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旅游战略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02 17:00:18

序论:在您撰写旅游战略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旅游战略管理

第1篇

中图分类号:U69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258-01

一、旅游企业总体经营战略

1、扩张战略

扩张战略是旅游企业积极扩大经营规模,充分发掘和运用企业内部的资源,投资新的事业领域,或通过竞争推动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兼并,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一种战略。这是一种从战略起点向更高水平、更大规模发动进攻的战略态势。这一战略的核心是通过扩张来达到旅游企业发展和壮大的目的。

2、维持战略

维持战略亦称稳定战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采取维持现状的一种战略。企业既不准备进入新的领域,也不准备扩大经营规模。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现有条件下的经济效益。

3、紧缩战略

紧缩战略是企业经营严重滑坡,或经营状况不佳,在当前一定时期内缩小经营规模、压缩经营事业、取消某些产品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一般适用于企业在经营环境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宏观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消费者购买力弱。企业经营的产品已从成熟期迈进衰退期,市场需求大幅下降。

二、旅游企业市场营销战略

1、旅游企业目标市场战略

由于潜在消费者人数众多,分布广泛,购买需求差异大,旅游企业不可能满足旅游者的整体需求,企业必须确认市场中最具吸引力、且最能有效提供服务的市场划分,满足一部分人的某种需求。现代企业管理中,把这种企业选定的销售活动的对象称为“目标市场”。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把有效的选择目标市场,作为企业制定战略的首要内容。一般情况下,目标市场战略的实施分为三个部分:市场细分化;选择评估市场;旅游企业目标市场的定位。

2、旅游企业营销的组合战略

首先,产品策略。旅游企业产品策略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应该向市场提供什么产品,并应如何通过产品去更大程度地满足顾客需要。其次,定价策略。定价策略是为了达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各种定价方案的总称。再次,促销策略。旅游促销是旅游企业将有关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宣传、吸引和说服的方式,传递给旅游产品的潜在购买者,促使其了解、信赖并购买自己的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3、旅游企业形象战略

旅游企业形象,是指旅游企业及其行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评价、感受和地位,是旅游企业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反映,旅游企业形象往往具有综合性、稳定性和可传递性的特点。旅游企业形象战略,是旅游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旅游企业财务战略

1、旅游企业财务的方向

企业财务与其他管理职能比较,地位和作用都比较特殊,要发挥四大作用:保证作用。企业财务要为企业的各项事业的各个项目,提供资金保证。监控作用。企业财务通过预算管理,特别是资本预算管理,实行对企业各项活动运作的监控,为各个项目正常开展和取得预期效果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增值作用。企业财务可以离开企业原有的经营活动,直接调度资金,进入金融市场,取得财务利润。企业财务通过实行多元化经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期权运作和各国货币的汇率运作,就有可能大大分散和减轻企业的各种风险,而且有效的期权运作和汇率运作,还可以直接创造财务利润。

2、旅游企业财务的中心环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应以提高经济效益,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确保企业投资者(所有者)权益的保值、增值,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为其基本目标。企业财务的中心环节,也就是企业财务的目标,是保持企业价值和创造新的企业价值,即保证国家、企业、个人利益不受损害,实现企业投资者权益的保值增值。企业财务的目标,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旅游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

首先,筹资。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需要量,针对现有的筹资渠道,选择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案,即在筹资数额、期限、利率、风险等方面统筹考虑,选择最佳方案。企业选择筹资方案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反应灵敏、调节有效、渠道多样、流动性强的资本市场;其次,投资。投资就是将资金物化为资产的一种活动,它是为了获取资金增值或避免风险而运用资金的一种活动,它包括决定企业基本结构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维持经营活动所必须的流动资产的投资以及金融投资;再次,利润分配。旅游企业利润分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很多。企业在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意见,还要顾及外界环境和要求。

作者单位:广州扬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马勇等著.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卫,王晶晶.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

第2篇

关键词:旅行社;旅游市场环境;常规管理;战略管理

正文

一、当前旅游市场大环境分析

(一)旅游方式小型化

随着个性化,消费化时代的来临,散客游家庭自助游,委托代办式旅游会越来越多,传统的团队旅游会随之减少。国际旅游中散客旅游占到了70%,团队只占到了30%,这几年来已形成潮流。就我国目前旅行社经营状况来看,外联人数没有减少,但团队客人越来越多,游客以散客形式去旅游,因此,旅游方式的小型化是一个长远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二)旅游时间常年化

我们现在的状况是旅游时间相对集中,淡旺季比较明显。从国际旅游来说,淡旺季的区别已在逐步减缓,但国内旅游基本上还处在大起大伏,高峰低谷的状态,这与我国现行的节假日制度有关。大体上有春节,清明,五一,国庆,中秋几个高峰期。高峰期时应接不暇,质量事故频出淡季时门可罗雀。但这种现状不会长久的维持下去,今后应该会有新的政策出台,推动常年化旅游。例如,目前有个别单位已实施的奖励旅游,福利旅游等,如逐步大力推行,就可使我们旅游时间常年化逐步发展。

(三)集团化竞争的态势

这种态势在1999年就表现的非常充分,各个省都在努力组建现阶段集团。这种区域性旅游集团的成立使集团化竞争更加突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件好事,至少反应了事物发展由初级阶段向前迈进的方向。所以集团化竞争态势是一个可以肯定的态势。但目前的状况不是一个长远趋势,因为这种区域性的旅游集团的发展不适合旅行社的发展方向。

