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4 17:58:25
序论:在您撰写医疗信息化工作思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宁波市疾控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是基于区域的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这是宁波的特色,” 宁波市疾控中心主任许国章在接受e医疗采访时说,“以前从地方向国家上报传染病信息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现在宁波市仅需要几秒钟,患者一就诊,他的信息很快就由医院的HIS系统上传到区县平台、到宁波市平台、到国家平台,效率提高了很多。”他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宁波市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发展历程。
完成免疫信息化工作平台整合
2005年,宁波市疾控中心建立了宁波市免疫预防信息系统,采用B/S模式,在全市174个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全面推广使用。主要实现的功能是:(1)将2000年以来出生的儿童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取消手工接种卡。 (2)提高了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效率,对推进宁波市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免疫规划管理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许国章介绍说:“宁波市疾控中心信息化工作是从2005年儿童预防接种开始构架的。我们的建设理念是为老百姓服务,不向老百姓增加一分钱的负担。我们当时是在预防接种证上面贴了一个条形码来完成识别功能。宁波市的11个区县、1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互联互通,老百姓可以实时在线查询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
2011年,宁波市疾控中心又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宁波市疫苗冷链监管系统,对11个县(市)区疾控中心的疫苗库房进行了温湿度的监控与记录。2012年开始推广疫苗全流程监控管理的冷链监管系统,并逐步覆盖全市1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着电子监管码系统的建立,以疫苗个体为单位实现了温度、进出库信息的记录和查询,为每支疫苗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免疫助手查询时,不仅能查到接种了哪种疫苗,还能查询接种的是哪支疫苗、该疫苗经过了哪些运送环节、各环节的储存温度如何等。
2012年,完成了产科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该系统的建成极大方便了医院产科和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目前,宁波市妇儿医院新生儿产科信息均能够通过信息化和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进行自动对接,全市176家预防接种门诊均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到产科预防接种信息。2014年9月底,宁波市在江北区正式启动了对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信息化试点工作,并且要求补齐出生身份证信息,为智慧健康数据交换平台提供基础数据。
在谈到产科预防接种问题时,许国章表示:“我们把公共卫生信息化延伸到了产科。我们都知道婴儿一出生的第一针乙肝疫苗,过去是要需要填写三联单,效率很低且容易出错。经过我们对产科HIS系统的改造,实现了工作的信息化,医生的工作量减轻了,差错也减少了。宁波公共卫生信息化是从整个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这个角度通盘考虑的,不只是简单地做疾控中心的信息化,实现了多方共赢。”
2013年,宁波市疾控中心完成了对宁波市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的平台整合及完善。通过把疫苗冷链管理、产科信息化、免疫接种信息管理、流动儿童管理、数字化门诊信息管理等系统有效地整合,建成了大的免疫信息化工作平台,使整个免疫预防工作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互联互通。许国章认为,信息化工作是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升级、不断提高”的。
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从2005年开始,宁波市疾控中心围绕中心门户网站和内部OA自动化办公系统建设,逐步建成一套完整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2006年,建立了宁波市生物制品管理系统,对疫苗出入库进行了全流程管理,实时体现了市、区/县、乡三级实际库存情况。2008年, 宁波市疾控中心网络学院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采用了先进的E-learning职工教育培训模式。目前,该学习平台已承载起宁波市疾控中心职工的日常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培训、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以及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功能。2012年7月,中心对自动化办公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主要有公文管理、信息管理、车辆管理、会议管理、工作计划管理等模块,实现了工作流程动态化,便于领导查看、管理和决策,进一步解放劳动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许国章表示:“信息化建设体现了管理者的工作思路,是对工作流程的再造,我认为信息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如何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管理,如果管理者自己都没有思路,却总在抱怨国家不给建信息系统,省里不给建信息系统,这样信息化工作是不可能做得好的。”
建成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2007年5 月,宁波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正式建成并投入应用。结合业务工作需求,该系统通过近几年不间断的开发完善,至今已具有基础支撑平台、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公共卫生传染病管理系统、公共卫生GIS平台、学校症状监测系统、结核病管理系统、医疗机构诊断信息监测系统等10大功能模块,用户已覆盖全市卫生行政部门、疾控及医疗机构。它是公共卫生相关机构决策辅助、统计分析、业务管理的支撑平台。该系统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全国同类系统属于开创性应用,成为后来各地建设参考的样板。
2010年,拓展完善了应急指挥系统,建立了基于医疗信息数据的传染病预警系统,通过与临床诊疗信息系统进行互联,达到数据提取和资源共享。根据临床诊疗信息,将传染病某种症状有关的疾病总结分类,达到对某类传染病进行监测的目的,对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起到了预警作用。
国内率先完成三级平台试点工作
2013年,宁波市首先承担了国家公共卫生三级平台的试点工作。根据建设方案,完成了宁波市公共卫生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的布置并投入试运行,从市区域卫生交换平台可获取由鄞州区区域平台提供的公共卫生信息数据(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慢病基本信息),初步代替了原来国家网络直报模式。
