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5 16:28:59
序论:在您撰写现代农业投资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投资;现代农业;云贵高原
1 概述
1.1 云贵高原的农业特点
云贵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位于国家的西南部,海拔在一千到两千名之间,主要分部在云南省和贵州省,区域面积大三十万平方公里,土层较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云贵高原维度较低,但是海拔高,再加上季风的影响,使得该地区拥有特殊的气候特点,全年温差较小,旱季和雨季较为分明,气候随地势的垂直变化明显。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得位于云贵高原的云南省的农业拥有自身的特点,因为当地的土质和气候十分适合烟草种植,所以烟草产业成为云南农业的第一支柱,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之首,云南的甘蔗含糖量高,因此甘蔗种植时继烟草种植后另一重要产业,茶叶种植也拥有悠久的历史,而在最近几年,花卉种植成为了云南的新兴产业,目前云南是亚洲最大的花卉出口地。
1.2 镇雄县农业发展状况
镇雄县辖属云南昭通市,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地区,连接云贵川三省,刚好处于云贵高原腹地,下辖七乡二十一镇,人口一百六十万。镇雄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辖区内有大小河流三十多条,植物物种达六百多种,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其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镇雄县的耕地有一百二十多万亩,采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结合的生产方式,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农村经济全面稳定发展。
2 农业机械化对云南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2.1 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传统农业技术生产效率低下,人力需要求量大,也不符合现代生产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市场的需要,因此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将农业生产由原来的资源依附性逐渐转变为知识依附性,利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挥农业机械化推广技术,不仅仅能够帮助农民广泛应用农业工作技术和现代生产技术,还可以激发农民的生产创新思维,自己利益农业科技转变农产品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有一支强大的队伍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培训,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机械化推广主要推广生产自动化,产业结构化技术,其技术所涉及的范围也主要是以粮食生产技术为主,因此容易被农民所接受。
2.2 农业机械化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就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来看,尽管有利的因素比较多,但是还是存在许多不利的条件,例如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农业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使得农业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就调查表明,我国农业装备还比较落后,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从而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农民经济的稳定增收。因此,需要发挥农村机械化推广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理念和生产手段相结合,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的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3 云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发展建议
2.3.1 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效率,充分发挥其推广的作用。需要加强推广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个队伍的推广水平。在发展推广队伍人员数量的基础上,需要不断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通过将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送到相关的培训班进行技术培训,吸收先进的推广经验或进行当地的实践考查培训。
2.3.2 搞好协调服务,完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体制为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必须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通过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以赢得领导重视支持,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的适度倾斜;以乡、镇农机站为主,经常深入田间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对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应进行技术培训,以便使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和效益方面的信息,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水平,增强信心;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帮助农民学习掌握适用的新技术或新机具的方法及安全、维护、保养技术。
