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9 16:26:43
序论:在您撰写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基本情况
(一)石林县生态工业集中区发展总体情况
1.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石林县生态工业园区成立于2005年,园区规划面积28.65平方公里,分为五个片区(即核心片区、西街口工业片区、北大村工业片区、大屯工业片区、圭山工业片区),200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特色工业园区,2010年成功创建为云南省第一个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1)核心片区。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核心片规划面积9.88平方公里,是石林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依托其地处县城发展腹地的区位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建立起以先进制造业、农特产品加工业、生物制药以及旅游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核心生态工业区。核心片区近期重点发展旅游商品及用品、绿色农特产品、生物制药及先进制造业;远期加速四大产业的集聚,并促进生物化工的发展。(2)西街口工业片区。西街口工业片区规划面积5.68平方公里,是未来石林传统工业基地,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冶金及机械制造业。近期主要以石材资源为基础,结合石林工业结构及工业布局的调整,打造成石林石材加工基地。结合主导产业的布局,将整个片区划分为工业区、综合服务区、科研区、物流仓储区、公园景观区、山体绿化区等功能区。(3)北大村工业片区。北大村工业片区规划面积6.97平方公里,结合现状用地特点,将片区划分为工业区、综合服务区、绿化防护带、绿化景观区等不同功能区。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以石林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部署为契机,结合招商引资工程,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云电投”、“华能澜沧江”石林166MWp兆瓦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并引进相关配套产业,打造成为国家级太阳能光伏发电科普示范区。(4)大屯工业片区。大屯工业片区规划面积1.37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五大功能区:商品研发培育区、产品销售展示区、产业开发建设区、物资集散交流区、城市安保管理区、山体绿化防护区。主要依托现有工业资源,同时结合石林工业总体布局规划,重点发展烟草加工业和家俱、灯具制造业,打造昆明东南部以及石林县的家俱制造中心,形成对生态工业集中区的有效补充。(5)圭山工业片区。圭山工业片区规划面积4.74平方公里,主要依托现状的煤炭资源以及周边曲靖等地区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煤焦产业及配套产业,打造大型煤焦产业集聚园区。结合功能布局,将该片区划分为煤焦产业区、配套产业区、综合服务区、仓储物流区以及公园景观区五个片区。“十二五”期末,将圭山工业片区全力打造成为市级煤焦产业区。
2.园区发展目标和主导产业。园区以加大基础设施力度,狠抓招商引资、促项目落地,提升项目质量,将石林生态工业园区打造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旅游商品加工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和石材基地为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就业岗位多的绿色生态工业。主导产业是:旅游商品加工、绿色农特产品加工、新能源、先进制造业、新型建材、石材加工、煤焦等七大产业。
3.园区主要行业和产业集聚情况。2011年末,园区主要行业依据主营业务收入前三位排序分别为煤炭、水泥、烟草,具体企业是石林县兴隆洗煤厂、昆明宏熙水泥有限公司、石林天合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为33945万元、18216万元和13759万元。园区已建成投产企业23户均为第二产业,其中,制造业20户、电力1户、建筑业2户。园区年末从业人数为2377人,同比增加1371人。
4.入园项目与投资情况。目前,园区有入园项目54个(其中,中央直属企业3个、外企3个),协议总投资172亿元,建成投产项目23个,在建项目31个,累计到位市外内资27.5亿元,外资3932万美元,累计预收储土地5988.93亩,基础设施投资约为9.6亿元人民币。
5.园区经济运行情况。2011年,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完成11.7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1.46亿元,占比为97.2%;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4.39亿元,同比增5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1.08亿元,同比增6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完成1.06亿元,同比增54.6%;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61亿元,同比增27.2%;工业固定定资产投资完成13.71亿元,同比增63.71%。
(二)金融支持园区发展情况
1.园区金融机构设立情况。目前,石林县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富滇银行、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6家金融机构,但仅有石林县农村信用社在园区设置了1个营业网点(即石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鹿阜信用社),其他金融机构未设立营业网点。
2.园区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情况。目前,石林县6家金融机构中,除工行石林县支行即将与石林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外,其他金融机构暂无签订银政、银企战略合作协议。
按照工行石林县支行将与石林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即将签订《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在今后5年内,工行石林县支行重点对入驻园区的企业或其他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含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并可适当增加贷款额度。工行石林县支行对园区管理委员会推荐的项目实行优先审批,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并根据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和行业信贷政策,积极为园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支柱产业和区域经济、特色经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招商引资、国际贸易、对外开放等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为相关的国际金融机构转贷款业务提供支持和服务,积极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组合,尽力解决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将加快石林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现石林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园区“三年倍增,六年跨越”的行动计划,加大对石林县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3.金融对园区基本建设的支持情况。自我县成立工业园区以来,辖内金融机构也比较关注园区建设,适时加大对工业园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石林县农村信用社和石林县富滇银行先后对园区建设发放信贷资金8000万元和13670万元,分别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大道建设,目前贷款余额为4000万元。
4.金融对园区内工业企业支持情况。从2006年以来,我县金融机构一直着力于对园区内实体企业和与民生相关行业的金融支持,并考虑对信贷支持方式和金融产品进行微调和创新,对具有突出特点的、有产业特征的中小微型实体企业给予一些倾斜和支撑。2010年,我县4家金融机构支持园区工业企业贷款余额为20034万元,2011年4家金融机构支持园区工业企业贷款余额为26000万元,同比增29.78%。贷款主要用于园区企业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新入驻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和流动资金贷款等。
5.金融支持园区建设中金融创新的情况。石林县富滇银行从2006年起,一直推出并持续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业务,担保方式以存货及仓单质押为主,这有效增强了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增加了企业收益,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创新了金融支持方式。2010年,石林县富滇银行先后对石林易通电缆桥架有限公司、石林久久电缆桥架有限公司办理银行承兑汇票727万元,年末余额为144万元,2011年,对石林久久电缆桥架有限公司办理银行承兑汇票23万元,年末无余额。
二、存在问题
