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基础理论口诀范文

时间:2024-02-28 15:56:29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基础理论口诀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医基础理论口诀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1-0099-02

一切教学任务和目标都要通过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地选择或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就方法而言,无论是传统方法,抑或现代方法,其本身并无好坏,关键是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领域,选择适合该学科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框架式教学法十分适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能帮助学生高屋建瓴地接受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1 关于框架式教学法

框架式教学法,又称支架式教学法。根据欧盟“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定义,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德国范例教学强调“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其实质就是通过课堂学习来获得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把传授知识与科学方法有机结合。而框架式教学法的提出,就是建立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一方面强调课堂着重分析知识和体系的框架结构,力求整体把握学科各章节的主体,另一方面又强调各部分内容的交叉和联系,注意各阶段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与师生的双向交流。这既包含了静态的教学知识,又包含了动态性的教学策略,是科学知识、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

框架式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快一点,回头少一点,偶尔漏一点。主张在知识的前进中化解学习负担。教学如盖楼,封顶再装修。主干挺拔而结实,分支再多也不会喧宾夺主。

2 框架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它既是中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国内外中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是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及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由于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了中医学主要的理论和大量的概念,各中医院校均设置了大量的学时,学习时间跨度较大,且内容庞杂,知识点有100多个,记

忆负担繁重,专业化倾向强,对大多数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的学生而言,中医基础理论古奥繁杂,学习往往是被动机械的,而记忆的内容又大多是零星和细碎的,所以极易遗忘。部分学生学习方法僵化,只听不记,或死记硬背。因此,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能否取效的关键。

如果把中医基础理论中每个知识点即概念比喻为“一粒粒的珍珠”的话,那么,形成单元系统化的中医知识体系则可以看作是“串珍珠的绳子”。有了绳子,珍珠虽然眼花缭乱,但却秩序井然;没有绳子,珍珠即刻散乱满地,无法收拾。而框架式教学法即能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归纳、整理,把学生先前的“无序”知识“有序”地自动组织起来,帮助学生努力扩大知识信息中的已知部分,不断消除知识信息中的未知部分,科学地解决中医理论的整体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3 框架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实施

具体到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而言,我们将其划分为三级构架,即模块构架、章构架、节构架。

一级构架为四大模块,即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中医学的养生防治观等。四大模块的划分有助于学生把握整本教材的总体框架,实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系统化和综合化。

二级构架为章构架,如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划分为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三章,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主要包括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体质四章,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主要包括病因、发病、病机三章,中医学的养生防治观主要包括养生、预防和治则三章。

三级构架为节构架,如“气血津液”章可分解为四节“气”、“血”、“津液”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在节框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展开精讲细讲。如“气”一节,主要介绍气的五部分知识,即气的概念、生成、功能、运动和分类。这样可使学生很容易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框架式教学使较为复杂、不易把握的知识程序化、直观化,既有利于对整体教材的把握,使之系统化、明了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清晰可见甚至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4 框架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4.1 引导学生构建框架式思维模式

框架式教学十分注重知识的结构化,只有把知识结构化,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能实践和应用;只有把知识结构化,才能转变为能力的培养,并不断创造创新。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条理性和框架式。如前所述,我们在导论中就告诉学生主要介绍四大板块的内容。其中在哲学基础部分,可以告诉学生主要介绍三部分内容,即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阴阳学说中主要介绍阴阳的起源、阴阳的属性、阴阳的概念、阴阳的五大关系,以及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如此层层推进,最终形成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整体框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无论是每一单元的开始抑或结束,甚至是每一次授课,均应强化学生的框架意识、整体意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4.2 帮助学生把相关知识口诀

框架式教学同样注重对知识进行口诀化。口诀化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化繁为简、化简为趣。如在“经络”一章的教学中,知识点十分庞杂,且容易混淆。如关于十二经脉在肢体的循行分布规律,我们可以给学生编出歌诀:“太阴阳明行在前,厥阴少阳在中间,少阴太阳在后面。”对于循行入耳中的经脉,我们把它概括为一句话――“三个胆小鬼钻入耳朵中”,学生就很容易记住入耳中的经脉为三焦经、胆经、小肠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把它变为两句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这样就使十二经脉的前接、后续共24个知识点,两句话便能了然于胸。