2014年8月1日,三级公共卫生数据交换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鄞州区传染病报卡率先通过平台进行智能化上报,大大减轻了基层医生工作量,标志着我国传染病报告进入了崭新的模式。
许国章总结了这项工作所带来的好处:一是从源头上解决了传染病、慢病的漏报,因为医生在HIS系统里不需要再重新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只要在弹出的报告卡中完成报告填写,点击上传,就可以继续下面的工作。二是区域卫生平台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医院不再是孤岛。三是卫生管理者可以实时看到当地发生的传染病、慢病信息。
“我认为这也体现了医改政策在公共卫生部门的落地。因此,公共卫生部门一定要积极参与医改的一些工作,要思考怎么样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宁波市三级公共卫生数据交换平台的成功充分地体现了宁波市疾控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区域平台――这也是宁波市疾控区域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完成数字疾控大平台建设
2014年9月,宁波市数字疾控平台测试上线,标志着宁波区域疾控信息化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该平台以疾病监测、管理、决策为主线,整合了传染病协同、慢病协调、免疫规划、学校卫生、应急指挥、三级平台交换监测等功能,实现了各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国家及省公卫统一采集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了基于区域疾控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借助GIS平台以多种方式进行展现,探索疾病规律,建立切实有效的疾病应急预案,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目前,数字疾控平台通过规划宁波市传染病协同系统、宁波市慢性病协同系统的建设方案,结合“数字化疾控中心”的建设,将传染病协同与目前基于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各个业务系统进行了平台整合、扩展和完善,并将新建宁波市慢性病管理系统、艾滋病管理系统、虫媒监测系统等,进一步丰富数字疾控平台。
许国章强调:“我们计划打造一个‘数字化疾控中心’,相关工作正在进行当中,预计今年十月份可以全部完成,这项工作主要是想实现统计分析功能。下一步我们会做雾霾与健康的相关研究,分析空气、气候跟健康之间的关系,跟气象部门合作,向老百姓发出预警,这些都是大数据的应用。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将是我们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许国章:
信息化是管理者工作思路、工作流程的再造
我认为疾控中心如果不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开展工作的话,公共卫生工作的质量、效率、水平是不可能提升的。
疾控中心作为公共卫生的主力军怎么样发挥作用,这是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好好思考的问题。信息化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做好公共卫生监测。实际上,美国疾控中心、欧盟疾控中心都把疾病监测作为了疾控中心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也一直在呼吁做疾病监测,疾病监测是需要长期做的,五到十年后,这些监测数据将是非常好的数据。
区域化平台的建设是宁波市疾控信息化建设的特色。政府的重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宁波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里面包括“智慧健康”,我们抓住了这个契机,大胆地往前做,领导也很支持。但是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并不是一天完成的,而是慢慢积累的。有很多其他省市的兄弟单位来参观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时,往往会说“这不好做,我们没钱”。我却认为这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没有idea,没思路。政府对我们的资金投入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产出,我们信息化产出的数据是非常真实的有研究价值的数据,国家很多研究都是基于我们的这些数据来做的。下一步我们将要做的疾病预警、健康预警,都会为老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因此也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关键词:社会保障;信息化;思路
基金项目:秦皇岛市社科联2013年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6116)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工作思路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5日
一、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政府机关提高行政能力、提高服务效率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劳动保障部门增强管理手段、提高办事效率。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宏观决策水平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劳动保障宏观决策的完整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及时提供政策参数,为科学地进行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进一步深化劳动保障服务功能的需要。通过劳动保障信息网络,搭建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将劳动保障业务向基层延伸,依托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为劳动者提供信息查询、政策咨询等服务。
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建设的要求
2011年6月,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突出社会保障一卡通这一重点;加强各业务领域之间、业务与技术之间的融合;推动管理服务对象以城镇职工为主向全体城乡居民转变,系统建设以本地为主向全国联网协同转变,系统功能从支持经办为主向全面支持经办、服务、监督、决策转变;实现服务人群、业务领域、系统功能、网络结点的全覆盖,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再上新的台阶。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未来几年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关键是在“广、高、融、深、通”五个字上下功夫。“广”是要在业务、人群、网络方面进一步拓展系统应用范围;“高”是要根据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和开展跨地区业务的需要,进一步将数据向高层级集中部署,形成部、省、市三级数据中心统筹管理业务信息的分布格局;“融”是要突出各应用系统在业务之间、区域之间、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深”是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实效,着力发掘其在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实用价值;“通”是要按照全面发卡、广泛用卡、创新卡管理应用模式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一卡通”目标任务。