1.园区开发建设资金筹措困难。一是融资平台无法进行融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收储需大量资金注入,园区建设的融资平台为石林工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0年3月并入石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后无法进行融资,造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二是融资渠道单一。虽然融资主要依靠金融机构贷款,开展BT方式进行项目融资,但筹资渠道单一,目前仅通过BT项目融资到1000万元,融资困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园区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瓶颈。
2.园区项目用地审批难,供地不足。一是用地指标紧缺。当前由于国家宏观调控较严,省、市关于工业园区用地指标单列的政策和指标未明确,用地指标较紧张;二是园区土地审批难度大。目前,园区入园企业建成项目的有20户企业仍无用地手续,园区土地审批难度大,致使资金沉淀较大;三是工业园区核心区一期规划范围内土地基本收储完毕,新土地收储工作难开展,项目推进不顺利;四是工业园区土地收储和用地规划调整缓慢,难以及时向集中入园的企业供地;五是工业项目用地地价偏高,部分企业难以接受。
3.园区管理体制不顺。一是人员不到位。石林县生态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有6名工作人员,与编制47人相差甚远,人员不到位;二是不能很好地行使职责、职权。部分县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移交县生态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行使,由于管委会不具备权限行使条件和相关市级主管部门不认可等原因,部分县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移交到管委会后无法行使。管委会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形成不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4.园区技术人员调配困难。由于园区缺乏会计、规划和项目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对拟建和在建项目的管理存在困难,加之资金缺口大,导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缓慢。
(二)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影响。从2009年底,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执行“三办法一指引”,要求不得发放无现金流、无固定用途和无有效担保抵押的贷款,并对所发放信贷资金要受托支付,园区企业由于无足值有效的担保抵押而无法获得资金支持。
2.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政策调控。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对市级以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了“名单归口管理式”的审慎介入,对市级以下的政府融资平台实行“只收不贷”严控。承担园区基础设施的贷款主体园区管委会难以融资,园区管委会是临时机构或事业单位,贷款主体不符合要求,限制了贷款资金投入。而地方政府又面临着必须加大发展的繁重紧迫任务,致使金融支持与地方政府发展所需大量资金支撑产生了对立式的矛盾。
3.园区土地报批成为制约园区建设最大的政策瓶颈。目前,园区土地指标紧缺,园区用地需要分年度分批次取得上级国土部门的用地指标批文后方可挂牌出让,报批时间过长、权限及流程等环节的复杂性、时效性影响园区土地的出让,进而影响了进入园区企业的落地、挂牌,延长了企业取得土地使用证的时间,导致抵押难落实,增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4.园区企业和担保公司的诸多因素影响贷款受限。园区许多企业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或保证方式;加之,园区企业大多是新建企业,银行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和授信达不到要求,评级授信较低,取得贷款资格较难。另外,辖区大部分担保公司由于注册资金等问题,多数担保公司不具备担保资格,担保渠道不畅通。
(三)园区企业资金缺口较大
我支行分别走访调查了园区3家企业,通过调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融资情况、资金缺口以及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企业一致反映:土地使用证迟迟不能办理,使企业贷款不能办理抵押担保手续,影响企业融资,土地成本不断增加,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缺口。据调查,3家企业所需流动资金缺口预计为8000万元。
三、政策建议
(一)多渠道筹措园区建设资金
一是园区管委会主动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对园区建设的信贷指标实行金融政策扶持,对有还款能力的园区企业,园区管委会可以为企业提供信誉担保,为园区企业提供发展增加融资渠道平台;二是积极争取省、市园区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园区建设;三是积极组织土地招投标和挂牌,盘活存量土地,尽快回笼园区投入资金;四是积极采取BO或BOT项目等多方式融资形式,筹资园区建设。
(二)加大土地保障力度
一是抓紧已批土地的招、拍、挂,促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二是抓紧组织土地报件,力争获得合理的用地指标;三是加快入园建成项目企业的用地手续办理;四是加大土地协议收储力度,确保园区用地指标。
(三)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
一是实行独立管理。按照相关规定,配齐工作人员,实行园区管委会独立管理;二是加大对园区专业技术人员的调配力度,增加懂会计、规划和项目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缓慢的局面;三是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四)出台金融支持相关政策
建议制订出台《金融支持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支持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重点、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并根据当地园区特点,制定相适应的信贷政策和贷款管理操作规程,具体解决金融在支持工业园区发展中相关信贷、利率、贷款承贷主体等具体操作问题,使金融机构能够按照要求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切实把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工作抓出成效。
(五)积极搭建银政、银企推介平台
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项目推介会,积极搭建银政、银企合作平台。
为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建设,确保实现“十二五”期间及2012年节能降耗目标,工业园区在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链的同时,加大对园区企业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的推进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引导企业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延伸产业链,形成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及产业链间的循环体系,有效降低园区总能耗的产生量,推进园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开展。
2、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目前,除化工、电镀等专业工业园区及有条件的其它专业工业园区需单独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企业预处理后纳入市政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是企业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排放,目前大都是采取这种方式;三是园区建设有污水处理厂的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2.1 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外排
园区企业各自建设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废水由企业自行处理,各项水质指标都合格后,经地方环保部门监测达标才允许排放。这种模式虽然达到了分散事故危险和责任分担的目的,但存在如下缺点:(1)不论规模大小各厂点都单独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总占地面积大,其投资费用是相当大的而且处理设施的投资并不随废水量的减少而减少,运行费用高,重复建设造成人力资源、设备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较低,对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2)环保系统监管难度大,不利于专业化运行操作,效果保证度没有集中治理模式好;(3)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物浓度高、营养物质不平衡。企业很难长期保持污水水质和水量的稳定,也很难满足生物处理工艺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进水水质。
