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前景范文

时间:2024-03-04 14:48:12

序论:在您撰写现代教育技术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现代教育技术前景

第1篇

论文摘要:“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文章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对“经济数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提出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课程教学体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节、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21世纪的中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呼唤现代教育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主动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创造人才。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当今的教育对教育者提出,必须掌握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估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从而真正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观。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时展需要的差距颇大。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日益普及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的热点话题,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更有效地传播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增强团结协助精神,就成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经济数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是为培养现代化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及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需要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从以往教学的实际情况看,“经济数学基础”这门课一直是学生学习的瓶颈。一些中学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从心底里排斥学习该课程,也有一些学生认为经济数学课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功能作用不明显而缺乏学习兴趣,还有部分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希望老师尽量扩大课堂的信息量,多增加教材外的内容。要同时解决这三类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似乎显得有些吃力,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会让教师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它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应用经济数学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改变教学现状,首先应调整课程教学体系结构

1.坚持“数学为体,经济为用”教学原则

根据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确定了“数学为体,经济为用”的基本原则。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包含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必要的数学基础,并将数学与经济有机融合,强化数学的工具作用,努力做到“问题为‘的’,数学为‘矢’,有的放矢”。即在每章的开始都用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引例”,并以此引出相关的数学工具,如由边际成本的概念引出导数的概念及应用,由利润什么时候最大引出函数的极值概念和求法,由耐用消费品的销售曲线的大致形状引出曲线的凹凸性概念及判定,由某产品的产量的变化率求其总产量引出积分概念等。通过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得到“引例问题”的最终解释或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2.把握分层要求,合理组织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体系按照本科、专科、高职高专三个层次分别要求,进行模块设计。专科教学内容由预备知识、一元函数微积分、概率论简介、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等四个模块组成;本科教学内容在专科基础上,增设二元函数微分学、数理统计等本科教育必备的内容,同时增加专题讲座,以开阔学生视野。高职高专内容在专科的基础上删减一元函数微积分里的与经济问题联系不大的部分内容,如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广义积分等,从而便形成了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3.以培养能力为重,以必需够用为度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拘泥于理论推导和较繁杂的运算技巧。采用“案例教学法”介绍数学概念,尽可能不以严格的“定义”形式出现,而是结合自然的叙述,辅以各种前景材料,顺势引人,减少数学形式的抽象感。在引例和应用等方面力求联系经济有关的问题,在概念、定理和性质的叙述中力争用图表和几何直观来解释,并且在文字叙述上深人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模式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经济数学课程,以往多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粉笔+黑板”模式,老师满堂灌学生大量练的方式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效率,如课堂信息量大,能分析和强化难点,且用课件呈现的知识点比较直观和形象,给学生留下印象深刻等。例如在讲解定积分概念时,可以利用软件先画一个漂亮的形状不规则的孤岛,然后向学生提问怎样求它的面积,从而引进曲边梯形的概念,这样比直接给出曲边梯形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接着利用Powerpoint软件通过自定义动画让曲边梯形底边无限细分的效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轻松化解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个难点,从而顺利地引进定积分概念。

但考虑到经济数学的数学性,也不能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如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计算过程还是用黑板书写思路清晰,节奏得当。因此针对经济数学基础的课程特点,需要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优化教学环节。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近些年高校扩招,很多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都需要合班上课,因而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教学课时的压缩导致习题课时间也相对减少,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发适合各层次各类别学生使用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已接受并喜欢网上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如课程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数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需分步设计并完善:

(1)整合本课程多种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文字教材、音像教材、教案、课件、试题和学生常见疑难问题等信息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加强对教学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优化、整合,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积累丰富的素材。

(2)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传统优势

在内容讲解、例题讲解、总结、复习等栏目中,将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单元对电视录像资源进行巧妙的切割、细分,完善利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学和复习的网上课堂,营造一个个别化学习的良好环境。

(3)构建课程学习综合网站

教学综合网站可以设置课程介绍,课程学习,课程应用,课程测验和数学简史等几大块内容,让学生对经济数学课程有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对数学发展的历史有个简单的了解,做到学时能心中有数,学后能温故知新。