3 农业投资对云南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3.1 农业投资对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农业投资是指为了促进农业的扩大再生产而进行的资本投入行为,世界各国都十分看重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农业投资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不断的改善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当然,任何农业投资都要讲求投入产出比例。在我国,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途径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和合作经济,同时目前国家的农村信贷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个人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也为农业投资提供了资源。
农业投资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完善了农业生产体系,促进了农业产值的持续增长。农业投资尤其是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增长,逐步建立其和完善了农业生产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极大低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对农业的不断投入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升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涉及到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其中有些是十分重要的,是农业投资的重点,首先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比如大型农业机械,道路,仓库等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农业生产资料的投资,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的投资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最后是农业科技的投资,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市场竞争里,创造更高的效益。
3.2 农业投资出现的问题
3.2.1 农业投资的规模不够大,而且极为不稳定。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云南的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还没有达到发达的程度,农业对该地区的生产总值的贡献还不够,这是和当地的农业投资有很大联系的。一方面政府对于工业的重视程度高于农业,多数财政支出都用于发展工业,而工业发展起来后又没有做好对农业的反哺工作,而信贷和企业投资的制度也不够健全,个人投资不能形成规模,所以总体上来讲,农业投资还是不能构成规模;另一方面,农业投资的资金源头不稳定,也就使得投资波动较大,对于农业的发展影响十分严重。
3.2.2 国家财政投入还需加强,而且方向不够明确。国家对于农业的投入这一块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分散到地方后就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时代的发展,农业投入的需求量变大,对于国家的财政投入要求也就更高。另一方面,一些财政投入没有制定科学明确的预算,对于投资对象没有明确,轻重缓急也不能很好区分,就导致大量的财政资源浪费。
3.2.3 个人投资对于农业投资的作用较小。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农户间小规模的生产模式,而农民的资本有限,所以个人投资一直在农业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农民要想使生产规模扩大,较为依赖国家财政和信贷,这样一方面缺乏农业投资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一方面不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向集约化方向转型。
3.3 云南地区农业投资在农业发展中运用的建议
3.3.1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资力度。由于农业的收益和第二第三产业相比较低,而且又有公共性的特点,所以政府对于农业的扶植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于较为大型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的项目,政府必须要发挥出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投入资金要做适当的增长,另一方面,要做好财政预算和财政安排工作,把财政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大财政的监督和检查制度。
3.3.2 要明确投资方向,把握重点。对于农业投资方向来说,首先要满足基本部分的建设,对于比较关键的项目要做到资金的集中使用,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3.3.3 拓宽投资渠道,特别是农村信贷和个人投资。投资渠道对农村信贷和个人投资非常重要,由于投资机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导致在个人投资和农村信贷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农业活动中流动资金投资跟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完善的机构,因此需要必须要加大对我国农业固定资产形式的投入方式和信贷资金的投入,让固定投资资产对农业发展起到持续性的作用。如果农业发展中没有固定而持续的资金支持就会让整个农业投资结构失衡,影响到整个农业投资结构的稳定和发展。同时需要建立和完善健全投资机制,这样农业发展才会持续、稳定。