2.2 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在纳入城镇污水管道之前,企业一般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一般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特殊的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经预处理或特殊处理后排人城市排水管网,进人城镇污水处理厂与生活污水一并处理。企业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纳管标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目前企业预处理中通常是采用了与城镇污水处理厂相同的生化处理工艺,仅降解了污水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被转移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得不到有效处理,依靠城市污水的稀释达标排放。(2)所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其处理工艺和能力,必须符合有效处理工业企业排入污染物的条件。否则,不能接纳工业污水。(3)为保证在合理处理成本下出水水质,对于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所占比例也是应有限定的。
2.3 工业园区建设污水处理厂
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保障工业园区污水得到妥善处理,许多工业园区都建设了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此外,有的工业园区在污水处理设施尚不完善的城镇,有些城镇还未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分别用管道排放到园区的集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园区水质差异大,需要各企业预处理污水,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方可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缺点是不同厂家的同一类水集中于园区管道收集,没有配置必要的高技术监测设备,企业废水混排查找不及时,也难以查找;没有有效的手段监控各种废水,无法约束各厂家的乱排乱放,不能用经济手段促使各厂家进行清洁生产。
3、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建议
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及地方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都要求具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是大势所趋许多地方政府就要求工业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厂,否则实施区域限批。如何有效的发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作用,使园区污水处理厂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3.1 加强在线监测,有效监控废水浓度
随着进园企业日益增多,废水水质更加复杂。处理难度增加。少数企业环保设施不完善,存在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问题,容易导致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因此必须强化对园区企业点源污染预处理设施的监管,确保企业废水达到接管标准后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3.2 严格入园标准,加强企业末端的监控
严格入园标准。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未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未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生产。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动态监督,对环境违法现象突出的园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制度,以严格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加强企业末端污染监控。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关键还在于接管企业进水水质的末端控制。在各级环保部门和园区管委会的共同监管下。企业都建设了预处理设施。但由于接管标准是三级排放标准,企业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追求废水的三级指标特别是COD的达标排放。而忽视了清洁生产和针对有机毒物的预处理,园区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极易因进水有毒有机物而导致运行异常而影响了污水厂处理工艺的效果。
3.3 制定应急保障措施,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监管
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染物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如污水处理厂发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要立即报环保部门,通知相关企业采取停产或限产限排等应急措施。
4、结语
全国各地工业园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为防止工业园区成为工业重污染区,如何控制工业园区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当前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焦点,本文分析了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并就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科学开展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为了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全国各地建设了许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规模逐渐扩大,工业园区的数量逐渐增多,确实可以更有利于推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工业园区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工业园区内有效科学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
1 现代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应当把环境保护的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因为只有现代工业园区内做好了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提供给生活在工业园区内的人们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更好的调动起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为园区内的工业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只有真正的做好了环境保护的工作,才能真正的造福于人类。现代工业园区内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可以有效改善现代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
首先要想建设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是需要投资企业进行投资的。当有意向对工业园区进行投资的企业走进工业园区内时,如果发现园区内是遍地垃圾,臭气熏天的,试问这个有意向投资的企业单位还会愿意进行投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了。任何一个企业都愿意让自己工作以及生活的环境是干净的,空气是新鲜的。所以做好了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为工业园区创造更大的环境容量以及更好的生态条件,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并对园区进行大规模的长期投资。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指出,国家已经废弃了的工业园区中有60%是因为没有做好园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而导致废弃的。
1.2 可以确保现代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文件指出一切生产以及开发的活动都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进行,因为只有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平衡统一才能真正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如果没有重视环境保护的工作,那么给工业园区带来的影响以及造成的后果也会是极其严重的。如某个工业园区内的某个企业大量的排放未经过处理的废水,而工业园区的执法人员有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就很有可能对园区周边的水资源产生影响,严重的情况就会导致工业园区内无水可用。如果一个工业园区内无水可用了,那么这个园区怎么可能持续的发展呢。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要想让现代的工业园区健康的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做好园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1.3 确保工业园区的发展策略的实现
