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4-02-27 14:45:16

序论:在您撰写教育技术学研究方向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向

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研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13-02

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好长的时间,我们的一线教师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改革要求,教学行为方式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多了,争相回答问题的也多了。面对活泼生动的课堂,我们似乎觉得自己的教学效果很成功。可到阶段测试时,学生成绩却不理想。问题出在哪里呢?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虽然强调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但是,学生把会的题目做错了,恰恰反映出学生在学习和做事方面基本素质的差距。课堂上,对新知识的学习没有问题,一学就会。可是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抄错数或运算符号,漏掉数字、点错小数点时常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全是应付;还有些做其他事情很出色,就是学习不行的孩子;更有不写作业、不听课,而成绩却不错的。因此,我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真是太浮躁,可是我们还在想,我们的付出到底去哪了?

一、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平常的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或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部分教师为了应对各种类型的调研测试,将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于研究教材所限定范围的知识,关心学生数学考试的成绩,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因素,可谓尽心尽力。而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在很大程度上疏忽了。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新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部分教师在注重数学学科知识等智力因素教学的同时,是否也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过具体选择满足需要时所产生的能使各种智力因素活动起来的心理力量”,它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不仅要准确地、艺术地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知识王国”里来。从“有趣”到“乐趣”再到“志趣”。以兴趣吸住学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高在逐渐的减少,但这一“课”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三、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客观事物产生情感,才有动机和兴趣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证明,情感不仅有倾向性,而且有效能性,凡是能激发一个人的实际行动的情感都是有效能的情感。学生一旦有了对学习的情感,就会愉快的学习,可以消除紧张,抑制疲劳,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使内心世界变得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际能力。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要根据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使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然后转向新的目标。有教育实验证明,赞扬优于责备,责备优于无评价。赞扬可以产生积极的情感,责备可以触及内心,无评价是情感的缺失。教师的冷漠是学生心灵上的寒霜,而有些击中要害的严厉训诫,也能成为学生的警策。即郑板桥说的:“瘙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更精。”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数学学习不应该有情感的沙漠。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力,是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动能。增加和深化这种诱因,不断地以知识丰富学生的智慧,让他们思考,树立学习自己去探索真理的志向,让他们完成复杂的任务――这一切都会产生强烈的、稳定的内部诱因。当然,这样也往往会产生勤奋,但是,勤奋是内容丰富的,使渴望认识深入成为习惯的活动交织在一起,所以,勤奋没有来自外部压力所造成的不愉快性质。外边动机是压力,是苦学之源;内部动机是动力,是乐学之源。积极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到底做了多少?这值得我们深思!

五、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连号的学习习惯

第2篇

关键词: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实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08

一、科学技术哲学教育概述

1.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内容

科学技术哲学的教育内容包含三个方面――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自然辩证法是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哲学认识、总结和说明。科学技术方法论就是对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领域的实践进行总结。科学技术观是一种创新思维,以科学技术成果渗透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科学技术的价值性,以实现科学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2.科学技术哲学教育特点

科学技术哲学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渗透性,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门类,但是以科学的视角反映和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科学技术哲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之间存在着交叉,但是又是独立的学科研究内容,科学技术哲学实现了和哲学体系的融合,反映了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自然成果,体现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性概括。从学科特点上来分析,科学技术哲学起到了纽带的作用,联系了哲学与科学技术实践应用,呈现出了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的具体实践的统一,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

3.科学技术哲学精神实质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教学体现了科学性与创新性的特点,其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通过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内容的建构,实现对学科内容的融合。通过科学技术哲学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感知能力,提升大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二、高校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实践方向

