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煤炭产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4-03-04 14:48:12

序论:在您撰写煤炭产业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煤炭产业现状

第1篇

[关键词] 内蒙古; 资源产业; 现状综述; 节约型社会

内蒙古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煤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煤炭品质优良,易于开采,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内蒙古按照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机制,积极推动转型,促进了煤炭资源产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 煤炭资源查明储量全国居首

作为我国原煤生产第一大省份,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能源保障基地。目前共勘查含煤盆地103个,全区含煤面积12万平方公里,煤炭资源远景含量13000亿吨,累计探明煤炭储量8080.65 亿吨。在探明储量中,亿吨级以上的整装煤田36处,查明煤炭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2012年,煤炭产量10.8 亿吨,比 2011 年增长10%,其中电煤占总产量的95%以上。

内蒙古煤炭资源品种齐全,主要有烟煤、褐煤、焦煤、无烟煤,分别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7%、32%、9%、2%。烟煤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等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4161亿吨;褐煤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呼伦贝尔、通辽、锡林郭勒、赤峰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2336亿吨;焦煤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乌海、包头、阿拉善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657亿吨;无烟煤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阿拉善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146亿吨。

根据煤炭资源勘探程度,目前具备规划开发利用条件的资源储量为2570亿吨,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其中鄂尔多斯市规划利用储量1482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57.67%;锡林郭勒盟规划利用含量49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19.22%;呼伦贝尔规划利用含量29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11.44%;乌海市规划利用储量43.2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面积的1.68%。

二 煤炭资源整合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重点产煤省份,要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对已设置矿业权的矿区,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分散的矿业权,提高勘查开发规模化和集约化;要继续培育大型煤炭集团,鼓励兼并重组;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60%以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内蒙古开展新一轮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不仅明确了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企业兼并重组的范围、主体和形式而且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政策措施。

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加快煤炭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关闭、淘汰、整合等措施,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煤矿与煤矿之间的联合整合。截止到2012年,全区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1378处减少到目前的598处,淘汰落后产能250万吨,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已于2010年底全部退出了市场。到2013年底,全区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数量将由2012年353户调到80-100户,在地方企业中形成1-2户亿吨级、5-6户5000万吨级、15-16户千万吨级的煤炭生产企业。在进行资源整合的同时,积极推进煤炭机械化改造,目前内蒙古煤矿机械化程度已经由原来的不足40%提高到80%以上,2013年底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三 煤炭工业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尽管内蒙煤炭项目的工艺、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初步形成了“煤电-化工-建材”、“煤-电-冶金”、“煤-电-粉煤灰-氧化铝”等产业链,但却始终处于“卖碳翁”的被动局面。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内蒙古提出不再无限制扩大煤炭生产,今后要把生产规模控制在10亿吨以内,把主要精力转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上来。

2011年以来,内蒙古以推进煤炭资源产业转型为重点,积极开展新型煤化工项目示范基地建设,争取到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5大国家级示范工程。在推动煤炭资源产业升级过程中,内蒙古坚持以“延链、扩链、补链”的方式发展煤基产业,大力推动技术集成和技术储备,初步占领了新型煤化工的技术高地,已经建成2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引进和培育一大批大型企业,围绕煤炭加工利用形成了100多项专利技术,“煤炭―电力―冶金”、“煤炭―电力―多晶硅―光伏制造”、“煤炭―电力―稀土新材料”、“煤炭―电力―煤化工”等7条产业链同步发展,预计这些产业链到2015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9000亿元,占内蒙古“十二五”末期GDP的40%以上,带动就业30万人左右。

四 煤炭物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2012 年,内蒙古煤炭外运量从2001年不足2000万吨猛增至2012年的6.6亿吨,而铁路运力却迟迟没有跟上煤炭产量增长步伐,铁路煤炭运能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公路运量虽然持续快速增长,但很难满足旺盛的煤炭运输需求,导致“京藏高速”等内蒙古境内主要公路大堵车现象频繁上演。在煤炭销售旺季,特别是雨雪天气后,公路拥堵与事故频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治区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

为解决内蒙古煤炭资源运力不足问题,内蒙古进一步加大了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工作力度,并煤炭工业与发展物流仓储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激活民间资本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2012 年初,出台了《“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围绕国家煤炭基地建设,通过联合兼并组建一批大型专业化煤炭物流企业,有计划地新建煤炭物流园区。

目前,在煤炭的主产地鄂尔多斯市建成以及在建的具有煤炭物流功能的物流园区三个,分别为阿康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和大路煤炭物流园区。其中,阿康物流园区为自治区级综合物流园区,是一个集物流、交易、会展、保税、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区域性物流园区;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包括鑫聚源札萨克镇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和鄂尔多斯市新街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大路煤炭物流园区项目属于鄂尔多斯市及蒙西煤炭外运前端工程,是一个可以提供综合性煤炭物流服务的物流园区。在自治区主要工业城市包头,建有土右旗大城西煤炭产业园区、东河现代物流园区、面向蒙古国的满都拉口岸物流园区和筹建中的华电蒙能公司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首府呼和浩特建有和林县大红城煤炭物流园区、土左旗晋丰元煤化物流园区和托克托县嘉和煤炭物流园区。在煤炭出区的主要窗口乌兰察布市,建有兴和庙梁煤炭物流园区 (隶属于自治区重点园区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察右后旗贲红煤炭物流园区以及商都弘达煤炭物流园区。

五 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内蒙古坚持煤炭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稳步实施,建立健全矿山开发利益补偿和分配机制,全面实施矿山开发保护抵押保证金制度和绿化专项资金制度,坚持“谁开发、谁治理、谁投资”的原则,对煤田火区实行分类治理,截止2012年全区累计投入治理资金209亿元,完成复垦绿化4135万立方米,已发现的238处火区2013年底可基本达到熄灭程度。