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样也是实现工业园区的发展策略的最基本的条件。只有对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做的好了,工业园区具有了良好的环境质量,工业园区内的工作生产人员才能具有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身体进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实现园区的发展策略。
2 现代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环境保护工作是国家近些年来一直提倡的,尤其是工业生产中环境保护更是重中之重。但是现实情况确实进行工业生产的企业只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的工作,这也就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目前我国现代工业园区内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对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环保审核不合格
大部分的企业在入驻工业园区时,都没有经过严格的环保审核工作。由于工业园区内的招商引资的部门一门心思的想引入企业,在环保的审核工作就会向投资方妥协,这就是环保审核不严格的最重要因素。另外,大部门的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也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环保设施的建设并没有同时进行,这就导致了环境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2.2 未建设科学的环保设施
在很多工业园区中,根本就没有建设环保的设施。这就导致了当园区出现工业垃圾、污水、废气、废液等污染环境的物质时,工业园区的管理部门根本无计可施,从而导致了园区内外的河流以及土壤被大部分的污染了。
2.3 对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缺乏统一规划
在工业园区中,存在的企业错综复杂,有机械加工厂,有印刷纺织厂,有电子仪器厂等,这些企业混在在一起是很容易污染环境,对环境的损害很大。
3 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3.1 提高生态效率
工业园区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筑物构造与生产的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实施清洁生产的策略。因为只有清洁生产,才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生产废物的产生,从而有效的降低工业园区中的能耗以及物耗。在各个企业之间,还应该推行工艺更新以及物料替代,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排放污染环境的有毒物质。另外还应该鼓励企业使用可再生资源。这些都是可以有效提高生态效率的措施。
3.2 加大园区环保执法的力度
对园区内的环境管理应让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进行管理,同时成立园区内的环境管理的机构,这样可以有效的加强实施环境管理的能力。同时,对于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规定时间内没有改善的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发现有偷偷排放环境污染物的企业,也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3.3 降低材料使用寿命对环境的影响
生产所需原材料的进入园内以及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废物的出园,都应该对其进行使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而降低使用寿命对环境的影响。应采用控制污染源头和末端治理污染物相结合的措施治理污染物。当工业园区内存在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企业时,应严肃对待,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只有整改合格通过后,企业才能继续生产。
3.4 有效利用区域发展
要想对整个环境进行综合的整治,就必须将工业园区周边社区的环境与工业园区的环境结合起来。通过住宅的建设、社区的建设、工业的开发等手段,将对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整个社区的发展规划中,从而做好统一的环境保护的规划工作。这样就将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划入到整个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之中,在国家相关环保法律的保护下,环境保护的工作才能更顺利的开展,才能真正的做好工业园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进行了详细的探析。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要想真正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从而使我国沿着一条既生活富裕又生态平衡的文明之路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芃岩.环境保护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产城融合;产业结构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park
under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Wang Shao-hui
(Jiaozuo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Jiaozuo, Henan 454000)
【Abstract】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in a shop,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urban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industrialization. China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the building of industrial park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order to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to ensur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some suggestions to facilitat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teraction,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Keywords】industrial; urbanization; interaction; production integration of the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1.前言:
从世界城镇化进程来看,城镇化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是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城镇发展比较缓慢;第二是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至70%之间,城镇高速发展;第三是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超过70%,城镇进入稳定发展期。据有关部门公布我国2012年城镇化率52.6%,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相铺相成的,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目前,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大力发展工业化过程中尤其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在快速城镇化下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议。
2.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产业结构发展规律是从第一产业为主过渡到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城镇化水平越高,二、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比例越高,城镇化由粗放低速走向提质增速阶段。
美国五大湖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产业结构演变和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关系。19世纪初至19世纪的上半叶,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城镇化进展缓慢。1850年,第一产业所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达到50%左右,城镇化仅为9%。1865年南北战争之后,五大湖工业区成为重工业完整的区域,工业重型化促进了人口增长,赋予了城镇化活力。1865年到1890年,芝加哥的人口增长10倍,其中制造业就业人数增长了30倍。1870年,五大湖工业区城镇化率达到30%。1920年,拥有的大城市占全国10大城市的一半,城镇化率达75.7%。之后,五大湖区工业发展走向衰退,逆城镇化的郊区化开始显现,产业结构由工业型逐渐升级为服务型,中心城市制造业外迁,很多大都市区成功地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管理咨询、商务、法律、贸易、旅游等服务业中心。