(四)市场的开放程度会逐步增加

目前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可能性也逐步增大。一个主要原因是从1998年开始的政企脱钩。各级旅游局与其直属企业脱钩,使两者之间已不存在直属关系。现在谁能带来客源就欢迎谁,所以让市场争客源会成为各级旅游局一个普遍的态度。再加上目前各级旅游局也参与经营各地旅游资源,这就促使市场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形成统一的可行性随之增加。这才符合旅行社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特点和规律。旅行社经营的产品一般都是跨区域的,因此,希望有一个全程质量监督体系以保证接待质量。(选自《旅行社经营管理》魏凯赵静著)

(五)旅游服务社会化

目前已有一些旅行社开始尝试门市的社区化,有的不是很成功,有的比较成功。但是真要发展下去,就一定要做到最大限度的为旅游者提供方便,达到门市社区化。

(六)品牌一体化的多元化经营网络

这种品牌的多元化经营网络也很有可能成为今后主导性趋势,这种主导性趋势的产生最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最符合旅行社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品牌一体化经营网络不是单一的,他是以旅行社的经营网络为基础,同时发展其他方面的网络经营,但说道底还是品牌的问题。从企业综合角度来分析,将来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模式,在竞争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合适的模式就会被淘汰活改造,有些好的模式就会发展壮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完全是资金因素,而是市场因素,即不仅仅取决于资金的规模量,更取决于市场占有率和发展适应性。(选自《旅行社经营管理》魏凯赵静著)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和复杂性,旅行社的生存发展可谓是机遇与限制齐力并行,需要客观审视。

三、旅行社战略管理

旅行社为了自身能更好更稳定规范的发展,在做好日常的常规管理的同时,还要具备未雨绸缪,预知态势的战略管理能力。所谓战略管理就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谋求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对企业的重大问题做出长期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时,对企业制定实施及评价与控制活动所进行的一个全面的复杂的管理过程。(选自《旅游企业战略管理》马桂顺著)

旅行社经营者在实施战略管理时,要针对自身发展情况,审时适度,负有创新。

(一)差异性战略管理

差异性管理战略指旅行社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旅游者能感受并接受这种差异。

差异性战略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进而在不减少销量的前提下制定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来获得竞争优势。差异性是针对旅游者而言的,因此旅行社如果想成功实施差异性战略,就必须研究旅游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以了解他们认为重要的是什么,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是什么,尽量满足相应兴奋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及购买习惯。旅游者差异性的喜好程度越高,那么他们同旅行社的联系就越紧,旅行社所获得的优势也就强。

成功的差异性可以使旅行社对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收取较高的价格,提高销售量和获得旅游者对其品牌的忠诚。无论何时,如果旅行社销售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额外价格超过了为获得差异性而话费的成本,那么差异性就可以提高旅行社的盈利能力。旅游者对旅行社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赋予了加值期望,但还去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或者如一家旅行社的差异性方式容易被对手所模仿活复制,那么其差异性战略就不会成功了。

(二)紧缩型战略管理

紧缩型战略是指企业从目前的战略经营领域和基础水平收缩和撤退,且偏离战略起点较大的一种经营战略。紧缩型战略是一种消极的发展战略,一般来说,企业实行紧缩型战略只是短期性的,其主要目的是避开环境的威胁并迅速地实行自身资源的最优配置,向其他行业转移,可以说紧缩型战略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公司战略。(选自《旅游企业战略管理》马桂顺著)

旅行社作为一种旅游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适当吸取采用这种经营战略。例如针对当前严峻的旅游市场环境,部分旅行社就可以采取该战略中的放弃战略。旅行社可以将自己的一个或几个部门转让出卖活停止经营。放弃战略目的是要找到肯出高于固定资产实价的买主,所以管理人员应该说服买主,认识到购买后所获得的技术或资源能使对方利润增加,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使旅行社的利益的得到维持。

(三)联盟战略管理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网络式的联合体。一般来说,这些企业为了获得一个或更多的战略目标,没有组成相互独立存在的组织,而是采取了两个或更多的组织相互合作的方式。

战略联盟是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的一种创新。旅行社作为一种休闲时尚型的旅游企业,完全可以复制这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多方合作开拓旅游市场,赢得更大的

旅游客源,实现更高的利益,与此同时也丰富整个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第3篇

关键词:旅行社;旅游市场环境;常规管理;战略管理

正文

一、当前旅游市场大环境分析

(一)旅游方式小型化

随着个性化,消费化时代的来临,散客游家庭自助游,委托代办式旅游会越来越多,传统的团队旅游会随之减少。国际旅游中散客旅游占到了70%,团队只占到了30%,这几年来已形成潮流。就我国目前旅行社经营状况来看,外联人数没有减少,但团队客人越来越多,游客以散客形式去旅游,因此,旅游方式的小型化是一个长远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二)旅游时间常年化

我们现在的状况是旅游时间相对集中,淡旺季比较明显。从国际旅游来说,淡旺季的区别已在逐步减缓,但国内旅游基本上还处在大起大伏,高峰低谷的状态,这与我国现行的节假日制度有关。大体上有春节,清明,五一,国庆,中秋几个高峰期。高峰期时应接不暇,质量事故频出淡季时门可罗雀。但这种现状不会长久的维持下去,今后应该会有新的政策出台,推动常年化旅游。例如,目前有个别单位已实施的奖励旅游,福利旅游等,如逐步大力推行,就可使我们旅游时间常年化逐步发展。