六 煤炭安全生产取得重大成效

内蒙古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煤炭资源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事故总量和死亡总人数大幅度下降,从2002年166人,减少到2012年的33人;较大以上事故起数明显下降,从2002年的8起、16人减少到2012年3起、16人,且连续两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明显下降,从2002年的1.45下降到2012年的0.031,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012年以来,内蒙古强化监察、严格执法,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创自治区历史最好水平,继续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2012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在同比增长近10%的情况下,发生事故20起、死亡33人,百万吨死亡率0.031,同比分别下降33%、34%和40%;事故起数连续10年下降,死亡人数连续7年控制在百人以内,百万吨死亡率连续8年下降。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认真履行国家监察职责,全年全局共监察生产经营单位1560矿次,矿井监察覆盖率100%。

总结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内蒙古按照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机制,积极推动转型,促进了煤炭资源产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内蒙古资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具体而言,作为我国原煤生产第一大省份,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加快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内蒙古提出不再无限制扩大煤炭生产,今后要把生产规模控制在10亿吨以内,把主要精力转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上来;内蒙古进一步加大了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工作力度,并煤炭工业与发展物流仓储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激活民间资本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坚持煤炭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稳步实施。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还应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上下工夫。

[参考文献]

[1]苏雅 .内蒙古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研究[J].北方经济,2013(5).

[2]孙立强.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5).

第2篇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水泥,煤炭,粮食

为进一步实现哈萨克斯坦非能源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哈萨克斯坦政府消除经济领域发展的固有障碍,已成功实现非能源领域实业投资环境改革,使得投资多样化和开发潜在投资力量逐步增强,完善投资渠道,培养劳动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哈萨克斯坦国内的非能源产业的发展。哈萨克斯坦非能源领域吸引外资和提高竞争力方面的可挖掘潜力是可圈可点的,如粮食产业、纺织业、冶金业、核工业等,都成为哈萨克斯坦政府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努力摆脱对能源产业的过度依赖,走多元发展的经济建设路线,建立健全哈萨克斯坦经济体系,保障哈萨克斯坦国家的经济安全。

一、采掘冶金业的现状与趋势

哈萨克斯坦的采掘业在过去、现在都是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尽管哈萨克斯坦政府实施了加快工业革新发展计划论文格式模板,其采矿冶金综合体目前却仍处于出口定位型经济阶段。所有采掘及其制品实际上都出口国外,而国外却采用哈萨克斯坦的原料生产更高端且价格更昂贵的产品。

(一)铁矿业

采掘冶金综合体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一个基础性工业部门,其出口额在哈萨克斯坦出口比重中占16.1%。哈萨克斯坦铁矿产量在全球居第十三位(2006年),钢产量居第三十五位(2005年)。哈萨克斯坦的采掘冶金业包含铁矿生产、钢铁品与铁合金生产、铬业、锰业与镍业几个子部门。铁业、锰业、铬业以及在建的镍业均为本领域出口的基本组成部分。

哈萨克斯坦几个正在开采期的铁矿已探明的储量逾60亿吨,包括:1)、索科洛夫-萨尔巴伊斯克矿区(包括卡恰雷),其已探明储量逾25亿吨,含铁量为8-43%,现在它是马格尼托戈尔斯克钢铁公司(俄)的原料基地。2)、里萨科夫铁矿已探明储量逾30亿吨,含铁量为34-38%,其是AMT公司的主要基地;3)、阿塔苏(卡拉扎里)铁矿目前并未全速开采,原因是选矿与锰分离设备不足;4)、肯托别铁矿,已探明储量逾8亿吨,含铁量为48-70%;5)、已探明储量逾3900万吨的阿坦索尔铁矿,含铁量为37-57%。其中索科洛夫-萨尔巴伊斯克采选矿联企是哈萨克斯坦与独联体市场的最大铁矿企业之一,为欧亚自然资源集团公司的下属机构,其产品有铁球矿与铁精矿,公司的铁矿年产量超过3600万吨,其主要产品是:铁球矿与铁精矿,向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与中国供货。通过1)吸收其南部矿组对卡恰尔矿区进行重组,使整个矿的年产量达到2300万吨;2)建设南萨尔巴伊铁矿,使其年产量达到500万吨;3)提高索科洛夫矿井的年产量到1000万吨等方式,索科洛夫-萨尔巴伊斯克采选矿联企计划到2017年将原铁矿开采量提到5200万吨并生产910万吨铁球矿、800万吨铁精矿与240万吨钢坯。

采掘冶金业内囊括了以能源、采选矿与冶金企业为基础的公司。其中最大的有欧亚自然资源集团公司(ENRC)、安塞乐米塔尔铁米尔套分公司(ArselorMittalTemirtau,下称AMT公司),均为立体多方位一体化综合体,包括从采矿到出产成品的整个生产序列。哈萨克斯坦政府以这种综合性联合大集团的形式建立了从开采到加工、运输、市场销售的各环节。在钢铁方面,AMT公司是哈萨克斯坦唯一拥有整条冶金生产线的钢铁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生铁与铸铁、厚165-240mm的板坯、厚1.8-8mm的热轧板钢、厚0.4-2mm的冷轧板钢、厚9-14mm的中等厚度板钢、厚0.4-1.5mm带镀层的板钢、电炉板钢、厚0.2-0.35mm的铁皮和多种弯型材。由于2000-2005年,AMT公司投资了5.8亿美元用于生产革新,采用了先进工艺与研发技术,推动哈萨克斯坦冶金业的现代化,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论文格式模板,实现看哈萨克斯坦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出口多元化。AMT公司的所有产品实际都用于出口,主要为:中国与东南亚--40%;伊朗--30%;独联体--18%;其他国家--12%,其对哈萨克斯坦镀层板钢有特别需求的是中国与西欧国家。