3.我国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力发展工业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但过量的工业园区建设已与我国的国情格格不入,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盲目的工业区的建设必定把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距离拉的更大,也将阻碍二、三产业发展,减缓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以下为总结的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大肆圈地现象严重。由于政府招商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大,甚至没了底线,使得土地价格非常低,一个很小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占地小则几十亩,大则几十公顷,投资强度底下,围墙内零星散布几个厂房,杂草丛生,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几年后,用地性质突变为居住或其它用地,大肆搞违章建设。
(2)工业园区遍地开花,严重浪费国家资源。有些地方为了实现所谓的“筑巢引凤”,要求乡镇甚至村庄规划兴建工业园区,并将此列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范畴。大量的工业区、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大量的农田被侵占,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指标被侵占,严重浪费国家土地资源。
(3)产业定位模糊,特色优势不明。不少地方的工业园区都是“小而全”的综合型工业园区,产业定位模糊,招商引资没有主攻方向,产业趋同化现象比比皆是,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的生命力往往几年就面临夭折的危险。
(4)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健全。工业园区把企业引入后,往往缺乏应有的给水、排水、电力、热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很难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企业运作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弥补基础设施的缺口,致使企业在后期的正常运作和科技创新中难以为继。
(5)粗放式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很多入驻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拉动的,有的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相悖,是与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相悖。
4.我国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规划不科学,眼光不长远,与中心城区的关联度不大。整体布局不科学,工业区围住城市,“众星捧月”;各功能区联系不紧密,布局不合理,次生危害隐患较大;产业链条断,基建投资大;只顾眼前利益,无视长远发展,就工业区论工业区,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不畅,基础设施难共享;职工生活不便,上下班钟摆式交通。
(2)工业园区的政策性干预过强,长官意识强烈。工业园区的选址往往是领导们简单的一次圆桌会议就敲定了,没有论证,没有推敲;道路今天20米明天40米,一类工业随时改为三类工业;领导换届,规划重调,位置不对,整体搬家。政策性干预和长官意识使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
(3)为彰显政绩,招商引资具有盲目性。为了不影响领导的仕途升迁,彰显政绩功勋,招商引资具有盲目性。大小企业随便进,污染不污染没人管,达标不达标无人问,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4)资金严重不足,园区基建投资欠账过多。园区建设中存在“重签约,轻服务”的现象,工业园区建设前期投入大,短期内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而政府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工业园区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尤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欠账过多,制约园区建设开发进度和质量。
5.针对快速城镇化下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
基于以上提到的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了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保证工业园区建设良性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对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5.1因势利导,搞好产业规划。
政府要学会观察和思考本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从大局出发,把权利尽量下放给规划师,合理布局宏观层面的产业布局;考虑历史形成的产业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因势利导,与其它地方展开错位竞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条,减少能耗,把生态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工业园区建设中去。
5.2产业集聚发展,减少对土地的浪费。
产业结构类似的工业园区集聚起来,项目相似的企业集聚起来,企业之间设施可以共享,协作可以更紧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方便,生产链条拉的更长,相关的市场会应运而生,产业的竞争力无形中得到提升,既发挥集聚化和规模化带来正效应,又能避免“遍地开花,不结果”工业园区过于分散造成的土地浪费现象。
5.3产城融合奠定城市的组团式发展。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也就是要求工业园区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工业园区不是孤零零的厂房企业,必要的居住、教育、医疗等城市功能配套齐全;与城市的其它组团有机分割,是城市的一个特殊功能区,为组团式发展的城市骨架和城镇化达到稳定状态产业结构的过渡奠定基础。
5.4降低工业用地的供应量和使用年限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52.6%,日本在1947年-1975年的城镇化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从28%提高到75%期间,平均每年提高1.67个百分点的水平,按照这样的速度计算,我国从城镇化率52.6%达到75%,需要21年,即到203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5%的稳定发展期。之后,工业发展走向衰退,逆城镇化的郊区化开始显现。产业结构由工业型升级为服务型,产业向管理咨询、商务、法律、贸易、旅游等服务业转型。
短短的20年我国产业就要转型,土地的使用应多考虑项目是否节能、环保和市场竞争力等条件,限制目前工业土地的盲目供给。另外,目前工业用地使用年限为50年,20年后的30年时间里,企业大多数在凋敝在下滑,建议把工业用地的使用年限调整为30年,期限到后,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考虑是否延续,避免大量的工业用地在高度城镇化的情况下闲置或转变用地性质带来各种麻烦的现象发生。
5.5工业区的骨架结构形态要适应高度城镇化的需要
工业园区的布局形态尤其道路骨架应该考虑高度城镇化的使用的转变,现在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往往次干道多,主干道和支路少或者没有,很少的公共绿地和供生活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二、三十年后我国城镇化将达到稳定发展期,产业结构由工业型升级为服务型,愚认为,那时的工业园区就是城市的一个综合生活组团(也可能担负城市的特殊职能),所以现在的工业园区的道路骨架应该具备主、次、支健全的道路系统和停车场、广场、绿地等设施,该设置的中小学、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也在规划中加以考虑,为后期的用地性质的转变提供方便。表现在规划图纸上应该有一个工业区的用地布局图和一个作为综合生活区的用地布局图,两个图纸上用地的划分应该有个关联性,以便远景的用地性质和用地边界的转变衔接。
5.6工业用地开发强度的控制
建议对工业用地在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中设定下限指标,比如容积率大于1.2,建筑密度大于60,根据工业项目确定其投资强度,比如三类化工企业按每亩地投资4000万以上控制等等,另外,控制办公区用地面积占工业总用地面积的比,禁止建设集中花园和专家公寓等措施,杜绝随意的扩地、圈地现象,浪费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
结语:我国工业园区的建设关乎工业化、城镇化的互动发展,只有保证工业园区的良性健康发展,才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城镇化不同步、不协调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才能加快缩小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顺利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参考文献
[1] 童中贤、佘纪国、熊柏隆.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创新研究.中国城市经济,2010.9.
