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9 16:26:42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报表有何作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财务报告作为上市公司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披露方式,是资本市场信息的关键元素。在当今错综复杂的资本市场中,无论是经营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还是监管部门等都需要通过财务报表来了解企业,进而作出正确的决策。由于财务报表数据反映的内容具有概括性、专业性和抽象性等特征,许多专业性语言需要用报表分析去解释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报表分析,客观地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财务报表和财务决策之间搭起一座“桥梁”。[1]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上市公司拥有和控制的资产、特定时点的债务构成以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不仅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还能够评价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弹性。资产负债表分析一般分为三类:第一,资产负债表主要会计科目质量分析。即通过逐个分析论证,得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第二,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即通过计算资产负债表中会计科目占总资产或者权益总额的比重,分析企业资产结构和权益结构变动的合理性。第三,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通过连续几年或者几个时点的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各有关项目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二)利润表分析
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不同,其作为一种动态的时期报表,能够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利润表分析包括了历史同期利润表分析和盈利指标分析。其中,历史同期利润表分析包括了历史同期数据对比分析和利润表结构分析;盈利指标分析包括了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成本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和每股收益等相关财务指标。盈利指标分析是对利润表结构的分解,可以分析和评估企业各部分业绩成长对公司总体效益的贡献,以及不同分公司经营成果对公司总体盈利水平的贡献。通过利润表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反映盈利能力的作用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来说尤其重要,常被称为资本市场的“晴雨表”。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继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后产生的,专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变化过程的财务会计报表。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分析,有利于财务信息使用者了解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现金变化情况,帮助其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趋势、评价公司获取和运用现金的途径,以及衡量公司在到期日支付利息、股息和清偿债务的能力。[2]
(四)财务报表附注分析
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务报表附注分析能够使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财务会计信息、增加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希望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也希望了解企业更具前瞻性的信息,而报表附注恰好满足了其需求,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决策的有效性。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一)为潜在投资者提供投资的决策依据
2006年版《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地将投资者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体现了法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因为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方,其投资行为要求收益水平和预期的风险水平成正比,所以投资者需要了解和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挖掘出上市公司实际的盈利情况和营运状况,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在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潜在的投资者不仅关心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还关注该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率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帮助债权人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
上市公司债权人是指为企业提供信用的金融机构以及购买公司债券的单位和个人等。在资本市场,债权人作为资金的放贷者,不仅要求本金能够按照合同的约定按时回收,还要求保证相应的收益。债权人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不仅能够判断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还可以判断债权人的收益情况和风险水平是否相适应。债权人综合分析判断预期收益,在可承受的风险下决定把资金贷给企业或者购买公司发行的债券。
(三)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作出决策
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财务价值最大化。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和资金周转状况,不断挖掘、利用财务信息,改善财务状况。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不仅能使企业管理者发现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进一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盘活人力资源,还能找出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帮助企业管理者分析企业的历史业绩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因此,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使企业管理者作出有效的信息Q策。
(四)有助于维护社会经济市场秩序
财务报表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准确地了解企业信息,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的运行。监管机构一般是指国家财政、工商行政、税务、审计、银监会和证监会等相关行政部门。监管部门能够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有效数据信息,判断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进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同时,其还能通过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审查的方式,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公开的信息真实无误。
(五)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
其他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经营有关的企业单位,一般是企业材料的供应商和购买产品的客户等。这些单位和个人出于权衡风险的考虑,也很关注企业的财务情况,其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材料的供应商可能希望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来了解企业的持续购买能力、支付能力和商业信用情况,从而调整材料的采购策略和信用政策等。购买产品的客户为了解企业能否长期、持续运行,以便能够提供稳定的货源,则比较关注企业能否长期履行产品质量的担保义务以及所提供的信用条件等信息,产品的客户往往会对企业的发展能力、盈利能力等进行专项分析。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一)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和信息披露
为健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容,提升财务信息的质量,使其更加准确地反映实际经营状况,上市公司要严格按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要求,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工作。首先,为保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具有可比性,要求上市公司对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口径进行统一,并在各个阶段使用相同编制方法。只有这样,上市公司在各个阶段的会计报表中的信息内容才能确保可比性,各个公司之间也能通过比较分析来获得更具有价值的信息。其次,提升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人员和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确保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由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主要依靠财会工作人员,而年度财务蟊砩蠹乒ぷ饕揽可蠹乒ぷ魅嗽保通过提升公司内部财会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养和素质,有利于确保财务报表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二)多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相结合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在规范财务报表编制方法和信息披露内容相统一、健全财务报表指标构成体系的前提下,上市公司还需要增强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科学性,提升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效能,以获得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有用的信息。在选择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过程中,因为各种财务分析方法都存在其不同的侧重点,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缺陷,所以在分析过程中要避免采取单一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取长补短,以获取上市公司全方位的财务信息分析报告。以比较分析为例,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异常数据变动的因素,根据异常变动的因子选择因素分析法,挖掘造成数据变动的背后原因,从而找出每个因素的贡献值等;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此外,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必须要强调财务分析手段的时效性,对公司财务情况要能及时反映,确保提升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效能。
