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政治安全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2-29 14:49:20
政治安全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党建;思想政治;煤矿;安全

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涵及其意义

因为党建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及纪律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指导,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核心,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等。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历史的担当,是时代的需要,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紧迫。大力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为早日建成安全高效的企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美好国家的需要。企业管理人员要提高认识,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企方向,周密部署,深入学习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内容,将其贯彻到企业的运行和管理之中,贯彻到安全生产过程之中。

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意义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企业正常管理和运转的理论保证。对煤矿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不仅对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意识前提

任何企业的生产活动都是在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不是盲目的,纯利益驱动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教育对象是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通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使每一个人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提升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企业是由很多个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环境的员工共同组成的大家庭,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很好地对人进行管理,促进每个个人的进步和企业的经营发展。只有通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很多员工才能形成一致的意识概念,形成安全生产的意识,提升企业的向心力,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度。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最重要的目标和生产标准,而安全的环境,是由每个员工共同努力打造的。因此,通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将安全生产的意识牢牢地灌输到员工心理,提高他们每一个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和对安全生产的把握能力,是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意识前提。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煤矿企业才能秉持安全至上的原则,在每一个生产的细小环节做到少出差错、不出差错,将人为可能造成的安全生产问题降到最低,从而使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成为每个人心中的至高标准。

(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对煤矿企业而言,安全文化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事故,它是一项长效工程。我们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全面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所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促进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才能够帮助企业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使得安全文化也成为一种生产力。而这一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就是先进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安全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开展具体安全文化建设的标杆和基本原则。在企业管理中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将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使其切实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理论指导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得以保证的基础,也是其生产经营的主要内容和首要环节,事关煤矿企业的生死存亡和持续发展,事关矿区社会稳定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要从根本上遏制生产事故的发生。目前,许多煤矿企业不得不面对许多安全生产问题,包括国家的各种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制度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国际职业安全健康规则以及企业自身工艺技术、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变革、职工素质的变化,这些都需要企业不断地进步学习才能适应。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其理论的先进性和完善性,是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效用的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党建思想政治的贯彻和实行,将会将煤矿企业的生活活动纳于理论原则的指导和管理之下,纳于党建思想政治原则的约束之下,使得企业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保障安全生产,减少安全隐患,尽可能按照相应的标准和体系提高生产的安全度。因此,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理论指导,它是贯彻煤矿企业生产活动始终的理论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力加强和改进煤矿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煤矿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为早日建成安全高效的企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幸福国家的需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意识前提,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理论指导,它是贯彻煤矿企业生产活动始终的理论体系。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之中,不仅必要而且还将大大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性,防患于未然,切实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促进煤矿企业经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浅谈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意义[J].东方企业文化,2014(22).

第2篇

思想政治教育煤矿安全管理重要意义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生产的第一大国,煤炭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已经探明,在我国煤炭的储存量超过8000亿吨,煤矿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提升的坚强后盾。但是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频发,特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行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对煤矿安全生产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来巩固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如加大了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加强了煤矿安全法制建设,强制关闭了大量非法煤矿,这样逐渐完善了煤矿安全管理设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逐渐好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事故频发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变。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在于硬件方面,煤层地质条件复杂、煤矿技术设备落后、在安全设备方面的投入非常不足等;另一方面,在于软件方面,煤矿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不重视、生产者和管理者素质问题及对安全管理的理解不到位、安全管理水平有限等;这些都是矿难发生不可忽视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已经从根本上加强了对煤矿安全事故的惩罚力度,但仍收效甚微,经济惩罚和法律惩罚的方式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有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方面,具体而言,煤矿安全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发展策略,而其中预防为主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进行思想教育,经济制裁和法律惩罚没有办法在源头上遏制煤矿事故的发生,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预防安全隐患最好的方式。

二、我国煤矿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我国煤矿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煤矿安全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就目前来讲,我国煤矿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首先,煤矿工人方面,大多数工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严重欠缺,缺乏对思想教育的正确认识;其次,是产业管理体制方面,煤矿产业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其不论是体制方面还是机构的设置方面,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完善;最后,是政工队伍结构不合理,其知识层次比较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也比较困难。在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面临新的形式:社会问题的增多、职工思想的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长期性与务实性相结合,针对性和说服力相结合等。

2.煤矿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佳原因分析

长久以来,我国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一直局限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的经济惩罚,法律制裁甚至政治惩治等,却很少进行欠缺的安全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于我国传统管理方面,更重要的是煤矿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煤炭行业中一直收效甚微,造成这样的原因,是矿工一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自身素质不高,煤矿领导或管理者对于安全管理的责任感不强,更重要的是煤矿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监察不利等。具体而言,首先,在我国矿工的教育程度都偏低,整体的素质有待于提高,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其次,很多煤矿领导和管理者都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无益只是徒劳。最后,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来讲,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已逐渐退化、监管力度衰弱,纵容了煤矿思想政治教育不理想现状的存在。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1.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素养进行整体的塑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煤矿安全管理与教育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展和安全隐患的存在。建立安全生产的核心思想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员工建立“生命无价”的思想观念。煤矿要严禁违章操作,严格按照煤炭企业相关规定进行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要认真检查监督生产中的违规行为。这些都需要员工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违章行为上升到思想认识的高度,从源头上解决煤矿安全管理问题。

2.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和谐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在煤矿中要想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用思想教育的方式培养职工,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与和谐的企业向心力,这样才能为员工创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3.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人性化工作环境

环境造就人,工作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企业建立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必然对员工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有利于员工的整体发展。在这方面煤矿管理者和领导者起着重要作用,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精湛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就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从自身做起,把握时展的方向,为员工创立一个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4.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安全化工作环境

安全是煤矿企业生存的根本,煤炭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上把安全当成第一要务,营造一个无安全隐患的环境。只有通过提升领导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创设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才能使员工真正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企业产生一种热爱和信赖,这样才能进一步形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富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煤炭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的重要体现。解决好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现状,必须从思想认识上给予足够的重视,煤矿管理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素养,丰富职工的安全知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彻底改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煤矿企业的全体人员以人为本、团结一致、同心协力,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不放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理念。煤矿企业和政府部门携起手来,共同推进我国煤矿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宝智.安全管理[M].天津:天津出版社,2002.