[2] 王红梅.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以河南为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7.
[3] 桂国庆、陈勤、倪云飞、刘文胜、秦宗煌.城镇工业园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企业经济,2005.04.
[4] 骆江玲.城镇化研究综述.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2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效率;DEA;实证分析
引言
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EIP)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形态,也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和未来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EIP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学原理为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将环境污染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然而目前国内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因此,如何评价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效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外针对生态工业园区效率评价的研究开始较早。B.De.Benedetti[1](2002)等对ORMA(生态工业园区资源使用和废物管理最大化)项目进行了研究。将生命循环评价(LCA)方法和剑桥管理选择器(CES)方法结合起来,试图在可替代解决方法中对成本、绩效和环境影响进行权衡。Jim Altham和Renvan Berkel(2004)[3]利用三底线法(triple bottom line accounting),对澳大利亚Kwinana工业共生体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Anna Wolf[4](2007)对瑞典森林工业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电力价格、石油价格、树皮价格等因素变动,以及有无绿色证书的情况下,工业共生体与非工业共生体的成本变化情况。
国内对生态工业园区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元炯亮[5](2003)在3R原则、系统性、动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五条原则的基础上,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四类指标: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网络指标和管理指标。黄d等[6](2004)建立了指标体系的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指标层的层次结构模型,从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协调度三个角度建立了一套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黄海凤等[7](2005)采用专家咨询法,从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管理指标和生态指标四个方面建立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刘景洋等[8](2007)根据生态工业园区的特点将生态工业园区分为综合类、行业类和静脉产业类三种。然后借鉴层次分析法思想,从经济发展、物资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4个部分选取了21个指标,构建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薛捷等[9](2009)建立了基于DEA评价方法的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由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系统的投入和产出组成,从经济、资源和环境3个方面对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选出评价指标。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上海市生态工业园区2010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发展效率分析和差值分析,找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其效率改进的方向。进而明确提高生态工业园区效率的途径,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同时为监管当局评估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成果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DEA是1978年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所创立的,是以数据点的外包络面为基础的数学规划方法。DEA评价具有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的部门或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有效性,可广泛使用与业绩评价。由于DEA所需指标少,各测量指标间无需统一单位,无需知道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也无需任何权重假设,从而保证了原始信息的完整,避免了人为因素的主观影响。基于上述显著的优点,近年来,DEA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DEA众多的应用领域中,却鲜少见到其对生态工业园区的绩效评价。刘巍等[10](2012)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24家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为园区未来环境调控提出定量化的调整建议。本文拟以上海市9家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创新性地应用DEA方法对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给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并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可持续方法提供积极地建议。
1.2数据包络分析法相关模型
DEA相关模型的主要形式有CCR模型和BCC模型。CCR模型是最基本的DEA模型,是研究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基于规模收益是常量的假定来评价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的。BCC模型基于规模收益可变的鉴定来评价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从而避免了技术有效性受规模有效性的影响。
本研究的决策单元是生态工业园区,由于存在人员配置,企业规模,资金约束等因素,存在规模收益可变的情况,但CCR模型仅能对决策单元的总体效率进行评价。而无法对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评价。故本文选用BCC模型来评价生态工业园区的技术有效性。该模型表达式为:
2、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决策单元的选择
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市9家生态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家通过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验收,3家已获得批准建设,其余2家为市级生态工业园区。
2.2指标的选择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园区有其特殊的组织形式。只有实现经济上的发展,才能使生态工业园区长久地生存下去。考虑本次评价的目的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影响生态工业园区经济绩效的指标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其中输入指标选取从业人员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输出指标选取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测度指标为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和规模收益。
2.3数据搜集与整理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2010年国家环保局、各生态工业园区统计数据,《中国火炬统计年鉴》等。搜集整理的数据如表1所示:
3、研究结果及分析
利用DEAP2.1进行效率测度,得到2010年上海市9家生态工业园区的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和规模收益情况,如表2所示。
3.1效率分析
由表2可知,总体而言,上海市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效益不容乐观。9家生态工业园区中只有4家技术效率为1,是DEA有效率的。其余5家均为DEA无效单元,其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并未达到最优。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技术效率分别为0.655和0.518,处于很低的水平,说明这两个生态工业园区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虽然规模无效,但是接近于1,且规模收益处于递增的阶段,因此认为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导致其技术效率低下根本原因。而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纯技术有效,规模效率仅为0.518,由此认为导致其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率过低。青浦工业园区和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处于中等水平,且青浦工业园区规模收益处于递减的状态。
3.2差额变量分析
DEAP2.1的分析结果显示了每个生态工业园区各项指标的目标值,为了便于观察比较,把原始值和目标值列在一张表中,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需对产出投入进行调整优化的工业园区主要是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青浦工业园区。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还需要分别提高50%和77%,而从业人员数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较为合理,可以保持。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业人员数和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合理,可以维持;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需要分别提高13%和19%。青浦工业园区从业人员数过多,需要缩减23%;固定资产投资较为合理;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较低,应该分别提高16%和66%。
4、结束语
本研究着重测度和分析了相对效率,目的在于评价上海市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绩效,推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进程。通过对上海市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绩效进行测度与评价,并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资源配置相对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各生态工业园区的投入产出效率及其改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给出各生态工业园区的优化建议,对未来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B De. Benedtti, S Rollino, G L Baldo, F Rutter. Material se-lection in a eco- industrial park for an environmentally-conscious design[C]. Japan: Proc 5th Int Conf EcoBalance, 2002.
