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7 14:45:15
序论:在您撰写互联网下的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什么是教育技术学
从教育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但只有当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逐渐产生一个用于专门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谓源远流长,但那主要是针对它所涉及的教学媒体而言的。人们真正使用教育技术这个术语,并围绕它形成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则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赋予了教育技术概念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教育技术学是以教育科学的教授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性、可再现性、可测量性和可控制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在既定的目标前提下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规律与方法。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教育过程,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和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可授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所开设课程主要为教育学类及计算机类相关课程,如教育技术学导论、远程教育、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网络教育应用、教育传播学、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等。根据不同院校培养模式的不同,该专业一般还设置有图像、音频、视频等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以及网站制作、摄影、摄像等方面课程。此外,不同学期还会设置包括课件制作、网站制作、多媒体课程设计与开发、教育实习等形式在内的教学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育技术学专业主要培养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者、管理者、研究者,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信息化的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各级电教馆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前景
关键词:管理创新;人才培养;个性化培养
引言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国家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投入各行各业的建设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实践性人才的主要途径[1-3]。面对极速扩张,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升级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需要考虑的现实,在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要与时俱进,要在专业技能培养和学生成长中发挥更加正面和有利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与学生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短板,学生管理工作的压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在校期间时刻面临的所有教学工作的综合体现,是保障他们接受优质教育的前提,是促进他们综合成长的有效手段,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和职业发展中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好的管理工作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助力。但是不可否认,在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管理手段,甚至是管理观念都有待发展和更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思考,勇于创新,对优秀的管理模式吸取其精华,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针对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立足于“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现代化的学生管理模式,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不断优化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1现状分析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社会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教育管理中心,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进,培养有质量的专业技术实践型人才。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做出要求,但是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距离,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与学生需求的不匹配、生源质量的下降都对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提出了调整,如何在复杂的教育现实面前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很多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对症下药,以创新的思路与方法去践行教育管理。以下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几个学生管理问题:(1)管理水平。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无论是从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模式都有待提高,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了学生管理需要变革,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对于创新管理理论和模式心存疑虑,不敢迈出第一步,还是采用着明显滞后的教育管理模式。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是将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进行比较统一的规模化管理,其管理氛围更偏向于树立教师的权威,对学生而言就意味着压制、冷漠的管理方法,这样的管理已经很难对现在的学生起到任何教育的作用,甚至会产生不利影响。(2)管理的专业性。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很大程度是由辅导员完成,很多辅导员年纪比较小,无论在生活上还是教育上都比较缺乏经验,而且还有着自身职业发展的压力,在学生管理上比较被动。还有一部分管理工作有行政工作人员完成,对于与学生接触较少的行政工作人员还要做好本职工作,所以管理质量也不是很高。