1.培养具有批判和探索能力的人才

科学技术哲学教学实践除了传授专业性的理论知识,所传达的更是一种学科研究的态度,科学技术哲学内容非常丰富,从思维能力上启发学生思考和总结,鼓励学生深度分析问题成因,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有较为客观的认知,以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性的探索精神,在不断的追问和反思的过程中,将客观社会的发展放置于科学理性的审视之下。科学技术哲学要求学生时刻保持勇于探索的精神,保持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勇于去大胆尝试,以科学的精神来对待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2.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科学技术哲学的教育实践应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学习,注重形成独立完善的思维架构。同时在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思维认知,培养学习思考的能力。科学技术哲学实践研究是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在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合作和交流,通过教学互动,使学生们形成个性化认知,为创新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3.培养具有严谨性和包容性的人才

科学研究需要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也是一样,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格,透彻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问题。在科学技术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中,善于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注重培养包容性的学术研究态度,对于相关学科研究都进行借鉴性的学习和吸收,对于中西方的理论研究内容都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和分析,吸收其合理的理论内核,从而实现实践的转化,提升学生的科学技术哲学思维能力,自觉面对学术研究中的挑战。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在高校教育中应该体现理论和应用的具体价值,能够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鼓励学生以科学研究的决心和勇气,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深入到科学技术哲学的应用中。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反思;研究

初中数学比较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于思想方法教学,不是特别重视和关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思想方法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渐渐成为初中数学重要的教学内容. 从函数角度来说,从初二学习一次函数开始到初三复习教学中的压轴函数综合性问题等,无不蕴涵着数学思想. 初中生对思想方法的认知,基本停留在浅显的地步,以分类讨论为例,大多是比较明显的、常态的、习惯的讨论,而对陌生问题的讨论,切入点存在分析不足和认知不够,笔者认为,对数学思想的教学应立足两点:一是对中考常见问题板块进行典型数学思想的学习和探究,增长学生在常态问题上的熟悉程度;二是利用数学思想请学生对函数问题进行思考、辨析,如何将数学思想牢牢地驻扎自己的脑海,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的深刻度. 下面来看看中考应试中的常见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一直是初中数学压轴题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以形辅数,即用图形的方法研究函数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优秀的体现. 在初中复习教学中,函数教学的图形一直是初中生函数复习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如何从函数图象中迅速找到突破口,将问题转化为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思路和方法;其二是函数往往含有变量,是初中生应试最惧怕的考点与题型. 笔者的建议是,对函数图象的分析要充分,要将函数充分转换为图象语言,这值得教师教学研究和关注.

研究与反思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数学教学的研究要立足思想方法,不能以题论题. 中考试题的考查都是将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具体问题中的一种形态,教师要将分析、研究的过程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讲解和展示,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有两方面的认知:

(1)重要性认知. 每年中考都有大量的模拟试题,没有必要也不能要求学生每题都做,那是无效的. 教师的目标就是利用思想方法将大量试题的共性给予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对函数综合性试题的认知,培养其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以及对思想方法认知的重要性. 这不仅能培养其数学思维,还能教育其更多的方面. 通过表象看本质,这才是思想方法研究的深刻之处.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62-0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逻辑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而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将抽象的理论、数字等以图形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为了提升教学效率,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将数形结合思想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巧用数形结合导入新课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课程导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导入新课,给学生以新鲜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入研究教材,针对不同的课程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导入新课时,要注意运用的数形结合内容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可以适当地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引导学生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单纯依靠教材讲解容易给学生带来乏味感,而教师如果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导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入手,让学生认识各种规则的图形,并展示各类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拼搭形式,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课本知识的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多种图形之后,再引导他们对图形的各种性质进行观察,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从而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妙用数形结合引发思考

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数学教学之中,其最终目的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落实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时,需要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思考中学会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选取适宜的时机展现数形结合思想,并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形象化地感知理论知识。教师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来讲解选取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题目并提高解题速度。当然,还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路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结合图形来思考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例如,在学习“比例”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需要学生掌握的有关比例的知识展示出来,利用图形进行讲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还安排了“面积变化”的内容。教师可以配合教材,以数形结合的思想导入例题和练习题,运用多媒体将图形按比例放大,将前后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探究边长按比例变化与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用来演示的图形可以是学生曾经学习过的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等。学生通过对比例的学习与探究,求知欲得到激发,能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积极配合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深刻理解相关知识。