第2篇

学生作文时没话可写,就是缺少写作的素材。没有了材料,即使是大作家,文思也会枯竭。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电脑并能够熟练运用,我因此顺势引导,把生活和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在写作教学中有效利用电脑、电子白板、课程资源、网络,让它们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极大地发挥了作用。“提供材料—限时写作—讲评借鉴—建档保存—展评激励”是我利用现代技术和学生共同进行作文训练的关键步骤。

网络、课程资源提供材料

在写作课前,我会用网络资源查找需要的材料,上课时用电脑播放提前为该节写作课准备的材料。材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画资料、音乐资料等。

文字资料是每次作文的最主要指导,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写法等几方面做的写作指导针对性强。通常情况下,我会先出示作文题目及要求,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再用电脑展示作文指导,希望能给他们拓展思路。通过实践证明,效果不错,同样的知识,仅由教师讲述,学生理解不够深入,而视觉、听觉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时,印象会深刻得多。素材卡片每次也都会准备,这些材料大多来源于课程资源。

音像资料包括观看中央十套科教频道、子午书简及大型晚会,当然体育频道也会作为奖励挑选看。这些频道里涉及的知识是多元的,因为有时需看直播,有时看转播,所以我的写作课的时间和内容也不是固定的。例如,观看“感动中国人物大型颁奖晚会”,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浓浓的感动情绪中时,我随即要求他们以“感动”为话题即兴写作,李兴杰同学的《总想给你唱支歌》用真挚的情感、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对志愿者行为的感动和对他们的赞美,即兴写作,使得观后感最真实地保留了下来。

合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真实、有效写作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表达才是自然而然的。

限时写作

限时写作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写作要求完成写作内容。写作的时候,我在电子白板上出示自己设计的“倒计时”钟,发出嘀嗒声,这样从时间上约束学生集中精力思考并快速写作,训练久了,写作习惯就养成了,效率也提升了。通常情况下,学生能在60分钟时间内完成不少于600字的写作任务。

利用电子白板讲评借鉴

“文章不厌百回改”,成功的作文,多是进行了有效的修改。传统的作文评改课,大多是教师读范文,学生听,或是教师用大屏幕投影修改后的习作,学生没有参与修改的过程,对教师的批改思路理解不透彻,效果并不明显。而我的写作课堂牵手现代教育技术后,成效显著。利用实物展台,同时应用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就可以完成当堂修改作文这一教学过程。

学生写作结束,我会要求他们先在小组内互相传阅,推荐优秀作品,然后通过实物展台投影在大屏幕上面,让写作的学生上台对自己的习作说思路,然后其他学生利用电子笔在屏幕上找出优缺点并点评、修改,教师再总结点评。这与传统的作文修改方式大相径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写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赏析的水平也随着提升。

另外,对特别优美、极有表现力的文字,我会打开电子白板工具箱中的“聚光灯”,将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引导到这个句子中,引领学生共同欣赏语言。例如,学生黄子轩在其作文《欢欢喜喜闹元宵》中写到:“元宵节的汤圆一直是我们小孩子所向往的,到了夜晚,迫不及待地拿出汤圆,一股脑地扔到锅里,嘴里还不停地嘟哝着:不够吃,不够吃。眼中盯着锅中来回翻滚的汤圆,生怕它会插上翅膀,从锅中逃出,这时就仿佛看到一大碗汤圆被捧在手中,大口大口地吃,还时不时用袖子擦擦粘在嘴上的芝麻馅。”这段文字运用动作、语言描写把小孩渴望吃汤圆和吃到汤圆的情形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通过聚光灯,让这些美妙的句子、细致入微的描绘都映入了学生的眼帘,也让他们体会到了美文、美句的意蕴。一个小小的“聚光灯”工具,就把“细节描写”这一抽象的写作手法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真是事半功倍。学生都期待着自己的习作在“聚光灯”下,出现在师生面前,因此日常的阅读写作都很投入,这些都是现代技术进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