而且由于学生人数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正常的师生比例,很多辅导员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出现了身兼数职现象,面对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教师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也很难达到针对性教育的效果,更不用说完成精细化的学生管理工作。(3)学生情况。高职院校扩张也面临曾经高校扩招所面临的学生素质下降的情况,学生学力不足,思想状态需要进一步提升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所要面对的客观事实,很多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初期缺乏生活的锻炼,有时候还会存在迷茫、自卑、放弃的情绪,导致他们的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差。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的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受到了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影响,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很容易被周围环境左右,在价值取向与思想观念方面出现疑惑,这一情况普遍存在于青年教育中,是各级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增加的重要因素。
2创新策略
(1)“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是最近才提出的,但是其实施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将学生作为管理对象,没有将教育双方放置于平等地位上,这就导致了很多师生不能互相理解的情况,其实教学双方的平等会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我,尤其是在个性发展激励的青少年阶段,教师的尊重会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责任感和自尊自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并不是满足学生一切需求,而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出合理的规划,让他们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合作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规则制度的代言人。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上有个普遍存在的误区,认为院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重点是专业技能培养,忽略了一个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对于人才成长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要清晰地认识到,一个人才首先是要成人。我们在学生管理教育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只有尊重的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不应该是培养工具人,而应该是培养健全的人。(2)专业的管理团队。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需求合理构建管理工作人员团队,建立一个立体多层的管理队伍,保障合理的师生比例,让学生在学校可以得到全面的支持。这种管理团队不仅仅是指学生在学业与生活上的管理教育,而是包含学生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社会性成长、生活实践等多方面的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全面学生管理教育工作需求多个专业性的岗位,比如辅导员、助教、职业指导教师、心理健康指导、教务工作人员、专业课教师等。学校要合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鼓励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提升工作技能,承担一定管理教育工作,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一个科学专业的管理工作人员团队。比如说可以鼓励资深的专业教师担任辅导员,他们无论在时间还是经验上都能更好的管理学生;聘用有资质的心理健康指导,而不是要求行政或者辅导员兼任,可以有效地观察学生心理状况;聘请社会各个岗位的职业人士担任职业规划讲师,对不同专业职业前景发展进行有效说明,让学生树立学业信心,明确职业规划。(3)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作为青少年的高职院校学生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自我管理需求,学校也有许多学生自我管理的构架,比如说学生社团、学生会、共青团和学生党支部等等。学校要利用现有或创立新的模式,将学生的自我管理深入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引导他们自我管理,促进他们的成长。这种自我管理应该是逐步分层的,在入学伊始,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深入社会现实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比如说乡村支教活动、留守儿童老人帮扶等;同时校内开展多元化的社团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从思想和行动上让他们有所提高和转变;在高年级阶段进行校企联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自我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树立职业目标,督促他们的自身成长。
相对于校园教育而言,远程教育对教学质量的控制比较松懈,学生的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远远没有校园浓烈。其次,第一代远程教育(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和第二代远程教育(电大远程教育)的远程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课程体系与自身的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另外,远程教育的考核体系比较模糊,教学管理系统漏洞较多,学生容易作弊,比如课件播放时长与学分挂钩,学生是否在学习教师并不知道,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机会微乎其微,这并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由于远程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的重复性建设严重,资源建设也不够标准和规范,教学的质量上不去,因此给大众一个教学质量差、管理不严,只是混文凭的不良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让远程教育长久发展下去,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打造高素质的精英教师队伍,开拓丰富教育资源,科学规范教育管理制度,突破远程教育的难点。
二、如何完善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
远程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网上教学平台,应包括多媒体教学、考试与测评、课件开发、师生交流教学资源管理等系统功能。具体来说,这一网上教学平台应包括网上备课、网上辅导、网上自学、网上测试、教学管理、教学讨论和答疑等多种教学和管理功能,还能在校园网上实时互动的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方便。
(1)设计网上课程开发系统。目前,网络上常用的网上课程开发系统并不能满足教育领域的特殊需求,并且这种网上课程开发系统对用户的限制十分多,因此,远程教育设计一个网上课程开发系统十分必要。设计网上课程开发系统不仅可以降低软件使用难度、缩短教师设计课程和网上备课的时间,还能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直接套用网上的模板,对教师完成网上课程内容设计提供方便,设计网上课程开发系统是远程教育的大势所趋。