再如,在“气机失调”的讲授中,我们概括为“三大类五小类”。“三大类”为气的运行迟缓、升降的失调、出入的失调;在此基础上衍生为“五小类”,即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

5 框架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对学生而言,采用框架式方法进行学习或复习,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框架式学习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骨架学习,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第二阶段为专题学习,深入某一单元,详细到每个知识点;第三阶段为习题学习,温故知新。

在第一阶段的骨架学习中,重在构建框架结构,不必过分追求细节。以骨架为中心,学习中医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理解,把一些细节部分留在课后自己填补,进一步充实丰富框架内所包含的内容。这样可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力。在第二阶段的专题学习中,要注重对各个知识点的把握,尽可能地把握每一个细节,要学会对相关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如阴阳学说,在哲学基础板块会介绍,在基本病机中也会涉及阴阳失调的知识,二者一定要相互结合。再如,气的理论在气血津液中有介绍,病机部分也有气机失调的内容,此外还要与具体的脏腑进行结合。只有这样纵横交错地进行“砌砖”,才能搭建出浑然一体的知识大厦。第三阶段为习题练习。我们推荐《中医基础理论习题与解析》或《中医基础理论常见错误与对策》。通过习题,学生可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自查,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

6 小结

第2篇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基本上是基于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普及教育,学生在入校以后突然接触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会出现很多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将在以后的中医课程学习中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问题有:(1)对于是否有必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感到迷茫,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2)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等)难以理解;(3)对于中医“取象比类”等独特的研究方法难以认同;(4)学生普遍缺乏较深厚的传统人文知识,难以建立中医思维方式;(5)中医文献深奥难懂,造成学习困难。这些普遍存在于各类中医院校中的问题,使研究者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并做了一些研究工作。综合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研究者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和解决这一难题:如从教学理念着手进行课程改革;重视第一堂课(绪论);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探索开设中医基础理论实验课;对教材进行改编;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利用歌诀、口诀的形式辅助记忆等。上述研究工作从教学理念、思维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手段、工具等多个角度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但这些方式方法主要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如何“学”。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价,特别是自我评价,则关系到如何“学”的问题,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考核方面,缺乏实现学生自我考核的平台。因此,建设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网上水平测试平台,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网上水平测试平台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建设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网上水平测试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2.1建设内容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医基础理论在线考试试题的遴选与试题库的建设;中医基础理论在线考试平台模块建设,分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测模块、单元测试模块、期中考试模块、期末考试模块;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技术支撑,包括系统管理程序、在线考试子系统、自动评分系统、组卷系统、学生注册与登录系统、教师分析系统。2.2建设方法考试平台分3个模块进行建设:(1)学生自主学习模块:包括学习目标与要求、知识要点归纳与总结、知识运用能力训练、疑难问题解析和推荐学习参考书、师生互动论坛等内容,主要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平台,使教师在课外通过网络能够为学生更好地服务,此模块由系统管理程序运行。(2)学生在线考试模块:对学生的能力测试分三级进行:一级:章节自测;二级:单元测试;三级:期中、期末测试。每一级限定考试时间,学生随机抽题,在线考试平台自动记分,顺利过关者予以奖励。奖励的方式为:召开中医基础理论自主学习表彰大会,对优秀者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这一模块主要由在线考试子系统、自动评分系统、组卷系统、学生注册与登录系统运行。(3)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评估模块: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能力、三级测试和网上自主学习的相关信息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方面,解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问题。这一模块主要由教师分析系统运行。

3建设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网上水平测试平台的意义

第3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医学习;中医教学

正如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所说:“思维导图能够将众多的知识和想法连接起来,并有效地加以分析,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所以面对中医学知识复杂繁多,中医学校学生普遍感到中医学习吃力、难记的现状,如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定能大大的增加老师们的授课成效和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以及积极性。

1.思维导图简介

1.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1]。他可以把我们大脑中所呈现的图像和逻辑反映到纸张或电脑中。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正常人的脑细胞约140亿~150亿个,但只不足10%被开发利用,其余绝大部份在休眠状态。传统的学习思维方式中只有左半脑处于部分激活状态,而负责色彩节奏以及想象等的右大脑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思维导图的出现正是克服传统学习中单调的文字以线性笔记,以丰富的色彩和图像激活右半脑,使大脑的潜能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思维导图具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是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二是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三是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四是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2]