(三)集团化竞争的态势

这种态势在1999年就表现的非常充分,各个省都在努力组建现阶段集团。这种区域性旅游集团的成立使集团化竞争更加突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件好事,至少反应了事物发展由初级阶段向前迈进的方向。所以集团化竞争态势是一个可以肯定的态势。但目前的状况不是一个长远趋势,因为这种区域性的旅游集团的发展不适合旅行社的发展方向。

(四)市场的开放程度会逐步增加

目前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可能性也逐步增大。一个主要原因是从1998年开始的政企脱钩。各级旅游局与其直属企业脱钩,使两者之间已不存在直属关系。现在谁能带来客源就欢迎谁,所以让市场争客源会成为各级旅游局一个普遍的态度。再加上目前各级旅游局也参与经营各地旅游资源,这就促使市场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形成统一的可行性随之增加。这才符合旅行社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特点和规律。旅行社经营的产品一般都是跨区域的,因此,希望有一个全程质量监督体系以保证接待质量。(选自《旅行社经营管理》魏凯赵静著)

(五)旅游服务社会化

目前已有一些旅行社开始尝试门市的社区化,有的不是很成功,有的比较成功。但是真要发展下去,就一定要做到最大限度的为旅游者提供方便,达到门市社区化。

(六)品牌一体化的多元化经营网络

这种品牌的多元化经营网络也很有可能成为今后主导性趋势,这种主导性趋势的产生最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最符合旅行社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品牌一体化经营网络不是单一的,他是以旅行社的经营网络为基础,同时发展其他方面的网络经营,但说道底还是品牌的问题。从企业综合角度来分析,将来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模式,在竞争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合适的模式就会被淘汰活改造,有些好的模式就会发展壮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完全是资金因素,而是市场因素,即不仅仅取决于资金的规模量,更取决于市场占有率和发展适应性。(选自《旅行社经营管理》魏凯赵静著)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和复杂性,旅行社的生存发展可谓是机遇与限制齐力并行,需要客观审视。

三、旅行社战略管理

旅行社为了自身能更好更稳定规范的发展,在做好日常的常规管理的同时,还要具备未雨绸缪,预知态势的战略管理能力。所谓战略管理就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谋求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对企业的重大问题做出长期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时,对企业制定实施及评价与控制活动所进行的一个全面的复杂的管理过程。(选自《旅游企业战略管理》马桂顺著)

旅行社经营者在实施战略管理时,要针对自身发展情况,审时适度,负有创新。

(一)差异性战略管理

差异性管理战略指旅行社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旅游者能感受并接受这种差异。

差异性战略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进而在不减少销量的前提下制定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来获得竞争优势。差异性是针对旅游者而言的,因此旅行社如果想成功实施差异性战略,就必须研究旅游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以了解他们认为重要的是什么,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是什么,尽量满足相应兴奋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及购买习惯。旅游者差异性的喜好程度越高,那么他们同旅行社的联系就越紧,旅行社所获得的优势也就强。

成功的差异性可以使旅行社对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收取较高的价格,提高销售量和获得旅游者对其品牌的忠诚。无论何时,如果旅行社销售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额外价格超过了为获得差异性而话费的成本,那么差异性就可以提高旅行社的盈利能力。旅游者对旅行社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赋予了加值期望,但还去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或者如一家旅行社的差异性方式容易被对手所模仿活复制,那么其差异性战略就不会成功了。

(二)紧缩型战略管理

紧缩型战略是指企业从目前的战略经营领域和基础水平收缩和撤退,且偏离战略起点较大的一种经营战略。紧缩型战略是一种消极的发展战略,一般来说,企业实行紧缩型战略只是短期性的,其主要目的是避开环境的威胁并迅速地实行自身资源的最优配置,向其他行业转移,可以说紧缩型战略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公司战略。(选自《旅游企业战略管理》马桂顺著)

旅行社作为一种旅游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适当吸取采用这种经营战略。例如针对当前严峻的旅游市场环境,部分旅行社就可以采取该战略中的放弃战略。旅行社可以将自己的一个或几个部门转让出卖活停止经营。放弃战略目的是要找到肯出高于固定资产实价的买主,所以管理人员应该说服买主,认识到购买后所获得的技术或资源能使对方利润增加,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使旅行社的利益的得到维持。

(三)联盟战略管理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网络式的联合体。一般来说,这些企业为了获得一个或更多的战略目标,没有组成相互独立存在的组织,而是采取了两个或更多的组织相互合作的方式。

战略联盟是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的一种创新。旅行社作为一种休闲时尚型的旅游企业,完全可以复制这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多方合作开拓旅游市场,赢得更大的

旅游客源,实现更高的利益,与此同时也丰富整个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第4篇

1.1重生存、轻战略

实地调查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城市达州市多家旅游景区参与某旅游综合体项目前期规划,发现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发者缺乏战略思维,为尽快获取投资回报,先行建设利润率高的项目,这是典型的重生存、轻战略现象。开发商对旅游综合体项目运作缺乏经验,不理解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带动项目人气和各项目功能互动,而人气的培育需要一段时间,各项目开发也应分清主次和先后。前期过度重视盈利,不注重人气培育和项目设计,会导致项目后期人气不足、盈利能力弱的问题,这也是川东北地区众多旅游项目运营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1.2重形式、轻内核