(二)煤炭业

煤炭工业是哈萨克斯坦国家经济中最大领域之一。哈萨克斯坦煤炭储备量居世界第八位, 集中在巴甫洛达尔州、卡拉干达州和东哈州。国家拥有4%的世界煤炭储备。煤资源储量排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南非和乌克兰之后,位列全球第八,占世界总储量的4%。全国烟煤矿和褐煤矿共有近400处,预测储量达1620亿吨,烟煤和无烟煤探明可采储量为310亿吨,次烟煤和褐煤探明可采储量为30亿吨,总计为34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6%.其中的大部分煤田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部的卡拉干达州(卡拉干达、埃斯基巴斯图兹和舒巴尔科里煤田)和北部的巴甫洛达尔州(图尔盖煤田)。其中卡拉干达煤田储量93亿吨、图尔盖煤田58亿吨、埃斯基巴图兹煤田127亿吨。

哈萨克斯坦烟煤的主要产区是卡拉干达煤田、埃基巴斯图兹煤田等;褐煤的主要产区是图尔盖煤田和迈库边煤田。焦煤产地在卡拉干达,产量比重占该地区煤产量的55%。哈萨克斯坦的煤层赋存条件很好,2/3的煤炭储量埋藏深度在600米以内,可露天开采。哈萨克坦大型的采煤企业主要集中在巴甫洛达尔州和卡拉干达州,年生产能力可达1.46亿吨。

表1: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年度变化表(t)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产量

130382

126536

111880

104625

83271

76831

72647

69773

58378

74872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产量

79135

73731

84907

86875

86617

96231

98384

111072

第3篇

Abstract: The coal indus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industr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is placed the first in all industries.Fine processing of 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cluster are formed in Jixi, Hegang, Qitaihe and Shuangyashan.This paper applied LQ theory and the regression model on research the coal industry cluster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xisting problems are proposed.

关键词:黑龙江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Key words: Heilongjiang coal;industry cluster;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17-02

0引言

产业集群在发达国家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具大的加速作用。在我国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改革开放以后也相继出现,在一些沿海、沿江地区已初具规模。以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大煤城为主的煤炭精深加工和煤化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培育和发展有竞争优势的煤炭产业集群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煤炭产业集群对黑龙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黑龙江省煤炭产业集群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速度较快,但同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黑龙江省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从而煤炭产业集群可以定义为因煤炭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和发展壮大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在一定地理位置上的积聚,也指在地理上集中分布的相互依赖的企业且煤炭相关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集群。目前,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区域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黑龙江省在煤炭产业发展方面速度很快,但是,是否已经形成集群还需要科学的判断,尤其要从定量的角度来作出科学的解释,其中区位商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1.1 运用区位商理论分析黑龙江省煤炭产业集群的集聚状况区位商是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区位商(LQ)又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是衡量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和集中程度的。区位商这种方法是通过对一个区域的产业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识别出这一地区的优势产业。它也是产业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1]LQ计算公式如下:

LQ=

式中i表示第i个产业,j表示第j个地区,Xij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产业的产值指标。当LQij1,表明该地区该产业是优势产业,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较强的集聚能力。LQ值越大意味着该地区该产业的地方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明显,集聚能力越强。

我们以黑龙江省煤炭总产值作为计算依据得出2001年至2008年以来的区位商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08年各年份的区位商均大于1,表明煤炭行业是黑龙江省的基础部门,对黑龙江的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从纵向来看,在结果中可以发现2001-2008年黑龙江省煤炭业区位商呈现出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1.62下降到了2008年的1.02,说明近年来黑龙江省煤炭行业竞争优势呈下降趋势。在大多数集群辨认研究里,如果LQ大于1.12,表示高水平的专业化,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从2006年至2008年区位商仅仅超过几个百分点,说明黑龙江省的煤炭行业仅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

从总体上看黑龙江省煤炭总产值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全国煤炭总产值上升的速度更快,因此要想黑龙江省煤炭行业的发展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必须充分利用煤炭产业集群所能够带来的创新优势、低成本优势、品牌优势等加快煤炭行业的发展速度。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计划,从政府政策方面给予了支持,国家给东北地区一定的宏观指导和优惠政策,并能够引导人们的预期,这对加快黑龙江省的煤炭产业集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煤炭产业集群尚处于发育的初始阶段,之所以发展缓慢,与企业之间配套不强,产业链过短有着很大的关系。

1.2 利用回归模型分析煤炭产业集群与人均GDP之间关系的发展现状

1.2.1 模型构建令Yt为区域产出水平,xi为影响区域产出水平的产业集聚因素,在不考虑区域之间贸易及资本要素流动情况下,可以写出特定区域产出与产业集聚因素之间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t=f(x1,x2,...,xk,W)。其中,Yt为第t时期的区域产出,xi(i=1,...k)表示第t时期区域某产业集群第i项相对指标;W表示区域经济政策和技术进步。[3]对上式求全微分,两边同除以Yt整理得:

=+•+•+…+•

由上式可得产业集群第i项因素对区域产出的弹性为

=b1该值也表明第i项集聚指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并令=b0则上式可以改写为=b0+b1x1+b2x2+……+bkxk对上式进行对数处理得到计量模型:

LnYt=b0+b1x1+b2x2+……+bkxk+μ

第4篇

关键词:矿区静脉产业 现状 特征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48-03

一、引言

我国煤炭矿区开发利用历史已久,传统生产模式导致矿区废弃物得不到利用,长久堆积不仅占用矿区土地资源,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还污染了矿区环境。据统计,目前我国累计煤矸石堆积量为45亿吨,占地超过1.5万公顷;矿区累计塌陷土地资源为40万公顷;2005年矿井水外排量达到23.5亿吨。

