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

时间:2024-02-27 16:09:11

序论:在您撰写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淤泥质深基坑;支护;钢筋混凝土梁;内支撑;施工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in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upport of the slurry-supported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and it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Key words: the muddy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Interior support; Construc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深基坑、超大基坑特别是淤泥质深基坑的不断涌现,对基坑支护也相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传统的放坡开挖已基本淘汰,常用的土钉支护、锚杆或喷锚支护、钢板桩支护、深层搅拌支护、排桩支护甚至地下连续墙适应了不同工程项目、不同工况环境下的施工要求,但对于淤泥质深基坑,上述支护形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施工的需要,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深基坑支护方法应运而生。

二、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特点

1、设计简单、直观,具有计算方面的正确性。

2、施工方便,把复杂的基坑支护简化为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施工。

3、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轴向受压强度大和变形小的材料优点,确保基坑施工及周边其他公共设施的安全。

4、不受周边场地不足的限制。

5、由于支撑跨度大,基坑内形成65%~75%大面积无支撑的空旷,工作面开阔,土方挖运速度快。

6、降低工程造价,采用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材料便宜,而且便于采用机械化挖土,工效高,经济效益明显。

三、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工艺原理

护壁挡土结构完成后,在进行基坑土方开挖时,基坑四周的土体产生的水平侧向压力作用于支护桩及围梁上,进而传递到围梁之间设置的对称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上,内支撑梁仅承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集中荷载,充分发挥其轴向抗压强度大、变形小的特性,构成了稳定的内支撑体系,从而达到基坑支护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目的。

四、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设计

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设计,要经过假设支撑梁的道数、跨度和截面,确定基坑开挖深度、挡土结构材料厚度后,计算出围梁上单位长度分布的水平压力,根据单位长度水平压力大小,计算出集中在支撑梁上的轴向力,然后根据这个轴向力的大小和支撑梁的自重进行支撑梁的配筋计算和稳定性验算。经过如此反复的假设和验算后才能最终确定支撑梁的截面和配筋。

如果深基坑需要设置多道支撑的,其支撑的道数和位置则要根据基坑深度、工程桩位置和间距、地下室层数、楼板位置、挖土方法、挡土结构的材料和形式、挡土结构的配筋、土压力值大小而定。

内支撑的设计一般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并出具施工蓝图。

五、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单层支撑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支撑立柱桩施工――第一层土方放坡开挖――支撑立柱桩头清理――支撑梁垫层施工――围梁及支撑梁钢筋、模板、砼――检查验收 ――分层开挖至设计标高――地下结构施工至换撑标高――回填、浇砼换撑――内支撑拆除、清理――地下结构继续施工出地面

2、多道支撑施工工艺流程

(1)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

开挖至第一道支撑梁垫层底――凿开支护桩及支撑立柱桩头并清理――支撑梁垫层施工――支撑梁钢筋、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清理。

(2)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

开挖至第二道支撑梁垫层底面――凿开支护桩及支撑立柱桩头并清理――支撑梁垫层施工――支撑梁钢筋、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清理。

(3)往下各道支撑按第一、第二道支撑的工艺流程类推。

3、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操作要点

(1)支护桩施工

支护桩施工时应考虑支撑点的位置,当支撑点设在支护桩时,桩顶必须预留压顶帽梁的锚固钢筋;当支撑点设在支护上的某一标高处时,该处的支护一般应预埋钢筋,在挖土方暴露后,清理干净该标高的混凝土,将预埋钢筋拉出并伸直,用以锚入围梁内(经常设有锚筋)。同样,钢筋混凝土支撑桩也应用同样的方法预留和预埋钢筋。