(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效结合
利用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存在的种种缺陷,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上的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往年的绩效,缺乏预测性和发展性,而非财务指标则是对财务指标的有效补充。市场越发达,资本市场越活跃,影响上市公司的因素就越是错综复杂。因此,上市公司只有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对其进行全面、长期、战略性的评价分析。
非财务指标反映的往往是那些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传统的财务指标基础上增加各类非财务指标,如顾客满意度、产品和服务质量、潜在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等,使财务分析更加全面。把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结合起来分析,既能避免企业的短视行为,又可使企业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价,弥补传统财务指标分析的不足。以平衡记分卡方法为例,其弥补了企业只关注财务指标考核体系的缺陷,并且其设立的考核指标既包括了对过去业绩的考核,也包括了对未来业绩的考核。与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相比,其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实现了业绩的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的统一,揭示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因。
(四)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内部控制相结合
财务报告信息是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的依据。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了“委托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这一理论早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但在委托的关系中,由于委托人与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多,而人追求的则是自己的工资奖金收入、奢侈消费和休闲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经营权和所有权相背离,企业经营者与企业所有者在追求的利益上不完全一致,如果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则企业经营者提供给企业所有者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发生扭曲,债权人所获得的会计信息也有可能是虚假的,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此,上市公司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尤其是控制环境和会计制度,明确管理层的权责分工,明确经济事项认定、分析、归类、记录、编报的各种方法,利用好部门之间的纽带关系,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到正确决策和科学决策。
四、结语
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及确定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外界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因此,上市公司在提高财务报表分析工作质量的同时,更要积极地推动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为广大投资者创造更加理想的回报。
(作者单位为北京中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报表 分析 方法 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120-01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念及报表种类
1.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是根据医院的财务报表对医院整体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等情况,运用一定的财务分析方法对医院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作出判断和评价,客观评价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医院的发展得到促进。
2.根据《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财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等组成。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趋势分析法。它是帮助预测医院未来的发展前景,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前后变化及其原因,其数据是绝对值也可以是百分比数值。
2.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经济指标的比率,来查找差异的一种方法,它计算出来的数据是个相对数。
3.比较分析法。是把医院的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对比,说明医院财务信息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差异。它可以是本院本期财务数与上期财务数对比,也可以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对比。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但比率分析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来说更加直观,因此也是财务报表分析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三、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是分析医院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目的和角度不同设置的指标体系也不同,该体系的构建在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的同时,应保证分析工作的客观性有效性。笔者根据分析的内容总结出以下几项指标:
1.能力变现指标。它反映医院近期现金流的状况,是评价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该指标反映医院的短期偿还债务能力大小,流动资金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偿债力就增强,一般说来流动比率在200%左右即可。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库存物资-药品)/流动负债。该公式把库存物资和药品剔除出去,是因为这两项的变现速度较慢,去除后的结果更能真实反映出医院短期的偿债能力,其比率在100%就行。
2.资产管理指标。它是管理资产效率的财务指标,考查有效经济资源的利用,主要有药品周转率和应收医疗周转率。
(1)药品周转率。药品周转率=药品销售成本/平均药品库存成本。在流动资产中,药品的比重较大,它的周转率反映着存货的周转速度,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变现速度就越快,同理该指标越高则医院的资金流动性越强,占用资金水平越低,财务风险就越小。
(2)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平均应收医疗款。这一指标反映了应收款在一定时期内变现的平均次数,因为应收款占用了医院的大量资金,如果缩短收帐的期限,坏帐损失就会减少,所以加快应收账款周转率对医院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3.获利能力指标。医院领导者对医院的盈利能力是非常关心和重视的,盈利指标主要有:资产净利率和业务收入净利率。
(1)资产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收支结余/平均资产总额。它反映的是医院利用资产后有何成效,用于衡量医院获取利润的能力。指标越高,资金利用效率就越高,表明医院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方面运行不错,反之亦然。
(2)业务收入净利率。业务收入净利率=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该数值是一个百分比,也反映着医院获利能力的高低,指标越高,获利能力越强,是指医院每一元钱的业务收入带来净收益的多少。所以获利能力不能只光顾收入的绝对数,同时也应看重收入所创造的结余是多少,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计算出医院的盈利水平。
4.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该指标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医院偿还长期负债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医院中主要涉及的指标是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它是衡量医院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反映医院筹措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其负债率越高,医院的财务风险越大,比值应控制在30%以下。当然资产也包括固定资产的数额,在计算时应把累计折旧考虑进去,这样计算的结果会更加客观真实,评估的数据也会更加的接近实际。
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很多,还包括所有权益比率、产权比率等等,但是医院财务具体涉及到的没有这么多,所以就不再一一叙述。
四、结论
医院财务报表的分析运用到以上几种财务指标,对医院资金的使用率,医院预算计划的完成,财务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医院的决策者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当然报表中的数据毕竟是个静态的数据,要想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分析,既可以医院内纵向相关指标对比,也可以医院与医院之间横向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出差距,制定出一套适合本院稳步发展的综合性财务管理方针。
参考文献:
[1] 戴淑.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10(5)
[2] 骆骁.浅析财务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0(8)
1.项目学习的界定
PBL在线学习网站关于项目学习界定如下:ProjectBasedLearningisaninstructionalapproachbuiltuponauthenticlearningactivitiesthatengagestudentinterestandmotivation.Theseactivitiesarede-signedtoansweraquestionorsolveaproblemandgenerallyreflectthetypesoflearningandworkpeopledointheeverydayworldoutsidetheclassroom.[3]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个人或合作任务,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以获得知识和技能。[4]项目学习与以教师为主导的按固定教学内容组织课程教学相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完成具体项目过程中实施相关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5]从上面几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目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以学生(个人或团体)为主体;(2)以教师指导为支撑;(3)以主题项目为依托;(4)以实践能力训练和解决真实问题为目的。