我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生产仍是我国基础能源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仍具有巨大作用。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实行“高增产、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生产模式,环境污染问题和废弃资源堆积等问题成为制约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在煤炭矿区发展静脉产业是解决矿区环境、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创建和谐矿区的有力保证。研究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对全面系统地构建矿区静脉产业体系,探索适合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涵义

静脉产业是指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基于对静脉产业理论的研究,笔者认为:煤炭矿区静脉产业是指在煤炭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加工、处理和再利用的产业系统。根据这一定义,煤炭矿区静脉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废旧物资、废弃基础设施、废旧设备、塌陷的土地资源、矿井水资源和矿区附属资源等七部分内容。

三、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现状

1.矿区静脉产业发展已初见端倪。上世纪90年代,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山东新汶矿业集团等一批煤炭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开展了矿山废物的综合利用工作,主要包括矿井水处理、煤矸石制砖、煤矸石发电等方面,这标志着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的雏形基本形成。

2005年,我国开始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主要集中在煤矿和有色金属矿山两个方面,内容涉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完善、资源循环再利用模式的建立等方面,当时虽然没有提出煤炭矿区静脉产业这一概念,但根据目前对矿区静脉产业的界定,当时的主要工作内容却是属于静脉产业的,因此也可以说,从2005年开始我国矿区静脉产业开始试点发展。

近几年,我国各主要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已全面展开。2006年,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设计了一条矿山废弃物再利用的静脉产业,主要内容有:建设了以劣质煤、煤矸石等为主要燃料的发电厂,并在电厂建设粉煤灰的配套利用设施,基本实现了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另外,利用电厂有利位置,建设矿井水集中处理厂,将处理后的矿井水代替水库优质水作冷却水、锅炉和热网的补充水,节约了水资源。新建五座煤矸石砖厂,扩建一座煤矸石砖厂,并开发粉煤灰的建材用途,满足了建筑市场的需求,增加了企业的效益。重视矿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研制工作,在集团内部建设新型建材研究基地。另外引进一系列先进技术设备,如高效脱硫循环流化床锅炉,充分利用电厂和建材企业余热,降低了企业的能耗。加强矿区静脉产业与矿区其他企业之间的废弃物交换和利用,使得矿山废物利用社会效益最大化。

同年,山东新汶矿业集团下属的华丰煤矿成功构建了一条“煤―电―建”的静脉产业链,该静脉产业链条主要包括:“煤炭”是指该矿年产130万吨原煤,排出40万吨煤矸石等废碴的煤矿;“电力”是指该矿发电总量132MW的两座坑口矸石热电厂和一座水泥低温余热发电厂;“建材”是指该矿年生产水泥总量450万吨的两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年生产总量1.1亿块煤矸石砖的两条隧道窑煤矸石承重空心砖生产线。这条静脉产业链分为三级,第一级产业链上的产品和废物是煤和煤炭开采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它们同时又成为第二和第三级产业链的原料,第二、三级产业链上产生的新产品(电力、水泥、矸石砖)等又反过来供应到煤炭生产中去,实现整个链条上的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2007年,大唐锡林浩特矿业集团利用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制水泥等技术构建了一条煤―电―灰的循环链条,根据矿区静脉产业的内容这实际上是一条静脉产业链。矿区静脉产业发展至此,主要涉及了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这几种煤炭开采洗选过程中产生的静脉资源,虽然这些资源的综合利用得到了极大提高,但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内容太过于局限。2009年,中国中煤集团下属的平朔矿区确定了开展煤矸石及煤系伴生矿物的综合利用,另外还积极发展以矿区土地复垦为主线的农―林―牧―生态旅游的生态工业园。目前,矿区静脉产业的内容逐渐完善,很多矿业集团开始注重开发新的静脉产业链条,主要集中在坍陷区土地的综合利用、伴生共生矿物的综合利用等方面。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煤炭矿区以煤矸石、矿井水等静脉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静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对全部静脉资源的回收、加工、利用还有很大差距,矿区还未形成完善的静脉产业体系,诸如健全的静脉资源回收体系、规范的资源拆解产业、完善的资源再生再造产业、先进技术理论支撑体系等还没有建立起来。

2.矿区静脉产业的理论体系还未真正形成。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产生离不开矿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它是矿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产物。矿区静脉产业最初只是作为矿区循环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而被人们所认识的,至于矿区静脉产业的概念界定、具体内容、构成等却没有涉及。2006年,卞丽丽、黄辉、邹奇清等学者正式提出了“矿山静脉产业”一词,但却未对这一概念进行定义。随着矿区循环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静脉产业在矿区循环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部分学者开始以静脉产业为视角来研究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虽然在这些研究中,矿区静脉产业始终没有脱离循环经济自成体系,但它却引起了学术界对矿区静脉产业的重视,为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铺设了道路。

近年来随着静脉产业理论研究的日益完善,部分学者开始深入研究矿区静脉产业。2009年,任一鑫教授在《新汶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书中,提出矿区静脉产业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涉及矿区静脉产业的组成、作用及效益情况等。

目前,虽然我国一些学者开始注重研究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但矿区静脉产业理论的研究成果还很少,矿区静脉产业的理论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起来。