(2)支撑立柱桩施工

可安排在支护结构施工的同时或以后进行,可采用钻孔桩的施工方法。

(3)支撑梁的施工

a 土方开挖至支撑梁垫层标高,测量放线,确定支撑梁位置。

b 梁垫层施工,可以根据地质情况,采用直接铺尼龙薄膜、铺设油毡、铺模板或浇筑素混凝土垫层等方法。

c 支护结构、围梁、支撑梁、支撑立柱桩之间的连接,钢筋锚固长度需满足钢筋混凝土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要求。

d 支撑梁应按设计要求预起拱。

e 支撑梁和围梁混凝土浇筑应同时进行,保证支撑体系的整体性。

f 为了方便拆除支撑梁及围梁,在浇筑混凝土时可考虑预留爆破孔。

g 为了缩短工期,及早进入土方开挖阶段,混凝土配比中可加入早强剂,并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即可进行土方开挖。

h 混凝土浇筑、拆模和养护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保证混凝土强度顺利增长。

(4)土方开挖

a 在先施工的支撑范围内的土方先安排开挖,由远至近地进行,若有多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时,应按支撑的道数分层开挖:第一层土方支撑第二层土方支撑底层土方。每层又要根据基坑深度不同和挖土机械伸展深度能力进行分层挖土,每一层土方开挖都要待支撑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才能往下继续开挖。

b 支撑梁底挖空前,运土车辆需要在支撑梁上通过时,应先用土将支撑梁覆盖形成过道,覆盖土厚度不小于50cm,以保护支撑梁免受车辆压坏,但应尽量避开。

c 随着挖土深度加深,护壁和立柱的支撑点凿毛也应同时进行。

d 做好降水工作,一般来说,深基坑支护外侧多采用止水帷幕,地下水较少,用少量的降水井就可以解决问题。

六、质量控制技术要求

(1)每一期土方开挖深度必须按照设计的深度逐层进行,控制在支撑梁底下面的垫层底,不得超深。

(2)土方开挖支护结构形成悬臂时,应立即进行支撑施工,尽可能缩短时间,减少变形。

(3)测量必须准确,保证支撑梁的设置位置准确,按中心受压构件要求控制纵向轴线的偏差,各梁中轴线弯曲矢高不超过20mm。

(4)支撑地模须严格平整,跨度较大时,在制作时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预起拱。

(5)支撑梁钢筋按受拉筋要求焊接,钢筋搭接及锚固长度必须满足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抗拉钢筋要求,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施工。

(6)主支撑宜一次浇捣完毕,不留施工缝。

(7)试块制作按3天、7天和14天强度各三组留置,作好原始资料记录,以备验收核查,同时作为拆模和提前开挖的依据。

(8)基坑监测,当监测值达到警戒域时,则提出书面报警,以备有关方面采取工程措施时参考。

第2篇

关键词:长螺旋成孔;后插钢筋笼;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越来越精密。针对特殊地质条件,非正常情况下,传统的施工工艺及方法已无法满足工程技术及质量要求。因此,必须探讨运用特殊的施工方法或工艺满足此种情况的质量技术要求。长螺旋成孔后插钢筋笼进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应运而生。

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传统工艺与后插钢筋笼工艺对比

传统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主要是通过正(反)循环旋转钻机或长臂螺旋钻机成孔,下钢筋笼,再下导管浇筑混凝土成桩的一种施工方法。后插钢筋笼是指用长臂螺旋钻机成孔后立即浇筑混凝土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随后将钢筋笼通过一定的施工设备后插入孔内,达到设计深度的一种施工方法。此种方法有施工方便,效率高,低污染,质量有保证等优点。

由以上工艺流程看,后插钢筋笼施工工艺比传统的工艺减少了5道工序,大大减少了技术、质量控制环节,缩短了施工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必然降低工程总造价。

三、后插钢筋笼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难题

1、钢筋笼保护层的保障

后插钢筋笼施工中最常见,也是最难克服的一个技术难题是钢筋笼的保护层厚度的保障。由于钢筋笼插入前,孔内已浇注混凝土,为了保证钢筋笼保护层厚度,我们采用“护耳”法与“圆盘”垫块法,共同作用,保证了钢筋笼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如图1所示:

后插钢筋笼保护层措施示意图

2、钢筋笼后插至设计深度

由于孔内已浇注混凝土,要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有一定难度,若钢筋笼长度较大,或全孔通长钢筋笼情况,难度更大。一般方法是用平板振动器下放,因其振动力传递有限,钢筋笼只能下到某一深度,对于特殊地质条件,有时很难达到设计深度。为此,我们根据多年施工经验及大量的施工实践,将后插笼装置进行改进,在平板振动器下部中心部位用法栏连接一根无缝钢管,直径Φ110,壁厚10mm,长度一般大于钢筋设计长度2---3米。同时,钢筋笼加工时,在钢筋笼底端将钢筋笼做成锥型,反插钢筋笼时,无缝钢管底端从钢筋笼中心穿过并与钢筋笼锥尖接触。反插钢筋笼时,振动力可以通过中心杆拉动钢筋笼主筋,使钢筋笼准确到达设计深度,(如图2所示)

四、后插钢筋笼施工方法的优点

1、后插钢筋前已将混凝土浇注完毕,克服了易塌孔和缩径地层成孔难的问题,由于混凝土支撑作用,对孔壁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避免缩径桩的发生。

2、后插钢筋笼的振动力作用,使孔内混凝土密实度大大增加,从而使单桩承载大幅度提高,减少混凝土内蜂窝发生可能性。

3、后插钢筋笼施工由于没有循环泥浆,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4、该施工方法有工序少,速度快,施工环节简单,大大缩短施工工期的明显优势。

五、工程实践中应用

天津市蓟县曲院风荷一期工程中,我们对其6幢楼进行施工,设计桩径Φ500,桩长13m~26m不等,钢筋笼直径Φ450,长度8.0m~18.5m不等。施工中,我们应用后插钢筋笼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即提高施工效率,又降低了工程成本,施工结束后,经钢筋笼放量位置检测,及桩体缺陷检测,静荷载试验后,得出钢筋笼位置准确,桩体缺陷极少,承载力比以往同类桩提高10----20%。

载荷试验对比表

六、结论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设计及施工方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sidential quality complaints mainly around the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slab and crack leakage problem.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with examples of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cracks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are discussed.

Keywords: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he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crack;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建筑领域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已经得到了普及,可是由于其具有较差的抗拉性,此外还因为其他原因的影响,致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目前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尤其体现在裂缝方面,这对建设人员来说始终都是一个难题,本文的出发点是现浇混凝土裂缝的形成以及具体形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很多避免裂缝问题的结构设计以及工艺办法。

1工程概况

有一建筑面积合计为30187m2且包括1层地下室以及12层主体建筑的综合办公楼,二类49.9米高的公共建筑,其框架结构属于钢筋混凝土,一到六层不管是梁板还是柱都选择了C45混凝土,六层以上选择了C40混凝土,超过±0.00的楼板其厚度都达到100mm,而地下室板厚达到了180mm,此外还有4050×7500的板轴线跨度。

2结构设计导致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预防

2.1结构设计导致楼板裂缝出现的原因

(1)设计结构缺乏足够的安全储备,没有进行挠度和对裂缝实施的验算。板的配筋不科学,尤其是楼板跨度逐渐加大,设计过程中没有结合刚度原因,只根据构造进行配筋,无法达到构件要求。(2)钢筋以及混凝同承受构件受力,而且现浇砼楼板厚度不足,使楼板刚度被减弱,不管是受压砼应力还是受拉钢筋都增加,致使楼板发生开裂。(3)建筑平面不标准,结构设计过程中未进行进一步强化,于凹凸角位置易于出现温度以及收缩应力集中的现象,致使板发生开裂。 (4)房屋在纵方向上的长度比规范还要长却没有伸缩缝,致使薄弱处出现与纵向长度相互垂直的板面通长裂缝问题,特别是住宅设计结构体系变化显著,在应力集中部位产生主拉应力破坏形式的板面斜裂缝。超长地下室底板不合理设置后浇带或不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因为混凝土收缩也会引起裂缝问题而导致事故发生。(5)板配筋具有较大的间距,尤其是板面部位与负弯矩相抵抗的钢筋没有进行通长设置,导致在临近板边缘位置顺着负弯矩筋端处发生了裂缝问题。可是于角部板角位置,关于双向板,因为属于双向收缩,因为构造钢筋的缺乏,所以出现了45°斜裂缝。