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提高了云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农业产品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对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了革新,由粗放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向集约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能够减少人力投入,提高农民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意识。而农业投资能够扩大农业规模,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参与能力,更好的实现产业调整。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阻碍因素,因此,要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艳.农用机械、固定资产与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协整分析―以中部地区为例(1995-2011年)[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28-31+134.
[2]陈文金,饶志坚.云南省农业机械化、农业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06:108-110+115.
[3]鲍洪杰,刘德光,陈岩.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2,21:139-141.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女|26岁(1990年3月2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5*******(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8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金融/投资/证券
职 位:投资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投资学
学 校:上海财经大学
自我评价
为人诚恳正直、乐观豁达、富有责任心,工作勤奋努力,重视团队合作。具有证券,期货,外汇多年操盘经历。熟悉金融投资领域,具备强烈的投资风险意识,有很强的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能力。有自己的技术分析投资决策系统。选股能力与市场大盘行情分析能力较强;对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公司财务分析能力,和一定的投资风险评估能力。具备较强的财经信息敏感度。具备一定的管理策划能力。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投资经理
工作经验
2014/10 – 2015/6:XX有限公司[8个月]
所属行业: 金融/投资/证券
投资运营部 投资经理
1.根据公司战略要求,发掘符合公司要求的项目资源;
2.对项目进行前期市场、技术、财务、法律等可行性分析,进行尽职调查;
3.撰写项目评估报告或投资建议书;
4.设计投资架构,组织并参与商务谈判,草拟投资协议或合同;
5.对项目按协议约定实施投后管理或项目退出;
6.协助企业解决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014/3 – 2014/8:XX有限公司[5个月]
所属行业: 金融/投资/证券
行业分析
投资分析师
1.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和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2.对具体项目进行市场调研、数据收集和研究分析,提出投资建议;
3.筛选现代农业行业中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
4.协助投资经理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教育经历
2009/8— 2014/6 上海财经大学 投资学 本科
证书
2009/12 大学英语四级
关键词:褚橙柳桃;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未来前景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3
一、引言
农业作为一个古老的产业,其长期以来一直是资源消耗最多、生产效率最低的产业,导致与之相关的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处境都居于劣势,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近些年来,伴随社会水平的发展,农业部门正经历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而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由于农业规模扩大、供应链延长、生产者与消费者距离增加、分工日趋细致而市场并不完善等原因也引起了很多问题,如资源环境压力、食品不安全、市场不稳定、流通环节多和流通成本高、营养和健康等。针对这些问题,新型农业模式应运而生。源于对这种新型农业模式的巨大前景预期,在市场发育不足,因长期为工业化、城市化输血而资源短缺、发展滞后的中国农业,也得到了民间资本的青睐和重视。
褚橙、柳桃、潘苹果――随着一批名人参加和资本的投入,农业一时间仿佛顿成营销推广的秀场和资本运作的戏院。然而,从市场经济的逻辑出发,正视资本逐利的本性及其灵敏的市场嗅觉,就不难明白,这是市场自发促成的结果。一方面,基于食品安全环境的现状,人们对食品健康、安全和品质的需求巨大;再一方面,农业自身的资源及发展潜力,可以为资本投入提供明确的盈利预期和长远、持续而稳定的利润来源。另外,各级政府针对农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在竞争激烈、增长乏力的行业市场寻找出路的沉淀资金,无疑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褚橙柳桃”新型农业模式
(一)事件介绍