3.矿区静脉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导致静脉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1)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立法先行,依法推动循环经济和静脉产业的发展,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目前煤炭矿区发展静脉产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大多都参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有关规定,而专门针对矿区静脉产业的法律法规现在还没有,这是造成矿区静脉产业发展缓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尽快制定矿区静脉产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有律可循,是规范矿区静脉产业发展的强力有效的途径。(2)相关扶持政策体系不健全。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对矿区废弃物进行回收、加工、处理和再生再造等,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依靠企业单方面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政府根据矿区实际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目前静脉产业相关的扶持政策主要有所得税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等,但所得税优惠政策未将废弃物的回收列入优惠项目,国家级信贷优惠有指标和额度限制,地方自筹款项不足,这些问题制约着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适当制定一些扶持政策保障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诸如对一些税收项目要给予相当的优惠甚至免税,对于废弃物的回收可以给予煤炭企业一定的补偿金,针对静脉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可以制定相关的投融资政策,另外各级银行要大力支持,建立专门的信贷项目。(3)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矿区静脉产业目前是一个资金投入高、经济回报少的产业,大多数煤矿企业又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因此仅仅依靠煤矿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去发展静脉产业是不行的,这需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目前政府对矿区发展静脉产业的监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再造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新技术的研发等方面,政府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监管,保障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4)资源回收体系不完善。近年来,随着矿区对静脉产业认识的深入,矿区废弃物的价值也得到了煤矿企业的认同,相应的废弃物的回收也得到了重视。目前矿区废弃物中煤矸石、粉煤灰、伴生共生资源、废旧机械等一般都由矿区统一回收,而生活区、办公区的一些废弃物却以低价卖出,成为了城市静脉资源的一部分。另外矿区静脉资源的回收还处于简单的回收阶段,至于分类回收、精细回收等方面却还未真正发展起来,矿区资源回收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5)先进技术发展迟缓。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需要经济学、产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集成、交叉和融合,而先进技术对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矿区静脉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如煤矸石、矿井水等综合利用技术已日趋成熟,而废旧机械设备设施的再利用、伴生共生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发展缓慢。矿区应该以煤炭企业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 致力于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矿区静脉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6)矿区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发达的信息系统。静脉产品的市场状况、先进技术的获得、矿区内部资源的整合、矿区与外部企业的资源交换等都离不开发达的信息系统。目前矿区现有服务体系的规模和技术手段都不能满足静脉产业发展的需求,全方位的矿区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综上所述,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体系存在着体系内容缺失、体系内容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整体缺乏统筹规划。煤炭矿区今后在发展静脉产业时切忌跟风、模仿,应该根据本矿区的实际情况在发展静脉产业之前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实现整个矿区统筹发展。

4.市场运行体制不完善,市场竞争无序。煤炭矿区静脉产品的供求不平衡。煤炭矿区的静脉产品种类繁多,但大多数都是作为替代品或互补品出现在市场上的,由于这些静脉产品都是新生产品,消费者对其抱有怀疑和观望的态度,加之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使得某些矿区静脉产品销路受阻,产品供求不平衡。例如:水煤浆是一种新型清洁的燃料,这是市场所公认的,但笔者通过调研枣庄矿业集团和新汶矿业集团的水煤浆生产发现,目前水煤浆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新汶矿业集团良庄煤矿水煤浆生产线2002年10月建成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万吨,但2005年生产了不到8万吨,2007年则降到了4万吨,生产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是水煤浆的销路受阻。现今水煤浆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南方,由于水煤浆的保存运输需要密封罐运输,经济销售半径是200――300公里,南方的订单虽然不少,但鉴于高昂的运输成本,企业无奈只有拒接订单。而北方煤炭资源丰富,企业的锅炉也是以燃煤设计的,换用水煤浆需要改装锅炉,另外北方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水煤浆的优点,这些问题造成了水煤浆在北方市场上的需求不高。

静脉市场价格调控失灵。价格机制是市场运行的核心内容,产品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相互影响,供求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供求的变化。目前矿区静脉市场缺乏有效的价格调控,矿区静脉产品在市场上比同类型其他产品缺少价格优势。市场上矸石砖的竞争产品主要是粘土空心砖,粘土空心砖由于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目前大多是小作坊生产,不用缴纳任何费用,因而粘土空心砖的价格要比矸石砖低,矸石砖处于竞争劣势,而且矸石砖本身定价就很低,价格调节对它而言作用微乎其微。另外在北方市场上,2006年煤卖到650元一吨,而水煤浆价格低至500元一吨都无人问津。

最后,矿区存在着一些不正规的私人静脉企业,由于不缴纳排污费、治理费等,即使资源回收价格相同,正规企业也缺乏竞争力。另外,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对矿区静脉产业缺少必要的引导和监督,也是造成静脉产业内部竞争不当的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目前矿区静脉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等方面还都不完善,存在产品供求不平衡、价格调节失灵、竞争不当等问题,这些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矿区静脉市场的竞争无序。煤炭矿区在发展静脉产业时,应该尽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技术投入,增强产品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外,政府应该加强监督和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规范静脉市场的竞争行为。

四、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特征

煤炭矿区静脉产业既有静脉产业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煤炭矿区所特有的特色,本文主要从矿区静脉资源的角度分析矿区静脉产业的特征。

1.煤炭静脉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煤炭矿区的静脉资源主要是煤炭开采、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附属能源,还有就是矿区生活区、办公区产生的废弃物等,这些资源涉及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而且煤炭生产、洗选、煤发电、煤化工等都是资源大量流动的生产领域,这就造成了矿区静脉资源比一般静脉产业的种类多、数量大。矿区静脉产业主要发展的是数量足够在矿区直接发展的静脉资源,对于数量不足以发展静脉产业的资源建议采取对外输送或从外引进的方法发展静脉产业。

2.煤炭矿区有些静脉资源不是废弃物,而是一些伴生物。目前大多数学者对静脉产业的定义为:静脉产业是承担从生产或消费后的废弃物排放到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分解分类及资源化或最终废弃处置的过程的产业。由此定义可知静脉资源是生产或消费后的废弃物,而矿区静脉资源除了煤炭生产、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还包括一些伴生共生矿物,如油页岩、石灰石、硫铁矿等,这些并不是生产、加工后产生的废弃物,而是一种伴随煤炭开采而发现的自然资源。这是矿区静脉产业区别于一般静脉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