2.2从结构设计方面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

(1)楼板最好选择热轧带肋钢筋以进一步加强握裹力,避免选择光圆钢筋。构造以及分布钢筋都选择变形钢筋以加强和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握裹力,能有效解决楼板裂缝问题。(2)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模式计算混凝土楼板结构,比如确定负荷以及边界条件等,此外要对梁板共同功能进行全面考虑,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其受力情况真实的模拟出来;在对温度荷载有限元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模型中关于材料参数以及施工方式的选取等务必要掌握好。(3)设计过程中要重视构造钢筋的具体布置,其严重影响着构造抗裂。关于连续板不适合选择分离方式进行配筋,最好选择上下层连续方式进行配筋;将加强筋配置在洞口位置;将构造筋配置在混凝土梁的腰部位置,其有大概200mm间距以及8~14mm的直径。如果东西单元房间以及跨度超过3.9mm,最好进行双层双向钢筋的设置,阳角位置的钢筋间距保持在100mm以下,并且要在外墙转角位置进行放射钢筋的设置,配筋要超出板跨1/3,并且长度要超过2.0m。(4)关于配筋,选择直径不大密度分布方式。为避免收缩以及温度导致的次应力作用,要提高一定比例配筋率,这样有利于结构体拉伸以及抵抗变形能力的提升,避免混凝土由于收缩引起的应力集中点,致使局部发生塑性变形进行引起裂缝问题。(5)后浇带设置要合适。后浇带间距要控制在30m内。后浇带位置的梁以及板主筋要避免断开。以现今混凝土收缩量为参考可以得出,后浇带大概需要3~6月的封闭时间,最少天数是45天。后浇带内的垃圾务必清除,而且接缝必须紧密,新旧混凝土接触部位通过1:1水泥砂浆进行接浆。该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以往相比,要上升一级,选择膨胀不强的混凝土,以避免新旧混凝土接触部位出现裂缝问题。(6)关于现浇板板,最好将其厚度掌握在跨度的1/30,最小值为110mm(浴厕、厨房以及阳台板为90mm)。如果存在交叉管线,其板厚最小值为120mm。(7)在单向板设计过程中,通常根据顺着短边方向实际受力情况进行计算,而长边方向一般根据构造进行配筋,不过,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应将温度应力影响考虑在内,并将充足的构造钢筋配置在长跨方向上,关于分布钢筋,其配筋率要大于其他方向处的15%受力筋,且要超过0.15%;其直径要超过6mm,间距最大值是200mm。(8)如果抗拉应力比设计强度大,要对裂缝间距进行确定,接着再参考裂缝间距确认裂缝宽度和挠度,结合混凝土收缩以及施工过程的不均匀性,预留部分安全储备,有利于与预料之外的附加应力像抗剪能力等进行对抗。(9)现浇混凝土机构的强度等级最大值应该是C30,如有特殊需要选择高强度等级水泥(也可以是混凝土)时,应该选择水化热不高的水泥并通过浇水给予养护,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以利于水化热释放。

3施工工艺导致楼板裂缝出现的原因以及预防

3.1施工工艺导致楼板裂缝出现的原因

(1)施工工艺不科学。主要有混凝土维护不足,模板工程性能缺乏保障,施工组织不合理等。(2)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主要有现场管理监督的缺失导致任意踩踏钢筋以及偷工减料的情况非常普遍,没有根据设计者的意愿进行施工。(3)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不管是外加剂掺调和水泥还是混凝土配合比以及骨料级配等方面都缺乏严格控制,这些都是导致裂缝问题的因素。

