因素三:需求服务途径(特征值:4.747,解释率:12.830%)\&电话咨询\&0.793\&0.839\&网络服务\&0.788\&0.809\&团体辅导\&0.768\&0.809\&书信咨询\&0.745\&0.764\&科普宣传\&0.610\&0.719\&专业书籍\&0.584\&0.743\&面谈\&0.524\&0.664\&因素四:公众需求服务(特征值:4.579,解释率:12.375%)\&医生\&0.773\&0.750\&学科任课老师\&0.737\&0.795\&精神卫生专家\&0.734\&0.726\&班级辅导员\&0.715\&0.793\&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0.713\&0.796\&私人健康专家\&0.599\&0.657\&因素五:需求服务意愿(特征值:3.949,解释率:10.673%)\&自己是否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服务\&0.803\&0.784\&家人和亲戚是否有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0.787\&0.786\&自己是否需要专门的机构提供服务\&0.766\&0.750\&您的同学朋友是否有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0.742\&0.721\&自己是否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0.695\&0.667\&因素六:亲缘服务需求(特征值:2.802,解释率:7.572%)\&任其自然\&0.814\&0.766\&自己解决\&0.726\&0.749\&同学朋友\&0.635\&0.747\&父母家人\&0.631\&0.745\&]

将表1中的六个因子进行二阶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只抽取了一个因素。由此判断,该六个因子没有二阶因素可以抽取。

四、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AMOS建构模型进一步验证量表结构的合理性。将修订后的问卷在上海开放大学系统在校生中进行再次发放,采用随堂填写的方式进行问卷施测,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3份(回收率为87.6%),其中男生101份,女生162份,平均年龄25岁,平均工作年限4.36年。基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验证。

在进行模型拟合时,常采用拟合卡方检验 (X2/df)、近似方差根(RMSEA)、简约指数(PGFI)、 拟合优度(GFI)、校正拟合优度(AGFI)、标准拟合指数(NFI)、比较拟合指数(CFI)和递增拟合指数(IFI)等指标进行评价。RMSEA小于0.05表示模型拟合很好,在0.08~0.1之间表示模型可以接受,大于0.1则表示模型拟合不佳,拒绝假设模型。[10]PGFI大于0.5表示模型拟合良好。X2/df小于2表示模型拟合很好,在2~3之间表示模型可以接受。GFI、AGFI、NFI、CFI、IFI在0.9以上表示模型拟合很好。[11]

本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修订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上述标准,本量表拟合程度良好,模型可以接受。

表2 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n=263)

[X2\&df\&X2/df\&RMSEA\&PGFI\&NFI\&GFI\&AGFI\&CFI\&IFI\&TLI\&1361.868\&605\&2.251\&0.69\&0.666\&0.852\&0.774\&0.738\&0.911\&0.912\&0.902\&]

五、信度与效度

1. 信度

因素分析完成后,进行量表各层面与总量表的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 's alpha系数和Guttman分半系数作为测量指标,结果如表3所示: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79,分半系数为0.892;各维度的系数在0.874~0.969之间,分半系数在0.795~0.927之间。在研究领域中,总量表信度系数在0.8~0.9之间,各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在0.7以上,表明量表信度较高[12]。由此判断,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3 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信度系数

[因素\&Cronbach's alpha系数\&Guttman分半系数\&影响因素\&0.968\&0.924\&服务内容\&0.937\&0.924\&服务途径\&0.938\&0.916\&公众服务\&0.927\&0.913\&需求意愿\&0.900\&0.846\&亲缘服务\&0.872\&0.795\&问卷总体\&0.971\&0.901\&]

2. 效度

通过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外部效度来共同反映本量表的效度。

(1) 内容效度

量表几乎涵盖了访谈涉及的所有问题,通过合理归并分类编制成表。在编制题项时,参考已有学者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研究,借鉴已有成熟问卷,涵盖了服务意愿、服务内容、服务人员、服务机构、服务方式、服务性质、影响因素等模块,基本描述了心理健康服务所涉及的要素,因此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2) 结构效度

考察因素间的两两相关性以及各因素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矩阵如 表4。若因素间相关系数较高,则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若各因素与总体的相关系数高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则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13]本研究得出各维度与总体的相关系数在0.719~0.868之间,各维度之间也呈现显著相关,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表4 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各维度相关矩阵

[\&影响

因素\&服务

内容\&服务

途径\&公众

服务\&需求

意愿\&亲缘

服务\&问卷

总体\&影响因素\&1\&\&\&\&\&\&\&服务内容\&0.630**\&1\&\&\&\&\&\&服务途径\&0.629**\&0.686**\&1\&\&\&\&\&公众服务\&0.578**\&0.584**\&0.715**\&1\&\&\&\&需求意愿\&0.479**\&0.524**\&0.554**\&0.576**\&1\&\&\&亲缘服务\&0.493**\&0.570**\&0.573**\&0.650**\&0.533**\&1\&\&问卷总体\&0.819**\&0.848**\&0.868**\&0.832**\&0.719**\&0.746**\&1\&]

因素分析中负荷值也可作为结构效度的判断标准。在进行因素聚合时,将大于0.4的题项聚合在一起,使得该题项在所属维度下的负荷较高,在其他维度下较低,以此保证量表具有一定区别度和结构效度。

(3)外部效度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验证该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社会评定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三个维度。心理健康领域中,社会支持是维护个体平衡的重要因素,而需求则是个体内在平衡与否的表现,因此选用SSRS作为本量表的外部效标。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本量表的各维度与SSRS的各维度均呈现显著性相关,因此判断本量表具有较好的外部效度。