旅游消费模式逐步升级,我国旅游消费形式正从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但川东北地区旅游项目开发者尚未转变传统开发理念,对于旅游项目的开发还是立足于打造景观、引进娱乐项目、打造休闲观光平台等,不注重旅游项目文化内核的挖掘。然而景观打造耗费巨资,无奈人流惨淡。自然景观和娱乐项目生命周期较短,且各项目同质化严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方能永恒。一个景区若无“文化”这一核心内核,将难以形成持续竞争优势。国内知名旅游项目宋城千古行、乌镇、九寨沟等之所以一直红红火火,就是因为它们是建立在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基础上的。

1.3重建设、轻布局

一个旅游综合体占地小则两三千亩,大则上万亩,没有合理布局,景区将显得十分混乱。例如达州市现有旅游综合体以传统思维布局,过度注重项目实体建筑和功能的建设,而不注重研究各项目的布局,项目中严格按照功能划分餐饮、休闲、娱乐、住宿等区域,这样的布局在小景点和小的商业场所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在于,游客错过了饮食的地方,下次就需要围绕景区转一圈才能找到了。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大体量项目都应适当零散分布餐饮、娱乐等项目。

1.4重资源、轻管理

旅游综合体项目功能多元、资源独特是必要优势,但过度依赖资源,轻视管理将难以持续。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城市达州近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对旅游业的投入也是逐年增加,但大部分新申请的A级景区人气不佳。原因不在于景区没有好的旅游资源,而是没有配套好的管理,造成了风景这边独好、却无人问津的现状。调查发现景区管理大致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营销管理不到位,没有营销造势,宣传亮点;二是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人员素质较差,服务态度差;三是项目建设缺乏特色,餐饮、娱乐、住宿等配套设施管理不规范。

2川东北经济区旅游综合体开发战略管理突破的关键

2.1构建完整的旅游综合体战略规划框架

旅游综合体项目规划应力争完整,首先,应做好项目内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对政府发展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意愿和规划、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及竞争者的情况的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包括对旅游项目自身资源分析和管理者能力分析。其次,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项目自身定位。定位要包括市场定位、客户定位、功能定位等问题。再次,应明确项目发展模式或商业模式。区别对待赚钱项目、人气项目和配套项目,做好各项目的功能互动;注重盈利模式的设计。旅游综合体项目应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最后,规划出项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分步实施。

2.2加强旅游综合体项目资源整合能力

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树立“客户导向”的经营理念,这时就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旅游综合体项目已经不是一家企业能够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投资者、餐饮公司、娱乐公司、酒店管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多方主体参与,各模块都由专业的企业来做。旅游项目开发者更多的是资源整合者,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三类:一是发现市场需求,获得项目资源,主导项目开发;二是招商引资,根据项目各阶段需求,有步骤地引入各项目优质企业入驻;三是管理服务,为入驻企业(商家)提供较好的经营环境,构建科学的利润分成模式。

2.3打造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战略执行系统

“学习力是第一竞争力”将成为企业新的竞争利器。学习型组织就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善于修正自身行为,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旅游市场由于受季节、节日、天气、交通等多种因素影响,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这需要旅游企业能够快速反应。旅游企业应构建学习型组织,做好前中后期工作:前期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灵活的市场营销工作,市场调查人员应该与营销人员和后台管理人员形成较好的反馈系统;中期客户到了景区,一线员工应快速捕捉客户信息再反馈给市场人员,便于进一步做更精准的营销工作;后期就是客户维护工作,客服、市场、人资、企划等部门应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根据客户的反馈,及时调整营销工作和景区项目运营方向。

2.4形成围绕战略管理的企业培训体系

基于战略管理的培训体系要以实现企业总体目标为目的,实现培训体系与战略体系的无缝对接,过程中涉及各个管理环节和管理角色。首先应做好战略目标分解,通过企业培训,让企业各部门和每位员工更加清晰理解所承担的重点任务和完成任务需要的关键成功要素。其次,关注战略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企业培训让各部门和各员工感知环境变化,实现动态战略管理。最后,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并达成共识。旅游综合体项目涉及主体较多,员工知识结构多元化,形成战略共识尤其重要。旅游综合体项目运营者应充分运用培训这一手段,让各参与主体和每位员工形成整体意识。

2.5建立项目各环节风险控制机制

旅游综合体运营商应根据风险分类,制定相应的风险规避策略。对于体制风险,应实施股权多元化,引入战略合作者,改变单一投资主体以及由此带来的体制上与市场化不配的状态。对于运营风险,应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项目运营团队的管理水平,选聘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引入先进管理运营系统。对于开发风险,项目开发应重视选择与具有较强信誉保障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开发。对于融资风险,应培养和引入高素质资本运作人才,打造良好的融资平台,提高项目资本运作能力,选择风险更小、成本更低的融资方式。对于竞争风险,应关注项目业务市场份额的变化,及时根据市场地位的变化调整竞争策略;关注竞争对手变化,不排除和竞争对手合作的可能。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 旅游高职院校 发展战略 特色

任何一个优秀的组织,离不开卓越的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目前,对战略和战略管理谈论最多的是企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管理。传统认为,高职教育战略管理是高职院校最高管理层根据学校的宗旨和对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学校的总目标和发展方向,组织学校的人财物资源,实现学校总目标的谋划。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战略和战略管理较少受到人们关注和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教育内部同属就业教育的各类教育类型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将眼光由短期目标转向长期目标,由日常教育教学的单一化职能管理转向综合的全局性决策和管理。目前高职院校管理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所重视的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职能管理。高职院校的战略和战略管理,势在必行。