2011年8月,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沧州召开,会上张瑞书明确提出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工作,以保证重点政策落实为主线,以推进社会“一卡通”为重点,集中建设覆盖全省、联通城乡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网络平台,集中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赢得“十二五”信息化工作的“开门红”。
三、秦皇岛市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自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本建成了网络基础平台,实现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县(市、区)、街道社区的网络连接;二是创造性地建成基于SOA架构的信息交换平台,在不打破原有业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系统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三是率先在全省开展社会保障卡应用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进程。
相比来说尚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数据中心在全市集中、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的差距,社会保险各险种、劳动就业等业务还分别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区县相关数据尚未集中;二是网络系统横向上与政府、公安、工商、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连接还需要扩展,网络安全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三是应用系统建设在切实实现“统收分支”业务流程方面,在符合部省三层系统架构要求方面,在信息与基金安全防护方面,在社会保障卡应用方面,在基金监管方面,在对新出台政策及管理要求的支持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在决策支持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现有应用系统无法满足管理及业务经办需求,已成为工作开展的瓶颈,迫切需要解决。
四、秦皇岛市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思路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趋势,按照国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要求,参照省内外先进经验,结合秦皇岛市社会保险管理、业务经办及公共服务实际需求,提出如下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研究思路:
(一)一体化建设思想。整合建立秦皇岛市一体化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单位基本信息和个人基本信息为一体化数据库中的基本信息,通过社会保险各险种的业务整合、数据共享,实现联动协同管理。1、管理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全过程、动态化的管理思路;以“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惠泽一生”为核心。2、服务一体化。提供一站式的统一征缴平台;提供一门式网上服务,实现全业务的统一办理、统一核算和统一稽查;开展多元化的便捷服务;建立覆盖市、区县、乡镇、社区的服务体系。3、技术一体化、数据资源一体化;人员“一人一档”、单位“一户一档”;信息流、资金流和档案流三位一体;应用实现一体化;融合社会保险各险种各类应用;支持市、区县、乡镇、社区各项业务;平台设计一体化。
(二)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根据国家、省、市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等相关政策要求,结合秦皇岛市机构设置整合实际情况,需要对现有业务经办流程进行梳理并进行优化。原社会保险相关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经办部分是各自独立的,实现 “一体化整合”势必对原来的经办方式、业务流程形成冲击。原来的信息孤岛如何有机地联合起来,不仅要建立统一的资源数据库,保证数据统一入口,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系统之间的业务关联和数据关联,相关的业务环节要能够通过业务流程互动起来。
(三)数据中心整合建设。按照部省金保工程有关规范、标准和要求,在建设金保工程统一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坚持“同人、同城、同库”的建设目标,根据社会保险、劳动就业、人事人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整合方案,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整合工作,实现全市主机、网络、数据、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化人才和资金等资源的统一,实现集中管理和应用。加快推进市级数据中心与各部门、各业务经办机构的联网工作,加快向县区、街道、社区、乡镇及农村的延伸工作,确保实现各级经办机构间的网络有效连通,为拓展联网应用,实现异地业务经办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社会保障卡应用。社会保障卡发行与管理是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秦皇岛市需要根据部省社会保障卡系统建设规范、标准和要求,制定社会保障卡系统建设方案,争取财政支持、寻求市场运作与合作筹集资金,建立社会保障卡管理中心,制定社会保障卡管理与服务业务流程,从医疗保险业务入手逐步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就业服务、人事人才等领域扩展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实现与社会保险、就业服务、人事人才等业务的有效衔接,实现社会保障卡跨业务、跨部门、跨地区的业务应用,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基础信息统一入口。
主要参考文献:
(1)公司10万吨/年湿法磷酸精制项目,到位资金87333万元;(2)公司尿素厂、氮肥厂改造项目,到位资金5358万元;
(3)公司缓控释复合肥项目,到位资金5175万元;
(4)华润雪花啤酒公司三期扩建项目,到位资金11286万元;(5)宜硕公司高强度缠绕管项目,到位资金15000万元。2012年招商引资工作基本打算是:
一、总体工作思路:紧紧抓住我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整合、调动市经济信息化全系统招商引资的资源和力量,在企业为主、部门服务的前提下,发挥重点产业、企业主力军的作用,积极争取山西晋煤集团、江苏维维集团和浙江富阳山水公司加大投资,以引进大项目和有助于形成产业聚集、产业升级、形成新经济增长极的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二、总的工作目标:按照“投资大、质量高、效益好”的标准,加大对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项目的引进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的引进力度,实现引资项目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根本转变。全年争取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1个、1亿元以上项目1—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到位资金达到14.4亿元以上,比2011年上升20%。