褚橙、柳桃、潘苹果,这些网络中炙手可热的新词吸引着广大网友的注意力,一是名人效应,二则一种新的模式。以名人的个人魅力和励志概念吸引消费者,将褚时健种的橙叫“褚橙”,柳传志种的桃叫“柳桃”,潘石屹利用自己的个人形象资源无偿代言,为家乡推销苹果,为“潘苹果”。褚橙亦为“励志橙”,从褚橙到励志橙,讲了切合时代脉搏的励志故事,一个85岁老人在跌倒之后二次创业的励志故事,这种讲故事的背后,是农产品营销的一种创新。联想控股斥资数十亿元投资农业,并从水果入手,以柳桃打造品牌,由于凝聚着柳传志打造安全放心食品的期许,“金艳果”以标准化的生产与先进科技的运用,保障了食品安全,“良心果”的说法由此而来。在食品质量安全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在现代人对文化及精神需求日益高涨的当下,消费者很看重这种对质量细节、食品安全及励志精神的追求。联想继而推出猕猴桃与昔日“烟草大王”褚时健种植的“励志橙”一起的“褚橙柳桃”组合装,内含2.5公斤顶级“褚橙”和2.5公斤顶级佳沃金艳果,售价在300元左右,售价虽高,市场反应却很好。这是农业作为一个长期存在却一直发展有限的产业的一次华丽亮相,以农业为题材,借助故事或者事件加以炒作,进而达到营销推广的效果,是褚橙、柳桃、潘苹果等热点事例的共同点,也是现代农业新之所在。
(二)“褚橙柳桃”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新思路
同样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农产品,“褚橙柳桃”却可以引人注目,受消费者格外追捧,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利润,探其究竟,源于以下几点。
1.产品品质控制好,值得信任
名人涉农,农产品的产品质量与个人与公司的名誉、信用紧紧捆绑在一起,为此他们格外在意质量细节。“褚橙”是冰糖脐橙的一种,云南特产橙类,以味甜著称。不同于其他冰糖脐橙,“褚橙”每棵果树只留240~260朵花,既控制产量又保证果实能够吸收足够的阳光和养分;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化肥,都是用特制的有机肥。“柳桃”即“金艳果”果长且成圆柱形,美观整齐,肉质细嫩,风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特耐贮藏,远优于国内其它猕猴桃主栽品种,“不赚快钱,注重好品质”是柳传志打造安全放心食品的许诺,以标准化的生产与先进科技的运用,保障了食品安全。
2.会讲故事。以“褚橙柳桃”为例,他们背后都有段受人关注的故事
褚时健和柳传志,一个是宝刀未老的80多岁创业者,一个是中国企业元老级的人物。他们曾经或者依然成功,在人生的谷底或高峰开始“务农”。不论从哪个角度讲,他们的经历本身都是一个好故事。现代消费者需要这样的故事,他们在购买这些产品的同时,体现着对褚时健和柳传志励志故事的认同。故事主角的个人魅力是其成功传播的核心价值所在。
3.新颖的营销方式
利用了互联网这一当前最热门的推广销售渠道。同时,以名人的个人魅力和励志概念吸引消费者,将褚时健种的橙叫“褚橙”,柳传志种的桃叫“柳桃”,就是创意。去年“褚橙”刚开始销售时,因为王石在微博上对褚时健的评论,一下子让“褚橙”成为“励志”的代名词,很快卖断货;其次,“打包销售”也是一种叫好叫座的方式,实现了名人“1+1>2”的效应。2013年,为了拉近褚橙与年轻人的距离,做了一系列的策划,在微博上征集当下的流行用语,印在褚橙包装盒上;邀请蒋方舟、韩寒等人参与拍摄“中国青年励志榜样”系列视频,同时,向微博达人赠送褚橙做体验式营销等。
4.产品的销售渠道控制
据了解,目前,佳沃(联想控股旗下的农业板块)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是通过电商、中高端的商超、水果的连锁专卖店以及团购和大客户四个主流渠道供货,包括麦德龙、沃尔玛、BHG等中高端超市。高品质的产品面向高端客户,从而可以把销售渠道定位于海外和大中型超市,这是准确定位并实施市场控制的关键。
(三)新模式的优势总结
“品质+故事+渠道+互联网营销”是“褚橙柳桃”不愁卖的关键。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时代,市场不缺产品,缺的是能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和营销模式。“褚橙柳桃”正是满足了这两点。
1.对于现在的中产阶级来说,价格低廉已经不再是他们购物的主要推动力,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将褚橙打造成励志橙,则是抓住了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最高的文化及精神需求,随有网友调侃到“您吃的不是橙子,是励志的人生”。褚橙和柳桃背后都有一个名人,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的同时,其实也在体现着对褚时健和柳传志的人生故事的认同。因此尽管名人农产品的价格普遍偏高,但至少他们给消费者一个“不惜代价,也要做好质量”的印象,因此消费者愿意埋单。
2.2012年褚橙进京的事件营销成功后,今年则是通过“80后致敬80后”以及“褚橙柳桃”两个主题持续的制造媒体的热点,利用网络等营销手段持续的传播和扩大。这样做的实质就是将原有的市场价格曲线往扩大市场的方向位移。如下图所示,实线为理性的市场价格曲线,褚橙的市场定价是10-14元一斤,比普通的橙子贵3-5倍,这种高品质橙子的市场规模自然比普通橙子小,但是通过营销的手段,扩大消费者在购买橙子时的文化需求,理性的市场需求曲线就变成非理性的市场需求曲线(图中虚线),也就扩大了市场需求。
3.不同于传统农业,名人跨界打造的现代农业有浓厚的互联网基因,除了借互联网进行宣传扩大影响,通过电商直接网络销售也是其一大看点。随着电子商务在各个行业的快速渗透,用户购买习惯在改变,传统农产品纷纷触网是顺应大势。农产品搭上电商顺风车后,一来可以直接了解消费者需求,二来能砍掉中间无数个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和流通成本。
(四)“褚橙柳桃”对新型农业发展的启示
“褚橙柳桃潘苹果”的事例告诉大家,“农产品现在进入了一个营销的时代。”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产品一直存在,如今要改的是它的生产模式和营销思维。这些利用名人的故事营销最大的成功,也可能是对农业最大的助益,是颠覆了传统农业的销售模式,给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价值体现提供了升级换代的支点。但同时,事件营销这种常见的市场推广手段在农业题材上取得轰动效应,也凸显了农业在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滞后状况。而这种落后面貌的改观,仅仅靠名人的背书和资本的介入显然不够,而需要数量庞大的中小农户的成功转型为基础。
“褚橙柳桃”的走红固然堪称亮点,但在考虑到中国农业巨大的体量以及存在的问题时,也不乏启示,细究其竟,必须看到它们中的多数仅仅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单纯的投资层面以及经验观念的引进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目前的成就也多集中在营销推广上,往往难以为资源短缺者效仿,未必能够切实普惠广大中小农户,实际意义有限,甚至可能沦为昙花一现的营销炒作。以励志故事获得市场成功的褚橙为例,褚时健高龄创业成功令人赞叹敬佩。但也应该看到,他在创业之前已经是传奇人物,所拥有丰厚人脉和资本资源,非他人可以具备;他将自己多年从事烟草业的经验和模式,克隆到橙子的种植上,这种个人风格鲜明的成功路径,在精神激励上效果强烈,但在现实层面难以复制,也就不可能依葫芦画瓢似地加以推而广之。