1.2思维导图的绘制

可以分为手绘和计算机软件绘制两种。手绘需要准备各种颜色的笔和空白的纸张。运用图像和网络般的联想,用一幅图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发散出主要分支、二级分支、三级分支等,再用非直线的线条将其链接起来。要注意在绘制的过程中始终使用颜色和图形。计算机绘制需要使用相应的软件,常用的用于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有imindmap、Mindmanager、iMindMate、mindmapper、FreeMind 等。它们有以下优点:首先,利用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很容易修改,容易补充新的信息和扩展思维,不会给用户造成混乱;其次,思维导图软件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模板和素材库,能充分利用库中各种符号、图标、图片等,也可使用网上下载的图片或自己制作的图片;再次,各个节点都是模仿人脑模型的种链接,各个节点还可以超链接到其他主题、某一种不易被导入进来的媒体形式(如电子表格、图片、视频、音频等)、程序或者互联网资源上(如相关网站、电子邮件等);最后,制作出的思维导图输出格式多样化,便于存储和网络传输,方便与其他制作软件结合使用。[4]本文所绘制的导图范例,皆是通过Buzan's iMindMap V4软件系统进行绘制。

1.3思维导图的优势以及与中医知识学习的契合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有色彩、容易记忆、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3]一副图画可以替代若干文字,从而有效的突破的文字的束缚以及枯燥。自古中国就有八卦以及河图洛书,其图形以及符号反映出深刻的哲理和逻辑。而中医学做为一门蕴含着深刻哲理性的医学,其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可谓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在中医院校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大量的学生苦苦的在背诵各种中医书本和各类歌诀。然而一方面中医知识内容繁多难记,虽有各类歌赋口诀但也难免枯燥难记。另一方面机械的记忆和背诵,也大大的消减了中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性。所以运用思维导图这种先进现代化的思维工具来辅助对中医各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大大的提高同学们学习中医知识的效率,加深理解以及记忆。重新燃起同学们对中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2.思维导图在中医课程中的应用体会以及示例

思维导图应用在中医教学中, 能开发学生的大脑, 充分发掘潜能, 激发灵感与想像, 使学生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束缚, 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学习中医的方法策略, 能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 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5]同样,也是我们同学们进行中医知识学习以及整理的利器。

第4篇

关键词:新招护士;培训模式;培训

我院自2010年至今已担任三期新招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任务,由于新招护士曾在院校接受过护理大专教育,已取得护理大专学历并有一定的临床操作技术,而她们在校学习的是西医护理知识而对中医护理知识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招护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特点及中医治疗手段的工作性质,确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探索适合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特点需要的教学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确立适合中西结合医院护理需要的教学目标根据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对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中西结合医院需要为目的,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1.1.1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注意强化护理专业理论与中医护理的特殊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学员知识的结构性调整,提高知识任用临床的 实践能力。

1.1.2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加强对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心理适应、自我管理以及应急能力的培养。

1.1.3注重培养爱岗敬业精神通过学习南丁格尔的先进事迹,积极引导学员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热爱护理工作。

1.2结合中西结合医院的工作实际工作实际,调整教学内容根据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区别于西医护理技能教学。常规三基教学,我们增添了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和中医护理常规操作等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的需要,同时避免了重复教学,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加大集中培训技能训练教学的力度选择临床工作中的实用性强的护理操作项目,加大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在练习课中以"示教-练习-再示教-讲评-再练习"为循环模式,培养学员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练习效果。操作完成后教员逐一进行讲评,通过信息反馈,加深学员对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施护理操作的能力[1]。

针对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的特点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组织学员参加操作演练,在模拟的环境中,学员通过对病情的分析,分类和紧急救护、后送,提高学员在危急情况下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项目中增加了中西结合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把中西结合护理知识更好应用临床。

1.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度,注意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为使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员开展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1.4.1循序渐进,注意知识的积累使学员以快捷的方式掌握知识要点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护理实践[2],指导学员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注意教员课堂讲授重点内容、关键字记忆及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运用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并在实践中强化记忆护理理论的知识点,使学员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护理问题。