2.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开展以项目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6]教学就是要为学习者搭建一个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平台,使他们在学习活动或经验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而项目学习正是实践了这一理念。学生团队在项目开始前要拟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及团队成员各自的角色分工。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团队要与指导老师进行充分地讨论。项目完成后要进行成果展示,项目成果包括多媒体展示、口头陈述、接受师生提问等。在整个过程结束后,团队要对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小组合作情况、体会及得失等方面进行总结。3.项目学习的实施流程不同学者对如何开展项目学习的看法不尽相同。如陈旭辉、张荣胜提出了项目学习的6环节[7],而宗亚妹、李建启则分4个阶段实施项目学习[8]。考虑到商务英语实训时间较短,笔者将项目学习的实施流程分为5个步骤,如图1。
二、项目学习在商务英语实训中的应用案例
重庆科技学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的学生在大三时都会参加商务英语实训环节,学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商务英语在社会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切实提高其应用能力。下面通过对“涉外会计实务报表操作”这一项目的学习过程进行设计,阐述项目学习法在商务英语实训中的应用。涉外会计实务报表操作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财务的相关知识及相关要素的英语表达,并学会做财务报表分析,训练其语言运用能力,全面培养他们对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能力和学生团结合作精神。1.具体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会计实务报表中的三个主要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知道相关要素的英文表达;②能力目标:掌握财务报表的基本分析方法并学会做财务报表分析;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2.具体实施①项目导入教师在实训开始时介绍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的目的及主要内容,并就为期2周的实训进行部署,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为下一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公司做财务报表分析做好准备。然后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一些公司的财务报表,为第二天上课做准备。②知识铺垫接下来三天的上午,教师给学生讲解会计实务的三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概念,并展示中英文对照报表。让学生弄清楚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动态报表。同时结合DELL(戴尔)公司的财务报表案例具体分析这些报表中数字所反映出的公司财务状况,并详细给学生讲解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操作程序。下午,学生继续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巩固有关涉外会计财务报表知识,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步骤及财务报表报告的编写方法。③分组实施第五天上午,教师重点复习财务报表分析及财务报表报告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布置任务,让项目小组选择一家感兴趣的上市公司做财务报表分析。通过网上下载公司的概况和相关年份的公司年报,依据公司三大报表的各项数据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公司未来发展情况做分析,并撰写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报告。下午,项目小组聚在一起讨论选择哪家公司做财务报表分析,并根据财务报表分析框架进行任务分工,然后利用周末时间分头行动收集整理资料。接下来一周的周一,学生再聚在一起讨论,初步形成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周二上午,教师在教室里答疑项目小组在做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周二下午,项目小组成员聚在一起完善财务报表并制作PPT课件,为周三、四的项目汇报做准备。④项目汇报接下来的星期三、四,各项目小组做汇报。汇报需围绕财务报表分析框架,即企业概况、企业资金结构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资金运营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结论及建议等方面。每组做汇报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接受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提问和教师点评时间为10分钟左右。很显然,项目汇报也就成了各项目小组相互学习的过程。⑤实训总结最后一天,项目小组根据在汇报阶段教师和其他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完善自己小组的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另外,总结整个实训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培养了什么能力,有何体会和感想,存在哪些不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三、效果评价
1.学生评教数据
我校一名商务英语实训任课教师在来校之前一直在一家跨国会计事务所工作,有丰富的涉外会计工作经验,她在讲解商务理论知识时,经常举一些具体的项目给学生示范或做分析研究,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义。因此,学生对她的教学效果反响一直较好,而且近四年的评教数据也充分地证明这一点。2011学年得分为93.979,2012学年得分为94.229,2013学年得分为94.108,2014年得分94.787,每年的评教结果都达到了优秀。可以说,评教数据能较好地反映老师的上课情况。
2.学生实训报告
学生在他们提交的实训报告中都总结了他们在商务英语实训中的收获与体会,从中也能窥见项目学习运用在商务英语实训中的效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商务英语实训就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尽管学生在实训前也学了商务英语课程,但是该课程偏重的是理论讲解,而这次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实训中熟悉了企业财务报表,掌握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步骤、方法以及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的编写方法。反过来,本次实训也加深了学生对商务英语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实际操作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商务英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②提高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专业学生大多对各种表格和数字不太敏感,一些同学以前看到报表数据就觉得头疼。在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中,涉及到很多的财务报表数据分析,面对一大堆数据,一些同学刚开始时根本不知从何处下手去做分析。面对困难,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相互鼓励,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如找会计专业同学指导,向实训教师请教,或上网搜索相关专业知识,最终圆满完成了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经过这次实训,学生们意识到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缺乏挑战困难的勇气,很多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学习也变得越加自信,在他们看来,方法总比问题多。③提高英语实践能力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涉外会计报表实务操作不仅让他们实践了财务报表知识,更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提高了英语实践能力。无论是教师在知识铺垫阶段的讲解,还是学生在展示阶段的汇报,都主要是用英语进行。所以这次实训,学生在英语方面的收获不仅是了解了一些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和各种报表的英文版本,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他们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展示阶段的师生提问环节,还训练了他们在语言运用中的临场应变能力。④增强了合作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协作能力也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之一。这次商务英语实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作用。因为学生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涉外会计报表分析,团队成员首先需要坐在一起商讨选择哪家公司作为分析对象,明确分工,然后分头行动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又要坐在一起汇总资料,并讨论如何形成最终分析报告。⑤增强责任意识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据此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报表中任何一个数据出错都可能使公司的决策出问题,从而使公司蒙受巨大损失,所以做财务报表分析必须要眼明心细,一点都不能马虎。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做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
四、结束语
【关键词】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子公司超额亏损; 报表衔接关系
在分析企业集团合并财务信息的过程中,将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衔接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桥梁,解析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关注重点和编制难点,有助于诠释合并所有者权益的动态意义,有助于实现基于报表衔接角度对有效利用合并财务报表信息的可能性的观察。
一、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
对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主要关心什么信息、哪一张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体系中的主要报表这一类问题,具体会计环境下实务界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导致学术界经历了资产负债中心论、利润表中心论与现金流量表中心论之争。当今,投资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关注,使资产负债观空前深入人心,人们广泛认可资产负债表作为第一表的地位,也认可呈报全面收益之必要。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与利润表数据的良好衔接,恰好便于报表使用者通过将净收益、全面收益、净资产增值代表的权益变动三者放在一个有机联系的框架里进行考量。当今上市公司日益成为现代资本市场的融资主体,广大的投资者已作为公司权益的所有者和公司财务信息的主要受众,公司对所有者权益信息的关注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同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资产负债表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动态注解,越发地衬托出资产负债表的重要。因此,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主表之一,已经顺理成章。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对此,还可以从两个方面再作分析:
第一,与单独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相比,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信息综合度较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对于企业集团尤其是上市的集团公司而言,在反映具有控制关系的各主体构成的企业集团的有关情况方面,合并财务报表比单独财务报表来得更加直接,也更加重要。
第二,与合并资产负债表以及合并利润表相比,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解读深度将越来越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能够结合合并利润表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相关项目进行动态注解,还因为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包涵信息量的深入性和这些信息生成过程的复杂性。
以少数股权信息为例。在合并利润表中,可以看到本期少数股东收益金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到少数股东权益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但是,通过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不仅会看到本期少数股东收益的增加是如何通过净利润项目对少数股东权益由期初余额到期末余额的变化产生影响的,还会看到子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利得导致的少数股东权益增加额以及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子公司超额亏损甚至股利分配情况等对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而对外币折算差额之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金额的合理解释,则取决于对包括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在内的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中有关抵销分录的正确理解。
总之,要想顺利准确地编制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者必须系统掌握合并报表理论与实务的精髓;如能全面正确地解读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就意味着阅读者能够理顺和把握诸合并报表的衔接关系。
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解读重点和编制难点
(一)解读重点
既然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分析利用相关信息呢?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有不同的分析侧重。但是,至少可以从“合并”的角度和“所有者权益变动”内涵的要求上去发现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一般意义及其关注重点以及立足于动态诠释目的的报表衔接关系。
首先,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关注重点。同单独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一样,对于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分别所有者权益的项目构成来分析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本年增减变动。与单独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关注点不同的是,对于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更要注意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两者的动态情况;在有境外子公司的情况下,还要注意分析外币折算差额的产生及其在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两者之间的分配情况。
其次,从立足于动态诠释目的的报表衔接关系来看。为了实现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合并报表分析中的桥梁作用,对于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阅读至少要注意以下三个衔接关系:
第一,合并报表之间静态指标的衔接。以子公司超额亏损的报告为例,应该观察少数股东是否承担超亏,对当期利润表中合并净收益、少数股东损益等项目有何影响,同时对当期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少数股东权益和未分配利润项目又有何影响。
第二,合并报表之间动态过程的衔接。这里主要的关注点就是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来动态地观察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比较数据。现以子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利得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为例。在母公司拥有其80%表决权比例的子公司当年发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利得100万元且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随着对20万元资本公积的抵销处理,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本公积余额80万元,少数股东权益项目余额为20万元;而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80万元填列在“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中的“资本公积”项目栏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项目行对应的坐标点中,这20万元则填列在“少数股东权益”栏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项目行中。变动过程一目了然。
第三,合并报表与单独报表之间的衔接。由于采用不同的合并理念可能产生不同的会计后果;又由于合并信息毕竟是“合并”后的结果,所以,当合并利润表中合并净收益为负数的时候,母公司单独利润表中的净收益可能并不是负数;当合并利润表中合并净收益为正数的时候,其项下的少数股东损益可能为负数;当母公司单独报表中未分配利润尚有结余时,合并资产负债表或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却有可能因承担超额亏损而显示为负数。
总之,了解一个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合并财务报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基于报表衔接关系的阅读与分析,无疑将有助于提高解读效果。
(二)编制难点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基础,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单独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合并编制。究竟如何编制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关键在于明确该表的内容、结构以及该表与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项目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该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等资料以及合并报表工作底稿资料进行编制,其中主要项目的数据生成方法是:
1.各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上年年末余额”和“本年年末余额”,可以分别转抄自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以及“减:库存股”等有关项目的年初数和年末数;
2.“净利润”项目,转抄自合并利润表“净利润”项目金额;
3.有关利润分配各项目,转抄自有关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中涉及到的利润分配有关项目的合并数;
4.其他各项目,可分别根据合并利润表有关项目以及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有关项目的年末数和年初数分析填列。
根据上面所述的编表思路,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大多数项目不难填列,相关信息也不难理解。但是,某些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信息的生成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与常规的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的程序相比,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过程中的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第一,与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有关的合并报表工作底稿的开设①;
第二,子公司超额亏损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中如何报告;
第三,存在境外经营需要进行外币报表折算的情况下,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合并现金流量表等)将会受到什么影响;
第四,子公司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对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过程。
下面仅就子公司超额亏损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报告方法予以说明。
三、从子公司超亏的报告看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动态意义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21条的规定内容,举例如下:
假设2007年初,子公司股本100万元,母公司拥有80%,期初长期股权投资余额80万元;本期子公司发生亏损150万元。2008年子公司实现净利润180万元。其他交易或事项略。在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有能力弥补的情况下,各相关期间的合并报表工作底稿和有关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参见表1至表3;少数股东没有义务承担的情况下,各相关期间的合并报表工作底稿和有关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参见表4至表6。
情况1: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有能力弥补;
情况2:少数股东没有义务承担。
通过上面关于子公司超额亏损的报告方法的分析,可以发现:
第一,子公司超额亏损在合并报表中如何报告,与合并理念有一定关系。子公司发生亏损期间,实体观下报告的合并净收益小于母公司观下的合并净收益,因为前者将子公司全部亏损冲减合并净收益,而后者按扣除少数股东应分担的损失后的亏损金额冲减合并净收益。这种结果与子公司盈利的状况相反。
第二,同样采用实体观的合并理念的情况下,少数股东是否有能力承担超额亏损,对合并净收益的报告价值没有影响,对合并所有者权益总额也没有影响,受影响的只是归属于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具体金额,而且这个影响仅仅体现在发生超额亏损的期间,以后期间随着子公司盈利的实现,累计的影响终将消失。
第三,进一步推理,在实体观的合并理念下,无论是否存在子公司超额亏损问题,合并净收益都等于母公司当期净收益(或亏损)与子公司当期净收益(或亏损)之和。这实际上是符合实体观的本质要求的。
【主要参考文献】
不断恶化的全球金融危机仍在继续,而由此引发的对美国式的金融资产估值体系的批判浪潮正甚嚣尘上。然而,在中国企业不可逆转的资本化过程中,估值作为其中的核心环节是无法绕过去的。因此,如何理性看待资产评估和价值衡量,已经成为重振资本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为此《首席财务官》杂志专访了美国评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勇为先生,籍此再度提醒本土CFO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坚守理性估值的底线。
《首席财务官》:资产评估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但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被无限度的放大,直至最终破灭,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在资产的评估上,整个世界范围内评估体系的准则和标准是否存在问题?您如何看待?