三、重视数形结合联系实际

学习数学理论知识最重要的目的是学会运用,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也应当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列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课堂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将所学数学知识引向实际生活,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在课后作业环节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有很多是以数形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常见的生活物品也会蕴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如加以运用,就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用语言描述题目要求的同时,还可画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题意。再比如,“分数的除法”对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树叶来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切分生日蛋糕来思索和感悟分数的意义。这样不仅实现了数字与图形的结合,还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逐步提升数学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于数学日常教学之中。教师可以从课程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几方面入手,将数形结合思想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将理论化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可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1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教育受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注重认知,忽略情感,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这就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有利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函数基本性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壮观的烟花片段。“”盛放。制造时,一般期望它达到最高点时爆炸。那么,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就为,h(t);4,9t2+14.7+18。烟花冲出,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时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1.2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是非常有趣的,数学不只存在于课堂上、高考中,数学的价值是无处不在的。情境教学能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1.3 拓展教与学的资源,信息时代,网络为师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新的课程资源除课本外,还有网络资源,地方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是对课本的重要补充,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课题,都需要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目前,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无疑是网络。

2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这些学习,除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参加各种培训外。最适合教师的,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就是网络学习。高中数学是抽象性和灵活性较强的学科。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看到教学素材的合理选取,教学方式的变化,更需要体现的是老师与学生的思维、语言以及情感的交流。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不宜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不少教师对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津津乐道。教学中不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甚至一节课完成过去两节或三节课才能学完的内容,“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失去了学生的思考,看似充实的内容,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2.2 不应忽视师生隋感交流,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不加选择地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或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配套的解说和分析。至于这些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则无暇顾及。忽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就无从谈起,数学的教育性就大打折扣。

2.3 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虽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智能形态,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它有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何况,目前很多课件的设计,也来源于一些教师在传统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耍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

第6篇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各个要发达国家对本世纪以来各自数学教育发展历程作全面的考察,出台了一系列数学教育发展纲要和数学课程改革蓝图。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发达国家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数学算数》(英国学校数学教育调查委员会报告)、《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以及前苏联等国资料的分析,各国数学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趋势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问题解决

开发智能是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近10多年来,国际上研究并推广的主要成果之一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育中,问题是学生面对一项任务时才出现的,这项任务通常是由教师或教科书布置的,而且往往没有给问题规定解决方法。当学生在问题中找出一 个适当的“模式”时,他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核心,是美国数学教师协会于1980年正式提出的,此后很快跨出了美国国界,被英国、日本等国引进。美国数学课程把“解决问题的数学”作为第一项标准,认为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中心,是全部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所有数学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标准强调,在鼓励和支持解决问题的课堂中,要进行广泛而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探讨。学生应与其他同学以及教师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探讨,应学会用几种方式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另外,他们应该像评价问题答案那样,学会评价解决问题的过摸。当儿童通过几年的发展,他们应遇到较多的完全不同类型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产生于现实世界和数学内容本身。

重视问题解决已成为发达国家数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日本最近公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十分重视将数学活动全部纳入“问题解决”的视野。德国在数学的跨学科目标中,将“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列为五大目标之一,并指出:“促进这两种能力的首要条件是安排以解决问题为方向的教学。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最佳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和推测答案。”

2.强调数学应用

强调数学应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他们的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就将数学知识和应用相结合,作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各年龄阶段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如钱币的兑换和计算,价格和购物计算,各种购物方案的确定和评估,时间和行车时刻表的使用,长度、面积、体积、容量与重量的估计和测定,旅游中的问题,居室与建筑问题,出版印刷中的问题,说话频率的测算等。

3.促进数学交流

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之二,就是作为交流的数学,认为:如果学生想要进行数学交流,并且经常地应用数学,就可以把数学作为一种语言。数学交流即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多用游戏的方式)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将自己的数学思想用动作的、直观的形式或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交流可以帮助儿童理解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的联系。描述、交流、倾听、书写和阅读是交流的技能,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构建知识,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并且澄清自己的思维。当教师提出要探索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解释他们的想法时,教师就推进了交流的过程。