三、重点招商企业及项目是:化工有限公司己内酰胺项目;化工有限公司碳铵改尿素项目;宜昌山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离子膜烧碱项目;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灌装中心项目。
四、主要措施及建议
(一)围绕招大引强重点引进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四高”项目。
(二)围绕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深度开发利用工作重点,依托我市化工产业园平台,加大引进力度。同时,调整准入门槛,限制污染严重、水平低下、浪费资源等不符合我市产业政策的项目引进。
(三)围绕酒业和奥美医疗用品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招商。以做强符合本市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四)改进工作方式,结合工业信息化部门特点,开展好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引商活动,提高招商项目的“对接率”和“成功率”。发挥好专业招商、产业招商、精细招商和目标招商的优势,提高项目成功率。
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积极落实中央、省、市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推动全县教育事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主要实施了四大工程:
一是“双百工程”。在积极争取上级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和校舍维修项目的基础上,该县针对地处深山区、自然灾害频繁、校舍破损率高的实际,从20*年开始,将“每年改造30个小学D级危房,三年改造100所小学”连同农村公路村村通确定为“双百工程”。三年来,县本级财政共投入危改专项资金1288万元,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
二是农村教师医保工程。从20*年开始,我县实施了“农村教师医保工程”,由县、乡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为全县5184名在职教师和1417名离退休教师办理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保险,解除了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的后顾之忧。
三是贫困学生救助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在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开展了“妈妈”活动,从县四大班子领导到乡镇、部门负责同志,从行政事业单位到个体非公有制企业,纷纷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教,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每人分包1—3名贫困学生,宛药集团、龙成集团、西排公司分别资助180名、110名、31名贫困学生。全县通过“妈妈”活动,累计捐资350万元,帮助792名贫困学生顺利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在高中阶段,*县从2000年开始启动实施了贫困学生救助工程,在县财政设立贫困生助学基金,每年拿出30万余元,对普通高中学生按25%的比例确定为贫困生,每人每月发放救助金9元,对职业学校的全部学生,每人每月发放救助金7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全高中学业。
四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2002年我们启动实施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采取“财政拿大头、学校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累计筹措资金1960万元,为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装备计算机教室101个,安装计算机2900台,建成多媒体教室77个,建起局域网和校园网13个,消除了计算机空白乡镇,为广大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积极落实中央、省、市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推动全县教育事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主要实施了四大工程:
一是“双百工程”。在积极争取上级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和校舍维修项目的基础上,该县针对地处深山区、自然灾害频繁、校舍破损率高的实际,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改造30个小学D级危房,三年改造100所小学”连同农村公路村村通确定为“双百工程”。三年来,县本级财政共投入危改专项资金1288万元,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
二是农村教师医保工程。从20*年开始,我县实施了“农村教师医保工程”,由县、乡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为全县5184名在职教师和1417名离退休教师办理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保险,解除了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的后顾之忧。
三是贫困学生救助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在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开展了“妈妈”活动,从县四大班子领导到乡镇、部门负责同志,从行政事业单位到个体非公有制企业,纷纷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教,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每人分包1—3名贫困学生,宛药集团、龙成集团、西排公司分别资助180名、110名、31名贫困学生。全县通过“妈妈”活动,累计捐资350万元,帮助792名贫困学生顺利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在高中阶段,西峡县从2000年开始启动实施了贫困学生救助工程,在县财政设立贫困生助学基金,每年拿出30万余元,对普通高中学生按25%的比例确定为贫困生,每人每月发放救助金9元,对职业学校的全部学生,每人每月发放救助金7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全高中学业。
四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2002年我们启动实施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采取“财政拿大头、学校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累计筹措资金1960万元,为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装备计算机教室101个,安装计算机2900台,建成多媒体教室77个,建起局域网和校园网13个,消除了计算机空白乡镇,为广大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结合近年来监管工作的实践,以及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长效机制建设着手,研究和部署工作思路。