本文以旅游类院校为例,对目前高职院校的战略制定、实施和控制之重点进行粗略探讨。

(一)社会定位:发展目标

高职院校以教育部制定的“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为标准,并作为近期发展目标,准确社会定位,明确发展目标,保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高职院校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需要又可分为维持需要和进步需要两种,前者是社会维持现有状态所必须满足的需要,而后者则是实现社会进步所产生的需要。后者以前者为基础而又超越于前者。因此,旅游类高职院校以培养旅游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为基本功能定位,并将服务社会作为满足社会维持需要和进步需要的统一。立足于社会现实,密切关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特别是旅游行业的动态,按照社会对旅游人才和知识、技能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科研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定位是高职院校战略管理中带有根本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的问题。大学有三种社会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国内外大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表明,只有很少特别优秀的高校能够同时在三个方面都取得成功。具体到旅游类院校,则以旅游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为职能作为主攻方向,同时,积极推进诸如行业培训等技术服务,大力促进科学研究。使三者形成以一个为龙头,两翼并驾齐驱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专业建设:一业为主,突出特色

1、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人才生产线,它不仅决定着学校的人才培养类型,更代表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高职院校在规模上均实现了明显增长,这其中有理性增长,也不乏非理性的过热增长。专业与市场需求不适销对路,不从实际办学条件出发,招生数超过其办学能力承载。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或毕业生就业不旺,前者的危害尤甚。所以说,专业建设选不对方向,就是先天性地决定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对学校声誉、生存的影响虽是间接和缓慢的,长此以往,也是致命的。所以说,专业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不仅是一项全局性工作,更是一项首要工作。

旅游类职业院校,应始终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行业朝阳型、成长型行业既旅游(服务)业,来设置专业,牢固遵循“一业为主”的原则,以旅游类专业为主导,相关专业为辅助,搞好专业建设,为省、市经济建设服务。通过建立、完善、巩固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将本专业定位于行业主流,并不断进行发展和微调。并以此形成专业规模和质量,树立品牌,减少招生就业等教育成本。同时,积极开拓思路,在经过科学的区域经济调查基础上,适当考虑前瞻性,确定开设与旅游想关的技术、服务类专业,扩大专业规模,加长加深“产品线”。 并形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格局。

此外,针对高职教育“高技能培养”的特点,旅游类高职院校应将教育成本在相当程度上投入到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和利用、维护上,保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证教育质量。

2、专业特色是办学和学院发展的关键因素,特色决定过程、决定品牌、决定声誉。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它学识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于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重大,效果显著。

目前,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各高校之间在生源、毕业生就业市场和高素质师资等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旅游类院校应充分挖掘自身在旅游专业教育方面的潜力,以优势的德育培养为抓手,努力形成自身特有的、明显区别于其它高校的特色,建立起竞争的战略优势。进一步加强国内外校际间合作、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同时,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合办学,开展职工培训并实行“订单式”才人培养模式,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体系。此外,院校应始终坚持在办学目标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知识、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三)教学办学:教服结合,实行二元化

1、一所院校的产、学、研比例决定着学校的类型,为行业一线提供技术人才服务是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高等学校教育类型的本质特征,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自身定位在“教学型”上,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与重点工作。

教学与技术、成果服务等可以有主次之分,但不应过分偏颇,出现功能缺项。旅游类高职院校应秉持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社会定位“为行业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新人才”的指导思想,对教学科研进行全面的理解。坚持既要为学生提供一定高度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管理知识及其学科的教学基础,进行高智力含量的职业教育,为行业一线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服务、实用性的技术服务和针对性的成果服务又加强科研,努力开展广泛前沿的科研工作,积极促成一定数量的成果转化,加强教育与行业的有效交流,保证教师的理论创新及广泛深入的社会服务,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水平,实现高职教育与行业的共同促进和同步协调发展。

2、旅游类院校在办学模式上,应充分了解政府对经济社会、行业发展的规划,把握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研究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与政府、行业、企业紧密结合,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及成果共享等多方位形式,不断加快实现从学校主体式向校企二元式过渡。通过和行业内各种企业的合作,转换教学育人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平台。从一个执行部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的社会角色向独立的市场主体转变,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性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服务的有效性。

(四)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的生命线

相较于其他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学内容占到整个教学内容的相当比例,教学方式多样化。高职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的理念。

旅游类高职院校应确保实践教学工作的应有地位和质量,强化思想建设、制度完善和条件改善等保障。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加强基础、发展个性、提高素质为指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制度保障体系和评估保障体系,强化管理,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保障,使实验实训条件随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使实验实训条件和水平随行业发展不断得到更新,确保不低于甚至高于行业水平;不断探索创新,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同时,不断更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师技能培训,提高实验队伍层次,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上发挥的作用。

“德育为先,教研结合,注重实践,二元培养”,旅游类院校积极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认真开展市场调研,积极调整、优化、升级专业设置及教学方式、方法、手段,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善创新”的原则,力争培养更能适应旅游行业需求的人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牛亚飞(1983- ):男,籍贯:河南济源,学历:本科,职称:助理讲师,专业:旅游管理,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学,在校从事旅游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殷企平等译[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弗雷德大卫.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旅游地转型;思维模式;巫山县