[2]陈颖.谈煤矿安全管理创新[J].洁净煤技术,2004,10(1).

[3]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2005.

第3篇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天字号的工程,安全永远是无数个“0”前面的“1”,“1”失万无,它决定着煤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也是构建平安、幸福、和谐矿区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然而,2013年以来,全国范围内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吉林吉煤集团通化矿业公司八宝煤业公司3月29日、4月1日连续两次重大瓦斯爆炸事故,4月20日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庆兴煤矿、5月11日四川泸州市泸县桃子沟煤矿相继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对职工生命的逝去,我们扼腕叹息。静下心来思考煤矿安全生产这些年走过的道路,分析事故的深层次,固然有基础管理薄弱、违法违纪生产、轻视职工生命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但从管理背后,暴露的是人思想道德、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心的缺失,可以说,对煤矿管理人员及煤矿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仍存在很大的缺陷。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而往往却是口头讲“重要”、实际做“不要”。面对目前经济下行,煤矿安全生产出现滑坡,笔者认为,更有必要加大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力度。

“中国梦”、“企业梦”…幅射到煤矿,就是职工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就是企业为职工谋福利,职工为企业谋发展。总理回答两会记者提问时说,“在我们离实现现代化越近的时候,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也会越多”。如何化解风险,应对挑战,发挥转变、调节、凝聚、激励这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能,疏导社会心理,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传播正能量,这正是当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着力点。

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消除危险和避免事故的有效方法之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将安全、稳定、效益、作风、发展牢牢掌握在可控范围。她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通过意识统一、思想引领、教育鞭策,引导广大干群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预防为主,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的良好思想,按章操作,规范作业,消除安全生产的盲区,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回顾过往经验可以知道,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因素在某一特殊点结合、产生“化学作用”,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因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降低危险事故发生频率的有效方法。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一旦与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等手段相结合,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果将行政与党建思想政治“相独立”、“两张皮”,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也得不到职工的“共鸣”和响应,不仅不利于安全生产,对队伍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在党 90 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的一次次胜利都离不开对道路的自信、政治的自信、制度的自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集团公司(笔者以淮南矿业集团为例,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经历了2002年以来波澜壮阔发展的十年,2012年,企业遇到煤价下滑,经济下行的冲击,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企业如何继续弘扬敢负责、能创新的企业精神?如何继续践行健康、前瞻、集成、精细的管理理念,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如何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大的作为,开展煤炭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呢?

笔者认为,必须要始终带着对职工的深厚感情,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始终,注重在关注民生的过程中影响人、培养人、塑造人,尊重和敬畏生命,以职工生命得保障、群众得实惠为目的,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以企为荣为家、团结奋进的“正能量”,这是做好新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讨论和研究如何切实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之前,笔者想先透过一些现象,探讨目前该项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时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和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进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阻力”或者说是“不和谐”,尤其是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和对象不同程度发生着变化,过去一些陈旧的、传统的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特别是在集团公司经历国第一轮大发展,在煤炭产业步入调整期后,面对更复杂、多元化的思想意识形态和精神状态,就更加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需要克服和纠正一些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

1 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在一些企业中,少数从事政工工作的干部对公司的政策学习“浅尝辄止”,凭借“经验主义”,加之一些社会现象的影响,想当然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做与不做效果不大,可有可无,形式大于内容。一些人认为,吃饭要靠过硬的业务技能,政治学习不过是自下而上的一种“敷衍应付”。

1.2 实际工作普遍弱化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走向了“急功近利”的误区,上级安排,跟风落实,短期效应,长期瘫痪。无论是制度制定,还是开展活动,往往就是“烘托”形式,为了应付检查而开展检查,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长此以往,造成对职工系统教育普遍不够重视,少数干部拿安全生产当“挡箭牌”,堂而皇之,在煤矿基层单位普遍认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干部、政工干部的事,只要涉及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安排,统统认为在“瞎折腾”,从而导致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冷热不均、时冷时热、工作渠道不畅通等现象。

1.3 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个别支部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不注重从职工切身利益出发,不善于以情以理说服,而是以制压人、以罚代教。传达贯彻文件精神、政治学习“照本宣科”,用“官方”语言跟职工交流,不贴近生活、不贴近实际、更不贴近职工。这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不仅挫伤了职工感情,而且削弱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和实效。

1.4 思想政治深入不够

由于工作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生活的压力,个别企业员工已经逐渐缺失了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抱着“饭碗”,安于现状,只求无过,不求进取。有的企业对待安全生产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手硬、一手软”,对适应新形势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研究不够,形式上创新不够,久而久之,弱化了党组织的吸引力,个别支部对待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总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部分职工入党的脚步渐行渐远。

1.5 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意识淡化

受现实社会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思维方式开放化,思想较为活跃,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受到极大冲击,集体观念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开始出现扭曲变形,个人利己主义倾向上升。新一届党中央倡导“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正中了当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诟病”:自觉家大业大,大手大脚,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抛诸脑后,创新创效创劲不足,对勤俭办企关心支持不够,企业财产丢失、浪费严重,事不关己,背后看“笑话”;工作执行力、落实力不够,作风虚、飘、懒、散,讲感情大于干实事,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1.6 队伍建设滞后企业发展

一方面,一些企业对政工人员建设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交流、培训教育力度仅停留在上级要求的标准,队伍整体缺乏后劲和动力。少数干部不良的言行举止影响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感染力,特别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作风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一些区队干部满口“官腔”、满身“官架”,在职工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支部书记职责不清,开会只讲行政工作、讲安全生产,不讲支部工作、不讲思想政治,变成了所谓了“跟班区队长”,躲在正职后面,只满足于做“二传手”等等。

党的十后,新一届党中央提出,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大力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反腐,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由此可明显感到党中央领导中国科学发展的必胜信心,对企业而言,更有必要、也更当理直气壮地抓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集团公司做强煤主业、发展新产业、锁定建设亿吨级煤电能源企业的大发展战略,必须要求我们政工队伍根据不同阶段的形势变化和任务要求,有的放矢地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2 将对职工的深厚感情转化为推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上台阶的强大动力

人在生产力三要素中的作用,决定党建思想正职工作的地位,关系企业兴衰成败。人既是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发展的主体。人要体现自身价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往往以其合理的需求得到满足、物质与精神追求相对平衡为基础。这也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功、得实效的前提。