3.矿区静脉产业的回收体系中,矿业集团的内部调控占主导地位。在一般静脉产业的回收体系中,静脉资源一般都是由静脉企业从各个领域分别回收本企业所需要的静脉资源。而矿区静脉产业的回收体系中,矿业集团的内部调控起着主导作用,矿业集团一般都建有专门的物流中心,负责调配各个矿区的资源供给,而且有些静脉资源不进入物流中心,而是在集团的调配下,由产出地直接运往需要地,这大大节约了回收成本,加速了资源间的流动。

4.矿区静脉产业的加工体系中,可以直接利用的静脉资源比较多。在矿区静脉产业的加工体系中汇集着各种各样的静脉资源,根据它们本身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矿区静脉产业中可以直接利用的静脉资源比较多,比如煤矸石可以直接用来修路、填充塌陷区等,煤层气可以直接用作生活区的燃料,粉煤灰可以直接用作水泥原料等等,这是一般静脉产业所不能比的。

5.矿区静脉产业的再利用体系中,可再利用的领域比较集中。矿区静脉产业与一般静脉产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静脉资源的再利用领域,矿区静脉产品主要有矸石砖、水煤浆、余热、化肥等,再利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建材、农业等方面,这是由矿区静脉资源的属性特征决定的。另外,矿区有些静脉资源是不适合再利用的,如塌陷区土地资源,只能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修复,而一般静脉产业中的土地资源都是可以再开发利用的。

6.矿区静脉产业的市场相对狭小。由于矿区静脉资源的再利用领域比较集中,那么矿区静脉产品的消费市场就不可避免地会相对狭小。另外,与一般静脉产业相比,矿区静脉产业发展起步较晚,静脉市场的机制还不完善,静脉产品的产销还未形成一定规模,这也是造成矿区静脉产业市场相对狭小的原因。

五、发展矿区静脉产业的建议

基于上面对矿区静脉产业现状和特征的分析,我们对我国矿区发展静脉产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统一规划建设矿区静脉产业的回收、加工和再利用体系。矿区静脉产业的回收、加工和再利用体系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完善的回收体系,才能为加工体系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健全的加工体系,才能提高矿区静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合理统筹规划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体系,才能更好协调矿区内外部的资源配给、内外部关联企业的技术合作等,才能将矿区的点、线、面连接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矿区静脉产业链或静脉产业网络,实现矿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充分利用和重视国家赋予综合利用产品的优惠政策,密切关注国家发展静脉产业的动态。矿区静脉产业是一个耗资高的产业,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可以打破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僵局,提高矿业集团发展静脉产业的积极性。另外,密切关注国家发展静脉产业的动态,有利于矿业集团把握静脉产业的发展方向、立法情况等,及时调整产业规划,规范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

3.加大对新技术研发的投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矿区静脉产业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产业,更需要新技术的指导,来改善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的局面,加强资源的再生、再制造领域的发展。只有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才能在高起点上进行静脉产业的建设。

4.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注重矿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污染控制能力的建设,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矿业集团发展静脉产业的目的不仅是追求生态和社会效益,更重要的还是经济效益,因此矿区静脉产业应该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努力开拓静脉产品的市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对象主要是矿区符合生产规模的静脉资源,这就意味着企业要进行规模生产,而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产的顺利进行与否、产品销售市场的占有情况、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控制的情况等。因此,矿区在发展静脉产业时一定要注重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加强。

六、结论

静脉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煤炭矿区发展静脉产业,是促进我国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的现状和特征的深入分析,明确了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为煤炭矿区静脉产业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YCA110420)]

参考文献:

1.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5-2006)[S].

2.卞丽丽,黄辉,邹奇清,周敏.以静脉产业为切入口推进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06(10)

3.吴天祥.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发展初探[J].中国煤炭,2010(11)

4.任一鑫,房建国,胡书林.新汶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李艳.静脉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9)

6.李伟,刘星厚,侯文宣,任一鑫.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原理[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第5篇

关键词:煤化工产业 现状 发展远景

一、煤化工概述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并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简称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煤焦油加工和乙炔化工等。

现代煤化工也称新型煤化工是指以煤气化为龙头以一碳化工技术为基础,合成、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和燃料油等,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大多属于现有石化产品的替代品,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

二、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煤化工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正逐渐从以焦炭、电石、合成氨为主的传统煤化工向石油替代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转变。这有利于推动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实现能源多样化,促进后石油时代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

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供求矛盾,促进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行业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升温,全国各地拟上和新上的煤化工项目不断增多,项目规模大小不一。我国煤化工过热的突出表现就是“逢煤必化”。为谋求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几乎所有煤产地甚至煤炭谪入地区都要大力发展煤化工,煤化工“大干快上”的势头正在不断谋划。其中,晋蒙宁陕疆等资源型省区甚至纷纷出台了煤化工扶持政策,以期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

三、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远景

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原油和煤炭之间的比价逐步被拉大的情形下,利用国内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部分替代石化产品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我国化学工业发展道路,也涉及国家能源安全。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化学工业的发展潮流和我国的现实,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煤化工发展道路。

对传统煤化工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优化原料路线,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同时,大力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利用技术进步逐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变,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现代煤化工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的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及运行方式。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新形势下我国煤化工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两方面是否都能过关。现代煤化工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序推进现代煤化工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同时在具备煤资源、水资源、环境状况以及交通运输等条件的地区,适当合理布局以

煤气化为基础的煤化工多联产系统示范工程,如煤基甲醇一燃气联合循环发电(煤基多联产1GCC系统)加二氧化碳捕集系统(CCS)等,试点能源一化工一环保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模式。通过集成优化,使能量流、物质流、火用流梯级利用,而且煤基热电化多联产这一集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系统,显然优于生产某种单一产品的煤化工发展思路,被专家认为是“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如果将这一认识拓宽至从煤的开采洗选,通过焦化、气化、液化等组成的化工产品链,与发电、供热、污水处理、建材等集成优化,就可以形成循环经济型的煤炭能源化工,将全面实现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也就是说,科学发展煤化工必须要以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为前提,而不是不顾代价地去获取终端产品与石油化工产品简单比价上的盈利性。在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均十分脆弱的西部富煤地区发展煤化工,尤其应遏制住攫取利润的原始冲动。