三、现代新农业发展趋势
对农业发展现状及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未来新农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规范化。总的来说是科学种田,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食品追溯体系,能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防止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
(二)产品差异化,创立独特的品牌。现代农业的产品需要具有较高的市场辨识度。与过去不同,当前农产品消费市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农业所生产的产品应该定位清晰,差异化战略在各方面都要能有所体现:产品差异化,渠道差异化等。
(三)全球化视野、全产业链控制。这是现代农业投资特征之一,综合利用国内外好的农业技术、品种、管理等,实现投资者与当地农场优势互补,龙头企业和农民、农场主相互合作,实现品种、农业技术、产品标准、农资农具、品质监督、销售渠道的统一,做出具有高品质、安全的食品,打造出品牌。如此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业项目的风险,并获取各产业链的赢利点,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
(四)商业模式创新。近些年来现代农业不断涌现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农产品示范生产+会员制及配送模式;农产品连锁销售模式;“褚橙柳桃”的品质+故事+渠道+互联网营销模式等新兴商业模式都取得了成功。不难看出,新农业的一大特质是B2C,直接对消费者进行营销,压缩渠道,直达消费者。未来的新农业,其模式玩法也必定是互联网似的,“专注、极致、口碑、快”即新农业的网络化,物流智能化。
四、中国现代新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面临的问题
基于前述分析,未来新型农业在许多领域存在潜在投资机会,“投资农业就是投资未来”已经成为行业人士的一致看法,现代农业也显现出“前景无限”的魅力。不过,真正的农业投资现状却不容乐观,依然有许多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
1.农业自身基础薄弱,资金匮乏。人均农业资源的匮乏,农业耕作技术的落后,分散而高能耗的小农经济业态,依然是未来农业增长的一大瓶颈;城乡差距的鸿沟、农民收入不足,而且农民难以从农业生产中获益,以及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取向,限制了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土地确权不到位,不能使得农民从土地获益。
2.缺乏现代市场化营销理念。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受到自给自足到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固有思维的影响,长期以来市场化的发展对农业生产销售方式并未带来太大的质的改变,农业模式的发展与现代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滞后。
3.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市场并不缺少农产品,只是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越来越少。优质产品的缺乏是整个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解决办法
1.没有什么行业比农业更需要高科技,从育种、种植、检测、灌溉、除虫一系列都需要运用物联网、信息化等高科技。借鉴“褚橙柳桃”的生产模式以解决农业自身基础薄弱的问题,将高科技有效的运用于农业,则需由传统小农户模式向现代规模化经营模式转变,变成能够科学养殖并且有规模的家庭农场形式。这将会是一个良性循环,让投资者看到良好的发展前景,投入资金,进而借助充裕的资金对生产技术及营销模式等进一步发展创新。
2013年11月召开的“三中全会”对中国农业发展提出两个鼓励:一方面,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同时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流转、抵押等权能。这是政府对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态度,也给了有意投资于农业的大企业一个明确的信号。
2.为消费者打造独一无二的质量保障和信誉体系,是现代农业很大的盈利空间,在业内人士看来,农业的确是一件耗时耗力且投资回报慢的行业,保证产品质量、还可有追溯是农业长期获利的保障。联想的“不赚快钱,注重好品质”,褚时健十年磨一剑的“褚橙”都是这一关键的体现。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互联网农业结合的高效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结合形成互补,走出特色,走出创意。同时克服信息基础设施、物流交通、大规模培训以及农产品安全认证等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障碍。
五、结论
总体而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在新型现代农业,我国现代农业在面临巨大转型压力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潜在投资价值,从市场到政府,新型农业都成为了新时期的热点聚焦,农业发展的大时代已经到来。现代资本应该有效运用高科技,抓住时代机会,投身于农业,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可获得高的利润。
参考文献:
[1]李曼.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2.
[2]丁长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保障体系研究[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12.
[3]檀学文.新型农业模式如何体现未来方向[J].绿叶,2012.
[4]阮宇娥,余自敢.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投资价值及潜在机会分析[J].产业研究,2012.
[5]邱凌云.市场控制能力:现代农业面临的难题与探索―以中新农业猕猴桃项目为例的调查研究[J].农村经济,2011.