作为从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都应该知道,安全、效益、稳定、发展、作风方方面面的中心工作,都离不开人的思想因素,说白了,归根结蒂还是要去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真重视、真见效,谁轻视、谁难看。集团公司提出“严管干部、善待职工、转变作风”的三项政治要求,确立“健康、前瞻、集成、精细”的企业管理理念,不仅是出于工作考虑,更是对“人的塑造”的具体体现。

作为企业的管理干部,特别是从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要切实懂得,抓管理的同时要教育人,对事不对人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严管与厚爱是相辅相成的,严管必须建立在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之上。干部带头转作风,谁官大谁先转,摆正自己的位置,严格要求自己,在与职工的接触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尊重他们,也是尊重自己。这样,才容易让职工接近,才能够听到职工的心声,才更有利于科学管理。

不可忽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日益表现出趋利性特点,期望人思想意识的提高往往要考虑、处理好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它将直接影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随着集团公司发展步伐的加快和煤炭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一些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必将涌现出来,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或不妥,势必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因此,企业无论发展到什么高度,都应当始终把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企业员工内部矛盾,想方设法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站在群众利益共同体当中,运用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方法论,引导职工群众合理表达诉求、靠劳动换取财富、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企业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才能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推进健康、文明、和谐矿井建设。

3 将激发人的创新创造能力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动力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不仅取决人的自身努力和自我提升,环境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个人的成长成才。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发挥的作用,在企业里往往以“文化”形态出现,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先进的企业文化”。集团公司经历十年积累,初步形成了具有淮南特色的企业文化。包括:以“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为主要内容的宗旨文化,以“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文化,以瓦斯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文化,以“健康、前瞻、集成、精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文化,以德的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文化,以八讲八长、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在淮煤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的跨越前进中,必将孕育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不可否定,企业文化的形成将凝聚、引领着企业员工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但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企业文化也应进一步提炼、升华,我们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求新求变。前人的智慧结晶应当坚持以科学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不能一竿子杵到底。之前提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说明人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运用激励和理论和手段,激发职工的潜能,为企业发展发光发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从来就不是虚的东西,只是潜移默化在影响、改造着人们,它帮助人们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利于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社会条件和氛围,让每个人在岗位中发挥特长,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体现。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个性,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一视同仁,也不能以偏概全,它不是要堵塞人的个性发展,而是要引导个人发展。推动企业发展,需要不同个性的人发挥不同的创新智慧,这样,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才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创效精神,职工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共同成长,企业也就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从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我们应当在与职工群众接触的过程中,懂得换位思考,对职工遇到的困难、问题、需求要做到心中有数;涉及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方面,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向职工解疑释惑;要学会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平时掌握的职工工作状态、道德品行、整体素质来考虑方式方法,既要体现刚性约束,也要有柔性机制,绝不能一味叱喝、一棍打死;要注意心灵交流,把职工当兄弟、当朋友、当家人,用职工的语言与职工沟通,增进了解,达成共识;要关心职工成长,特别是培训工作,必须真抓真重视,结合职工的不同个性、能力、素质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提高员工的思想水平、技能水平和尽责意识,增添企业发展后劲。

4 发挥党组织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企业党委要着力研究、探索、实践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入经济、进管理、塑造人”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增强刚性和韧劲,尤其是困难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要更有力,意志更坚定、视野更开阔。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国有企业各项工作和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重心在基层,创新在基层。

企业党建思想政治与行政、经济工作同心、同向、同着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增强党建工作活力。要不断深化“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工作业绩好、作风形象好”“四好支部班子”建设,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实际效果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标准,运用“对标”管理、“典型”示范、“抓两头带中间”等方式,提升基层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创建“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四优党员”为动力,落实发展党员教育、公开承诺、民主评议等制度,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推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开展争创“四好班子”、“四优共产党员”中,要围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干部作风,用好创先争优、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党员“三无”等载体和平台,立标杆、抓典型、建阵地、树品牌,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长效机制建设。

总之,在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如何积极地探索出一条适应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道路,如何更加有力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是我们始终不变的目标,相信,只有把广大干群特别是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办企业、依靠群众办企业、实现人企共赢”的理念渗透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才能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安全、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建设千亿元规模新型能源企业 建设淮南特色先进企业文化 (王源)

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煤矿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体现出重要性,事关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大局,关系到国家稳定,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已从政治的高度来突出强调抓好安全工作。在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同时,要认识到安全思想的隐患是最大的,最根本的隐患,必须消除安全思想的隐患,才可以确保安全生产。

因此,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充分有机结合,把思想工作应用与安全管理的过程,通过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启发安全觉悟,规范安全行为,培育安全、健康、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显得格外重要。

1.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

企业不断改革,其中的一点原因就是为了逐渐完善生产关系,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里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不管企业如何改变,也不管将来如何改革,总之,改革代替不了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本身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多年来实践所证明的事实,是任何人也抹杀不了的。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会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努力的工作,为企业、社会创造财富,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也就是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协调企业内部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有人认为政工干部是务虚的,是靠嘴皮子玩人、整人的,这完全是不正确的。其实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政工干部有其自身的劳动价值和特点,它是通过做生产中人的工作而产生经济价值的间接性的劳动。由于分工不同,政工干部的劳动和其他职工的劳动存在着形式上的差异,他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复杂劳动,是以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任务是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大量的劳动是无形的精神支出,而这种支出最终会产生应有的物资成果。

实际上在企业内部,大量的思想问题是职工对现实问题的反映,诸如奖金分配、福利待遇、工资改革、住房问题等等,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引起职工们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最直接地作用于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中,这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疏导,通过政工干部的劳动,才有利于及时解除职工的思想疙瘩,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2.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大力开展安全思想教育

浓厚的安全氛围能够感染人、启发人、鼓舞人、约束人。思想政治工作有良好的基础和组织形式。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也是在基层区队,因此可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贯彻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政策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来渲染气氛。

在大型企业,工作有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配备相对的齐全的安全管理人员,但是从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安全思想的培育上来讲,由于受到生产,假日,人员众多等实际因素影响,很难保证每一位员工每年都能接受一次以上的安全教育或安全培训。况且平均来算一名安全管理员要负者几百人的安全教育,教育效果也不十分理想。