一是围绕保障民生安全,强化科学监管机制。从强化监管责任体系、技术监管体系、信用评定体系和应急预案体系入手,促进餐饮、涉药行业自律,提高科学监管能力。
二是围绕提高监管效率,探索信息化监管机制。面临监管任务繁重和监管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必须从信息化监管入手,破解监管任务和监管力量悬殊、监管手段落后的难题。
三是围绕消除风险隐患,建立风险监管机制。抓实风险隐患排查、紧盯重点企业和严控风险环节三项工作。通过资料分析、抽样检测、实地检查和鼓励举报等方式,积极排查风险隐患,
四是围绕强化监管力度,形成社会化监管机制。做好投诉举报、宣传报道和网络问政三项工作,使公众成为遍布城乡的食品药品义务监督员。
五是围绕夯实监管基础,巩固常态化监管机制。从健全基层网络,夯实监管基础,开展示范创建,加强胶囊监管,落实专项整治,强化教育培训等入手,巩固监管工作。
六是围绕强化队伍建设,建设规范化管理机制。通过改进作风、改革审批、改善监管,规范监管工作,打造人民满意机关。
--------------------------------------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科学监管长效体制机制
为适应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体制调整新形势,夯实工作基础,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科学发展,以来,甘肃省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制度废改立工作小组,提出建立体系,加强六方面制度建设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工作协调运转、决策权力阳光、分工科学合理、执法保障保证、监督考评公正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体系,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制度。按照以事设岗、以岗定人的原则,重新修订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职责统一。同时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构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是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按照食品药品监管需要,制定日常监督管理办法、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办法、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等,细化工作职责,量化工作任务,确保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形成食品药品监管制度保障体系和企业诚信自律体系的基本格局。
三是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预警工作制度。按照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局系统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程序与流程、药品不良反应、药物滥用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等,明确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及方法、步骤,通过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安全监测评价预警体系和快速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雏形。
四是加强依法行政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作程序规定和准入设置规定。按照保障安全,方便群众,促进发展的原则,明确准入条件,制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机关工作程序规定,明确工作流程及各环节的工作原则、任务、方法和要求,完善办文、办会、办事的程序和规定,确保准入阳光运行,执法公平公正,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构成依法严格监管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互联互通的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医改;战略管理;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28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2
医院信息化是指医院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最大程度的整合医院业务资源信息和医院管理信息,从而达到医院所有信息的集中采集、存储、使用、共享,实现医院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有效使用和业务流程最大限度的优化,形成一套高度切合医院的信息体系。随着我国医院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与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缓解由于当前“看病难,看病贵”所造成的紧张医疗关系,加强医药监督,从而提升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已经成为医院各级管理人员的共识。但是由于医院信息化是一个连续的没有终点的长期过程,所以医院需要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正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才能顺利的完成信息化建设目标。本文论述医院信息化本质就是从管理出发,通过在医改背景下分析公立医院管理职能的变化和信息化战略的意义得出信息化战略的管理思路,从而提出符合医改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战略。
1 公立医院管理活动和信息化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由很多管理理论和实践多次证明这五种行为是所有管理最基本的管理活动。在我国公立医院医院的所有管理活动可分为医疗活动管理和支持医疗活动的管理。从本质上说医院信息化建设最终目标就是把医院的所有管理活动转变为信息流程并纳入信息系统。可见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围绕医院管理活动的六个基本分组而展开,如图1所示,一个医院信息系统是否全面、科学、高效的包括了医院所有的管理活动是反映医院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依据,而且让医院的所有管理活动按照最优的流程在信息系统中运行流转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如何围绕最终目标建设医院信息系统,需要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行之有效的战略管理。
2 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战略管理
2.1 医院信息化战略作用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明茨伯格教授(H.Mintzberg)针对组织战略指出,人们在生产管理活动中用不同的方式给予企业战略不一样的内涵,明茨伯格教授认为人们在不同的组织可以根据组织需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多样化的战略定义。明茨伯格教授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四要素的提法,提出企业战略的“5P”规范模型。而“5P”模型中的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对应医院信息化战略的定义。医院信息化战略管理包含制定战略目标战略计划,然后依照战略计划执行战略措施来达到战略目标。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结合“5P”规范模型,医院信息化战略作用大体归结为以下5个作用,如图2所示。