表5 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效标关联系数

[\&影响

因素\&服务

内容\&服务

途径\&公众

服务\&需求

意愿\&亲缘

服务\&问卷

总体\&客观支持\&-0.134**\&-0.140**\&-0.170**\&-0.173**\&-0.095*\&-0.087\&-0.169**\&主观支持\&0.193**\&0.235**\&0.222**\&0.164**\&0.151**\&0.197**\&0.243**\&支持利用\&0.180**\&0.146**\&0.150**\&0.189**\&0.120*\&0.187**\&0.199**\&]

六、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理论和开放教育学生特点,编制了51个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题项。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严格筛选,最终得到由37个题项组成、6大因子构成的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

1. 量表特点

从量表编制过程来看,本研究具有一定科学性。在进行题项检验时,采用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筛选合并。删减项目时,每个因子至少保留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题项,删除同一因子中有重复的题项。合并因子时,尽量将与其相似的因子合并,并根据负荷值较大的题项意义对因子命名。经过反复修正、检验,最终确定37个题项。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对模型进行拟合,经过模型修正,保证了量表结构的有效性。信度和效度检验保证了量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效标关联效度的分析再次证明了量表的有效性,全面说明了该量表符合科学研究标准。

从因素分析结果来看,最终形成的量表与理论构想存在一定差异。理论构想包括服务意愿、服务人员、服务机构、服务内容、服务性质、服务途径、影响因素这七个板块。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时,首先,服务性质的题项共同度与负荷值均较低,故将此类题项删除。服务机构与服务人员的题项归并为同一因子。采用非正式方式对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生对服务机构的认同度并不高,认为服务人员的选项可以代替服务机构,故删除该因子中服务机构的题项。其次,理论构想中的服务人员被拆分为两个因子,分析这两个因子的题项内容,进一步将包括“医生”“任课老师”“私人健康专家”等题项的因子命名为公众服务需求,将包括“父母家人”“同学朋友”等题项的因子命名为亲缘服务需求。最终抽取并命名了需求服务意愿、公众服务需求、亲缘服务需求、需求服务途径、需求服务内容和需求影响因素这六大因子。

2. 量表价值

该量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上来看,补充了心理健康研究中对开放教育学生这一群体的理论研究。从实践上来看,有助于进一步反映开放教育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诉求,为开放教育的学生工作提供参考与启示。

3. 后续研究

下一步,本研究将围绕该量表开展测量工作,以推动开放教育心理健康工作的深入。同时,计划在不同省市的开放教育学生中施测,进一步验证量表的结构与信度和效度,补充或删减题项,不断完善量表。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53.

[2] 陈家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9.

[3] 罗鸣春.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 西南大学,2010:6.

[4] 何心展. 不同阶层心理健康观念及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2,(8):35-38.

[5] 刘影,张灵聪. 中国沿海大中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调查[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06):88-91.

[6] 李珂珂,黄小琴,陈红,李祚山. 重庆市民心理服务需求问卷的初步编制[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03):118-122.

[7] 李琼,尹天子,杨帅,王晓刚. 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2-16、198.

[8] 黄希庭,郑涌,罗鸣春,苏丹,陈本友.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与评估[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5、198.

[9] 王英.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6):12-13.

[10] 吴明隆.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37.

[11] 俞国良,金东贤,郑建君. 教师心理健康评价量表的编制及现状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3):295-301.

[12] 吴明隆.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44.

[13] 罗鸣春.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 西南大学,2010:22.

第7篇

关键词: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健康教育

1儿科门诊健康教育的程序

1.1收集患儿及其生活资料 由于儿科门诊量大,患儿起病急、变化快,家属就诊心切。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应在患儿候诊过程中,首先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并了解其就诊原因、心理问题、生活习惯等。在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缓解后可针对性进行有关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的宣教。

1.2确定目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我院在发放问卷表调查患儿其家属对健康的需求中发现,家属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用药的指导、疾病知识的指导、家庭自我防护的指导的需求是重点。我院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保健意识。我院制订了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介绍、治疗、用药、护理、预防等,编订成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以便取阅。并每月定期召开患儿及其家属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每月根据季节性出板报,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3健康教育的实施

1.3.1对护士的要求 由于小儿发病急、变化快,受环境影响大,所涉及科室多,需反复排队等,患儿及其家属易产生心理波动。要求护士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水平,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护士要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增加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护士长可根据患儿就诊时间、门诊量适当调整护士上班时间,以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

1.3.2加强护士的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在各个环节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儿科门诊对象特殊,要求也高,我院对儿科门诊护士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包括操作技术培训考核、与患儿的沟通、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对家属的指导等。例如:2岁以下的患儿可以利用声、光、色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学龄儿童可通过讲道理、正面鼓励使其克服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对其家属则注重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对静脉穿刺部位的保护、对患儿的喂养及护理、复诊的注意事项等。

1.3.3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就诊须知、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1.4健康教育的评价 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及评分表,要求门诊护士长定期抽查,评价患儿及其家属是否接受与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强调护士要更注重健康教育实施后的效果。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及时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反馈意见,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更进一步地提高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2讨论

2.1满足患儿个性化需求,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在实施儿科门诊健康教育中发现,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处处以患儿为中心,随时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患儿及其家属也逐渐主动参与配合治疗护理,建立了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2.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实施后的效果,已使护士们深刻地认识到进行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强化了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2.3改善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护士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护士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