工会组织,党团组织下伸至基层,充分利用群团基层组织优势,进行基层的自我教育,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营造“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将会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安全教育效果更加良好。

3.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思想政治工作

由于人员岗位不同,员工的思想、言论、行为也是多样的和复杂的,同时个人有不同的性格、理解能力、文化水平、社会阅历工作态度、对于同等事件、现象、事故会有不同的措施。所以,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对性,这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可以利用事件的针对性和个人、岗位的针对性相结合。

针对高层管理人员、中层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基层员工等等,在进行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过程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文化传播。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专业知识、安全技能、应急措施、班组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教育和培训,增强每一位职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4.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前沿性

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前预防而不是事后处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经常正确地分析员工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体现预防为主的精神。

安全事故会导致受伤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子女教育条件降低,还导致政府负担上升、企业负担加重、企业形象破坏、社会不稳定等等,影响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同时由于员工的心理压力的负担增大,更不利于预期安全生产,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增多。

事故发生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更要加大,各种安抚、慰问、稳定工作多角度,但是这时候思想政治工作对安全生产的促进已经很被动了,没有起到事前预防的效果。

近年来,伴随煤炭市场经济形势下滑,引起一些员工思想波动,心理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安全生产。因此,安全生产中,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面,做到“预防在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稳定人心、减少压力的作用。要真正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除了采取现代安全技术,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外,还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用于预防、稳定、减压,从思想上起到预防的作用。

5.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的创新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积极传达上级党委、部门、组织的精神、文件、政策等,随着新形势不断出现,如何创新也摆在了思想政治工作面前,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应用于安管理安全中就能找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个结合点。

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用发展创新的眼光,用市场经济的思维,用人性化的办法,正确分析职工的思想状态,准确把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和力度。

目前经常被采用的班前安全活动日、班前会、班后会、安全月等活动,对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能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安全教育方面发挥有效作用,还需要在内容、方式、方法、形式、手段等方面实现创新,改变那些开会念文件、学习读文件的形式,使安全教育能够切实让员工得到心灵上启迪和思想的升华。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方法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0-0041-02

引言

政治安全在国家的安全体系当中属于最高层次,同时政治安全还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标志以及安全的根本,而政治安全的灵魂就是政治意识形态安全,它与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冲击,人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背景就是全球化。所以在全球化这一背景之下维护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本文对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如何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进行构建。

一、政治意识形态安全以及政治意识形态

一个国家对内部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以及对来自外部的颠覆、压力和政治干预的有效防范,从而使国家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稳定和安全得到充分的保证,并对国家和领土完整予以维护,不断地促进自身国际地位的增强,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安全[1]。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以及制度的安全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的必然前提,其中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政治制度安全以及安全。国家安全的核心就是政治安全,而政治安全中的灵魂则是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安全。

1.政治意识形态安全及其本质

意识形态指的就是与社会的政治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相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物质生活相区别而又相联系的精神生活。作为特定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以及特定阶级的“自觉意识”,它是在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所产生的,并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及经济基础服务的[2]。这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功能所在以及本质表现。除了作为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之外,一个阶级还是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政治意识形态安全就是指使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可以保持相对的完整和稳定。作为不可忽视的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包括了社会政治信仰的安全、社会政治指导思想的安全、国家民族精神的安全以及道德秩序的安全等一系列秩序的安全[3]。

2.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所具有的重要性

政治意识形态,在维护国家利益、价值导向以及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流意识形态在通常的情况下会起到一种思想先导的作用,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支柱以及有效武器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在保持社会的合力、排除各种因素干扰以及对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整合的方面,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精神条件[4]。作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在促进国家利益实现的方面是一种非常关键的形式和手段。不管是文化的、军事的、经济的,还是政治的手段,都必须要在主流意识形态下予以开展的。

二、保障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安全的方法和策略

1.坚定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要在思想上予以坚持,通过对社会舆论、教育、宣传以及示范等各种形式和途径,通过创新意识形态的手段、方法以及内容等,从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步地在人心深化,同时还要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长期的日常生活行为准则与内在信条[5]。

国家领导人对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充分的认识,其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所以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对新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的时候需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清楚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当中遇到了很多的挑战以及诸多的不利因素[6]。我们面对这些挑战的时候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观点、思想以及立场来对现实问题予以回答。

2.稳定政治

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在当今复杂的世界环境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主要是我国国内涌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以及各种社会问题,从而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支持和信仰极大地动摇了[7]。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的国家政治稳定状况,同时还直接关系到了是否能够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所以要想从制度上充分保障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要首先保障我国的政治稳定。要想较好地保持政治稳定,就必须要促进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促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不断改善,从根本上对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我国的阴谋予以预防,维护我国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不动摇[8]。对党的作风予以整顿,对党内腐败予以严惩,促进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的不断加强,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国主流意识的侵蚀予以警惕,这是促进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加强的必要措施和手段,因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当中马克思主义是否能够占据主体地位的关键问题就是党风问题。只有这样,党和政府才可以真正赢得群众的心,人们才能够真正将共产主义的信念树立起来[9]。

3.发展经济

很多学者已经关注到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的问题。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及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当代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结构与政治结构当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了支持的作用。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以及安全与否直接受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想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稳定,就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发展的中心,不断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目前由于处于重重包围之中,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较大的冲击和挑战,而我国整体经济没有壮大起来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所以保证意识形态安全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壮大发展。社会主义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在与资本主义竞争的过程中取得相应的优势,只有不断地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才能保证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从内心中予以拥护[10],才可以对社会主义予以更好地坚持,并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潮予以防止,并能够最终保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

4.创新文化

意识形态与文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意识形态总要指导与支配一定的文化,而同时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文化的一种[11]。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中心任务,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不断地促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在意识形态多元化以及文化激荡的今天,不断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予以坚持,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文化将一种持久的人文精神资源以及文化动力提供出来从而对人的社会生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目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意识形态将文化作为外延和载体趋势变得越来越为明显。所以必须要促进文化的创新,有效地统一人文精神以及科学精神,并有效地融合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不断地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变革,同时还要以新的文化精神以及新的意识形态的面貌不断地去影响世界潮流的价值取向以及发展趋势。