[2] A.Haloy, M.Sayisaka, A.Znaba. Industrial ecology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C]. Michigam: University of Michigam, 2003.
[3] Jim Altham, Ren van Berkel. Industrial symbiosis for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an update on Australian initiatives[C]. Man-chester: 11th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Conference, 2004.
[4] Anna Wolf, Industrial symbiosis in the Swedish forest industry[J]. Progress in Industrial Ecology, 2007, 4(5): 348~362.
[5] 元炯亮.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环境保护, 2003(3):38~40
[6] 黄d,陈森发,周振国等. 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研究[J]. 科研管理, 2004, 25(6):92~95
[7] 黄海凤,张宏华,蔡文祥等.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生态工业园区评价[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3(4):379~382
[8] 刘景洋,乔琦,姚扬等.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J]. 现代化工, 2007, 27(7):58~61
[9] 薛捷,周景博,罗宏等. DEA在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8):37~40
[10] 刘巍,田金平,李星等.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绩效研究[J]. 生态经济, 2012(7):125~128.
[关键词]工业园;污水;工艺;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141-01
1 引言
为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建设,确保实现“十二五”期间及2012年节能降耗目标,工业园区在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链的同时,加大对园区企业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的推进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引导企业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延伸产业链,形成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及产业链间的循环体系,有效降低园区总能耗的产生量,推进园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目前,除化工、电镀等专业工业园区及有条件的其它专业工业园区需单独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企业预处理后纳入市政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是企业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排放,目前大都是采取这种方式;三是园区建设有污水处理厂的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2.1 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外排
园区企业各自建设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废水由企业自行处理,各项水质指标都合格后,经地方环保部门监测达标才允许排放。这种模式虽然达到了分散事故危险和责任分担的目的,但存在如下缺点:(1)不论规模大小各厂点都单独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总占地面积大,其投资费用是相当大的而且处理设施的投资并不随废水量的减少而减少,运行费用高,重复建设造成人力资源、设备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较低,对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2)环保系统监管难度大,不利于专业化运行操作,效果保证度没有集中治理模式好;(3)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物浓度高、营养物质不平衡。企业很难长期保持污水水质和水量的稳定,也很难满足生物处理工艺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进水水质。
2.2 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在纳入城镇污水管道之前,企业一般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一般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特殊的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经预处理或特殊处理后排人城市排水管网,进人城镇污水处理厂与生活污水一并处理。企业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纳管标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目前企业预处理中通常是采用了与城镇污水处理厂相同的生化处理工艺,仅降解了污水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被转移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得不到有效处理,依靠城市污水的稀释达标排放。(2)所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其处理工艺和能力,必须符合有效处理工业企业排入污染物的条件。否则,不能接纳工业污水。(3)为保证在合理处理成本下出水水质,对于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所占比例也是应有限定的。
2.3 工业园区建设污水处理厂
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保障工业园区污水得到妥善处理,许多工业园区都建设了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此外,有的工业园区在污水处理设施尚不完善的城镇,有些城镇还未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分别用管道排放到园区的集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园区水质差异大,需要各企业预处理污水,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方可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其优点是:(1)废水处理设备、土地和人力资源共享,节省企业的废水处理费用;(2)降低了环保管理部门对分散企业监督管理的难度;(3)工业园区废水中心站可引进专业环保公司的技术和运营管理经验,保证废水达标排放。缺点是不同厂家的同一类水集中于园区管道收集,没有配置必要的高技术监测设备,企业废水混排查找不及时,也难以查找;没有有效的手段监控各种废水,无法约束各厂家的乱排乱放,不能用经济手段促使各厂家进行清洁生产。
3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建议
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及地方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都要求具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是大势所趋许多地方政府就要求工业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厂,否则实施区域限批。如何有效的发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作用,使园区污水处理厂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3.1 加强在线监测,有效监控废水浓度
随着进园企业日益增多,废水水质更加复杂。处理难度增加。少数企业环保设施不完善,存在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问题,容易导致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因此必须强化对园区企业点源污染预处理设施的监管,确保企业废水达到接管标准后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1)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控设备,及时查找废水混排原因及排放污水的企业,及时切断乱排混排的企业进水,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2)通过在线监控系统有效监控各种废水的浓度,根据废水浓度进行收费,约束各厂家的乱排乱放现象,用经济手段促使各厂家实施清洁生产。
3.2 严格入园标准,加强企业末端的监控
严格入园标准。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未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未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生产。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动态监督,对环境违法现象突出的园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制度,以严格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加强企业末端污染监控。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关键还在于接管企业进水水质的末端控制。在各级环保部门和园区管委会的共同监管下。企业都建设了预处理设施。但由于接管标准是三级排放标准,企业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追求废水的三级指标特别是COD的达标排放。而忽视了清洁生产和针对有机毒物的预处理,园区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极易因进水有毒有机物而导致运行异常而影响了污水厂处理工艺的效果。因此,必须确保企业废水达到接管标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对向城镇排水收集系统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进行水质水量监测管理,同时对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内的水质水量进行监测统计,为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确保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的安全运行。
3.3 制定应急保障措施,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监管
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染物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如污水处理厂发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要立即报环保部门,通知相关企业采取停产或限产限排等应急措施。
4 结束语
全国各地工业园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为防止工业园区成为工业重污染区,如何控制工业园区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当前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焦点,本文分析了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并就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参考文献
[1] 黄宇,刘新红.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东科技,2006,(12).