①控制作用:确定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后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措施,确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法和方向,从依靠战略措施实现战略目标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出发,科学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②加强作用:通过确立医院信息化战略目标和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使医院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形成统一认识。③鼓励作用:通过医院的信息化战略使全医院职工认识到,提升医院信息化能力对于医院的重要性和美好前景,更自觉的参与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④支持作用:医院信息化战略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随意性,增加信息化建设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促进医院的时效性避免医院信息化建设思想上的滞后和僵化。
⑤解读作用:医院从上而下形成统一认识,通过信息化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集中力量提升医院信息化能力改进医院管理水平和营运能力,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2.2 公立医院信息化战略管理现状和战略目标
公立医院信息化战略不仅仅是医院的总体信息化战略,更是医院各个部门科室的部门战略目标,医院各个部门科室通过分工合作实现医院信息化战略目标是实现医院信息化战略的关键,医院战略管理,如图3所示,可分为以下4个战略管理过程。
医改是我国医院的信息化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变化,“新医改”方案中把卫生信息化作为新医改的重要支撑,这既体现了信息化对于医改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医改对于信息化工作有了更新的要求和标准,方向从以医疗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医改的新要求体现了医院从职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医院信息化必须于医改的大背景相适应。医改作为医院的外部环境决定了医院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以适应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而医院信息化要与医院的外部环境适应,通过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降低医院成本,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以信息化管理促进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势必会要求医院要建立成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应用系统,完善信息系统中的病人转诊系统、临床管理系统,药品处方监控系统、检验互认系统等系统。为了以上系统能更加方便高效的为患者服务,节省医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医院必须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流程改造优化流程,而医院信息系统必须建立信息系统共享平台,通过医疗信息平台互通医疗信息数据彻底解决医院信息系统医疗信息孤岛的窘境。信息系统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是建立一个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医院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的目标是以医院现代化目标为终极目标。此前我国医院传统都是以治疗为中心,而医院的运营和管理也是以医疗治疗为中心,着重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临床能力,而对于患者的就诊体验鲜有考虑。在医改的大潮中医院的中心势必要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着重考虑患者的就诊体验,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节约患者医疗费用,提升患者就诊体验为目标进行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我国目前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有一些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走在了前列,其以患者的就诊体验为中心进行信息化建设,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大数据处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信息系统流程制度设计和流程再造都是很好的探索和先例。
2.3 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支撑体系
因为各个医院的具体情不同,需要结合各个医院不同的实地情况,对医院现今战略、医院所处经济状况、医院学术背景、医院主管部门、医院信息化现状等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方式。从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来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是因为两家医院所处的环境和医院条件所决定的,而两所医院所代表的也是现在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所处两种环境。以数据为主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如图4所示,流程制度设计信息化建设,如图5所示。
3 结 语
医院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医院信息化战略,认清医院所处客观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医院信息化战略目标,对医院信息化建设以及进行战略管理都具有决定性影响。医院的信息化战略管理包括了战略目标的制定和战略措施的实现两个方面,在医改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医院的战略目标也从以治疗为主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对医院不同环境下信息化建设战略的研究会是将来研究的热点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洪庆.创新工作思路推进医院科学管理的几点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06(12).
[2]苗兰平.创新工作思路推进医院科学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外医疗,2008(17).
[3]李泽明.成都市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及评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4]宗珊珊,乔元岗.医院信息化建设易产生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