吴勇为:我们首先需要认清金融机构发行衍生工具时为其定价和对衍生工具评估其公允价值这两项不同范畴工作之间的分别:前者(即为衍生工具定价)是指衍生工具发行商中的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专家,通过复杂的计量财务模型,为衍生工具厘定其发行价或买卖价,并从而收取衍生工具的溢价和佣金,在定价过程中,并不需要根据任何特定的评估准则,而是受发行商以及投资者各自所预期的回报、风险、投资年期等种种因素所决定;后者则是独立的评估师根据一些认可的评估方法准则为客户去评估他们拥有或发行的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从而符合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增加财务报表的透明度与发行商及投资者买卖衍生工具时的定价并无直接关系。
因此,我认为评估体系的准则和标准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评估并不是危机爆发的成因,相反我认为近年来国际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协会所推行的有关公允价值评估方面的要求及确立公允价值的基准,正是希望能够让企业及金融机构更确切的反映出衍生工具的风险与价值。而公允价值评估,这里包括对企业有型、无形资产及企业价值的整体评估,还有金融工具的评估等,在避免降低金融投资风险方面从本质上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席财务官》:经历过这次危机,您觉得当前通行的评估准则是否会在将来产生变化?
吴勇为:正如我刚才讲的,评估准则并不是构成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当然长远而言,评估准则肯定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增补改进。比如国际与各国的会计及评估标准逐渐统一,均有助于改善财务数据及资产价值的可比性;中期而言,我相信会计及评估准则对评估方法、参数和假设的披露会有更高的要求,让投资者对财务报表中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有更透彻的了解。
《首席财务官》:财务核算能直观反映资产价值,但在当前动荡的经济环境下,您怎么看待评估中的非财务指标对资产价值的影响?企业的CFO如果在当前开展并购业务,除了目标公司的财务指标,还应该关注什么?
吴勇为:一项并购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合并双方能否迅速有效地融合其商业模式和日常运作,并互补长短、增加销售渠道、减低成本、获得更佳的市场战略地位,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为企业增值。当然,除了目标的财务指标外,有各种在财务报表以外的“无形”因素:如企业文化、管理层作风等,同样非常重要。在当前相对波动的市场环境下,我认为以下几点财务指标以外的因素需要特别的关注:
在目前经济环境下,部分投资项目在缺乏信贷及资金的情况下往往变成不良资产(Distressed assets),有些投资者认为正是以低价购入不良资产的好时机。但是,在收购不良资产时,投资者同样需要考虑财务数据以外的因素,例如该等不良资产价值大幅下跌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不善或是这些项目本身的收入或商业模式出了问题?完成收购时,有何方案可改善这些项目的状况并从而提升其价值,产生投资回报?
在过往数年经济周期上升时,目标管理层能领导企业年年上升,在目前经济环境下,管理层是否有同等卓越面对逆境的能力,领导企业逆流而上?
在节省成本的前提及趋势下,目标公司管理层是否能够凝聚员工士气、同心协力、共同面对挑战?
在过往数年原材料价格呈上升趋势,有部分企业对签订定价的长期购货合同,而这些签订的合同未必会在资产负债上得到确认。当整体经济收缩,原材料的需求和价格下跌,这些定价的供贷合同往往变成公司的潜在负债并带来亏损,所以企业收购前进行的尽职调查,除了关注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外,也要透彻了解报表外的无形资产/负债所带来的影响。这些都涉及到我们评估及交易顾问服务的内容。
《首席财务官》:那么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像美国评值这样的专业评估机构对在本土CFO进行相关并购和私募的过程中能带来哪些不可替代的帮助?