    一、战略管理思维的理论内涵(一)战略管理思维的引入及内涵战略管理在管理科学领域里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但是,战略管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其最早来源于军事原理,直到1965年美国的h.l.ansof发表《企业战略论》((corporatestrate.gy》)这一经典著作,“战略管理”的概念才首次出现在管理学史上。战略管理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与内部的实力弱点之间的有效结合是其长期关注的焦点。

    (二)战略管理思维模式

1.柔性战略思维。柔性战略(flexiblesrtategy)原是指企业为更有效地实现目标,在动态的环境下,主动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和制造变化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而制定的一组可选择的行动规则及相应方案。madhavan把柔性战略定义为在其战略基础上考虑并且实现变化的主动性和能力。有关柔性战略的研究,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是从战略管理角度出发,指出战略形成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

    2.战略期权思维。战略管理领域研究吸收了经济学中的“期权”思想,其理论基础就是二者都试图获得最大可能的风险投资回报。企业为不断发展新的战略期权,继续要有一个提高企业能力的过程,又需要有一个扩展新市场知识和行为的过程。此外,边缘竞争理论也关注企业如何不断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应该不断通过变革管理来构建和调整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一系列不相关的竞争力来彻底地改造企业优势,保持企业在无序和有序之间的微妙平衡。竞争战略把“如何制定战略目标”和“如何实现战略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地寻找新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这种战略充分显示出业绩的关键动力就是应变能力。

    3.长尾理论思维。2006年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正式面世,引发了关于长尾的激烈探讨。长尾曲线是关于数量、品种二维坐标上的一条需求曲线,其统计学依据是客户对同一行业中不同品牌购买次数的分布符合帕累托分布,由于形状类似统计学中一个“恐龙长尾”的分布现象,由此得名。关于长尾的定义,国内外对于克里斯·安德森的理解比较认同,即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长尾”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大头”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长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热卖品向维基产品的转变;(2)贫困经济向富足经济的转变;(3)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成一个大市场。

    4.制度理论思维。2002年mikew·peng在《经营战略:基于制度的战略观》和《文化、制度与战略选择:基于制度的战略观》两篇文章中正式提出了基于制度的战略观。他认为,基于制度的战略观可以与基于产业的战略观和基于资源的战略观并驾齐驱,制度不再是一个企业战略分析时的背景条件,而是直接决定企业战略和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战略选择不仅由产业状况和企业资源所决定,而且受制度框架下正式和非正式的约束影响。因此,战略选择也是制度和组织的交互作用的结果。二、旅游地转型理论基石(一)转型与战略转型转型不仅仅包括制度变迁,还应该·;)·包括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发展,制度规则的选择须与技术经济的基础相匹配,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中缺一不可。发展和制度变迁二者合并即为转型过程。可以把转型定义为“大规模的演变”,即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期内,集中发生的一系列相互影响和作用、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发展与制度变迁。战略转型的实质是组织在成长过程中为应对复杂的动态环境的变化,谋求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优势,结合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使组织战略内容或形态发生状态上的根本变革的过程。战略转型是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内部资源、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组织战略模式发生质变的过程,是变化程度最大的战略变化。

    (二)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和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旅游产业结构是指旅游产业各区域、各行业部门、各产品类型、各目标市场、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比例关系。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是在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达到旅游产业之间的协调和产品供求结构的相对均衡,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优化组合和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的目标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三、战略管理思维观下旅游地转型理念模式(一)柔性战略与旅游地转型的时机柔性战略适应环境的目标要求使得资源与能力的转换过程必须接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当生存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发生变化时,旅游地应重新调整,根据环境的变化制定富有弹性的战略、制度和流程,而不是与环境的要求相背离。这就要求旅游地调整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和目标,保证旅游地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要争取跳出被动适应环境的圈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影响环境甚至是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旅游地在应付各个因素自发产生变化的同时要主动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并争取将各要素的变化作为杠杆加以利用,制定更加具有主动性的柔性战略。

     (二)战略期权与旅游地发展目标 认知从期权的视角出发,战略被看做是组织资源投资的选择过程,对渐进的资源投资行为过程提供了经济学的逻辑。

    资源的投资和渐进的战略选择,是同一现象的两个相关要素,资源的投资常常为选择战略提供平台。对旅游地现有的资源进行投资,进而扩张或收缩未来的机会,某一种投资或许可以完全打开探索未来的新路径,另外一种投资或许就意味着死亡或终结。旅游地目前的投资决策要为未来的获利行为创造更多的机会。投资机会是旅游地未来成长的期权,旅游地对资源的现有投资和未来投资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环境机会的感知,都为期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面对超竞争环境下的不确定性和突变性,战略期权的提出更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有效地将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在现阶段为未来的机会埋下种子,为旅游地如何解决当前的不确定性提供工具。

    (三)长尾理论与旅游产业的再认识长尾价值的开发并不是简单的关注长尾,只有重构长尾,才能真正具有创新性的商业价值。旅游地转型的关键在于认识战略需要适时而变和重新定位,进而对其发展模式进行创新。首先,应当看到长尾曲线中“头部”的定义是动态变化的,不能简单地从百分比的角度来看待“头部”重要还是“尾部”重要。其次,是对“短缺”的产品来说,长尾的“把戏”就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要尽量把处于长尾末梢的零散产品向头部集中。第三,热门代表着规模经济,冷门代表着范围经济,而推动传统经济向范围经济和新经济转变的动力来自于旅游产品的协调。