5.注重网络

作为新的媒体传播的出现,网络使原有的信息控制方式改变了,人们在对世界进行了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实现,同时还可以对各种社会理念、价值形态以及政治观念进行了解[12]。在网络发展迅速的今天,要想保证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必须要促进意识形态安全的加强,积极开展意识形态的指导、教育和宣传。面对着来自网络上的巨大冲击,就一定要使国家的信息边疆得到确立和保护。与此同时,还要使网络信息安全以及网络运行安全得到确保。此外,还要促进网络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加强,为了将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抢占下来,将意识形态斗争以及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中,必须要采取主动姿态,对条件进行主动地创造,积极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渠道的畅通,从而有效地保证我国意识形态在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安全。

三、讨论

意识形态作为与社会的政治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相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物质生活相区别而又相联系的精神生活,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必须要对之予以充分的重视。我国的政治意识形态安全现在面临着来自国际以及国内的巨大冲击,尤其是面临着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各个方面进行有力的保障,从而有效地保证我国意识形态的完整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庆龙,张明武.思想政治上的偏离与期望一首都大学生政治观的纵向研究报告[J].当代青年学研究,2001(5).

[2]梁莹,现代政治知识成长中的信任因素研究――实证层面的解析[J],人文杂志,2007(6).

[3]张新福,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4]刘彤.柏维春,论政治文化的内涵和结构――兼议我国政治文化的研究取向[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7).

[5]王浩斌.王飞南,政治宽容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政治[J].山西师大学报,2007(3).

[6]宋衍涛.陈明磊,政治宽容与政治冲突的互动关系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

[7]郑志谦,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问题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8]黄希庭,张进辅,李红,等.政治价值与政治活动的追求――探析政治概念的二元结构[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9]孟东方.政治价值.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基本问题的断想[J].当代青年研究,2009(6).

[10]陈晓阳.政治价值与政治活动的追求――探析政治概念的二元结构[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意识形态安全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35-02

广大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政治力量,提升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能够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保障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所以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构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理论体系,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和时代需要。

一、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袁三标在《从文化软实力看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一文中指出: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意识形态安全”主要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受来自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威胁、侵蚀以至于同化,并能保持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意识形态的安全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政治认识上的高度一致,并且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求政治的、宗教的、思想的个性从属于共同的价值观和秩序观。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更深层次的安全范畴,长期的影响着政治安全。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而且是主流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的功能,同志曾指出:“抓好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收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1}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内化社会主流政治文化,再外化为具体的政治行为,最后以传播者的身份进行社会政治文化的传播。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大学生政治立场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见解和态度关系到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只有立场坚定才能增强政治判断力和敏锐性,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能将错误的事物从正确的事物中剥离开来,并且巩固了我党在高校中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证了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信赖和拥护程度,使其把国家利益放在前面,愿意为我党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2)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的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基础认同是民族认同,政治认同的最高形式的认同是国家认同,政治认同的核心认同是对执政党和政府的认同,政治认同的现实认同是政策认同。”{2}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政治认同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首先是民族认同,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引领者,是民族思想文化的传承者,大学生民族认同程度,关系到本民族的长久发展和延续。(3)大学生政治参与和关注程度的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和关注程度是在对国家政治体系认同的基础上的,可视为对国家、政府的忠诚表现,这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有利于保障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分析及思考

1.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向多元化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对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各种手段竭力推行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进行文化扩张,传播其意识形态,以达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费孝通先生在描述20世纪的局面时说:“20世纪是一个世界性的战国世纪”,“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个分裂的文化集团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一个多元一体的国际社会。而我们现在的文化就处在这种形成的过程中”{3}。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变革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始终是我们坚持的主要方向,但是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国文化的交融和渗透,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日趋多元化的现实,既多元的文化、多元的经济体制、多元的价值观念、多元的信息等等。在尊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多样性情况下,怎样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不动摇?怎样引导学生加强认识提升自身的辨析能力,以达到趋利避害?这些都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倾斜。我国主导的政治价值观要求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高于一切。自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入,在全球化经济的浪潮中,我国在经济建设等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对我国传统政治价值观念形成冲击和挑战,同志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两个根本性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的生产力,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4}我们在改革原先所有制的同时,也彻底打破了社会意识形态单一化的模式,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要求,必然导致人们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多样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竞争压力、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且仅仅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忽视意识形态教育造成大学生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过分追求个人的价值,走向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等误区。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确定人生坐标,树立为“他”服务的思想;如何帮助大学生面对个体与集体、自我与社会、事业与奉献等问题上,寻找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并重的结合点。

3.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向现实性发展。当前,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加快,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国内新的思潮的影响,形成了新旧价值理念的碰撞,过去从以奉献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目标为判断标准,而到了今天,人们的价值评价出现了多元化和复杂化,西方资本主义试图利用他们所谓的“民主”、“自由”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从而颠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当代大学生思想自由开放,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在政治价值评价上表现出从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向现实生活转变,有的甚至丧失了更高目的的理想追求,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如何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多元化思潮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侵蚀。

三、加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保证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1.改革创新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体系及内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的关键,通过以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评价尺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构建科学合理的政治价值观教育内容和体系能够确保社会的政治稳定,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等方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也应顺应潮流进行改革创新,尊重时展的规律,这就要求赋予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等新的内涵,创新的教育内容和体系应从人的情感认知层面入手,拓宽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增加政治参与体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敏锐性和关注程度。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一元性。当前,“经济领域里多种经济成分的同时并存和共同发展,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与多种思想的并存与相互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事实”{5}。对此,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意识形态领域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的现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地位,使其帮助人们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想文化越是多元化,主流意识形态就应越加强,也曾说过:“社会主义思想和优良的风尚不去占领,落后的错误思想和消极不良的社会风气就必然会去占领。”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用坚定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增强其自身的“免疫力”和“抗干扰性”,抵御和批评国内外各种错误和敌对思想,保证意识形态的安全。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价值观建设重在实践,先进价值观的实践则需要社会先进人物做出示范和榜样。”{6}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对大学生要始终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之成为先进价值观的楷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使大学生明确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时刻保持坚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头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中,剔其糟粕取其精华,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我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内容,提高思想觉悟,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积极向上荣辱观念和氛围。