3.2从施工工艺方面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

(1)配合比要严格控制,关于配合比的确定,要以质量检验的相关规定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依据,尽可能保持较低的水灰比。如果有条件,可以增加一定量的骨料含量。(2)混凝土工程选择的水泥,只有具备了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才能进场,关于复试一定要要根据规定进行,以使混凝土凝结度有保障,选择干缩值不大并且热量较低的水泥,尽量避免高细度水泥。关于水泥以及水,要严格控制用量,混凝土对水的需求量通常不超过180kg/m3。(3)浇筑好的混凝土只有满足规定强度后才可以开始后面工序,关于大模板的拆除以及安装,务必要动作轻柔,避免与楼板混凝土碰撞,拆除的模板要尽早搬离,禁止将很多模板集中放置在楼板上,防止混凝土结构由于集中的负荷以及过早受到振动而导致裂缝的出现。(4)对粗骨料粒径要进行严格控制,此外针对粗细骨料,还要控制其含泥量,骨料的选取不仅要求较低的吸水率,而且要求级配好并且结构密集,以降低砂率以及空隙率进而降低收缩量,加强结构的抗裂强度,禁止选择细砂。(5)关于施工缝位置的混凝土,根据规定处理的除外,要进一步强化振捣工作,确保其结合更加密实,与此同时,施工时务必通过一些措施使楼板厚度等各个方面符合要求,并确保所有部位钢筋都处在正确位置上。(6)为了实现防水以及抗裂,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通常要混进微膨胀剂,减水剂以及外加剂等物质。外加剂质量优劣有否对混凝土意义重大,部分微膨胀剂和一些外加剂混合后也许会出现副作用,所以要先通过实验确定后再使用。(7)混凝土浇筑温度要掌握好。关于大型混凝土浇筑,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段分层,确保混凝土温度增加的均匀性,还未浇筑时最好在室外温度不高时开展,其浇筑温度必须保持在28℃以下。另外,湿润环境能避免混凝土表面由于脱水而导致的干缩裂缝问题,关于浇水养护要超过14d。(8)选择高频振捣器进行振捣,如果较大坍塌度以及混凝土厚度较大,要进行重复振捣以及抹面

4结语

简而言之,针对混凝土裂缝进行的控制工作综合性较强,不仅需要设计、施工方面的积极协助,而且需要监理以及使用方面的协助,也就是实现认真施工,科学设计以及积极配合三者之间的统一,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控制现浇混凝土裂缝问题,确保其在规定范围。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4.

第4篇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1.混凝土麻面

1.1 现象

混凝土表面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碎石外露。

1.2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模板缝隙拼接要严密,防止漏浆。混凝土必须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混凝土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抹平。

2.蜂窝

2.1 现象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2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混凝土拌合均匀,其搅拌最短时间要符合规范规定。混凝土振捣时掌握好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使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浇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发现有模板松动,立即停止浇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碎石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3.孔洞

3.1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

3.2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在钢筋密集处,采用细石混凝土浇注,使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并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注。

对混凝土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4.露筋

4.1 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露在混凝土表面。

4.2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浇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浇注;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实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刷干净湿润,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5.缺棱掉角

5.1 现象

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5.2 防护措施及处理方法

模板在浇注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混凝土浇注后认真养护。拆除结构承重模板时,混凝土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浇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认真养护。

6.施工夹缝层

6.1 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加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第5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

钢筋混凝土由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组成。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骨料和水经搅拌而成的混合物,以模板做为成型的工具,经过养护,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筋混凝土工程由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三部分组成。在施工中三者之间应紧密配合,合理的组织施工。其施工工艺过程如下图所示。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由模板、钢筋和混凝土三个工种工程组成,在施工中这三个工种工程要紧密配合,合理的组织施工。混凝土浇灌之前,要检查模板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和模板系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检查钢筋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的正确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要对模板、钢筋进行检查。只有三个工种之间紧密配合,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根据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合理组织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钢筋混凝土的原材料品种、规格较多。在施工中正确选用原材料,正确地确定和掌握配合比,是保证配制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的关键。此外,混凝土工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混合搅拌好的混凝土,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凝结硬化,才能达到要求的强度。而混凝土凝结硬化的速度,取决于水泥的水化作用速度,它与周围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有关。因此,要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必须进行养护,只有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才能拆除模板。所以在组织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必需的技术间歇时间。以下就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作简单说明。