1.4.2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在授课中指导学员采用理论概念关键字记忆、相近内容对比记忆、操作步骤流程记忆、操作用物口诀记忆、操作技巧归纳记忆,并指导学员将课后复习、阶段复习与学科总复习相结合,扎实、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1.4.3进行自学导读根据教学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将部分教学内容列为自学内容,通过加强自自学指导扩充学员的知识面。

1.5考试方法体现平时与综合评定相结合,注重信息反馈为了促进学员掌握技能,适应中西结合医院的中医护理工作的需要,我们组织练兵活动,加强操作技能考核。规范常规常规的生命体征观察、动态微光环境下静脉输液、吸氧、吸痰、插管、心肺复苏等操作标准,以及中医护理操作标准,使考核成绩客观地反映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综合技能操作比武,并开展中医护理基础知识比赛活动,提高学员的训练热情和技能掌握的熟练性。

2结果

对学员进行综合考核,见表1。

3体会

直招护士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基础,但缺乏中医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要使她们经过培训适应中西结合医院的工作需要,必须探索一套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3.1训练目标从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需要出发培养学员掌握适应护理知识和技能,并能综合应用,注意加强学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2教学内容、形式和考核方法体现护理工作需要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为部队输送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3.3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员的应急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从考核成绩看,学员对于以往接触过的常用护理技能,如:西医急救技能,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掌握比较好,优良率达100.00%,而对于中医的基础理论有少数学员掌握程还存有欠缺,提示应在此方面加大训练力度。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我们将对直招护士学员在医院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和信息反馈,进一步对教学计划、实施和考核方案进行改进,使教学更加贴近中西结合医院护理工作,更加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211-01

《方剂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继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科学习后的一门介于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本门课程识记量大,方药组成规律难以掌握;教师教授方法按部就班、枯燥,学生需要死记硬背歌诀,毫无兴致。鉴于高职高专学生对学习普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本着钓胜于渔的思想,在方剂学教学中运用基于“任务驱动”的合作探究法,实践后收获良好效果。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药学专业2013级1班、2班,前一学期方剂学的奠基课(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平均成绩在70―80分的学生共32人、每班16人(8名男生,8名女生),1班设为对照组,2班设为实验组,由一名老师教授《方剂学》课程。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理论授课4学时;实验组采用合作探究法,4学时。

学习内容安排: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高职高专《方剂学》教材第二版,从不同单元抽取一级方(均由4味药物组成),分别为:麻黄汤、白虎汤、导赤散、大承气汤、四逆散、四神丸、四君子汤、四物汤,作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实践内容。

合作探究学习法操作:将实验组16人均分为4组,每组4人(2男、2女),每组1名组长将改组成员分成两对,课前布置好任务,以2学时(一节大课)4个方剂学习为目标,前半周4个方剂(由2人搜集组方方药的功能与主治,另外2人研究组方配伍规律及适应症和炮制方法,讨论时前2人先讲方药的功能与主治,后2人再讲配伍规律及适应症和炮制方法,互评前后两队的任务完成情况),后半周4个方剂同组成员任务交换。教师在四小组之间负责解答学生资料搜集中的问题,并随时模拟每首方剂适应症的患者,自述症状,让学生结合问诊,辩证选方,给出适当的方药药量加减。

评价方法:考核方式为实训加笔试,合计计算最终成绩,教师以模拟病人的方式随机抽查学生对辩证选方方法的掌握(占总成绩30%),结合模拟试卷对8首方剂知识点的考察(70%),合计100分。

(三)统计学方法

计量学生的成绩以(x±s)显示,采用SPSS13.0(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统计程序对学生成绩做以分析,采用t检验,另(P

二、结果

(一)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表1)

对实验组1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份,回收问卷16份,有效问卷率100%,从表1可看出学生比较喜欢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同时对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达100%,并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点,大大提高了学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与相互评价的能力。

(二)八首方剂知识点掌握成绩比较(表2)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辩证选方考核与模拟试卷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第6篇

关键词:中药制药;生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013-01

《生理学》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制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等专业课程的奠基石,能否学好本门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多门专业课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培养出在制药行业中理论知识过硬的技术型人才,则必须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探索一条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好《生理学》的教学工作,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努力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1.提炼教材内容,整合各章节有联系的知识