(2)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设计应包括课件学习、在线测试、作业布置与批改、实践实训安排、网上交互、期末考试等环节。首先,网络开放远程教育学校和机构要加大网络教学环境建设的力度,如建立多个独立的IP地址,实现教学平台24小时为学生提供数字图书、教学视频、网上交互等支持服务功能。另外,学校应增加学生与教师视频交流,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和困惑。最后,远程教育应通过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规范成人教育的秩序,严格控制学生入校和毕业资格,强化学生学籍管理来解决自身管理的诸多缺陷,从而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学内容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落后呆板的教学内容不仅让人提不起兴趣,还与时代的发展脱轨。远程教育系统教学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各种资源,建立以各种多媒体教学素材和网络课程为知识仓库,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课程。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盲目追求高新媒体的运用,而要抓住成人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成人学生知识结构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立足于高质量、灵活自由的教学模式,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实现一体化教学。
三、结语
在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创新模式的背景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新教育体系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信息技术正从课堂和课程走向教学的各个方面,用来达到信息化教育的高效率。我国学者梁士荣教授提出“互联网+教育”是一种秉承开放教育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摆脱课堂教学的地点与时间限制,借助互联网平台,倡导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可以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使教育传播更加便捷。《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2011年至2020年十年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我国教育部也在积极建设与推广“互联网+”教育的相关项目,要求我国985工程大学深度挖掘自己学校的精品课程,分享到中国大学MOOC课程,并提供制作课程的补贴政策。大学也可以把中国大学MOOC课程为辅助教学工具。基于时代背景和政策条件,本团队选择以互联网视角下对于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今,互联网辅助的大学学习已经是我们大学生的学习日常。本团队以南京市部分大学的大学生为例,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在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情况。调查显示,九成的大学生都使用过网络学习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超星尔雅等,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普及率高,观看在线课程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之一。南京审计大学的部分通识选修学分是可以选择在尔雅平台上的网络视频课程来获得的,面授课也有以慕课作为辅助,通过视频课程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布置线上作业等。本文将以大学生对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使用情况为基础,提出对于互联网学习平台在大学教育应用中的不足,并对此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互联网+”在大学教育中的积极影响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当下,在大学教育中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改变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后运用互联网平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教师负担。
1.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课后在网络上阅览课件和观看视频课程预习或复习或课外拓展。在本团队研究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互联网平台有利于学习的优点在于,视频课程可以选择观看,题目可以多次复习。这是纸张的书本和课堂教学所做不到的。课堂中的知识往往有限,大学教育中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或课程中老师推荐,自主学习和深度研究一些知识。早些年间,学生需要去图书馆查询图书或期刊资料,而如今,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地查询浏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研究报告。互联网交互信息的速度也比原先论文见刊发表的速度快了许多。学生在还可以看到别的大学录制的视频课程和分享的学习资料,正如中国大学Mooc的广告宣传语“让大学没有边界”。互联网平台改变了学生搜寻知识的方式,让他们拓展了学习的范围和途径,丰富了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摆脱课程地点与时间限制,运用碎片的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就可以观看录制视频课程或浏览学习资料,随时随地,想学的时候就可以学习。
2.减轻教师负担
互联网学习平台可以提供学生视频课程、教学资料,达到教学资源共享,让学生自主学习一部分知识,有效减轻大学教师负担。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学校开设以互联网学习平台超星尔雅上通识教育课作为大学中的通识教育课,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课程,聆听中国一流高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教授学者通识教育课,并完成课后习题与测验。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有效减轻了学校在开设通识课方面的负担,学生也能学习到高质量的课程。大学教师运用互联网学习平台布置作业,学校中大班往往有几十人,布置作业往往不好收取和批改。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布置判断题、选择题,平台可以根据答案自动批改。简答题与论文也可以通过网络上传,便于老师收取和批改。大学教师可以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上阅览和参考其他老师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并与其他高校老师相互交流。
3.利用数据分析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在网络上观看视频课程会有进度与观看完成情况,完成每一课的课后习题的正确率学习平台会记录并反映给学生和老师,学生可以通过习题完成正确率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老师可以通过班级里所有同学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的作业完成正确率了解自己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并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电脑的数据分析能力,能有效降低老师工作量,通过数据实时客观地反映出教学情况,以帮助学生和老师改善教学的方式。