中央政府各部门近期在多个场合表态,“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政策的闸门将关的更紧。2011年4月12日,发改委公布了《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对几乎所有煤化工领域内的细分行业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制。规定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月都将被禁止。这意味着一度炒得火热的煤化工投资热潮将得到遏制,一位煤化工专家称,发改委的此项政策更加量化,而不像以往那样“模糊”。

发改委此次之所以明令叫停不符合要求的煤化工项目,认为国内的煤化工项目投资过热,导致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业界认为,此举将进一步提高煤化工行业门槛,对中小煤化工企业以及后来者将树立更高的门槛和更严格的市场环境,而对已具备规模、资源与技术优势的煤化工企业则是利好。另外,煤炭供应要优先满足群众生活和发电需要,严禁挤占生活、生态和农业用水发展煤化工,对取水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煤化工项目新增取水;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等规定的煤化工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不得发放贷款,不得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严格防止财政性资金流向产能过剩的煤化工项目。

四、结论

现代煤化工产业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虽然当前现代煤化工产业出现了一些无序发展、盲目发展的现象,但是只要有关方面在国家对煤化工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的正确引导下,能够统一认识,稳妥推进,有序发展,科学发展,并且随着石油巅峰的到来,煤化工产业在我国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参考文献

[1]李中华.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J]. 前进. 2005(10) .

第6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 现状 对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维护企业正当权益,推进煤炭企业产业升级;而且可以将知识产权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利用知识产权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但纵观我国煤炭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现状,虽然其经济实力、科研能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其它高新技术企业相比相差甚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哪些?本文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知识产权管理相对滞后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一、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回顾煤炭企业近年来的知识产权工作,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1、及时出台相关规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煤炭管理相关部门及时制订知识产权保护暂行规定、技术市场管理规定、商标管理规定及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等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些管理办法的实施,使知识产权工作走上了程序化、规范化道路,提高了煤炭企业专利管理水平。

2、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煤炭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随之迅速开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煤炭企业申请专利都保持在1000项以上,项目包含了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除了申请专利外,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本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建立知识产权台帐,设立试点,进行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的探讨和实践。

二、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问题

尽管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较以前已有所进步,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相比,还有很长的要走路。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我国不少煤炭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保护意识不强。特别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禁锢、法制宣传缺位以及中国人固有的道德习俗、思维意识的影响,好大喜功、炫耀等性格特点造成了很多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中认识不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科研成果研究出来后,不是去申请专利,不把知识产权当作企业发展的"命根子",而是热衷于成果鉴定,,不仅造成新颖性的丧失,进而也丧失了申请专利的权利。

2、知识产权管理相对滞后。一方面对相关科研人员监管不到位,造成本企业的关键技术或商业秘密外泄,导致知识产权流失。另一方面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相对弱化,目前,虽然许多煤炭企业设有专门负责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机构,但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素质相对不高,保护意识相对不强,与其他行业还有很大差距。

三、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煤炭企业有效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既要提高保护意识,做好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又要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有效、严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一是提高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煤炭企业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企业的专利权和商标权。煤炭企业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提高认识,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有必要系统学习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了解国际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条约和协定的内容,适应新时期国内、国际市场经济、科技工作复杂的需要,真正学会运用这种法律手段在企业竞争中争取优势、维护优势、发展优势。

有效开展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关键在于对症下药,要针对企业的实际,利用丰富的载体,灵活多样地开展工作。对于职工人数较多、素质偏低的煤炭企业的普通职工应采用集中培训、岗位培训、现场培训和经常化培训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等培训,切实增强职工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素质;对人数相对较少、素质相对较高的企业经营管理层和决策层采取案例研讨和专家讲座的方法,定期召开案例分析会,邀请教授和资深法律工作者层作法制专题讲座。要不断创新法制宣传工作途径,积极谋求工作内容与方法新鲜深刻、运作形式新颖独到和运作方式别具一格的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将法律知识更好地融入企业各个层面和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把宣传教育工作"虚功"做实、"实功"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依靠现代化科技发展,特别是计算技术的网络技术的发展,真正把高科技引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域。通过企业内部网站及手机短信平台,实时先进的最新法律动态和企业法制教育工作各阶段的安排,实现企业的每个员工有目的、有步骤地学习。进而实现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手机短信平台实现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全渗入。

二是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有效、严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煤炭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树立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应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中去,使知识产权贯穿于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等各个环节之中。

1、细化知识产权机构的职责,作到专项工作专人负责。企业的内部除了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外,要制定专门的责任制度表,明确机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职责,由专人负责专利的申请、商标注册、计算机软件登记、科技成果登记、保密、技术资料的加密归档、处理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等工作。

2、掌握知识产权法律基本理论。知识产权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在知识产权业务中,同一主体拥有多项权利、多个主体拥有共同权力、同一智慧成果可以选择多个法律保护途径、同一侵权案件可能涉及侵犯多项知识产权。特别是权利的权属、权利的确定、知识产权各项权利的交叉与界定、知识产权与相关物权、债权、人身权、劳动权的交叉与界定、侵权行为的认定、损害赔偿额的计算等,都是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面对这些复杂的法律问题,企业应当熟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和相关的实体法程序法,在制定专利战略、商标战略、权利归属与分享协议、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密协议时,在进行知识产权诉讼时,要熟悉运用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特点,有效利用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采取各种手段和有效措施依法维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完善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对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企业要落实国家的有关奖励政策,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知识产权创造者予奖励,特别是对于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予重奖,可采取一次性重奖、效益提成、技术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给他们在工作待遇、生活待遇上予以回报,真正做到多劳、多贡献多得,从而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者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保护本单位的知识产权,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

总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煤炭企业在发展创新的同时,必须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建设,只有长抓不懈,从战略的高度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才能真正的实现知识产权对煤炭企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洪勇 王苹《国际商务与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出版社,2005

第7篇

【Abstract】The existing coal production ha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gh pollution,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policy constraints and others, th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s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ecome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status, influence factor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lean technology of coal industry in Xuyong county.