吴勇为:一般在中国,很多时候客户是在事后因为监管需要才聘请评估师的,但客观来讲,实际上独立的评估服务其实在并购投资前实施对项目的成功投资显然有着更为实际的用途。
美国评值在大中华地区提供独立的资产评估服务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有极为丰富的评估经验,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对并购、私募投资特色服务包括:
协助企业到海外进行收购:有不少市场相关人士认为,目前海外企业的估值相对便宜,正是到海外进行策略性收购的好时机,美国评值在全球共有超过50个办事处,超过1000名专业评估人员分布在亚洲、南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一站式评估及咨询服务,包括交易前收购价的敏感性分析,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尽职调查,买卖双方价格的咨询顾问服务和交易后符合国际或美国会计准则的收购价分配方面商誉减值测试的资产评估服务。
行业整合及合并相关的评估在目前经济环境下,也有不少企业积极透过各种方式(例如股权互换)进行合并,以强大本身实力,面对逆境的挑战。美国评值在企业及股权公允价值评估方面,也有极丰富的经验,能够协助参与合并的各方,制定合理、公允的合并方案。
为私募基金投资组合评估其公允价值。如上述所言,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机构对财务工具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及披露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其中与私募基金投资组合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会计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及39号,美国会计准则第159号,我们在过往数年积极为私募基金提供股权及房地产投资公允价值计量服务,以协助基金提高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
【关键词】 IFRS; 趋同; 直接采用
一、IFRS采用的理论基础——原则主义的应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最大的特征在于运用了有别于各国具体会计准则的会计原则主义(principle based)。IFRS是从欧盟(EU)的率先采纳开始走向世界的。众所周知EU是由文化、习惯及经济环境等均存在众多差异的多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共同体,客观上需要统一的会计准则。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就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考虑美国公认会计标准FASB-GAAP及欧盟各国的状况制定的。要使不同国家都能接受只能是从大方向制定基本原则,具体问题由企业自主判断作出相应会计处理,可以说是求大同存小异,也因此IFRS才可能容易被其他国家认可接纳,进而成为国际化通用准则。IFRS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大幅提高报表的可比性,以IFRS为基础的报告因为更多采用了公允价值及综合收益理念,或许也不会导致较多盈余管理,采用IFRS给企业带来利好。
被公认为会计王国的美国FASB准则据说有25 000页之多,而坚持原则主义立场的IFRS准则只有2 500页,为美国标准的十分之一。在规则主义下,会计处理方法事先规定,对可能发生的所有事项准备一个标准模式并加以对应,企业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是否具备足够多的知识便显得至关重要。原则主义则只是制定会计处理的原理原则,具体详细的操作处理交由各企业自主判断,对同样的交易不同企业的具体判断当然会有差异,但是只要属于原则下的差异范围即可。为此要求企业必须考虑到交易的每一个细节对会计原则应用的影响,对交易的来龙去脉、合约条款等要非常清楚,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进行适当的会计处理。同时IFRS扩大了企业披露信息的范围和内容,要求企业在报表附注等做出必要的解释说明,对企业负责人的思考能力、说明能力等提出考验。这样一旦采用IFRS后,必须由企业依据实际情形对会计原则加以运用,因此需要很多专业的判断,并就其依据进行披露,确实会对企业造成相当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局限于会计方面,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经营管理模式、价值评估、软件服务系统等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以美国为例,其公布与IFRS的接轨时间长达5年以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会计实务是非常彻底的、自成体系的以详细规定为主的架构,因此难度高,所需时间也长。原则主义的运用归根到底是会计方法的根本转变。
二、IFRS的适用对象
欧、美、日等在决定是否直接采用IFRS时首先设想的对象都是上市企业的合并报表,进而是非上市企业的合并报表,对个别财务报表则考虑是否允许企业自主选择采用IFRS标准。有关如何采用问题,现实经济社会中基本上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均对合并报表尤其是上市企业的合并报表至少对任意采用IFRS采取了宽松支持的态度。对上市企业合并报表要求强制采用IFRS的也不乏其例。之所以把非上市企业排除,是考虑到非上市企业没有成为国际投资的对象,而且采用IFRS会有很大的实施成本。当然非上市企业可能指望日后上市,此时可以参考EU的做法,允许其自主选择是否采用IFRS标准。IFRS采用早期可以仅限定于合并报表,这主要是因为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是以合并报表为中心开展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考虑是否采用IFRS时优先考虑合并报表。个别财务报表可能因为是进行利润分配和计算应税所得额的基础,不仅涉及会计实务操作,同时与公司法中的企业利害关系调整以及税法等都有密切联系,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个别财务报表采用IFRS,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调整与其他制度的关系。因此,在任意采用IFRS阶段,只限于合并报表是比较便利妥当的一种做法。
当然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的分离并不是万全之策,可以说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因其结果还会衍生另外的问题。合并报表是以个别报表为基础,由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编制的报表,母公司将其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汇总后,抵销关联交易部分,得出站在整个集团角度上的报表数据。也可以说是以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会计主体,以控股公司和其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控股公司编制的反映抵销集团内部往来账项后的集团合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据此原则,作为合并报表编制基础的个别报表也有必要采用IFRS标准。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定局的话,这应该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