三、“互联网+”在大学教育中应用的挑战与建议
1.在互联网课程平台下,老师更片面教授知识,品德教育被弱化
由于学生可以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自主选择课程,以尔雅课程中的视频课程为例,课程中老师只是教授主题相关的知识。在传统的面授课程中,老师可以用自己的经历或言行潜移默化地“授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而互联网视频课程往往缺乏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是屏幕两端的陌生人,学生仅仅是观看视频学习知识,老师也无法根据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因此,学校在选择互联网课程时应适度选择互联网学习课程。以中国大学MOOC和超星尔雅为代表的SPOC课程,是以内容服务为导向的,因此这一类型的网课,更适用于获取知识和技能。而对于一些强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的学科,当前的网络课程还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2.互联网课程平台无法师生良好沟通,学生单方面摄入知识
在传统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可以实时交流,学生提问,老师解答,有集体学习的氛围,这是网络授课所不能替代的。尔雅、慕课的网授课程以提前录制好的视频课程为主,即使提供了向老师提问的通道,由于参与课程的学生数量实在太多,也无法一一回复。因此,大学教育可以将面授与网授两种形式有机结合,比如南京审计大学的财政学课程,借助中国大学MOOC的学校云平台,了同名的SPOC课程“财政学”,供学生在校内上完课程后,回去预习、复习或作课外拓展使用。这样两者结合,学生既可以通过视频课程观看预习复习知识点,又可以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交流,形成良好学习交流的氛围。近些年来,一些私人投资的互联网学习平台例如新东方、高顿教育网课等,使用视频直播授课的形式,会在线上提供实时辅导,及时与学生交流,改善这种情况。但这种模式课程需要一位辅导老师在线带着几十个学生,成本高,因此一般只有盈利性教育机构的收费课程会采取这种形式。
3.互联网学习平台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使学生无法深度学习
调研团队在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由于本身繁重的学业压力,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网络课程。加上网络视频课程是提前录制好的,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因此会有一些学生无法有效安排网络课程的学习进度,只在碎片时间进行了浅层学习,导致知识结构分散,学习效果下降,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所以,学校在选择互联网学习课程时要注意该课程的内容是否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在学校授课中,学生连贯、系统地学习知识,教材和系统的知识脉络也要在网络课程中配套,才能让大学生对于课程有更加深度的学习,而不是停留在课程表面。
4.网络平台教学成果难以被社会企业、学校认可
前文论述了,互联网学习平台在大学教育下处于课堂教学的辅助状态。但是,互联网教学平台并不能成为像一个学校获得的“学历”的教学机构,其教学成果受到社会上的企业或学校的认可度并不高。但是,尽管在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习中,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较高,暂时不认可网络平台的教学成果,目前的成人在线学历教育却已经趋向成熟。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互联网平台超星尔雅网校中部分学校指定网课是有学分认证的。大部分网校的课程都是为教学和考证辅助的,运用在网课中学到了的知识,在社会认证的考试中取得成果。这也说明了,网络学习平台在教学方面确实有所成效,但是在考核评定方面,受制于网络平台的局限性,无法有效地进行封闭式考试。因此,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存在并不能代替学校,在大学教育阶段,互联网学习平台更倾向于是一种辅导机构。然而,在继续教育领域,当学生们从大学或研究生院毕业以后,为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更使学生方便、更易受社会认可的继续教育模式,上海、江苏等地正在建设面向全体市民的学分银行,以继续教育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习成果管理与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互联网学习平台摆脱固定的课堂教室和时间以及学校的限制,学习方便,使从学校毕业后的社会人士也可以学习,因此构建服务于终身学习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尤为重要。
5.网络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健全,课程质量难以保证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基础教育
引言
为适应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高校应全面分析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并结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以培养全面的计算机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因此,笔者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展研究,展望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希望为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作出贡献。
1《计算机基础课程》概述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教育中,高校为学生所开设的基础性计算机教学课程,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入门课”,也是高等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知识,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主要操作方法,为后期学习、工作奠定基础[1]。再者,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会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实践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会全面、系统地讲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概念、操作技能,使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科学学习期间,获取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在知识内化任务完成后,拥有解决的问题能力,从而满足新时期信息化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互联网技术使各类产业趋于数据化、在线化发展。这类新型经济形态的出现对高校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基于互联网背景,计算机应用软件呈现多元化特征,高校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时,还需改进现有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确保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互联网背景下,有序、有效地完成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社会人才培养事业提供助力。