4.强化德育实践的实效性。以科学发展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将德育理念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德育内容上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拓展德育内涵,把德育实践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坚持因材施教,建立德育考核学期鉴定制度,建立课内外德育学分,健全德育实践量化考核机制,创建德育答辩制度,实施大学生纵向衔接、教育内容分层递进,构建一个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多层次、多模块、全方位的大实践教育框架,并且从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政治问题入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政治参与意识和认同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2011年研究生创新科研基金项目“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JSCX2011-181HLJ]

注释:

{1}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90-591

{2}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

{3}费孝通.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J].读书,1998(11):8

{4}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1

{5}郑永廷等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杨晓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3月第11卷第2期

参考文献:

1.袁三标.从文化软实力看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第7篇

关键词:政治安全;国家安全;政治安全观;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3-0069-07

“在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政治安全问题被突出地提了出来,并越来越受到各国政治家和学者的关注。”早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我国政治学界就出现了关于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安全观与新安全观等理论问题的讨论。一般认为,在传统安全观中,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占据核心地位,主要包括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颠覆势力与国家政权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传统安全的威胁因素主要是指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军事因素上的威胁。随着后冷战时期国际局势的整体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趋势,中国抓住30年改革开放的契机,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地位也随之提高,因此,对国家安全的探讨也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威胁转移到社会的其他领域。

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指出“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应当“彻底摈弃冷战思维,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型安全观”。这正说明,中国的国家安全观已经开始突破传统的观念,“军事一政治安全的比重相对下降,与此同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拓展。这样关于安全的研究有两种见解摆在桌面上:一种是传统的以军事和国家为中心的研究方法,一种是宽泛的新研究路径”。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安全无疑也将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获得一种全新的认识和研究路径。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政治安全问题。《易·系辞下》指出:“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近年来,对隐含在我国经济大发展背景下的政治安全因素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围绕着政治安全的核心内涵,影响政治安全的要素,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以及促进政治安全的战略、策略、原则等方面的问题,学者从不同的价值偏好和研究视角出发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本文试就近年来学界对政治安全问题的主要观点做以下综述和评析。

一、关于“政治安全”的内涵界定

对概念的准确界定是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给政治安全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英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哥本哈根学派代表人物巴瑞·布赞所言:“也许由于社会领域已被定义,政治领域就变成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因为它很容易被介于军事和社会领域之间”,“说起来自相矛盾,政治领域是最大的领域,却也是一个多余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安全事务都属于政治范畴。”

从现有出版文献来看,不少学者对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的界限并没有严格区分,对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外部防范机制探讨较多,而对政治安全的内涵和内生机制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从总体上看,目前对政治安全的内涵界定各有侧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家说。这种观点强调了国家是政治安全的主体,所谓政治安全即国家在面临外部威胁和国际压力的情况下,防止其他国家的政治干预和颠覆活动,以维护本国和政权的完整性。从早期的文献来看,从国家的角度来研究政治安全问题代表了主流的研究方向,并且这一领域也集中了众多从事安全研究的学者。按照以往的观点,政治安全一直是与军事安全密切相关的概念,甚至在很多语境下等同于国防安全,关注的热点也主要是与维护国家与领土完整相关的国际事务领域。

如马振超、马维野等人认为,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象征,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主要是维护国家的和人权;民族尊严不受污辱,维护国家政权的独立自主,反对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①。

尹淑艳从国际政治的视角出发,对政治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重新做出界定,将维护国家政权安全作为政治安全的核心内涵和实质。认为政治安全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状态,也就是客观上国家政治制度不受威胁的状态,主观上国民也不会出现因国家政权的完整性受到威胁而产生恐惧心理。

2.制度因素说。这种观点主要从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稳定的角度来阐述政治安全。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王逸舟在《全球化时代的安全新观念》中提出:政治安全即保持政治领导层的团结一致,提出令社会信任的政府工作日程和战略目标,不断实行制度性的自我革新和各种“微调”,避免公开的权力争斗和大政方针的非连续性,有条不紊地面对和处置各类社会矛盾,避免出现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动乱,等等。

梁艳菊和宋晓梅等人认为,政治安全的内容就是保障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稳定,防止社会政治动乱,促进政治发展。杨宁认为,政治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主要包括稳定的政权性质,合理的国家权力结构形式和有序的政治过程等三方面基本要素。

沈伟烈和陆俊元把主体意识形态纳入政治安全内涵,认为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保障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安全:政治安全的主体是国家的基本制度、政治体制及其主导这种制度与体制的主体意识形态。政治安全要求:国家确立的基本制度得以保持,政治体制要相对稳定,主体意识形态得以维护。

3.意识形态说。这种观点尤其重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认为意识形态的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如刘祎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国家政治安全的灵魂,其对于培养国民政治认同感、维系社会控制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执政安全说。这种观点主要是从一国范围内执政党的执政安全的角度来界定政治安全。如有学者指出,政治安全就是“人们常说的执政党长期执政的政体安全”,“在中国,政治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政治安全问题”,随着中国社会力量的崛起,执政党和社会的各种利益集团对政治改革的阻力也在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维持执政党作为改革主体的地位,成了其面临的最严峻的政治挑战。

从以上第二、三、四种观点可以看出,从国内政治因素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安全的学者,对政治安全的主体有相对统一的态度,即政治安全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整体意义上的国家,而且涉及国家具体的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意识形态等方面。当然,以上观点虽各有其侧重点,但总体上还是倾向于从政治制度、主体意识形态和执政党执政安全等多方面相结合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安全。在这部分学者看来,政治安全的主要内容就是保障国家主要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定、维护执政党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把社会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以防止社会的政治动乱,从而促进国家的正常稳定发展。然而这类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在全球化进程中,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其政治安全问题应该放在国际层面进行审视,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可以脱离其他国家而独立存在。

5.综合因素说。这种观点综合了国家说和其他政治因素说,强调要从国内政治安全与国际政治安全相结合的角度来思考国家政治安全问题,认为政治安全既是国家的安全问题,同时也是国家内部的基本政治制度、执政党执政活动、政治体系以及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安全。

如有学者认为,政治安全表现为一国在国际政治领域中防止外部的政治干预、政治压力以及各种危险因素,保障国家的,同时也表现为在国内保持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保持权力机构对政治过程的控制,从而赢得大多数公民的支持。邓卫永和李屏南同样也提出,政治安全的内涵是指确保国家政治制度的安全、稳定和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维护国家,增强国际地位。