[6]金莲,王永平,刘希磊.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
[7]薛任君,熊楚才,丁新正.新农业经济发展构想[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
作者简介:
关键词: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046-02
一、研究背景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农业大省之一的湖南省,有着丰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多年来政府部门一直把对农民素质和技能培养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对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的扶持力度,旨在造就出具备一定生产能力和技能,可以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民,也即中央文件所表述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而从根本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以此确保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来提高对农民的培训效率,使其尽快成为“新型农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湖南省农民科技培训模式的选择
为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使培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调查,目前湖南省农民培训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多种模式已经实施了一定时间,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科技下乡模式:科技下乡活动以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1号文件、中央、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党和政府情系三农、关心民生的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和品牌工程,开展十多年来,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其内容主要包括:举办科技大集、组建专家科技下乡小分队,捐建农民科技书屋,赠送科技资料等。通过科技下乡活动大力宣传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并将除草剂、农作物种子和农用器械等物资送到农民手中,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2.“企业+农户”或“公司+农户”模式。该模式是在企业与农户的联系中,以农产品为载体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通过与农户之间签订合同和订单,为了使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企业向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农户按照企业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在整个过程中,农民是培训的目标群体,企业通过向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或相关养殖技术或加工技术等,达到农民科技培训的目的。
例如,湖南省宁乡县很多农户与“温氏集团”签有订单协议,其最大的特点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基地建设为根基,以订单农户为主体,以农民增收为宗旨,成功地走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道路。公司把原来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组织起来,成为企业的生产基地,农民成为基地中的生产者。据了解,温氏集团都要求统一采购原料、统一营养配方、统一饲养模式、统一免疫接种和统一用药,实施肉鸡的“军事化”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几年来累计为农民直接增加大量收入,使村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农业技术推广站模式。农业技术推广站模式是以政府为主体或由政府一手包办的普及推广发动模式,主要推广方式有:统一立项选定重点推广技术成果,组织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设立示范样板(基地)吸引农民参观学习,结合技术推广新的农业生产资料等。每年县农业局将定期进行农机操作和农业技术推广,将最新的科技信息带到基层。该模式上下联动,普及推广发动力度大、发动普及面广,推广速度快,效果为农技推广和转化发挥了巨大作用。
4.第三方主导模式。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农民科技培训中,职业教育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农业职业院校针对不同需求的农民,提供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方面的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实用技术等。
由此可见,目前,农民培训的模式很多,每种培训模式都有其利弊,那么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作出恰当的选择呢?我们对各模式的特点、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做了分析比较。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湖南省几个村实地调查所取得的资料统计分析,基本掌握了当前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模式,并对提高农民科技的培训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湖南省农民科技素质与发达省农民科技素质存在差距。虽然湖南省农民的科技观念与意识较从前有所转变,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观念还是相对落后,科技素质还较低。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文盲半文盲占总人数的1.74%,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3.9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0.72%,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3.13%,中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46%。其中文盲半文盲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贫困地区。获得绿色证书和参加过各种专业培训的比例不高,农民掌握与运用科技的水平较低。
2.科技培训是有效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手段。湖南省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要实现农村发展规划目标,要调整农业结构,改变农民经济增长的方式,缩小与发达省市的距离,最有效的训手段是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训。通过及时了解农民生产的需要,来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再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这是短时间内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3.不同的培训模式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农民。湖南省是农业大省,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很多,各地区之间也发展不均衡,在选择培训模式时,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例如,针对于大众化的科技知识普及和较简单易学的农村新技术推广,可选科技下乡培训模式或现代通讯与大众传播技术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对于规模化生产程度高,农业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可选择“企业+农户”或专业协会培训模式;对于新技术推广且难于掌握,风险大的技术培训可选择科技示范模式或科技特派员培训模式等。
参考文献:
[1]徐金海,蒋乃华.“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实施绩效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2):54-59.
关键词:增长理论;农村经济;农村教育;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052-02
由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相对于城市经济,我国的农村经济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农村经济关系国计民生,在此背景下,分析发展农村经济对策,更具现实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教育角度分析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从农村教育角度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 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经济增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丹尼森等新古典学派研究了知识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丹尼森在《1929―1969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中得出: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库兹涅茨提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索洛于1957年运用全要素分析法分析了美国上世纪前半期的经济发展,发现从1909―1949年间美国GNP的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了87.5%,而人均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只贡献了12.5%,因此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因素。
新古典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作为外生变量来研究,罗默、卢卡斯等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不同意这种观点,岁默从内生性技术进步出发来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经过分析认为:知识不仅能形成自身的递增效应,而且能够渗透于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产生递增受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卢卡斯的观点与罗默类似,只是把技术进步换成了知识积累,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永久动力,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主要是人力资本方面的差异以及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人力资本比较差异所致。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对1929年―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定量研究后发现: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平均达到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70%,占国民收入增长的33%,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对于农村发展与农村教育的关系,舒马赫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发展中国家农村之所以贫穷,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的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发展中国家农村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使农村生活活跃起来。而人是一切财富的首要和最终的根源。因此,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农村的智力援助,赠与有用的知识,加强农村的教育。农村教育要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要培养具有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完整的人”培养为农村、为人民服务的人。
2 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生产方式传统,现代农业没有大范围推广;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村人口过多,农村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不稳定,消费能力弱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虽然有多种方式,但最根本的还是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发展能有力的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1 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要发展,必然需要促进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而要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需要大量的农村人才。