电脑建档保存

我布置的周末作业一般要求学生除了读书就是修改本周作文,进行二次写作,打印并发送到本班公共邮箱。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因此,我决定利用电脑对每个学生建立作文档案,将每周作文的初次写作及二次写作均收纳进档案。建档以网页的形式制作,分备课资料和习作展评两大部分,其中备课资料是老师搜集的写作材料或链接。项目中有周次、学生姓名、原作文、二次写作、等级、小组评语,教师评语等。

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结束,我会将每位学生的电子作文档案调出,让他们回头看看自己写作的历程,他们会发觉自己的作文水平在逐步提高。这些成绩能直接刺激学生写作的愿望,使其写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主页展评激励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更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使自己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采取的方法是:在作文讲评中将作文分类,寻找美点。

我将修改后的作文,参照作文评分标准,划分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其余工作交给小组长和班内电脑高手,小组长将二、三类作文中优美的片段、语句、文题分类整理,电脑高手负责排版打印,然后将一类文通过网络发送到校园网的班级网页,放置在班级网页中“小荷尖尖”作文主页上,一学期、一学年结束之后,结合点击率和文后的评论再评出写作优胜个人、周冠军、月冠军、年度冠军,这些成绩直接加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评价分数中。

同时,我在班级中还每月举行一次“现场写作大赛”,结合以往的文章再选出月冠军,并进行积分奖励。

第3篇

论文摘要:“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文章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对“经济数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提出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课程教学体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节、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21世纪的中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呼唤现代教育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主动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创造人才。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当今的教育对教育者提出,必须掌握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估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从而真正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观。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时展需要的差距颇大。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日益普及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的热点话题,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更有效地传播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增强团结协助精神,就成为大学数学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经济数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是为培养现代化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及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需要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从以往教学的实际情况看,“经济数学基础”这门课一直是学生学习的瓶颈。一些中学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从心底里排斥学习该课程,也有一些学生认为经济数学课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功能作用不明显而缺乏学习兴趣,还有部分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希望老师尽量扩大课堂的信息量,多增加教材外的内容。要同时解决这三类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似乎显得有些吃力,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会让教师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它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应用经济数学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改变教学现状,首先应调整课程教学体系结构

1.坚持“数学为体,经济为用”教学原则

根据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确定了“数学为体,经济为用”的基本原则。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包含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必要的数学基础,并将数学与经济有机融合,强化数学的工具作用,努力做到“问题为‘的’,数学为‘矢’,有的放矢”。即在每章的开始都用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引例”,并以此引出相关的数学工具,如由边际成本的概念引出导数的概念及应用,由利润什么时候最大引出函数的极值概念和求法,由耐用消费品的销售曲线的大致形状引出曲线的凹凸性概念及判定,由某产品的产量的变化率求其总产量引出积分概念等。通过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得到“引例问题”的最终解释或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2.把握分层要求,合理组织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体系按照本科、专科、高职高专三个层次分别要求,进行模块设计。专科教学内容由预备知识、一元函数微积分、概率论简介、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等四个模块组成;本科教学内容在专科基础上,增设二元函数微分学、数理统计等本科教育必备的内容,同时增加专题讲座,以开阔学生视野。高职高专内容在专科的基础上删减一元函数微积分里的与经济问题联系不大的部分内容,如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广义积分等,从而便形成了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3.以培养能力为重,以必需够用为度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拘泥于理论推导和较繁杂的运算技巧。采用“案例教学法”介绍数学概念,尽可能不以严格的“定义”形式出现,而是结合自然的叙述,辅以各种前景材料,顺势引人,减少数学形式的抽象感。在引例和应用等方面力求联系经济有关的问题,在概念、定理和性质的叙述中力争用图表和几何直观来解释,并且在文字叙述上深人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模式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经济数学课程,以往多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粉笔+黑板”模式,老师满堂灌学生大量练的方式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效率,如课堂信息量大,能分析和强化难点,且用课件呈现的知识点比较直观和形象,给学生留下印象深刻等。例如在讲解定积分概念时,可以利用软件先画一个漂亮的形状不规则的孤岛,然后向学生提问怎样求它的面积,从而引进曲边梯形的概念,这样比直接给出曲边梯形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接着利用Powerpoint软件通过自定义动画让曲边梯形底边无限细分的效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轻松化解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个难点,从而顺利地引进定积分概念。