关键词:化工 经济 安全生产
化学工业园区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和化工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由于化学工业园区不科学的规划建设和不正确的风险管理方式而引起的火灾、爆炸、中毒以及环境污染事故屡见不鲜。因为化学工业园区中多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且园区内重大危险源数量众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者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事故,极易造成大面积的群死群伤事故。另外,化学工业园区企业相对密集,使得某个企业若发生重大事故便会波及相邻企业,很有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化学工业园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化学工业园区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安全规划和风险管理的需求空前增长。如何对一个化学工业园区进行安全规划,并进行持续的风险管理,避免或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是当前形势下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化工行业取得长期发展的主导方向。故针对中国化工园区整体安全问题, 谈谈我的一些粗略看法和一些建议。
一、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一)缺乏化工园区整体安全的应急防范机制。在化工园区内, 存在着各个企业只顾抓自身安全, 不考虑一旦发生事故给周边形成的连锁灾难的现象; 没有落实化工园区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 安监、环保和消防等部门的监管也有一个统一协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化工园区缺乏整体安全的应急防范机制。
(二)企业间不安全因素的相互影响。通常园区内化工企业隶属关系不一, 密集分布在几至几十公里范围内。化工原料通常由临近的码头经管道输送到危化品储罐区, 再通过管道输送到企业, 其输送管道是厂内与厂外相贯通。若一家企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又不能及时救援, 则将株连相近企业发生连锁事故。2006年11月3日 19: 00 时左右, 江苏省滨海县沿海化工园区一化工厂发生连环爆炸事件就是最好的说明。
(三)缺乏完备的三废处理设施及健全的环保制度。化工生产中不可避免大量使用化工生产的产品、中间体、副产品及含于其中的杂质和生产中的“三废”排放物, 这些均属工业毒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和火灾危险性。如果化工园区内一旦发生气体泄漏, 有毒气体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如氯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 同时酸性气体长期积累在大气层, 产生酸雨, 污染环境, 腐蚀设备; 并且, 这些物品普遍存在燃点低、易点燃、自燃性, 遇酸、遇氧化剂易燃易爆,本身或燃烧产物有剧毒, 往往造成意外的火灾、爆炸事故, 殃及园区内的其他企业。由于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一体化, 园区内设立统一的污水处理中心。然而, 有了集中处理, 并不等于浅谈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什么样的污水都可以直接排向园区内污水处理中心。
二、化学工业园区进行安全规划之对策
(一)化学工业园区整体风险分析。对于规划建设的拟建化学工业园区进行区域性安全预评价,对拟建项目及周边环境进行风险分析;对于已建化学工业园区进行区域性安全现状评价,对其现有化工企业及周边环境进行风险分析。通过风险分析确定拟建和己建化学工业园区各种潜在的事故类型、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事故发生概率等,为化学工业园区各功能区分布及各企业平面布局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从本质安全的角度预防、减轻或控制化学工业园区事故的发生。
(二)化工企业选址及平面布局。1.根据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拟建化学工业园区选址与平面布局(包含拟建化工企业与各功能区,包括居民区、学校、医院、临时避难所、公共设施等)的卫生防护距离、防火间距、安全间距的确定,化工企业拟建新设施(特别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新设施)选址及平面布局的确定。2.针对已建化学工业园区现有化工企业设施(特别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设施)的改扩建,其发生变化对周边及园区的安全影响,其改扩建的规模、选址与平面布局的确定。3.现有化学工业园区附近土地的开发利用项目对园区安全生产的影响以及园区的生产运行对附近拟开发项目的影响,包括园区附近拟开发项目与园区应保持卫生防护距离、防火间距、安全间距的确定,拟开发项目的类型及规划目标的限定等等。
(三)确定企业安全生产入园许可。在化学工业园区风险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园区风险容量和功能定位,确定化学工业园区企业入园条件,对入驻园区企业实行入园许可,满足许可条件的企业方可入驻。
三、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化工园区经济以其集中、集约和规模化等优势为中国化工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 在研究建设化工园区经济大发展的同时, 必须确保化工园区整体安全生产。研究化学工业园区的安全规划与风险管理,对于提高化学工业园区预防事故的能力,促进园区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平稳发展,提高我国化学工业园区风险管理的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l]刘芳.浅谈化工园区安全生产[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7,37(6):18一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