教学中的交流过程,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特别重视创设情景,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去动手、去讲、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别人的表达。因而课堂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小组活动和大组交流。

4.加强数学思想方法

当前和21世纪很少会有人用那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去解决问题。现代社会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从小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和启迪,以便为将来能够解决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矗这也是一直将发展数学思维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的原因。

发达国家的做法,是从学生熟悉的周围环境出发,在学习掌握数学内容的同时,逐步形成对提高人的数学素养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比较、分类、类比、对应、排列、代换、组合、取样分析、尝试、估测、模型化、推理等。

第7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计算机数据库;教学研究;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3-0000-02

行动导向法是一种新的从国外引进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主动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运用等,逐渐养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创新能力、学习协调能力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行动导向法不仅符合新时期教学活动的要求,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有一定的应用。本文主要从行动导向法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影响、行动导向法的具体教学实践方法以及行动导向法在计算机数据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论述。

一、行动导向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新时期对于教学实践活动有了新要求,尤其是职业教育,要求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其中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包含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会责任能力等。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行动导向法是在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塑造企业型人才为主,以新型的职业行为体系教育代替传统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教学,在接近社会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但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提高有专门要求,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像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工作或者社会责任心等,真正教育出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二、行动导向法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法

行动导向法在教学实践活动应用中的具体体现以及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实验法等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其实行动导向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就是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需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以及学习活动的中心,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以及协调者,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教学引导以及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完成,在进行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应当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根据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然后结合学生对于课程学习以及接受过程的基本规律,将教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进行教学实践的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中,学生应当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成果,还应当培养学生独立组织的能力,进行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与学生一同进行学习实践活动。

三、行动导向法在计算机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库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运用行动导向法进行计算机数据库教学实践活动,其实就是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思路结合计算机数据库知识体系设计以及计算机数据库的相关工作以及职业要求等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为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计算机数据库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社会技能等。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库教学实践活动中,使用行动导向法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一般有案例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两种教学实践方法。在进行实际的计算机数据库教学活动中是将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两种方法进行相互结合运用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就是根据行动导向法的教学程序,进行资讯、计划、决策、实施以及检查评估的计算机数据库教学实践。也就是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库教学中首先引入课题,然后确定教学步骤、进行教学信息的收集与筛选、进行具体教学实践操作,最后进行教学实践的总结检查,以及教学成果的展示应用等。

(一)计算机数据库教学课题引入

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库教学实践活动时,首先需要进行教学课题的引入,也就是在进行学生学习领域以及学习情境的学习设计之前,进行计算机数据库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主体也就是教师应当首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一些知识内容等进行设计引入。对于计算机数据库教学来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不仅需要进行课堂计算机数据库知识的设计还有一些教学使用设备、器材以及资料等的准备,还需要对于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进行师生互动交流的设计准备。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库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教育的任务目标的制定,也就是在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前,学生对于计算机数据库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职业要求都不明白的情况基础下,教师进行教学任务或者目标的设计以实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教学引导,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于教学实践内容不太清楚的情况下由学生进行教学任务以及目标的设计制定是不科学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任务中进行学习项目的选择或自行进行确定等,教师可以给学生在进行选择与设定中一定的帮助和建议。学生在进行项目目标的选择与实现过程中可以由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提供帮助或者与学生之间自行进行小组结合,相互进行帮助。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性格特征等进行学生之间小组组成的强配以实现相互结合帮助。对于已经分配好的小组应当都有一个学习选题。

(二)计算机数据库教学步骤确定

按照行动导向法进行计算机数据库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学课题引入之后就是进行教学步骤的确定,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库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确定时应当充分应用案例教学的特点与优势在计算机数据库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案例为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以及讨论,最后回归到计算机数据库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计算机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