《生理学》是一门内容多,学时少,难学难记,枯燥无味的课程。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要充分、全面的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之精髓,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安排,使之由浅入深,符合人们认知规律,以便学生理解和接受。《生理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精心准备,授课教案,充分利用教学教具,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教学计划,力争细讲重点,突出难点,不要力求全面,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进行自学和研讨。比如,在学习消化系统的生理时,我们会学到口腔也是一个消化器官,口腔中的牙齿和舌可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这时,就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道课后题:牙齿和舌的形态结构如何?怎样参与对食物的机械性消化?并且提示学生可以在课后互相观察同桌的口腔结构及体会进食时牙齿及舌的运动情况,这种方式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自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以设置疑问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授课方法上则要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与教师同步思考,师生互动,努力做到说理深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密切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设置疑问解释疑问,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临床诸多现象,不断进行新旧知识的纵向串联和横向比较,使学生始终处于矛盾设置和解决的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例如:在学完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生理之后,可以问问学生人口服四环素后为什么尿液呈现黄色?体内过程依次经过哪些系统?各系统依次经过哪些器官?以次途径进行思考,举一反三。使学生对呆板枯燥的生理学理论知识产生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课堂知识面。

3.推敲授课语言,简化抽象内容

对内容复杂、抽象,难于记忆的知识,可以通过口诀、顺口溜、图表、类比等方式方法将其形象化、条理化、简单化,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在授课语言上,教师要做到语言幽默风趣,“表演”得体,表达生动,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使学生爱听、善思、好记,达到话语结束意犹未尽的良好效果。比如:人的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比较抽象,编成顺口溜“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庭九舌咽,迷走、副、舌下”就很容易让学生牢记。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故理论知识必须密切联系实际,才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升华。比如在学习消化系统的生理这部分内容时,会学到胃有贮存食物的功能,而且能把食物以食糜的形式分批送入十二指肠,那么,这时就可以提到:某些胃病人在胃切除一部分之后就应该每天少量多次的进食,这样才能减小对胃的压力又能保证人体能量的供应。还有,在循环系统生理学内容学完之后,可以问一个同学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理学问题:人为什么吃饱了饭之后会有困倦感?经过同学们讨论之后,再对其进行解释,主要是因为食物进入胃肠后,胃肠血管的充盈量增加,大量的血液供给肠胃的血管使人头部的血液量减少,所以使人困倦。这样,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既加深了理解又加强了记忆。结果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突出中医药特色,架设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中医药是在中华民族经过世代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世界医药界不可或缺的一块珍宝,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是每一名医药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而目前各出版社的《生理学》教材几乎都是以西医理论的翻版,事实上,中医药虽然各有其基本理论体系。但两者之间完全可以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讨论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生理的关系,而且对于人体一些生理机能。如介绍调节体温的调定点学说时,可以举一些中药为例,如黄芩能使高烧病人的体温下降,就是通过使病人的体温调定点下降来达到降温的目的。以此方式培养学生对中药神奇疗效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四、尝试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可明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通过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系统,可以丰富教学表现形式,加大知识的消化和吸收量。同时,多媒体教学还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对重点内容和实验演示的回收可增加学生记忆,尤其是个别抽象的内容,如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通过多媒体直观的演示,能把本来很难理解的化学门控通道的五聚体结构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使教与学在更加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进行。

以上是本人对高职中药制药专业《生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肤浅认识,要想真正做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让所有的同学收获更多的知识将需要更多的相关人员不遗余力的传授自己的经验,达到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郭争鸣.《中医药高职高专生理学教材建设的思考》《中国中医药》.2005.9

第7篇

【关键词】武术 健身 阴阳平衡 中医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120-01

中医“阴阳学说”认为,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双方的协调统一。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标志。只有脏腑、经络、气血处于平衡状态,人体才能健康。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讲:“凡阴阳之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华武术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受传统医学的影响形成了武术独特的健身运动方式。

一、内――注重精神意识的调摄

中医“阴阳学说”认为,内为阴,阴相对于阳来说主要功能是内守。武术锻炼就是通过内在的精神意识活动的调摄达到精神内守,起到养阴的作用,促进阴阳的平衡,保证人体的健康。