【关键词】煤炭行业;清洁生产;问题分析

【Keywords】coal industry; cleaner production; 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139-02

1 课题研究背景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煤炭是不可或缺的燃料资源。但是对于煤炭资源的开采,挖掘,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没有注意煤炭行业附近的生态环境,使得在煤炭开采完成之后,煤炭行业附近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

这种发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不符合当今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越来越重要,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在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煤炭资源的发展也急需做出改变,如何改变,怎样利于生态平衡,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这些问题摆在政府、企业面前,因此急需做出相关调整[2]。

2 国内研究现状

2.1 煤炭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研究

曲格平学者在其发表的论文《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中,在煤炭生产的行业层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详细地论述了煤炭行业开展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杨文澜、李多松在《煤炭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的紧迫性及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分析,指出了“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了煤炭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并根据当前煤炭行业清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2.2 煤炭企业清洁生产的可行性研究

张明慧在其硕士论文《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的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中,从企业的经济效益、技术保障及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的可行性,建立了煤炭清洁生产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清洁生产和利用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

3 叙永县煤炭行业清洁生产现状分析

3.1 基本情况

四川省叙永煤矿隶属于四川省煤矿产业集团,是以煤炭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国有大型企业,2015年年末总资产3亿元,矿井属于古叙矿区中段落叶坝井田,开采煤层分别为C19、C20、C24三层,平均煤厚为0.8~1.2m,煤质为特低硫、特低磷、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矿井属高瓦斯矿井,无煤尘爆炸危险。矿井总面积8.3434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年末,占有资源储量为3800万吨,可采储量2560万吨。

3.2 自然环境概况

井田位于永宁河水系,井田地处山区,内河流不甚发育,仅在井田西部有后面河、水落坡河两条小溪,流量较小。区内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季炎热,常有雷雨和暴雨,冬季及初春常阴雨绵绵,有短期积雪和霜冻。年将雨量1000~1300mm,年蒸发量909~1067mm,4~9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90%,最高气温为40.8℃(1991年5月24日),最低气温为-1.9℃(1993年1月24日),年平均气温为17.6℃、相对湿度为79%。风向受地形影响较大,局地风场明显,主导风向为N(白天),次主导风向为S(夜间)。

矿区周边虽然有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黄荆自然保护区、古蔺二郎自然保护区等风景名胜区和保护区,但这些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均远离本矿,矿井开发不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

4 废气排放及处理现状

在叙永煤炭生产活动中,所a生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是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其产生的来源为燃烧煤炭进行供电供暖的工序。根据相关的环境保护条例规定,所制定的标准要求,叙永县的供暖设备不再由燃烧煤炭加热锅炉来实现,而是采用一种更为节能并能循环的方式来实现,即采用发电煤炭燃烧后的废气进行供暖,这种技术的采用,有效地降低了当地大气污染气体的含量。

5 生态保护方面问题

据现场统计,井田及周边0.5km范围内共有2个村7个小组,320户,1300人受到地下开采诱发的地表沉陷影响,工业场地的空地、道路、选煤厂地表有,堆煤场无防护措施;煤矿矸石场占用耕地,目前正在使用,场内矸石大部分未覆土也未及时绿化,不符合环保要求。

6 产业结构问题

叙永县的煤炭生产行业当中,对于煤炭的开采挖掘以及筛选清洗的作业,占了煤炭产生利润的90%以上,相对于其他产业如煤炭发电产能,煤炭化工行业等的利润而言是巨大的,因此,可以分析得到叙永县现今的清洁生产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对于其煤炭生产产业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的问题制约着煤炭产品附加商品价值的提高,也影响着煤炭行业生产清洁化的发展道路。

7 人才机制问题

制约叙永县煤炭行业生产清洁化生产的问题还有人才选拔机制的问题。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力的带动,而创新能力源于人才的提拔和使用。而因为当今叙永县的煤炭生产行业,乃至全国的煤炭生产行业都处于一个发展的转折点上,一个从原有的粗放型生产模型向高效益的生产模式的转变,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种种体制问题以及经营问题,致使企业难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进而利用人才力量进行产业结构链的扩展与外延,这种人才机制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叙永县煤炭生产行业的发展。

8 管理体制问题

经过了解叙永县煤炭行业生产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知道其前身为国有企业,现今也有地方政府的控股,因此,其在管理体制结构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沿用了国有企业的经营制度方式,这种管理的制度方式导致企业的经营陷入管理僵化、制度冗余,生产效率低下等管理局面,严重地制约了叙永县煤炭生a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转型的发展,降低了生产的有效性,以及清洁化生产的效率。

9 提高清洁生产的对策措施

根据叙永县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结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叙永县煤炭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对策措施如下:

①延伸煤炭生产加工产业链。加快瓦斯发电建设和产业结合,提高废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②强化污染防治措施。提高储煤场及矸石场洒水等设施使用效率,矸石堆场周边设置固定绿化带,对于破坏的耕地、林地等,采取耕地或林地补偿措施,采空区上方采区适当措施增强稳定性[2];

③建立清洁生产的制度、政策和管理方针、提高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对应的清洁生产决策。严格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保证正常生产,避免不必要的停产、失控造成的污染和损失。另外,加强清洁生产宣传,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及管理意识教育,定期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将清洁生产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