2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需改变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观念,科学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讲授模式。但在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践中,学生个性差异、教学内容滞后等因素,使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较多的现实性问题。(1)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水平差异大,教师授课内容难以统一。据调查,在高校新生中,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了《信息技术》课程,该课程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有较多的重复性内容。但是由于地区教育、经济差异,部分地区在中学时期并未有效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使高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平,增大了教师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难度[2]。比如,对计算机知识了解较多的学生,由于其对课程内容较为熟悉,会认为教师讲授内容过于简单,从而对课程教学兴趣不高。而对计算机知识了解较少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属于新内容,他们就无法快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这一教学现象,导致教师无法统一授课内容,难以掌控课程进度,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质量偏低。(2)教学内容滞后,教育目标针对性不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多选用全省材,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滞后性明显,教学内容应用价值不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使教学效果难以保障。此外,高等院校专业繁多,涵盖工、医、文、理等学科,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应用有着不同要求。但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使用的是材,并且教材内容着重强调“办公软件”的操作知识与技能,忽视了高校学生的专业特性,进而造成各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不能有效服务于本专业技能学习。由此可见,对于不同专业,《计算机基础》的教育目标针对性不强,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应用效果,阻碍了各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3)重视计算机考试通过率,忽视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计算机基础》考试采用全省统考标准,将学生考试成绩和学生学位证、毕业证挂钩。因此,为保障学生考试过关率,部分教师在课程讲授期间,仅讲授计算机考试相关内容,更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技能。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着重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技能,忽视了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导致后期计算机学习水平、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不高。
3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展途径
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知识概念不断丰富,为《计算机基础》课增添更多新内容,同时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教师应不断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新时期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在全面教育引导中,适应当前社会形势下我国经济建设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要求。
3.1重视学生水平差异,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
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为改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学习条件,教师应重视学生水平差异,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1)针对课程进度难以掌握、教师授课内容不统一等问题,教师可应用互联网学习平台,分享课程资源,丰富平台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计算机掌握程度,合理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学生重复学习[3]。(2)教师应采用差异化教学模式,在集体教学中,重视学生个体学习诉求。教师需在原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基础上,以网络学习平台为基础,拓展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渠道,打造个性化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3)学生在高等教育时期有着独立思维能力,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时,教师还应以学生性格、兴趣特点为立足点,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唤醒学生课堂活力。在教学引导中,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协作学生并在优势互补中完成计算机知识学习任务,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除此之外,在落实差异化教学时,教师应预先调查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结合学生掌握程度,设计不同教案。同时制作微视频,上传至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完成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应督促、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平台资源,必要时可基于平台点击量、观看次数,通过课堂奖励机制给予学生相应鼓励。
3.2科学设置学习模块,更新计算机教学内容
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应整合各专业学习计算机技能要求,科学设置学习模块,为学生专业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撑,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对于计算机教学内容滞后、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教师应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更新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1)各院校应根据本校专业范围、计算机知识学习特点,组建校园教学网站,展示、分享含有新知识、新技术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资源。(2)教师应以学生专业为导向,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并在知识讲授期间,针对不同专业学习设计不同教学案例。(3)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师还应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相结合。对此,教师需调整计算机教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效融合,鼓励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3发挥计算机考试价值,保障学生学习的全面性