武术运动非常注重内在精神意识活动的锻炼。武术名家曾说:“全凭心意练功”,“内动于心,百体从令”,虽然武术中的拳种流派众多,而各自又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不同的练功方法,但都把精神意识放在重要位置,认为武术的动作是受精神意识的支配,讲究心为主宰,意识为动作的统领。用意识来指导锻炼,方能达到形神合一。武术锻炼正是以“心为主宰”,认为:“形体动作是受心志活动支配”。如,八卦掌基本技法中的“十要三病”,第一要就是“要有意”,讲究意识引导动作;查拳十字诀中“绵而不断意相随,巧中生智灵活用”都是由心志活动所涵盖的意与智;形意拳的“内三合”,首先就是“心与意合”;通背拳也以“心法慧勇”为首务;华拳更是强调“心统性情”、“心动则气生”、“心肃则神凝”;强调心、意的作用也是太极拳理论的突出特色,王宗岳在论述太极拳三要素心、气、身时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先在心,后再身。”从这些要领口诀中可看出心、意的作用居于首位。

二、外――注重形体的锻炼

中医“阴阳学说”认为,外为阳,阳相对于阴来说主要功能是外固。武术锻炼就是通过外在的形体锻炼来养阳,促使体内阴阳平衡,达到健身。

武术注重形体的锻炼,无论是武术基本功还是各家的拳法套路,都对形体的锻炼有很高的要求。武术的锻炼包含人体全身的各个部分,是人体全面的运动。这里仅从武术的基本功阐述武术锻炼的全面性。武术基本功有:头、肩、腰、腿、手、脚以及跳跃、平衡等全身各部的练习。

头部练习同时也是眼法的练习,通过头部的摆、转、仰、俯等和眼神的变化来完成,既可提高头部的灵敏性,又可锻炼人的精气神;肩臂练习主要有压肩、绕环,通过练习可增进肩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加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上肢运动的敏捷性;腿部练习主要有压腿、搬腿和踢腿,既能拉长腿部的肌肉与韧带,又能发展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腰部练习主要有俯腰、甩腰、涮腰、下腰,可锻炼人的身法技巧;武术的手型有拳、掌、勾,运动中通过冲拳、架拳、推掌、亮掌、勾手等手法进行锻炼;武术的脚则是通过步型步法来锻炼,步型有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坐盘及丁步等,步法有击步、垫步、弧形步等。

武术的锻炼不是局部的、单一的,而是全面的、多形式的,是人体全身的运动,武术正是通过这种全面的外在形体锻炼来养阳,使阳不会偏胜或偏衰,促进阴阳的平衡,达到健身。

三、“内外合一”――注重形神统一的结合

中医“阴阳学说”认为,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与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取得动态平衡的结果。认为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才能维持“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保证机体的生存。

武术正是通过内外合一的整体锻炼来达到形神统一,体现机体的阴阳平衡。如今的体育锻炼,有的练肌肉力量、有的练速度耐力、有的练平衡跳跃,基本是针对某种部位的弱点和需要进行锻炼,以求获得某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武术强调的是对人的整体、全面的锻炼。有人把武术的健身理解为:“把人视为阴阳复合体,以拳械为符号,在攻防意识的组合练习中展示着形与神的完整,意与气的统一,以及内心世界对自然的体悟与契合,……达到精神、形体的双重冶化,全面改善生理、心理的机能。”这也正是武术健身有别于一般体力锻炼的重点所在。武术运动的健身,体现了东方人对生命结构及其运动形态的理解。即所说的“内外合一”,所谓“内外”,就人体而言,内指心脏器官,外指形体四肢;就其行为而言,内指精、气、神(心)等无形物质,外指形体运动的外在表现,内外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内外问题也是阴阳关系的问题,内外兼顾既是阴阳平衡,也是阴阳相须的问题”。“合一”就是内与外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达到形神兼备。因此“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是形体与精神(心、意识)的紧密结合的结果。

拳谚云:“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是武术锻炼的共同准则。武术运动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并且将其视为武术锻炼的最高境界。

四、结 论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重要健身理论来源于中医“阴阳学说”。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对武术健身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武术既注重外在的形体锻炼,又强调精神意识的作用,并通过外在的形体锻炼与内在的精神意识活动的紧密结合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对外能够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够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体现了阴阳平衡,促进了人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程大力、王庆余.论传统医学与武术的双向渗透[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3)

2 郑光路.武医结合造福人民[J].武林,1983(9)

3 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