还有某些上市企业可能没有控股公司、子公司,不编合并报表只需编制个别财务报表,是否采用IFRS标准也是一个问题。这样的上市企业若只采用本国标准,必然会影响企业间的可比性,在此可以考虑允许其按IFRS标准编制报表。再有可能出现通过企业分割或子公司合并等手段达到恣意选择操作是编制合并报表还是个别报表,其结果会导致虽然企业实态未变,采用的会计标准却有不同的问题,而且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分离的情况下,要求双重会计系统,必然加重企业负担。
那么还有一种考虑则不是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的分离,而是“合并报表先行”。也就是说先缓和合并与个别报表的关系,从信息提供功能的强化以及提高报表的国际可比性观点,对合并报表率先采用IFRS标准,即合并报表“先行”,而对与本国商业习惯、传统会计实务、税务等有密切关系的个别报表采取渐进式的能动修订。“先行”的意思里隐含着个别财务报表将来也会向IFRS转移,合并与个别的分离只是暂时的。
三、是否要求强制采用IFRS
日本2009年2月发表了日本版路线图,自2010年3月决算期开始,从事国际财务经营活动的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允许其自主任意采用IFRS。对强制采用与否需在2012年作出判断,在决定强制采用IFRS之后至少要确保3年的准备时间,即强制采用的具体实施最早要在2015年以后,截至2011年6月决定延期至2017年以后。
关注是否采用IFRS时,不能忽视的是不管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本国标准与IFRS的持续趋同仍在继续,坚持独立个性的各国的本国标准与IFRS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小。若是强制采用IFRS,亦即意味着放弃本国标准,那么趋同是否还有意义?任意采用IFRS情况下,无主要差异的两个会计标准在市场上并存又有何意义?从这些简单的疑问入手,进一步从趋同角度考察强制采用和任意采用的问题。
首先,通过趋同本国标准与IFRS的差异会缩小。强制采用的话,向IFRS的转变将会变得更容易,还可以期待因会计标准的统一而带来可比性的提高,但同时本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可能将丧失大部分的会计准则开发权限。其主要作为便是为没有被要求采用IFRS的企业开发适用的会计准则以及制定IFRS运用指南,通过与IASB的合作发挥辅助支持准则制定的作用,而IASB最终将成为唯一的准则制定机构,I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团IASCF的统治强化的重要性将越发突出。
其次,任意采用的情况下,通过趋同而获得高品质的会计准则可能继续维系其较高的评价,会计准则开发的权限亦可继续保持。但是同一市场并存数个会计准则,在投资家的便利性以及市场的信赖性保证方面都存在着疑问,且同一市场的可比性也是个问题。为了维持本国标准不被驱逐出局,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便永远没有尽头。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任意采用还是强制采用,都会面临诸多问题,且强制采用更会面对如何协调本国各种相关的会计、法律等制度问题。
四、IFRS采用时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的准则适用关系
在考虑是否采用IFRS时,首先设定的对象都是指满足一定条件的上市企业的合并报表。因此任意采用情况下,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的准则适用关系可以概括为:任意采用时首先考虑上市企业合并报表,然后是其个别报表,再然后是非上市企业合并报表可以选择是采用IFRS标准还是本国标准,而对非上市企业一般报表则坚持本国标准。
强制采用情况下,首先设定的对象同样为上市企业。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的准则适用关系可概括如下:上市企业合并报表要求采用IFRS,对其个别报表则可能有三种选择,或要求按IFRS标准或要求按本国标准或是允许上市企业自选。
强制采用时,三个方案究竟孰优孰劣,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综合判断。首先对税务的影响方面要使其尽可能少受IFRS采用带来的冲击;其次是对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为减轻非上市企业负担,IFRS采用所设定的对象是上市企业亦即大企业,那么这里还隐藏着一个问题就是在其背后数量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会计将何去何从。IFRS的开发是完全没有考虑有关利润分配规制、应税所得额计算等问题而制定的,个别财务报表依据IFRS标准编制时,必然对公司法、税法等产生影响;若按本国标准则可避免,但势必造成合并与个别分离的问题。如果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不难想象对个别报表也应采用IFRS标准的势头将会越来越高。那能否从报表的不同目的功能角度给报表分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呢?比如说合并报表从提高信息有用性角度,而个别报表则旨在调整各种利害关系,包括调整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利害关系的一种手段,而不大担负披露责任,相应的报表亦可简化。主动采用IFRS的国家与非主动的国家相比,可以获得更多可资利用的信息,主动采用IFRS可以进一步增强分析信息的质量。IFRS的采用可以使公共和私人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具有较低会计信息质量的各国企业从IFRS采用中受益匪浅。强制采用IFRS能给法律执行力度薄弱国家的公司带来好处,而这些受益的公司也具有实现更高合规水平的经济能力。拥有IFRS高合规率的公司无疑更易赢得对企业的信任,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的IFRS合规水平更高,而IFRS预期得分较高的公司一定能够赢得市场的青睐,进而吸引更多外国投资。早期主动采用IFRS第39号对盈余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整理以上论点,似乎可以明确一个思路,中国尽管有各种理由及特殊性,如果一味坚持只要趋同不要直接采用,当其他国家至少对上市企业合并报表纷纷举起IFRS旗帜,那么成为孤家寡人而遭到孤立的说法应该不是危言耸听。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公允价值的运用方面确实存在诸多不便之处,认为对IFRS保持持续趋同而非采用对中国市场而言是个比较好的方案的观点目前仍占据上风。但是放眼未来,中国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必然不能囿于目前的种种不足、不备及不便,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排斥或者说独立于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之外。趋同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采用被普遍认可的卓越的标准。若想不被排斥于国际大家庭之外,还是有必要向IFRS伸出橄榄枝的。在此一个折中的做法就是报表分离,合并先行。随着全面趋同的进化,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取得了成果,分离的报表将重新合体,以达到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玉廷.中国不宜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N].中国证券报,2011-10-17.
[2] 如何采用IFRS?如何应用公允价值?[N].中国会计报,2011-06-24.