1模板工程

(1)加工模板用木方要统一用压刨二次加工,保证方木尺寸一致。

(2)加工梁、板、柱模板竹胶板裁锯的边要用电刨刨光,保证接缝严密。

(3)在楼板上下地锚筋,以保证柱墙模板固定牢固。

(4)为确保浇筑砼时不漏浆,在梁、柱、墙、板模板接缝处加密封条;楼板模板接缝必须严密;在柱、墙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先用水泥砂浆找平,安模板时再贴密封条。

(5)梁、柱、板结合处的模板安装时作为检点,确保几何尺寸准确,支撑牢固,接缝严密不漏浆。

(6)脱模剂只准许使用水性脱模剂。

2钢筋工程

(1)箍筋加工弯钩的弯心半径控制在钢筋直径的2.5d以内,保证弯钩弧度平滑。

(2)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的钢筋,必须用砂轮切割机截断。

(3)顶板钢筋绑扎前,先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间距在模板上弹线,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无误。

(4)采用不小于Φ12的钢筋加工马凳,间距宜控制在500mm左右,且不少于两道,以保证底板上下层钢筋及顶板负筋高度准确。

(5)采用相应规格的砂浆垫块、高强塑料卡、梯子筋等,以保证梁、柱、墙、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柱筋采用定位卡具,一般应控制在600mm左右,以保证钢筋间距准确无误。

(6)梁、柱、板交接处钢筋稠密,采用在钢筋间加定位框、定位卡的办法,确保钢筋间距。

(7)梁钢筋绑扎时,保证波纹管的位置准确、固定牢固。

(8)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好交接检验,并实行现场“挂牌”制度,否则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混凝土工程

(1)编写依据:施工图纸、相关规范、标准、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况和各部位混凝土具体情况。

(2)施工部署:要充分考虑到浇筑的设备和有关器具的数量,结构竖向及水平向的先后施工顺序和工期安排,同时涉及施工台班、施工缝的设置问题。

(3)施工方法:主要涉及施工准备工作、主要施工措施、施工顺序及具体施工办法。

(4)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中要详细制定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5)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进行严格清理,模内不能有任何杂物。

(6)对到场不合格的混凝土由项目混凝土工程师退回搅拌站并记好车号。

第6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

钢筋混凝土由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组成。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骨料和水经搅拌而成的混合物,以模板做为成型的工具,经过养护,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筋混凝土工程由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三部分组成。在施工中三者之间应紧密配合,合理的组织施工。其施工工艺过程如下图所示。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由模板、钢筋和混凝土三个工种工程组成,在施工中这三个工种工程要紧密配合,合理的组织施工。混凝土浇灌之前,要检查模板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和模板系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检查钢筋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的正确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要对模板、钢筋进行检查。只有三个工种之间紧密配合,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根据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合理组织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钢筋混凝土的原材料品种、规格较多。在施工中正确选用原材料,正确地确定和掌握配合比,是保证配制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的关键。此外,混凝土工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混合搅拌好的混凝土,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凝结硬化,才能达到要求的强度。而混凝土凝结硬化的速度,取决于水泥的水化作用速度,它与周围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有关。因此,要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必须进行养护,只有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才能拆除模板。所以在组织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必需的技术间歇时间。以下就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作简单说明。

1、模板工程

(1)加工模板用木方要统一用压刨二次加工,保证方木尺寸一致。

(2)加工梁、板、柱模板竹胶板裁锯的边要用电刨刨光,保证接缝严密。

(3)在楼板上下地锚筋,以保证柱墙模板固定牢固。

(4)为确保浇筑砼时不漏浆,在梁、柱、墙、板模板接缝处加密封条;楼板模板接缝必须严密;在柱、墙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先用水泥砂浆找平,安模板时再贴密封条。