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基本科学素质,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对农村科技的快速消化能力,最根本的是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增强其学习、钻研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从而促进农业科技的转化,现代农具的使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需要以下人才:(1)农村综合性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多种专业知识。(2)农村科技人才。农村科技的发展对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3)农村新型劳动者。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的要求。(4)农村经纪人。农村管理部门与广大农户之间、农村生产者与农产品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
2、2 农村教育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小农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市场对接,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科技进步慢、农民收入增长缓、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而农业产业化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农业产业化能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商品化程度,有利于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组织作为农村中的企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介,需要大量的农村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术应用人才以及科技开发者,这些都需要教育能够培养出大量实用的农村建设者。
2、3 农村教育可以影响农村人口,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进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农民少生优生。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人口过多,农村土地偏少,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从下表可以看出,随着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在不断下降,因此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对农村人口数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村居民将因为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提高生育意识,少生优生,有效降低人口的出生率,使我国的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得到降低,缓解农村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促进农村人地矛盾的逐步缓解,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转移。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是我国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人地矛盾突出,劳动生产率低,需要转移。据统计:2006年底,我国有4.81亿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7.64亿的62.9%,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为3.26亿,占全国劳动力的42.6%,而发达国家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一般在10%以下。据估计,我国有约1.5亿的农村劳动力需要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去。如果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从农业中转移出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这一效应就可使农民生产效益提高40%。
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不顺畅,转移到城市中的农村居民不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工作机会。农村教育在这一进程中将因为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各种素质,增加他们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机会,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4 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人均教育消费相当于城市的三分之一,农村教育消费不足,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抚育子女上学,必然要支付相应的教育费用,这就是消费。消费会刺激生产,消费了教育费用,换取的是劳动者智力和体力的发展,促使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从经济效果看,农村教育是有限度的消费,但却是扩大了的生产,因此农村教育促进了农民消费,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5 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从而使收入弹性降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越高,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强,适应各种工作的能力就越强,不容易受到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劳动收入的抗干扰力和抗波动力就更强。特别是相对于目前的全球性经济萧条,劳动者收入的抗干扰力显得尤为重要,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
总的来说,农村教育能够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降低农村生育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消费、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等方式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重视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1]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舒马赫著,虞鸿均,郑关林,译,小的就是美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秦庆武,徐锦英等,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4]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5]邱共华,农业剩余劳动力难解[J],当代经济,2005,(2)
关键词:增长理论;农村经济;农村教育;原因分析
由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相对于城市经济,我国的农村经济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农村经济关系国计民生,在此背景下,分析发展农村经济对策,更具现实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教育角度分析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从农村教育角度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经济增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丹尼森等新古典学派研究了知识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丹尼森在《1929—1969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中得出: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库兹涅茨提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索洛于1957年运用全要素分析法分析了美国上世纪前半期的经济发展,发现从1909—1949年间美国GNP的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了87.5%,而人均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只贡献了12.5%,因此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因素。
新古典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作为外生变量来研究,罗默、卢卡斯等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不同意这种观点,岁默从内生性技术进步出发来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经过分析认为:知识不仅能形成自身的递增效应,而且能够渗透于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产生递增受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卢卡斯的观点与罗默类似,只是把技术进步换成了知识积累,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永久动力,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主要是人力资本方面的差异以及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人力资本比较差异所致。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对1929年—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定量研究后发现: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平均达到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70%,占国民收入增长的33%,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对于农村发展与农村教育的关系,舒马赫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发展中国家农村之所以贫穷,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的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发展中国家农村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使农村生活活跃起来。而人是一切财富的首要和最终的根源。因此,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农村的智力援助,赠与有用的知识,加强农村的教育。农村教育要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要培养具有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完整的人”培养为农村、为人民服务的人。
二、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生产方式传统,现代农业没有大范围推广;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村人口过多,农村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不稳定,消费能力弱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虽然有多种方式,但最根本的还是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发展能有力的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1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要发展,必然需要促进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而要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需要大量的农村人才。
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基本科学素质,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对农村科技的快速消化能力,最根本的是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增强其学习、钻研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从而促进农业科技的转化,现代农具的使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需要以下人才:(1)农村综合性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多种专业知识。(2)农村科技人才。农村科技的发展对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3)农村新型劳动者。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的要求。(4)农村经纪人。农村管理部门与广大农户之间、农村生产者与农产品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