但考虑到经济数学的数学性,也不能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如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计算过程还是用黑板书写思路清晰,节奏得当。因此针对经济数学基础的课程特点,需要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优化教学环节。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近些年高校扩招,很多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都需要合班上课,因而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教学课时的压缩导致习题课时间也相对减少,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发适合各层次各类别学生使用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已接受并喜欢网上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如课程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数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需分步设计并完善:

(1)整合本课程多种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文字教材、音像教材、教案、课件、试题和学生常见疑难问题等信息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加强对教学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优化、整合,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积累丰富的素材。 (2)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传统优势

在内容讲解、例题讲解、总结、复习等栏目中,将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单元对电视录像资源进行巧妙的切割、细分,完善利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学和复习的网上课堂,营造一个个别化学习的良好环境。

(3)构建课程学习综合网站

教学综合网站可以设置课程介绍,课程学习,课程应用,课程测验和数学简史等几大块内容,让学生对经济数学课程有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对数学发展的历史有个简单的了解,做到学时能心中有数,学后能温故知新。

第4篇

一、信息技术与竞技体育

我们简要看看信息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大显身手。信息技术给竞技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增加了动力。1912年在第5届奥运会上首次使用田径电子计时器和终点摄影装置发展至今,当代体育已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尤其是当代以大容量、处理速度更快为特征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已在体育界广泛应用,并成为当代体育所依赖和获得发展支持的元素。在体育赛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让赛事结果更具有权威性,减少因人员疏忽造成的失误。而在体育训练中的竞争实际上就更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首先是信息技术的竞争。运动员的训练数据可以运用计算机自动处理从而生成更合适的训练方案;之前的比赛资料同样也可以依靠信息技术进行整理得出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对于自行车、汽车越野、帆船这类长距离的训练,GPS卫星定位通信技术,多媒体图像指挥视频系统中的宽带数字化通信技术和无线电通信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无限的便利。通过以上事例可见竞技体育的发展及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接下来我们着重来探讨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领域中应用的作用、误区。

二、体育教学因信息技术而多彩

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质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服务于体育教学,有利于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它可以引发体育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互动、教学艺术等方面一系列的探索与思考,是一种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从而使我们的体育教学达到最优化境界。

据研究,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约占人类信息总量的95%左右,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而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可以很好地将动作具体化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场景,把枯燥、单调的动作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既弥补了材料不足的缺陷,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另一方面,作为独立个体的体育教师往往存在着在进行自己擅长的内容教学时,会讲解精练,动作示范规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很快,反之,则出现不尽如意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方法的老化,时间一长势必会违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则会使这样的问题变得较简单,可以避免了体育知识在单纯用语言描述讲解时的抽象晦涩、教师演示时的费时费力和演示动作不标准带来的麻烦,极大地降低了教师教学时的难度,帮助了学生在具体掌握、记忆动作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时也提升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比如在讲解接力跑交接棒动作时,教师不必再亲身示范,运用信息技术的中的3D虚拟技术将动作变为视频,更可以将交接棒时的动作一步步分解开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另外,在练习时不要完全以训练的形式,可以将交接棒的动作融入一些小游戏中,再借由信息技术辅以背景、声音、灯光,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动作的要领。

三、信息技术为学生与老师搭建交互平台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也将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资源有着丰富多彩和易于分享的特性,使学生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向多样化实现了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由教师主宰。而在信息技术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信息技术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程度和方式。比如一些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行学习并考核,更加形象、便捷,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则可以通过预先设置鼓励模式,在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和考核时及时给予鼓励,鼓励形式借由信息技术可以很丰富、有趣,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网络媒介中,信息是共享的,互联网有着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四、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使用误区