(5)梁、柱、板结合处的模板安装时作为检点,确保几何尺寸准确,支撑牢固,接缝严密不漏浆。

(6)脱模剂只准许使用水性脱模剂。

2、钢筋工程

(1)箍筋加工弯钩的弯心半径控制在钢筋直径的2.5d以内,保证弯钩弧度平滑。

(2)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的钢筋,必须用砂轮切割机截断。

(3)顶板钢筋绑扎前,先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间距在模板上弹线,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无误。

(4)采用不小于Φ12的钢筋加工马凳,间距宜控制在500mm左右,且不少于两道,以保证底板上下层钢筋及顶板负筋高度准确。

(5)采用相应规格的砂浆垫块、高强塑料卡、梯子筋等,以保证梁、柱、墙、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柱筋采用定位卡具,一般应控制在600mm左右,以保证钢筋间距准确无误。

(6)梁、柱、板交接处钢筋稠密,采用在钢筋间加定位框、定位卡的办法,确保钢筋间距。

(7)梁钢筋绑扎时,保证波纹管的位置准确、固定牢固。

(8)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好交接检验,并实行现场“挂牌”制度,否则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混凝土工程

(1)编写依据:施工图纸、相关规范、标准、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况和各部位混凝土具体情况。

(2)施工部署:要充分考虑到浇筑的设备和有关器具的数量,结构竖向及水平向的先后施工顺序和工期安排,同时涉及施工台班、施工缝的设置问题。

(3)施工方法:主要涉及施工准备工作、主要施工措施、施工顺序及具体施工办法。

(4)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中要详细制定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5)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进行严格清理,模内不能有任何杂物。

(6)对到场不合格的混凝土由项目混凝土工程师退回搅拌站并记好车号。

(7)质量检查人员检查施工,严格按步序振捣;接班振捣人员提前半小时到岗与上班振捣人员共同操作,交班人员推迟交班半小时撤岗。

(8)混凝土的养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在自然气候条件下(高于5℃),对于一般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0~12h内(炎夏时可缩短至2~3h),对高强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2h内,即用麻袋、草帘、锯末等进行覆盖,并及时浇水养护。

第7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建筑工程 钢绞线

钢筋混凝土工程按照施工方法可以分为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以及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工程两种。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结构的日益复杂,多数工程在施工中采用整体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法。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施工之中是在施工现场按照结构设计需要进行支模和绑扎钢筋,然后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并且振捣成型,这种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有着施工方便,效率高的优势,其在经过养护支护模板拆卸和支撑。这种现浇混凝土施工方法在施工中整体性能好,抗震性能高,并且在施工中无需要各种大型机械的安装,降低了施工成本。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在施工中由于模板消耗多,对劳动强度的要求较高。而装配式混凝土工程在施工中能够是受到构件厂和施工现场的限制,一般都是通过将与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构建进行组装和拼接,然后使用起重机将构件安装在需要的位置,在通过钢筋措施进行牢固,这种方法在施工中机械化应用高,能够有效的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施工效率,但是在施工中现浇耗钢材料较大,起重机产生的机械产品的依赖性较高。

1.适用范围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工程主要适用于正常环境之下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物施工,一般在施工的过程中多数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措施和施工方法能够及时有效的将混凝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修复。现阶段,无论是巍峨耸立的高楼大厦还是世界之最的水利工程,都不能够离开钢筋混凝土的支持,钢筋就如同人体的骨骼一样支撑着整个建筑物,为建筑物的整体性提供依据。