计算机考试用于真实反映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和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对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应发挥计算机考试价值,同时保障学生学习的全面性。(1)《计算机基础》是理论、技能的综合课程,教师在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绩时,应客观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以此为方向,判断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知识内化能力。(2)教师应采用多元化考核模式,并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多层次、多方位地对学生成绩进行考评。基于此,高校可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互联网在线考试系统,转变计算机考试形式,展现计算机考试的作用,从而为学生计算机知识学习提供学习思路。(3)教师在改革计算机考试时,还需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体系,灵活调整计算机考试形式、成绩评分比重。此外,为避免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仅用于通过计算机考试,仅注重计算机技能学习,高校可将在成绩评分中,采用多元化考评模式。比如,教师可采用“计算机技能(60%)”+“理论概念学习(25%)”+“日常表现(15%)”的考评比重模式,全面分析学生计算机学习效果,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4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保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以此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教师应改变课程教学思维,丰富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机知识内容。(2)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应用互联网平台,搜索自己所学课程资料,锻炼实践能力,促进计算机知识理论、实践的有效结合。比如某大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蓝墨云班课”,为学生推送教学资源、反馈学生学习记录、提醒学生学习时间等。(3)教师应通过微课、慕课、资源分享、课堂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程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将计算机理论知识融合至课堂案例中,以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趣味性。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创业教育尤为重要。而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创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更能提高创业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创业;提升对策
基金项目:2012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芜湖傻子瓜子网店销售”( 201210363173)。
作者简介:马文文(1990.02—),安徽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
何治国(1976.10—),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理论。
根据中国青年报2014年6月1日报导:“2014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727万,创历史新高。在此情况下,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选择。然而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说,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1%左右,跟国外比起来还是很低。”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至30%。我国每年有巨大的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如果能合理提高创业比例,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大学生创业离不开创业教育,而在目前互联网高度发达下,利用网络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1我国大学生开展互联网创业教育分析
我国互联网发展时间虽然比发达国家时间短,但发展迅速,规模大。依托互联网在大学生中开展互联网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也已具备了有利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2013年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这说明我国互联网涉及的人口众多,已进入全民皆网的时代,互联网已经充满着商机。
2)我国已经存在众多的互联网平台,给个人提供了充足的互联网创业机会。随着像淘宝这样的交易平台的迅速发展,很多网上交易平台也给个人提供了交易的机会,如淘宝,阿里巴巴,拍拍,易趣,微信等等。这些都给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的机会,而且相对来说成本低廉、投资的风险也比较小。
3)大学生具备综合的知识。大学生群体较社会人员相比更具有创新、创业潜力。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电脑基础扎实,是互联网创业的最佳人选。社会人员在接受新事物,互联网学习应用方面都远远不及在校大学生熟悉。学生在从事互联网创业的时候,学生的特性和互联网的活跃网民在心灵和思维上具有更多的共性。大学生的这些内在素质决定了他们具有更好的创业潜力。
但我国高校对互联网认识仍存在误区和不足,这阻碍了互联网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高校对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高校的教育包括创业教育,都是重视基础理论和课程教育。虽然我国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但互动性和实践性很差,忽视了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其次,体现在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够,高校管理部门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和应用,会侵占很多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教育包括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顾虑。实际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就能规避以上的问题。最后,互联网平台下的创业教育,需要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师资,这更是目前我国高校师资的短板即既有较强理论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师资短缺。