2.2农村教育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小农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市场对接,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科技进步慢、农民收入增长缓、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而农业产业化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农业产业化能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商品化程度,有利于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组织作为农村中的企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介,需要大量的农村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术应用人才以及科技开发者,这些都需要教育能够培养出大量实用的农村建设者。
2.3农村教育可以影响农村人口,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进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农民少生优生。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人口过多,农村土地偏少,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从下表可以看出,随着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在不断下降,因此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对农村人口数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村居民将因为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提高生育意识,少生优生,有效降低人口的出生率,使我国的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得到降低,缓解农村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促进农村人地矛盾的逐步缓解,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转移。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是我国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人地矛盾突出,劳动生产率低,需要转移。据统计:2006年底,我国有4.81亿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7.64亿的62.9%,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为3.26亿,占全国劳动力的42.6%,而发达国家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一般在10%以下。据估计,我国有约1.5亿的农村劳动力需要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去。如果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从农业中转移出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这一效应就可使农民生产效益提高40%。
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不顺畅,转移到城市中的农村居民不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工作机会。农村教育在这一进程中将因为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各种素质,增加他们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机会,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4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人均教育消费相当于城市的三分之一,农村教育消费不足,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抚育子女上学,必然要支付相应的教育费用,这就是消费。消费会刺激生产,消费了教育费用,换取的是劳动者智力和体力的发展,促使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从经济效果看,农村教育是有限度的消费,但却是扩大了的生产,因此农村教育促进了农民消费,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5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从而使收入弹性降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越高,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强,适应各种工作的能力就越强,不容易受到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劳动收入的抗干扰力和抗波动力就更强。特别是相对于目前的全球性经济萧条,劳动者收入的抗干扰力显得尤为重要,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
总的来说,农村教育能够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降低农村生育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消费、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等方式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重视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1]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舒马赫著,虞鸿均,郑关林,译,小的就是美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秦庆武,徐锦英等,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4]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5]邱共华,农业剩余劳动力难解[J],当代经济,2005,(2)
论文摘要: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教育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关系国计民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笔者从农村教育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 教育影响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有的学者提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知识面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知识不仅能形成自身的递增效应,而且能够渗透于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产生递增受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经济效益提高。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判断我国生产力水平高低,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无不依赖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支持。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我国大量企业职工下岗实现再就业十分困难,就充分暴露出我国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问题。社会以人为本,确立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人的核心价值,造就科学发展的人才,以人的创造、发展带动社会的科学发展,这样就势必导致全新的社会教育观并涉及到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教育是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创造与发展。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师生平等共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社会生产的大系统中,教育是人才生产的、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人的平等、自由、创造与发展从学生开始,然后影响带动社会,使社会具有创造、发展的活力,这也就是当前教育革命的目标、实质和内涵。
2 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农村之所以贫穷,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的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发展中国家农村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使农村生活活跃起来。而人是一切财富的首要和最终的根源。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援助。当前我国农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附加值低;农村人口多,效益低;农民收入不稳,人口出生率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农村教育。
2.1 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我国农村经济要发展,必然需要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而要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需要大量的农村人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最根本的是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
2.2 农村教育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大部分仍然是小农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市场对接,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产业化组织作为农村中的企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介,需要大量的农村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术应用人才以及科技开发者,这些都需要教育能够培养出大量实用的农村建设者。
2.3 农村教育可以影响农村人口
首先,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进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其次,农村教育的发展,会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转移。
3 与教育配套的举措
3.1 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以居住集约化为突破口,使各地农村的土地利用达到集约和节约的目的,这在客观上要求节约的土地进入农村工业用地流转。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一是要明晰土地所有权主体,即土地农民所有制,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使农民的土地权益从根本上得到保护。二是要合理界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权利范围。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为物权而不是债权,其涵盖承包权、经营权、抵押权、入股权、继承权和转让权等权能,是具有交换价值的独立资产。三是要严格土地制度的管理。建设新农村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重点。最主要的是要抓紧解决农村教育和卫生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
3.2 动员和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广泛动员和大力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3.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把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承担着重要职责。我国已经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路。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努力营造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培养人才的层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政府应该对职业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增加资金投入。利用信用贷款发展职业教育;实行招商引资壮大职业教育;提倡社会团体捐资助学;鼓励企事业单位捐赠助学,不断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建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基地建设;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凡技术要求高、操作规程严格、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以及生产安全的行业和工种,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实行先培训,后就业。通过努力,建立和完善“上岗先看证、无证不上岗”的劳动用工机制。
总之,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可以说农村教育搞好了,农村经济就会快速发展。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重视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1]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