2.材料要求

混凝土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从原材料,钢筋加工、钢筋连接和钢筋安装四个部分组成的。从现场施工的角度来看,钢筋工程的施工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从原材料的检验、加工、安装三大工序。钢筋加工包括钢筋的冷拉、冷拔、调直、除锈、钢筋配料、切断、弯曲成形、连接,钢筋安装包括钢筋的绑扎、固定、现场连接。钢筋经过这些工序有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再有半成品加工成成品,在工人进行这些工厂或者现场操作之前,一个重要的工总就是编制钢筋料单。就是通过将图纸语言转换为工人能够看的懂的钢筋料单。

在钢筋施工的各个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当钢筋的品种、界别或者规格需要进行变更的时候,其应当设计变更文件,在施工的过程中当施工单位却反设计所需要的钢筋品种,级别或者规格的时候,为了保证对设计意图的理解不产生偏差,规定,当需要做钢筋代换的时候应当办理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满足其设计要求,使得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产生各种偏差和规定当需要做钢筋代换的时候应当办理的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暗组其原结构设计的重要要求,并明确钢筋代换又设计单位负责。

2.1制做无粘结筋用的碳素钢丝或钢绞线,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5223—199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1995的规定。

2.2无粘结筋的涂层采用“专用防腐脂”其性能、产品质量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脂》JG3007—93的规定。

2.3无粘结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高密度高压聚乙烯或聚丙烯,严禁使用聚氯乙烯。(测试在1900C时高密度高压聚乙烯挤出制品的融熔指数为(M1)0.2—2:聚丙烯(M1)0.5—0.15其性能应符合JGJ/T92—93技术规程要求。)

钢丝束、钢绞线涂料层及包裹层的制作工艺如下:

选盘并束涂油包塑冷却牵引收盘。

生产中严禁随意调换挤出量、牵引速度及和温度,保证包塑质量。塑料使用前必须烘干或晒干,避免成型过程中由于气泡而引起塑料表面开裂。成型管壁厚度要均匀,发现破损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

2.4制作完毕的无粘结筋成品质量应符合《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93规定,且无粘结预应力筋用的钢丝和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当有死弯时必须切掉,无粘结预应力筋中的每根钢丝应是通长的严禁有接头。

2.5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的锚固系统构造,技术要求等必须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等的规定。

2.5.4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ηp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对于重要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锚具,应按国家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92附录计算确定。

(2)对于一般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使用的锚具,其进场验收,当预应力为钢丝、钢绞线时,ηp取0.97。

试验经受200万次循环荷载后,预应力筋因锚具影响发生疲劳破坏的面积不应大于试件总面积的5%。用于抗震结构中的锚具,还应满足循环次数为50次的周期荷载试验,当预应力钢材为钢丝、钢绞线时,锚固后,试验应力上限取预应力筋标准强度的80%,下限取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40%循环次数50次的周期荷载试验。试件经50次循环荷载后预应力筋不应发生破断。

3.作业条件

3.1张力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5%,应以现场构件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压报告为准。

3.2无粘结筋复测合格,有试验报告单。无粘结筋的配制及非预应力筋的绑扎加工完成。

3.3锚具已经过复测验收。

3.4张拉机具己经过专业鉴定单位的标定,其它机具己准备就绪。

3.5张拉部位的脚手架及防护栏杆搭设已完成,并经检查符合作业要求。

3.6已按设计要求对无粘结筋的张拉顺序,伸长值张拉值、无粘结筋的制做、铺放、操作、质量标准进行了交底。

4.操做工艺

4.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梁、板模板支设非预应力下钢筋铺放、绑扎梁板无粘结筋铺放、绑扎端部节点安装非预应力上钢筋铺放、绑扎

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震捣混凝土养护、拆边模张拉封锚。

4.2无粘结筋检查、下料、修补:

无粘结筋进场后,应及时检查预应力筋的规格、尺寸和数量,并按批次抽取试件复验。合格后才能下料,下料长度控制在--0、+50,并逐根检查预应力筋外包裹层质量,对外包裹层有局部破损的,应用水密性塑料胶带缠绕修补,缠绕时胶带搭接宽度不应小于胶带宽度的一半,检查修补后,方可分类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