    (四)制度理论与区域旅游保障机

制构建正式制度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旅游地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旅游地的战略选择中,无论是把正式制度作为条件还是作为一个因变量,正式制度的战略角色是稳固而长久的。

    如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用倾斜政策吸引外资以及扶持目标产业。非正式制度如文化、伦理的重要性则是随着经济影响而上升的。因此,制度的作用可以直接促进或者抑制旅游地的战略决策。在制度理论指导下,区域旅游保障机制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它是保证区域旅游转型的关键要素。四、战略管理思维在旅游地转型中的应用——以三峡库区巫山县为例巫山县旅游发展新形势与旅游地转型的必然——巫山县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加速了旅游地转型的步伐,这些新形势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与旅游交通建设全面提速两方面。2006-2010年五年间,巫山县接待旅游人数实现30.98%的年均增幅,旅游总收入实现30.78%的年均增幅,旅游总收入占地方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南2005年的13.9%上升到2010年的20.8%。此外,“十一五”期间,长期制约巫山县旅游发展的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航道的改善和渝(重庆)宜(昌)高速公路巫山段的通车,大大改善了巫山县旅游交通条件,旅游景区的可进人性增强了,为实现旅游地转型奠定了基础。

    (一)巫山县旅游地发展目标的重新认知首先,“314”总体部署、统筹城乡改革和三峡工程后续规划实施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出台,使巫山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政策机遇。其次,低碳经济成为主导发展方式、国际旅游迈向休闲度假时代等因素有利于巫山县向休闲度假型旅游地转变。第三,省际区域大合作带来旅游大市场,鄂两打造“环湖(库)生态文化旅游圈”、陕南建设“生物资源基因库”,随着周边区域交通建设的大发展,巫山县实行区域旅游大合作的时代已经来临。最后,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形成提高了目的地可进人性,有利于推动巫山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巫山县旅游目的地的完善和系统开发旅游目的地的完善和系统开发是其转型升级的基础,对于巫山来说,应加快以小三峡·大昌旅游区、神女文化旅游区和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旅游区三大核心目的地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打造设施完备、服务一流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形成主题突出、功能齐全、特色多样和层次丰富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以及形成北部环线、南部环线、渝东小环线与中国腹心旅游大环线等四大旅游精品系列环线。(三)巫山县强有力政策保障机制的构建良好的政策保障机制无疑是区域旅游转型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巫山县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探索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途径,加强部门协调和区域协调,形成旅游发展合力,促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促使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加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将工作重点放到运营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

    五、总结

战略管理思维强调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关注如何消除弱势局面,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战略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旅游地转型是区域旅游发展大变革时期,对旅游业及国民经济也会产生深远影响。战略管理思维中的柔性战略思维、战略期权思维、长尾理论思维和制度理论思维从思维角度、思维对象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为旅游地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为加快区域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第7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旅游地转型;思维模式;巫山县

一、>文秘站:企业战略论》 ((CorporateStrate.gy》)这一经典着作,“战略管理”的概念才首次出现在管理学史上。战略管理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与内部的实力弱点之间的有效结合是其长期关注的焦点。

(二)战略管理思维模式

1.柔性战略思维。柔性战略(FlexibleSrtategy)原是指企业为更有效地实现目标,在动态的环境下,主动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和制造变化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而制定的一组可选择的行动规则及相应方案。Madhavan把柔性战略定义为在其战略基础上考虑并且实现变化的主动性和能力。有关柔性战略的研究,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是从战略管理角度出发,指出战略形成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

2.战略期权思维。战略管理领域研究吸收了经济学中的“期权”思想,其理论基础就是二者都试图获得最大可能的风险投资回报。企业为不断发展新的战略期权, 继续要有一个提高企业能力的过程,又需要有一个扩展新市场知识和行为的过程。此外,边缘竞争理论也关注企业如何不断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应该不断通过变革管理来构建和调整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一系列不相关的竞争力来彻底地改造企业优势,保持企业在无序和有序之间的微妙平衡。竞争战略把“如何制定战略目标”和 “如何实现战略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地寻找新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这种战略充分显示出业绩的关键动力就是应变能力。

3.长尾理论思维。2006年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正式面世,引发了关于长尾的激烈探讨。长尾曲线是关于数量、品种二维坐标上的一条需求曲线,其统计学依据是客户对同一行业中不同品牌购买次数的分布符合帕累托分布,由于形状类似统计学中一个“恐龙长尾”的分布现象,由此得名。关于长尾的定义,国内外对于克里斯·安德森的理解比较认同,即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长尾”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大头”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长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热卖品向维基产品的转变;(2)贫困经济向富足经济的转变; (3)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成一个大市场。

4.制度理论思维。2002年MikeW·Peng在《经营战略:基于制度的战略观》和《文化、制度与战略选择:基于制度的战略观》两篇文章中正式提出了基于制度的战略观。他认为,基于制度的战略观可以与基于产业的战略观和基于资源的战略观并驾齐驱,制度不再是一个企业战略分析时的背景条件,而是直接决定企业战略和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战略选择不仅由产业状况和企业资源所决定,而且受制度框架下正式和非正式的约束影响。因此,战略选择也是制度和组织的交互作用的结果。二、旅游地转型理论基石(一)转型与战略转型转型不仅仅包括制度变迁,还应该·;)·包括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发展,制度规则的选择须与技术经济的基础相匹配,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中缺一不可。发展和制度变迁二者合并即为转型过程。可以把转型定义为“大规模的演变”,即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期内,集中发生的一系列相互影响和作用、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发展与制度变迁。战略转型的实质是组织在成长过程中为应对复杂的动态环境的变化,谋求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优势,结合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使组织战略内容或形态发生状态上的根本变革的过程。战略转型是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内部资源、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组织战略模式发生质变的过程,是变化程度最大的战略变化。