2基于互联网背景的教育特点
互联网下的创业教育有以下特点:
2.1互联网可实现创业教育的远程教育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Internet为基础的网络就可以开展远程教育。通过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收集、设计、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构教育环境,并基于一定社会时期的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由于创业教育涉及的内容多,同时可能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会不断的遇到问题,所以远程教育提供了创业教育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效果。
2.2利用互联网可以随时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
大学生创业教育涉及的内容多,而学生要接受学历教育,所以接受创业教育的时间很短。所以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特点,随时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互联网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所以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等地点开展创业教育工作。
2.3利用互联网开展创业教育的自我教育
创业教育需要师生两个方面互相配合进行,同时也需要学生发挥自我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我教育,一方面可以利用网上集成的资源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网络为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教育。
3基于互联网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升对策
由于互联网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针对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创业教育的现状,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完善以下的对策:
第一,完善课程教学体,同时集成在互联网系统内。根据大学生的教育基础和创业教育的实践需要,应完善网络创业课程体系,即应将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网路创业实践的操作两个方面相结合。所以互联网的创业教育应包括以下的内容:企业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管理和财务知识。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互联网数据分析等。营销的有关知识,包括网络营销知识和网络营销手段。结合网络运营的有关知识,包括风投、创业公司运营基础等内容。所以应完善上述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同时应集成在互联网的体系内,便于学生进行自学,随时开展创业教育。
第二,结合地方特色产品。大学生创业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实践教育,而实践教育环节最缺乏的就是产品。而各个地方的特色产品,往往仅局限于地方发展,难以获得很大的发展壮大机会;所以迫切需要借助互联网开展营销,所以大学生创业实践选择这个平台是一个双方都需要的合作机会。通过结合地方特色产品,大学生创业实践既可以获得创业产品的支持,同时企业也赢得一定的发展机会。
第三,建立创业平台。互联网创业教育具有远程性、即时性和自我教育的特点,但这均需要平台,而借助于互联网就可以构建这样的创业教育平台。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首先可以集成创业教育的各种资源。其次通过平台进行创业评估,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对使用平台创业者项目或计划进行专业评估, 配备教育界、企业界专家, 对创业结果进行把握和评价, 真正促进创业成功。再次进行专家辅导,包括创业成功人士、企业专家,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给予指导。最后项目对接。设立创业基金, 为学生创业演练提供融资平台。组织专家对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并成立创业指导顾问团, 对受资金支持的公司进行操作上的指导、资金上的监控。
参考文献
[1]杨敏.创业教育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教育平台[J].科技信息,2007,13:283-284.
[2]王福胜.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自我教育[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43-45.
实现社会化合作学习
Web2.0的一个最重要特性是社会性,Web2.0下的网络教育新模式也被看作成一种社会进程,它注重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在社会化学习进程中,它将学习过程与网络社会进行整合,利用Blog、Wiki、SNS等工具,将学习过程置于一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不同用户参与创造贡献的信息资源,支持学习者个人和其他用户、群体的合作学习与资源共享,这种参与式信息交互,使得彼此间信息资源不断沟通和协调,从而来完成独立学习或者共同合作完成某项任务,以集思广益达到成果共享。
突出人性化导向
传统的网络教育模式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学习资源更多的是一种主要集中在系统内部的单向传输。而在Web2.0环境下诞生的网络教育新模式更加强调人性化和个性化。它以Web2.0的应用为平台,综合运用AJAX、AdobeAIR等技术,构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交互式学习环境,在新技术支持下学习者本身就是资源的创建者、信息的生产者,每个学习者都能建立个体的学习路径和知识领域,提高了学习者的自我识别度和自我导向性。
注意事项
Web2.0环境下构建的网络教育新模式,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用户间彼此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联系、合作,信息共享、参与贡献,无边界地为学习者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素材,但同时也对学习者提出了一定要求。
(1)熟练掌握学习工具
随着网络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技术工具应用而生,只有熟练掌握各种软件并将其真正作为工具应用于学习过程中才能提高我们的实际学习效果,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自由掌控网络,而非被动接受网络。
(2)学会处理网络信息
网络教育新模式讲究的是用户广泛参与,即任何个人都可以通过博客、播客等信息,供他人浏览、参与讨论等。这样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接受来自不同层面的海量信息。如何在众多信息中分辨良莠、筛选出适合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既考验一个学习者的信息判断能力,又考验他的网络道德规范水平。因此,学习者必须要把持有度,学会理性分辨,学会主动处理信息,而非被动接受信息。
(3)积极参与分享互动
Web2.0时代倡导用户积极参与分享的精神和能力。从Web1.0到Web2.0,人们的学习方式和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闭门造车式的学习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愿意参与集体讨论、不愿意贡献个人智慧、不愿意与人分享信息资源的学习者必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习者必须学会主动参与分享、注重在网络世界里的与人协作精神,才能正确驾驭网络教育新模式。