关键词:教材 教学 编写 编排 顺序
一、审计学教材中的主要顺序问题
本文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以下简称“教材”)为例,指出“教材”中的几个主要顺序问题(其它教材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类似的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首先就提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问题,而这时初学者还不知道什么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它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有何区别,因此无法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如何起源并发展的。笔者建议,先介绍审计的分类,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部分到“审计的范围已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并以内部控制测试(‘教材’有的地方称之为符合性测试。应统一称为控制测试,以免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为基础使用抽样审计”,而这时初学者还不清楚什么是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测试,也不清楚什么是抽样审计,根本不明白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如何发展的。事实上会计发展史和审计发展史是高级会计的内容,对于初学者很难理解。笔者建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部分的内容应放在前面讲,“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部分的内容应该放在后面讲。在“审计方法”部分也讲到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测试和抽样审计,还讲到内部控制风险、审计风险。建议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部分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部分合并。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测试、抽样审计都是审计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很多章节都会出现,应该先讲。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 “美国审计准则”部分讲到“应当对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制定审计计划,并确定将要执行的测试的性质、时间安排及范围。”此时,初学者还不清楚为何要了解内部控制,也不知道什么是“测试的性质”。该部分还讲到“应通过检查、观察、询问和函证等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为对被审计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提供合理的基础。”此时,初学者还没学过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也不清楚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笔者认为,审计准则的概念应该先讲,但审计准则的内容应该在后面讲。其实“职业道德准则”部分的内容(特别是独立性的内容)应该优先讲,其他内容可以放在后面讲。
(三)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这部分内容中提到了审计程序、审计风险、内部控制、重要性等名词。其中重要性、审计风险是审计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很多章节中都会出现,因此应该先讲。除此之外,对于这部分中出现的“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是以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为基础的。如果内部控制不健全,注册会计师应当调整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语句,对初学者来讲也是难以理解的,不清楚为什么实质性测试要以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为基础。而教材在“审计范围”部分才讲到实质性测试的概念。另外,在这部分内容中,多处提到了审计意见,“如果违法行为对会计报表有严重影响而未做适当的会计处理和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而这时初学者还不清楚有哪些类型的审计意见,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具何种审计意见。教材“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部分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而教材却将审计意见的有关内容放在了“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中讲。
(四)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部分的内容是综合性的,不宜放在前面讲;“审计范围”部分讲到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但没有阐述清楚,而是放到了“审计程序的分类”部分讲,这无疑会加大学习的难度。“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中讲到审计证据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的关系。事实上,这一内容难度较大,应该放在稍后再讲。“审计证据的获取”部分并没有把分析性复核阐述清楚,而是留到“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再讲一次分析性复核,这无疑会加大学习的难度。另外,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证据的关系分散在教材上的不同章节,给人们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审计学教材中不同的编排顺序形式
前面提到的审计学教材中的顺序问题,在其他很多教材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但有一些教材在个别地方有不同的编排顺序,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以举例的形式,说明某些教材的不同之处。这些教材见(表1)。
首先,由于审计学这门学科理论性较强,很多概念不好理解,致使学生们不清楚究竟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学。审计学学科的应用性也很强。审计学是一门较实用的学科,其与政府工商企业活动、资本市场以及日常生活均密切相关(吴琮,2005)。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举例的形式,以达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这方面,“教材一”和“教材七”做得比较好。“教材一”的作者在前言部分讲到:“该教材摆脱了以往的传统格式,即一开始先介绍概念、定义或性质等做法,而是以审计案例作为每章的开头。而每章案例的选择,往往是与该章的内容紧密相关的。”“教材七”则更是随处可见案例,令初学者感觉审计学很实用。其次,在审计学这门课程中,最早应该学习的知识点应该是:为何需要审计,特别是为何需要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能起到什么作用。在这方面,“教材一”、“教材四”、“教材六”、“教材七”做得比较好。“教材一”的第一章(审计与审计环境)首先以案例的形式引入问题:注册会计师究竟是干什么的;审计又是什么,接着分析了审计与市场经济,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经济是一个经济权利与责任的网络,会计是传递权利与责任信息的工具;审计是保证权利与责任信息可靠传递的工具;审计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
第二,“教材四”首先就分析了为何需要审计,以及对审计的界定。“认识财务报表与财务报表审计”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识企业财务报表;业务循环;财务报表的使用;财务报表是管理阶层的声明;财务报表声明与查核目标;财务报表常见错误及未充分披露事项;非法行为、员工舞弊、管理舞弊、关联方交易、非常规交易;查核委任风险管理及风险导向审计。事实上,这一部分外多数讲的都是基础性知识。在对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基本能明白审计的作用。笔者认为,“教材四”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应该调换一下顺序比较好。“教材六”第一章讲到了对审计的经济需求,解释信息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审计在降低信息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有助于人们对审计的理解。“教材七”第一章以信息假说和理论解释为什么需要审计师,并介绍了真实、公允概念。第二章讲了审计假设。
第三,根据前面的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应该分开来讲,在这方面,“教材五”做得比较好。而且“教材五”在第二章讲了“审计关系”,而很多教材都没做到这一点。
第四,在讲述审计的定义时,如果能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同时引入一些非常重要的概念,不但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审计的概念,也会有助于后面的学习。这一点上,“教材二”安排得比较合适。“教材二”第一章对审计的定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在阐释“以查明这
些认定与既定的标准之间的相符合的程度”时,编者引入了“管理当局认定”这一概念。笔者认为,这一概念有助于人们对审计的理解,而这一概念不需要以其他知识点为基础。编者接下来解释了“既定标准”和“审计证据”,并指出:“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遵循公认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审计程序和收集评价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用来证实或证伪被审计组织提出的认定的,审计人员必须收集用以支持或否定管理当局认定的证据,以确定管理当局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审计人员形成任何审计结论和意见都必须以合理的证据作为基础”,“在形成审计意见前,审计人员还必须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进行分析评价,以确保审计意见的质量”。这样,就有助于人们对审计的理解,同时也对后面的学习有帮助。
第五,除了按审计主体分类外,还可以按其他方式对审计进行分类。但在实际中,绝大部分审计学教材都是重点讲述财务报表审计。由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应该早讲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这两个概念在后面的章节经常会出现。但审计报告的责任段和范围段涉及到的很多内容还未讲述。“教材四”和“教材六”都将审计报告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说明这几位作者已经考虑到应该早些讲审计报告的概念和审计意见的类型,但初学者暂时还理解不了审计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教材六”第三章(审计报告)在“偏离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部分讲了重要性概念,因为应该具体分析被审计会计信息中的错报是否重要。
第六,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概念外,审计学中还有些非常重要的概念,如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抽样、审计独立性等。这些概念在很多章节都会出现,但很少教材会将这些重要概念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在这方面,“教材七”做得很好。“教材七”第二章讲了基本概念,包括胜任能力、独立性、风险、证据、重要性、审计判断等。“教材三”、“教材四”、“教材六”也将个别概念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如“教材三”将审计抽样的内容放在第二章,“教材四”的第三章讲重大性与查核风险,“教材六”将重要性概念放在第二章。
三、审计学教材的改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