虽说信息技术运用在体育教学中作用巨大,但目前的现状是许多体育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存在误区。比如将信息技术狭隘的视为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为了评比课、公开课而使用计算机,以求能体现现代化与教学的结合,博得评委和同行的好评。还有这样一种狭隘的认知: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用多媒体计算机代替教师做一些传统教学方式中无法做或做不好的讲解和演示。这样的认知也体现了一种运用误区,就是教师讲课时只是将讲、写、做的手段现代化了,实质上还是老一套,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并没有对传统教学方式有所突破。最后就是本末倒置,为了增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精彩性,许多体育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制作课件而不是如何使自己的体育学科跟信息技术更好的结合,同样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信息技术并不是能得到所有体育教师的青睐。

第5篇

【关键词】效率;途径;信息库;转换;课改整合;信息管理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中的应用前景

1、建立网络学校,开设聋人网站。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量的急剧增大,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以及需要教育人群的增长,“一次性教育”已不合时宜。单纯的学校教育也远远的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现代普通教育已实现网上课堂教学并实现校校相联通,教师学生可以进行网上沟通。遗憾是专门为聋人开设的网站并不多见,更不用说聋人网上学校了。因此,有条件的聋校开通Internet后,应尽快的建立聋人网,并开设网上学校,使聋人在网上教育成为可能。这既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又便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使聋校的信息资源、师资力量得到合理的利用,并对课改带来深刻的影响。

2、设立网上优秀教师专栏,提供教育新途径。

现代是信息时代,作为一名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当在 Internet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的天地,能够把平时积累的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在网上,这样既有利于进行资源共享,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进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聋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新的途径。同时,应该在专栏后面附上评论,以便随时与同行进行交流。

3、丰富教育资源,建立多媒体信息库。

现在我们国家的特殊教育主要以三种方式实现:一是特殊教育学校,二是通过学校中附设的特殊教育班,三是现在越来越广泛的随班就读。将网络引入到特殊教育则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其它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海量的资源库;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优秀特殊教育教师或专家可以从不同角度提供相同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指导,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访问。

4、建立学校个人主页,增加与学生的沟通方式。

特殊学校教育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尤其是聋校家长的配合。在传统的教育管理中,主要是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书信等方式,而且有时给家长带来诸多不便。聋校个人主页的出现为学校和家长带来了新的沟通方式,提供了一条捷径。鼓励特殊教育学校拥有自己的主页,以宣传特殊教育工作,提高特殊教育的社会影响力,赢得社会的支持。

二 、现代信息技术是发展特殊教育的客观需要

1、有利于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育。

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个别差异有时是多方位的,特殊儿童的个别差异则更为巨大。在传统教育中,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因为每个教师都要面对一群孩子,教师只有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发展水平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育,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使个别化教育成为可能,学习变成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个性化的学习难以真正实现。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定适合于他们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资源。

2、有利于促进特殊需要人群的基础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最终实现终身教育。

特殊需要人群是整个人类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他们也应该享受到合适自己的教育,为每一个具有特殊需要的公民提供合适的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仅可以改造传统教育,使其更适合特殊教育对象的需要;而且可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特殊需要对象除了可以在学校,还可以在家,在工作岗位上,在其任何的时间,任何地方,自己学习。从而促进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发展,最终在特殊教育的领域实现终身教育。不仅如此,在特殊教育中引进现代化教育技术还能加快这一人群回归主流的社会速度,体现出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

3、有利于改变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实现教育公平。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特殊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平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网络的使用有助于我国特殊教育的平衡发展。我国特殊教育资源以及特殊教育学校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中部和西部等边远落后地区在特殊教育的发展则极为落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这一切,他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集中最优秀的教师资源把最优质的教育内容传送到全国各地。为需要得到特殊教育指导的家庭和学校提供帮助,使每个需要特殊教育对待的儿童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安置,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4、有利于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师已经开始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学习资源来使用。教师只有真正把计算机当工作生活的一种工具后,才能可能从所任教学科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中去,这就是“课程整合”的关键所在。当然,从目前的条件看,聋校工作要实现上述构想还存在一定困难。也正是具有这些困难,才需要我们每一位聋校工作者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使聋校工作冲破传统框架的束缚,在新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突破,为聋校改革开创一片新天地。

参考资料:

[1] 《现代教育技术》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2.2.1

[2] 《“十五”期间关于教育发展例会》

[3] 《特殊教育》 辽宁省特殊教育出版社 2002.6

[4] 《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战略》载自特殊教育研究 2003

第6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55-0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正不断加深,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正不断融入到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之中,不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运用。教育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高校课堂教学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新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用来改进高校课堂教学方法,达到充实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现代教育技术

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中活动相结合的理论和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及应用,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目标。

2.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声、图、像集于一体,使教学知识的来源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形象生动,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充满创造力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再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他们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学习知识面窄,思维不够开阔等弊端。

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手段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代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仅依靠教师和教材的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学生面对的不再仅仅是文字教材和教师的板书,还包括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以及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的灵活宜动的现代教学系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通过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了计算机人机交互的特点,能充分利用它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将计算机的图、文、声、像有机的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比以前的电视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得教学过程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而且还可以实时反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另外,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师拟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之上的,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绝对主体,学生在教学仅仅只是以一个被动接受者参与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同时结合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知识传播方式的改革者。

2.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知识传播的一个主要载体,因此在信息化不断加快的今天,学校还应该采用开放教学及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为达到这个目的,学校应逐渐建立并完善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以及因特网为特征的网络教学模式,并将之有效的融入新的教学环境之中。

通过教学网络,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课件、学习指导以及参考书目等内容上传至主服务器,然后学生可以上网浏览自己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必要时还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教学程序,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利弊

1.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学媒体的图、文、声、像手段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2)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及教学资源,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及承载的主体,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容量。

2.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误区

(1)为技术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将传统“板书”内容搬上了大屏幕,而在黑板上的板书基本上为零,仅仅是把现代教育技术当做了一个较为先进的板书工具罢了,对实际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不大。

第7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98-01

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中,促进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原本单一的“教师―学生”的关系变成了“教师―传播媒介―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工作中心也由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是教学信息的加工者和处理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职能的多元化促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广泛普及与高速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与物质、能量一起共同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作为信息时代的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专家和机构都对其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虽然各个专家和机构对信息素养的具体界定会有所不同,但是其内涵基本上都是一致的,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指人们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善于学习信息技术并能正确、积极、有效地获取、创建和应用信息及信息资源的能力。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做到: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需要;认识到正确的信息是做出决策的根本;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可能的信息资源;访问信息;评价信息;为实际应用组织信息;利用信息进行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

二、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教育的今天,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师整体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初稿)认为信息素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只指信息能力。这里我们从广义的三个方面来浅析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一) 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对信息和信息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即对客观事物中有价值信息的觉察、认识和力图加以利用的强烈愿望。要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首先要具有信息意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更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捕捉、分析、判断、吸收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

(二) 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创造、传递、利用与评价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在操作层面、技术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社会成员的基本能力,不同行业因其各自领域的特点而要具备各自特殊要求的信息能力。鉴于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和师范性特点,教师应具备的信息能力应包含以下几点:

1. 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是信息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在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才能培养更高的信息处理能力。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以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能分门别类的管理好自己所拥有的信息,以方便检索和利用。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的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

2. 教学媒体的应用能力。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于1964年所著的《理解媒体:人体的延伸》提出了“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著名观点。媒体不同,其特性和功能亦不同。主要有:媒体在表现空间、时间、运动的能力;媒体的重复再现的能力;媒体对受信者接触面大小的能力;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受信者的参与能力;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被控能力等。教师应掌握的常见媒体有:听觉媒体、视觉媒体、视听结合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多媒体教室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媒体。同时还要考虑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使得在教学中传递的信息量最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各种媒体的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质量得到最有效的提高。

(三) 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在信息领域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它是信息化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信息道德的主要内容是: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尊重人、关心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信息传递、交流、开发利用等方面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同时实现自我。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师,是否具备崇高的信息道德,直接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教给学生的立场问题。教师的信息行为应在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况下发生,也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学生。教师应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并能从小事做起,从自已做起,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将社会对信息行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已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修养。

总之,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为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中小学教师应努力做好几下几点:加强理论学习,强化信息意识;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最后不断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9).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