陆俊元在《界定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中提出,中国政治安全利益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政治稳定,独立,国家统一和民族关系稳定。

李忠杰在《怎样认识和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中指出,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其主要是指国家的安全、国家基本制度的安全、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等等,当然也包括政府体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内。

刘跃进认为,所谓政治安全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土、政权和政治制度,以及意识形态不受别国的干涉和破坏,社会政治稳定,政权巩固,拥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田玉才对此也做了比较清晰的概括:政治安全是指国家、领土、政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各种侵袭、干扰、威胁和危害的状态。这种状态在我国表现为:对外保持国家的独立、领土完整;对内保持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稳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以及社会稳定。

可见,综合因素说从过去的以一国静态的政治安全逐步拓展到全球动态的政治安全,从而开辟了新形势下政治安全观的新认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活动更加紧密相连,一国的政治活动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即时地传遍全球并给国际政治环境带来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同时,网络社会的诸多便利也造就了一种新的政治形态——网络政治,而网络政治参与的不确定性也正在改变着原有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

相对于国家说和其他政治因素说等传统观点而言,现实社会中政治安全的外延和内涵开始不断拓展。可以预见的是,围绕政治安全体系的构建,系统研究国家安全、国家政权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政治文化安全、政治秩序安全、执政党执政安全、网络政治安全等各个领域,将外部防范机制和内部生长机制紧密结合的政治安全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6.广义政治说。巴瑞·布赞的“新综合安全分析框架”认为“人类集体安全主要受到五个领域的影响: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有学者据此认为政治安全涵盖了军事安全、安全、国民安全、国土安全、恐怖主义、海盗活动、经济安全、贩毒走私、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甚至包括严重传染性疾病、非法移民等要素。这实际上已经把政治安全等同于国家安全了,而事实上两者是有一定边界的,各自的侧重也有所不同。不可否认,从广义政治的视角看待政治安全问题是个全新的值得借鉴的方法,但如果将人类面临的大多数重要的社会问题都当成政治安全问题,那就难以说清楚到底什么是政治安全问题了,同时也无法正确区分政治安全与其他社会问题的界限,这样政治安全概念将失去其特定的意义,而且政治安全问题的研究也将失去其特定的对象。

7.政治状态说。与狭义的国家说和广义政治说不同,有学者主张政治安全问题应该围绕政治这个主轴展开,所谓政治安全应该是指国家政治体系的安全,这样才能与其他诸如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区别开来。虞崇胜等即认为:“政治安全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处于结构合理、功能配合、运转协调、变化有序的良好状态。它通常可以从国家独立、国家政权稳定、政治意识形态广纳、政治制度恰适、执政党地位巩固、政治秩序良好等方面来衡量。”应该说,从政治体系的角度,将政治安全理解为政治体系处于良好状态,并针对政治体系的构成要素,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进而从根本上保障国家政治安全不无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政治安全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但也不是纯粹的政治问题,它是广义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但又与传统的狭义国家安全不同。当然,政治安全内涵的界定会随着政治环境的不同,其侧重点相应也发生变化。因此,政治安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纯学理的问题,它需要理性思维,但同时也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二、关于影响政治安全的要素分析

特定的国家,在其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政治安全的结构是不同的,也就说,任何国家的政治安全都不是由单一要素支撑的,而是受到该国内外政治环境的性质与状态的影响并由多种要素构成,不过,在这种政治安全结构中,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要素会处于较为突出的地位。

国家独立无疑是政治安全的核心要素,不然,连国家和人民的尊严都无法保障,只能依附于其他国家,那又何谈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当代政治安全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一国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等安全要素也是不可或缺的。不然,“安全就是残缺的,甚至会导致不安全”。

针对影响中国当前政治安全的要素,刘普和林毅认为:影响政治安全的因素可以按矛盾性质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显然,当前影响中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即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及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不能单纯地从政治的视角来考虑政治安全问题,而应该树立一种立体的综合安全观。如刘文认为,从构成要素上看,政治安全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国土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政治稳定、民族尊严得到尊重和捍卫。在信息时代,政治安全本身的内涵和外延扩大了。应该根据新的时代特点,把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相结合,综合加以考虑。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趋向相对稳定,在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摒弃军事政治思维,是人类政治文明进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王逸舟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出现越来越明显的世界经济政治化和世界政治经济化的互动融合趋势。这说明,经济已逐渐成为政治安全结构的基础和核心要素,传统的以军事安全为基础的政治安全观,正在为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的政治安全观所取代。

除此之外,有学者还认为,全球化进程也是政治安全不可忽略的一个要素。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加强,同时,全球化浪潮也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加剧,从而使政治安全受到挑战。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也曾说过: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可见,相对于传统的安全观的影响因素,全球化趋势使得不同政治制度的不同理念、价值观念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意识形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些软武器的威力和长远影响甚至远远大于直接的武力威胁,从而使政治安全面临更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应用冲破了国家有效控制政治参与的阀门,人们前所未有地获得了参与政治活动的渠道。亨廷顿曾用“政治参与/政治制度=政治动乱”的公式来说明,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够完善和成熟的情况下,随意扩充和失去控制的政治参与将必然导致政治动乱。因此,对于许多政治制度不够完备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一般会对网络政治参与采取适度的控制,以确保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防止政治动乱。在这里,网络政治安全就成为一个影响政治安全的新要素。

我们认为,广义的政治安全是指国家政治体系的安全状态,它包括构成国家政治体系的国家、国家政权、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执政党地位、政治秩序等要素。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通常可以从国家独立、国家政权稳定、政治意识形态广纳、政治制度恰适、执政党地位巩固、政治秩序良好等方面来衡量。

总体来看,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各国政治、经济交往更加密切,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各种不同的社会组织、社会阶层的利益和诉求也在不断出现分化的趋势,可以想象的是,影响政治安全的要素会不断发生变化,具体要素的影响力也会不断调整。因此,我们必须以一种系统化的视角和寻求合作的理念来分析政治安全的要素问题。

三、关于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

我国政治安全在新形势下无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上厘清思路还是从关注现实的层面上研究这个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者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对政治安全的挑战进行了论述。