(二)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和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旅游产业结构是指旅游产业各区域、各行业部门、各产品类型、各目标市场、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比例关系。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是在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达到旅游产业之间的协调和产品供求结构的相对均衡,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优化组合和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的目标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三、战略管理思维观下旅游地转型理念模式(一)柔性战略与旅游地转型的时机柔性战略适应环境的目标要求使得资源与能力的转换过程必须接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当生存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发生变化时,旅游地应重新调整,根据环境的变化制定富有弹性的战略、制度和流程,而不是与环境的要求相背离。这就要求旅游地调整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和目标,保证旅游地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要争取跳出被动适应环境的圈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影响环境甚至是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旅游地在应付各个因素自发产生变化的同时要主动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并争取将各要素的变化作为杠杆加以利用,制定更加具有主动性的柔性战略。

(二)战略期权与旅游地发展目标

认知从期权的视角出发,战略被看做是组织资源投资的选择过程,对渐进的资源投资行为过程提供了经济学的逻辑。

资源的投资和渐进的战略选择,是同一现象的两个相关要素,资源的投资常常为选择战略提供平台。对旅游地现有的资源进行投资,进而扩张或收缩未来的机会,某一种投资或许可以完全打开探索未来的新路径,另外一种投资或许就意味着死亡或终结。旅游地目前的投资决策要为未来的获利行为创造更多的机会。投资机会是旅游地未来成长的期权,旅游地对资源的现有投资和未来投资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环境机会的感知,都为期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面对超竞争环境下的不确定性和突变性,战略期权的提出更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有效地将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在现阶段为未来的机会埋下种子,为旅游地如何解决当前的不确定性提供工具。

(三)长尾理论与旅游产业的再认识长尾价值的开发并不是简单的关注长尾,只有重构长尾,才能真正具有创新性的商业价值。旅游地转型的关键在于认识战略需要适时而变和重新定位,进而对其发展模式进行创新。首先,应当看到长尾曲线中“头部”的定义是动态变化的,不能简单地从百分比的角度来看待“头部”重要还是 “尾部”重要。其次,是对“短缺”的产品来说,长尾的“把戏”就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要尽 量把处于长尾末梢的零散产品向头部集中。第三,热门代表着规模经济,冷门代表着范围经济,而推动传统经济向范围经济和新经济转变的动力来自于旅游产品的协调。

(四)制度理论与区域旅游保障机

制构建正式制度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旅游地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旅游地的战略选择中,无论是把正式制度作为条件还是作为一个因变量,正式制度的战略角色是稳固而长久的。

如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用倾斜政策吸引外资以及扶持目标产业。非正式制度如文化、伦理的重要性则是随着经济影响而上升的。因此,制度的作用可以直接促进或者抑制旅游地的战略决策。在制度理论指导下,区域旅游保障机制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它是保证区域旅游转型的关键要素。四、战略管理思维在旅游地转型中的应用——以三峡库区巫山县为例巫山县旅游发展新形势与旅游地转型的必然——巫山县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加速了旅游地转型的步伐,这些新形势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与旅游交通建设全面提速两方面。2006-2010年五年间,巫山县接待旅游人数实现30.98%的年均增幅,旅游总收入实现30.78%的年均增幅,旅游总收入占地方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南2005年的13.9%上升到2010年的20.8%。此外,“十一五”期间,长期制约巫山县旅游发展的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航道的改善和渝(重庆)宜(昌)高速公路巫山段的通车,大大改善了巫山县旅游交通条件,旅游景区的可进人性增强了,为实现旅游地转型奠定了基础。

(一)巫山县旅游地发展目标的重新认知首先,“314”总体部署、统筹城乡改革和三峡工程后续规划实施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出台,使巫山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政策机遇。其次,低碳经济成为主导发展方式、国际旅游迈向休闲度假时代等因素有利于巫山县向休闲度假型旅游地转变。第三,省际区域大合作带来旅游大市场,鄂两打造“环湖(库)生态文化旅游圈”、陕南建设“生物资源基因库”,随着周边区域交通建设的大发展,巫山县实行区域旅游大合作的时代已经来临。最后,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形成提高了目的地可进人性,有利于推动巫山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巫山县旅游目的地的完善和系统开发旅游目的地的完善和系统开发是其转型升级的基础,对于巫山来说,应加快以小三峡·大昌旅游区、神女文化旅游区和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旅游区三大核心目的地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打造设施完备、服务一流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形成主题突出、功能齐全、特色多样和层次丰富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以及形成北部环线、南部环线、渝东小环线与中国腹心旅游大环线等四大旅游精品系列环线。(三)巫山县强有力政策保障机制的构建良好的政策保障机制无疑是区域旅游转型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巫山县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探索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途径,加强部门协调和区域协调,形成旅游发展合力,促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促使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加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将工作重点放到运营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

五、总结

战略管理思维强调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关注如何消除弱势局面,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战略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旅游地转型是区域旅游发展大变革时期,对旅游业及国民经济也会产生深远影响。战略管理思维中的柔性战略思维、战略期权思维、长尾理论思维和制度理论思维从思维角度、思维对象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为旅游地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为加快区域旅游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