1.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挑战。意识形态是国家统治阶级政权合法性的理论来源。由于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分歧和政治制度的差异性,近年来西方国家经常利用其先进的传播手段向我国输入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企图推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对我国的民族精神进行瓦解和分裂。如作为西方的一种主流价值观念,“自由主义”就一味鼓吹意识形态多元化,鼓吹多党制,鼓吹私有制,并鼓吹全面市场化,反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削弱公众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对我国的政治安全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应该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大浪潮中,虽然新自由主义的某些观点有其合理成分,值得引起国内的学者反思,如反对垄断、鼓励竞争等,但在社会的转型期,如果国家过早地放弃了某些经济功能,尤其是宏观调控职能,将可能使市场经济改革陷入失控状态,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动荡。

2.社会认同感缺乏的挑战。随着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政治认同危机,从而对政治安全带来挑战。“社会领域,最基本的概念即认同”,也就是说,社会是关于认同、关于共同体自我观念和个体确定自己作为其中一员的概念。对共同体的认同,也意味着对共同体政权合法性的认同,这种强烈的认同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整体的国家观念,并内在地形成了一个国家政治安全的民意基础。如果没有绝大多数人的社会认同,作为共同体的国家也难以长治久安。

3.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挑战。执政党执政能力除了体现为客观的行政能力,还体现为主观的行政动机,即依法定职责高效履行公务和依内在道德约束廉洁从政的能力。因此,从反腐倡廉的角度来讨论执政党能力建设是经常被提及的。有学者认为,只有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能力建设,才能确保执政党执政的政治安全。权力的垄断性和扩张性,导致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也就是说特权是产生腐败的终极根源。而特权现象之所以存在,从根本上来说是体制内的保守性的必然产物。虞崇胜认为,任何体制都内含有进取和保守两个层面的因子,当原有体制的保守性大于其进取性,就必然产生特权现象,因为这时候要维护原有体制就只有巩固原有的权力关系,而官员享有某种特权和维护这些特权的动机,将促使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从而必然阻碍体制内的政治体制改革。因此,我们也可以视其为政治安全面临的制度层面的挑战。

4.各种宗教组织进行渗透活动带来的挑战。陈蔚结合社会责任领域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026000)的出台,提出对我国政治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各种西方利用宗教渗透,传播西方的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观念,影响人们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宗教渗透是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政治渗透。他们通过扶持地下宗教势力,干预我国宗教事务,从而对民众的政治认同感形成挑战,并对我国的政治安全形成潜在的影响。

5.经济活动政治化带来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国际政治利益经济化,另一方面使国际经济利益政治化。不同国家经济利益背后的政治目的使得经济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上升为政治问题来考虑。西方国家常常利用多种经济政策来影响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如通过有针对性的金融改革政策、汇率政策等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政治安全。

6.网络政治参与无序化的挑战。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不同政治信仰、价值观念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安云初从网络政治参与方面探讨了政治安全在信息时代必然面临的全球信息化挑战。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全球性和开放性趋势,敌意和恶意的网络政治参与对执政安全的威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得多。网络为各种敌对势力进行破坏和颠覆活动提供了便利,而恶意和敌意的网络政治参与,往往具有对执政安全的巨大的破坏力量。网络政治参与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失控性,而参与膨胀引起的利益实现障碍容易引发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危机,从而对政治安全形成挑战。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普世价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秩序等等方面探讨了政治安全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应该说,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变得复杂而多变,因此,抓住核心问题,并掌握必要的原则才能真正应对这些随时存在的挑战和威胁。

四、关于政治安全战略与策略

对于政治安全所面临的这些挑战,邓卫永和李屏南认为,有必要确立政治安全战略的基本原则,如国家利益原则,综合安全原则,合作协调原则等。同时,我国政治安全战略应根据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利用双边或多边合作的力量,从观念层面到制度层面,从经济层面到文化层面来实现我国政治安全的目标。

1.建立新的政治安全观。关于如何促进国家的政治安全,有学者指出,首要的是创新观念,树立适应时展要求的新型政治安全观。因为信息时代的政治安全已突破了传统的军事安全范畴,还涉及经济、社会、信息、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这无疑扩大了政治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考虑到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要制定和实施新的国家政治安全战略就必须根据当今社会的内在特点,把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结合起来,综合加以考虑,树立立体的综合安全观,而不能仅仅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政治安全的实现。

2.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马振超认为,在国家政治安全面临来自外部的直接政治颠覆、干涉和军事入侵等威胁的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维护和保障国家政治安全主要集中于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直接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以及扰乱社会稳定的企图。针对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必须针锋相对,给予有效回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要围绕国家政治安全的主题,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抵制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活动。

3.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扬优、借鉴和创新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应该充分借鉴和吸纳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借鉴是政治制度的优化;创新是政治体制充满生机、活力的源泉;创新能力是政治体制生命力之所在,充分显示了我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因此,尤其要注重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规范政治行为,维护政治秩序,保障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

4.加强执政党建设。要提高国家政治安全水平,执政党执政安全不可回避。执政党在国家的各个领域活动中都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执政党的建设水平及执政能力,必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的整体安全带来重大影响。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水平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要素。因为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如果党的执政地位丧失了,就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丧失,意味着国家政局的动荡和混乱,意味着中国政治安全的丧失。因此,党的执政地位,党的执政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的政治发展水平和政治安全水平的高低。

5.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保证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是应对政治安全威胁的基础物质条件,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政治安全的内在要求。不可否认,经济安全现今在政治安全中处于主导地位,绝不能将经济安全建立在对其他大国的依附上,也不能一味地依靠加强地区和国际合作来谋求一时的安全,更不能在国际社会的夹缝中去谋取安全环境。姜川认为,维护政治安全,改善安全处境,不仅要从外部人手,也要从内部寻找出路,中国的安全要依靠自己的发展才能获得根本解决。一个国家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其制度模式和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就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因此,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是维护政治安全的根本途径。

6.确保我国信息安全。在全球信息时代,政治安全的外延由现实空间扩展到“网络空间”,网络发展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新的威胁与挑战。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我国在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有利影响的同时,只有采取相应对策,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才能有效防范其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如建立完善的信息立法机制,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同时有效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防止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活动,确保信息安全,从而促进政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